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

鱼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鱼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声乐教学(共16篇),欢迎参阅。

篇1:浅谈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在初学阶段教师的作用最重要.如果教师的方法和思想观念是不对的,那么学生学的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和科学的歌唱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通过语言来教授的,所以声乐教师的语言准确性是关系到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 者:杨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20xx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准确性 重要性 科学性

篇2:浅谈声乐教学

[摘要]笔者从教师综合素质的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不足、引导和激励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论述了在中等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方法的条件,步骤,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利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中等学校 声乐教育 互动式教学

在中等学校的声乐教学中,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如何更好地完成它,让学生掌握歌唱技能和声乐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既有制约因素,也存在有利条件。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制约

1.传统的教育观念

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和谐关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扮演“布施者”的角色,而是在与学生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富有情境性、过程性和启发性。但是,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时会遮蔽,纯粹成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

2.教学技能的单一

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学生的价值观、特长、偏好和学习能力等的反思;对培养、确定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方面所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教师作为协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特长以及音乐的感受性等方面组织教学的技能单一,也影响到互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

3.教学评价机制的弊端

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但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评价目的的片面性――认为教学评价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鉴定、评比和排序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比如,常规的音乐课程,往往通过让学生唱一首歌曲的方式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由于音乐演唱的评定本身缺乏绝对尺度,个体的主观审美标准各异,教师的主观臆断无疑会妨碍评价的信度。而某一首歌曲在教学评价中具有的绝对权重,很容易让学生把某首歌曲与学生的声乐知识能力之间构成因果变量关系,下简单判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评价的效度。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不足

1.缺乏对互动式学习的科学认识

尽管中等教育声乐专业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规定,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缺乏自我设计的能力,对互动式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我要学”的热情以及选择、取舍和判断的能力,惯于被动接受而惰于主动探究,没有意识到积极互动教学活动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积极推动作用。所有这些,都影响到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2.对传统学习方法的路径依赖

基于对传统应试教育认识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定式效应,学生已经逐步适应教师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而对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如讨论、分析问题等,一时还难以适应,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和激励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

1.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应是平等学习团体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从外在的专制者转向内在情境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比如,在指导学生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时,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的线条和歌词的内容,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抒发自己对情境的理解,结合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处理歌曲,而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处理方式,或单纯地模仿别人的演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一首作品的处理有了鲜明的个性。

2.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满足学生整体要求的同时,兼顾个体的条件和需求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计符合其各自特征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目标的又一途径。如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时,教师要准备多个练声曲给学生试唱,并要求他们反馈歌唱感受,教师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目的相结合,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练声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养成,动力的形成,学习效果的产生等有较大的影响。声乐专业教学具有通过情境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独特优势。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内容,以创作背景诠释意境,以诗化的语言领悟意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意境,借助情景教学设计,丰富学生想象,愉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的功能在于使个体明确行为的意义,并为其行动提供力量。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诉诸感性的亲自参与,在于他从本质上视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舞美与音响舞美与音响!而这种审美情感的体验,对学生乐学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教育参与式教学,可以借助内在取向的动机和竞争取向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既可以通过建立课堂互动式教学活动的优秀标准,向参与者提出知识和能力的挑战,激发其内在需求。也可借助各种类型的声乐竞赛活动,使参与者把自己的表演与他人的成就相比较,使学生不仅想在表演中成功,而且还想胜过他人,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尝试构建开放式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如注重平时积累,为学生建立“声乐档案”,借助“旋转舞台”“新星擂台”、“才艺大比拼”、“新年音乐会”等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比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有展示特长和合作演出的机会,并借此把学生的成功与进步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客观、公正、综合评价的基础,使学生品尝到互动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以此来吸引其更广泛地参与。

篇3:浅谈声乐教学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必然融入传统音乐的缘由,本文就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

当前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高校教师开始意识到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普及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部分高校声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音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加以忽视,影响教学效果。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构建具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实现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二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文学、地理、宗教和历史等传承的有效路径。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才能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民俗民风、地理风情、传统文化等[1]。当前音乐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能够利用欣赏与传唱的方式来加以传递,易让人们接受和认同。因此发展音乐文化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音乐知识和发声技巧,还需要掌握好历史的精髓,详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创造更为完整的音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运用感知能力

