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Galaxy1213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alaxy12138”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共5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分别从提高研究生生源、规范管理、导师队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级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我国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课题: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命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为国家输送了上百万高层次人才,规模庞大、学科齐全的培养体系也已经形成。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反映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各培养单位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

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显现出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教学资源紧张和硕士生培养质量下降的情况日益严重。

例如,研究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较差,创造能力偏低,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创新性不足,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在学术上缺乏创造力,在工作上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创造性地完成。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

不仅如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关系到我国的人才培养能否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问题。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迈向高速发展的阶段,教育需求日趋多样化,国家鼓励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研究生教育。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时代的呼吁,是社会的呼吁。

本文认为应该从提高研究生生源素质、规范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选拔优秀生源

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在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研究生是影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优质的生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做好宣传工作,重视研究生招生宣传,开拓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

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关键环节,招生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吸引优质生源的力度:(1)要在研究生院搭建的统一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学校与学院、学科与导师、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全面、快捷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

(2)做好导师层面的招生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发挥导师在招生中的主观能动性。

要在学校与学院两个层面,打造一支以导师为主体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研究生招生宣讲队伍,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学校影响,提升学校声誉。

(3)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投放与生源质量挂钩的研究生招生宣传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院、学科、导师、学生等研究生招生宣传主体的积极性。

(4)根据学科特点与需求,瞄准生源聚集地,持续开展集中宣讲,形成稳定的优质生源来源。

二、规范研究生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研究生教育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制度化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

各培养单位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措施,实行校—院—导师三级管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研究生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创新。

各培养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研究生的实际出发,主动调整管理方向和体制,完善研究生管理后勤保障机制,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规范研究生管理制度。

三、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性是指校园文化本质是一种管理文化,可以通过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来规范全校师生的行为。

显性规范主要是通过秩序化的校园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机构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使学校成员分清是非荣辱,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提高学校成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的作用。

隐形规范是指校风、学风、校园精神,包含师生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的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理想信念等校园精神,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规范支配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行为。

显性规范和隐形规范两种形式相互依存,紧密配合,使身处校园文化中的每个成员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成为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师要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定期对导师进行考核,强化导师知识储备和责任感,改变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保证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导师队伍。

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是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所需人才而作出的培养,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创新教育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孵化具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要的内容。

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为支撑,开展研究生创新活动,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烦琐的系统工程,要想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这需要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实施适宜而切实有效的举措。

首先,应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的力度,改革现有的招生和录取政策,选拔优秀生源,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其次,要严格规范、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导师的教育管理作用,确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再次,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高素质导师队伍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

最后,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保障,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湘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8(9):32-35.

[2]周晓芳.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研究生,2008,(8):58-59.

[3]王青.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性质与教育作用辨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3):82.

[4]叶景莲.浅谈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科学咨询,2008,(6):30.

[5]杨燕.浅谈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5):229.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

摘要:教育开放的全球指向性和教育交流的全球合作性愈加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已成为体现一所大学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

本文就如何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国教育管理部门和运行机构都在向国际社会开放,在教育开放中彼此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频繁的国际交流促使研究生教育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 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开放的意义

1.有利于加快引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学科水平的重要途径,国际化的真谛是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引进新的研究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2.有利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全球性经济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和人才需求,如需要熟悉他国文化、精通国际事务的人才;需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等。

社会对人才的这些要求必然要反馈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促使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增强国际意识,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人才。

3.有利于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通过引进国内、国外两方面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开放进程,缩小研究生教育与国内一流高校乃至发达国家的差距,极大的促进国内大学的专业、学科、科研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国际科学技术研究与合作,促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质量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与提高。

二. 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主要问题

1.整体规模较小,实施范围较窄

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与国内合作交流仅限于部分学科、部分学者、某些科研项目,层次较低,缺乏统一规划、总体目标、宏观政策调控与引导,实施方案尚未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与国内合作交流限于零星的、自发性的。

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举办研究生教育的项目不多,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速度不尽相称。

2.层次不高

我国高校与国外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举办的合作交流项目相对较少;在这类项目里我国高校只能提供低层次的外围工作,核心层次的科研合作和教育交流开展较少。

3.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实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规模较小,与通常认为达到对外开放要求的大学国际学生比例应在10% 以上有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留学生教育中本科生教育占主体,研究生层次的外国留学生相对较少。

