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经典散文

爱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经典散文(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关于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忘却形骸品其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要几瓣落花为香茗

我要一朵百合做杯盏

我要唐诗里那只红泥小炭炉

我要入深山拾一裙松针燃火

再钓一壶人迹未至幽谷中的──晨露

还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稼轩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

一段放浪于形骸之外的板桥心情,凑成十分的惬意之后,且来品茶。

矿泉水太浅淡,果汁太甜腻,咖啡太香浓。惟有茶有若无的幽香,是深藏不露的,是恬淡隽永的。那种玄奥的喉韵与舌感,好像低音号或萨克斯管,微微在胸腔中流动,有着玄远而沉实的魅力。

好茶、好水、好火,还要有好品位、好境界来消受,否则便是暴殄天物了。日本茶道鼻祖绍鸥曾经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分离的心情。”这种心情在茶道里叫“残心”。就是在品茶的行为上应绵绵密密,即使简单如放茶具的动作,也要有深沉的心思与情感,才算是懂茶的人。

私下以为喝茶的境界可分六个层次:

最坏的饮茶是车水马龙、众声喧哗、道人短长;

其次是九嘴十舌、喋喋不休、废话连篇;

末好的是五言八句、高谈阔论、言不及义;

较好的是两语三言、大音稀声、茶逢知己;

最好的是两人相对、不置一词、心有灵犀;

最佳境界是遁入冷肃的冬夜,坐在自己影子的边缘,一小碍在手,独自品茗,有一口或者无一口,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等待着或者不等待着,悠然自得,渐渐就超越了时空。或香茗一盅,单邀庄子;或清茶两盏,请来东坡,清论高谈。茶至三泡,已是三人对坐,劳冰心传译,和泰戈尔聊一聊《吉檀迦利》和《园丁集》。

倏忽四更,谈兴犹浓,若枕边尚有一本《苦茶随笔》未曾掩卷,则周作人就是谈笑风声的'密友。这时才算接近了陆羽的《茶经》、黄儒的《品茶要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致情达和“的境界,才算是初初领略了茶中雅趣,也便有了八分茶意了。再点一枝香,茶禅一味,清一清尘污俗垢的心,暂去尘世之念,暂了虚妄之心,暂生出尘之想,进入神思所能触摸的最阳刚与最阴柔的空间。而手中的那杯茶早已饮尽,空杯在握,还能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丝丝缕缕渗入心底。茶香、檀香、心香糅成一片,而人已浮在香气之上,这时候超越了”雅趣“的境界已是醉茶了。觉得世上万物无不可以饮:山可以饮、风可以饮、夜色可以饮、心情可以饮,万物是茶叶、感觉是水、境界是茶香。

何谓“清欢”?

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恣情率性;也不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更不同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观沉沦。

静品一盏茶,感觉比参加一席喧闹的晚宴更有情趣,是清欢;咀嚼一颗青橄榄,吮吸一朵花尾部的清甜,是清欢;放一只误入居室的蝴蝶回家,是清欢;拾落花枯叶自制圣诞贺卡,感觉比精品屋千人一式的贺卡更有人情味,是清欢;戴一串野果,或一串原木项链,认为比金银珠宝更有品位,也是清欢。

忘却形骸品其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2:人间有味是清欢优秀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优秀散文

这是个多雨的夏季,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觉都是枕着雨声入眠的,有时急风骤雨,有时和风细雨,听雨自古就是一种情怀――缠绵、伤感、唯美或者悲壮,而我,这个夏季,哪种情怀都没有,任其阶前点滴到天明,我自安心卧榻酣睡。

雨后的乡村,褪去夏天的炎热,雨滴挂在树梢,云雾缭绕着山尖,鸟儿旋转在上空、莺莺啼唱,清风浮动着禾苗、掀起一波波绿色的波浪,说不完的美好,原本空气纯净的山村,雨后更是清凉舒爽,每天早上起床推开门,总是忍不住要深吸几口。

我家院子的两端都是菜园,一般都是饭前临时摘取,这样能让蔬菜的味道更加鲜美,我负责帮忙摘菜,因为我妈也有她的烦恼,比如家里的鸡在后院到处拉屎啦!成群结队的麻雀由来偷吃咱们家鸡食啦!母鸡到别处下蛋丢了鸡蛋之类,所以她总是很忙的,不过为了我们回家能喝到醇美甘甜的鸡汤,她心甘情愿给鸡们做“铲屎官”。

我就比较闲,有时陪妈妈去井水边洗衣服,一般都是早饭过后,这时大家陆陆续续来井边洗衣,听她们正在洗衣的和排队等候的一群女人家长里短的聊,好不热闹,我似乎是其中一份子,又似乎是局外人,不过,挺自在的。偶尔我妈下午才去,这时各家大都浣洗完毕,井水便格外的清澈,在周围找个地方坐下,看西斜的`太阳和周边树木在井水边清晰的倒影轻轻荡漾,听井口处井水潺潺往外流,也挺好。

记得林清玄先生写过过一段话:“在这个年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头清欢,找不到蓼茸高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如此幸运,想要享受清欢,回一趟家就是,在这儿,耳鼻舌心都能找到一种原始归宿。

要说生活仍带着原始的况味,就是我九十岁的奶奶,出生在民国年代,大字不识一个,日晒床沿时,她便起床,月挂中天时,她便睡觉,她不识表,没有现代时间观念,估摸着时间,饿了吃饭,睡饱了发呆,出生在民国十六年,对历史一窍不通,不知道孙中山为何人,国民革命为何事,生活在,什么世界风云,或者那里洪灾,闻所未闻,至于都市的浮华与不堪,纵是千姿百态,统统与她无关。

她存在于悠悠岁月之外,她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规则之外。

到了傍晚,奶奶就要呦呵着对门的老闺蜜我们院子闲聊了,不用天气预报,她们会通过晚霞的变化来猜测明天的天气,也会很坦然谈论死亡,或者只是听着不远处的蝉鸣鸟叫,各自不语,安享一阵凉风拂过的惬意。

今夜,月朗风清,我有一些想念我家哥哥,这段时间,他在另一个城镇为即将到来的豌豆奔波着。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

这绵远的美好的平淡如水的日子!

