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阅读推豆腐

liliangju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iliangju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散文阅读推豆腐(共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优秀散文阅读推豆腐

优秀散文阅读推豆腐

春节假期结束了,从大鱼大肉的盛宴和密集的各种集会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日复一日淡淡的家常口味中。除去消散的鞭炮声和硝烟味,仍然红艳但是不在新鲜的春联,映照着忙碌的匆匆的人群,春运的列车载着乡愁和期盼渐行渐远,便觉得本以淡泊的年味更加飘渺,嘻嘻哈哈的欢笑和久别重逢的戏闹都变得遥远而虚无起来。唯有年夜饭桌上的那一汤盆豆腐白菜,在疲惫的晚餐饭桌上回味悠长。

家乡年俗,年夜饭的桌上无论怎么样的鸡鸭鱼肉,总要摆上一盆豆腐白菜汤。至于是何种寓意,那就说法不一了,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问过不少年岁大的村里长者,有说是教育子孙清白做人的,有说是为了不忘本的,有说是取个豆腐有福的谐音的,反正是图个吉祥讨点彩头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盆餐桌上的边缘菜却大有取代鸡鱼的架势,好多人家干脆就把它摆放在了年夜饭桌上的正中,一餐下来往往最受欢迎的也就还是这一盆清汤寡淡的豆腐,大鱼大肉反而是越来越显得腻,油荤充裕运动渐少的年轻人已经不能消受了。

豆腐看起来单调,吃起来清淡,制作却是异常繁复和累人的。尤其在现代化的机磨没有时兴以前,都是推动石磨磨豆子,因此老家又将制作豆腐叫做“推豆腐”,一个推字写进了太多的无奈也包含着无限的深情。

小时候,常看见外婆将一个长方形的磨架搭在土灶台的大铁锅上,将五十厘米大小的石磨安在榫头上,再摞上同样大小的另一块石磨,磨齿合缝,便将已经泡了一夜鼓鼓涨涨的黄豆一小勺一小勺的合水舀在磨眼里。推动石磨,白白的豆浆就从两块互相折磨着的石头中间流淌了出来,直接落在锅里。那时候看着外婆哼着小曲不慌不忙就磨上一大锅,并不觉得这个活儿有多么辛苦。等到长大了,自己也尝试着帮妈妈推一推,才发现磨很重,推动起来是需要些力气,尤其推久了是很苦的体力活儿。觉悟起来磨豆腐可是和撑船、打铁并称的人间三大苦差事。不经历磨砺怎有那白花花的美味呢,人间万事万物尤其是困难时代的农民们,就是在这样煎熬一般的磨难中去品咂生活的点滴甘甜。外婆嘴里的小曲仅是在艰苦环境里对着豆浆憧憬着的美景,铁青的石磨和黢黑的大铁锅配上洁白的豆浆,弥散着的是热腾腾的日子在原生态的歌谣悠扬恬淡,越来越好!

煮熟的豆浆沥去豆渣,点上石膏,任由它们在锅里稍稍一会儿就化水成浆,无比神奇。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慧,将这粗糙的原本难以下咽的豆子变得这般爽滑,最先发现这个神奇秘密的先人该是何等的大德无量啊!正是这无比巧妙的变化才让粗糙和苦难也往往能有美好的憧憬。将点好的豆浆煮开搅烂,一瓢一瓢的舀在豆腐盘里压去水分,豆腐就做成了。但那只是做成了别地方普通的豆腐,在老家还有一道别样的程序,将提前准备好的干稻草烧成同样白白的草灰,将豆腐全身都匀称的抹上草灰,才算是结束了基本的制作。常温下放上几天,拿出来,在清澈的山泉水里洗去灰,那豆腐和未经灰酵的豆腐其味道何止天壤啊。施用草灰锦上添花又该是哪位先人的造化呢?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在品尝着美味的时候,不忘记生活不易,不忘记保持一颗甜美的心,不忘记祖宗的造化和自身的奋斗,不忘记将同样的美好传授给儿子儿孙,不忘记美好光鲜的生活背后的粗糙和磨难。不忘记这些,这些就像那稻草化成的灰,在你热腾腾的日子上发酵出一抹淡淡的与众不同的气息,使内心明白啥是生活啥是人生。

