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十三岁十三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十三岁十三易”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1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如何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指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篇章和造句的能力。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是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阅读能力便无从谈起,因为任何一篇阅读材料,都是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以及对上下文的理解等几个方面于一体的,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知识都会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词汇量。词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词汇作为阅读中语言的最小单位,是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事实上,没有语法便不能传授和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便不能传达任何东西。”所以,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一定要经常性地集中复习、记忆以前学过的单词,同时又要有意识地去扩大词汇量。

扩大词汇量不是要求考生无限度地去背新的英语单词,而是指在掌握了教材中的词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多记一些单词,尤其要注意牢记词的多种用法,因为一词多类、一词多义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考生应该充分利用构词法知识学习、记忆英语单词。了解英语中的构词法知识,牢记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可以帮助自己借助旧词迅速增加词汇量。

扩大词汇量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阅读。扩大词汇量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词汇表,在英语和汉语之间找对应关系,阅读时套用单词在词汇表上的释义,而不去注意词汇的语境意义。学习词汇时要遵循一条根本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通过阅读来学习词的用法,掌握词汇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含义,弄清楚词汇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注意领会词语在一定的上下文中的交际功能,这是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途径。

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巩固语法知识。孤立的单词不可能准确地表达完整的意义。词要通过语法规则的支配,构成一个规范的句子,才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传达一定的信息。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又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一篇文章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做到语义连贯、合乎逻辑。在篇章的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与段落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存在着语义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因此,只有巩固并提高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正确地理解篇章中的语境和语义上的连贯性,才能有助于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理解准确,又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许多考生平时阅读时常有以下不良的阅读习惯:

“指读”:用手、笔指着文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这样,无形中就限制了眼睛的“扫描”速度,从而降低了阅读速度。

“声读”:受平时朗读课文的影响,阅读时必须读出声来才能理解,也就是说,必须先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再进行理解,这样也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

“译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单词、短语、句子的翻译,通过翻译成母语来理解文意。

“回读”:一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便返回到句首或段首重新阅读。

“析读”:在阅读时,对每个句子都进行语法分析。

这些阅读习惯,不仅妨碍了考生的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考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因为,考生理解的很可能仅仅是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其中的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很难掌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深层含义,更无法培养利用文字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和就语篇内部逻辑进行联系的能力。

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尽量运用下面这些阅读技巧:

1.意群阅读法

“意群”通常是指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都有紧密联系的一组词语。阅读文章时,在一个意群内是不应该停顿的,否则就会影响对文章所要表达意思的理解。

试用“逐词阅读法”和“意群阅读法”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目光停顿的次数。

We are having a wonderful time.I am in the middle of this great forest in South America.We can't travel through the forest by road,because there aren't any roads.So we have to travel by air or boat.We are enjoying our boat trip very much.At night we tie the boat to a big tree by the river bank near a village.

用“逐词阅读法”阅读这段文字,目光应作如下停顿:

We//are//having//a//wonderful//time.//I//am//in//the//middle//of//this//great//for-est//in//South//America.//We//can't//travel//through//the//forest//by//road,//because//there//aren't//any//roads.//So//we//have//to//travel//by//air//or//boat.//We//are// enjoying //our //boat//trip //very//much.//At//night//we//tie//the//boat//to//a//big//tree//by//the//river//bank//near//a//village.//

目光共停顿了65次。

用“意群阅读法”阅读这段文字,目光应作如下停顿:

We //are having a wonderful time.//I am //in the middle of this great forest//in South America.//We can't travel//through the forest byroad,//because// there aren't any roads.//So //we have to travel//by air or boat.//We //are enjoying our boat trip //very much.//At night//we tie the boat//to a big tree //by the river bank //near a village.//

目光共停顿了20次。

由此可以看出,以意群为单位阅读文章,速度要比逐词阅读文章快得多,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获取重要信息。

2.扩大视幅法

“视幅”是指眼睛每停顿一次能清晰地感知文字的广度。视幅对阅读的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是看一眼或每一次看清楚词数的多少;另一方面是眼睛定量的次数和时间。每次看清的语言单位应该是意群而不是分散的单词。在快速阅读时,考生的视线不应该是逐词地向前移动,而应该是跳跃式地前进,从一个意群跳到另一个意群。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考生要努力扩大视幅,使每次看到的语言单位由一个意群扩大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群。这样,视幅越大,阅读速度就越快。同时,扩大视幅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更好地理解、记忆所读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进行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做更多的题目或检查已经做过的题目,但是,强调了阅读速度,理解的准确率往往会下降。很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容易出现因为图速度而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问题,往往是一目十行,大脑中却一片空白,根本不知文章所云。要解决阅读速度和准确理解这一对矛盾,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需要多加训练。

一般来说,我们提倡的快速阅读必须是在对文章有较好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一开始不能图快,不求速度,但求准确,什么时候读懂了什么时候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理解能力提高了,再逐步加快阅读速度。

如何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

3.掌握猜词法

猜词技巧是阅读理解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巧。在阅读时碰到生词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猜测词义题”是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之一,所以学会猜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猜词能力取决于他熟悉语言的程度、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具有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常用的猜词方法有:

(1)根据构词法知识猜生词

英语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

A.合成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词的构词方法叫合成法。由合成法而得来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在英语中非常活跃,而且数量很大。如果遇到的生词是合成词,可以把它还原成一个一个的独立词,看每部分是什么意思,再把各个意思综合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合成词的大概意思了。例如:

bedroom-bed(床)+room(房间)-bedroom(寝室)

schoolmate-school(学校)+mate(伙伴)-schoolmate(校友)

B.派生法

通过给一个词根加上前缀、后缀而构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方法叫派生法。通常情况下,前缀只改变词义,而后缀既改变词义又改变词性。牢记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的用法,可以猜出许多单词的词义。例如:

care(小心)+ful(有……的)-careful(小心的)

use(用处)+ful(有……的)-useful(有用的)

hope(希望)+ful(有……的)- hopeful(有希望的)

im(不)+possible(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

im(不)+polite(礼貌的)-impolite(不礼貌的)

dis(不)+like(喜欢)-dislike(不喜欢)

C.转化法

由一种词性转化成另一种词性的构词方法。例如:

hand(手)n.-hand(传递)v.

water(水)n.-water(给……浇水)v.

late(迟的)adj.-late(迟地)adv.

after(在……之后)prep.-after(在……之后)conj.

(2)根据上下文语境猜生词

A.根据常识、经验猜生词

例如:

My parents went out and bought a new TV.That afternoon my father put an antenna on the roof(屋顶)so that we could watch the pictures on TV clearly.

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判断出“antenna”是电视机的“天线”。

The old man put on his spectacles and began to read.

根据常识,我们可以猜出“spectacles”的意思是“眼镜”。

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结合常识,我们可以猜出“lintel”的意思是“门上方的门框”。

B.根据文中的定义、解释猜生词

例如:

Skimming means looking over a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before you begin to read it carefully.

从所给的定义,我们可以猜出“Skimming”的意思是“快速阅读”或“略读”。

The harbor(港口)is protected by a jetty-a wall built out into the water.

根据定义,港口是由延伸到海水里的大墙保护的,所以,“jetty”的大概意思是“防波堤”。

C.利用文中的对比和对照猜生词

例如:

Most of us agreed;however,Jack dissented.

由于“however”是起转折作用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dissented”是“agreed”的反义词,意思是“不同意”。

Mary was talking all the time while Jenny kept reticent.

从前后对照的逻辑关系推断,“reticent”的意思是“沉默不语的”。

His shirt was clean but his shoes were grubby.

根据前后对比的语义判断,“grubby”是“clean”的反义词,因此,它的意思是“脏的,不干净的”。

D.利用事例或解释猜生词

例如:

The doctor is studying glaucoma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

从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可以判断出“glaucoma”指的是“一种眼睛疾病”。

E.利用重复解释的信息猜生词

例如:

Mr Smith always arrives home punctually,neither early nor late.

根据neither early nor late这一解释,可以推断出“punctually”的意思是“准时地,守时地”。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中碰到生词时,如果该词无关大局,既不影响答题,又不影响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读者就可以不去管它;如果该生词很关键,影响了对文章整体语义的理解,就应该设法运用正确的猜词方法,尽可能地把握该生词的意思。

三、掌握阅读文章的三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需要读两遍:第一遍阅读,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是了解文章的中心要点和主旨大意;第二遍阅读,理解支持文章中心思想的细节。有时要透彻地理解一篇文章,就需要对文章进行第三次阅读。阅读一篇文章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略读法

“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个总体印象。

略读时要学会“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了解文章的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找主题句---概括全段中心思想的句子,然后把每段的主题句的意思综合起来,就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主题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段中,少数情况下,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主题句,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如果短文包括几个自然段,阅读时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因为,文章的主旨通常出现在这两段中。

在略读的过程中,读者不必去研读细节,遇到个别生词或难懂的语法结构,也可略去不读。

2.查读法

“查读”是指有目的地到文章中查找某些特定的信息,也就是说,在通过略读对文章有所了解后,到文章中去查找与某一问题有关的信息,寻找解题的可靠依据。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快速浏览问题后,要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并注意所查信息的特点。例如: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到人名、地名,就应该寻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到时间、日期、数字,就应该寻找具体的数字。

3.研读法

“研读”就是仔细地阅读,以求获得具体的信息,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研读主要是指围绕文章后面的问题进行细读,包括理解支持主题句的细节,根据作者的意图和中心思想进行推论,借助语法知识对涉及问题的难句、长句进行分析,力争达到准确地理解,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

上面谈到的三种基本阅读方法是阅读一篇文章并要达到完整准确地理解时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

在考试时,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就可以用略读法;要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就可以用查读法;要掌握确切的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就要用研读法。

总之,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一定要多读书,以扩大知识面,这对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2: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是每一个英语教师近年来思考得特别多的问题,阅读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一些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事实也是这样,“功多艺熟”,多读总是有益的,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英语的教学内容中关于科普、科技、专业性素材的读物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单靠“功多”以达到“艺熟”,肯定是一件落伍的事,甚至是蛮干。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理解“能力培养”的内涵,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阅读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呢?一个人识了字就开始了阅读,阅读是从文字上理解一个含义,取得一条信息的理解和获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使阅读更加充满了理解能力的表现,更加显示了其智力活动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事实上,阅读是从文字上获取一个新的信息源,并且加以理解的复杂心理过程。作为教者,必须引导学生在这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提高“获取”的效率,尽可能精确地理解这个信息源的含义。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明确地说,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首先看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碰到些什么样的知识点:严格来说,学生会碰到字母、单词、短语(或惯用语)、句子(或语言的群意),这些知识点构建了一个对读物进行分析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还会出现具体的情景、情节、内容。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他的脑子里一下子出现那么多供思维的信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分析和理解,因此,这个思维空间需要有极大的容量。这就关系到语言方面的词汇能力,语法能力,篇章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阅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综合技巧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个“综合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教师先要分析“理解”的层次,然后训练学生加以掌握。