篇3: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优美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优美散文

从牟平城区出发,沿着一条官路,一直往东,便是与威海市相连的姜格庄镇。由于小镇地处沿海岸,风景还算秀丽。市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此地,欲要重新建造一座小小的城市。

其中有一家华岫建筑公司,被招标以后,便将项目部驻扎在离工地不远的沙湾村边上。现在距离项目部不远的广场之上,一排排后八轮工程车,还有一些挖掘机,铲车,压路机等工程机械,整整齐齐地在那里停着,戎装待发。

不久之后,有一辆大众轿车来到项目部门前缓缓停下,继而下来一个中年男人,一身西装装束,相貌堂堂,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斯斯文文的感觉。

中年男人望一望大门正开着的项目部,并没有进入,而是沿着正在施工的马路,一直往北,溜达一圈,才又回来。

中年男人进入院内,只见一个青年,大约二十左右岁,染着黄发,虽然身高已经像个大人,但还是一脸的稚气,从厕所内出来。中年男人对那个青年招呼着说:“苏名扬,今天不是都休假一天吗?你又来公司干嘛?”

被唤作苏名扬的小青年无奈地说:“你让我老师过来,我老师非让我一块来。”

说着,二人一前一后进办公室,一首流行乐响彻室内。中年男人又见到一个青年,大约二十三四岁,五官端正,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的衬衫,正坐在电脑桌前,不知正玩弄着什么游戏。

中年男人说:“石中驹,你能不能小一点声音?你要将好好的一个项目部,搞成你的KTV吗?”

苏名扬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

石中驹一见中年男人,便笑说:“呵,万经理,你一大早就让我来公司,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啊?”

万经理坐向石中驹的对面,说道:“我刚从水道镇过来,明天一早,我们要从那儿,用前四后八工程车,运风化砂,往北面路基上卸,一直卸到海滨路为止。”

“那我今天来干嘛?”石中驹问。

万经理说:“牟平东路,工程车不让过,最近新上任的交警大队长,我们的礼没送到位。”

石中驹说:“那就从昆嵛山正面那一条路过,从龙泉镇绕过来呗。”

“也不行,最近是旅游季,交警查的比较严。我让你过来,是让你现在开车从玉林店南边,往东行,到莒格庄镇,再从葛家,往北来,从晒字,再从界石镇东边绕过来,探一探路况怎么样?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明天一早就从那儿运。”万经理分析着说。

石中驹说:“绕恁远吗?那运费划算吗?”

万经理说:“不是废话吗?距离远,当然费用高,我们现在不是没有办法吗?”叹一口气又说:“行,你带着苏名扬,一块玩一趟吧。”

阳光如同瀑布般地从天上泄露,垂向大地。其时虽是初秋景象,但炎热依旧不停地空袭。石中驹驾车,载着苏名扬,行驶在牟平城东路上。未至城区处,再往南行,穿过玉林店,二人往东探索,试图寻到晒字的具体位置?

一条大路如同锦蛇般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二人开始对路线茫然,不知该往何处行?苏名扬见此问道:“老师,我们又没有导航仪,你知道路怎么走吗?”

石中驹望一望苏名扬,然后呵呵一笑说:“我们不是有嘴吗?”苏名扬伸一伸舌头,不再问话,开始寻问过路人,且边走边问。

一路行来,大路的北面鲜有人家居住,大都是起伏不断的山脉,松树和柏树负势竞上,苍翠欲滴。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诗云: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大概所指便是如此吧!

路的南边,是一条河流,水草参差不齐,其深处,一直飘荡着优美的、重复的旋律,一如佩环碰触,又如俞伯牙指尖弹奏的琴声,从春秋战国传来,飘过唐宋元明清,直到现在。

花儿虽然还有不少,但都已经开到极致,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自然界的事物如此,估计人的一生行事亦如此吧。

《增广贤文》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近山识鸟音。此时的石中驹便对着悦耳的鸟鸣,心中感慨:“在繁华的闹市,永远见不到鸟儿的踪迹,那一片鸟儿不屑居住的地方,却成为世人一生的追求?哎,我们难道不觉得悲哀吗?”

在石中驹的思索中,二人来到葛家小镇上。在一家商店门口,石中驹下车购买两瓶绿茶,经人指点路径,又开车继续行路。

不多时候,二人来到一处地方,只见山景已尽,路边是些许楼房林立,附近村庄布置于此,还有超市、饭店、菜市场等一一铺垫。石中驹从梦幻中脱身,又见小贩嘈杂忙于生意,农人耕种勤于田地。抬望眼,不远处,还有几个老人坐在那儿聊家常,于是苏名扬又下车,到近前询问:“爷爷,我想向您打听一下,晒字在哪里?怎么才能到?”一语说罢,几个老人听后,顿时大笑起来。苏名扬不解的眼神扫描着几位老人,后定格在一个止住笑意的老人身上,细视间,只听那个老人说:“你现在就在晒字,怎么还问晒字在哪里呢?”

