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副画散文

宾果数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宾果数码”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史是一副画散文(共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历史是一副画散文

历史是一副画散文

生活如画,一幅又一幅;生活如歌,一首又一首。那美丽的画儿一幅又连着一幅,看也看不完;那美妙的歌声,一首又接着一首,听也听不完。然而,你稍不留神,美景会像青烟一样飘向夜空;那悦耳动听的乐曲会随着风儿慢慢的飘散。人生就是一幅画儿又接着一幅画儿装订成的画册。一本画册、一本画册、、、、、、渐渐地装订成一部厚厚的民族史册。

淡红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的照在书桌上。书已经是红红的;稿纸也是红红的;笔也是红红的;竞连那书桌上的君子兰也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屋子里的一切也都抹上一层红色。此时此刻,君子兰竞呈现出奇异的色彩 。生命竞是这样妙不可言!

一切赞美生命的语言都有些苍白。光线渐渐地暗了下来。一切静静地沉?在黑夜之中。君子兰不知溜到哪儿去了?今天已经宣告结束。你今天用彩笔绘的那幅画儿永远留在生命的记忆里。

不知什么时候起,冬天已经悄悄地降临人间。那’‘叽叽喳喳’‘的小燕子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悄悄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留下可爱的小麻雀坚守着北方冰冷的家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这正是北国冬天的真实写照。冬天的太阳如贪睡的婴儿揉揉睡意朦胧的双眼,打一声’‘哈欠’‘,伸伸懒腰,才露出红红的笑脸。蓝蓝的天上浮着几朵荷花,鱼儿在荷叶间游来穿去。群山早已经脱下翠绿色的军装偷偷地换上洁白的衣裳,俨然成了一群仙女窥视人间的仙境。不久,她们又披上红纱,宛如待嫁的新娘,漂亮极了!小山村已经藏匿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小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这里的一切静静地。偶尔,一只灰黑色的小麻雀’‘嗖的’‘一声从村边的小树林里飞向远方。一朵、两朵、、、、、、粉红色的花儿从枝头慢慢的飘向大地。寒冷的`空气透着一股股清香。假如你不仔细辨认还真以为是春满人间呢。其实,那是一朵朵雪花被红红的太阳一照射,又被风儿一吹慢慢的落入大地母亲的怀抱。’‘霹雳啪啦‘‘的炮仗声划破了静谧的原野。原来,那是一群顽皮的小男孩为欢迎新的一年到来而放炮仗呢。新的一年随着那炮仗声、锣鼓声、欢笑声踏至人间;旧的一年不知何时已经飞向那缥缈的夜空。旧的年历画已经撕掉,新的年历画已经挂上。我去年用心画的那幅画儿将永远收藏在历史的长河。

时间如溪水,一天又一天流走了,一年又一年流走了,渐渐地汇成大河,流向历史的大海。一个人的历史是这样的。不知多少的历史组成了一部民族史诗。一个民族的振兴是需要成千上万有志青年奋斗!

画中有你说说笑笑;画中也有我美丽的倩影。历史的车轮载着昨天的画儿消失在滚滚红尘。偶尔,打开画册,昨天的你、我竞这样美。不妨,让我们打开布满尘埃的记忆。夏天,太阳如热情好客的北方人,似乎太热情了一些,早早出来,便把人照得汗流浃背。树枝上再也看不到那穿着燕尾服的漂亮的小燕子,听不到那‘’呢呢喃喃‘’的歌声,也不知它到哪儿乘凉去了。那热浪一个连着一个朝你扑面而来,热得你喘不过气来。父亲一只手捏住麦秆,另外一只手挥舞着镰刀,只听见‘’刷刷刷‘’的如流水一样的声音,一排排麦秆便倒在镰刀之下。父亲极像一位威武的武士!哥哥在麦茬地里四处寻找金黄的麦穗。我却跳来蹦去寻找着小虫子,老想着逗小虫子玩。父亲收割小麦的画面永远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伟大的!那些像父亲一样日夜劳作;那些像父亲一样为了儿女日夜操劳;那些像父亲一样热爱生活;那些像父亲一样普通平凡的劳动者是最伟大的!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是大家共同画的一幅永远欣赏不完的画儿;历史,是大家共同唱的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历史,是大家共同写的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

篇2:家乡是一副画作文

家乡是一副画作文

一位作家在诗中曾这样写道“没有离开家乡的时候,家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远远的离开了家乡,家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可见家乡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的好!我的家乡在古北口,位于密云县最北边,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历史小镇。