煮豆腐最好的搭档是新发的大白菜的嫩苔。一锅泉水少许油盐,汤沸菜青白豆腐,出锅时撒上一小撮葱花。那是我对于家最美好最不能忘怀的.年味。

后来,随着外婆一代人,在历史的长路漫漫上渐次掉队,朴实的父母垂垂老去,行色匆匆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力气去推动那厚重的石磨,磨不出那甘甜的豆浆。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买回来的豆腐总也不是那个味道,煎炸炒炖,总吃不出少年时候的清甜。我也去过制作豆腐的作坊,粗粗打湿的大豆或者黄豆,倒进机器很快就出来了白白的豆浆,速度很快产量很高磨得也更细更匀。可是那机器的轰鸣怎么也比不上外婆信口哼出的几段没词的调子。工人们忙忙碌碌的眼神里已经没有外婆那般充满期待和想往的神色。

今年春节,当我风尘仆仆的奔袭千里回到老家,听说年届八十的爷爷,还在为几个儿女推豆腐,便兴匆匆的去到老屋。在昏暗的土墙厨房里,烟熏黑了的土灶台上看到锅里白白花花的豆浆已经烧开了。爷爷在灶台边上挥动着大锅铲,奶奶坐在灶膛边上烧火,昏红的火光映在老人纵横沟壑的脸上。

这光景仿佛是一瞬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外面世界里的喧嚣热闹,被这耄耋老人的大锅铲撇开在白白的豆浆锅外,这里只有人世间最平淡的生活,恬淡的悠远绵长。热情滚沸的只有锅里的豆浆,它是在等着升华,而我和爷爷奶奶只要这生活就够了。

濛濛的晨雾散去,艳阳翻过堆满积雪的山头,照在小院里的时候已经是半晌午了。一锅豆腐做完,和爷爷坐在土墙边晒着太阳,聊聊天。说到过年吃豆腐的习俗,爷爷很不以为然,他从那苦难的岁月给我讲述了这小小一盆豆腐汤里煮进去的生活。

那时候村里人家都很穷,相比青蔬稀饭,豆腐已经是很不错的美味了,油荤更是稀奇。过年时节,一家一屋总会煮一个猪头割几斤肥肉做刀头祭一下祖宗,就有了难得的荤腥,如果由着性子敞开了吃,一顿也就消受了。于是聪明的主妇就会推一锅豆腐,一来灰豆腐可以在羞涩的年夜饭桌上占去很大的空白,看上去一桌子满满当当难为的巧妇也就心意慢慢,一家人乐乐呵呵了。二来余下的那些肥肉油水还可以用来煎豆腐,很少的一点油抹在大铁锅上,一片一片的豆腐放上去贴在锅上,小火慢炸,不一会就金黄了,油也没有浪费,全部背着豆腐吸收。油炸过的豆腐在寒冬腊月可以存放很久。初一到十五的一段时间,每每一小盆豆腐汤也能吃得来满口油光。再后来,物质丰富了,人们又在过量的油荤里腻味儿了,大鱼大肉不再稀罕,平常里各种吃喝各种酒局,早已经是脾胃不堪了,倒还是这豆腐汤的寡淡能消解一身的油烟味,复成为桌上新宠。

一道小菜,在层出不穷的年夜饭餐桌的争位大战中始终屹立不倒,或许仅仅是老一辈人油荤不断的美好期许,又或许仅仅年轻一代乏味荤腥的一点调剂,还或许只是摆个样子图一个好口彩。总之,就是这寡淡的味道反而才是真正的年味,在海吃海喝的盛宴中坚守一份清白的贫寒,才不至于奢华惯了咽不下苦寒。

当奶奶把白白的压干了水分的豆腐切成方块,摊放在干净的竹簸箕里,在明媚的阳光里豆腐现的是那样的美,忍不住掐一块放在嘴里,最真的黄豆的味道沿着味蕾弥散开去,很甜很甜。

篇2:优秀散文阅读馒头

优秀散文阅读馒头

伸出手,递出一张纸币。

立即有一双皱巴苍老的手接过,手的主人小心翼翼地收起钱,掀开单车后座上的泡沫箱上盖着的棉布,扑面而来的氤氲热气几乎将他淹没。

四尺见方的箱子里整整齐齐的堆着一袋袋的馒头,白白胖胖,很是招人喜欢。咬一口,便是挥之不去的柔软与香甜。想着那令人垂涎的滋味,我不禁咽了咽口水,着急着去拿。又是那双手,轻轻挡住,干涩喑哑的声音随之传来:“小心,烫。”

