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wilso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ilso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共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刘枫

概述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选文有诗有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内容比第一单元更多一些理性的成份。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朗读训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感情)要求有所提高。

关于《理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去探究诗句的含义。

诗人在诗中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以为,完全可以把这首诗作为学习比喻、学习诗歌的范文。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如下问题: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要有怎样的理想?

――怎样把远大理想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问题是对理解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读”,第二课时重点在“悟。

关于《短文两篇》之《行道树》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神圣感情的体验。

在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在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话充满哲理,要好好领会。为什么行道树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同时要注意两个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从这两个对比中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还可补充下列问题:

――行道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课文在写法是有什么特点?

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

关于《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新鲜感觉的体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实际,探究为什么要珍重第一次。

抓住“真好”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启发意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补充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关于《人生寓言》

两则寓言,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期望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到该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

应注意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准确地概括寓意。

教学中要点到寓言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的教育。

辨清两篇寓言写法上的不同点,第一篇是用童话故事写成的;第二篇作者自己参与其中,充当一个角色,这样的构思值得揣摩。

《白兔与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让学生多品味。

作者有言:“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此语可帮助理解《落难的王子》。

可以补充几个问题:

――《白兔与月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落难的王子》中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关于《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随笔,是居里夫人的心灵独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全文的核心是“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弄清两个问题:

――居里夫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心理特点?

――我们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

前一个问题重在训练分析、归纳的能力;后一个问题则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迁移提升。

梳理内容,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课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对课文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

课外请学生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同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关于《〈论语〉十则》

这是十则文言语录,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三个方面。

前九章都是格言,最后一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算作格言。因此,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能力培养上要求能当堂成诵,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记住,摘抄下来。

最好用师生交谈的形式疏通文意,不能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读过程中,先要介绍孔子和《论语》,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语交际》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4.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中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指导: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语文调查活动。也可以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2. 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提示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本小组或

本人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3.要求学生要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梳理,把同一类型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还要注意资料的装帧设计。最后全班交流,让全体学生分享这次活动的快乐。

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刘枫

概述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选文有诗有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内容比第一单元更多一些理性的成份。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朗读训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感情)要求有所提高。

关于《理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去探究诗句的含义。

诗人在诗中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以为,完全可以把这首诗作为学习比喻、学习诗歌的范文。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如下问题: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要有怎样的理想?

――怎样把远大理想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问题是对理解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读”,第二课时重点在“悟。

关于《短文两篇》之《行道树》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神圣感情的体验。

在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在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话充满哲理,要好好领会。为什么行道树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同时要注意两个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从这两个对比中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还可补充下列问题:

――行道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课文在写法是有什么特点?

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

关于《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新鲜感觉的体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实际,探究为什么要珍重第一次。

抓住“真好”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启发意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补充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关于《人生寓言》

两则寓言,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期望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到该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

应注意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准确地概括寓意。

教学中要点到寓言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的教育。

辨清两篇寓言写法上的不同点,第一篇是用童话故事写成的;第二篇作者自己参与其中,充当一个角色,这样的构思值得揣摩。

《白兔与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让学生多品味。

作者有言:“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此语可帮助理解《落难的王子》。

可以补充几个问题:

――《白兔与月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落难的王子》中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关于《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随笔,是居里夫人的心灵独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全文的核心是“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弄清两个问题:

――居里夫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心理特点?

――我们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

前一个问题重在训练分析、归纳的能力;后一个问题则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迁移提升。

梳理内容,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课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对课文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

课外请学生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同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关于《〈论语〉十则》

这是十则文言语录,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三个方面。

前九章都是格言,最后一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算作格言。因此,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能力培养上要求能当堂成诵,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记住,摘抄下来。

最好用师生交谈的形式疏通文意,不能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读过程中,先要介绍孔子和《论语》,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语交际》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4.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中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指导: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

篇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南京九中  袁源

单元教学要求:1、联系学生的人生体验,从理想、信念、修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生教育;2、进一步掌握、巩固朗读的能力和技巧。

各课教学设计:

6、理想

教学要求:1、明确理想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2、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3、掌握本课中比喻的特点

教学步骤:1、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用播放音像资料或音乐伴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模仿朗读。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或哪一句?为什么?”等问题自由谈论,然后请代表发言。

