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芝士疯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芝士疯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性是没有等级的,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那样,都有是创造性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有意识地创新呢? 一、构建创新环境 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大,他们的表现容易被情感因素所左右,常常是“亲其师,信其道”。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产生安全感,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自然会迸发出学习的灵感。因此,课余时间,我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做游戏、谈心,用行动取得他们的信任。课堂上,尽量营造轻松的气氛,用幽默的语言、俏皮的动作去感染他们,把鼓励的话语挂在嘴边:“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在课堂上能大胆地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就更加喜欢你了。”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的师生关系会更平等、和谐。从而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去说、去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爱提问题,对问题总想知道为什么。而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一时间,得出了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的结论。此时我因势利导地出示了课题:“小数的性质。”课也在精彩的讨论中拉开了序幕。 三、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活跃,许多想法是老师所预料不到的,同样的问题,往往会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想法。因此,教学中,我常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如在教学“书店进了科普读物200册,一共售出共160册,还剩多少册?”一题时,我没有停留在学生会解这道题上,而是要求学生改变问题条件,变成一道新的应用题。于是,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不一会儿就编出了十几道新题。书店进了科普读物200册,一共售出160册,还剩几分之几?书店进了科普读物200册,一共售出160册,售出了几分之几?书店进了科普读物200册,一共售出160册,进货的比售出的多几分之几?……达到了诱导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四、利用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触动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喜欢动手,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操作常会变得简单、有趣,不仅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而且能拓展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因此,教学中,我尽量把能操作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我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①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②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多少倍?③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④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体高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通过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及解这类题的方法。 五、引发学生好奇心,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重,对不理解的东西,总喜欢了解透彻。新课标要求学生从做“学答”到做“学问”,要求课堂上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相结合,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勇于质疑,我尽可能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否定,大胆发表意见,勇于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求15、12、30的最小公倍数一题时,我引导先用三个数的公约数3去除,在得到商5、4、10后,再用4、10的公约数2去除,5怎么办呢?我故设悬疑。提问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不一会儿,在学生吵闹争议中理解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六、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主动地思考、探索。为此,教学中,我总是从课本里寻找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创新。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我用这样的故事引入:“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奖品。其中有16个苹果,如果每位同学分半个苹果,那么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住了,很快就说出了许多独特的解决方法。 总之,教学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广大师生必须共同努力,相互学习,方能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

篇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启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讨(争)论。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讨(争)论。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课文特点或读写结合的需要,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从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能结合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四.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如教《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丰富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如教《小音乐家扬科》这一课,讲到杨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时,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有一把小提琴属于扬科,那么他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会高兴得跳起来;有的说:他会抱着小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有的说: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学完这一课后,我再次创设想象的空间:要是小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他会怎样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表达出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

篇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启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讨(争)论。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讨(争)论。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课文特点或读写结合的需要,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从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能结合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四.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如教《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丰富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如教《小音乐家扬科》这一课,讲到杨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时,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有一把小提琴属于扬科,那么他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会高兴得跳起来;有的说:他会抱着小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有的说: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学完这一课后,我再次创设想象的空间:要是小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他会怎样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表达出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

篇4:高中物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高中物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一、注意事项

①首创:创造性的思维乃是对常规给予打破,具有与众不同及新颖的独创性的思维。②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应对学生们给予积极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得使学生沉浸于活泼、主动的一种状态中,以此满足学习要求,且激发动机去学习。③多样: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信息量,使他们根据信息得以思路的开阔,进而想象得以充分,为了满足目标去寻得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④求异:创造性的思维不只是要培育聚合性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乃是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满足某目标而寻得新的且具独创性的解决办法,进而达到问题解决的最终目标,此乃求异性特点的表现。