三. 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与措施

1.建立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从开放的国际视野角度、从竞争的角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审视我国研究生教育,如果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最终会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也会影响我国日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为此,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要与国际、国家标准相似或一致,这样才能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外吸引生源以及抵制质量不高的教育资源进入,提高合作与交流的层次,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2.加快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

高校国际化,就是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意识和竞争力。

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就成为高校国际化的必要内容。

研究生层次留学生与本科留学生相比,学识更为宽广,基础更为深厚,研究更具创新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舞台上来。

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在全球化条件下将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事业,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是未来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2],因此,要在优势学科上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更积极和主动的措施,吸引国外生源,提高留学生数量与层次。

3.多渠道开展研究生的合作培养

我们还应该积极争取与一些知名高校、学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学科领域间的合作培养,拓宽研究生的合作培养渠道。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方式,在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

通过公派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或进修访学、支持研究生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办学与科研合作、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指导研究生等方式,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努力缩小研究生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努力使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具有接受国外优质教育的经历。

支持、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鼓励学校间导师、学生的互访、互派,广泛合作,开展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

4.建立基于研究生教育平台上的网络教育学院

充分利用国际信息化、网络化资源,实施研究生层次的国际远程教育或选派研究生到国外国内著名高校短期学习、交流。

利用网络平台,充分调查国际、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前沿动态,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5.重视已接收的研究生层次的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

研究生层次的外国留学生作为从世界上不同国度来的外国留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这就给现有师资水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

应当在进行师资培训,推进师资、导师队伍多元化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探索有效管理模式,加强管理质量建设。

愉快的留学生涯使他们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感情上对中国会有更多的认同感,自然而然会成为我国的“宣传名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强,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理念、体制、质量观的变化,增强研究生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声誉,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Students on the move: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B/OL]. (-10-13)[-5-30].

[2] 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

篇2:探讨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

探讨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培养质量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了解研究生培养状况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福建省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作为调研对象。文章主要针对调研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结合我省乃至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了若干思考,旨在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展飞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7%的速度迅速膨胀,仅2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经突破100万人。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提供的信息,至20**年我国在校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将达到120万人,博士研究生也将达到15万人。2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达全国招收研究生计划53.4万人,其中安排福建省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6176人(其中博士生394人,硕士生5782人)。面对日益壮大的研究生群体,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的关注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越渐浮出水面,愈显愈多。[1]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的个人情况、生源和录取情况、培养模式和学制、导师指导情况、课程设置和教学、科研和科研环境、考核制度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调研分析,找出了福建省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目前我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其潜在危机。正因为这些问题的日益凸现,使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了下滑的迹象和危险,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随着研究生招生的逐年扩大,有的导师带的学生过多,加之工作繁忙、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

②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接受、理解、掌握现有的知识,在固定而陈旧的框架中思考问题,相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③部分学科的教学方式仍然沿袭本科的教学方式,往往几十个研究生聚集一堂,不能让研究生自己主动思考而只是聆听答案,不能让学生创造知识而只是记忆知识,不能让学生发现规律而只是复述规律。

④由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形成了空前的“学历热”,并由此而导致为与之并存的“教育经济热”或“教育产业化”,以空前高涨的MBA和EMBA最为盛行。

⑤学术氛围严重受到污染和侵害。由于大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学生因迫于毕业的无奈,急功近利,于是不得不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使学术质量的整体水平直线下滑。

⑥在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过于重视目标管理、轻视过程管理,为了应付管理程序,一些培养环节在操作过程仅仅流于形式。[2]

三、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转变观念,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有效落实学校“以研为重”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和明确学校研究生管理职能部门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在研究生教育各个工作环节上的责权关系。

(2)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校学位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校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条例,形成相互支撑、权力分授、职责分明的校一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领导格局,统领研究生教育和发展工作。[3]

(3)明晰职责,形成合力,实行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的分级管理,调动职能部门、学院和导师的.多重积极性。研究生部应以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为主要职能,同时做好各项引导、统筹、协调与服务工作。

(4)根据各高校的学科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研究生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重点学科专业要继续加大投入,以培养有鲜明特色的高端人才为根本目的,并带动非重点学科专业的发展。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导师责任制。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导师遴选制度,实行导师组长负责制。每个硕士点的导师组成员应不少于5人;每个博士点导师组博导成员应不少于3人。在两年过渡期满仍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进行导师组的学科归并。进一步明确导师组长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和选聘办法。