苏名扬回眸与石中驹一时相视,木然无语。

天气近停午时分,已是用餐时间。万经理交代的事又不着急,二人谢过几位老人,便就近寻到一家小饭馆。

二人步进馆内,只见室内不大,但饭桌、板凳、茶壶等都很别致,颇有古韵。一对五十岁上下的夫妇,面色和善,洗一洗青菜,收拾一下厨房,在等待着过路人。

晒字村在二零零三年前,是一个独立的乡镇,而后被界石镇纳入,撤镇为村,隶属于威海市。威海市呢,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所以此地盛产海鲜,当地人善食之。石中驹在江南长大,苏名扬在黄土高坡长大,二人均是异乡人,虽说菜系不合胃口,但此番二人来到此地,亦是入乡随俗,点下几道海鲜名菜,吃上几口。

饭后,那一位烧饭的厨房大叔,点燃一根香烟,吐一口烟圈,随口问道:“你俩是路过呀,还是来办什么事呀?”

石中驹不好言明来意,便笑说:“我俩就是闲来无事,玩一玩。”

大叔说:“那你俩从门口,一直往西,将车停到山脚下,不用买票,可以沿着一条小路,徒步到泰礴顶看一看,什么山呀,海呀,高楼大厦呀,都看得见呐。”

石中驹从小便喜欢伤春悲秋,又喜欢风花雪月,更喜欢稀奇古怪的事物。来到烟台工作后,又早就耳闻登上泰礴顶,一览众山小,沧海眼底收,一时便感觉:昆嵛山不似泰山,胜似泰山。既然如此,石中驹便付账,带着苏名扬一同往昆嵛山山脚下而来。

俗话讲,望山跑死马,果然此言非虚,不过是眼前景象,竟然开车七八分钟后,二人才来到山脚下。将车停在路旁的空旷处。下车,两人沿着一条幽径,不知经过几世的草木生长,才显出其幽,亦不知经过几代人的踩踏,才有今天的小路,迂迂回回地通向山顶处。山间草丛凌乱一地,特别是狗尾巴草,仍旧谦逊得如同古圣人一样。人生事业在乎一个‘勤’字,而人之根本,则在于‘谦逊’二字,渺小的山间一棵小草,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另有一只白色的蝴蝶,在此翩翩起舞,形单影只,迷惘着不知飞向哪里?见到二人时,便飞到二人跟前,迟迟不曾离开,似乎在问春何在?可否唤取同相住?

石中驹摇一摇头,以示不知,蝴蝶又失落地飞向深山处。

山路陡峭,至半腰处时,石中驹望一望嵯峨的山脉,似乎是笔直地插向云霄,心中想到:“总是不爱运动,天天坐着玩游戏,山那么高,现在就大汗淋漓,怎么往上爬呀?”

念叨此处,石中驹便坐在旁边的石块上,气喘吁吁。苏名扬心中早已生怯,不停地说道:“山中的居民,那么大年纪,是怎么爬上泰礴顶的呢?”一脸的不相信,仿佛觉得是大叔在骗人。

石中驹没有回答苏名扬,而是迎着微风,高瞻远瞩。一时发现东南边的山麓处,有一水流缓缓,附近支流潺潺,万流归一,汇聚一处,焉成小湖。

石中驹大喜过望,说道:“我们到那边玩一玩吧,下次从正面再上泰礴顶。”说罢,便移步上前。

苏名扬一时反应过来,紧紧跟随着,说道:“你怎么半途而废呀?”

石中驹一边拨开交错的乱枝,一边走着,慢条斯理地说:“古有王子猷雪夜访戴,今有我石中驹攀登泰礴顶,我俩皆是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来什么遗憾呢?”

二人亦师亦友,个性本就有相通之处,便都兴趣盎然地躲过荆棘横阻,来至目的地。

只见湖形犹如天上十五的明月,岸边为乱石重叠而成。湖的周围,有三两棵梨树,硕果累累挂满枝头,色泽发青,不为成熟。湖水清如明镜,仿似银河落九天而成。青蛙蹦蹦跳跳,并不蹿入水中。湖内的一角还有几株菡萏,两三只古生有的红蜻蜓立在上面,荷叶的清香,荷花的异馥,溶进湖水中。更有螽斯百叫无绝,太阳越是毒辣,螽斯越是叫得歇斯底里,仿似自己要在短暂的生命里,试图活出多一些意义一样。

此时的石中驹不觉怔怔出神:犹记儿时,在老家的田地里,黄豆植株直立,且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一直长到一米以上时,都时常有螽斯鸣叫。石中驹潜伏在太阳下,以捕捉为乐,获取后,便放在用秫秸编制的牢笼里。有的螽斯的寿命可以送走秋季,迎来冬雪,但不会超过除夕。

一阵蝉鸣送来的热天气,金风不胜力。上山,下山的'来回路途跋涉,已致二人既累且乏。石中驹弯下腰身,用手指试一试水温,顿觉暖于肌肤。

石中驹突发奇想,迅速地解衣宽带,赤身裸体,跳入水中。别来清爽,瞬间袭击石中驹的周身百骸,仿佛每一寸肌体,都感觉十分的舒服。石中驹嘴角扯一抹弧度,坐在水中岸边的石阶上,享受日光。

一旁的苏名扬,见老师如此舒适,亦是脱衣松带,来到水中,与石中驹坐在一起。

天上的蔚蓝,泼洒到满山遍野,与大地融合成绿的海洋,逼进二人的眼眶。耳畔婉转的鸟鸣,按摩着耳轮。阵阵花香,钻进鼻孔。身泡在山泉之中,此时的二人俨然忘却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大概一节课的时间后,二人慵懒地上岸穿衣。只见石中驹解下手臂上的一条红线,拴在湖边的别枝上后,二人才依依不舍地来寻下山路。

约莫半个钟头后,二人快来到山脚下的平地时,石中驹站定,向山上远眺,隐约间惊奇地看见西南边的山半腰处,有屋所四五间,隐藏在树海中,若隐若现。

石中驹瞧一瞧钟表,说道:“名扬,时间还早,我们一块到那个房屋前,看一看是个什么地方?”