3、各自品读,深入思考

学生个人轻声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

(1)    假如人类没有理想,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2)    如果人生没有理想,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3)    自己应有怎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可将这些问题的思考简单写在笔记本上,鼓励愿意交流的同学到集体发言。

4、激情朗读,当堂竞赛

在明确朗读的抑扬顿挫等要求的基础XvMhNBSv上,以大组为单位,排练朗读,形式不拘,集体评议。

5、学习写法,掌握比喻

本课的比喻有明显的“寓抽象于具体”的特点,先由学生分析这种特点的好处后,组织大家练习仿句,在运用中掌握这种写法。

6、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要求学生搜集伟人们的人生理想,或相关理想的名言、格言、警句、诗句等,加上自己的思考,出一期“周刊”。

7、短文两篇

行道树

学习要求:1、学习分析文章的中心意思

2、感受拟人化.写作方法的.妙用

学习流程:听读,畅谈阅读感想(阅读本文,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从不同角度――奉献精神、环保意识、集体主义、坚强意志等――随意漫谈)―轻读,找出歌颂对象,分析中心意思(你喜欢“行道树”吗?你最欣赏“行道树”哪方面的品质?)―朗读,讨/论文章的中心意思的现实意义(生活中有像“行道树”这样的人吗?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品读,感受.写作方法的妙用(假如作者不选择“行道树”作为歌颂对象,而是直接赞颂生活中那些甘于奉献的人们,好不好呢?为什么?)

―综合运用(你觉得除了“行道树”以外,还有哪些事物会令人联想起那些甘于奉献的人们?请选取“绿叶”、“树根”、“土壤”、“山泉”等事物,以第一人称说一段话,最好用上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词。)

第一次真好

学习要求:1、培养热爱生活、欣赏生活的情趣

2、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学习流程:相互交流,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及其感受―朗读课文,概括作者写了几个“第一次”及其感受―集体讨论,领悟作者对生活的情感―表达竞赛,再次简介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过程,并适当抒发自己的感想。

8、人生寓言(节选)

学习要求:1、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把握寓意的方法

3、掌握寓言的一般特点及个别特点

学习流程:默读《白兔和月亮》,复述寓言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讨论阅读启示―.总结归纳寓意的方法(找出寓言的主人公-判断作者的情感或态度-联系生活找出对应点-结合阅读感受,.总结阅读启示)―自读《落难的王子》,直接讨论该寓言的寓意―思考比较,这两篇寓言各有什么特点?寓言与童话有什么不同?―延伸发言,你还读过哪些富有人生教益的寓言?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个,相互介绍。

9、我的信念

学习要求:1、培养对科学、文化大师的敬仰之情

2、选取摘录警句,反复诵读

学习流程:端详居里夫人的肖像,谈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了解―朗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品质―联系现实,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工整摘抄,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居里夫人自传片段、爱因斯坦的悼词等)反思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10、《论语》十则

学习要求:1、分析每条语录的中心意思

2、初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学习流程:对照注释,逐条了解每条语录的大意(注意不懂之处相互提问,或向老师请教)―反复朗读,归类整理―联系自己,畅谈感想―记诵比赛,当堂巩固―.总结,听老师介绍有关《论语》的知识

综合实践

漫游语文世界・名称大观

篇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书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1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 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

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③字词积累: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⑤古今异义:a.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

b.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c.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

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⑥《我的信念》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学研究,不谋求物质利益,追求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心爱的科学研究中

⑦《<;论语>;十则》一文,大体上前四则谈学习方法,五、六、七则谈学习态度,后三则谈修身做人。

4、《论语》背诵、默写:

①别人误解时:

②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③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

④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⑤表现实事求是精神:

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二、本单元我的补充: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大多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方法

一、把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要点进行整理,寻其规律,找其共同、异同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语文可的学习欣赏及作业、考试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题,例如:1、他跑出来了。2、他飞也似的跑出来了。问题一,这两个句子有啥不同?问题二,去掉或加上加点的词句子有啥变化?这类型的题学生很难掌握、考试时更难以答准确。

那么,研究其句,有规可循。这类题目的规律之一:加上这些词使句子变得更完整,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准确;却掉这些词语句子变得平淡,也就不存在生动、形象等效果了。几个“飞也似的”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跑的速度,而且深刻、准确地刻画出了此时此刻人物急切的内心世界。学生只要了解掌握了这类词句的规律性,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其意,选择其词,这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