从启发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者必须有步骤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准确。

由于我们以前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研读,因此,学生接到一份阅读资料的时候,一般都是立刻就把它进行“研读” (study reading )的较多。但很多学生的“研读”,实际上只是慢慢地读。研读的目的是通过资料里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准确地分析或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这一步一般不宜在一开始阅读就实施,按语言逻辑学的理论,第一步应该是略读( skimming ),以最快的速度,整个群意地略过资料,了解资料的大致内容和特定的人物、地点、时间,经过一定数量的关键词,认识资料的大致意思,形成对资料的整体印象,而不是细节。做好这第一步,对接下来的查读( scanning )、研读( study reading )和速读( fast reading )有着积极的作用。“略读”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查读”。目的在于加深对资料的人物、地点、时间、特征、数据以及整篇资料在写作上,内容上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一切都要通过在资料中寻查而获得。在这一步里,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查找资料特征的习惯。有了略读和查读收集到的信息,就应该进行研读了。这样,使研读在一定的认知基础和信息基础上,达到刚才提及的目的--通过资料里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准确地分析或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意图。研读之后,一般对资料已有全面和正确的“连贯理解”,对该资料的阅读就达到目的了,但为了让“理解”来得更准确,我们还是应该提倡学生利用极短的时间对资料进行一次“速读”,以学生本人能力所及的最快速度,通读全文,并鉴定资料的全部信息,与“略读”、“查读”和“研读”得来的信息进行对比,看有没有应该重新核对的信息点,最后为“理解”构建一个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这样的阅读方法,开始时往往不被学生所接受,认为太花时间了,于是就出现了刚才提及的,资料一到手就“研读”(实质是慢读)的现象,但这样的“研读”总是会使思维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有时甚至是一个并不关键的单词上。理解需要一种意群的心理跨越与情景感悟,一般是借助情景来获得,而不是借助辞典。辞典要查,但不是每词都去查,只有在意群理解都不能感悟时,查辞典才成为一种必需。对学生来说,一开始就“研读”并不是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能力培养全书》(素质教学工程书库),就提到阅读的“概览,初读,细读”这样的程序,在英语阅读中,就是按“略读”--“查读”--“研读”--“速读”(如果在“研读”中已有相当把握,可以不进行“速读”)的程序阅读才是最省时和最容易达到“阅读”的目的。

正确的阅读方法,保证了正确的“理解”。“阅读理解的水平和效果除与阅读能力有关外,还与理解的方法是否科学有关。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阅读理解,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理解所读材料的方法”。可见,什么是最正确的“理解的方法”,是很难下一个唯一的定论,但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基础,的确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一篇文章,或者一条信息。但根据中下水准高中生的特点使用“语境判断理解法”、“分解阅读理解法”、“概念突破理解法”比较适宜。①“语境判断理解法”--“从资料提供的具体环境来判断词语、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阅读资料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场合等。”这种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②“分解阅读理解法”--“对资料的各级语言单位按其顺序进行分解阅读,也就是按词、短语、句子、段落的顺序进行阅读和理解。”③“概念突破理解法”--“抓住资料中的基本概念问题,尽可能地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再进而理解资料的整体内容。”三种理解法属于理解中的三种切入方式,同时,也是理解中的三个层次,相互关联,互为作用。随着科普资料在学生的学习中越来越占重要的位置,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能一下子通过直观就懂的问题,例如,科技概念、原理和结论等。我们必须使用“追踪阅读理解法”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追踪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某些不懂的概念、原理、结论等问题时,“通过追踪其形成和获得的过程,以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使之养成善于捕捉线索,正确分析、判断阅读信息的习惯。

例案 1 : Most animals have little connection with animals of a different kind ,unless they hunt them for food ,sometimes ,however ,two kinds of animals come together in a partnership which does good to both of them. You may have noticed some birds sitting on the backs of sheep. This is not because they want a ride, but because they find easy food in the parasites on sheep. 部分学生不知怎样理解“ in a partnership ”这样一个概念,去,当他们读到 You may have noticed -- on sheep 的时候,他们就明白在“ birds ”和“ sheep ”两者之间存在着“ which does good to both of them ”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互利的“伙伴关系”,“ in a partnership ”就这样理解过来了。面对单词 parasite ,尽管不太熟识,但很多同学平时对动物世界感兴趣,了解很多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已猜到它是“寄生虫”了。但对于一份资料本身来说,除了它特有的信息源,信息点的特征之外,还会有它特有的或者是互不相同的篇章结构,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多项阅读理解的方法之外,还要从篇章结构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是“段落理解技巧”,接着是“全文理解技巧”。为了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使学生掌握“主题句”的识别判断,绝大部份资料的每一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而大多数主题句,又会被安排在每段的开头。(当然也有放在其他位置的。)只要发掘这个段落的“主题句”,学生就能理解该段的大意。

例案 2 : Computer technology may help Ed Rawlings with some of planting orange trees with equipment,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s and wind speed can be measured .The information is fed into a computer which can tell when temperatures drop to freezing. The computer can correctly decide the quantity of water to be used and how frequently the trees should be watered. 毫无疑问,文章的第一句已经把整段的观点,要谈问题的范围说得很清楚了,所以,问题: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

A.a farming expert cares for his orange trees

B.the different use of computers in planting

C.growing oranges in Ed Rawlings' farm

D.different ways of frost protection

最佳答案是什么?学生们很快从首句中就发现,计算机技术帮助 the farmer -- Ed Rawlings 做了许多事情,而具体是什么事已显得不太重要了 , 答案就是 B 。这就是“段落理解技巧”的使用。

至于“全文理解技巧”这样的提法,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一般的研读全文,其实有技巧上的分别:“全文理解技巧”非常重视资料的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只要浏览标题,就能判断资料的中心和主旨。

例案 3 : IT IS NEVER TOO LATE FOR SUCCESS; U.S.COLLEGE STUDENTS TODAY 等。 两条题目,对全文的理解很有启发性,但不少学生就是忽视对题目的研究和思考,只要养成习惯,掌握它并不难。就这两条题目,前者一看就明白这是对学习、工作、科研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工作的人来说的,文章肯定讲工作上、事业上有关 SUCCESS 的事了。后者当然描述当今美国在校的大学生,无论文章的描写是正面还是侧面的,但一定是美国当代大学生的情况,所以,在“全文理解”上,标题给了我们方向性的提示,有碰到不识的单词,难理解的句子,就可以有一个方向去判断了。

“全文理解技巧”还注意抓住中心内容。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仔细阅读开头部分以了解主题、背景、意图;找出主要段落的主题句,以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再读结尾部分以了解结论、用途、意义”。这样的“全文理解技巧”,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快而准地读懂全文,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在阅读时碰到难词、难句、陌生的概念时,就手足无措。 这时候,鼓励他们要做的事不是急着查字典,而是继读阅读下去,当他们读到 You may have noticed -- on sheep 的时候,他们就明白在“ birds ”和“ sheep ”两者之间存在着“ which does good to both of them ”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互利的“伙伴关系”,“ in a partnership ”就这样理解过来了。面对单词 parasite ,尽管不太熟识,但很多同学平时对动物世界感兴趣,了解很多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已猜到它是“寄生虫”了。但对于一份资料本身来说,除了它特有的信息源,信息点的特征之外,还会有它特有的或者是互不相同的篇章结构,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多项阅读理解的方法之外,还要从篇章结构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是“段落理解技巧”,接着是“全文理解技巧”。为了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使学生掌握“主题句”的识别判断,绝大部份资料的每一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而大多数主题句,又会被安排在每段的开头。(当然也有放在其他位置的。)只要发掘这个段落的“主题句”,学生就能理解该段的大意。

例案 2 : Computer technology may help Ed Rawlings with some of planting orange trees with equipment,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s and wind speed can be measured .The information is fed into a computer which can tell when temperatures drop to freezing. The computer can correctly decide the quantity of water to be used and how frequently the trees should be watered. 毫无疑问,文章的第一句已经把整段的观点,要谈问题的范围说得很清楚了,所以,问题: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

A.a farming expert cares for his orange trees

B.the different use of computers in planting

C.growing oranges in Ed Rawlings' farm

D.different ways of frost protection

最佳答案是什么?学生们很快从首句中就发现,计算机技术帮助 the farmer -- Ed Rawlings 做了许多事情,而具体是什么事已显得不太重要了 , 答案就是 B 。这就是“段落理解技巧”的使用。

至于“全文理解技巧”这样的提法,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一般的研读全文,其实有技巧上的分别:“全文理解技巧”非常重视资料的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只要浏览标题,就能判断资料的中心和主旨。

例案 3 : IT IS NEVER TOO LATE FOR SUCCESS; U.S.COLLEGE STUDENTS TODAY 等。 两条题目,对全文的理解很有启发性,但不少学生就是忽视对题目的研究和思考,只要养成习惯,掌握它并不难。就这两条题目,前者一看就明白这是对学习、工作、科研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工作的人来说的,文章肯定讲工作上、事业上有关 SUCCESS 的事了。后者当然描述当今美国在校的大学生,无论文章的描写是正面还是侧面的,但一定是美国当代大学生的情况,所以,在“全文理解”上,标题给了我们方向性的提示,有碰到不识的单词,难理解的句子,就可以有一个方向去判断了。

“全文理解技巧”还注意抓住中心内容。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仔细阅读开头部分以了解主题、背景、意图;找出主要段落的主题句,以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再读结尾部分以了解结论、用途、意义”。这样的“全文理解技巧”,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快而准地读懂全文,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在阅读时碰到难词、难句、陌生的概念时,就手足无措。

在近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无论在教材里,在辅助资料中,在各种试题中,所占的份量,其比例越来越大。而一些科普、科技和专业性较强的资料,通常都以“阅读理解”的题型,评估和考核学生的能力。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质上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个主渠道。很多学生面对一篇又一篇的资料,就好象一堆堆叠起来的岩石,成了一个个跨越的障碍。从提高学生素质这样的教学理念出发,一开始并不要求学生在“阅读”的问题上学得很全面,只是鼓励他们勇敢地接触资料,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形成适合他们的阅读习惯,以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最终使他们掌握了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阅读技巧。特别使大部分中下水准的同学从以前在阅读中最多只能得 60% 的得分率,提高到 85% 以上。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基础,但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和运用,是关键因素

篇3: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初探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初探

掌握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具备阅读能力.只有掌握并运用一系列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阅读技能.一般来说,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写作的,学习和掌握阅读技能就是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模式相吻合,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采用的一种综合性测试手段,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及解题速度.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重要的任务.