苏名扬一向喜欢与老师一起做事,便欣然前往,一探究竟。

沿着一条通往房屋的小路,二人走着走着,却见一条山溪从山上流下来,漫过小路。二人只好褪下休闲鞋,赤脚逆水而上,水甚清浅,仅仅淹没脚踝,水尤清冽,颇使人感觉清爽。

二人动作甚巨,一些小鱼儿,撒腿跑开,青蛙肆虐起来,蝈蝈闭口不言,还有一些灰色、青色、蓝色的蚂蚱乱飞一处。二人有说有笑,似乎正在打破一个沉寂的世界。

行过水路,二人便坐在石块上,重新穿上休闲鞋。近屋所十余米时,一阵阵犬吠传来。二人沿着天然的台阶而上,至门前处,只见一个老人正坐在那儿的一棵大树下的石凳上,手中拿着蒲扇,引着千秋快哉风,发须皆白且飘起来。灰色的中山装,略有古朴意。

老人皱纹很少,一副慈眉善目的面貌,看见二人时,微微一笑,说道:“你俩从哪儿来呀?”声音圆润,若不见其貌,还以为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在说话呢。

石中驹恭敬地说:“我们从市里来,本来想上泰礴顶瞧一瞧,可是太高,不好爬,就没上,碰巧看见您的房屋,就好奇,误闯进来,还恳请爷爷不要见怪。”

老人笑声愈发响亮,客气地说:“说哪来话呀?快来,进屋来,爷爷给你俩泡一杯茶水喝。”

说罢,二人跟着老人进屋舍而谈。

小小院落,门虚掩着。三间主房,两间偏房,令有两个帐篷,一间厕所。除却帐篷是林木搭建而成,其余全是石砌而垒。一个帐篷底下,堆放着锄头,水担,木掀等种地工具;还有一个帐篷底下,是一些牛粪,还有一个牛槽,显然是养牛所用的地方。

三人走进堂屋,只见客厅里摆设甚是简单。长方木桌,靠北墙而立,上面还堆放着几盘果实。再往上面墙壁上,还有一张斑驳的宋朝山水画。一个长椅,靠东墙而放。

此时老人沏茶而就,泻上三杯,递于二人。老人又自己端起一杯,凑到嘴边小啜。

石中驹品上一口,觉得此茶,清爽浓醇,香气悠远,便问老人:“爷爷,您的茶真好喝,不知叫什么名字?”

老人呵呵一笑说道:“是我爷爷曾经告诉我的山中的一种草,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我认得它,每到夏天结束,我就采摘一些过来,再清炒,烘焙,摊凉,而后用山泉水泡着喝。”

石中驹心中暗道:“唐朝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便指出泡茶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此话果然不假呀。”

苏名扬不懂茶道,一饮而尽,觉得苦涩,四周望一望无别人,便问老人说:“爷爷,就你一个人住吗?”

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我爷爷住过我父亲住,现在轮到我住,如此算来,我已在此地居住快七十年喽。我不买东西,一般很少下山。”

两个青年,听老人一说,不约而同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十分的惊讶。

苏名扬又接着一问:“爷爷,你一直一个人吗?”

老人淡淡地说:“我一母同胞共九人,还有七个兄弟,一个妹妹。都在市里和镇上居住,我深居简出,又没什么钱财,所以很少和兄弟妹妹往来。”

的确如此,现在的世道,贫在闹市都无人问津,何况是贫在深山老林呢?

石中驹禁不住地说:“爷爷,您没有子女吗?”

老人笑说:“我一生未婚。”

苏名扬不谙世事,听老人如此一说,马上问道:“爷爷,你怎么能不结婚呢?那你怎么养儿防老呀?”

老人又微微一笑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其命运早就注定,不可强求呀!古往今来,多少将相王侯,也不过荒草一堆,谁还知道后代在做什么事吗?”

两个青年,身处乱哄哄的人间,都不明白老人的意思。又喝上一杯茶后,石中驹说:“爷爷,我们到外面走一走吧。”

三人涉足屋外。那一只黑犬似有灵性,见主人与二位青年相谈甚欢,便不再忿怒,而是欢喜着摇尾于苏名扬的跟前。

大门西侧,栽有一些花树,紫月兰、石榴花、月季花等相继排列,犹为万花争宠。含苞欲放之势,一点儿也没有山下花儿的颓废之感。

宋时苏东坡早就说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估计是山上山下气候有所不同吧。

其中还有一棵花树,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花儿是紫红色,每一枝条上,只有两朵,就像双胞胎一样,叶片也是依次两瓣,并不紊乱,而且香气浓郁,久久不散。另有一些蝴蝶在花瓣上流连,其中有一只黑色的蝴蝶,就如同魔鬼中的天使一样,死守着花心。还有一些蜜蜂也特别大,相比于别处的蜜蜂,此处的蜜蜂大出两倍还不止,也在花上忙碌个不停,也不知道为谁而忙?

石中驹情不自禁地说:“那一株花树,叫什么名字呀?”

老人与苏名扬皆不知,石中驹又注目一会儿后,暗自为其取名:蝶迎春。

蝴蝶不忍春归去,故情寄在此花上。一时石中驹又想到:“不知山下的那一只伶仃的蝴蝶,能不能找到此处呢?”

