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听风观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听风观影”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共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公司。两年过后,A大学生被提拔为副科长。B大学生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总说:“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上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他,没提拔我啊?”老总非常有耐心,说:“小B,那好吧,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现在是下午四点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去一趟,看有什么东西卖的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

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说完咚咚下楼了,不一会回来说: “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着手推车,正在卖土豆(马铃薯)。”老总问:“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小B又转身跑下楼去,回来后说:“老总,这车土豆300多斤。”老总问,“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我还真没问,我再去问一下吧。”

不一会回来说,“老总,八角钱一斤。”老总又问:“要是全部都买了,能便宜点不?”“老总,您等一会,让我再去问一下吧。”过有一会工夫,小B气喘吁吁地上楼说:“老总,我问好了,6角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小B前后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说:“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会,”于是,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了过来,说:“小 A,你到隔壁市场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要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既稳重又迅速地下楼了。不一会儿回来了,对老总汇报说:“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

“大约有多少斤啊?”“我顺便打听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多少钱一斤呢?”“我还真问了一下,8角钱一斤。”“要是全部包了都买呢,他能不能少一点啊?”“我也问那位老农啦,他说6角钱一斤就卖。”老总说:“叫他进院里来吧,我们都买了。”小A紧接答道,“我已经叫到门口了,老总,就等您一句话啦。”……小B一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心里明白啦,气消了,走人了。

不言而喻,由于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结局,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说来,有无创新思维能力,即应变思维的能力,超前思维的能力,联想思维的能力等更为关键。这个故事深刻启示我们,只用体力工作的员工,只能够得上基本称职的员工,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员工,才算得上合格的、优秀的员工。

2、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大与小),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说,都是创新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凭借高超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组合,正确评价,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梳理。一句话,他们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开拓出了事业上的一片广阔天地,被人们所赞颂,所称道。

清代名将杨时斋,善于逆向创新性思维,组织管理军队,指挥训练打仗,既做到了“军中无闲人”,又展示了他的非凡谋略,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在行军打仗时,他把聋子留在左右使唤,从而避免了军事机密的泄露;他让哑巴传递密信,即使被敌方捉住,也问不出所以然;他让瘸子守放炮座,既坚守了阵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让盲人伏地远听,以及时察觉敌人的行动,先机制敌。显然,通过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使兵员都派上了用场,编配上达到了最佳组合,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另据报载:南方有一家合资企业,在一般人看来,劳动生产率已经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再没有任何潜力,乃至任何招法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下属一位车间主任应聘竞争上岗。上任后,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他对公司所属四个车间分别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同志),好,加几个女孩(同志)进去,效率大大的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女”+“子”=好。

第二个车间都是青年人,好,加几个中老年人进去,老成持重,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好,加几个青年人进取,增添了活力,效率直线提高。

第四个车间,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怎么提高效率呢?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好,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摽劲干,效率大幅度提高。

结果,面貌改变了,效率提高了,效益增强了,事业做大了。

3、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

有无创新思维能力,有哪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准确了解、把握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现形式,将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

1979年我被提升为排长后,在仕途道路发展上,有五种前景路子可供选择:一是做政工干部;二是作军事干部;三是做技术干部;四是做后勤干部;五是做转业干部。我根据自己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特点,选择了政工干部这条路径,经过努力,83年我由排长破格提升为指导员,87年任副教导员,89年任教导员,92年被提升为副团职,任研究生队政委。实践证明,我确立的方向是对头的,路子走的是对的。

可见,清楚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及方面,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科学设计自己,从而更好地锻炼发展自己,修正完善自己。事业的成功乃至辉煌、伟大,要求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相结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何种素质、何种类型的人才,就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工作干不出色,事业不会有为,而且还会不自觉地浪费自己可贵的天赋。试想,孙中山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鲁迅、郭沫若如果不重新选择,充其量不过是个高明的医生,他们决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因斯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陈景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震惊世界的数学家。

4、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

创新思维能力超高、超众,就能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胆识的大小,谋略水平的高低。

记得很小的时候参加游园联欢会,看到一则至今不忘的灯谜: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

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一位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者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矛盾摆平了,句号画圆了,皆大欢喜了。