作 者:杨立华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山东,25700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阅读   词汇   阅读速度   推断   意群阅读法  

篇4: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已成为打开世界之窗的工具.所以,掌握听、说、读、写等各项英语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而在各项英语技能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形式.对阅读能力的检测,也是各种英语考试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在高考中,其分值所占比重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所以,如何培养学生高考阅读理解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急需研讨、解决的课题.

作 者:夏秀君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5:立足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引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出发,指出其理论上的不科学性和实践上的有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立足点放到教材上,通过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来科学地,高效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从影响阅读理解的三个因素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这两个方面出发,由理论到实践,详细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措施,充分说明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三个因素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明确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因为我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了阅读英语原文的能力就能从国外的报刊,杂志或书籍中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在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英语试卷中,也明显体现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指导思想。例如自起,在满分为150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均占45分,为总分的1/3。因此,无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广大师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因此,许多学生在三年的高中阶段,买了大量的阅读练习,不惜牺牲必要的休息时间,在题海中长期挣扎;而教师,除了要完成必要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挑选阅读材料,出卷,分析,讲解…… 似乎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是不科学的,而在实践上则是有害的。原因有三:

一,这种方法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与国家教委所提倡的减轻学生负担背道而驰。

二,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三,这种方法要取得实效,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即阅读材料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各种阅读材料泛滥,质低量多是通病。而学生对此缺乏鉴别能力,教师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挑选。结果,许多学生不得不长期在低层次,低质量的题海中游泳,反复地低层次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一些题目的设置很不科学,逻辑不严密,让学生不知所措。综上所述,依靠大量的练习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弊远远大于利。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分析了教学大纲,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卷,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立足点放到教材上,通过研透教材,用好教材,从而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笔者从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具体分析,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作为日常的学习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因此读者注意的中心是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例如看中文报纸,阅读中文书刊,看完后我们能说出其主要内容,但很少有人记得原文中所用的词语,偶尔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单词,也懒得查字典。同样,我们阅读英语的最终能力也应该和阅读母语的能力差不多。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就要学习各种各种阅读技能,如skimming,scanning, close reading,summarizing,word-attack等等。这些技能我们已经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获得,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三年时间,六本教材,将这些已有的技能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在上阅读课时,限时阅读,就培养了学生skimming and scanning 的能力;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问,判断,讨论,辩论)能培养学生抓细节的能力;有意留下几个生词,指导学生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进行猜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猜词的能力;给文章或段落找题目或归纳中心思想,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可设置画面,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图文结合的能力;适当引导,可培养推理判断能力;最后,可改变课文的体裁,如把对话改为阅读,把阅读改为对话, 学生可以在通读全篇对话的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情景和交际环境,把握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其深层含义,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判断,真正培养出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不仅课文的对话经过适当改编可变成对话练习,我们还可把故事体裁的课文编成对话,投影到屏幕上, 让学生做“补全对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总之,一句话,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材上。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阅读理解水平,而教材则是最好的语言材料。通过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知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后,进行适当的语言点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一些研究阅读的读者认为,除了语言水平、阅读技能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阅读理解, 既背景知识的作用。这种叫做Schemata的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对文章的意思积极预测、选择确认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读者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涉及到读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头脑中对事物所固有的抽象观念。Goodman认为:The rol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has been formalized as schemata theory.In other words, no text ,either spoken or written, carries meaning by itself. It only provides direction for listeners or readers as how they should retrieve of construct meaning from their own previously acquired knowledge.Such knowledge is the reader's backaground knowledge.The previously acquired knowledge structures are called schemata.也就是说,有时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并不是英语语言水平问题,而是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同样决定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教语法,词汇,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不外乎这两个途径:课后大量阅读和课堂补充。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但存在着以谁为主的问题。如果以前者为主,那么学生的课后负担必然大大增大。因此笔者倾向于后一条途径。把一些知识性的背景尽可能多地和教材相结合,细雨润物似地输入学生的记忆中去。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背景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Lesson 38 The Olympic Games 时,申奥,中国与奥运,兴奋剂,奥运丑闻,萨马兰奇等有关知识可在上课中有意识地插入,那么当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材料时,其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又如在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谈谈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林肯,戏院遭枪杀等等,就可以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日积月累,三年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教材为点,引出背景知识这个面;以教材为媒介,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以教材为对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这种以教材为本的方法不仅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肯定会减轻学生负担,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 阅读理解的层次和标准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er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这三种理解是互相联系的,高一个层次的理解包含 着低层次的理解。下面用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句来说明这三种不同水平的理解: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with a heavy stick because the animal refused to carry him over the river.

下面3 组问题分别代表了三种理解水平。如果读完上面的句子后,学习者能够成功地回答下面的所有问题,这就说明他/她已完全看懂了句子的意思。

(1)表层理解

Who beat the little donkey?

Why did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How did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2) 深层理解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 and the donkey?

How did the author express his feelings?

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this story?

(3) 评价性理解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 and the donkey?

If you were the man ,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the donkey?

Do you think the way the author wrote was successful? Why ?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表层理解,而对后面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这当然和教师平时的要求以及市场上大量的低层次训练的练习有直接的关系。与此相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第一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少,而第二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第二层次问题的训练才是今后训练的重点。目前要找到符合高考要求,代表这种方向的练习,并不太难,但绝大多数属于高考模拟题卷,这对大多数高一.高二 学生来说太难了。因此,我们教师只能把重点放在教材上,研透教材,用活教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里,我以SEFC 第14课,A travel Diary (1) 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里,我以SEFC 第14 课 A Travel Diary (1)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表层理解

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字面意思,然后口头回答问题,复述大意,它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中的语言知识大有关系,只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完成这一层次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如本课,教材可列出下列问题;

1)When did the traveller write this diary?

2) Did she enjoy her trip?

3) How did they travel in the forest?

4) What did the travellers ofter have for their meals?

5) Why it wa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e river?

6) What does the writer never eat? Why not?

7) What surprised her most when she was in the plane over a part of the forest?

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简单地复述课文,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第一层次的理解。

(二)深层理解

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它要求学生凭借自身的背景知识或生活常识等,根据阅读理解的表述,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与主题有密切联系却不明确表述的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与影响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技能和背景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属于这一层次的题目也越来越多。因此,这应是我们理解的重点。针对这一课,我们可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下列几个问题;

1) What does ” took off “ mean?

2) Why does the writer see nothing except a great fine and lots of smoke?

3) What's the author attitude towards the act of many people in the forest?

4) What's the result in the future if people can''t solve this problem?

在这里,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精心设计这些题目,否则太易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减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这些题目应该是学生读懂课文后经过仔细思考才能回答出来的,而且是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的。

2.每一个题目都应该考虑周全,因为学生有时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推理,会让你措手不及,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有备无患,否则可能会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3.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启发,帮助他们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信息。

(三)评价性理解

这是一个有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不断深入,从而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转化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要求学生自由表达,并进行交际活动,从而对作者所表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本课最后可设计出下面2题;

1) 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the travel?

2) 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end of the text?

虽然这一层次的要求在客观试题中很难体现,但它对提高前两个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它使学生学会了从阅读理解到口头表达运用,最后落实到写作。这样,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学生就能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从而使课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变为自身的东西。

这 一层次的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允许他们合作,讨论,并放宽要求让学生查词典以找到他们需要的单词,对不同的见解应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而创造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进而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结尾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认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非进行大量阅读练习不可的偏见,指出了其理论上的不科学性以及实践上的有害性,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应研透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以教材为对象,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以教材为媒介,传授语言知识;以教材为切入点,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面;以及通过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三个层次上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主要参考书目: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连仲 《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基本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秋颖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中小学英语教育和研究, .1

张玉琴 《以课文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9

篇6: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吴琴儿

内容摘要:Grellet曾指出,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可见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仅仅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阅读能力

一、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独立阅读能力的人。同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就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统考试题中也体现出来。自1978年以来,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测验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从考查词句的理解到篇章的理解,从了解事实细节到确定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推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等。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也逐步多样化,包括各种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由此可见,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要求,不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大胆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上去。

二、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1、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应着重抓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2) 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 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但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 、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应持后一种观点。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可以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应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 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比如生词的教学,有些人就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40个左右,约占课文总词汇量的10%。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教师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 ;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这方面,我觉得这样会更好:就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 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 ,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每周用一节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是有必要的。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训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技巧训练课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1)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一般在3%左右。《中学生课本同步读物》和《中学英语拾级读物》等材料不失为好的阅读教材。

2) 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这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70%,如低于70%,就应考虑适当放慢阅读速度。

3) 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都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

3、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 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高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 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 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 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以下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也就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二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想,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可逐步得到提高。

高考阅读理解的试题趋势与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始终是高考试题中的重头戏,它占笔答部分分值的三分之一。它集中、全面地检测了考生从短文中获得信息能力以及理解的准确程度。综观近年来的高考阅读理解可以得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信息量增大。阅读全节总词汇量逐年增加,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明显越来越高。请看-春季高考的阅读理解部分的词量和阅读要求分类表:

总词量 短文词量 试题词量 读 速

NMET97 1,723 1,159 564 34.5

NMET98 1,815 1,002 813 36.3

NMET99 2,111 1,316 895 44.2

NMET2000 2,006 1,330 676 44.6

NMET2001春 2,218 1,580 638 52.6.

