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初探的论文

与我常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与我常在”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初探的论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初探的论文

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初探的论文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成为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目前,英语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学习成绩只是反映学生该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不能由此来断定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强弱。辩证法认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学习主体的意识不断强化。大部分的学校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到了初中,他们对于英语的兴趣已经不如当初那么浓了。尤其是初中学习比小学增加了很多内容,知识更加深入,难度也逐渐加大,如果小学时基础没有打好,在初中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反应到学习成绩上,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逐渐丧失,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有的学生受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觉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懂A、B、C,照样能发财”。结合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正面教育。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是时代的需求,是他们长大以后建设伟大的祖国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其次,教师要结合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与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不学好英语就会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有赶超的目标,成为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二、实施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智商较高,接受知识的速度较快,吸收的程度也较高;而那些智商较低的学生则接受慢,也不能很好地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分层教学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有提升,并对英语学习保留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一般会根据学生的成绩与接受能力将他们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为他们制定的标准会比较高,但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还会为他们适当地增加一些学习任务,也要求他们在课下阅读一些英语资料。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时,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第二层为学习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就要多一些鼓励,让他们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争取努力向上游攀登。第三层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多上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基础入手,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的成绩有了提升时,教师要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英语的,进而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四、师生关系融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或者师生之间有反感,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筑起高高的心理屏障。因此优化师生关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尤其是英语方面更为明显,我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偏爱,对于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不嫌弃,而是用爱去关心他们和唤醒他们。由于学生得到了我的理解和关心,都非常喜欢我,从而也偏爱英语学科,他们都尽力想用英语和我对话。

三、总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关心、鼓励、唤醒、鼓舞。”我们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醒,成功的欢乐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考虑到对学生的“情商”的培养,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情商”和“智商”相互作用,拓宽他们的视野,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动机 兴趣 信心 意志 培养

“非智力”因素,它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人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智力因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所以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培养非智力。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教师可组织适当的竞赛、课外阅读、英语角、英语板报等活动形式。 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成功。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能力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像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他不但要讲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同时教师又是演员,他要不断积极创设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想用英语去思维、表达的愿望和乐趣。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2. 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 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 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 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关键, 但重复要适度, 复习时注意多样化, 不断改变复习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脑不感到疲劳。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超时学习, 即在学习达到刚好就能背诵时附加学习。实验证明, 超时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能背诵外语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时间的学习, 就能使学到的内容得到长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 勤于读写的习惯。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得心应手。 所谓方法,实质上应指: 1. 记忆方法。 如记单词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 2. 思维方法。 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 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 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师的投入, 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 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 培养意志

1. 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 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 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 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 成就动机强, 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 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 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 不思进取。因此,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 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绩,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 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 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信心, 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篇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

摘要: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依靠智力因素多读、多写、多说之外,包括情感、兴趣、意志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主动快乐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对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发表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

英语作为世界上的第二语言,其应用的广泛性可想而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它更加重视,它已经成为人们对外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但学习效率却低于他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英语学习的好坏不仅和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还和性格、兴趣、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如何发现这些非智力因素并利用它们,使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非智力因素

1.学习目标和兴趣。由于初中生使用英语进行实践交流的机会很少,不了解英语的重要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英语成绩和教学质量。

2.自身毅力差,缺乏耐心。有些学生一看到英语教学中纷繁众多的语法、词汇、写作,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踏实学习,考试不理想时,更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往往遵循课上听讲,课下做题练习的模式,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知识学习上,由于英语知识比较琐碎,而有些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造成所学的知识零零散散,缺乏系统性。

4.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学习一些系统的英语知识时,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为难情绪,尤其在看到一些学生成绩比自己优异时,也会挫伤自己的学习自信,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英语,最终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上这些非智力因素都对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使之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对于学生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①向学生宣传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向他们宣传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调动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心理特征也会给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可以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如演讲、情景表演、小游戏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在表现过程中,不仅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磨炼了意志,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