我顿时惊了惊,手挂在半空没来得及伸回,被热气一滚,火烧火燎般的疼,当即也顾不得什么,缩回来在衣服上狠狠搓了搓。好家伙,都烫红了。

“没事吧?”艰涩的声音仿佛被车轮子碾压过一般,听得我有些瘆人,这才将始终定在馒头上的目光移过去。

这一看,我心中一顿。

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啊,苍老得仿佛皱掉的树皮,没有一丝弹性和光彩,条条皱纹在他的额头疯狂的虬结成根,汲取着他生命中最后的水分;微微凹陷的眼睛泛着浊黄,也许是已经看不清了吧,那双眼瞳乍一看上去竟似找不到焦点,空空的泛着暗淡的光。而右脸颊的一条狰狞的疤痕,更是让我惊惧不已。

“你……”我迟疑着,将差点脱口而出的话语重新吞回肚中,可眼中的惊吓仍是一眼可见。

他似是尴尬,低头拿出拿出两袋馒头,把提手绑在一起,递到我手中,这才推着车子转身离去。微驼的背,让我心中有些不可名状的滋味。

因为我家门口这条街正是那卖馒头的人每天经过的地方,加上他家的馒头总是又大又好吃,因此颇受买家们的喜爱。那段时间,只要清晨听见他的沙哑的吆喝,邻居们总会出来一个人来买馒头,彼此会心一笑。我嗜睡,早上懒得很早起来,所以大多时候都是母亲买来放在桌上显眼的地方,我亲自出门去买的时候反而不多,是以见到卖馒头的人的机会很少,多半是在家里窝在沙发上,啃着温软的馒头喝着豆浆,惬意的.眯起眼。

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认识,是在我要搬家的时候。因为母亲的缘故,我们全家都准备搬来长沙。我手中提着早上买的一袋早已冷掉的馒头站在路边上等母亲收拾东西出来,百无聊赖地踢着小石子,一抬头,正好看见买面粉回来的他。

他微微一笑,竟还认得我,对我打了个招呼:“小娃娃要搬家埃”

“嗯。”我应了声,上次的威慑仍铭记在心。不再说话,心想着他应该会走了,却没想到他自顾自地开口道:“搬家好,去大城市里,将来好找工作。”

“我又不找工作。”我愣愣的说道。

他一听,有些好笑:“不找工作就赚不了钱,怎么有饭吃?”

“我吃馒头。”我举了举手里的白色塑料袋。

“人终究还是要吃饭的。”他似是没想到我还提着一袋馒头。眼睛盯着馒头一动不动,声音有些低,“像爷爷这样,一辈子卖馒头的,到死也没有出路。”

我不解,正巧母亲已从家里出来,我跑过去,连声再见也没说,没回头。

七八年过去了,现在再次回想起来,才发现那眼睛里包含了太多东西。是一生平淡的惆怅,还是别的,我不知道。我连幼时的家在哪儿都已记不太全,只依稀对这位卖馒头的老头有点印象。

到死也没有出路。

没有出路。到死。

我突然想笑,但这笑意到了嘴边,却仍是没有笑得出来。

兴许是他那句话太过沉重,我竟现在还记得。

许多人勤勤恳恳一步一步的走来,却一个脚印也没留下,直至望着脚下看不到尽头的路痛苦哀嚎;有些人却是脚不点地,坐着飞机一般迅速地超过所有人抵达终点。没有人可以扭转这种差距,只因这是现实。

沉重的背后,是残酷现实。

那些老实人——在炎热日光下曝晒着却不肯放松的、连一根冰淇淋也不买,只喝着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的老实人,在冰天雪地里不敢松懈地工作着,仍想着多加班多拿点工资帮在家带孩子的老婆买一条过冬的棉裤,退休的父母买一床暖和的太空被的老实人,还有多少?是否早已认命,噩噩浑浑?