二、培养途径

(1)训练。①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事物方能获取物理知识,故此如果要让学生学会及学活,应对观察能力进行培养。②注意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常利用创设环境及设计提问、穿插课外知识等方式,进而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培养、提高,让学生们的兴奋状态保持较长,如此一来,也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③对记忆能力的培养。强弱记忆力也就是强弱注意力的表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培养其基础之上,指导记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面。④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是具有很强实验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对实验操作应多多重视。对创造性的思维基础的奠定、物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及重大的发现都是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创造性活动之中,设计性的实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应增开设计性实验研究。在设计性的实验之中对比较法、平衡法、等效法、转换法、模拟法、移植法等全部有效运用,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譬如光电效应实验中,不但是高中物理学科中的核心实验之一,而且也是难点实验之一,若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实验室经常要用的验电器其灵敏度就不是很能满足这些要求,那是因锌板若被紫外光照射之后,虽然有逸出的电子,不过锌板带正电就会产生电场,它阻碍了电子的逸出的继续。然而锌板其电位也是有一个极限值,当极限值不再使验电器的箔片有可见的角度张开,实验就很难得到成功。若是把这个实验改成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来开展研究,实验方案也重新设计,设计性的实验被学生们完成的这个过程之中,其创造性的意识就被大大地激活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自然也就被激活。⑤对积累资料的能力进行培养。⑥对发问的能力进行培养。⑦对讨论的能力进行培养。

(2)教学改革:情境的创设;假设;实验的设计,方法的讨论;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讨论;结果展示。

(3)发散想象:新的创造模式、技法会随着新发现与创造不间断地而出现。实践已经证明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都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培养,和谐性多解方法及奇异性多种变换,这些会给学生们创新激情以莫大的鞭策与鼓舞。

(4)理论联系实际仍然是创新的一种。若是将物理的规律应用于实际中,就得要联系到实际,重组观念,细化规律,改进试验等方面的创新、类比程序。另一方面,物理学科的小实验、课外活动等,自然也是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个性。

(5)鉴赏: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讨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在研究小活动之中要运用的一些方法开展评价活动方面的培养得给予重视,鉴赏好的解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给予培养,以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6)课外活动要多彩: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进行培养,这对激发他们的爱好与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性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力等都是活动的重心,这不只是要存在解决问题的全新方法,并且还得有将思路变为现实的途径。要对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创造性的功能开拓的持续及创造性活动的丰富的方式方面培养进行重视。学生们的创造动机的激发、创造态度、创造性人格的形成等方面,需要教师们对教育的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地开展对常规教学法进行创新的活动。若是教师有创新,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将不断进行。学生亦需对知识结构独特性、灵感活跃程度及忍耐力挫折进行训练,它们决定了创造性的思维效果。现阶段若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由创造性思维及其相关性、整体性和主要的特征等要素去培养,那么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是完全能充分得以发展的。

篇5:高中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建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开启思维的按钮,打开智力的大门,是创新的基础。学生观察的是否深刻具体,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调动。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让学生全照套路求解,而是要留给学生观察的空间,深刻挖掘题当中的内在联系,去伪存真,让知识的本质逐渐“浮出水面”,例如一个凸形多边形,其中对角线的交点有多少个?学生按照常规思路思考对角线的条数,就会出现情况多变,没有办法找到切入点,使得思路受到阻碍,不妨引导借助直观图形去观察,可以发现其中四个顶点可以组成一个四边形,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为一个交点,四个顶点中只要任意移动一个其交点都要发生变化,这样顺利的利用组合求出交点数。正所谓“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直观的观察,有效准确的利用图形,在问题和图形之间进行简单的加工,凭借科学理性的观察寻找其中的规律性,实现知识的迁移,不仅避免了呆板的思维定势,还形成了学生独有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突破思维定势的干扰,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上就变得简单而快速了。

二、提高学生猜想能力,形成学生创造想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能力内,对未知问题做出的一种假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思维,寻求探索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猜想,点燃学生心中探索之火,面对问题,让学生大胆设问,各抒己见,结合学生的分析、讨论,大胆的去想、去猜,猜想问题的结论和解题思路,由一般来猜想其规律性,猜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直线l的一侧有A、B两点,找出直线上一点C,使ACB形成的角最大?这个题学生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将直线和A、B看成是静止不动的,而C点看成是“动点”,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在C点的移动中变出千万个角,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总结出张角是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逐步变化的,于是学生就会逐步猜想,一定会有最大的张角存在,但是角定在那里最大呢?学生根据这个“动点”的移动情况,联想到圆周角也是动态的,便有了深一层的猜想,过AB两点画圆并与直线相切,切点便是C点的“定点”,然而符合条件的圆是否只有这一个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猜想,随着猜想的逐渐深入,激活了学生内心的创造性,拥有了不断探索的动机,学生不仅自主的去深入研究数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形成了创造性的思维。