这位智者,智就智在他高超驾驭并巧妙极致地运用了创新思维中的多元思维、偶然思维、无界思维、超常思维等知识理论,以及深奥数学原理,解决了现实中看似没有答案即“难题的难题”。

现实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结构不都是说一就一,或一分为二的,有时则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事物这种一分为多和多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更具普遍性和规律性。在自然界,很多动物是四足或多足的,很多花是多瓣的,很多植物是多根、多枝、多叶、多果的,很多山脉是多峰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多弯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困扰我们的难题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创新思维能能力很高超,很独特,就会有胆有识,信心百倍,思路就宽,办法就多,就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否则,创新思维能力低下,无勇无谋,就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走投无路”。

篇2: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有这样一段关于懒的讲演,认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以上这段话,从侧面反映出因为“懒”,引发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谓,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只有创新思维的存在,才能有富有成效的新产品的诞生、一个有意义方法的提出,一个成功契机的诞生。正因为这些“懒人”的创造性发明和创新的出现,新行业得以诞生,企业得以发展、财富得以汇聚,社会得以进步、世界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精彩。即创新思维是引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篇3: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创新思维的渗透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

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化身(影子)。

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从古代四大发明,到近代工业制造,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

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电子计算机出现,令如今的时间网络普及、新行业不断诞生、人类工作方式、人际沟通途径等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而新的多个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日常的经济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

篇4: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不同行业和环境,创新思维,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让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重视。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再次,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很多行业都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创意产业等这些行业门类的发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发展。而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意能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

而如果社会各界重视创新,也就会对这些原创作品更加推崇,进而促进人们尊重原创、反对剽窃的行业正气。这样个人团体以及社会同时加强对原创作品、创意创新的保护意识,也能更加激发创意产业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推进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立法措施,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之路。

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在创新思维中,逻辑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要了解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逻辑思维。

一、逻辑思维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由此可知,逻辑思维就是理性的思维,也就是有规则、规律的思维。研究这种逻辑思维的学科是逻辑学。自从亚里士多德创建逻辑学以来,逻辑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逻辑学主要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规则,它力图通过规范人们思维的形式来使人们的思维正确、合乎理性,人们也把逻辑学叫做形式逻辑学。逻辑学又可以按其历史的发展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有一条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据此,逻辑思维就是在充足理由基础上所进行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的形式、规则和规律主要就是为了人们能必然地得出结论或者说是为了人们的思维有充足理由而制定出来的。下面举几个推理和论证(逻辑思维的两个主要内容)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逻辑思维的三段论推理有一个正确的形式:

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下面举两个符合这种推理形式的例子。

例一:

所有的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

所有的过失杀人罪都是犯罪,

所以,所有的过失杀人罪都是危害社会的。

例二:

所有法律允许的行为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所有正当防卫的行为都是法律允许的行为,

所以,所有正当防卫的行为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上述两个推理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一下,它们的逻辑形式却是相同的。逻辑学把这种正确的思维形式总结出来就可以用来规范人们思维,使人们得出结论有充足的理由。

逻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条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这条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这样一个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即前提中肯定假言命题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例如:

如果谁是杀人凶手,那么谁就具有杀人时间,

某甲是杀人凶手,

所以,某甲具有杀人时间。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逻辑规则呢?主要是为了思维过程有充足的理由,能必然地得出结论。如果采取“肯定后件式”结果如何呢?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如果谁是杀人凶手,那么谁就具有杀人时间,

某甲具有杀人时间,

所以,某甲是杀人凶手。

逻辑学认为这种推理形式是无效式。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思维过程中结论的得出尽管是有理由的,但是理由是不充足的,结论不是必然得出的。

在逻辑学中,论证也是要求符合充足理由律的。关于论证方式有一条规则:论证方式必须正确有效。这条规则的要求是论据与论题之间必须有必然联系,即论据能合乎逻辑地推出论题。就是说,这一规则直接体现着充足理由律。要使论证方式正确有效,就要求推论步骤正确无误,即必须合乎推理规则,这也是为人们由论据能必然地得出论题而制定的。

如果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

李某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因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李某好好学习了。