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民族音乐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呈现多样性的感知,这些都是对美的体验与享受。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对民族音乐之美加以体会与感知。当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之后,可以自身的感悟为依据提出问题,如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感情体验和唱法等,然后进行讨论与演唱,在感知和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能力与知识[2]。此外,教师在掌握歌曲的气韵和意境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素,如调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节奏和音高等,使其更加深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与先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校声乐教学,为其提供了原唱资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音乐,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以《山路十八弯》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原唱,设置相应地音乐背景,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弯弯的山路,体会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山路的赞美之情。另外,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录音和图片等功能,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与传统音乐文化水平。

(三)重视情感的融入

音乐是人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作为音乐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传递是音乐发展的重点。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加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与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作品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3]。如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师可先介绍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其音乐背景和生活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然后教师可讲述民族音乐的唱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嗓音来进行训练,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歌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革新是发展的前提,一种新的因素能带来生机与活力,甚至能使一种濒临灭亡的事物重新赋予生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时,需要加强感知能力的运用,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重视情感的融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促进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总之,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既是对声乐教学的有益探索,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培育与传承,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各方的积极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xx,21:26-27.

[2]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20xx,06:21.

[3]刘小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xx,10:142.

篇4:浅谈声乐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介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教学特点、现状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得以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变革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也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声乐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对促进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对声乐教学影响深远。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其应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声乐教学特点分析

声乐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是一门以歌唱的方式把音乐、文学、舞蹈乃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艺术表达形式。由此可见,声乐并非指单纯地把歌唱好,而是要具有优越的生理条件,熟练的演唱技巧,丰富的声乐知识和优秀的文艺素养。声乐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解丰富的乐理知识,欣赏风格迥异的乐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使学生体验声乐的魅力,感悟声乐对生活的影响。声乐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世界的基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交融展示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更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与人文情怀。

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综合性较强,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唱歌技巧与能力的过程,而是要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作为活跃生活,调节情绪的'大众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音乐的高标准,高要求无疑对声乐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平衡,缺乏文化教育

声乐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展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味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歌唱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学生空有技巧而缺乏对声乐内涵的认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声乐教学只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人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声乐教学特色不突出

声乐教学应突出声乐特点,注重教学方式,才能突出声乐教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但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过于保守,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重理论,忽视学生理解程度。教师对乐理知识的讲解过多,但乐理知识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性术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理解透彻,也就无法突破自我,提高唱功。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独讲授的阶段,没有给学生留有理解消化的空间。而声乐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不同音符的特点,不同节奏的韵律。

(三)声乐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声乐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声乐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是不争的事实。声乐教师缺少研究性教学,墨守陈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想被教师单一的方法禁锢,缺少创新意识。这严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成绩无法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声乐教学存在多种弊端,声乐教师要根据声乐教育发展形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因。对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像、声音、文字与图像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对以往课程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则能够设计趣味性展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声乐教学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与文化渗透的结合方面。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又是声乐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口述为主,学生则是靠听来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看、说等多种形式学习,自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时也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成为声乐教学中典型问题。随着声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声乐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显露。学生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对声乐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学生的学习程度,促进课堂进程。学生乐于走进声乐课堂,自然愿意端正学习态度。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教学特色,丰富形式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突出这一学科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形式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主要目标。声乐教学离不开音符,节奏等专业问题的讲解。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把琴键,节奏韵律等课程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技术既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又体现了学科特色,对声乐教学意义深远。

(二)注重感情投入,激发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方式。目前,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主宰课堂的中心方向。声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只有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声乐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考虑激发学生的感情,不能忽视情感投入。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功能

归根结底,教学是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理念为一体的过程,声乐教学必须考虑到其中每个环节。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声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才能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从而突出多媒体的作用与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发展的有效推动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的完美结合促进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形式。教师不断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乐理知识,提高歌唱技巧,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展现音乐,创新音乐的重要手段。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一定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娅立,尹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20xx,(03).