这种针对不同心理特点来进行的教育方式可以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有所提高。③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意志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学生意志坚强就会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相反,如果学生意志薄弱,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

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可以设计一定的问题,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勇敢挑战。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如苦闷、烦躁、自卑、紧张、恐惧等,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养成冷静思考问题的习惯。④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评价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给学困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一定要总是听别人的评价,也有机会评价别人,在互评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①教师和学生要实现感情上的共鸣。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师生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做他们学习上的引路人,用感情温暖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要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语言,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陶冶他们的情操,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另外,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指责,这样,学生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公平的教师,才愿意认真学习英语。②英语教师要适时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品位。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如果缺乏文化品位,自然不会得到学生的信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渗透语言文化,将习语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③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素质教育要求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离不开合作教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篇4: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

从整体看,要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五大品质: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自觉性是意识的基本品质之一;主动性是以动机为心理机制的;积极性以兴趣、情感和意志为心理机制;独立性是性格的一项基本品质;创造性既是智力因素的品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只有当两者综合在一起,才会有正在的创造性。

动机的培养

儿童动机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动机的内容形式日趋复杂,内在性日益提高,长远性逐步增强。

培养动机的主要方法是:目标与反馈、表扬与批评、竞赛与合作、期望与评价。

兴趣的培养

儿童兴趣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兴趣的范围不够广阔,泛化而无选择,不固定和不深刻,不够自觉。

培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发展情感,培养乐趣;培养理想,形成志趣;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感的培养

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形式日益多种多样,稳定性日益巩固增强,深刻性日益加深提高。

培养情感的主要方法是: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意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

意志的培养

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有:逐步提高了意志的自觉性,增强了坚持性,加强了果断性,锻炼了自制性。

培养意志的方法主要是: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今天做起,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

性格的培养

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主要有:性格的统一性逐步巩固,坚强性日益加强,独立性逐渐提高。

培养性格的主要方法是:提升世界观,优化心理因素,投入集体生活,加强实践活动。

篇5: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提升孩童智力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

篇6: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提高其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培养非智力因素要注意两个结合: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结合;非智力因素与道德品质的结合。

培养非智力因素要做到三个注意:注意年龄特征、个体差异、性别差异。

培养非智力因素要做到四个重视:重视学习优秀者、中等者、差者和女性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五种方法是:练习、锻炼、要求、榜样和强化。

篇7: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篇8: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云南祥云县二中 阮发庆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非智力因素有其较广的外延,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叫动力。 包括学习英语的社会目的和需要、学习英语向往交际的需要、应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等。 教学中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它不是单一结构,而是一个交叉型、立体型、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过程。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和教学条件直接有关,可分为两类: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前者指学习者为了直接与外语群体交往,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学习者出于职业或其它需要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使用。 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在教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机会的质量,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艺术语言,最优化的教学程序等多方面的影响。 此外,学习内容,知识领域和个人成绩等因素也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上述各种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教学工作同样是重要的。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启发式教学不限于教学的开端,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起始阶段的学习。

贯彻“四会”并举,阶段侧重,坚持学以致用,教师要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 以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提出的“教学内容任务分析;起始能力诊断和测量;最佳教学措施的制订; 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组成部分为理论依据,坚持整体教学。

2.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 这样的情境应具有一定难度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应遵循由己知到末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变更作业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

变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新颖性,是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 学习上的机械重复,对学生学习英语,很少有激励作用,为此,教学上应尽可能避免简单重复。 教师除对练习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外,还应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如联想对比、归类、分解对比等。

4. 妥善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评定与评价。

E.B.Hurlook(赫尔洛克)研究了评价对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习的外部信息反馈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并对学习需要发挥激励作用。 笔者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练习、测试的适当评价在对学生起到强化知识、娇正错误作用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0%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3%的学生认为无明显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评定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切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 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 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消极的情感对学习者有两方面的影响:1.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2. 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

重视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使之对所获取和使用的语言有快乐感,对所学材料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美学意义产生共鸣并形成理性的渴求等是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应重视两点:

1.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 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体验。

2. 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四、克服语言焦虑感 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

语言焦虑感是指学生在使用外语时,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 语言焦虑感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担心弱点被暴露而导致的。 因此,语言焦虑感加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首先应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妥善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

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外语学习心理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毅力,能有效地克服语言焦虑感,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

首先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 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再次,正确评价学生:从表扬鼓励为主,注意成绩反馈的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最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工具性动机与融合性动机相结合,形成远大理想。

2. 在语言实践中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

语言实践练习有目的性、计划性,从简到繁,使学生获得锻炼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意创设困难情境与艰巨条件,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及时评定练习实践结果,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 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针对意志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操练内容和重点。

4.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

五、研究学生性格结构差异 因材施教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研究学生性格结构特征和个性倾向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性格结构差异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态度特征差异。

包括对别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三方面的差异。

2. 意志特征差异。

存在对行为目标明确的程度,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3. 性格的情绪特征差异。

分为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等方面的差异。

4. 性格的理智特征差异。

包括感知、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

以上性格结构特征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差异。 那些缺乏兴趣、动机和意志毅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好奇到厌倦,最终发展到放弃。 这样,在教学整体中就出现两极分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材料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蕴藏的道德美、伦理美内涵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激发起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练习实践中培养和减少性格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

练习实践可使学生明确行为目标和自控能力,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3. 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差生的雕像作用。

增强差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减少与优秀生的差异(含性格结构差异和知识能力差异)。 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都需要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于学习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格品质。 对于固执的学生,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热情帮助,使之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笔者对一百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还需要在课下培养和保持,以便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下面谈谈激发与培养兴趣的几种途径:

1.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问卷调查中,94%的学生回答: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 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期学生报以专心和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理解差生,课堂内外师生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都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求得情感共鸣,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久而久之,就会因此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缺少主体的参与,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 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英语口语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 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精讲多练,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创设“表现”环境;知识的讲解应举一反三,化难为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感。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 挖掘教材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

现行中学英语新教材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交际功能;二、文化渗入。 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材料,另外还有大量关于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的材料。 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渴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

英语背景知识即英语国家的史地、政治、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受文化影响,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熟悉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准确把握某些词汇的含义,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教师可组织适当的竞赛、课外阅读、英语角、英语板报等活动形式。 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成功。

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法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 勤于读写的习惯。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见“四两拔千斤”之效。

所谓方法,实质上应指:

1. 记忆方法。 如记单词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

2. 思维方法。 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七、结论

1. 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2. 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转自:《中小学英语》第3-4期

篇9:浅谈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

浅谈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

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而“困难”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差异较大,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较小。因此,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困难”学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培养情感,使“困难”学生坚定信心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困难”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学习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大。学习过程中,如表现出“肯定”的情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表现出“否定”的情感,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投入,要主动从情感上接近他们,要赢得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教师应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他们的所想和所需,当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鼓励和表扬;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及时关心和支持,用教师的爱心唤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困难”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肯定”的情感境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允许他们出错,在错中寻找进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感氛围。

其三,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困难”学生的能力差异,有意识的照顾他们,把握好教学的标高。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懂”换成“这个问题你提得好,老师和你一起去解决”等,在作业、测试时都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差生在学习上有问题可想,有疑点可思,要多为差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成功的喜悦会不断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激发兴趣,使“困难”学生热爱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困难”学生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兴趣的材料,同时注意收集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谜语、史料、故事等,把这些内容时时穿插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多露面、多上台、多参与,并为他们提供表演成功的机会,让学习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不论他们表现如何,都要鼓励表扬他们的参与精神,有些“困难”学生在某些活动中表现突出,要及时表扬,这样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意志,使“困难”学生勤奋学习