院落东面是菜圃,里面种着豆角,黄瓜,南瓜,菠菜等。院落西面是果园:有桃树,杏树,樱桃树等。西南面还有一片玉米,已经结果。侧旁是一片落花生。落花生的南边的草地上,还有三只山羊,在暇适地吃草。

老人领着二人,沿着曲折的小道,来到屋后,路过一个小池塘时,见到几只家鸭悠闲地浮水而游。老人说:“我养的鱼都在里面,我常常来垂钓,一年四季不缺鱼吃。”

再往后走,流水声传来,近前只见又是一条小溪水,溪边是一片梨树,梨果幼小一点,垂垂欲地。老人摘下几个,递给石中驹和苏名扬。二人见此,口中发酸,恐难以入口,便推辞不要。

老人笑说:“尝一尝嘛。”

二人不好再拒绝,便接过,轻轻一咬,只觉得梨儿脆甜可口,肉质滑嫩,而且酥脆无渣。

二人不好意思地对老人一笑,大口吃完。

石中驹心想:“以后再也不可光看事物的表面,就断定事物如同糟粕,如此一来,往往便可能忽略事物的本质含义呀。”

二人跟着老人又兴高采烈地游玩一圈后,才返回小院前,坐在门前的石凳上,闲聊人事。石中驹思绪飘远,暗想:“此处鸟语阵阵,花香习习,蝉鸣送夏,落叶迎秋,一年四季,此处胜状,不可言喻呀。”

石中驹念到此,不禁说道:“若是久留此地,安享余光。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苏名扬嘲笑着说:“若再与你找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你岂不是更快活如仙?”

石中驹呈现出一副世界都不了解的模样,无奈叹道“: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天色渐晚,老人留二人吃晚饭。石中驹觉得如此叨扰一番,已觉得难为情,便婉拒老人,与苏名扬一起下山,开车回家。

路上,石中驹与万经理通话说,一切正常。然后又对苏名扬说:“明天你来早一点,给工程车开单。”

回到市里,苏名扬下车回家。石中驹也开车回到家中,见女朋友正坐在沙发上喝着一袋牛奶。

女朋友用质问的语气说:“你今天不是不上班吗?又外出干嘛?难不成和杨雨薇约会来?”

石中驹不回答问题,只是笑一笑说:“你知道我和你在一起的好处吗?”

女朋友不解地问:“什么好处?”

石中驹郑重地说:“就是我快忘记的事,你总是可以帮我回忆起来。”

女朋友一皱眉,调皮地将牛奶洒到石中驹的脸上。石中驹擦一擦脸笑说:“呵,你也知道牛奶洗脸,对皮肤好呀。”

女朋友一听,娇笑起来,开始起身烧饭。

石中驹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霓虹闪烁,好一个人间闹市,沉默良久,嘴中吟道:“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篇4: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经典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经典散文

微雨的天气,带着些许的凉意。我躲进屋子里,手捧着一杯淡茶,看檐外烟雨濛濛。茶香氤氲,晕染了这一室的宁静,蓦然之间,我想起了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久以前,喜欢上两个字——清欢。人生在世,浮华若梦,那些指间眉上的,通通抵不过似水流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繁华终究也成了虚芜。唯有清欢如玉,纵使红尘滚滚,也依然明如镜台,不惹尘埃。时光静静流淌,清欢如同一朵静默的花,在风起时飘落,等着路过的人将它拾起。

我说清欢像花,是觉得它们有着一样的雅致,连名字都美的像一首诗。清欢是春杏,是介甫诗中的“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清欢是夏莲,是乐天笔下的“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清欢是秋桂,是易安词里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清欢是冬梅,是君复画上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欢虽清,但每个字里却是诗意画情,走过春秋与冬夏,潮起潮落,清欢长候。

因为等候,因为寻觅,所以遇见。遇见清欢,是一个人的故事。

寂静的夜晚,一个人沿着田埂随意地走着,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已无人烟的荒地。将近新年,远处人家放起了烟火,绚烂如山花盛放,映入我的眼。听着一首与烟火同名的歌,歌声穿过久远的过去,我突然想起了许多回忆。轻风和着歌,夜色太温柔,我在热闹之外的寂静中,听心音袅袅,看烟火渐歇。那一刻,世间尘外,仿佛只有我一个人了,这亦只是我一个人的清欢。

茫茫人世,芸芸众生,我是一“生”,亦有他“生”。

曾经去看过南京的明故宫,尽管只是现在的遗址公园。当时初夏,那里合欢已开了满树,花树旁的长椅上,我见过一个老人。他一身灰布衣裳,轻靠着椅背,手边是一台老式的.收音机。收音机里传来古老的曲调,老人微微闭着眼,胡子轻颤,嘴边隐隐笑意。日光投下的树影斑驳,像岁月在墙角被剥落。这里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已然不复当年的辉煌,而这个老人,同样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从他的眼角眉梢,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沧桑,一种淡然,一种清欢。

像黛玉去葬花吟词,像海子去面朝大海,像三毛去流浪远方……清欢,大概只与心境有关吧!拥有一个澄澈明净的灵魂,洗尽这一身在俗世中沾染的尘埃,也许此刻躺在你手心的便是清欢。

风乍起,我拾起这一朵飘落的清欢。林清玄说:“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但,我却想说,清欢这两个字是不能解释的,一解释了就不再是清欢了。所以,我不解释,只是对着眼前的空气轻声地念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5: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唯美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唯美散文

从收到 Richard 一罐枫糖浆说起

朋友Richard是个小生意人,一周四天帮牛奶公司分销奶制品,生活虽不十分富足但也小康有余。他是土生土长的魁北克人,老家在蒙特利尔以东不远的乡下,祖上留给他和弟弟二十英亩土地还有长在那块土地上的三百多棵糖枫树。