(2)完善导师责任制,建立导师动态遴选及考核机制。研究生指导教师每3年为一个动态考核期,通过指导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的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及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动态考核。

(3)实行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制度。所有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须参加岗前培训,明确导师职责,熟悉工作流程、教学环节具体要求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培训工作由学校学位委员会组织有经验的学院以及研究生导师参与完成。[4]

3.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着力提升优质生源比例。

(1)优化考试结构,推进科目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科目改革,调整和优化初(复)试科目设置。

(2)完善复试改革,强化复合选才。完善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复试考核体系,注重加大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对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有重要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考生,复试阶段实施适当加分政策。

(3)研究生招生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要与招生专业的报考生源数量及质量、培养质量、专职导师数量、专业就业率等因素直接挂钩;博士招生计划指标,要与导师提供的研究生培养条件(科研经费、助研助教岗位等)和培养质量(博士生发表论文、获优秀学位论文的数量等)直接挂钩,实行动态管理。

(4)逐步提高招收脱产博士生比例。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要逐步提高脱产博士生的招生比例。

4.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增长点。

制定并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形成高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在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教案、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建立新型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培养条件,为研究生创新研究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条件。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计划”的实施,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努力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5]

①实施开放式办学计划,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②推进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广大研究生任课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改革,逐步推行研究型的教学方式。③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

④开设系列的研究型课程培训班和前沿特色学术讲座。

⑤大力建设研究生实习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教育基地,搭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平台。[6]

⑥大力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⑦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孵化系统。

5.加强学习和研究,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要针对高校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等重大问题提出宏观性的设计思路和定位。[7]

(2)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调研,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通过调研,找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和比较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动向,吸收、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以推动研究生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体制的创新。

(3)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研修班。各研究生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学院配备的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从必须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逐步向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过渡。学校定期举办研究生管理人员培训班,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人员以及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等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授课,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安排管理人员开展研讨、交流和考察,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6.加强学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并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应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要使目标和过程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关过程,即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制定过程、实施过程、监控过程和评估改进过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主要构成包括:

①课程监控体系。课程设置要有层次和跨度,体系合理、先进,使研究生既能在知识层面上达到横宽,又能在专业方向上得以纵深。

②学位论文监控体系。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对学位论文的管理工作中除强调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外,更应注重论文的质量,积极倡导通过论文一方面出科研成果、一方面出人才成果的思想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位论文工作的灵魂,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应把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实验工作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8]

③校外监督评估体系。目前,随着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加(工程硕士、MBA、EMBA、网络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研究生等),部分院校建立了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这些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校外基地分散,难于管理、疏于监督,使得部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尽人意。为此,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有效的校外监督评估体系,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飞跃、黄松平、冯博学等.培养模式改革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理科教育,(6):35~38

2何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12):23~25

3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9

4左兵.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12)

5马新宏、金红.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9)

6王琳、谭凤训、刘静等.浅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9)

7李小昱.从中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1)

8王岩.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1):135~138

篇3: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论文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本文从当前研究生培养现状出发,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规范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质量 导师

自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近30%的速度递增,到我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已经突破100万,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就应当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重在开拓他们的视野,教会他们思考与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引领学生入门,为其日后的继续深造、努力成为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代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当前随着国家扩招,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年激增,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研究生的急功近利、追逐个人享乐使得一些研究生既想成才,又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加之少数学位授予单位管理不严,放松要求,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位授予质量出现了滑坡趋势,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不好的影响。

1.课程教学不合理

有的高校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不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来考虑,因人设课教学的现象严重。跨学科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所占比重较少,研究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同时,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应加速。然而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普遍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地对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完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导师队伍建设不足

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指导教师的水平,研究生导师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飞速增长,但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硕士点的增长速度较快,使得研究生导师严重缺乏,这样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一些高校为了解决导师缺乏问题,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数量压倒质量,在遴选导师时降低标准“突击提拔”,致使导师整体水平下降;二是出现了一个导师带二、三十个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论文与指导,有些导师甚至连自己学生的姓名都不知道:三是出现导师兼跨现象。由于导师数量不足,致使一些导师跨专业带学生,有的导师甚至兼跨三个专业,严重地影响了培养质量。