这个论证运用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无效的,因而不能由论据必然地推出论题。

以上所述的思维活动都是有充足理由、由前提能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这种逻辑思维活动是狭义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典型的形式逻辑思维活动,这样的逻辑思维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用得是比较少的。逻辑思维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逻辑思维是指由比较充足的理由能基本合理地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为了和狭义的逻辑思维相区别,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广义的逻辑思维叫做理性思维。人们在实践中所用逻辑思维大多是这种逻辑思维活动。例如,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一些工作计划的形成、一个领导的决策等等,都是这种广义的逻辑思维的结果。

另外,逻辑思维要求条理性、层次性,也可以看作是对思维要有充足理由的要求。只有把思想表述得有条理性、层次性,才能使人知道你的思想是有充足理由的,是合乎理性地得出的,才能显示出你思想的逻辑性。这也是人们把条理性、层次性看作是思维具有逻辑性的原因。

二、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对人的创新思维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人们对逻辑思维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也可能形成对创新思维的阻碍作用。

1、逻辑思维对创新思维积极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逻辑思维能对非逻辑思维提出的创新性思想进行逻辑论证。这是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作用。人们运用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在一开始的时候通常是粗糙的、不系统、不完善的,这就需要逻辑思维对之进行加工,把它变成比较系统、完善的知识系统,使之逐步变为科学知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等等新的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都是如此。

逻辑思维能力对人类来说很重要。没有逻辑思维,人所提出的新思想就不会得到论证,就难以被人接受,对人的言行就没有多少指导作用。没有逻辑思维,人类的科学知识也就失去了理性的基础,人类的认识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人是理性的动物。绝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你的新思想、你的主张之所以不被别人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没有把它论证得很清楚,讲述很清楚。

(2)运用逻辑思维也能直接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新思想,尽管通过逻辑思维提出创新性的新思想在人们提出的创新的新思想中所占的比重很少。例如,门捷列夫利用他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预测了许多先前化学中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对这些元素的某些性质做了描述。后来,这些元素果然被发现了,并且它们的性质也和门捷列夫所预见的很相符。

(3)逻辑思维还有利于人们筛选和评价新的思想。不管采取哪些创新思维的方法,都有可能提出两种以上甚至更多的新思想。这时就要根据可行性、可能性及社会经济效益来筛选。筛选的过程,就是借助逻辑思维对每个新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判断,决定取舍,这就是逻辑思维的任务。

创新思想形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鉴定,做出正确的评价。包括和现有的成果进行比较并判断其水平和等级;通过计算和预测,判断其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通过推理,说明其应用前景和继续改进的可能性,等等。

(4)逻辑思维还是传授和传播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很多新思想的真理性是明显的,它们的真实性早已得到论证和实践检验。但真理的明显性具有相对性,在这个人看来是明显的并不需要进行逻辑论证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看来却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需要进行专门逻辑论证的。这就需要进行逻辑论证,以便做到以理服人,达到知识传授和传播的目的。

2、逻辑思维对创新思维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有如下几点:

逻辑思维本身对创新思维没有阻碍的作用,但人们对逻辑思维的错误理解和运用却可能形成对创新思维的阻碍作用。

(1)逻辑思维加上错误的前提推出的结论能阻碍人们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的前提是我们已知为真的科学知识或我们假设为真的知识,而作为前提的这样的知识则是不可靠的。人们通常会忽视这一点,而坚信逻辑思维得出的结论是绝对可靠的。从而常常以此为依据对创新性的思想进行否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马可尼提高了无线电装置的功率和效率之后,勇敢地试想向大西洋彼岸发送信号。专家们嘲笑他这种“天真”的想法。他们说,无线电波向光一样直线传播,不能顺着地球的曲面行进,而要射向宇宙空间散失掉。根据逻辑,专家们讲的非常正确。可是马可尼不听这些坚持做实验,获得了成功。当时,无论是马可尼还是专家们都不知道大气层上面有一个电离层。电离层反射回了无线电波。如果马可尼一直死板地按照逻辑行事,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对既有知识、传统观念的态度人们已有过大量的论述,也已基本达成一致的意见。传统的形式逻辑就认为在形成假说时“必须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但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我们这里不想再多赘述了。然而,要人们“敢于违背逻辑规则”,很多人就感到难以理解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逻辑思维一般只能使人们在原地打转转,不能产生新思想。要提出一个新思想,要创新,就必须突破陈规,也就是说必须运用非逻辑思维去冲破和违背既有的逻辑规则。科普宁认为,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只有借助于智慧的危险的突然的飞跃,即当出现摆脱严格推理的沉重枷锁的能力时(这种能力就叫做想象、直觉、机智),才能完成自己最出色的结果。” 尼采提出要用铁锤进行思考,似乎随时准备着用铁锤把旧有的知识和规则砸个粉碎。