[2]于艳杰,李成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

篇5:浅谈声乐教学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刻板的,一些教学方法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了。因此,我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中要有新的构建和突破,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

声乐被称为艺术歌唱,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学校的声乐课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下,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声乐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应从这样的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形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不要像以前那样的死板,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或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而是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其他同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这其中去体会老师是怎么提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不足点,和老师怎么去帮这些同学改进他们的缺点。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3.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4.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

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5.强调歌唱的处理和表现DD“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进行作品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在我们接过我们一份从未见过的乐谱的时候,就意味着开始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反复地朗读歌词,以达到弄清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职学生还处于入门时期,他们对自己往往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这类的声乐歌曲,要求学生还没有进入演唱前要朗读歌词,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从而发挥自己潜能的演唱。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X]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xx.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xx

篇6:声乐教学心得

从事声乐教学时间并不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网上、书上查阅相关资料,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可以适应这份岗位。可以把最新、最好的科学发声方法传授给我的学生们。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希望能把一颗幼苗培养成鲜艳的花朵。

现在就在如何训练儿童声乐的问题上,谈谈我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初学阶段训练时的现象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们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上,这样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这节奏和音准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台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和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上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乐有的准确的认识后,在演唱时,才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准备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训练,才能正常的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二、平时单项训练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儿童大多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这就只能依靠老师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启发他们,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

三、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现方面的培养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课堂上应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能只想着拔高,这样会给儿童心里造成负担,所以在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里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教会他们理解歌词及音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作品,让他们做到事情并茂的演唱。

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和探索。希望在今后的儿童声乐教学上能尽我的微薄之力,培养出更多祖国的花朵。

篇7:声乐教学心得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很多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关于唱歌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所遇到最普遍的唱歌问题是:唱歌跑调,唱歌拍子跟不上,唱歌气息不够用,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次培训,陈新教授的细致到位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

一、通过视听形成音乐歌曲在思想中的认识。学习新歌时要反复多听几遍,来达到让自己很熟悉歌曲节奏旋律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美妙动听的歌声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练好的,使学生整个身心放松,避免学生因为过于兴奋而引起高声喊唱。

二、低年级段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正如陈新教授所说的:“歌唱姿势实际上是让学生建立一种协调、平衡、稳定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是在稳定的心理和身体状态的基础上,练习歌唱气息,实际上歌唱中的呼与吸就是一种力量平衡与协调。

三、初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人们常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虽有夸张之处,但却说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义。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都要起作用。在教学中,让儿童找到就是闻香味时的感觉,吸气实际是一种打开腔体的放松,反过来讲放松就是歌唱吸气。呼气实际上是发声的开始,需要吸气器官、呼气器官、和吐字器官的协调配合。

四、发声练习与咬字吐字训练。初步练习发声时,多以哼鸣及一些母音练习,容易使音高的位置集中向上,通过多次体会感觉,可以收到一定效果。歌唱的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上颚、下颚与喉头的稳定关系,从而形成上下统一的气息,而获得良好的共鸣。平时坚持讲普通话,掌握正确的发音,多用“a、o、u”的母音进行训练儿童,歌唱与吐字清晰、自然为主要要求。歌词的咬字、吐字、归韵以及换气等,只有通过演唱作品时才能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之变成自己的技术、技巧,演唱作品也是培养训练音乐感觉的最佳武器。

篇8:声乐教学心得

在谈到5月24日参加陈新老师的培训后感前,我想回忆我刚参加海韵合唱团的学习声乐的心路历程。因为如果没有先前的这些学习,就无法听懂陈新老师所讲的理念。

xxxx年三月,琼山海韵合唱团一成立,我就报名加入了,从此也改变了我。在团里,从成立到现在,每周六小时的正规训练是我们不变的约定。陈新老师说,声乐是用脑和用心来歌唱,在经过三年的用心体会,用脑改变思维,直到去年,也就是xxxx年初才掌握气息的运用。

虽然掌握了如何吸气呼气,唱歌也会用头声,也是所谓的无喉歌唱,可是,总感觉声音暗淡无光无泛音,就是陈光辉老师说的不“嗡”,也不传。先前以为是音区或者这个字音的原因,但是又发现不对啊,为什么人家歌唱家唱的那么响亮有力?我想,这应该是技术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困惑也一直在困扰着我!

直到xxxx年5月21~22日,受张德美会长之邀,陈光辉老师来海韵给我们进行零距离面对面的训练,这些困惑才云开见日,一切豁然开朗。这是我最难忘的日子!