3.论文质量不高

当前许多研究生由于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做学位论文时不会选题,要求导师提供题目,或是论文选题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大,对研究现状把握不准,不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由于导师数量缺乏,学位论文开题环节把关不严格,导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对所选题目不了解、不熟悉,开题过后仍不知道写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难以保证论文质量,甚至出现论文答辩成绩看导师资格,而不看研究生论文写作及答辩水平的怪现象。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一定既要做到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因此,研究和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是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1.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良好的生源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首先要在保证生源的同时,提高生源的质量。在当前,有些热门专业往往报考人数非常多,有些专业报考人数却少得可怜,导致最后录取时没有合格生源。这里面既有专业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招生宣传问题,有些专业不被人了解,或者说有些招生院校对外宣传比较少,很多考生不了解这些招生院校,无形中就少了一部分生源。因此,相关高校应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认真制订招生宣传计划,组织专门人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部分院校举办研究生招生咨询会,详细介绍各招生专业的基本情况,这对改善生源结构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依据,是检查、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学科及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培养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从培养人才角度出发,不断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实践为原则,课程体系应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前沿性,并形成合理的比例。为了能更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各自的意愿和职业目标接受培养,研究生教育计划还会列出多种多样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修的课程有12门,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由选修的课程则有几十门。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必须有一定的覆盖面,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课不能过于零碎,不能过于方向化。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应该给予研究生充分的帮助,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严格导师选拔制度,控制导师资格的评审,实行导师与研究生互选的“双向选择”制度。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进行导师的遴选。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把能力突出的教师补充到导师队伍中来,从学术科研水平和学生培养水平两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评定,改变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避免导师资格荣誉化的倾向,保证导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与此同时,培养单位应该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倡导形成导师选学生、学生选导师的良性的“双向选择”制度。

4.完善规范管理

完善规范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是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规范管理主要是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指随着研究生教育管理事务的复杂化与管理内容的增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责任心,熟悉管理事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管理方式的规范化,是指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对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应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

参考文献:

[1]李保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开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局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

[2]宋协青,王殿元.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7).

[3]朱晟利.论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高等建筑教育.

篇4:哈工大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 提高培养质量

哈工大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 提高培养质量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两个五年,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未来5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还提出要采取“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认真分析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革创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完成研究生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

第一,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加快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加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宏观设计与建设。聘请国外一流大学著名专家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顾问,来校短期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尽快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学科的教授共建研究生主干课程,聘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让青年教师随堂听国外著名学者的课程,并与其共同研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能力的青年教师,使研究生教学工作逐渐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继续聘请境外高水平教授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指导我校研究生。我校将继续支持境外兼职博导将其博士研究生带到国外著名大学去指导,或支持境外兼职博导来校指导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校博士研究生,尽快提高我校高端人才质量和数量,也能改善我校博士生导师队伍结构,带动本校博士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观念及培养方式的改革。

建设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学校将加大力度支持研究生出国短期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使我校更多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就有机会出国开阔其视野,提高交流能力。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系,推进双方合作平台的建立,联合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第二,继续深化硕士生分类培养改革,显著提高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硕士生分类培养目的和意义的宣传,使全校师生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在应用型人才及学术型人才方面的培养经验,完善各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形成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标准,包括不同类型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方式、不同类型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措施及评价标准等。

建设多种类型研究生创新基地,提高研究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建设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用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的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跟踪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设立各类型研究生创新基地的运行经费,保证创新基地的正常运行,切实提高多类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引进和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教师。为解决现有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学校将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级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讲授应用型研究生的相关课程;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三,采取多种措施,显著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在遴选新导师方面进一步提高要求,选择优秀的教师成为研究生导师;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优秀副教授评选博士生导师的比例,增加导师队伍的活力;将博士生导师的退休年龄调整到65岁,使导师队伍更加年轻化。

建立科学的博士生导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结合学校的教师队伍分类设置,建立科学的博导工作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将导师是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纳入导师的考评体系,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导师,既要积极宣传,又要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导师培育优秀拔尖人才的`积极性。

实施博士生开题报告、论文选题集体把关的制度,提高博士论文选题科学性和前沿性。提倡跨学科组成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小组,加强对交叉学科学位论文的指导。建立起博士论文工作的过程淘汰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确实不适合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及早更换确实不适合做下去的论文题目。

强化我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在博士生合作培养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规模与水平。提倡在学科层面上与世界前100名大学,以双边学位的方式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合作,在近几年内通过借用国外的资源及条件为我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博士生。