三、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深入创造性思维的精髓

质疑是学生探索问题的开始,说明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自己的认知会对问题产生一些质疑,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它。质疑是学生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是在旧知识能力上的一个突破,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故意建立“矛盾冲突”,激化学生认知和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大胆质疑,在这样的高强度矛盾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精髓。例如在学习“反正弦函数”时,我们可以设立:正弦函数y=sinx有反函数吗?正弦函数y=sinx,在(-∞,+∞)中不存在反函数,那么什么是反正弦函数呢?正弦函数y=sinx,能不能有满足y与x间成单值的对应,最佳区间是多少?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正弦函数的认识,逐层的质疑反正弦函数,在一个个质疑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对反正弦函数有深刻的认识,和创造性的体会,便于以后灵活的应用到题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更要体会在学生错误的理解上,通过自己的错题错解,找出自己辨别命题或推论的疑点,心中建立一些“为什么错了?”、“这样做为什么不对”的想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性问题的脉络,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只要充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不断的探索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心底埋下智慧的种子,给予合适的温度和环境,就一定能够结出创新的果实。(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篇6:依据学生心理培养优良品德

依据学生心理培养优良品德

用优良品德塑造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自觉地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思想教育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依据学生心理特点,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前途观念,他们就一定会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表现出深刻的责任感.

作 者:卢雅芳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技工学校 刊 名:成功(教育版) 英文刊名:SUCCESS 年,卷(期): “”(10) 分类号:B84 关键词:校风   尊重   引导   激发兴趣   榜样  

篇7:中医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讨

关于中医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讨

中医院校承载着传播、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如何使中医文化在21世纪再创辉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医教育能否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中医院校应通过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好奇心、鼓励个体进行独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 者:尹红新 Yin Hongxin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2007 19(12) 分类号:B80 关键词:中医院校   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篇8: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则.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则.

提要:孩子的心中有创造思维的火种,教师的工作就是添添柴,煽煽火,只有采取一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特点和品格养成的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让这火苗旺旺地燃烧。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至今尚未定论的概念。现在常见的有这样两种界定:一种认为,它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另一种认为,它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艺术家的创作等等;后者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中小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育和训练,主要属于后者。

希卢姆在他的《人类性格的稳定和变化》中研究证明:在生命的前四年中,儿童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 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学龄儿童,不管他有没有进过幼儿班,识不识字,他都有一种潜在能力,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中就有无穷的创造力,虽然这种创造力还远远称不上思维,但这是非常可贵的萌芽。到小学、初中、高中,如果能让这幼芽顺利成长,让它发展壮大,那我们的教育早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了吧。可现状是:论想像力、创造力,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小学生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无怪乎我们总与诺贝尔奖无缘,因为“创造性恰恰是诺贝尔奖的灵魂”,而“教育中充斥了压抑个性,践踏人的独立和自由,摧残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手段”。上海的程红兵老师说:“我们愤怒学生的没有想像力,但我们又同时在扼杀孩子的想像力。”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心中有创造思维的火种,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添添柴,煽煽火,让火苗旺旺地燃烧起来,而不是泼一盆冷水,把这火种浇灭。语文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探讨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

[1] [2] [3] [4] [5]

篇9: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从不同选材,立意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从而逐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是创造性的;对已知事物的思考是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新颖和独特。还有一点就是正确。只有正确而又新颖、独特,才是创造性的体现。

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的进行写作。全班大多数同学写了训练跳绳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的苦;有的同样写的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绳的门道;还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逆向思维。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

2、想象思维。即在已知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思维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热情。

3、散敛思维。即根据已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把一篇或一段写的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

4、直觉思维。即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从事实材料中获得认识的思维形式。

5、分析思维。即按照逻辑推理的步骤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

二、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值得改进和思考。

〈一〉必要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呢?