梦想之上,终究还有现实在压迫。

所以只好收束所有的天马行空,心中只担忧明天是否还有饭吃,有事做。

而某些人呢?成天活在自己的梦中,想着未来的一切一切。想一步登天者有,想大权在握者有,甚至有人整天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天天的时光过去,却不努力,只有不知谁发出的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他们都没有未来。那是黑暗里发芽的种子,不折不挠,因干涸而夭折;那是沃土里长出的一棵小树,因狂风而屈死。未来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太过奢侈,太过遥不可及,只能放弃,仰头发出一声怒吼,不甘而无奈的沦为同一类人——庸人。

他们睁大的眸子中,映着未来和希望——此时它们正停在不断奔跑的人的肩上。奔跑的人早已大汗淋漓,只是眼神如雨后新洗般明亮,带着不可阻挡的光彩。他们心中始终盛满一杯水,每当要倾覆而下时,总有一双手托住,每当要蒸发时,他们会自己给那杯水加水,使它重新满满当当。

那杯水,梦想。

我要做那种人。不折不挠、向前奔跑的人。

哪怕身旁飞过去的都是火箭又怎么样,即使只是一只纸飞机,只要有承托它的力,它便可以飞过万里重洋。

这是我所坚信的。

我亦会如此去做。

我想起了那个卖馒头的老头,那种不甘而又虚弱的眼神,令我不由自主地害怕着,害怕变成他那样的人。

到死都没有出路。

我躺在床上,捂住眼,透过指间间隙看着窗外的碧空如洗。

刚刚下过雨,所幸雨过天晴。

搬家那天手上提着的馒头,我饿的时候在车上吃了。

馒头早已冷得发硬,再也找不到柔软与香甜。

到新家门口的时候我才发现手上空空如也。那袋馒头我没吃完,也没带回来,大概是落在车上,忘记了吧。

篇3:优秀散文阅读:苦秧

优秀散文阅读:苦秧

温家壕,谁知道?

旧社会人讲穴道。温家壕东南方向是元陵,西北角是简陵,东北角又是章陵。大唐三朝皇帝都看上这地方,把他们的陵寝安顿在温家壕周围的山坡上,足以说明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其实,壕内十几户人家多为当年护陵人的后裔。他们人老几辈在这儿繁衍生息,过着艰难的日子。贪着这穴道,他们从来也不想着改变一下生存环境。一辈又一辈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又一个小子娃身上。只要后辈有人,哪怕是穷,再艰难,都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谁家屋里没生下个牛牛娃,唾沫星子把女人淹得抬不起头来。屋里的日子也没了生气。

温家壕老都是苦焦的式子。

温老大是个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人。他肯下苦也会下苦。在温家壕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只是……只是……”让温老大难堪的是:“咱咋就没个小子娃呢……?”他不怪怨女人。他知道她比自己的男人更着急。为了这日子她也把力出尽了。她心说:“我还就不信生不下个小子娃!”

大地渴得很了,三年六料不给收成;人心毛得很了,能吃的都吃尽了。只剩下人吃人了;瘟疫猛得很了,死人的事是随时发生的。灭门绝户并非罕事……这就是关中道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民国十八年年馑。

温老大的牛牛娃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呱呱坠地了。莫了不是天意,他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哇!

村里人议论:“这娃命硬。敢在这时候上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手……”

“哎,这年馑,咋养活得了呢?”

“嗨,咋说话呢?”老大说:“宁叫大人饿死,也得养活这顶门杠!”他没有估计到生存环境的严酷。他给亲戚报了喜,在邻里面前说开了硬话:“有了小子娃,过日子就是另一个样子……”

女人也兴兴然,让给娃起个好名字。

“都余!”老大不假思索 。

女人默默然,懵里懵懂地,却会心的笑了。

都余却因为妈的.奶水不足,总是哭闹。断奶后又吃不上象样的饭食,哭的更让人揪心。

瘟疫让人无法防估。

头天,老大只是觉得浑身不对劲。后来就呕吐,接着拉稀,疤的是黄水水。他可是这屋里的大梁呀。都以为他很结实,拉上三几天就过去了。他也不敢垮下去。

第二天就不得了。老大两腿软得撑不起身子,躺在炕上直声唤……嘴里一个劲地流绿水,不停地朝房子里吐着。忽然,他“呀”的一声,说是什麽也看不见了。半后晌,他“腾”的一下坐了起来,全家人喜出望外。这时,都余却哇哇哇地大哭起来。妈赶紧把憋憋奶头让他噙了,仍然止不住他的哭。老大的头偏着,有气无力的说:“这娃是哭我哩……哭我哩……我……我怕是……怕是,不行了……”说毕,身子往后一仰,就咽了那口难咽的气!都余果然越哭越凄惨。全家人顿时哭成一片。

“他大啊,你咋丢心得下这可怜的都余娃呀,你让我这个妇道人家咋弄呀……”女人哭得死去活来。

三岁记老。都余记得很清楚,大的棺材很小,大的个儿又高,棺材头露着大的两只脚。那双穿着牛鼻圈鞋的脚永远定格在都余的脑海里。

后来村上人都说,都余赶上了好世道!