圈点读书法

所谓“圈点读书法”,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在书中做标记,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考点。其就是“遇到生字画圆圈‘○’;碰到生词加四边‘□’;优美词句波浪线‘﹋’;疑难问题一根线‘—?’;重点词句加大山‘△’”,还有其他可自编。

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预习、阅读、复习当中:

(一)初读课文时,学生可借读读书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可谓是一举三得;其一锻炼了学生查阅字、词典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弄会、弄懂了字、词含义,扩大了知识面;其三,为今后复习抓重点字、词做好标记;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摘抄优美词句,积累知识;并划出难理解的句、段意义,为在课堂听讲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起到了航标作用;

(四)对复习个巩固旧知识起到了提醒、重复记忆的作用。学生在以往的过程中,翻开书来,一看见图标,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的重难点就跃然书中,减少了复习当中的盲目性。

篇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6分)

险jùn( ) 凹者为hè( ) 积zǎn( )

概lǜ( ) 谆谆( )教导 茅塞( )顿开

2、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2分)

A、骚人(诗人、文人) 明察秋毫(眼力) 心旷神怡(愉快) 红紫芳菲(花草的芳香)

B、项为之强(僵硬) 莫名其妙(说出) 不屈不挠(弯曲,比喻屈服) 群星荟萃(聚集)

C、小心翼翼(严肃谨慎) 道听途说(道理) 不胜凉意(胜利) 出谋划策(计谋)

D、素帐(白色的)区区小事(小,微不足道)小立片刻(短暂、暂时)茫然若失(失意的样子)

3、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眼看87级别新生穿着军训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C、那主席火了,粗鲁地从头到脚大量了贾里一番,说,“我正忙着呢!”

D、初一算是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是( )(2分)

A、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B、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会。

C、王磊走了半个小时了。

D、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同学。

5、默写。(7分)

①夏蚊成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三岁的际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③《伟人细胞》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秦文君是______(时期)女作家。

④我们是新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啊,搀起手来,少年歌在口,同行入灿

烂的前程。

⑤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遵照例句格式和写法,仿写句子。(4分)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如果你是________,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你走在大街上,忽然身边一个衣衫破旧50上下年纪的乞丐向你伸手乞讨时,你如何应对?(不多于40字)(4分)

二、阅读与理解(32分)

(一)(10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①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②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十三岁的际遇》)

8、解释文中的词语:(2分)

①敏感 ( )

②一视同仁( )

9、“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一句在结构上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2分)

10、与划线句①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B、汤姆说现在兴许是星期天了——说不定已是星期一了。

C、她知道汤姆口袋里还有一整根儿蜡烛和三四个蜡烛头——然而他还得节省。

D、晓君对着已经逐渐走远的好朋友国军喊到:“明天再见——不见不散啊——”

11、联系上下文,请说说划线句②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2分)

12、为什么说“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请说说自己的理解。(2分)

(二)(10分)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A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B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C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D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给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人是一本书》)

13、找出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1分)

14、找出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1分)

15、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处,其先后顺序应是( )(2分)

A、思维缜密 B、洒脱飘逸 C、多愁善感 D、乐观风趣

16、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2分)

17、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2分)

18、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2分)

(三)(12分)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的世界的爱,是对未来永不失落的希望。支点回报生命的不仅仅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支点回报生命的,是永远的信心,永远的充实,永远的力量。生命只有找到这样的支点,才不会堕落。生命也只有在这样的支点上才能造就辉煌。所以伽俐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19、“生命的支点”指的是什么?(3分)

20、生命为什么需要支点?(2分)

21、支点回报生命的是什么?(2分)

22、文中加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3、作者引用伽俐略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并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①祠者: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手下办事人员;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24、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作青云白鹤观( )

②徐喷以烟 ( )

③引酒且饮之 ( )

④终亡其酒 ( )

25、请说说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3分)

①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人饮之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这则小故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甲)文中的“余”能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并且获得“物外之趣”;而(乙)文中的“先成者”却在画好蛇后“吾能为之足”,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生活中的

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四、作文(30分)

