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steelkit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teelkit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共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一、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一)焦虑与震惊

焦虑详见焦虑部分。震惊是在病人得知自己患病,特别是患严重疾病时出现的心理反应,此时往往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合理地行动。

(二)否认和怀疑

病人否认患病的事实,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否认会自然消失,然后逐渐适应。缺乏信任感是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

(三)羞辱和罪恶感

病人如果认为自己患病是一种惩罚,并且认为患的是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疾病,如性病、精神病等,则可能产生羞辱感和罪恶感。这种心理会影响病人对疾病的态度,甚至有潜在的暴力行为的可能。

(四)卑微和孤独感

患病后病人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受到他人的照顾。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卑微感。由于疾病使病人与他人隔离或活动受限容易产生孤独感。

(五)退化和依赖

患病以后表现为行为较幼稚。患儿出现放弃已经学会的技能,如已经能够控制大小便的儿童患病后又出现尿床现象。

(六)退缩和抑郁

轻度退缩和抑郁可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重度退缩和抑郁可导致生理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七)恐惧

病人害怕住院,害怕疼痛,担心疾病会导致残疾或死亡,引起恐惧可能与受以往的经验或传闻影响有关。

二、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

(一)没有行动或延迟行动

病人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不够重视而没有采取任何寻求诊治的行动。或认为没有到必须立即求医的程度。

(二)采取行动以寻求帮助

病人开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建设性行动,或采取破坏性行为。

(三)踌躇

病人对求医表现为犹豫不决,既希望尽快缓解不适症状,同时又不希望经历检查和治疗过程。

(四)抵抗

病人通过多方咨询、四处求医或增加活动量,达到否认自己有病的目的。

篇2: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门诊部

一、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医护人员要为就诊者提供优质服务,使就诊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一)设置和布局医院门诊设有和医院各科室相对应的诊室。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病人为目的,并做到安静、整洁、美化、绿化、合理布局,且备有醒目的标志牌和路标。来源:

门诊设有挂号处、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综合治疗室与分科诊察室等。诊察室内设有诊察床,遮隔设备。洗手池。桌面整洁,各种检查用具及化验单、检查申请单、处方等物品应放置有序。门诊综合治疗室内应备有必要的急救设备。

(二)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来源:

2.安排候诊

(1)开诊前准备好各种检查器械、用物,检查诊疗环境和候诊环境是否安静、整洁。

(2)分理初诊和复诊病案,收集整理各种化验及检查报告单。

(3)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记录在门诊病案上。

(4)按挂号顺序叫号就诊。必要时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检诊。门诊病人就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

(5)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病情,遇有高热、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急、危重症或老年病人时,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

3.健康教育来源:

4.治疗

5.消毒隔离

二、急诊: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要求急诊科护士责任心强,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具有各种急症抢救知识和经验,技术娴熟,动作敏捷。急诊科护士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应最优化,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急诊科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监护室、扩创室、石膏室、手术室等。还应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x线室、挂号室以及收费室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单元。

篇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死亡的概念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临床上,当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认为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即脑死亡,则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作为脑死亡的诊断依据,基本沿用l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四条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通过观察数百位临终病人,提出临终期病人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当病人听到自己患不治之症,即将面临死亡时常会说:“不,这不可能”.几乎所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都有短暂的否认期,为降低不良刺激的影响。应有更多时间自我调整,面对死亡。来源:考试大

2.愤怒期——处于此期的病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变得难以接近或不合作。

3.协议期——愤怒的心理消失后,病人开始接受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许愿或做善事,希望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此期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4.忧郁期——病人清楚地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表现出明显的忧郁和悲哀,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5.接受期——此期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恐惧、焦虑、悲哀也许都已消失,显得平静安详,身心均已极度衰弱,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有的进入嗜睡状态。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不要轻易揭露病人的防卫机制。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顺势诱导,给予关心和支持。经常陪伴病人,使他感受到护士的关怀。

2.愤怒期——护士应切记病人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绝望。要尽量让病人表达其愤怒,宣泄内心的不快,理解病人的痛苦,进行安抚和疏导,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来源:考试大

3.协议期——此期的心理反应对病人是有利的,病人能配合检查并试图延长生命。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4.忧郁期——护士应多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病人表达其失落、悲哀的情绪,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并加强安全保护。

5.接受期——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其选择。继续陪伴病人,应与病人沟通,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篇4: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评估

一、资料的类型

(一)主观资料

病人的主诉,是病人对其所经历的感觉、思考的问题及担心的内容进行的描述。

(二)客观资料

护士通过观察、体检、借助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资料。来源:

二、资料的来源

病人的健康资料主要源于六条途径。

1.病人是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

2.病人家属、抚养人及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等。

3.有关保健人员,如经治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来源:

4.病案记录、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既往健康记录、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等。