篇4:优秀散文阅读:茶想

优秀散文阅读:茶想

丽日晴天,坐在亭子里读陆延灿的《续茶经》,听书里的古人漫谈禅茶逸事,听微风袅袅落花依草的轻盈,也听流水潺潺睡莲在梦中的絮语,便觉着有无限的幽趣。

一本书,翻了三十多页,眼睛累了,起来走走,沿着竹篱小路折进一片竹林,藏青色裙裾飘逸的一角悠悠扬起,一阵清凉意漫过脚踝,竹影疏朗地映在地面上,风拖着三寸留白曳过苍蓝与葱绿交相辉映的天际,一声两声鸟鸣滴沥,不知从什么地方筛落下来,引人无限遐思。

一个人,抱着一本书,闲散地走在幽寂的竹林里,用大片大片幽素的绿意怡养眼睛,枯落的叶在脚下发出“沙沙”的轻响,把一段寂然寂然的时间渲染得无比动听。

欲寻“一片茶烟出竹林”的逸趣,挽一缕烟霞,步入竹林深处,哪里有隐逸的人家?两三间草舍茅屋,四五棵山花幽艳,六七坛自酿的.米酒,八九十样赏心好去处。门前流水,屋后竹林放养鸡鸭。

山居主人,春来,耕云种月,夜读诗书枕一片幽素入寐不知窗外春深几何;夏夜,竹簟纳凉,静观一径篱落流萤醉舞年光;秋时,凉亭小坐,自剥莲蓬尝一颗秋心清如水;冬至,踏雪寻梅,折一枝寒瘦插瓶作案头清供。

雨天,铺纸研墨,煮字疗饥。晴时,蒲扇熏风,竹叶煮茶。听茶,在风里咕咕清唱,一盏香茗未入喉,人已是醉了,《经锄堂杂记》云,“松声,涧声,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声,落子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

如此,眼里有云,有风,有竹,有叶,有花,耳听得云流,风动,竹喧,叶落,花拆。一壶清茶,文火细烟,水在壶里翻起细响,果声之至清者也。烧茶的人,手执一把蒲扇,温温雅雅地把西山残照扇落,把穿过竹林的晚风扇凉,把半坡野草闲花扇得甜甜酣睡了去。

火熄了,茶也煮好了。茶烟氤氲,香气清雅。煎茶的人,他知道我要来,尽管我们素未谋面,他是山居主人,而我,是云水过客,路过他文火细烟闲烹茶的时光,不敢打扰他的一心清明。

倚一株瘦竹,默然欢喜,也听云流,风动,竹喧,叶落,花拆,听水在壶里至清的声,听他拨弄竹叶细碎的响,茶烟迷了我的眼,泪水无声涌出来,不敢妄动,怕一不当心,便惊了这一份清宁。

他知,我是喜读茶味不懂茶的人,他倒一碗茶与我,轻白茶烟里,他的声音清清雅雅,与我说我未读到的《续茶经》里的禅茶逸事,“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瓷瓶,宜竹灶,宜幽人佳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石,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我信,竹里飘烟,是诗章里最能打动人心的章节,他写,我读,竹里虚烟,茶香如故。我便静默在那一段茶烟熏得温软了的好时光里,向他讨一碗茶,不交换名姓,不诉说茶缘深浅。

红尘逆旅,我是喜读茶味不知茶的人,品不出煮茶的水是雪融水还是竹沥水,亦品不出碗里舒展的茶叶是摘自明前还是雨后,可有什么关系?饮茶的人,心情是宁静的,清朗的,不争的,不惨杂一丝一毫的红尘烦忧与凡俗妄念,目光相遇的刹那,心境澄和,不亦快哉?