2) 试题的设计发生了变化,表层意义理解有所减少,而深层含义试题有增加,重视了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正意图,领会文章的话外之音。请看1997-2001春季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分类情况:

题目设计数量 NMET97 NMET98 NMET99 NMET2000 2001春

试题设计分类 文章主旨 2 2 2 2 3

事实细节 8 7 5 5 5

深层理解 3 2 4 7 6

推理判断 4 7 6 4 4

猜测词义 3 2 3 2 2

3)非大纲词汇有所增加。由于新词的出现,考生只用通过context来理解词汇的含义。语言必须面对猜词的事实在试题中的导向很明显。

4)语篇结构较为复杂。NMET99、NMET2000、NMET 2001春季高考连续三次五篇短文的语篇构成都有相当难度。作者在阐述问题时都使用多种语篇手段和修辞方法。行文的跳跃程度较大,陈述次序富于变化,隐含信息较多等。考生读懂了文字,也不一定能立刻领悟语篇的意思。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考考的是理解和应用,因此,语篇知识的教学必须与语篇分析能力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行发展,语篇分析理解是语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篇知识又是语篇分析理解的前提。阅读过程是一次思考过程,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应当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浏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教材中的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提高阅读能力,要加大语言输入量。只凭课本中有限的几篇课文恐怕只是“师傅领进门”,真正意义上的具备能力,掌握技巧只能:“修行靠个人”-- 多读英文报刊、杂志,多动脑筋。

SEFC阅读课策略初探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崔 虹 1月15日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阅读理解究竟是什么?阅读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信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图像也可),通过阅读过程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恢复过来,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活动的任务是扩大输入、阅读欣赏;这类活动以读为主。可配少量题目,可以检查对教材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类活动的任务是针对性地训练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所读内容、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推断隐含意义、辨识语段过程等。对于这一类以专项训练为目的的活动,应提供训练性的题目,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使用某项阅读技巧。

阅读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经历,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由于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兴趣等存在着差别,使到阅读理解实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虽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码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数行。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 picked me up on my way home"中的”pick up“,按照上下文的具体情景,应为”顺便载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 speak English quite well"”Oh, I just picked it up。“ 中这两句对话中"pick up"应理解为"刚刚学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 up"是"把---捡起来",就无可避免在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学生中常有这种体会,把一个词组分拆开来,每个词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这些词组组装起来,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过份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篇文章读完,读者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却一无所知。

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就急不可待在翻字典,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 Half a year after her marriage, Mrs. White was with child.句中的”with child“是一个陌生词组,原因之一是之前没冠词,但只要联系上下文细心思索,就会了解到是”怀孕“的意思。

② John is a thief, he even wants to steal the gold teeth in his grandma's mouth句子中划线的两个词只要认识一个,另一个的意思就可以十拿九稳地猜出来了。

4、缺乏非视觉信息。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起作用。所谓视觉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而获得的。非视觉信息则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的,由大脑所提供的。在非视觉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难度越小。如在”More and more housewiv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soon be standing in the check-out lines.“这句子中”stand in the check-out lines“(在超级市场排队结帐付款),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关于超级市场的感性印象,就无从理解。

那么在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我们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导(Presentation) →读(Reading) →练(Practice)"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导"就是为了感知教材,"读"是为了理解教材,"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

一、导入---感知教材。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感性认识,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将生吞活剥,食而不化。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这些工作可包括: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以SEFCB2A Lesson50为例,教师可首先画出一个禁止吸烟的符号,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Where can you find this sign?

Why is smoking not allowed?

Is there anyone who smokes in your family?

How much money does he/she spend on smoking every month?

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 Why?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以SEFC Book2B lesson81(Music)为例,教师可事先安排好一组不同类型的音乐如Pop music, Classic music, Pop music and jazz等等,然后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辨别,从而加深对music的了解,为学新课作准备。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如教SEFC Book2B Unit19 Lesson73可以安排下列操练题学习生词。Find words in the dialogue that mean the following.

1)to ask for something very strongly : (demand)

2)the buildings and conditions in which people live: (housing)

3)to walk together in a large group through the town in order to express their ideas : (march)

4)strictly not allow : (forbid)

5)not very rough : (peaceful)

6)person who take the national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ight to vote : (citizen) .

以上所有这些热身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读---理解教材。这同样是输入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阅读的种类可分下面三种:

1、粗读(面式读法)。粗读即粗略地阅读全篇。这是为掌握大意梗概或为侦查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2、跳读(点式读法)。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几点的阅读方式。

3、细读(线式读法)。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特点等。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阅读课教学一般经过下面几个层次:

第一步:略读或粗读(Skimming):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第四步:研读(Study Reading):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最后:小结(Conclusion)

检查的方法包括多项选择、正误判断、Yes/No和WH问题、完型填空、信息转换等等。

以上阅读理解的几个层次经过了”读→议→再读→再议“的往复以及”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宏观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Consolidation, Practice)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联系,但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不等于形成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美善起来的,但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方法。

练习的方法有:

1. 问答--就课文提问题。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如教SEFC Book2B Lesson 58(Noise In The Night) 时,问题的设计:

1)记忆性问题

Whom did the lady live with?

What's her personal problem?

2)理解性问题

Was the lady's uncle a non-smoker? How do you know?

Why did Holmes ask the lady if her uncle kept pets?

3)创造性问题

Why did Sherlock Holmes want to visit the lady only when her uncle

was out?

How do you think the story ended?

4)评价性问题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the lady's uncle was?

2. 就课文内容进行连贯对话。如教SEFC Book1 Lesson 98 和Lesson 99时,我把课文编成对话,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做补全对话练习。下面是对话中间部分。

B: I am Dr. Baker, _______.

O: Ah, Dr. Baker, _______. I am looking for another speaker who could give a talk, as our main speaker can't get here today. Would you mind ________?

B: About DNA? You are joking! I know _____ subject.

O: But Dr. Baker, you are world-famous.

B: ________.

O: Everyone knows that you are an expert on the subject. Everyone here has read Peter Baker's Introduction to DNA.

B: ______. But I am not Peter Baker, I am David Baker. There must be some mistake.

3. 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用来训练独白,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再以SEFC BOOK1A Lesson98、Lesson99 为例,教师把课文的主要逻辑线索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receiving an invitation→at the conference →at the organizer's office→ giving the talk

4. 角色扮演(Role Play),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为参加者配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如在教课文SEFC BOOK2B Lesson70 时,文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即火车停站时,有一则用德语讲播的通知。Hank因为是American而不懂德语,因而走失了。上课时,教师可抓住这个通知,大做文章,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下文,猜猜通知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并要他们以列车播音员的身份,用英语make an announcement,以便让Hank听懂。如: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Here is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The train will be divided into tow parts. The front part is going to Frankfort and the other part to Bonn. Please go back to your own seat. Now, once again---

5. 书面表达,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扩写和写体会等。或增加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因有蓝本可依(阅读过的课文),这样的写作不致流于空泛,也不如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学生们看到自己也能象作家似的产生灵感,写出心得,便可大大增强自信心,获得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也可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员,既是读者也是作者,通过将自己的文章与学生的文章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做法,无疑可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因它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融为一体,提高和培养了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如教SEFC Book2B Unit 17(Life In The Future) 时,我对学生说:”These are the writer's opinions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 Now use your imagination, tell me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这引发了学生发散思维,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写作的情景。学生学生乐此不疲,表现出高度的写作热情,有学生写到:In the future, computer will do everything for mankind, thus people's hands and brains don't have to work, people will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有一位学生写到他家乡在未来发生的变化:In the future ,computer will help the farmers to plough and harvest.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our living conditions will be improved greatly in my hometown-----.

学无止境。阅读理解也无止境。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提高总的文化素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学习对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以及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当代教学模式的特点

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探索

湖北省谷城一中 袁资有 7月25日

近年来, 中学阶段英语的教材编纂方向和高考考试方向都共同地反映了一个声音,那就是: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也就是现在教育界说得较多的“素质教育”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教者和教育研究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学校管理者、操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问题作一些讨论。

一、加快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教学可划分成两大块,即口头(听说)和笔头(理解和表达);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笔头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作为一个客观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谁也不能视而不见。就近年的高考而言,150分的试题, 单纯阅读理解就占了40分;从题量上看,也从恢复高考后沿用多年的四篇,增加到现在的五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也是最费时间、比较灵活的部分。从对阅读后的理解方面看: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一部分题中,你会很自然地碰到象“infer(揣测)、imply(暗示)”这一类的词,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段落揣磨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中说话者的引深意、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甚至根据作者已经谈到的内容,imagine (想象)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原文中并没有)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素质)提出了挑战。

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临场的发挥,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学习解题方法的训练有素。教师如果靠时间一题一题的传授,学生靠一题一题地记“会”,那么在考场上最多是个中分低能的机器,就不用说是将来适应社会了。会教的人,往往是教给学生金钥匙;以后来看,管你会不会教学,只要你从事教育教学,你都不光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必须走向学生“交钥匙”的道路。对教学悟的深,你教给学生金钥匙,悟的不深你交给学生铜钥匙;哪怕你交给学生铁钥匙,也比交给他们现存的金山、银山强。因为现在教材和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普遍源于英语报刊的“原汁原味”的真东西越来越多,“国产”英文材料越来越少;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只能在知识殿堂的门外徘徊。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二、重视操作过程的启发式教学

阅读教学过程一是指非毕业班常规的教学方式,二是指毕业班综合复习的过程。前者而言,以教材为主,选择余地不大,主要是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英语的能力,以期达到加深理解,搞活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后者选材余地大,时代气息强,知识面广,对学生面的要求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阅读教学都要围绕中心主旨(main idea)进行。对一段文章的概括要利用它,对这段文章的提问要利用它,对作者语意的深层发掘也要利用它。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西瓜与芝麻”之间的关系。Main idea就是“西瓜”,是大头,是主要矛盾,要重点抓;具体字词句是芝麻,是细节,是技叶,是次要矛盾,不要影响了视线,不必要一一搞得太清楚,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大意,或者“跳跃”式前进。与Main idea无关的不能细说, 与Main idea有关的哪怕学生不太生疏也要提醒。 用适量的问题把学生朝作者的“思想轨迹”上引。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一齐跳跃了,想法一致了,启发引导就成功了,----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

(一)坚持养成训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交际语言不仅是指语言的音、意统一,同时也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这样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交际情景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的生命和实质,交际才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具体情景中交际,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我们教的才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能力。当今考察学生能力的方法,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大步发展。这种语言学习的养成教育,不仅使你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使一代人会终身受益。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由此可见,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如果要让学生动笔填词或记录句子,要让他们只记关键单词的前几个字母,而且只要自己(当时)认得就行,千万不要象平时做作业一样一丝不苟,要养成一种快的习惯。学习英语,没有快,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当作工程来抓

(一)教师备课重“热身(warming-up)”

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2.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

4.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醒悟阅读的奥妙。

(二)阅读过程明确“目标(goal)”

1.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4.细读:可以每隔几篇进行一次,教师要有所筛选,把握难度、深度,突出一个或两个侧面;对高三而言,不是考试范围的东西不要做这么细;

5.分活动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果是从其它地方获取的试题,甚至可以更改参考答案;但必须分析说明令人信服的理由。

(三)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不要对其用法作过多的分析;

3.做大纲所要求掌握语言知识的练习及高考词汇手册上要求的要点;

4.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三言两语,只要中的就行,要少而精;

5.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四、阅读教学的法宝“自学(self-studying)”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是“教”不完的。今天的学生,只能靠今后的终生学习才能不落伍。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费工费时,讲解难度大,处理的不好,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出力不讨好。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学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高中生则不然,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换位、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二)开发学习潜能

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培养观察力。其次要培养注意力。再次要培养记忆力。另外还要培养思维想象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总之,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不抓不行。不但要长抓狠抓,而且要深抓重抓,一抓到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篇7: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项读者依靠已有知识,有意识的运用阅读策略,有效的预测理解所读语篇意义的认知过程。传统的语言教学永远只能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的交际和应用能力。语篇分析理论的问世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能使学生从孤立地理解词汇、句子中走出来,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目的。笔者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阅读教学的具体有效途径,作为同行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与学时的参考。

