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最短的寓言故事

小竹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竹包”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个最短的寓言故事(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最短寓言故事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1.20xx小学生寓言故事大全

2.小学生寓言故事50字左右

3.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4.小学生经典寓言故事(精选三篇)

篇2:最短寓言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鼋(yuan)鱼、鼍(tuo)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当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篇3:最短寓言故事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篇4:寓言故事的成语二十个

寓言故事的成语二十个

有关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下面是二十个,我们一起学习吧。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6.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8.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篇5:十个哲理寓言故事

1.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老鹰,乌龟觉得自己有坚硬的壳,老鹰拿它没办法就有恃无恐。结果老鹰一爪子抓起了乌龟,飞到上千米的高空,在飞过一片岩石的时候狠狠的把乌龟摔了下来,乌龟连肠子都摔出来了。

――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

2.乌鸦学老鹰去抓羊,结果被羊毛卷住了爪子,最后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

――不是每一种鸟都叫鹰,认清自己你才能活下去

3.有一天蚂蚁去和大象比力气,蚂蚁自豪的说自己能举起比自己重一百多倍的东西,这时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结果却把蚂蚁砸死了。

――永远不要比错对象,不然会死得很惨。

4.马在沙漠里碰见了骆驼,马嘲笑骆驼的背说:“嘿,老兄你的背真丑!”骆驼没有理马只是继续赶路。最后骆驼走出了沙漠,马却再也没有出来,看着马的尸体骆驼笑了。

――不要嘲笑别人的外表,不然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成为了别人的笑话

5.有一只兔子很懒,总是在自己的窝边吃草,最后被猎人逮住了。

――吃窝边草的时候想想后果,如果你觉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万别吃

6.森林举行选美大赛,孔雀第一个报了名觉自己肯定能拿冠军,结果连初赛都没过。孔雀很生气,就去找山羊评委。山羊评委说:“孔雀你开屏虽然美丽,但却露着屁股!”孔雀很尴尬的离开了。

――照镜子的时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后面

7.夏天非常热,斑马去河边喝水,正好看见河马在河里玩,斑马就想它能玩为什么我不能玩啊。斑马就跳下去玩,可没一会鳄鱼就把它咬死了。

――没那实力就别玩, 因为你输不起

8.一只鸭子看见大雁在天空飞的很自在,觉得自己也没差什么怎么就飞不起来。结果它跑到悬崖边上纵身一跳,没扑腾几下它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个半身不遂。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不要贸然的去未知的领域尝试

9.老虎邀请狮子去山谷捕猎,答应把捕到的猎物一半给它,狮子想了想就去了。到了山谷老虎就堵住了唯一退路,把狮子吃了。

――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

10.乌龟在地上是跑不过兔子,可乌龟在水里永远比兔子游的快。

――不要放错自己的位置。

篇6:经典成语故事二十个

经典成语故事二十个

(一)熟能生巧

【典故】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

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二)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三)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四)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篇7:世界上最短的寓言故事

大山把他的脚伸得很远,坐在那里,好象没有谁能够动得他似的。

雷和电说:“我们哄他一回罢,看他怎样!”电用她的指甲在大山的胸间一划,马上显了一路火似的血痕,雷同时在大山的耳边大声狂叫,几乎震破他的耳膜;可是没有效。

电再往他的脸上和胳肢窝下乱抓,雷继续狂叫狂跳,同样不能逗得他动一动。

于是雹霰也跑来加入这个试验,拚命地射击着他的头、脸和身体。雨也带了大盆子来把水只是向他的头上浇,淋得他身上有两条小河从两股间哗哗地流。

雪来到他的面前诱惑地轻舞,然后又扑在他的背上去,全身重重地压住他。最后,风说:“你们都没用,让我来唬他罢。”风用大力,呼呼地吓他,但只见他的汗毛(那些树林)颠颠倒倒地摇动了一阵,风自己却因为用力过度,驾驭不住自己,早已吹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大山可不曾动一动。

常有的这样的游戏过去以后,大山可是自己动起来了,因为他忽然哄笑了起来,就摇摆了一下脑袋,耸起了一下胸部和肩头。

那时,云片正从他头顶上飞过,太阳也露脸了,他就转为微笑,那种越看越清明的微笑,望着远方,好象是说:“大地上,经得起折磨、摧残、洗荡的东西,正多着哩,难道只有我一个么?……”

篇8:世界上最短的寓言故事

井水不干涉河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一日井,离河边不远,那井里的水就在批评着河水说:“浑身泥浊,一意嚣张,整天哗啦哗啦,滔滔不绝;难道这是人生么?必须象我似地深刻、永恒,一尘不染,终日从小窗孑L里瞧着蔚蓝的天空,探究着宇宙的秘密,这才配得上称人生呢。”

河水不干涉井水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那浑身泥浊的河水,只是涨,涨,涨;终至澎湃汹涌,冲出了堤岸,泛滥四野,把井圈都冲走了,井水也就淹死在洪水里,连同他的深刻和永恒的人生。

篇9:二十个励志成语故事

二十个励志成语故事「最新」

【愚公移山】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释义>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凿壁借光】

[出处]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形容勤学苦读。

【笃志好学】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释义>忠实于学习,很专心。

【废寝忘食】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释义>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金石为开】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释义>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了。比喻只要一个人心诚志坚,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力争上游】

[出处]清代赵翼《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释义>努力争取达到最先进。

【磨杵成针】

[出处]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释义>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囊萤映雪】

[出处]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释义>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破釜沉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锲而不舍】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勤能补拙】

[出处]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释义>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人定胜天】

[出处]《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释义>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水滴石穿】

[出处]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释义>连续不断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

【韦编三绝】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闻鸡起舞】

[出处]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卧薪尝胆】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夜里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的滋味,以策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

<释义>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悬梁刺股】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释义>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夜以继日】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释义>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个活动。

【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释义>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篇10:创业圈里的十个寓言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相关专题 二十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