我爱家乡,爱家乡的历史。

古北口四面环山,中间有水,进入河东村时会经过两个隧道,是进出河东村的必经之路,是真正的山清水秀、军事要塞。正是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才修建了司马台长城、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古北口镇也因此以“长城怀抱中的古镇”而闻名天下。假如你那一天到了古北口,站在镇中开阔处眺望远处的长城,天空高远而湛蓝,不带一点瑕疵,空气里飘逸着清新的气息,会让久居城市的你颇为惊喜,也不由得生发出思古之幽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已在古北口修建长城。行走在今天的古北口,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踩到燕国工匠打造的砖石。如今,古北口长城在一些背包客那里常被称作“古长城”,实际上,我们卧虎山的这段长城修建于明朝洪武初年,由大将徐达监工。明隆庆年间,名将戚继光、谭纶任蓟镇总兵和蓟辽总督时,又在明初修建长城的基础上加修续建。清朝,在古北口河西村增设柳林营,建提督府,开辟御道,修行宫,置重兵驻守关口。古北口长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敌楼密而形式各异。享誉中外的司马台长城,就是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其惊、险、奇、特,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为长城之最。

古北口村有着著名辽国修建的`的令公庙,每年的农历九月令公庙会早已经成为古北口的一个盛大节日。在令公庙南面是药王庙,附近还有着娘娘庙、龙王庙;潮关村有着一个瘟神庙。而我们河西村还有着密云县享誉盛名的回族清真寺,万寿山上有着吕洞宾的吕祖庙,还有据传埋着杨七郎腿的七郎坟。

篇3:秋天是一副美丽的画作文

秋天是一副美丽的画作文

秋天,瓜果飘香;秋天,金秋送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幅美丽的画吧!

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湛蓝湛蓝的,如同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干净。空中时不时的有几朵探出它那毛绒绒的小白头,想要和人们说话似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白云也被披上了彩霞的`盛装,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血红,还变着形状呢!unjs.com

几只大雁从空中飞过。它们有时停下来梳理自己的羽毛,有时落在树顶引吭高歌。它们几个很调皮呢,一会排成人字形的队伍,整整齐齐的在空中飞翔,一会儿自顾自地找东西吃。突然,大雁宝宝好像发现了敌人,迅速扑进了雁妈妈的怀抱。看他们那个样儿,仿佛根本就不担心会追不上南迁的队伍。

秋天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有的红得像火,有个绿得如草,有的像天天的橘子的皮一样黄,有的像刚刚烫过的卷发一样漂亮。树干上面有时会飞来一只啄木鸟给大树看病,吓得在草丛中采蘑菇的野兔赶快往家里跑。细心的秋姐姐还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让小动物们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玩耍。

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站在河旁,小河就会自动和小雨拍一张合影照。

这就是秋天,一幅无比美丽的图画。

篇4:浣溪沙是一幅画散文

应该是见着这个名词的时候,便以为浣溪纱(沙),是一幅画了。

那画面上,应该有溪,有纱(沙)。若是沙,自然是在水底岸边,且水底的沙当清晰可见;若是纱,自然会在清波上荡漾,时隐复时现。这一切,自然是那会儿的我的想像!老师告诉我们的却不是这样!老师说:“浣溪纱(沙),词牌名,词一般分成上阕和下阕。”于是画面不再!于是记住的是《浣溪纱(沙).和柳亚子先生》。随着岁月逝去,当年老师要求背诵的这首词,却是背不周全了,能牢牢记着的也只是:浣溪纱(沙),词牌名,词一般分成上阕和下阕。

而今,年近了半百,偶而一回若于诗词的集子上看到这个词牌的名字,我总是不禁地会想到那会儿我的`想像:浣溪纱(沙),是一幅曼妙的画。

小时候,我很喜欢连环画。那会儿的我应该看过《卧薪尝胆》的故事,那故事中不只是讲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那故事中还讲了范蠡和西施。总之,我是于很小的时候,便知道了西施浣纱的故事,于是脑海里便一直存着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叫西施的姑娘,在水边洗着一段纱……

及至少时,手上是有过一本《诗经(国风部分)》的,至今犹在,却是至今未读。等到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风靡一时的时候,我看到那书中优美的诗句:绿草苍苍……才想到翻看《诗经》里的《蒹葭》,《蒹葭》中有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伊人,总应该会在做些啥吧?我想,我不禁又想到了儿时脑海里存着的那个画面:一个姑娘,在水边洗着一段纱……