[关键词] 阅读、阅读教学、语篇、语篇分析

一.什么是阅读

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阅读,不同的语言学家对阅读的理解都不相同。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换句话说,作者通过编码将意义变成书面语言,读者又将书面语言变成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输入中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只是第一层次的理解。这一理解被称之为构建过程(克拉克夫妇,);这一层面被称之为结构层次(佛斯和黑格斯,1978)。在很多情况下,读者面临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即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克拉克夫妇(1997)将此称之为利用过程,佛斯和黑格斯则称之为意图层次,很明显,第二个层次的理解所涉及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比第一个层次要复杂得多。

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而对直观信息的加工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辩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甚至再创造等。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反映在阅读上按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分类为:一、”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构建全文的语义图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单词等。二、”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理解单词、句子结构,再理解段落、全文。三、相互作用的理解方式(interactive model)。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这是相互作用模式的基本观点。颇具影响的现代图式理论便是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和其它言语活动一样,人们阅读是有目的和有理由的。在大部分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按照交际语言教学的观点,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能动作用和读者直接的反馈,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知道他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人,他显然想让他的读者读懂他想表达的意思;读者的阅读过程也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

综上可得出,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见张维友,1995)。那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是强调对字,词,句的分析,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

二、语篇分析理论的由来

1965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最先提出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两个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而语言行为,则指上述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因此即话语本身。但是,正如后来其他语言学家所指出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忽视了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那就是“能产生并听懂虽不那么符合语法但却对其发生的语境非常得体的话语的能力”。海姆斯认为,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一种语言的语法能力,还应包括具体社会文化氛围内的语境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概念。交际能力指的是在具有社会文化氛围的情景中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此后,把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的思想,被普遍接受。

后来,MichaelCanale和MerrilSwain对交际能力的构成做了具体归纳,即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其中,语法能力指对某一语言中词汇的掌握和语法规则的习得;社会语言能力指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篇能力则指运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和含意在各种语境中构成语篇的能力。

当今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语义语言学。形式主义语言学注重形式的研究。而功能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及语言使用的语境,将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功能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都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并已为外语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能够从功能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获得裨益。

功能语言学以语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中心,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为了获得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者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交际知识,了解语言形式、思维和行为之关系,即语篇、概念和人际构成的知识整体。要对语篇知识、概念知识和人际知识分别进行描述并使之系统化是可能的,但将这三个成素分开描写对语言教学无多大用处。这是因为他们属于一个语言本体,这三种知识的关系不能简单地预示为一些有限的规则,作为一个整体,交际知识有其内在的创造性和暗藏的动态性,也就是说三种知识成素的关系有无数的变化,而无法对它一一进行描述使之系统化(辛斌,1995)。所以,必须加强连贯语篇的教学以发展实际交际能力。

三、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

1、语篇教学的定义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魏多森(H.C.Widdowson)认为:“语篇就是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3)”该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结合起来的句子”,二是指“句子的使用。”李奇(G.Leech)等另外三位英国语言学家则给语篇下了更为明确的定义:“语篇这一术语对口语和书面语言都适用,实际上适用于任何样式,用于任何目的的语言。(3)”语篇可泛指任何完整的语言材料,包括一切形式、一切文本。而我们教材中的语言材料都是具有典型性的语篇,这就为我们进行语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语篇教学法,故名思义就是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引导学生越过译音阶段和逐词辨认及对译阶段,直接进入篇章的理解分析,最大量的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篇分析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尔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阅读教学目的。

在语篇教学中,对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1),篇章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应放眼于整个文章结构。例如,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其中包括:作者是怎样开篇、怎样结束的,表达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题段落所处的位置,各段落的大意以及相互之间的语篇关系和作者的意图、情感及写作技巧等,并对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

(2)句子层次。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例如,在某一段中,哪一句是表达段落大意的主题句,它与其它句子之间的关系。各个句子是如何相互衔接构成段落的以及其本身是如何组织的。

(3)词汇层次。指段落中一些重点词、关键短语以及某些语言点的分析和讲解。在讲解中,应侧重于这些词汇、短语及语言点在具体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并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点,以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整个语篇,从而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

2、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相关。语旨指的是参加者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与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相关。语式指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与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种语境的符号组成部分分别涉及到Halliday(1973)在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一书中指出的语言三大功能。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主位--述位”(theme-rheme)分布,“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手段,修辞文体手段及信息结构等方面,侧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工作者应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将语言教学法和语篇教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把握整体的原则出发,分析语篇时由宏观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剖析,揭示其层次间的相互联系。具体教学实践可以以下步骤开展:

(1)提供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语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调动学生和老师的潜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例如:“The US has recovered from 911 but Osama bin Laden has not been hunted down yet.”这句话似乎不存在语言层面的理解障碍,但包含了“911”,“Osama bin Laden”这些令人费解的背景知识,若读者对美国911这一背景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只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背景知识的提供与分析是必要的。另外平日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各国(尤其是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方面的书籍资料,建立起丰富的内容图式网,以开阔眼界,扩展知识,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2)分析结构,指导阅读。

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语篇体式,这里是从文章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的,有叙述性,描写性,议论性,抒情性,说明性文字篇章的划分,各类语篇有其一定的独特性,表现在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根据这一点教学上可指导学生把握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进而概括每个意义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后把全文按引言(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及结论(conclusion)作进一步的逐层归纳总结,以使得学生从整体结构上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全貌,获得了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久而久之,学生逐步熟练掌握各种体式的结构和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及基本要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文章。

(3)适当的语言分析

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语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结构,修辞等篇章知识,以助他们建立,扩大语言图式网。另外,在对词汇进行讲解时注意以使用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既重视词汇的语境含义(contextual meaning )及与其他词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与辨析等。

四.结论

以上几个步骤基本上贯穿了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鉴于学习者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的差异,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因人而异,但总的模式是一致的----把握整体,充分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只要运用得当,长期坚持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交际能力。

篇8:如何提高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论文

【摘要】《指南》提出: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试图通过为孩子创设高质量的阅读环境、显性的角色表演情境、隐性的日常生活语言环境等,其中,教师的引导是高质量的阅读环境的保证,阅读区中多种形式的表演游戏、绘画等是提升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幼儿一日生活中则时时蕴藏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时机。

【关键词】阅读环境;生活语境;游戏情境;阅读理解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图画书时,幼儿可以通过阅读与图画和文字符号互动,用口头语言来说说他们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获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认识,这样便逐渐成长起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这一过程,而将阅读理解能力简单地归为幼儿是否看得懂书里的故事。在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仅仅借用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在教学策略上,则始终以教师高控幼儿看书、理解故事的方式为主,难以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不想说、不敢说、不知道怎么说。

一、教师的引导——高质量的阅读环境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需要在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的基础上,提供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经验,从而为进入小学之后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除了提倡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环境中学习阅读与文字互动之外,图画书是幼儿阅读学习的最为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幼儿选择高质量的图画书,更应该引导幼儿走进图画书,帮助幼儿通过其中的图画、符号以及文字理解、欣赏图画书内容,从而真正加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从听、说、读三方面入手:

(一)听——让幼儿多听图画书

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中,有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图书。如上午的晨间谈话时间、午饭前或午饭后、或者午睡前、离园前等时光,教师就可以为孩子朗读优秀的绘本。朗读的语气语调应以作品表达的主题为基调,如朗读表达爱的内容《亲爱的小鱼》就应该用温柔、绵软的声音朗读,朗读时还可以配上抒情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纯音乐。让纯美的乐曲和教师的朗读声如同流水一样淙淙地流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二)说——引导幼儿说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

任何事物都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其固有的规律结合而成。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也不例外。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价值的、有助于启发幼儿思维的提问,如:故事中的某某会怎么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等等,就能极大地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幼儿对故事的深入探究,使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幼儿讲述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因果连词、并列连词、转折连词等回答问题。如带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和答案就可以用“因为(说出原因)所以(重复教师的问话);对于图片内容的平面描述,可让幼儿用“有、有、还有”等开启讲述。连词的掌握运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幼儿的表述呈现逻辑性。

(三)读——帮助幼儿读懂故事情节,读出故事主题

1、让幼儿学会“读”图

以图为介仍然是大班幼儿阅读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学会观察图片是幼儿自主阅读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如:每一张图片呈现时,引导幼儿全面观察图片的主要内容。其次是观察图片,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正确把握故事的内容和丰富幼儿的表述。引导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分析人物或动物的心理,运用引导性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分析画面内容,起因和结果,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能进行有根据的合理猜想,从而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

2.引导幼儿有重点地阅读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常会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使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故事大致情节,甚至细枝末节。如在进行《金鸡冠的公鸡》这一教学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文本的重复性来展开阅读,前十页的内容请幼儿重点个别阅读,在阅读时,我们设计了一张阅读表格,表格上写有1—10的数字,表示书的页码,哪一页看懂了就在相应的页码上打勾,没有看懂就打差。对没有看懂的几页,则用交流、启发等方式作重点探讨。

二、阅读区——显性的游戏表演情境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角色表演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创设语言的最佳渠道。为此,我们将阅读区设置成角色表演区,通过投放大量的道具,激发幼儿进行角色表演的欲望。如大班故事《两只笨狗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活动材料。我们投放了熊、狐狸等的头饰,小朋友则自己画了一个“饼”。在充分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自分角色,戴好头饰。表演狐狸的幼儿很自然地用尖细的声音说话,一手在嘴前做尖嘴,一手在背后做尾,眼珠转、斜看人,表现出了狐狸的样子。扮狗熊的幼儿则用粗重的声音说话,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们乐在其中。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有声有色地说话,有板有眼地表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理解能力。

三、一日生活——隐性的语言教育环境

幼儿需要有很多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真实而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晨间谈话是每天都要进行的环节,通过老师预设谈话主题,或幼儿自发形成谈话内容,进行交流。作为老师可设定以下几个内容来开展:1、愉快的双休日;2、故事讲述和点评;3、欢乐广告;4、大嘴巴;5、分享我的最爱等。

总之,幼儿所有与人交往的场所都存在着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并创设幼儿的交流。

篇9: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我们看到一篇英文文章之后,首先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用几个词或者一两句话来说,作者说了什么),其次,抓住跟这个主题相关的要点(围绕这个话题,作者说了“子丑寅卯”几个方面)。所以,我们阅读时,始终沿着“先总后分”的思路,去体会作者的意思。

第一类:说明文和议论文

一般来说,作者写文章主要就是“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所以第一段往往就是“总”。

至于分要点怎么找,阅读训练通常都会告诉我们去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个方法也对也不对。如果是说明文、议论文,往往是这个套路,但是记叙文就不然了,特别是故事情节稍微复杂的记叙文。

回到说明文和记叙文。作者通常都会按照自己的要点,分段落、分层次地呈献给读者。围绕主题谈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几个点,每个点下面可能还有小点。为了逻辑展示清晰,或者行文流畅,作者一般都会用表示数量的词汇(基数词、序数词、the other、another等)、表顺序的词和短语(first of all、then、next等)。抓住这些词,就相当于抓住了要点中的1、2、3或者(1)(2)(3)。

