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如何学习的故事

迪宝珠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迪宝珠宝”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如何学习的故事(共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关于孔子如何学习的故事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

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篇2:关于孔子如何学习的故事

6、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7、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

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8、颜渊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

9、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

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10、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

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篇3:关于孔子如何学习的故事

11、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

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

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12、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

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

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13、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

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

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14、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15、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过去秦国很小,位置偏僻,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呢?”

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远大,地方偏僻,行为端正,又能重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从此来看,称王是可以的。”

在这里,孔子解释了秦国得以称霸一方的原因。成就一番雄伟的事业,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志向与人才。但凡有志于成功者,必当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篇4:孔子如何学习

孔子的学习方法

孔子最重视的学习方法,是“问”、“说”、“见”“习”这四种方法。

学问学问,学而多问,成就学问。

学说学说,学而能说,方为学说。

见识见识,多见而识,是为见识。

学习学习,学而且习,才算学习。

孔子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运用“问”、“说”、“见”、“习”这四种学习方法,这是现代教学中应着重借鉴的。

有人说怎么没有“思”?“思”无从外显,不能外显就无法掌控,因此在孔子的教育智慧中,我们没有把“思”和“想”单列为学习方法。

思考,在更大意义上是大脑的本能活动而不是理性的,常常并非理智掌握的。思考是大脑对原有知识自觉本能的甄别、整合而得出结论的一种下意识的精神活动。就像我们吃进饭后,大脑对饭食的吸收和排泄不可能由我们主观控制——哪些营养该吸收,哪些废物该排泄,用我们理性的大脑根本完成不了。而“思”和“想”也不是理性的大脑控制的。这时大脑对已贮存知识的筛选、提用,就像每秒计算几亿次的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行,根本不可能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

什么是思想?思想是无数的学识堆积、沉淀、发酵、组合、升华而生成的,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灵感的闪现,就是大脑对积淀知识的提用。

我们平时说的“我想到什么了”,我在“想什么事”。这是一种理性的。它的内容往往只能是一种形象的、具体的人物或事件。而这种想,也是对大脑中贮存词汇、经验、知识的组合,是一种提取,而不是一种吸收,不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而是一种创造的方法。

思贯穿于问、说、见、习这四种学习方法中,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不能算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我们也没有把‘‘听”单列为学习方法。虽然“听”是人们摄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人们在学习时,听到的只能记住20%的内容,而看见的可以记住30%内容,说过的可以记住70%内容,做过的可以记住90%的内容。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几十年来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只能成就很少一部分学生,而使大部分学生成为成绩、品德等方面的差生。我们不单列“听”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希望教师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让学生学,而不要让学生只是听老师讲。

“听”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单列为学习方法,就是告诉老师:你少讲,学生就可以少用这种最无效的方法学习。

问是学习的第一阶段:预习自学,发现问题;说是学习的第二阶段: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见是学习的第三阶段:视觉学习,展示反馈;习是学习的第四阶段:反复运用,变成能力。

当课堂真正成为学堂,学生能充分运用问、说、见、习这四种方法来学习,就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把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把痛苦的学习变得快乐、幸福。

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关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篇5:孔子故事

孔子的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故事一】

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故事二】

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

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

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当身边下属都非常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故事三】

孔子在宋国时,桓s想要杀掉孔子,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弟子们都想逃避,唯独孔子非常有魄力地说,天生下了我,要我传承文德,桓s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习武之人都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

荆轲曾去看一位剑客,荆轲举起剑来,对方却岿然不动,只用两只眼睛盯着他,荆轲还剑入鞘,扭头就走。

原来那人的宁静、自信、刚毅让荆轲由衷地佩服了。两军对垒勇者胜,士气低落四海崩,在事情的关键时刻,有时还非得靠自信来取胜不可。所以,在谦虚与自信之间要把握好度。

篇6:孔子论学习

孔子论学习

>>在这里,你可以访问更多孔子的名人名言: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不学诗,无以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编辑:大学网

篇7:孔子学习名言

1)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 贤哉,回也!

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9)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2)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篇8:孔子学习名言

1)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4) 其使民也义。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 放于利而行,多怨。

1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4)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篇9:孔子学习名言精选

1)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礼之用,和为贵。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4) 士可忍,孰不可忍?

15)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16)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8)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0)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篇10:孔子学习名言

1)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不学礼,无以立。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相关专题 孔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