长成有家,家居小镇之西侧。小镇西侧有条南北向的大河,河近岸处有很长一段,便有大片的蒹葭在。因着离家不是很远,年年岁岁于堤上便易见那蒹葭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还有那花儿如雪一般。每每于堤上行走,当满目蒹葭,我总是会想起那抹不去的画面:在水一方,一个姑娘,洗着一段纱……

河有堤,堤内有一小园,我是当他是自家的园子的,所以常去。园内有一廊,依园墙而建,不长,墙的壁上却用玻璃的框子存着几幅连环的画。这画说的是小镇上的人们家喻户晓的一段故事。故事凄婉动人,讲的是一个姑娘,在水边……每每入园,总是由此经过的,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了第一幅画上姑娘的手上拿着的恰似一段纱时,我不由地心底一颤:这不就是那“浣溪纱”么……

浣溪纱(沙),真的是一幅画。居然就在我生活的小镇,在我的近侧。此际,我反而想老师用雷鸣一般的声音,唤回我的神往:浣溪纱(沙),是词牌名,词一般分成上阕和下阕。于是我好做一回听话的孩子,学那平平仄仄去。

篇5:青春是一幅画爱情散文

青春是一幅画爱情散文

《百年孤独》有这么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题记

某台在播当年经典佳片《东邪西毒》,仿佛某天我们在记忆中翻开青春的影集。

青春已不在,青春痘的坑洼却还在。

光阴里总有一个故事,貌美如花,春去花还在。

那年春天,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一心只想打天下的他告诉她,有了天下什么都不在话下。然后,没说那一句“我爱你”的话,决然转身,纵身江湖,多年后终称霸一方,赢得“西毒”。

而她,从此孤灯夜下,彻夜难眠,提心吊胆,韶华如烛火渐渐暗淡。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身心疲累的她横下心来,断然做了他大哥的`新娘。

从此,他远走西域,心似荒漠,人如瀚海孤舟,开了一家杀手中介。

春去春来,立春之后,冷面孤傲的他总会望向东方,他知道白驼山现在桃花正艳,就像一个女人的脸,每每想起,仿佛四周空气都温暖潮湿起来。

也许,她正斜倚窗前,对镜梳妆,端详自己憔悴的脸,细数那一道道眼角鱼尾纹。

她呢,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却不知道爸爸去哪儿了。她终于承认自己输了,在最美的时光,自己爱的人却没有一天陪伴,爱情不是赌局,惨败的她忧郁成疾,弥留之际将一坛唤作“醉生梦死”的酒,交给黄药师,让黄转告欧阳峰忘了她。据说这酒喝了以后可以忘记以前做过的任何事。

秋风吹起黄沙,她也已是黄土一堆。孤寂和痛悔如黄沙一层层淹没着他,他打开了那坛酒,他醉了,酒精的麻醉让他终于睡去。在梦里,他梦见家乡的桃花开了,在桃花林里,她跑着,笑着,他喊着,追着…

第二天,他醒了,太阳照在他脸上,他苦笑,原来“醉生梦死”不过是她跟他开的一个玩笑。回首往昔,青春仿佛是一幅赢了性格,输了命运的画。

他忽然想离开这个地方,回家乡看看,一把火烧了草棚。走的时候,风沙乍起,心隐隐作痛,他想起了那一年,洪七离开的时候说的话:事在人为,谁说不可以带着老婆闯荡江湖。

篇6: 我的童年是一幅画散文

我的童年是一幅画散文

我的童年是一幅画,画面永远明亮清晰,画面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欢乐。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小山村,一条小河顺着公路在村子中间穿流而过。春夏秋三季,只要不是刮太大的风,下太大的雨,乡亲们吃过晚饭,便习惯仨一群、俩一伙的聚在小河两边,聊天说笑,谈古论今,很是热闹。即使是冬季,只要天气晴好,也有人来此聚会说一说聊一聊。因此,村民们戏谑的称我们这个村子为“辽河两岸”。

但最热闹的不是小河边,而是我们的家。因为我有一个招人喜欢,又多才多艺的父亲。他是一个充满慈爱祥和的老人,是一个积极向上无比乐观的老人!真的,我的父亲在村子里,是最活跃的人,也是最受爱戴的人。

我的父亲排行老三,平辈人都叫他老张三哥。父亲中等身材,胖瘦适中。穿着总是干干净净,大方得体,显得文雅又有气质,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算是档次很高的人物了。他那一张白净俊逸的脸上,总是写满了友善和可亲的笑意。让人看了特别舒服。因此,很多人在背后都习惯叫他老好人,的确,父亲在生活中也与世无争,谁也不得罪,他说和气生财嘛!