别时,风烟俱寂,依然记着,他说,“茶宜清流白石,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皆清之至也,雅之至也,赏心之至也。赏心,不在多,三两枝就好,一曰竹林烹茶,一曰无心禅话,一曰入座半瓯轻泛绿。

那轻泛的绿,不是茶绿,是竹叶依依的绿,滴在溪流上,晕不出茶的形态,也晕不出禅的味道。我知,这世间,并无一个竹帚扫叶坐煎茶的人。竹里飘烟,亦非茶烟,那是柴米炊烟的味道,烟火得凡俗,也烟火得温暖,袅袅地散入竹林,透着饭菜的香。

我走尽屈曲蜿蜒的竹篱小路,不曾逢着一间草屋茅舍,亦不曾逢着一个逸世的山居主人,却遇见一溪清流,照见几竿修竹,照见一个布衣长裙素心人,照见她的茶想。

篇5:优秀散文阅读《乘风寻春》

阳春三月,本应是春暖花开,芳菲初现。可如今,这满目沧桑,褐色山体,枯草丛生,毫无春意。一场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临人间,滋润大地,却未曾唤醒万物。嫩芽不敢探头,迎春花娇羞藏身。

不禁有些小小的伤感,临窗看不到春景,心中却满是期待,满是憧憬。便举步下楼,慢悠悠的游走在春风里。一身裙裾,一方孔雀蓝的丝巾,在风中舒展,飘逸。 倏尔轻抚脸庞,偶尔又调皮的落在肩头,一会含柔抛媚眼……在一领嫩黄间,充满灵动,亮丽,是催促春的脚步,尽快到来。把一种按捺不住的情绪,渲染。在猛烈掀起发梢的风里,显得异常耀眼,聚万束光线至此,欲与天公媲美。

再怎么妖娆,总还是盼春。任凭风儿怎么阻隔,也不会停下寻春的心意。垂头,睁眼,极力的在枯草里,寻觅春的色彩,春的气息,春的爱意。拨开干草,看到了几个鲜活的生命,深藏其中,并且点缀寂寥,单调,关爱了生命,心中甚喜,喜出望外,象征着好运的三叶草,帔上绿装,精神饱满,崭露头角,盈满笑意,终于可以褪掉厚袄,一身洒脱,展露身姿,丰盈美好。活像调皮可爱的丫头,讨人喜爱。

凝重失望的我,明眸皓齿才浮现,脸颊上的.笑窝,匆匆而来;有些贪心的我,仍然不满足于现状,眼眸还在花坛中寻找,去年春天绽放在枝头的葱黄——迎春花。几只鸟雀,欢呼雀跃,在高远湛蓝的天空下,雪白的祥云,氤氲漂浮, 恬静淡然。置身于此景中,恍若为仙。

身披春风,驾驭祥云,裙裾飘带起飞,身后舞弄风花雪月,姗姗而下。只因凡间有淡泊名利之境,引得仙女降落。舞尽繁华,灯火阑珊处。 却独自品尝,曲终人散。倒是这淡然,顿失几许绚烂,却始终如一,简单优雅。

平时,我最喜欢迎春花。今在风中看到,颇为高兴。满腹失望,郁闷,也随这斑斑亮丽,而烟消云散。注目许久,的确很有力量感,在这并不纷繁的春日,一抹希望,使得人精神倍爽,懂得奋发的含义。

轻轻的凑近花瓣,嗅到淡淡的香气。 碎花团簇,很有心力,仿佛要把这空旷染透,驱散呆板、单调,促使桃树、杏花、梨花、能够含苞,写进春日。绣球状的绿植,光秃秃的枝桠上多了生机,蓬勃不可挡的态势。绿、黄,唤醒了春,忘却了冬寒。

带着一种叫做兴奋的东西,走出单位大门,去吊桥边,看到更为锦簇的迎春花,相依相偎,笑意盈盈,装扮了小山。有一种闲适叫惬意,有一种惬意叫淡然,有一种淡然叫境界。 浮华褪尽,返璞归真。

局限于一井,便只能是一蛙,拘泥于一物,只会成一鼠,目光短浅也就成了代名词。智者亦无从谈起,随遇而安便是最终的结束。随波逐流,还需深水,方能流动,反之,也是漂浮在涓涓溪流上,不过几十米,便没了动力,成了死潭。

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意气奋发的果断,整理好思绪,充满信心,泼墨挥毫,留下佳作,铸就人生辉煌的篇章。 亦可把浓浓春意,凝结成诗行,注满诗意,静心,品味,何不快哉?

相关专题 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