(2)如果把逻辑思维仅仅理解为狭义的逻辑思维(形式逻辑的推演)的话,那么这样的逻辑思维相对而言就比较具有常规性,严密性,缺少创造性。一般说来,逻辑思维的前提就已经蕴含了结论,这也就是说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本身是很难推出新结论来的。人们发现新思想的思维方向或方法是很多的,甚至是无限多的,逻辑思维只是为人们发现新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或方法,其对创新思维的作用也是比较有限的。即使有少量新思想是由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其创新性也是较小的。前面我们提到,门捷列夫利用他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预测了许多先前化学中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对这些元素的某些性质做了描述。这是利用逻辑思维所进行的直接创新,但其创新性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相比要小得多,没有元素周期律这一新思想的发现,也就不可能有利用元素周期律推导出新的化学元素这样的新发现。

综上所述,尽管人们对逻辑思维的错误理解和运用可能导致对创新思维的阻碍作用,但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其对创新思维起着多方面的正面的积极作用。我们在进行创新和创新思维活动时,要注意发挥逻辑思维对创新思维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克服逻辑思维对创新思维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作用和影响。总之,我们对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个以创新和创新思维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定要高扬逻辑、理性的精神。

篇5: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有这样一段关于懒的讲演,认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以上这段话,从侧面反映出因为“懒”,引发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谓,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只有创新思维的存在,才能有富有成效的新产品的诞生、一个有意义方法的提出,一个成功契机的诞生。正因为这些“懒人”的创造性发明和创新的出现,新行业得以诞生,企业得以发展、财富得以汇聚,社会得以进步、世界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精彩。即创新思维是引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创新思维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意义

不同行业和环境,创新思维,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让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重视。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再次,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很多行业都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创意产业等这些行业门类的发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发展。而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意能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

而如果社会各界重视创新,也就会对这些原创作品更加推崇,进而促进人们尊重原创、反对剽窃的行业正气。这样个人团体以及社会同时加强对原创作品、创意创新的保护意识,也能更加激发创意产业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推进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立法措施,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之路。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创意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

一、 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是最为人所熟悉的创意思维策略,该方法法是由Osborn早于1937年所倡导,此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脑力激荡法虽然主要以团体方式进行,但也可于个人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时,运用此法激发思考。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只专心提出构想而不加以评价;不局限思考的空间,鼓励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此后的改良式脑力激荡法是指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精神或原则,在团体中激发参加者的创意。

二、三三两两讨论法

此法可归纳为每两人或三人自由成组,在三分钟中限时内,就讨论的主题,互相交流意见及分享。三分钟后,再回到团体中作汇报。

三、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

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式讨论法。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六人一组,只进行六分钟的小组讨论,每人一分钟。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做最终的评估。

四、心智图法(Mind Mapping)

是一种刺激思维及帮助整合思想与信息的思考方法,也可说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此法主要采用图志式的概念,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各样方式,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以上述各种方式摘要下来,成为一幅心智图(Mind Map)。结构上,具备开放性及系统性的特点,让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五、曼陀罗法

曼陀罗法是一种有助扩散性思维的思考策略,利用一幅像九宫格图,将主题写在中央,然后把由主题所引发的各种想法或联想写在其余的八个圈内,此法也可配合“六何法”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六、逆向思考法

是可获得创造性构想的一种思考方法,此技法可分为七类,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创造性就可加倍提高了。

七、分合法(Synectics)

Gordon 于1961年在《分合法:创造能力的发展(Synec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一书中指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将原不相同亦无关联的元素加以整合,产生新的意念/面貌。分合法利用模拟与隐喻的作用,协助思考者分析问题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