我小时候农村是很穷的,我家因为孩子多,姐妹六个,生活更是困难,但父亲却是天生的乐观派,一天到晚,他的脸上总是漾溢着微笑。他从小酷爱文艺,尤其是对东北二人转更是情有独钟。

他老人家会很多戏,大戏小戏折子戏都是烂熟于心,张口就来。我家里备有许多唱二人转用的道具和乐器,扇子、手绢、竹板、二胡、喇叭等都有,父亲还保存着很多二人转的唱本,说这是财富,要传给我们。劳作之余,每天吃过晚饭,累了一天的父亲也不好好歇息,就拿起扇子和手绢,亮开清脆响亮的'嗓门,就唱上了二人转。只要他的唱腔一响,村子里的几位文艺爱好者,也都闻声而至,带着他们自己的二胡、唢呐,来到我们家里。他们吹的吹、拉的拉、弹的弹、唱的唱,热闹非凡。尤其我的三姨父“刘金山”,他是一名专业的二人转演员,一有时间,就会跑到我们家里,参与到父亲这个业余文艺团体中来。有了三姨父的加盟,这个以父亲为核心的团队,就更加充满了活力。

他们在一起,一边唱、一边表演,一边切磋、学习。如果有谁唱的抢板了,有谁唱的掉板了,还有谁的甩腔没甩好,谁的表演不到位了,脸上没戏了。就会有人立马指正,当然也有人不服气,于是,就反驳,有时还会争辩的面红耳赤,可真是热闹啊。就这样,他们艺术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生活的贫困,阻挠不了人们对欢乐的追求,人们在自得其乐的笑声中忘却了贫穷,忘却了烦恼,而品尝了生活的甜美,焕发了与贫穷抗争搏斗的精神。我家的欢乐,渐渐把在“辽河两岸”闲谈聊天的人们大都吸引过来。人们吃过了晚饭,都急着来我家看戏。

每当大人们来我家聚会,也是我们姐妹六个最高兴最开心的时候,更是我们展现身手的时候,也都争着要表演节目。这个时候,别看我们六个姐妹年龄小,可当时在村子里,也是六朵金花呢!父母亲很为我们骄傲了一阵子!我们深受父亲的熏陶,个个都会唱二人转。我在家排行老四,人们都给我叫小四美,大人们唱戏,我也一旁跟着学唱,很认真。我最小的六妹刚刚四岁,幼稚的童年不知天高地厚,一点也不怯场。看到别人唱,嗓子眼儿就发痒,动不动张嘴就来上几句“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笑的人们前仰后合,很多人忍不住抱起我的小妹妹来亲了又亲。

就在这个人人争相表演,都想展示才艺的氛围里,可没人注意,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人,她就是我的母亲。这个时候,我的母亲是最忙碌最劳累的人,总是忙里忙外的烧水、泡茶、卷烟,来招待村里的乡亲们。因为在我家的屋子里、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乡亲。母亲虽然不会唱,但她是我父亲最忠实的支持者,拿现在的话说,是铁杆粉丝。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里有一个很精美的柳条编制的小篓,当然是我父亲的手艺。那是父亲专门为母亲编制的用来盛装旱烟的器具,因为我母亲是吸烟的。小篓不是很大,但容量不小,非常的能装。一个晚上,那满满的一篓子旱烟就被乡亲们卷没了。没了就没了,母亲从不心疼,反而还在小篓里续上新的烟叶。

夏季,因为天气太热,屋子里烧水不方便。父亲还特意在院子里,搭了一个临时用的锅灶。专门给看热闹的乡亲们烧水泡茶。几乎天天都得半袋儿茶叶,没有了母亲就去小卖店里再买。母亲的大方,也是有名的,很让乡亲敬佩。久而久之,乡亲们熟悉了,他们不想劳累母亲,也就自己动手点火、烧水,自己找茶叶,自己找烟篓卷烟。有的时候,一转身的功夫,烟篓就不知道传到哪儿去了。

在这种欢乐愉快的文艺活动中,村子里有些个别好打好斗的人,也忘记了打架,忘记了斗殴。还有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在不知不觉中,也减少了很多。乡亲们的关系变得团结了和谐了。大家都说:“老张三叔为了啥?老张三婶为了啥?人家老两口辛辛苦苦、张张罗罗的,烧水泡茶又搭烟的,又不挣钱又不盈利的,咱们要是胡来,都对不起人家老两口。”