5.体格检查所见。

6.医疗和护理的有关文献资料。来源: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护士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诊疗器械系统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

1.视觉观察:运用眼睛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如观察病人的体态、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营养发育状况、呼吸方式、呼吸节律及速率、四肢活动能力等。来源:

2.触觉观察:运用手的触摸感觉判断病人的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物理特征,如皮肤温度和湿度、脉搏的跳动、器官的形态和大小、肿块的位置与质地及表面性质等。

3.听觉观察:运用耳朵辨别病人身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病人的呼吸音、谈话时的语音、器官的叩诊音以及借助听诊器听到的心音、肠鸣音、血管杂音等。来源:

4.嗅觉观察:运用嗅觉辨别病人身体或排泄物、分泌物发出的异常气味,如呼吸、呕吐物、尿液、汗液的特殊气味等。

(二)交谈——护士与病人沟通思想和治疗信息的有效方法。

1.目的:有助于获得可靠、全面的病人健康资料;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病人反馈有关病情、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2.方式:有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两种来源:。

(1)正式交谈:按护患双方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的交谈。常用于病史采集。

(2)非正式交谈: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进行的随机交谈。此方式可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

3.交谈要点:交谈环境舒适、安静,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向病人明示谈话的目的和所需的时间;抓住主题,引导交谈;注意倾听,及时反馈;语句表达清晰,语意明确。语速适当;谈毕小结。

(三)查阅——在评估前及护理活动中,护士需要随时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四、资料的组织及记录

(一)组织将收集的健康资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检查有无遗漏的过程。

常用分类方法:

1.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敬与被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来源:

2.戈登(m.gordon)的功能性的健康形态——主要有健康管理、代谢、排泄、运动、睡眠、感知、自我概念、关系、生殖、应激耐受和信念。

3.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的个人反应形态——构架为交换、沟通、关系、价值、选择、移动、感知、认识、感觉。

篇5: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或称交流,是指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来源:

沟通包括五个基本因素:沟通的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过程。

二、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形式有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形式。

(一)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又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等不同形式。口头语言沟通在护患交往中应用较为广泛;书面语言沟通在护患之间主要用于健康宣教资料,在医护人员之间主要用于各种医疗文件的记录等方面。

(二)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文字,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维持自我形象,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调节互动,维持护患关系。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来源:

1.体语——通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如面部表情、步态、手势等。

2.空间效应——对人们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和应用。个体沟通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影响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及舒适感。人们交往过程中应用的距离主要可分为四种:

(1)亲密距离:人们能互相触摸的距离。用于安慰、爱抚、查体等活动时。

(2)个人距离:约一臂长的距离。文化不同的人群交流时的个人距离差异显著。与亲密朋友交流,护士对病人解释治疗护理操作、进行护患沟通时常用此距离。

(3)社会距离:用于工作单位或社会活动时,如护士与同事工作时或通知病人进餐时。

(4)公众距离:用于上课、讲演等活动时。来源: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快慢可反映出对交流的认真和关注程度。

4.环境因素——影响人们传递信息和舒适程度的因素,如光线、噪音、室温等。

三、有效的沟通与沟通技巧

(一)有效沟通的概念信息接受者获得的信息与信息发出者所要表达的一致。沟通的结果是使双方相互影响,并建立一定的关系。来源:

(二)促进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素质、有利于沟通的环境、适当的沟通技巧等。

1.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即真诚、亲切、不批判、能保护病人隐私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等。

2.沟通的环境应舒适,并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3.促进有效沟通的一般技巧来源:

(1)全神贯注:关注病人的需求,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避免表现出分心的小动作。

(2)参与:适当参与,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示在倾听,且能理解对方的信息,可促进谈话进行。倾听:倾听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耐心,不因病人的语音、语速等而分心,不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不对病人做是非判断,注意领会病人谈话的隐含深意,注意病人的非语言性沟通,同时可鼓励病人将非语言性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

(4)核对:交流中经常核对自己的理解,以确定获得信息的准确性。核对的方法有澄清问题、重复内容和总结归纳等。

(5)反应:答复或示范对方叙述的内容,使病人重新评估他的谈话。

(6)沉默:适当运用沉默的技巧,可使病人感到舒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7)提问:提问可引导谈话进行,提问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允许病人做出广泛的、不受限制的回答;闭合式提问只要求病人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篇6: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辅导: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它们是密切相关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可能使护理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人——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他既能影响环境又受环境的影响;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具有不同的基本需要;人对自身的健康有不同的追求方式。

2.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一种状态,人的健康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健康的观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来源:

3.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护理工作就应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提高适应能力以恢复和促进健康。

4.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是在科学指导下一种帮助人的活动,护理程序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来源:

二、整体护理的概念: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对人实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护理,从而使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相关专题 人对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