深化博士生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深度与广度,使博士生真正做到“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这也是学生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

第四,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显著提高我校研究生生源质量。

改革研究生招生方式。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要重点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包括科研素养、吃苦耐劳精神等,选拔真正具有科研潜力与兴趣的学生作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对硕士研究生,也将尝试进行招生制度改革。

制订政策,进一步加大接收校外推免生的力度。校外推免生对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增加校外推免生数量方面下大功夫:一是设立“优秀校外推免生奖学金”,吸引优秀推免生选择我校;二是简化校外推免生复试程序,尽量给外校推免生提供方便;三是为推免生提供优先选择优秀导师的机会;四是研究生院执行对接收外校推免生多的院(系)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奖励政策。

提倡和支持各课题组的网站建设,尤其是鼓励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这不仅可使国内外学生了解我校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条件,扩展研究生生源渠道,而且可以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课题组网站的建设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五,加强留学生培养条件建设,显著提高留学生培养能力。

建设留学生英文授课课程体系。之前学校要着重在机械类、电类、土木类、材料类及管理人文类学科群开设用英语讲授的留学生课程,前在全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成用英语讲授的留学生课程,大幅度提高我校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国留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留学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及评价体系。除课程体系外,学校还需要建立留学生日常管理体系、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体系、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价体系等。一方面要充分调研国内外留学生培养的做法,吸收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认真总结,建立起一整套既具有国际先进性又适合我校特点的留学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及评价体系。

建设外国留学生导师队伍。设立相关政策,对积极培养留学生的导师给予特殊支持,调动导师培养留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留学生导师的培训,尽快提高我校留学生导师指导水平和经验,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指导教师队伍。

建设外国留学生招生宣传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对留学生的招生宣传经验,形成多渠道的留学生招生宣传体系,尽快扩大我校留学生生源,增加我校留学生培养数量。

第六,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营造拔尖人才成长氛围。

加大对国家及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各类优秀研究生的宣传与奖励力度,在校园内形成献身科学研究、勇于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博士生努力拼搏、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对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与政策支持;改革“校正在进行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方式、支持方式及评价方式,通过为学生明确高水平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潜心创新研究;设立优秀博士生创新研究基金,着重支持基础和交叉学科前沿研究方向以及其它学科前沿的基础研究方向,鼓励支持博士生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

第七,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及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鼓励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潜心科学研究,勇于成为领军人才。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自身的信心和抱负非常重要。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支持博士生挂职锻炼,实行研究生基层研修服务计划,通过组织研究生社会实践团、支教团等多种方式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国情,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以课程建设为牵引,促进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完善研究生团队训练课程,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团队精神;设立研究生优秀团队发展基金,支持鼓励优秀研究生团队开展校内外创新活动,在实际活动中提高研究生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活动中锻炼、培养一些优秀研究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加强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在研究生中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培养研究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中国大学网: 研究生 质量 培养

篇5:浙江大学:改革融合创新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改革融合创新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0月10日,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紫金港校区召开。会议梳理并分析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浙江大学要面向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的目标,通过改革、融合、创新,解决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过去五年,浙大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协调、稳步发展。全校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从“十二五”初期的6334人增加到2016年的7591人,增长了19.85%;通过推进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和导师自主遴选等多元化的博士生招考模式,招收具有研究潜质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逐步确立,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国际交流渠道逐年拓宽,研究生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启动了工程师学院建设,深入推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校长吴朝晖在听取专题汇报后,从宏观层面对浙大研究生教育提出三点意见。第一,加强研究生招生工作规范化建设,要充分尊重相关学科的特点,给予支持和完善;在权利下放院系的.同时确保对院系招生职权的监管监督。第二,教学改革要充分认识导师的主体地位,鼓励导师教学方式改革和教法创新。第三,加强科教协同,通过多学科汇聚、开放办学等途径,探索培养体制层面的融合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副校长严建华对下一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要求:一、倡导重构学术生态理念;二、优化院系主体作用发挥空间;三、改善课程教育环节;四、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五、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共享途径,构建开放式学科体系。严建华说,推动学科内涵建设、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加强学位论文质量把控、打造多元化的国际化培养模式等将是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希望研究生院与各院系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将我校打造成研究生教育质量顶尖品牌。

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立忠主持,浙大各学部分管研究生工作的主任、秘书,各学院(系)相关负责人,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本科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宁波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求是高等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关专题 研究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