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的练习题

一大颗柚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大颗柚子”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问句的练习题(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反问句练习题

反问句练习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1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2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2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3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5、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2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23、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2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2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2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3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4 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5 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6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8 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9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10 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11 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怎么能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呢?

12 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3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五、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变为陈述句)

2、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变为陈述句)

3、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为陈述句)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5、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改为陈述句)

6、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篇2:反问句的练习题

反问句的练习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1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2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2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3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5、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2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23、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2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2、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3、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4、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5、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6、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8、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9、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0、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五、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变为陈述句)

2、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变为陈述句)

3、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为陈述句)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5、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6、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篇3:反问句

反问句(精选50条)

1、都是你自个找的,我怎样帮得了你的忙?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五湖四海望一望呢?

3、莫非你以为没有这样一回事?

4、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一切的困难不是都能够解决了吗?

5、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6、完成四个现代化,莫非不是全国人民的巨大前史使命吗?

7、要斗争就会有献身,这莫非不是真理吗?

8、人们怎样不期望车子能停下来,不期望时刻能停下来?

9、莫非那条街不热烈吗?

10、不劳作,连棵花也弄不活,这莫非不是真理吗?

11、莫非你觉得自个对吗?

12、这样有疑问吗?

13、人莫非能够长生不老吗?

14、糟蹋时刻莫非不即是糟蹋生命的体现吗?

15、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6、你真的`觉得是这样吗?

17、尽管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求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自身有黑点就否定它的绚烂光芒呢?

18、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9、字典莫非不是咱们的严师诤友吗?

20、都是你自个找的,我怎样帮得了你的忙?

21、咱们怎能忘记教师的循循善诱?

22、地球莫非不是圆的吗?

23、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4、有这样的也许吗?

25、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分,莫非你不觉得咱们的兵士是最心爱的吗?

26、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样会惧怕反抗军阀?

27、那浪花所奏的不恰是一首欢喜的歌吗?

28、莫非不是吗?

29、看,雨后的西湖多美啊,像一位女子,难度不是是淡妆美观吗?

30、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但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3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样会惧怕反抗军阀?

32、咱们怎样容忍损坏纪律的人和事?

33、不是自家人,莫非就不应互相关心吗?

34、莫非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徜徉,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35、肺结核患者躺在床上嗟叹的时分,他怎样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即是那个在马路上随意吐痰的人呢?

36、这湿润严寒的地面,怎样能睡呢?

37、当农人,莫非就不需求文化常识了吗?

38、莫非你以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巨大吗?

39、十万支箭,三天怎样造得成?

40、西湖,就像镶嵌在地狱里的一颗明珠。那样的美丽动人,莫非不让你留恋忘返吗?

41、敢于这样做的人,莫非不是一个英雄吗?

42、杭州的西湖莫非不像一颗光芒耀眼的明珠?

43、你觉得有疑问吗?

44、班主任莫非不应该一马当先吗?

4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恰是机灵心爱的小燕子吗?

4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五湖四海望一望呢?

47、莫非交兵即是为了多杀人吗?

48、人莫非能够没有一点精力吗?

49、杭州的西湖莫非不像一颗光芒耀眼的明珠?

50、王教师带病作业,咱们怎能不感动呢?

51、不耕耘怎样有收成?不学习怎会有常识?

52、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恰是这样的野花吗?

53、这不是呆气的体现吗?

54、莫非他觉得自个没有错吗?

55、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家争鸣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泛动,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你怎样不被她招引呢?

56、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逝世也无法叫我开口。

57、这么重的东西,我怎样拎得动呢?