Richard家的枫糖小屋

糖枫是地球上众多枫树中的一种,它的树汁里含有2%到8%的糖分。每年冰消雪化的三四月间,在树干上钻孔装上插管,味道“细腻美味如同奥尔良或博纳好酒”的枫树汁(引自1557年法国探险家关于发现糖枫树的文献)就会自动流出。人们把收集好的树汁过滤,加热,蒸馏或者深加工就会得到可口的枫糖浆,枫糖块和糖粉。说来你可能不信,世界市场上枫糖70%的产品来自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魁北克有许多枫糖农庄,多是规模不大的家庭作坊。如果你曾经驾车走过魁北克漫长的乡间小路,一定会对路边不时出现的红顶小木屋有印象,他们多是“Cabanes à sucre”,就是枫糖农庄的枫糖小屋。

每年能做枫糖浆的时间不长,稍有规模的糖庄会在复活节前后对外开放几周,允许游客参观制糖流程。这时候农庄会热闹非凡,枫糖小屋还会出售和枫糖相关的特色午饭,比如枫糖汁烤火腿,枫糖甜点等。一个枫糖季节下来,农庄也有不菲的收入。

做冰枫糖卷

Richard和弟弟离开乡下已经多年,可还是保留着枫糖季节回老家做枫糖浆的习惯。家里人手少,地方也不宽裕,枫糖小屋从没想着对外开放。每年做好的枫糖浆除了自家消费,分送亲朋好友,剩余的就卖给到乡下收购枫糖浆的贸易公司。

Richard家制枫糖浆

聊起他的小作坊,Richard自嘲说自己和靠天吃饭的'农民差不多,枫树汁的收成完全要看老天给不给力。最适合收枫树汁的温度是夜里零下二,三度,白天零上几度,太冷或升温太快都不好。。。好在今年暖和的挺早,温度又恒定了很久,所以产量非常好。

“有多好啊?”我忍不住问。Richard 乐呵呵地回答:“400罐”,又补充了一句:“比去年多了一倍呢!要知道40升枫树汁才能熬出这么两罐啊!”

400罐,按超市零售价7加元计算值2800加元 ,兄弟俩每家可以分到1400加元,这还不算电费,装罐费等成本也没考虑来回奔跑百十多公里的车程。。。看着眼前笑容满面的Richard ,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吧!

和其间获得的快乐相比,计算成本也许就是一件多余的俗事了!

复活节长假快到了,又是一年一度的枫糖节,不妨叫上朋友带着娃儿坐马车逛农庄,卷雪里的枫糖,喝下午茶,吃枫糖派。。。想起来幸福有时很简单,浮生适意即为乐,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6:真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真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人是不轻易讲梦想的。

梦想神圣如同一个信仰。拥有梦想的即是个特别的人——朝圣的信徒。愿意舍弃安逸不辞辛苦地向目的地前进。生命便从此被赋予了意义。

人总是善变的,不同人生阶段就有不同的理想抱负。我相信始终如一的人会是梦想的好情人。而我不是。

十六七岁的我,张扬不属于我,叛逆更不属于我。生性安静羞涩,成绩优良,我是被公认的好学生,家里的好孩子。但我却是个不甘平凡的家伙。每个傻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记得和同班两个同学组了一个组合,叫“sunshine”我们晚上到其中一个同学家里跟着视屏学跳舞,周末会去练唱歌。后来因着各种原因解散了。曾经用英文写下“we will become the super star”这个被姐姐窥视的秘密就再也变得毫无幻想可言。

时间可以沉淀一个成熟的人,只是花费的时间漫长半个世纪。后来我21岁了,我开始懂得用知识充实自己的.重要性。我可以没有高学历文凭,但是一个人的品格素质不能廉价如同地摊货。我向同学借来了一些<读者文摘>,<疯狂阅读>,像个饥渴的流浪者贪婪地充饥。其实,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我想要重新拿起笔写故事。一天我在空间动态里偶然看到老同学的姐姐发表了原创作品刊载在杂志上的图片。我承认,那个时候我羡慕了,嫉妒了。我觉得自己也可以那么做。好像有谁说过这么一句话,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不算阅读。我急于求成,但事与愿违。文学素养积累太少,一成不变的生活基本没什么可以写的。绞尽脑汁还是东拼西凑,尝试过投稿几次,我知道肯定没结果的。看着每次把邮件发出去,我有种满足感,满足自己有在努力做,有在完成一个任务。21岁,是个迷茫的年纪。不劳而获,利欲熏心,我开始厌倦了写作。谁都知道郭敬明,但谁都没办法活成郭敬明。我仿照过他的伤春悲秋的青春,可是我的青春过的一塌糊涂。无心生活的人便无事可写。

22岁以后了,我知道我的知识经验贫瘠。我开始学会了正确看待读书这件事。我想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是阅读单一的杂志系列。秋季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本书《红楼梦》。当时阅读的是电子版。后来迷恋上了它。我买了纸质书。它是影响我最深的书籍。有个词叫做“魂牵梦绕”,就是这种感觉。读书,是将自己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与书的境情相交融。像是筑起了一座最坚实的城墙,柴米油盐与我无关,爱恨嗔痴与我同在,有时高兴地在心里漾起笑纹,有时悲伤地眼里噙着泪水,有时愤怒,有时忧伤。现在我还在继续读书看书,不用列上书单做表彰,书就像穿鞋,总得舒适了才读,要是因为“名著”这个标签而勉强读,味同嚼蜡。现在我想,于闲暇的时光,一盏茶,一本书,偶有一友人,真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7:优美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

优美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在天地间尽情欢闹,淋漓着生活的沸沸扬扬,那些残留于心的纷扰、喧嚣、桎梏和浮躁也都变得漠然,一一地被雨水涤荡殆尽,从而回归宁静和安然,欣赏此刻难得的美丽。