28.根据下面提供的话题,任选一题。题目自定,500字左右。

①成长

②我有过的第一次

篇7: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归纳

一、重要的词语。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闻鸡起舞 龙飞凤舞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翻来覆去 惹人喜爱 秋高气爽

二、重要的多音字。

量 当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阳光明媚 鞠躬 咧开 吩咐 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陨石 大坑 突兀 考察 秦岭 流域 震惊

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仰望―仰视 严寒―寒冷 一定―肯定 立刻―马上 吩咐―命令 赶紧―赶快 停当―妥当 到底―究竟 著名―有名 周围―四周 震惊―震撼 大量―很多 经常―常常 好听―动听 突然―忽然 特别―特殊 打量―观察 盼望―期望 准备―预备 转告―传达 仔细―认真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果断―犹豫 危险―安全 欢快―悲伤 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守信―失信 起伏―平坦 坚强―软弱 高大―矮小 寒冷―炎热 幸福―痛苦 喜爱―讨厌 诚实―虚伪

六、本单元重要的词语的搭配。

高大的白桦树 欢快的灰雀 阳光明媚的早晨 著名的地质学家 孤零零的站立 奇怪的大石头 突兀的大石头 尖尖的嘴巴 红红的眼睛

七、本单元重要的'词语分辨。

郊 惜 低 城 推 震 记 旅

胶 借 底 诚 堆 振 纪 族

侧 在 蓝 杂 究 捕 婉 碗

则 再 篮 朵 穷 脯 惋 腕

坑 梢 稍 峰

抗 悄 捎 蜂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加标点的句子》。

2、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名言名句》。

3、语文园地二,我会填《字词的填空》。

4、第五课《灰雀》中的第一段。

5、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篇8: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师中心稿)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师中心稿)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1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自我反馈

2 小结:自我小结

六、往事依依

于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集体朗读课文。

三、字词:

1、注音:

涟漪徜徉()水浒()

水泊()停泊()浩淼()

歌咏()重读()阴晴雨晦()

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2、解释造句: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谆谆教导

四、名句积累:

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i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

三、教学过程:

1、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4、设置问题情境: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5、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明确:往事(板书)

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确: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二: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三: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5、学生与老师对话:

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话题二: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注意: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6、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

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明确:

举例1: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举例2: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教师稍加把握即可。)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六、教后反思:

七、幼时记趣

沈复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设计:

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疏通课文:

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探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篇9: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 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 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 《木兰诗》 。

《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 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 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设计仿作诗歌练习,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加深体会与吸收。《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 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教学时如果不从“诗意”这一角度处理,将会使课堂枯涩沉闷、生气全无。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 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之前,务 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 所的惨状和悲痛,或者播放音乐《松花江上》 ,让最形象的音符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抒情描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这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外,本课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应扎扎实实地教学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作于 1923 年,作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 钊。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是理解课文内容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应 在课上作简明扼要的交待,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作者提倡的雄健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 文。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接触文章主旨。文中比喻较多,教学时应避免将一些 名词、修辞概念生硬地教给学生,最好举几个有助于把握文章、了解比喻用法的例子,多让 学生自己阐发,造句。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坚强意志力的状况,让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想一想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自己应该怎样加强意 志品质的锻炼,成为“雄健的国民”?以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 量。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 因为从此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孩子们被迫要学习异国统治者 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教育。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由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显出了 庄严的意义。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使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 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品 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

《木兰诗》 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较为熟悉,语言也相对平易,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不 宜采用句句串讲的方法。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基本脉络,并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以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比如结合“奔赴边关”一节文字,体会 木兰的心理。结合“十年征战”一段,想像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历和英姿等等,最终达到能够 背诵课文。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诵读品析背诵”方式,也可采用“复述背诵想像”方式。 作为扩展,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改写《木兰诗》 。或者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要求 学生将影片与原作做一对比,评价二者之间的异同,在课上发言、商讨广也可写成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以阅读《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探寻黄河文章,了解黄河忧患”的专题活动。每项活动有意引用一句诗(“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汹涌澎湃在梦里” 是歌词)作为小标题, 不仅是为了增加教材语言的可读性, 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是含蓄地点出这项活动的宗旨。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合理。大多数活动都 需要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与合作者进行口头交流,向全班做出汇报与 书面展示。教师在执教前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者意图,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 也可以结合当地及本校条件适当增删调整部分内容。

相关专题 风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