好事接踵而来,陈光辉老师前脚刚走,陈新老师后脚又到,5月24日欧阳予彤老师请海师音乐系教授来给我们全体音乐老师做中小学声乐有效教学方面的指导。陈新老师用2个小时理论结合台下老师互动的授课方式,再加上陈光辉老师给我们两天全封闭训练,真可谓是双管齐下地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洗礼,让我重新更明朗的建立了科学的发声概念。下面,我想谈谈我的实际操作体会。

篇9:声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音乐课教学上,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在熟唱歌曲后,学生还可以集体舞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边歌边舞,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篇10:声乐教学之我见(之二)

声乐教学之我见(之二)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大方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可随意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挫伤学生的进取心。教师应努力吸收外来先进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学广为师,学精为师。声乐教师应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到声音的细微变化,然后再深入听辨学生的声音所存在的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指出解决的手段。如果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粗心大意,不负责任,或者对声乐的探索、、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那么就会误人子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与理论并进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教师在声乐教学初期不应过多地进行理论讲授,而应明确要求学生怎么做或做些什么,越简单明了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级阶段,可以适当给学生讲授声乐理论,让学生明确理解理论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刻地理解声乐的渐进性,体会到实践中学习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这种体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述理论时,应结合示范和演唱,如果凭空讲授理论会和实际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学生熟悉声乐技巧,且能够正确领会一些理论时,教师的任务应上升到教学生处理、把握好作品风格的层面上,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声音来表现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点”教授的方法与“线”的组合构成一个面,这个面是一个整体,是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建立的,因此,应注重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是整体结构。在声乐学习中,如果只求短时的效益,忽略学生整体、长远成长,将会给学生声乐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声乐教师除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促使专业水平迅速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教师除了理解和掌握自身的专业外,还应有综合文化知识修养作为支撑,如心理学、人文、历史等。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师的任务任重道远。

声乐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观念更新、理念创新的重要性。要坚持基础技术稳固不变,气息练习要在稳、缓、慢中进行,在整体协调配合之下要保持气息支撑、保持腔体打开、保持声音位置稳定坚实。在坚持声乐技术基本原则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打开思路设计自己的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去设计不同的音色,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作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调整当前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声音训练的着手点。声乐教师只有高瞻远瞩、思想开阔,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接纳百川、融会贯通,增加专业以外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声乐艺术诸多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其在矛盾中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②使教者融会贯通,使学者心领神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很好地驾驭教学,也只有如此,声乐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11:声乐教学新探

声乐教学新探

声乐教学要想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实现因材施教,不仅要研究客体,还要研究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主体教学意愿和学生客体学习效果的.统一.本文充分论证了实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方法,重点提出了声乐教学中“教师了解自己”和建立一种“师生沟通交流的民主教学新氛围”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声乐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新意.

作 者:游德存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声乐教学   教师   学生  

篇12:高校声乐教学

一、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落后,设置课程不合理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已经不适合在声乐教学中继续使用,亟待变革。

但是,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仍然一直采用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进行授课,并未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考虑,教学模式的设计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导致对课程的设置十分不合理,过于单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目前很多高校声乐教学过度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没有及时的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对声乐课程产生兴趣和热忱,仅仅停留在对教师唱功的模仿层面,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另外,高校声乐教学缺乏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值得引起高校声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高校声乐教学目标和内容

改革和创新高校声乐教学必须始终坚持将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作为其教学培养目标,确保声乐培养方向能够及时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不仅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应该加大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对歌唱比赛进行组织,

并积极参与到各种音乐会以及演唱会中,亲身感受那种演唱氛围,对优秀的演唱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以便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和审美能力。

同时,声乐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声乐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加强对各种声乐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力度,转变教学理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创作出更好的声乐作用,实现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二)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开放化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在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和组织演出水平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及时的与社会相接触,对社会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必须对目前的教学弊端进行审视和反思,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经常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声乐实践活动。

另外,适当的开展音乐文化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声乐教师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主导力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声乐教学的呈现效果和质量。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首先,声乐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自身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强化其声乐理论和专业技能,善于对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就声乐理论和实践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

作者:王国峰 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

篇13:高校声乐教学

1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包含了性格、能力、气质等特征,一些个性的倾向例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也包括在心理因素之中.