就这样,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聆听雨珠滑落屋檐的清脆声响;静赏户外柳姿轻摇,芭蕉曼舞;细数从指间溜走的光阴。也许,只有此时,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独倚幽窗,任凉风吹起书页,思绪辗转,幻想某个不知名的路人,在转角处的青石小巷,邂逅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突然很想在芳菲将尽的四月,去某个禅意幽深的古寺,在春意阑珊、芳华落尽之前,尽赏山寺桃花的妖娆与艳丽,远离人世无味的繁喧,独享片刻的悠然和清寂。

清梦无痕,是因为太多美好的事物,总令人感到虚无。悠悠浮生,像是一缕轻烟,缥缈难捉,而我们依然尾随时光的脚步缓缓前行,品味生命之旅里的离合悲欢,成为别人生命里的一段插曲。人生如戏,戏里戏外,谁都不是主角,谁又都是主角,毕竟,台上人演绎的是台下人的寂寞悲喜,而台下人看到的.是台上人的云散萍聚。走的远了,看的多了,心的负荷也就重了。佛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凡俗之士,或贫或富,谁不是“世中扰扰之人?”遗忘了初衷,追寻一些不切实际的美丽,还妄想逃避一些宿命的安排,以致在世海的泥淖里愈陷愈深。

纷繁世相,人生百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要走不同的路径,对人生看法的表达方式也就不一样。诗者付诸于笔端,雅士寄情于山水,伶人放逐于舞台,而我只是一个平庸的旅人,只愿将那些零碎的感触融于生活的点滴。

或是在细雨的清晨,一瓣书香,一杯清茗,将所有的倦怠和疲惫搁置,于世事浮华之外,听风为我浅唱低吟;抑或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邀三五好友,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时而高谈阔论,笑语欢歌,时而流觞曲水,赋诗填词……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从容度日,在世事的洪荒中依然可以观山河静美,愿盛世长宁,邀明月共饮,享一世清欢。如此,即使置身碌碌红尘,也不至迷失荒径,陷入苦海而无法自拔。

都说善谋者理性,善文者感性。也许是心性使然以及对文学的迷恋,让我对于自然界的春花秋月,细雨清风都怀有别样的情怀,进而揽墨将其唯美的一面化为笔尖灵动的文字,聊寄情思。细细想来,此生以文为良师,以笔为益友,不管韶华的易逝,不问世事的变迁,在一琴一箫中畅叙幽情,于一花一叶间寻觅人世清欢也未常不可。即使尘世依旧烟火迷离,我仍是我,拥有一份恬淡的心境,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无论此后境遇何许,我都不会忘怀还有一个你,执我之手,陪我袖手天下,看风华流沙,守着如初的约定,于渐行渐远中品味人世清欢,直至岁月老去……

篇8:人间有味是清欢现代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现代散文

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暖融融的太阳照着大地。田埂边、小路旁、沟渠畔,嫩嫩的鹅黄色的野菜从地面探出头,灰灰菜、蒲公英、苦苦菜、马齿菜……都争先恐后地来欣赏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小家伙们仿佛见风就长,第二天便由鹅黄变成浅浅的绿色,逐渐长出一两片叶子,紧贴在地面上。“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已经是绿油油的春意,可走近了,它又不见了,仿佛和赏春的人玩起了捉迷藏。

过几天再来看,哦!田野已经是一片盎然的碧绿了。待这些野菜长出五、六片叶子,便可以采来做几盘美味了北方虽做不出“蓼茸蒿笋”,但野菜淡淡的香味再加上芝麻、精盐、香醋等佐料,也是别有一番清淡的滋味。

奶奶是烹饪野菜的高手。不是因为奶奶喜欢研究野菜的烹饪,而是被生活的穷困逼出来的。1929年,黄河南岸遭受严重蝗灾,眼看着一家人断了顿,奶奶拉着两个姑姑,爷爷一肩挑着行李,一肩挑着大伯背井离乡,一路向北,来到山西。一路上唯一的收入就是爷爷编笊篱和竹筐换来的几个钱,路上又生了三姑、二伯和父亲,一家八口人,实在没吃的,奶奶就去挖野菜,野菜也挖不到时,只能去讨饭。那时候,野菜就是救命的.食物,清水煮野菜,再放点盐,就是最寻常的菜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可奶奶依然钟情野菜,一到春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去地里采野菜,然后费尽心思给我们这些生长在新中国的孙子和孙女做出我们喜欢吃的味道。

苦苦菜先在开水里焯一下,捞出来在冷水里浸泡一夜,沥干水后切碎,放精盐,再用花椒油烹一下,配上甜杏仁,驱热败火,是春天的一道美味。马齿菜在开水里焯过后,切碎再加点粉条、豆干、炒鸡蛋,蒸出的包子特别好吃。灰灰菜的味道没有苦苦菜和马齿菜好,奶奶就把它和上玉米面,加适量的精盐和五香粉,捏成空心的菜窝窝。蒸熟后,那金黄碧绿的颜色,让人看着就喜欢,拿起来咬一口,咸咸香香的,比单纯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松软,好吃了不少。

奶奶一生没有过奢望,只要能让一家填饱肚子,她就心满意足。记得1982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夏收时二亩麦田一下打了多斤小麦,奶奶高兴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捧起一把金黄的麦子,嗅了又嗅:“香!这么多麦子,再也不用上顿玉米面,下顿高粱面了,真好!真好……”那时,我还无法理解她老人家为什么会那么激动。而今,待我明白她这份一顿饱饭、一餐细粮的情怀,她却早已离我们远去了。