首先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过多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当前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意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把作文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在难得的几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总要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大小一堆作文,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这些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无奈之下,许多学生只有拿出一大叠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原封不动照搬。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次难忘的旅游》,他写了和孙悟空一起去天宫旅游,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是“毫无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总过高地看中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再者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以上是作文内容和作文评价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蒂是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根本上做到这点,关键还是在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可行性

在语文教育中,不但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既然每个个性所体验到的生活是如此千差万别,那么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他既可以很真实地按照他的体验来抒写,也可以不受事实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和夸张,比如童话和科幻小说。在此过程中他学会思考和发现自我,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点。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明显特征。创造性思维能更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摆脱习惯思维的影响,使思维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方面发展。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是按照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三个环节而渐次展开的,考察这个教学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第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的范文价值是相当微弱的。第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精神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结出具有时代新特质的硕果,应当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几种具体做法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现代作文教学在此基础上要求针对有些学生思维方式单一、陈旧和障碍,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表现。正如朱智贤、林宠德说的:“完形理论认为,打破旧的格式塔,并发现新的格式塔,这就是创造的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去“打破旧的格式塔”呢?

1、重视“双基”。

有人认为现在搞创造性思维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就作文教学而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功训练还得重视加强,创造性思维也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这个基础,那创造性思维就是空中楼阁。

2、记录灵感。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高潮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激情。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创意,都是可贵的。

3、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4、变通“模式”。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所借览,又有所变通。

5、寻找“独特”。

既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指导学生从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多写“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文教学必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新天地的到来。

1.关于论文的写作总结

2.关于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3.关于写作评价教学的论文

4.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论文

6.艺术毕业论文如何写作

7.论文写作中如何正确选题

8.论文的写作要求、步骤与论文写作技巧

9.议论文如何入题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10.关于毕业论文的一些写作建议

篇10: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摘要〕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创造性能力的工具。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其特点,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教学课件,引导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反馈评价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和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巧妙地创设逼真的、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乐园》这节活动课时,创设了导游咪咪小姐带领大家乘车到图形乐园旅游的情境。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声,很快来到了接待园,接待园里活泼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娃娃出来了,他们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特征。一会儿又来到了知识园,可爱的机器人和拖拉机随着不同的音乐声走了出来,老师让学生到电脑前自己操作点击不同的图形,并数一数有多少个。随着学生的点击,不同的图形闪烁不同的颜色,学生兴趣十足。随着音乐声,大家又来到了游艺园,通过游艺园的电视窗口,欣赏完许多直观美丽的生活实物后,图形娃娃接待员马上说:“亲爱的小朋友,你想用我们拼成什么?请马上试一试。”……一系列生动形象富有变化的画面,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拼摆出一幅幅具有创意的画面。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所以,教师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其特点,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课件,引导帮助学生实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直观演示,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而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表现力强的特点,设计进行“直观演示“的课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能介入学生的心智活动,应用丰富的电教语言,将抽象过程中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定理、重点、难点“形象化”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探索发现事物的本质,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发展。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小东和小英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他们3分钟后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课本中虽有插图和文字叙述的解题思路,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运动中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难想象,特别对为什么要先求“速度和”难以理解,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动态图象,显示例题中相遇问题的情景及数量关系,并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层次有顺序的思维阶梯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应用题涉及的有关数量知识及概念有一个较深刻、较全面而又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再引导学生通过细致有许的观察分析,在脑海中确定“相遇问题”中两个运动的情景表象,将实际运动的情景问题转化成抽象问题进而通过数学表达公式反映出。课件演示、分析如下:

点击闪烁甲、乙两地和小东、小英两人,揭示两人出发时所在位置和相向而行的概念:控制电脑中代表两人的图形各前进长短不同的一格,表示每人行的速度;接下来演示第2分钟和第3分钟两人的运动情况,最后,两人在图中线段上的

某一点重合在一起,表示3分钟后相遇。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很快得出第一种解法:

50×3+40×3。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生动的动画图像吸引住了,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紧接着,抓住时机,继续演示第二种解题“第1分钟小东走了50米,小英走了40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老师边提示边

