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1-9单元复习资料

没头脑又不开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没头脑又不开心”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1-9单元复习资料(共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三年级下册数学1-9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1-9单元复习资料

1、 生活空间中的八个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2、 地图通常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 观测点不同,同一物体所在的位置可能会不同。

5、 描述行走路线时,要说明方向与距离。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除法的验算: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 0不可以作除数。

4、 除法的估算方法是多样的,通常我们将被除数(三位数)看成一个接近它的整百整十数,除数(一位数)不变,然后计算。或者按照乘法口诀把被除数估成一个合适的数,再计算。

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比除数小,再用前两位数一起去除。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 统计

1、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 一个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要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

4、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每月有31天,称为大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称为小月。

2、 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每隔四年闰一日,闰年二月把一加。

3、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4、平年或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 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 经过时间:可以通过观察钟面和用线段表示来计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整十数乘整百数的方法:(1)将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整百数百位上的数相乘。(2)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三个0。

2、 两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1)用两位数乘整百数百位上的数。(2)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将两个或两位数分别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一百)。(2)再将两个整十数或整百数相乘。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食表示多少个十,所以末位数要写在十位上。(2)将乘得的积加起来求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这一步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所以末位数应在十位上。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第六单元 面积

1、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5、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6、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7、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1)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多少米。

(2)小数点右边的数依次表示几分米、几厘米。

2、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1)几元就在小数点的左边写几。(2)几角就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写几,几分就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元”。

3、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整数部分),这部分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2)如果整数部分大小相同,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这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3)如果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4、 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一位小数):(1)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小数点对齐)。(2)先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一。(3)和的小数点要和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4)再将小数点左边的数相加,这部分数按整数的加法来加。

5、 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减法的方法:(1)被减数和减数的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对齐)。(2)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开始减起(从右到左),不够减时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3)差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1、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 每份个数×份数=总数(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总数÷每份个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个数

3、 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从左往右计算。

4、 含有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的综合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 集合:在数学中,集合是指某一类事物组成的整体。

2、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

3、 计算两个队的总人数,不能简单地将两个队的人数相加,要将重复的人数从总数中减去。

篇2: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

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

统计

特殊统计图:当数据比较大而且各个数据间的差距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反映这组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用起始格表示比较大的数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的数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特殊统计图”。

1、分析统计图时首先要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计算平均数之前,要注意先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在算各个数据的总和时,应注意算2次以上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篇3: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篇4: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三、词语搭配。

优秀的选手 惊人的毅力 淡淡的清香

懂事的孩子 参加比赛 赢得荣誉

轻轻捧起 急切地询问 不屈的精神

动人的微笑 坚强的姑娘 天大的不幸

承受痛苦 传递信息 咕咕直叫

高高地托起 美丽的弧线 明媚的春光

金黄的眼珠 鲜艳的花朵 失去知觉

施展本领 喃喃说道 安心地养伤

嫩绿的小草 感动的泪水 朵朵的白云

惊人的毅力 战胜困难 询问情况

飞越高山 重重地摔下 蓝蓝的天空

清澈的湖水 紫色的葡萄 热闹的集市

充满希望 向往未来 温暖的手 意外地发生

勤劳的手 灵巧的手 五颜六色的晚霞

勇敢地承受 飞快地穿过 惶恐地望着

轻轻地问道 小心地摘下 一道弧线

一只信鸽 一对翅膀

五、反义词。

生气(开心) 诚实(说谎)

小心(马虎) 淡雅(浓重)

节约(浪费) 成功(失败)

出现(消失) 清楚(模糊)

相关专题 复习资料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