第二类:记叙文

我们看到记叙文(比如故事),心里可以一直带着疑问词去读——who、where、when、what、why、how……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当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文章的内容其实就清晰了。

此外,文章作者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人会遵循“起因——发展——转折(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所以我们也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一边读,一边问自己,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

篇10: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做题的步骤

首先,用5—10秒钟的时间,扫一眼文章,看它是什么类型(记叙、说明、议论等),然后重点看看第一段的关键词、中文注释、再跳着看一些词汇,这个时候我们起码就知道了:文章的主题什么,提到了哪些内容。不要忘了,人类有强大的脑补能力。

然后,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和选项,圈出其中的关键词。文章后面的问题,一般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而且问题顺序基本上吻合文章内容的先后。

第一步我们看了几个词,第二步看了问题,其实到这儿,文章的脉络就会比较清晰了。第三步,我们就带着提出的问题,去读文章。碰见刚才圈出来的那些关键词,就多加留心,因为答题线索,往往就在这附近,而不是文章其它地方。之后的判断、检查,按部就班。

留心英语文章关键处

1.首段和尾段

一篇文章的主题句、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第一段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也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

策略:

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

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to some degree 等。

2.长难句

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有的句子甚至长达好几行。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出题的重点所在。

策略:

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

3.列举处

标志性的词汇包括:

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

策略:

把这些词圈起来,考题中一般会出现四个选项对比,这样非常好在文章中找。

4.举例处

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等。

策略:

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

5.因果关系处

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了果、果变成了因,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

策略: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

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等。

6.转折、对比、类比处

文章的转折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等。

策略:

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时候的查找。

7.特殊词汇处

英语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同学们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这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

策略: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汇所在文章位置的上下文,从而推断中其意思。

8.数字和年代

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同学们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

策略:

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① 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算的题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

② 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同问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

③ 要注意年份和世纪之间的差别,比如 年就是20 世纪,就是21 世纪,也就是说世纪的数字是年份的前两个数字加1。

9.专有名词

所谓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以及其他专有名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每遇到专有名词可以用铅笔作上标记,以便如果在题目中出现相应专有名词可以进行快速定位。

10.最高级词汇

最高级词汇以及其他一些表示唯一性的词汇由于其意义的绝对性,因而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也经常成为出题对象。

这些词语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以及以下词汇:

only, sole (solely), mere (merely), sheer, simply, entirely, absolutely, just, always, forever, never, none, must, all, any (anyone, anybody, anywhere)等。

篇11: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英语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阅读的重要性

1、高考以及新的课程标准都要求通过阅读这一形式来考查课程标准的各项能力,同样,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标准也突出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加强阅读训练,扩大信息量输入,才会有较高的输出能力。

2、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得阅读者得高考”已成为所有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考试中发现:本年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差、得分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进行大量而科学的阅读训练,做好课堂教学与以阅读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实施的方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认为: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记忆可以做到永久不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以《学英语》上的阅读材料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按照六个环节来处理每一篇文章,每日一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限时阅读

按照现行考试时间分配及一篇文章词语的多少,来安排阅读时间,五篇文章大约要35-40分钟,每篇平均8分钟左右。主要利用自习辅导和每周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来完成。限定时间,让学生养成做题的紧迫感,及早适应考试题量大的特点;同时又要确保正确率。

2、课前速读

在每日上课前3-5分钟,值日生让学生把限时阅读过的文章再来快速阅读,达到温故而知新。

3、值日报告

作为中心环节,值日报告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学生分成16-18个英语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个轮次的值日报告先由各组组长来完成,随之再由各组成员来担当。值日生的任务主要有三个:1)查阅该篇文章所涉及到的生词,用课前3-5分钟抄在黑板上。2)就文章的细节或逻辑推理或文章的主题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3)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可以援引文章中的经典句子,但一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4、提炼拾遗

这一环节由老师做。值日生做完报告,老师做补充归纳讲解。针对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或有疑问的地方或是难点句子进行释疑解惑,力争不留后患。

5、分组复述

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分组复述。该环节以每个小组为活动点,由组长组织就该篇文章进行大意复述,组长先做,其余依次轮流做。如果时间允许由各组推荐一位进行“公开复述比赛”。

6、笔头归纳

这个是学生能力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就该文章进行中心概括,做书面训练。

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的文章都涉及到了,写作自然顺手多了。

总之,以上六个环节就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一、二环节为读的能力培养;三、五环节为听、说能力的培养;第六环节为写的能力培养;第四环节为知识点的吸收,为更高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和写四种能力在每一篇训练中都得以落实,最终全面提高了英语能力。事实上,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全年级的英语考试成绩。

篇12:谈语篇能力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谈 英 语 语 篇 能 力 的 培 养

有不少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要背单词,要记忆语法规则。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他们花大气力背单词,有的甚至背词典,下功夫死背语法条文。然而,学生仅仅具有空洞的语法知识而缺乏较强的语篇能力,阅读时不注意把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与语言的意义相结合,不能较好地把握语义连贯性与完整性、语篇的目的性、情境性及指向性,那么学生就会仅仅局限在对材料的客观性问题的理解,而对材料中没有写明的必须经过分析、判断乃至综合推测才能得出答案的主观性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在写作中,也常常是表达不清楚,不连贯,缺乏条理,逻辑性差。这种学习无疑是一种失败的学习。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对语境的准确理解远比把握语法知识重要得多。语言学习的理论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是语篇而不是词或句子。那么,什么是语篇?什么是语篇能力?怎样培养语篇能力? 本文就这些问题与同学们谈一谈。

一、什么是语篇能力?

要知道什么是语篇能力,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语篇。语篇(text)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它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它可以是书面的文章,也可以是口语化的东西。语篇应有一个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语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的基础之上组合起来的。

语篇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以句子为本位的理念,要以语篇为基本学习单位,从整体理解入手去分析句与句之间、语段与语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要把握语篇各部分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把语言材料切得支离破碎。语篇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语篇手段和语篇模式。

1、语篇手段分析

使语篇各部分联系起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加逻辑联系词

逻 辑 关 系 逻 辑 联 系 语 例 词

并 列 and,while

转 折 but,however,though ,whereas,nevertheless, otherwise

顺 序 before,after ,then,finally

让 步 although,despite

因 果 so,thus,for,since,therefore,so...that

解 释 i.e,that is to say

比较或对比 1ike,similarly,by contrast

举 例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递 进 moreover,besides,what’s more

总 结 in short, in a word, in all, on the whole

评 注 happily, luckily, surprisingly, obviously

2) 复现

词汇的复现关系是指某以一词为原词、用指代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概括词等重新出现在整个文章的前后,整个文章因为它的出现而得到了衔接。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衔接手段。

3) 使用过渡词或过渡段

过渡词或过渡段在语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适当使用过渡词或过渡段可以使语篇完整,使语势连贯,在篇章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2、语篇模式分析

常见的语篇模式:

1) 议论性篇章(essay): 通常为三段式。即:

主题句→论述→结论 或 导入→论述→ 主题句

2) 叙事性篇章(narrative:包括的内容有: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 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之类。

要素:(1) 5Wh-(Who、When、Where、Why、What、How)

(2) 时间顺序(chronological order)

模式: 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评析)。

3) 应用型篇章(application):

包括广告、新闻、书信等,这类篇章写作词约而意丰,更讲究格式。

概括起来说,所谓语篇能力,就是运用以上语篇知识,对于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所谓编码,就是指用英语进行写作;解码是指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即阅读。换言之,语篇能力就是依靠上下文或情景理解篇章和通过衔接连贯、逻辑联系等手段组织篇章结构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语篇能力?

1、语言学习固有的规律性

语言学习有它固有的规律性。在长期语言学习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发现。人们对语言学习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以词为本位的词汇学习→以句子为本位的句型学习→以语篇为本位的语篇学习。语言学习应以语篇为本,这是从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的实验中得出的结,是对语言学习的本质的把握。了解它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学英语教和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把语篇能力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英语课程标准》第六级(相当于高一年级)的目标描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6)

语言技能六级目标

级别 技能 目 标 描 述

级 听 1、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说 1、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

2、能通过重复、举例、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3、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

4、能用恰当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愿;

5、能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意图。

读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4、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

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写 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

2、能描述简单的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能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改编成短剧;

4、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不同的问候卡;

5、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

(黑体斜体字为语篇能力要求)

分析以上《英语课程标准》第六级(相当于高一年级)的目标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输入性语言技能(听、读),还是在输出性语言技能(说、写)方面,《英语课程标准》都提出了较高的语篇能力要求。

3、高考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

高考对于语篇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占主体地位的听力、阅读、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题型上。这些题占全卷的百分之九十。

(1) 听力

高考试题中的听力部分不再有以往的听力测试常见的听辨音素、听辨单词和词组,也没有听辨单句的试题。整个听力测试部分由十个长短不一的语篇(text)组成。考查学生通过听从语篇中获取信息和理顺逻辑关系的能力。可见语篇能力在听力测试中是非常重要的。

(2) 阅读理解

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的语篇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①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

② 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③ 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NMET1993为1143个,而NMET已增到2335个,也有2258个。

(3) 短文改错

就短文改错而言,考试说明的定义是“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并指出“在写作程序中,校验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的同学认为短文改错是对语法知识的检测,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把短文改错当作语法练习,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短文改错的误解。

(4)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对整个文章的语篇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整个文章语境的理解水平, 如文章主题、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结构和组织等。它考查的是学生最综合的语言能力,就是建立在学生对词汇、语法、等基础之上的语篇能力。

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要求学生着眼于作者的观点,切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 还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 短文中挖空了许多信息使考生阅读时思路不连贯,要求考生根据留下的文字中含有的信息推测出作者阐述问题的观点、思路甚至语气、态度。可以说该题型是考查语篇能力的高难度题型。

(5)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第五档(即最高档)提出:“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这说明语篇能力的考查在书面表达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如何培养语篇能力?