歌唱艺术是一种人自身的生理器官的活动,但是这种生理活动受到了歌唱者的心理因素的控制以及影响.

声乐教学是集合了理论以及实践的学科,其较为复杂并且具有抽象性及多样性.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声乐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需要从调整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入手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能够在声乐方面获得成功的学生需要具备适合唱歌的生理以及心理条件,声乐艺术成就的大小与歌唱者心理以及生理的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在成年之后就已经完全的确立下来,声带的长短、薄厚以及口腔和鼻腔的结构已经无法改变,但心理素质却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外界的引导逐步得到调节以至于完善.

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起到了调节与指挥的作用,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想要对于自己有全面而又正确的认识,用适当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歌唱的技巧就需要掌握声乐心理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声乐教学中的技能教学是凭借经验以及感觉进行的,由于人和人之间的声乐审美观的不同也导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和声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

高校的教师在传授学生声乐知识和技巧的时候向学生描述的唱歌感受也多半是教师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个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2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的关系

声乐艺术的生理表现与歌唱心理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将生理与心理很好地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声乐技巧并付诸实践.

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认为心理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认为,一个成功的歌者除了需要有天赋之外,其精神状态、情绪如何以及自信心等都会影响声音的发挥,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利的心理因素降到最小,这样才能发挥出声音最好的状态.

声乐的生理因素包括发声、呼吸、共鸣等器官在肌肉组织带动下进行的歌唱状态,生理因素是声乐艺术展现过程中进行心理调节的基础.

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生理运动是不同的器官针对不同的机制以及特征所产生的不同功效,只有在歌唱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生理因素,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使得歌唱更加的富有艺术感染力.

[1](P49)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指的是人的感觉、思维、意识、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馈,心理因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歌曲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声乐表演的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其融合在人的肌体之内,并不是能够直观目测出来的,需要用正确的发声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因素去指导生理器官进行正确的运用,一个具有声乐天赋的学生如果不能得到生理因素的正向指导,就发挥不出其良好的声音特质.

高校学生在歌唱中的感觉、情绪等心理活动以及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呼吸系统以及肌肉组织等一起产生变化,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歌唱时的生理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需要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相互协调、高度统一,只有在歌唱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并且进一步稳固以及拓展演唱者的艺术心理素质,才能辅助生理状态发挥到最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进一步的发展.

3发挥心理因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客观现实中,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去积极学习、探讨.

高校的声乐教师应该了解并且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以及交谈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声乐教学计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入手来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并且揣摩学生的心理因素,不断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以及方法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得高校的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着重发掘学生个性中的一些潜在动力,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来进行声乐学习,对于自己的缺点也要客观看待、努力改进,以便能够很快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逐步地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

2增强学生的歌唱信心

声乐学习是长期而又艰难的训练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以及信心,信心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无论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够完成.

有些学生在没有老师或者同学在场的时候能够较为流畅的演唱和表演,但是有其他人在场或是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就开始紧张,甚至于无法正常的发声.

有的人紧张的时候心跳加速,呼吸的位置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演唱并不紧张,但演唱到某一个歌曲比较难的位置时就会出现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使得原本就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被学生演唱起来更加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心理出现一定的障碍,对于某些特定的音节每次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高校声乐教师如果遇见此类情况应该采取鼓励以及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紧张以及缺乏信心会导致人的思路混乱,不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处理作品,甚至很多时候可能连歌词也会忘记,而建立起来的良好信心会使得人的心态变的十分平和,呼吸的支点也会跟随着落下,这对发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声音在此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在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加以批评指导之外,要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加以表扬,以增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以及表演过程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歌唱心态.

3.

3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声乐教学中所传授的歌曲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较为丰富的情感与情绪的支持,人的情感是对于周围事物的反馈,并且人的内心感受会从情绪中表现出来.

每首歌曲所要传达的感情以及表现的情绪也是不尽相同的,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思想和特征对于成功地演绎歌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掌控能力决定了演唱是否能够打动观众,一般情况下情感较为丰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觉也较高,所演唱的歌曲也比较容易感动周围的人.

声乐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演唱者对于自己所要演唱的作品的词、曲的艺术内涵的理解以及表现.