在父亲的影响下,上学后,我们在学校里也是文艺骨干,不但会唱二人转,还会唱流行歌曲。比如当时很流行的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李谷一老师演唱的“知音”。还有郑绪岚老师的“牧羊曲”等等,我们都会唱。每逢六一和国庆两个节日,老师还经常让我们上台演节目。

这样热闹的景象,至今仍然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不去抹不掉,回想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美好。我多想返回童年,永远生活在记忆里,生活在充满着浓浓的乡情,充满着欢欣快乐的画面里。

如今,父亲过世已经十四个春秋了,他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啊,现在回忆起来,我家那时八口人,柴米油盐,吃喝穿戴,人情来往,得花销多少钱啊?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愁眉苦脸的时候。或许他完全陶醉在艺术的世界里,所以乐观,没有烦恼。但我说,是他内心的强大,对于困难的藐视,他才如此乐观的面对生活。我深深的怀念我的父亲!如今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姐姐把母亲接到了她的家里,和她们一起生活。我因结婚也离开了那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可是,我仍然会时常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去看看那些老亲老友,去看望父亲当年的几位老兄弟。可是,有几位叔叔都已经老态龙钟,甚至连看人都看不清了,我真是很伤感。但是 他们都还认得我。认得当年那个爱唱爱跳的小四美。岁月的无情催人老去,但我与他们的感情永远不会消失。我喜欢看着他们那慈爱的眼神,喜欢感受那份温暖,就像父亲站在我的面前。我也会去我曾经住了二十五年的老院子。虽然院子的新主人已经把房子翻新,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偷偷的站在这里,回忆当年的欢声笑语,回忆当年的热闹景象。仿佛看见父亲就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竹板,一边有节奏的打着竹板,一边唱着他的拿手好戏“寒江关”。

篇7:家乡是一副水墨画作文700字

家乡是一副水墨画作文700字

家乡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家乡是一曲优美悦耳的歌,家乡是一首恬静闲适的诗,家乡是一颗夺目璀璨的明珠。在作者的眼中,家乡是那么的美丽,让作者陶醉神往。

家乡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家乡是一曲优美悦耳的歌,家乡是一首恬静闲适的诗,家乡是一颗夺目璀璨的明珠,家乡是那温暖舒适怀抱……春天让我欣慰。春天,柔嫩的.柳丝随着微风飘舞,舒展身子,和微风共同奏出优美的歌。小草探出圆圆的小脑袋连成一片,宛如一张碧绿的毯子,铺在地面上。小溪像个野孩子,无所畏惧,陪微风奏唱。这一切,像是被这绿画笔的歌声打动,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水墨画。

夏天让我兴奋。夏天,天空中,几朵白云伶仃的飘着,柳树无精打采地垂着,蜻蜓最怕太阳的威力,害怕太阳的光线把烧着翅膀,所以它只贴着房檐飞。杨树高大挺拔的身子为我们遮阳。门口站岗放哨的狗也交加不住太阳的权威,伸出舌头在蝈蝈的歌声中睡熟了。

秋天让我温馨,田野里,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玉米露出它那整齐的金黄的牙齿,稻草人都为着美好的季节喜形于色。金黄的麦田里,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在树林里,秋天是高明的染色师,大地是他的调色板,把银杏染成鹅黄,把枫叶染成绛红,色彩斑斓。飘落的树叶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真是让人陶醉。树上的苹果像一张张红红的脸蛋儿,又像一盏盏红灯笼。这一切好像沉醉在这童话的王国里。

冬天让我依偎。冬天,白雪皑皑,冬拿走了秋白色的画笔,让他在这天地里任意涂鸦。红色的房瓦,广阔的大地上涂满了那圣洁高雅圣洁的白色,冬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为了让小河变得像银河一样美,特意请来了美容师——风,把小河冰冻,接着,冬穿着溜冰鞋,带着画笔,自由地玩耍着。

家乡让我陶醉,家乡让我神往。家乡,我的梦幻天堂。

篇8:左传史记是历史散文相关介绍

一.《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主体是本纪和列传。一共130篇,52万6千5百余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通史,它不同于以前史书如《春秋》、《战国策》等只记载某一时期史实地考察,而是上记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纵贯三千年,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史记》录了上古时期我国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不断。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纪、传,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二.《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相关专题 散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