1、提高语篇意识, 扩大语篇阅读量

要培养语篇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要有语篇意识。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学习语篇知识,并学会运用它。对于任何一篇英语文章,不要把它当成一份由词汇、语法和句型捏合而成的语言材料,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培养语篇能力的实例和载体。

要培养语篇能力,阅读是突破口,其它题型都是以阅读理解题为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会促进做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的能力的提高。

语篇意识是指阅读理解时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 要注意把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与语言的意义相结合。在阅读中必须重视高级阅读技能的训练, 把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 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这里的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理解包括在宏观上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跟上作者思路的展开、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

语篇意识的培养有赖于一定量的语篇输入。只有在大量语篇中不断的体会,这种意识才会得到发展和强化。

然而,学生仅靠课本的阅读输入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阅读。语言习得论对阅读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正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输入越多,输出越多,掌握语言越好。可见,增加阅读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

具体来说,在平时学习中,可以以课文为核心,建立课文学习---同步阅读---课外阅读三级阅读体系。同步阅读是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包括同步练习。课外阅读是指涉猎课本及同步练习以外,包括报纸、小说、杂志、internet 网页等在内的各种材料。

2、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

高一阶段是初高中的衔接阶段,由于知识面和词汇量的限制,理解能力较差,缺乏阅读实践及阅读技巧,阅读速度较慢。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拿到一篇文章阅读时不要以单个的字词为单位,而是以意群和句子为单位。这样读起来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整段文字的连续意思、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上,而不是凝滞于一个个单词,尤其是无关紧要的词。

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有:

① 指读。教师应阻止学生用尺或手指放在字下阅读,这种机械运动往往会减慢阅读速度,并打破了上下文的连贯性,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② 声读。声读包括出声读、默读和心读。这是阻碍阅读速度提高的最大敌人。要克服声读,就要在阅读时保持思维的活跃,在心里试着与作者交流思想,如”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样说对吗?\"等等。

③ 回视。在阅读中多次返回重读已读过的内容,即会影响速度,也会影响理解。在初始阶段应要求从左至右扫视阅读材料,尽量避免回视,允许遗漏少量信息,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所有的材料。

④ 过分依赖词典。有的同学在阅读时,每遇生词必查,结果,费了很大气力,阅读的兴致却一点也没有了,也不利于培养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

克服了不良阅读习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反映语言能力和衡量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速度对跟随作者思维速度,整体理解语篇十分重要。这里介绍几种训练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① 成组阅读

按照意群组进行阅读。随着训练的进展,可增加意群组以扩大识别幅,如开始时意群组可包括2-3个单词,可渐渐增加至4-5个单词。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可试着缩减阅读时间以加快眼跳速度。

② 学会略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

略读和跳读是英语阅读的重要技巧,更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两大法宝。略读是读者快速浏览全文,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把握文章的主旨;而跳读则是指读者在文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而忽略不重要的信息,不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也叫查读。

③ 限时阅读

选择每篇阅读材料标有总词数的训练材料。阅读时,看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将总词数除以所用时间即为阅读速度。高一课程结束时,学生阅读中等难度材料的速度应至少达到60wpm。

④ 学会跨越生词。跨越生词的方法有:①直接跳过。对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对文章理解不构成障碍的生词可以直接跳过。②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

⑤ 注意视距与视幅。视距是指眼睛离材料的距离.视幅是指眼睛停顿时视线所能覆盖的范围。视距和视幅过小都会使思维活动受抑制,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使头脑处于敏锐状态。

3、掌握阅读方法, 精读泛读有机结合 , 拓展阅读空间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3种:skimming, scanning , thorough reading

1) Skimming

Skimming 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general idea)。阅读速度要快, 一般250词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钟内看完。阅读时精神必须十分集中, 不必记忆细节, 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 重点把握全文总体大意。要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 以及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

2) Scanning

Scanning的目的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阅读时视线自上而下, 一目十行。注意与who, what, when. where 有关的内容。对于why,how 等问题, 先找到文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 再用我们以下要讨论的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

3) Thorough reading

找到文章中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并结合上下文透彻理解其句意。

掌握了一定阅读方法,接着就要视不同的语篇运用适当的方法。英国作家培根说过:“Some books are tasted, some swallowed and some are to be chewed。”其意义就在于此。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几种方法常常会交替使用。即使是同一语篇,也可能会几种方法并用。一般来说,对精读材料常常使用thorough reading, 即培根所说chew(咀嚼)的方式; 对于泛读材料,则使用skimming和scanning.

所谓精读,就是把选择好的材料认认真真地反复地阅读,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为泛读打下了比较牢固扎实的基础。精读材料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还应选择一些优秀的、符合自己程度的、经典的和标准的外语作品作为精读材料。认真仔细地、反复地读通一本书,熟悉其中的语法、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掌握一两千个单词,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读其他书刊就不难了。通过读破一本书培养阅读能力是一件很艰苦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但渐入佳境后,就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甜头了。

显然,仅有精读是远远不够的,到了高中阶段,泛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泛读,才可以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泛读,就是广泛阅读和浏览外文图书、报刊杂志或国内出版的外文学习资料。广泛涉猎才能扩大我们的 视野,才可以复习、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语法、句型和词汇,学习、领会更多的东西。词的多义性,在精读中无法全面理解到这一点,只有在泛读过程中才能做到。一个词在各种情况下以不同的形式及含义出现,经过广泛的涉猎才能对它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精读是基础,泛读对精读起巩固促进的作用。反过来,精读搞好了,又对泛读起提高加深的作用。可见精读与泛读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只有在精读的基础上结合泛读,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

泛读的材料也应按自己的情况选择,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应该选择专家为中学生编写的简易读物作为泛读材料。这种书的特点是语法简单,生词不多,单词复现率高,而内容却丰富有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汉对照读物“书虫”,有《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共五十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对照世界名著精选《林肯传》、《双城记》、《欧享利短篇小说》、《托尔斯泰的三个故事》等二十种,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跳蚤”阅读精品系列文丛《巴黎圣母院》、《简爱》、《基督山伯爵》、《野性的呼唤》等三十种可供选读。这三套丛书皆为世界名著精选。另外,internet 网络也给泛读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读书既要仔细研读又要博览,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精读要求少而精,细嚼慢咽,深钻细研;泛读要求速度快,数量多。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才能打开眼界,扩大语言的接触面,增加对语言的熟悉程度。

4、层层深入理解, 训练阅读技巧

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作基础,还要通过大量的语篇训练,获取阅读技巧,达到层层深入理解,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炼文章主题

此项训练旨在培养统揽全局,领会主旨的能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全文后,迅速归纳出文章主题。

2)判断作者基调

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紧随作者的思路,设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褒还是贬,是肯定还是嘲讽,是欣赏还是惋惜。在训练中要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可能贴近作者的思维,而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的观点之上。

3)归纳段落大意

要求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该段主题句,因为段落主题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对于没有明显主题句的篇目,则要求先将文章按结构分段,而后分别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每段的段落大意。

4)绘制文章脉络语义图

当对文章主题和段落大意有所一定的了解后,对某些篇目,可绘制其文章脉络语义图,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篇框架跃然一目了然,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语篇。

5)理解难句

难句之难并不仅止于语言结构,也在于语义内涵。可在阅读中划出难句,充分利用上下文,吃透难句的潜在含义,以求及早完成从read the lines向read between the lines甚至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过渡。

6)猜测生词含义

学会在阅读中判断何时跳过生词,何时查阅生词,要避免养成逢词必查或逢词必跳的习惯。在泛读训练中尤其应培养利用标点、同义词、反义词、特定词语句型、构词法及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从而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提高阅读速度。

运用阅读技巧的目的在于透彻理解语篇。按照理解的深入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1)表层理解;(2)深层理解;(3)评价性理解。

(1)表层理解:表层理解要求掌握文章的字面意思。要求能机械地重复文章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从题型上看,主要是正误判断题、Wh-questions、选择填空题、按故事情节排列顺序、找出议论文、说明文中各段的主题句等。

(2)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身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等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

深层理解题设计形式为:

a)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 Which sentences or words imply this?

c ) What conclusion can we draw?

d) Find the examples or clues from the article to prove your conclusion?

(3)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常见的设题形式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idea?

Please comment on what i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采用“整体理解、分段概括、逐层分析、推理评价”的模式,持之以恒,必能使自己在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语篇能力的培养是中学阶段英语学习重要任务。它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提升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可就,需要有意志,有兴趣,坚持不懈,要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语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语篇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篇1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阅渎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阅渎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阅渎理解能力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甄 珍

【摘 要】高考英语试卷卷面分值150分,阅读理解占40分,占了总分值26.7%,因此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势在必行,但是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上来的,是要结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技巧和练习,逐步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能力;高中生

一、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英语阅读理解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一定信息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因此,英语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但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纯在很多的问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一一阐述。

1.学生词汇量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词汇量贫乏,不能理解文章内容,导致阅读效率低,或者能理解文章大概内容,但不能体会文章的内涵,极大的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形成。2.学生的阅读兴趣低。这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他们缺乏阅读兴趣,做阅读题并不是自己兴趣爱好,而是在老师的逼迫下不得不做的作业,在他们看来阅读是负担,更别谈去提高阅读能力了。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学生阅读文章通常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整篇文章翻译完还没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是从表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4.阅读材料有限。学生接触的阅读文章一般都是与教材有关的话题,教辅材料也是针对书本选择阅读内容,导致学生阅读材料单一,不能接触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从而也限制阅读能力的`提高。5.没有阅读技巧。比如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就查字典,没有推断词义的能力,长句难句就翻译不通,不会从全文的角度去理解长句难句,这些都是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二、针对问题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1.对大纲的词汇,学生要牢牢记住。而且要积累在平时做题中遇到的超纲词汇。阅读是以识字为基础的,积极地背单词,词汇量巩固提高这样就可以轻松阅读了。2.学生在有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掌握一些基本阅读方法后,才能逐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且我们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要知道学生对什么兴趣,然后再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阅读数度与阅读的材料有很大关系。如果阅读的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阅读的速度就会很快,反之,如果阅读材料是非常陌生的话题,阅读速度就会很慢。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对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把好关,选择材料要积极健康,难易适中,话题广泛,语言地道,内容新颖。3.利用英语教材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对课文中长句,难句要进行详细地讲解。在长句难句中包含了从句和一些较难的语法结构,学生对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甚至是理解错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复合句和含有较难语法结构的长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的形成自己的正确理解,从而达到能自己独立分析的程度。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整体加以分析,不要逐字的翻译,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分析课文能力,逐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4.掌握一些阅读技巧。(1)在高考阅读中是允许出现5%的生词,这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信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遇到此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告诉学生不要紧张,任何生词都不是孤立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有时候要读完整段或整篇文章至少要联系出现生词的上下句,然后才能理解其意义;其次要充分的利用构词法、同义词、近义词以及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才能理解。(2)阅读英语文章时要抓住首尾段,还要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其他的都是围绕主题句进行阐述的。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效率。(3)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反复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4)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正确的处理一些推断题。阅读中会设计一道推断题,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做题时要遵循的原则是要以原文为中心,在原文中寻求答案。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是需要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基础上,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我相信,只要平时加强阅读训练,篇幅不要很多,但必须天天读,天天思考,不要不懂装懂,要彻底理解,只要持之以恒的训练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胡纯洞。《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高考英语考试说明》

篇14: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并能灵活运用是许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由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社会制度、文明礼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交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很大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各民族间人们交往时的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个初到国外的留学生,往往感到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当地文化的不适应。而其原因就在于他虽然学习了不少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对于该种语言息息相关的背景知识,即载体于该种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政治结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都知之不多,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该种语言所附属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开启这一窗口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他们学习外语最需要的技能。因为,他们中学毕业后,进大学深造,或从事口语工作,或出国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而阅读外文书报和杂志的机会却很多,因此可以说,阅读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

阅读分为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几种。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大量的非语言性的知识,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没有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一门外语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牢固的,更谈不上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在考试中,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一方法就可以应用,即学生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读一遍,看清每个题干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就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必要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弄清楚,而仅能回答问题即可。总之,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在不连贯的、跳跃式的阅读中能够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测词义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

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例如:

The Biggest in the word

Peter dozed off while his teacher was talking.

