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肉小鸽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肉小鸽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共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从被动转换看语言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采用被动转换的方法证明,英语主动语态具有突出的任意性或非逻辑性特征,而被动语态则表现出绝对的理据性或逻辑性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英语主动语态有大量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但不合逻辑的主谓宾结构,它们都不能进行被动转换;(2)用动名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进行被动转换,因为它们违背深层管辖原则;(3)mean的.主动用法相对自由,但表示自然意义时不能被动转换.

作 者:胡建华 张卫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外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15(2) 分类号:H314.3 关键词:被动转换   语言的性质   逻辑性  

篇2:城市规划年会学习心得:城市空间的可读性与逻辑性

城市规划年会学习心得:城市空间的可读性与逻辑性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共享与品质”,就其中品质营造?共建共享、新技术提升空间规划品质、面向实施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三场平行分会,谈点自己的感受。以下三个问题在参加年会之前一直困扰着我,可以说这次参加年会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参加的,所以选择分会场的时候我也是特地主要听取了这三场平行分会,我将听完报告产生的灵感逐条整理,主要方便理清自己的思路。

首先,城市空间品质的好坏有没有量化的判断标准,或者说有没有确定的范式?比如我们看到大量的滨水空间,有些地方就是很舒服,有些滨水空间就是没有活力,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区别,我们有没有可能针对不同的空间问题,提出一套判断空间、品读空间的固定范式。比尔?希列尔的《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等著作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其方法论,并与地方实际结合。曹仿桔“基于文化模因诱导模式的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的报告试图通过对特拉维夫白城、汉莎同盟、新北川等案例的研究,找到城市建筑风貌的文化模因。常青教授在做大会报告的时候提到“这一思想类似于王弼《易》学中的“得意忘象”,是指“取意舍形”,就是只有透彻理解历史原型,才能“忘却”或消解“象”,把握和领会“意”,即其精神实质。这是高难度的创造,因此冯纪忠先生曾感叹旧区改建“得意不易,忘象更难””。常青教授虽然是在谈历史和建筑,但是推而广之,对于城市空间也是如此。

其次,有没有更好的手段来研究城市空间品质?以往我们研究城市空间的方式,往往是依据设计师的内心原型及直观发挥,通过一个或者个别几个方案来直观判断好坏,片段式、场景式地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方案。城市空间规划主要是以设计的方式存在,可以说是感性的。传统的设计及分析工具将城市空间的横向竖向割离,很难做到所做即所得。工具的局限性不仅造成了工作耗时的延长,同时也形成了设计师设计想法与效果反馈之间的滞涨。具体的体现就是当你画了一张漂亮的总平面图之后,很难完整而准确地想象按照这样的方案实施后的实际的空间感受。虽然有一些建模手段可以稍稍弥补这一问题,但是要精准的反映空间效果耗费的人工时间是巨大的,这就造成很难形成大量的方案比较及效果反馈。朱凯“程序与城序:编码思想延续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的报告从理论及方法论层面论证了空间秩序与程序语言耦合的可能性。所以才有龙瀛教授28万张街景照片对北京中心城区进行了全面的空间失序评估;也有中规院朱慧超团队根据大众点评等评价大数据,得出的'安吉乡愁地图,这一工作也很好的呼应了凯文?林奇的研究,不同的是时代在进步,工具在更新,在信息化时代下,城市空间研究势必要拥抱数字化、新技术。

最后,城市空间设计怎么落地实施?除了上海、深圳等少数几个城市在城市空间设计法定层面有相关的规定与探索,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空间设计目前在空间设计层面跟控规或者法定图则的结合度并不高。城市空间设计方案到最终实施很难保证不走样,能够落实的空间控制要素还是相当有限。引用金广君教授的观点更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1)作为城市规划的下一个层次,城市设计的实施技术不能孤立存在。一定要与城市规划实施技术一脉相承,因此应该从城市规划实施体系上做全面梳理和改革是必要的,为城市设计从制度上和法律上提供保障。

(2)开展对城市设计实施技术属性的研究,建立以容积率和城市形态规范为核心技术的弹性制度和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实施机制,在法律保障下使城市设计技术成为城市建设过程的主要抓手,让建设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总结下来就是“成果法定化”和“过程法制化”,我们从美国区划法、设计导则、形态规范三个层次的空间管控措施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以上三个问题看似互相独立,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好的形态规范势必建立在科学的空间范式研究上,而城市空间的复杂属性,势必要求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对空间范式进行研究。

篇3:也谈科学性和逻辑性--与冯一下老师商榷

也谈科学性和逻辑性--与冯一下老师商榷

<历史学习>第7、8期合刊上刊登了成都教育学院冯一下老师的文章<高度重视历史试题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下简称“冯文”),我认为其中有些观点是正确的,<历史学习>杂志20第6期第45页刊登的问答题(第38题)本身有些缺点.正如冯文指出的,试题把“争取国家独立”与“提高国际地位”混为一谈了,应该说两者是有联系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作 者:张惠民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铁二中高中部,830023 刊 名:历史学习 英文刊名:HISTORY LEARNING 年,卷(期): “”(10) 分类号:B0 关键词: 

篇4:从生成语法角度看被动句

从生成语法角度看被动句

本文旨在从生成语法角度分析被动句的'形成,并且探求在管约模式下的格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背景下其生成的理论解释.

作 者:徐羽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3000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8) 分类号:H04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   生成语法   移动  

篇5:从话语转换与春秋笔法看英汉叙事策略

从话语转换与春秋笔法看英汉叙事策略

叙事的'本质在于它总是蕴涵着叙述人一定的价值取向.英语和汉语在各自长期的叙述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叙事策略,即话语转换和春秋笔法,两者都或隐或显地被用来掩饰叙述人的价值判断.英、汉语中的这类叙事策略主要包括语态转换、及物/不物性转换、名物化、措辞、选择、转叙与评价、“不写之写”与低调陈述等七种规则(或“潜规则”).这些规则在英、汉语叙事中均有体现,成为两种不同语言中一些“不谋而合”的叙事策略.

作 者:熊沐清 Xiong Muqing  作者单位:400031,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研究>编辑部 刊 名:外语教学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 37(6) 分类号:H030 H052 关键词:叙事策略   话语转换   春秋笔法  

篇6:意义本体论批评与价值评判的逻辑基础-兼论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的反逻辑性

意义本体论批评与价值评判的逻辑基础-兼论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的反逻辑性

最近国内有学者提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观,针对其意义本体论批评与价值评判的反逻辑性进行了辨析.逻辑特质是翻译活动的重要思维特征之一,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并且有其客观基础,因此提倡翻译多元化不应以拒斥逻辑为前提.

作 者:曾利沙 ZENG Li-sha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翻译   非逻辑特质   多元化   本体论批评   价值评判  

篇7:从语言磨蚀看外语学习

从语言磨蚀看外语学习

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语言磨蚀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仅限于语言磨蚀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语言磨蚀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等,全方位的`考察尚未起步,比如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启示.

作 者:欧阳德芳 江银凤 黄叶青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44)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磨蚀   语言习得   外语学习 

篇8:从语言与逻辑关系看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从语言与逻辑关系看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不同的语言影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从而使得以思维中的推理为研究对象的逻辑也要受到语言的`影响.汉字的特征造就了汉民族思维样式,形成独特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即注重形象说明,忽视抽象概括;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强;以推类为主体;重问题研究,轻形式概括.

作 者:曾昭式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2 22(4) 分类号:B81-092 关键词: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逻辑   逻辑  

相关专题 逻辑性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