奶奶老了,做饭的任务传给了妈妈。妈妈从小就不吃肉,无论什么肉,一口都不吃,每次切过肉后,都要仔细清洗砧板和菜刀,生怕沾上一点肉末的分子和原子。她不信教,肯定也不是怕杀生害命,我想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把肉让给别人吃。开始是让给两个比她年龄小的两个舅舅(姥爷去世时,妈妈才11岁),后来是让给我们姐妹。久而久之,味蕾就不再接受肉味了,一吃就反胃。上世纪70年代,家里平时根本吃不起肉,只有过年过节才能从生产队里分回一点,还要留着招待客人。妈妈不吃肉,自然做肉也不内行,一辈子只会做小炒肉和拌饺子馅。不过,妈妈在面食上却很下功夫,其中最拿手的是烙饼,妈妈烙的饼,金黄金黄的,香喷喷的,又酥又软。挑嘴的儿子总是说我做的烙饼不如姥姥做的好吃,我问过妈妈几次,也在她老人家亲自指导下也试过,可惜到现在还是没学到家。

春天到了,新韭菜长起来了,妈妈去菜畦里剪一大把,择掉老叶、洗好、切碎,再炒几个鸡蛋放进去。然后烧开水、和面,一会,令人垂涎的韭菜合子就做好了。蒸包子、做各种发面饼、拉面、蒸饺……我跟着妈妈学会了各种面食的做法,即使是随时能买到想吃的面食的当下,只要有空,我还是愿意自己做,做出的面食里有妈妈的味道。如今,妈妈也老了。周末回家,听着她唠叨了一遍又一遍的旧人故事,逐渐地也明白了,四个女儿各自家安,外孙们健康快乐就是她的幸福。

奶奶和妈妈都是农村最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们没有多少知识,也没有远大的理想,一辈子只是围着锅台转,围着家人转,家人的味蕾满足就是她们的心愿,家人的平安幸福就是她们的快乐。“人间有味是清欢”,她们对生活的要求几乎是最低的,她们的幸福简单而又容易满足。她们不曾读过“箪食瓢饮”的故事,也不知道古代曾经有一个和她们一样一碗饭、一瓢水、住在陋巷就能满足生活需要的颜回。

记得有一次颜回与子路陪侍在孔子身边时,孔子曾问他们有什么追求?颜回说:“无伐善,无施劳。”既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平平淡淡就好。颜回的一生追求就是是安贫乐道的。然而,颜回却不幸英年早逝,他死后,做老师的孔子大哭:“天丧予,天丧予!”甚至孔老师觉得厚葬颜回都是违背了这个最得意弟子的意愿。像颜回这样在简朴的生活中享受着快乐的人,粗茶淡饭、粗缯大布的自然美滋养着他们的情怀,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对理想与追求。

“安贫乐道”也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和颜回一样,是指个人品德节操方面,颜回就是他特别推崇的人物之一。他晚年宁可挨饿也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当下衣食无忧的社会也许不是很难,但对连一家温饱都无法解决的陶渊明来说,该是何等不易?他几次出山做官都是因为生计,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庐山,“坠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是多么依恋那座风景秀美的山林呀。他终于归来了,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经常没饭吃,没酒喝,但他自由的心是再没有羁绊,他是快乐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想这里面既包括了对生活极其简单的要求,还蕴含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快乐。如果世人少一些贪欲,少一些对生活的奢望,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老虎”和“苍蝇”。广厦万间又如何?晚上你只能睡一张床。试想睡在陋室刘禹锡,有往来的鸿儒朋友,还有素琴可抚、《金刚经》可读,“何陋之有?”

烹一盘野菜,烙几张饼,闲来读一本书,写几篇文,如今我越来越喜欢这“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了!

篇9:人间有味是清欢优秀散文随笔

人间有味是清欢优秀散文随笔

儿时读过苏轼的一阙词,非常喜爱,至今仍能背诵。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苏轼

当时之所以能深记这阙词,实在是因为爱极了后面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苏轼与朋友去郊外游玩,在南山里喝着雪沫乳花的淡茶,吃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茸蒿笋,自觉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觉得试吃野菜这种平淡的清欢可以给人带来清淡的欢愉。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苏轼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清欢是苏轼虽被贬岭南,仍笑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清欢是唐伯虎与仕途擦肩而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他没有悲哀,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清欢亦是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恬淡。

清欢之所以令人回味,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所欲求,它不讲究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品味。江南的一支杏花未必比不上朝堂上的一块笏板;南山的蓼茸蒿笋未必比不上喧嚣闹市里的金莼玉粒;而天子的几句赞美也未必比得上乡村牧童的一段短萧。

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清欢亦不同于杜甫’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那样的悲痛。清欢是清淡的欢愉,亦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受。有时候会独自一人走过青石铺就的石板路,看满池的荷花寂寞的生长,惊艳一山的沉默,在湖畔卖茶小贩的茶几上品一盏清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儿时在乡村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春天百花盛开,田野里不知名的小花就可以给小小的心灵带来沉甸甸的满足;清凉的夏日,在河边浣衣,与玩伴们一起打水嬉戏,有时也会调皮的在荷花池里采摘荷花,带回家中,置于瓶内,在书桌上陪伴自己读书写字;风起的深秋,走在林间小路,看落叶飘飞,似枯叶蝶般安静的奔赴美丽的死亡;落雪的冬夜,看大地银装素裹,荒寒的古林也会有一尾白狐遁迹。与我而言这便是人间清欢吧。

李煜有诗云’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忘。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是家。’儿时清淡的欢愉如近在眼前,可浮华红尘,乱云飞度,早已不知过了多少个沧桑的春秋。如今,身处喧嚣闹市,清欢自是难以寻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清和宁静;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时,我们的清淡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东坡诗云: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一个人只有体会到生命的清明,才会有真正的欢愉,人间也才会愈来愈有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愿在每一个寒来暑往的日子里,做一个清凉的女子,在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里寻找那遗世的浮世清华。

相关专题 有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