Teacher: Peter!Tell us,what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Peter: Well,well ....eyelids.

Teacher: What?Eyelids?

Peter:Yes,sir Because as soon as I shut my eyes ,the eyelids cover everything of the world .

该短文中,“eyelids ”一词根据上文中的“shut eyes”档住眼睛的东西,猜出是“眼皮”之意。

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

例如:suffxes: such as _ ing 、_ed 、_s 、_ful and _less, may cause spelling changes when added to words .

句中给出了“suffixes ”的几个例子,_ing、_ed、_s 、_ful ,这些都有是常见的单词后缀。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便可知道“suffixes”的意思是“后缀”。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 ,while ,however,yet ,otherwise...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词义。如:

( 1) The paint on the cottage had peeled in a few places,otherwise they looked well kept。

句中的“peel”可从“otherwise”后面对比猜出是“脱落”之意。

( 2 ) Jack was thin while his wife was really obese句中的“obese”通过while 与 thin对比那意思为“胖”

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

如:(1)Meterologists,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s still have difficulty predictly the weather.该句中“ people who study weather and weather pattern”作为“meterologists”的同位语,其实是对“meterologists”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判断,“meterloogists ”的意思是“气象学家”。

(2)Acrophobia,or fear of height,can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tight rope walker who suffer from it.

这个句子中“fear of height”是对“acrophobia”的解释是“恐高症”之意.

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有时,我们在阅读中会遇到 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遇到 这类词不必去查字典,我们可利用构词法知识推测其词义,掌握了这一技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词的数量。

英语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构成新词,即转换、派生、合成。

1、转换: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转换后的词义与转换前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1 )The sick and wounded were to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the nurses.

(2) These clothes are intended for the old .

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由形容词加定冠词转化而来的名词,表示一类的概念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不是指个别人。(1)句中的“the sick and wounded ”意为“伤病员”(2)句中的“the old ”意为“老年人。”

2、派生: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但前缀改变词义,例如:happy(高兴的)-unhappy(不高兴的 )、like(喜欢的) -unlike(不喜欢的) 、regular(规则的)-irregular(无规则的) 。后缀改变词类,例如:kind(adj和蔼的)-kindness(n和蔼);、help (n ) - helpful (adj),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或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由此可见懂得前后缀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便于我们阅读的进行。

3、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

例如:You can buy such things as toilet soap toothbrushes and toothpaste.

句中的“toothbrush and toothpaste ”是合成词,分别由tooth(牙齿)+brush(刷子);tooth(牙齿)+paste(糊膏)构成;由此可猜出“toothbrush”为“牙刷”,“toothpaste”为“牙膏”之意。

四、理解句义的技巧。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

例如:Edisson planted vegetables/ in his garden/ and sold them to buy / what he needed for his lab .此句共有十七个词有些学生往往看一个词想一个词,逐词注视,阅读速度既慢而且不易掌握全句的意思。如按上面的斜线处停顿时,则全句只要“注视”四次即可。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而对句子的理解也要完整得多。

五 、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意思容许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下面一段:

The two largest islands of Great British Isles are the Great British and Ireland .There are three regions in Great Britain.They are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se.

此段中“regions”一词未学过,但通过上下文中所提供的线索以及学过的地理知识,不难猜出它的词义是“地区,行政区”。

六、利用标题猜测

我认为,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最后弄清一些指代关系,尤其注意文中的斜体或黑体的醒目的部分,因为这些可能是文章的重点之处或关键词语。如果做到耐心、冷静地去阅读一些新材料,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而且要靠课外辅导。目前中学教材后都有补充读物,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但课外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很多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办手抄报,或成立课外阅读小组等。

做到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我就在课下收集了大量的幽默,笑话,谜语,谚语,成语,小故事,加以精选 改编。如在一张卡片上编了这样一个谜语:

I do not have a mouth,but I can blow things away

I do not have legs, but I can run quickly

I always shout loudly while I am moving

But when standing still I am nothing.

在卡片反面印上谜底“风”

灵活的取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多数人来说,它本身也是一个目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更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原作者: (刘学红、鹿传宝

来 源: www.pep.com.cn/

篇15:植根阅读土壤 提高英语水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余市第五中学 廖红艳

有人曾这样描述现在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听起来云里雾里,说起来吞吞吐吐;读起来磕磕碰碰,写起来缩手缩脚,笔者从教五年来,对此现象颇有感悟。如果说入门阶段学生被拒之门外是由于拼读未过关的话,那么,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下滑现象正是阅读量严重不足,无法走出“无声阶段”。没有足够的量变,就产生不了质变,初二阶段的学生正是英语水平亟待提高且极具发展空间的一个时期,阅读量上去了,英语水平就会水涨船高;阅读面狭窄,英语水平也会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

早些年就有人提出“阅读主导模式”,主张以读引导全面训练,提高以读导听、以读导说、以读导写、以读导读。阅读任务是抓住阅读材料的要点,了解其背景,理解其内涵,吸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评价、判断作者态度,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阅读要求应分三步走:1。信息获取式阅读。通过掠读,扫读之后回答:yes、no 、when、where 、what、who 2。知识理解性阅读。通过细读、选读为获得语言基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的知识积累 3。研究探讨性阅读。读后回答how 、why

学生在阅读前,应注意选择好阅读材料。起始年级的学生应以激趣性阅读材料为主,如幽默、笑话,童话等。这些材料趣味性强,内容浅显;中高年级学生应选取那些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的材料作为课外读物,如人物传记、时事报道等等。另外,在选材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逐渐加大材料的梯度,不然同一层面上的读物重复过多,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明显。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较快地扫除遇到的障碍,这也显得很重要,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些经验。(一)如何对待生词?首先,可凭借悟性和语感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猜测词义,其次,根据语境中的特殊线索推测词义,常见的语境线索有:(1)符号线索:破折号、括号、冒号等这些符号常常将起解释作用的同位语与所修饰的词分隔开来,由此可通过符号后面的单词判断出前面那个生词的含义。 (2)文字线索,诸如to mean、be named、like、or、yet、but、unlike、for example等这些单词后面所阐述的内容正是前面那个生词的相近或相反的含义。

(二)把握句式,第一,从句末的句号、问号、感叹号来判断一个句子的结束,一个意思的完整;第二,着重掌握五种简单句式和两种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第三,单独识别几种特殊句式,例如倒装句,真正主语宾语后置的句子;第四,稍微增加定语从句的补充教学。总之,句式方面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一些特殊句式,特别是句式容易识别却不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句子,要集中起来专门训练。

(三)了解各地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有助于帮助须生了解文章大意,避免产生误解。例如:peasant在英语中指收入低下、没受过教不懂礼貌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含有贬义,现代英语中farmer.又如:You’re a luck dog.你是幸运儿!含褒义。

在作好准备,把握技巧后,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几种阅读方式,常见的有朗读、默读、精读和泛读,泛读过程应该要求学生养成摘读、划读、注读、查读义读等良好习惯,泛读不仅要求速度,还要有知识的积淀和方法的积累,正如蜜蜂采花酿蜜一般,采得百花,方能酿出好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课本中走出来,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多多阅读,多多积累,相信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

篇16:中考英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技巧讲解

中考英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技巧

1、巩固、扩大并活用词汇(包括词组、短语和构词法),夯实语法知识。

随着社会要求和教学要求的提高,生词和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难句在短文中和题目中经常出现、没有过关的语言知识,学生很难领会文章,审清题意。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处理词汇、牢固掌握教学考纲中要求的各个语法项目、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辨别意群及正确理解结构复杂的长句均是做好阅读理解的要素。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许纪霖教授晒法国高考题叹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雅思作文秘籍满分作文方法四则雅思写作预测:大作文开头部分的模板雅思写作高分模板:满分作文最新法则四条2012雅思写作机经雅思讨论文基本写作原理解析雅思写作范文汇总专家分析议论文 审题要避免两大雅思写作网站:写作技巧雅思写作秘笈之2008年8月下旬雅思大作文题目权威雅思写作预测:科技加大贫富差距雅思写作中的“双边”讨论文章 中考英语复习:中考英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技巧

2、弄清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处理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思路相一致,才能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作者的语气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事情的来龙去脉,使顺利解题水到渠成。

3、注意积累生活素材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人情风俗、生活方式知识。

当前的阅读理解选材越来越注重现代化、多样化、知识化和生活化,内容贴近生活,蕴涵着丰富的世界各国文化背景知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交际性,常常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前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情趣和对人、对自然的态度及与世界的交流,就体裁而言,也涉及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才能不断增强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准确度,也能提高面对较长篇幅阅读材料的心理承受能力。

4、重视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锻炼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许纪霖教授晒法国高考题叹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雅思作文秘籍满分作文方法四则雅思写作预测:大作文开头部分的模板雅思写作高分模板:满分作文最新法则四条2012雅思写作机经雅思讨论文基本写作原理解析雅思写作范文汇总专家分析议论文 审题要避免两大雅思写作网站:写作技巧雅思写作秘笈之2008年8月下旬雅思大作文题目权威雅思写作预测:科技加大贫富差距雅思写作中的“双边”讨论文章 中考英语复习:中考英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技巧

比较好的阅读理解方法是:初读文章――看题目――查读文章找依据――初定答案――三看文章找细节――推敲答案――四读文章――终定答案,其中综合了略读、跳读和查读等阅读技巧。在第一遍阅读时,可用略读或跳读的方式阅读全文,不必注意细节或具体事实,只求对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基本观点,记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接着,浏览题目再读文章,可以带着题目有的放矢地在文中圈圈划划、做标记,查找解答题目的依据,避免毫无目的地通读文章,许多局部性题目都可以通过原文中的一两句话直接找到答案。第三、第四次阅读主要是定度答案。

5、若是做问答题时,先须把握全文整体意思,弄清文中的人物、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前后逻辑关系及过程,然后再落笔定答案,有些文章的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都能得分。此外,在书写答案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限制(如:最多不超过5个词),也须正确书写单词的大小写、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人称、时态、语态等。

[2017年中考英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技巧讲解]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