“困难”学生一般自控力不强,他们较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刻苦精神,也经不起失败的挫折,往往产生自卑气馁心理。因此,对差生意志力的培养是提高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强对他们学习目的性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可结合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国情等实例引导、启迪他们,使他们意识到不努力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把学习变成他们的一种需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其次,充分发挥科学史的育人作用,用许多科学家刻苦攻读的事迹,融贯到知识教学中,使他们懂得,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必然是勤奋的学习者。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他17岁才进入中学学习,第一学期的平均考试成绩才45分,后来经过半年的刻苦努力,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还可以用本班、本校勤奋好学的同学为例,让他们从身边的事例中受到教育,使他们感到只要自己努力,自己是有希望的。总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养成习惯,使“困难”学生善于学习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包括:

一是,读书指导。“困难”学生,对所学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很迟缓:一项内容还没有理解,另一项内容又该学习了;一项内容背熟了,另一项内容又忘记了。但这并不能“减负”,相反要更广泛的阅读。阅读可以发展他们的智力开发,他们阅读的东西越多,他们的思想就越清楚,他们的智力也就越积极。教会他们学会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提醒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手脑并用,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好读书笔记,从积累词语、好句子、好段落开始,逐步写阅读提纲和读后感,教师要随时督促、提供指导。

二是,复习指导。“困难”学生的复习方法往往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忽视对课本中知识的理解、巩固。因此,要指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三是,作业指导。“困难”学生的作业最好采取当面批发的方法,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帮助他们矫正补救,切忌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感化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作业认真按时的好习惯。

四是,记忆方法指导。一般来讲,靠自己的努力,靠顽强的意志力获得的知识越多,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得就越牢固,新知识在头脑中就越有条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帮助“困难”学生分析记忆的规律,向他们介绍一些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趣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记忆能力,克服记得慢,忘得快的困难。通过对他们的学法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学习上的成绩,形象地说,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总之,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帮助“困难”学生的信心,重视开发和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面向他们的每一个方面,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篇10: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一般是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又和幼儿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像是兴趣爱好,性格,目标,信心,意志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很多人片面对认为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其实非智力因素是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的,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可以更好的发展。

幼儿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让孩子能够自主的学习,这样才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也可以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不喜欢上课,家长要多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喜悦,激发孩子们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养成一个独立性,做事严谨的孩子。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积极因素,能够促进孩子们智力发展,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好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非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缺乏自觉性,因而家长和老师都要知道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意对孩子们非智力因素上面的培养,能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健康长大,获得丰富的知识。然而智力开发要分阶段,家长要注意在适合的阶段进行相应的教育。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的智商是遗传家长的,事实上,后天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孩子智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事实上,我们的智商并不是全然取决遗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一样重要。我们今天就看看后天教育对孩子智商的影响是如何的吧。

智商是一个人对语言、乐感、逻辑、运动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假如孩子的智力跟年龄相仿,则说明智力较高,如果孩子的智力跟年龄不相仿,出现偏高或者是偏低,则他的智商也是呈相对的。

一项法国的调查研究发现,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和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对孩子的事业和学习等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智商的培养,除了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加锻炼之外,也要注意孩子大脑营养的补充。大脑营养的补充主要就是靠日常饮食来摄入的。

除此之外,益智玩具和亲子游戏等途径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提升和开发哦。所以,家长朋友不要觉得自己智商不高也就对孩子的未来不抱希望了。

智商的高低也跟孩子的性格有关,如果孩子的性格封闭,很自然就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些看似无关联的事情其实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对孩子的智商进行训练和培养,也要注意到孩子性格的培养哦。

篇11: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

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阐述了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

作 者:仇安富 王笃芳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91 刊 名: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IBO UNIVERSITY(SOCIETY SCIENCES) 年,卷(期): 18(1)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篇12: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素质包括六种,它们是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非智力素质是孩子成材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需要培养孩子哪些非智力素质呢?其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