篇4:反问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9、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2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1、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2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2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5、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篇5:反问句

关于反问句

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法,属于修辞。自从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反问与设问同时纳入修辞范畴以来,反问属于修辞成了经典性的结论。但是另一方面,语法领域中对反问句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过。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讲到“反诘语气”,张志公先生的《语法学习》讲到“无疑而问”,说的都是反问句。尤其是丁声树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疑问语气的句子分成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反复问、反问五类,这个分法影响很大,现在已被中学语文教材和不少大中专汉语教材采用。影响所及,致使有些修辞学教材只讲设问,不讲反问;人们似乎觉得,反问又应属语法了。其实,反问句同修辞有关,也同语法有关,但是它既不属于修辞,也不属于语法,它属于语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它主要研究符号跟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句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符号,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特点。反问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相反的疑问句: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义,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义。反问句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研究系统中的地位:反问句是语义的类。但是由于传统语义学以研究词义为中心,抛弃了对句义的研究,所以语法学为增强自身的实用性,在对句子作语法结构的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将句义的研究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畴。例如对句子语气的研究,对句子用途(即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对句子意义的研究。

从语义上看问句,反问句只是问句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正问”和“测问”。张静先生在《汉语语法问题》(1987)一书中把疑问句从语义上分为三类:正问、反问、半问。正问是“有疑而问”,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无疑而问”,从反面提出问题;半问在“信疑之间”,半问半答。半问,我们称作“测问”。因为它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推测。以下例句①是反问,②是正问,③是测问:

①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呆气》

②这张传单是谁写的?(《挺进报》)

③你是董昆同志吧?(《猎户》)

由于人们对反问句的学科地位认识不清,所以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语法类型,并努力寻找反问句语法形式上的标志,结果未能如愿。例如“难道”曾被看作反问句形式上的标志,但是终被语言现实所否定:

①・难・道又出了林彪这样的坏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②(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灯》)

这两例都有“难道”一词,但它们都不是反问句,而是表达一种推测,是测问句。可见,反问句没有独自的语法形式。原来,反问句以疑问句的语法结构作为自己的结构。它们可以是特指问式的,也可以是是非问式的,也可以是选择问式的。这一点,丁声树、朱德熙等先生在其专著中都作过明确的阐述。

反问句同设问句也有纠葛。语言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反问句有“答话”出现。这种现象令人迷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作了回答的反问句,有人认为是反问、设问的结合用法等。我们认为,反问句属于语义问题,设问句属于语用问题,它们分属两个平面。反问与正问、测问相对,设问与提问相对。如果说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是疑问句的语法类,反问、正问、测问是疑问句的语义类的话,那么,提问、设问则是它们的语用(或曰修辞)类了。这三个平面的类别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

反问句在语用中是作为交际手段出现的:它要么构成提问,要么构成设问;此外别无选择。如:

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药》)

②(不错,这也很正大。)但是要问……你们无损于国体,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华队公会的供状》)

③他愤懑地想:这到底为了什么?林彪不是摔死了吗?难道又出了林彪这样的坏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这三例都是提问。①中的是“康大叔”向“华老拴”发问:“怕什么?怎的不拿!”用的是反问句。②中的是作者向“华队公会”发问:“……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用的也是反问句。③例更典型,三个问句都是说话人自己(主“我”)对自己(客“我”)的提问。说:“这到底为了什么?”用的是正问句;说:“难道又出了林彪这样的坏人?”用的是测问句;说:“林彪不是摔死了吗?”用的是反问句。再如:

①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没有。(《太阳的光辉》)

②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内蒙访古》)

这两例都是由反问句构成的设问句。是问话,是答话。作为问话,①是肯定形式的反问句,②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作为答话,①是否定的,②是肯定的。

当然,设问句可由反问句构成,也可由正问句和测问句构成。如:

①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你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最后一次讲演》)

这两例也都是设问句。①为正问构成的设问,②为测问构成的设问。可见,反问构成设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之,反问句不是语法和语用的直接研究对象,它属于语义的范畴;反问句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它的结构要么是特指式的,要么是是非式的,要么是选择式的;在语用中,反问句不能直接用来交际,它充当提问或设问的手段。

相关专题 问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