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是建立在其生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波动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对演唱与发声起到影响.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透彻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其转化为清晰而又明朗的语言,将曲目所要表达的感情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从心理上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情感,产生共鸣,在歌唱的时候将歌曲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之中进而展现反馈给听众.

[3]

3.

4锻炼学生的意志

要想熟练而又准确地把握发声的技巧以及学习到更加专业的声乐知识,学生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体会和实践.

在高校声乐学习、训炼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心理的意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歌唱水平的发挥程度还是人体肌肉对于动作完成的效果都是受到意志力的控制.

高校声乐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将自身的意志力水平最大程度地提高.

教师对怯场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多登台体验,更多地参与到声乐演出之中,克服心理素质差的状况;有些学生对于歌唱时的高音部分无法很好地掌控,教师就应该多鼓励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增强自己的意志力,歌唱时更多的思考总结,不断地调节自身的生理状况去适应环境.

高校教师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提升,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的目标,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声乐人才.

作者:常建萍 单位:陇东学院

篇14:声乐教学课件

声乐教学课件

一、授课内容:声乐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

二、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及良好的歌唱状态,在演唱练声曲时强调呼吸对声音连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同时保持声音的流动和统一。

三、授课时间:1课时

四、教学重点: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把握气息与声音的流动性,以及声音的连 贯、统一。

教学难点:歌唱时气息的熟练运用,保持气息的均匀.连贯,唱高音时喉头的稳定和气息的运用,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

(一)授课内容

1、理论讲解:

歌唱的状态: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乐器来进行表演活动的。发声歌唱时,人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并保持演唱所需要的状态。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以及表情动作,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要使整个身体的组织机构处于适合唱歌的最佳工作状态,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运动,获得理想的.歌唱声音。

歌唱的姿态:

歌唱发声的一些毛病,或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态不正确造成的。

正确的歌唱姿态要保持:1)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分开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可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上胸舒展,双肩略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3)脸部自然呈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4)练习或歌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

呼吸练习:

练习发声之前作一些无声的呼吸练习,有助于体会横膈膜控制呼吸的作用。

简单的练习方法是:在正确的歌唱姿态下,口鼻同时缓慢的吸气,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时间应保持在20秒钟左右。呼完一口气后再换气,换气时,小腹还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的吸气。如此循环地进行呼吸练习。

喉头位置与打开喉咙:

所谓喉头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正确的喉头位置形成于打开喉咙深吸气的状态之中。当我们喝水前的那一瞬间,喉头就处于歌唱发声的正确位置。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容易稳定喉头的母音并在恰当的音域内练习。

打开喉咙的意义在于扩张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口腔、喉腔、咽腔),主要是扩张咽腔部分,使喉、咽、鼻整个咽腔部分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共鸣需要的通道,气息和声音畅通无阻地通过,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但要强调的是在歌唱发声时所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是处于半打哈欠的状态。

2、发声练习

(1)无声呼吸练习(打嘟噜):

1 2 3 4 ︱5 4 3 2 ︱1 2 3 4 ︱5 4 3 2 ︱1 - ||

嘟 : : : : : 嘟 : : :

脸部及脖颈部放松,下巴回收,双唇轻松合拢,深吸一口气后以均匀平衡的气息振动声带并吹出唇外,推动两唇颤动,灵活地发出均匀、连贯、持久的“嘟噜”声音。要注意脖颈部不可挤卡、紧张,声音感觉是在口咽部滚动。

(2)跳音练习:

1 3 | 5 3 | 1 - ‖

Yi

此练习所训练的是气息和横膈膜的对抗问题,有力度的大跳练习气息和声音的搭配情况,声音跳动要有弹性,气息随着声音的跳动向外扩张,声音集中,喉器稳定,注意音色大统一。

(3)连音练习: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均匀的送出来,喉咙充分、自然、适度的打开,保持高位置,舌头平放,舌根和后咽壁形成一个圆状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吸好气唱出所练习的母音,然后用旋律把声音连起来。

3、歌曲演唱 (练声曲略)

演唱作品:

《踏雪寻梅》 刘雪庵 词 黄 自 曲 E 调

这首歌曲轻松愉快,曲调悠扬、跳跃、简单,经常被各种音乐教材采用。歌曲最有特色的是伴奏部分每小节各拍的后半拍,使用装饰音,模仿驴铃的声音效果,增强了歌曲欢快活跃的特点。