从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材的需求来看,仅靠知识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才智、健康的身体,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经得起失败考验的健康心理。就学习而言也是如此,一个孩子有了再好的智力,而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没有意志力,其学习是很难搞好的。另外,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给智力把关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犯罪的事例并非罕见。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孩子成材和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伴有胆怯、懒惰、消极等习性,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积极进取、勇于竞争、不畏艰难的人。家长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重视对孩子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智商测验的范围,因为还有一种影响人能否成功的由“情感商数”(情商)表示的智能。这个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情感智能”是指一个了解自己以及别人情绪的能力。“情感智能”的提出也澄清了有些高智商者却无显著成就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他们“情感智能”太低了。

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于智商的高低,80%取决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生活比较快乐,能维持积极的人生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因此“情感智能”在估价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智商不太一样,它是靠后天培养的。因此,情商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能力和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l.性情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相处,为了达到脱离集体、回家独处的目的,不惜用尿裤子的办法;

2.娇生惯养、霸道、事事不让人;

3.粗野成性、随便打人、骂人、说脏话、不懂得什么叫团结友爱;

4.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活动中乱跑乱闹,自控能力极差;

5.情感淡漠,责任心差;

6.见老师布置教室从凳子上掉下来,哈哈大笑,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帮助别人;

7.绘画时反复涂画,又反复用橡皮擦,缺乏自信;

8.看到别的小朋友犯错误时,不是劝告、帮助,而是去告状;看到老师批评惩罚犯错的小朋友时则表现出幸灾乐祸和解恨的情绪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现象,请注意孩子的情感智能培养。

篇13: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宋庆龄曾说过:“孩子们的性情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智力因素即智商只占20%,而其他的非智力因素即人的性格意志、适应及应变能力等综合因素却占到80%.针对大部分的独生孩子存在的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尊老爱幼,关注弱者的良好性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人总要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际交往中,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心得体会wWw.GzzONGjie.Cn/XDth/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人满腔才华却无法施展,除了与机遇有关之外,很大原因取决于自己的社交和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能力。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后,我们通过带孩子外出旅游开拓视野,结交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朋友等途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上了幼儿园后,孩子起初只喜欢交一个朋友。我们就鼓励她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一些性格特点,父母在仔细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要将其性格中良好的方面发挥出来,并让这些好的方面不断得到强化。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们发现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

重视孩子对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这既是孩子父母的职责,也是我们全社会的职责

相关专题:[教学]

篇14: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孩提时代就形成的。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纪律观念。这些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懂得身边人的感受。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且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父母之间互相的爱护、关心;对长辈的体贴、照顾,都能够使孩子形成自信、亲切等积极情感。如果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们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人不信任,甚至是有暴力倾向。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学会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用引导的语气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4、培养孩子养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过分依赖的个性,从而导致长大后形成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是很重要的,活泼开朗的个性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即使有挫折,也能够乐观的面对和解决。这时,父母应该多用鼓励的口吻,让他们始终都保持活泼和开朗。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提升孩童智力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

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都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智力和知识是学习的三要素。三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智力与知识比较,智力更重要(授人以渔)。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比较,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篇15: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非智力因素有其较广的外延,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叫动力。 包括学习英语的社会目的和需要、学习英语向往交际的需要、应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等。 教学中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它不是单一结构,而是一个交叉型、立体型、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过程。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条件直接有关,可分为两类: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前者指学习者为了直接与外语群体交往,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学习者出于职业或其它需要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使用。 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在教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机会的质量,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艺术语言,最优化的教学程序等多方面的影响。 此外,学习内容,知识领域和个人成绩等因素也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上述各种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

[1] [2] [3] [4] [5] [6]

篇16: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2. 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 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 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 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健, 但重复要适度, 复习时注意多样化, 不断改变复习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脑不感到疲劳。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超时学习, 即在学习达到刚好就能背诵时附加学习。实验证明, 超时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能背诵外语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时间的学习, 就能使学到的内容得到长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 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 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师的投入, 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 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 培养意志

1. 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 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 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 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 成就动机强, 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 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 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 不思进取。因此,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 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绩,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 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 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信心, 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山西大学大学外语部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

相关专题 英语教学有效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