控制代表两人第1分钟走过的路程闪烁着移动下来,排在一起从而导出“速度和”这个概念;后面的演示还没完成,学生已得出第二种解法:(50+40)×3。再由此归纳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接下来,改变这个课件的演示顺序又帮助学生解决了“小东、小英两人同时从同一地方相背而行,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小东、小英两人同时从相距270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等系列问题。

2、模拟操作,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和多种解决的办法,然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而多媒体计算机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的课件,通过学生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前面《图形乐园》的拼组图形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设计了大小不同、放置方位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20个,长方形15个,正方形15个,圆15个。要求学生选择上述图形,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组合图形,看谁组合的画面想象丰富?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多次的拖曳、组合中经过筛选,在屏幕上拼出了一幅幅闪烁着智慧的图案。最后,每个学生还给自己拼出的精美图案取上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如:“笑笑鸟”、“智慧屋”、“太空人”、“快乐的家园“狐狸和乌龟赛跑”等等。在学生的自由拼组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充分表现出来。

3、人机交互,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计算机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设计“个别化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电脑,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自主学习阶段中,课件界面可以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成了5个模块:“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跳一跳”、“玩一玩”,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自己决定进入哪一模块:可以先学习后练习,也可以先练习,遇到困难时再有针对性的学习。“做一做”“跳一跳”和“玩一玩”可以进行分类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三项;一般能力的完成两项;差一点的可以只完成一项。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生成不同的模块,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学习,培养了其独立自主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在“玩一玩”中,计算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怎样分?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独特?”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得在电脑前操作尝试着,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有一位学生还把已画出的图形在电脑上予以移动、组合……创造性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只要通过长方形最中心的那个点画一条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有无数种分法!

4、网络探究,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思维的探索性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利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与网络性,教师可以建立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与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创设一种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真理,从而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如:一

位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设计了一个数学专题学习《小当家》。在上课之前,教师设计了“小当家”主题学习网页,这个网页创设了一个为母亲过生日到超市买菜的情境,在这张网页中包含的要素: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过程。学生在“为小明妈妈过生日设计买菜方案”的问题驱使下,纷纷进入了以下四个模块:

1、虚拟超市: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了许多菜的图片,分类出现,包括冷菜、盆菜、鱼类、肉类、蔬菜类。在每个菜下面表明菜的单价。

2、数学小博士:《小当家》开放题学习牵涉到“估算”、“小数的加减法”和“一种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等数学知识点。而“小数加减法”和“一种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两个知识难度相对大一些,因此,在网页的导航栏开辟了数学小博士,超链了两个数学小知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营养小知识:《小当家》开放题学习的要求之一是设计一个营养比较均衡、适合家庭成员口味的菜谱,它牵涉到一些营养小知识,因此,在网页导航栏中开辟了“营养小知识”专栏,超链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料。

4、数学开放题讨论:专门申请开辟了“习客数学开放题讨论”的“小当家讨论”区,供学生在开放题学习中随时发布设想和作品,并发表感受。

在专题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买菜方案又遇到了新问题,于是解决问题的心理又驱使他们超级链接到相关的互联网网站,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研究、利用和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讨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获取了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反复不断调整自己的买菜方案,最后选择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三、运用信息技术,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二十 , 最重要的是占了百分之八十的非智力因素——情商。良好的情商使人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能够自由的发展,从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评价的特点,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自由的心态进行学习,提高对错误和挫折的承受力,从而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情商,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为了巩固“1角=10分”这个教学重点,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了一个情境:小熊胖胖到蓝猫文具店买文具,蓝猫售货员没钱找,想叫大家换1角钱,你会怎样换给他呢?看谁的方法多?在情境的驱使下,学生开始想办法,学生每说对一种,电脑就会马上摆出相应的答案,并表扬说“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献上一束鲜花,这时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如果学生说错了,电脑就会鼓励说“没关系,请再想一想”这些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反思,启动了创新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探求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答案。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全新的、有着广阔前景的科研课题,目前笔者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构思和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位研究和总结

相关专题 创造性思维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