演唱要求:

(1)了解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和风格流派,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歌曲演唱要声音要明亮,腔体不要过于打开,以免声音过于厚重、沉闷。

按照歌曲的表情记号演唱,基本就能表达出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

(3)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演唱“响叮当”的时候,因各个音符标记的是跳音,因此不要把每个音的时值唱满,要有弹性、跳跃感,仿佛是驴铃清脆的声音。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 法: 讲授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

六、复习巩固和教学要求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并掌握基本的发声训练方法 ;

(2)提出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3)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布置作业: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并提出声音训练的基本要求。

学习歌曲:《渔光曲》

七、教学环境:琴房

教 具:钢琴、声乐教材、音响材料

八、教学参考资料:

《声乐教学歌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 山西教育出版社

《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 人民音乐出版社

九、教学后记:在课下加强气息的练习,吸好气后一定要先学会绷气,产生高气压,然后在把气息均匀的一点点的放出来,注意共鸣腔的打开及合理运用,声音要始终保持竖起来的状态,形成歌唱所需要的管道。保持好的音色,注意音乐的流动性。

篇15:声乐教学论文

声乐教学论文

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进入学校学习声乐的,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14-17岁之间,他们入学时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好一点的学习过一点发声方法,不好的甚至张不开嘴摸不着调。如何从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演唱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是摆在我们中等专业学校声乐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中等艺术学校怎样开展声乐教学和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略述己见。

一、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因为学生良莠不齐,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万人一声,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歌唱来了解学生的歌唱意识和感染力,对歌唱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歌唱素质。其次,按照每个学生实际水平相应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最后,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依照以上三点来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效果必定不错。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一般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热情兴奋、活泼好动型,这类学生受情绪影响很大,学习忽快忽慢、摇摆不定。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可以给他布置难度较大的练声曲和作品,使他感到不努力学习是完成不了作业的;另一种是性格内向、情感丰富但不爱表达型,这类学生上课时心事很重,想唱好又怕出错,反应慢不易于教师配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声乐的信心,我们对待这类学生要热情、耐心、态度和蔼,培养调动他们的歌唱欲望和学习热情,见好就收。

二、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

“用头脑去唱歌[1]”,歌唱发声也是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揭示发声本质的运动规律,要用思维去唱。

美好、丰满的声音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演唱,这些都是演唱者外部的表现,也是教师通过正确思想的引导,身体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正确用力的结果。声乐教师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主次矛盾、情绪与理智、技术与艺术之间,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声乐学习更加科学化。

三、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

民族声乐唱法的学生在演唱创作歌曲时,声音是比较贯通明亮的,但演唱风格较浓的地方歌曲时,往往声音靠前,甜美的声音反而变成“挤”出的声音,使声音“虚”没有了穿透力。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学生听觉上的错误和审美观不正确,解决这种问题我采用以下五种措施:(1)要让学生明白“挤”的错误和危害性;(2)让学生“想”感觉,不要刻意“听”自己的声音,因为嘴和耳很近,声音不进头腔,很容易产生错觉;(3)多上台演出,积累实战经验;(4)录音,听自己演唱,客观的判断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是想象中的效果;(5)多听中外歌唱家的录音,提高学生辨别正误的听觉能力。总之,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他们的声音观念上的问题,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四、 调整心理状态

声乐表演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熟练地技能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在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达到舞台上与舞台下演唱效果的一致。“要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就必须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2]”克服心理的障碍,才能真正学习好声乐艺术。

我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琴房上课歌唱感觉不错,可一上舞台就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是学生学习声乐时间短,舞台锻炼机会少。第二是心理素质差,习惯了上课时在老师的引导很容易进入歌唱状态,能够获得较好的演唱效果,一旦站上舞台,随着环境的改变便不由自主地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声音失去呼吸支持,拼命用“劲”唱,全身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唱了些什么。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所选歌曲难度适中,使其“轻装上阵”,演唱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另外,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演出实践,只有在舞台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才能逐步适应各种场合下的演唱。

经过十年的声乐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遵循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学生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篇16:声乐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相关专题 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