八、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

是由Crawford于1954年提倡的一种着名的创意思维策略。此法强调使用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特性或属性,然后针对每项特性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九、希望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提出“希望”、“怎样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优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十一、缺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针对一项事物,检讨此一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二、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

检核表法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先制成一览表,对每项检核方向逐一进行检查,以避免有所遗漏。此法可用来训练员工思考周密,及有助构想出新的意念。

十三、七何检讨法(5W2H检讨法)

是“六何检讨法”的延伸,此法之优点及提示讨论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思巧和解法问题。所谓5W,是指:为何(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 何地(Where);2H指:如何(How)、何价(How Much)。

十四、目录法

比较正统的名称是“强制关联法”,意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一边翻阅资料性的目录,一边强迫性的把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题联系起来,从中得到构想。

十五、创意解难法

美国学者Parnes(1967)提出「创意解难」(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的教学模式,是发展自Osborn所倡导的脑力激荡法及其它思考策略,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应以有系统有步骤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篇6:创新思维的意义

1.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2.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3.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篇7:创新思维的意义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

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化身(影子)。

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从古代四大发明,到近代工业制造,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

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电子计算机出现,令如今的时间网络普及、新行业不断诞生、人类工作方式、人际沟通途径等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而新的多个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日常的经济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

篇8: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的意义

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公司。两年过后,A大学生被提拔为副科长。B大学生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总说:“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上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他,没提拔我啊?”老总非常有耐心,说:“小B,那好吧,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现在是下午四点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去一趟,看有什么东西卖的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说完咚咚下楼了,不一会回来说: “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着手推车,正在卖土豆(马铃薯)。”老总问:“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小B又转身跑下楼去,回来后说:“老总,这车土豆300多斤。”老总问,“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我还真没问,我再去问一下吧。”不一会回来说,“老总,八角钱一斤。”老总又问:“要是全部都买了,能便宜点不?”“老总,您等一会,让我再去问一下吧。”过有一会工夫,小B气喘吁吁地上楼说:“老总,我问好了,6角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小B前后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说:“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会,”于是,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了过来,说:“小 A,你到隔壁市场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要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既稳重又迅速地下楼了。不一会儿回来了,对老总汇报说:“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大约有多少斤啊?”“我顺便打听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多少钱一斤呢?”“我还真问了一下,8角钱一斤。”“要是全部包了都买呢,他能不能少一点啊?”“我也问那位老农啦,他说6角钱一斤就卖。”老总说:“叫他进院里来吧,我们都买了。”小A紧接答道,“我已经叫到门口了,老总,就等您一句话啦。”……小B一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心里明白啦,气消了,走人了。

不言而喻,由于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结局,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说来,有无创新思维能力,即应变思维的能力,超前思维的能力,联想思维的能力等更为关键。这个故事深刻启示我们,只用体力工作的员工,只能够得上基本称职的员工,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员工,才算得上合格的、优秀的员工。

2、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大与小),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说,都是创新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凭借高超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组合,正确评价,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梳理。一句话,他们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开拓出了事业上的一片广阔天地,被人们所赞颂,所称道。

清代名将杨时斋,善于逆向创新性思维,组织管理军队,指挥训练打仗,既做到了“军中无闲人”,又展示了他的非凡谋略,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在行军打仗时,他把聋子留在左右使唤,从而避免了军事机密的泄露;他让哑巴传递密信,即使被敌方捉住,也问不出所以然;他让瘸子守放炮座,既坚守了阵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让盲人伏地远听,以及时察觉敌人的行动,先机制敌。显然,通过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使兵员都派上了用场,编配上达到了最佳组合,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另据报载:南方有一家合资企业,在一般人看来,劳动生产率已经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再没有任何潜力,乃至任何招法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下属一位车间主任应聘竞争上岗。上任后,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他对公司所属四个车间分别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同志),好,加几个女孩(同志)进去,效率大大的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女”+“子”=好。

第二个车间都是青年人,好,加几个中老年人进去,老成持重,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好,加几个青年人进取,增添了活力,效率直线提高。

第四个车间,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怎么提高效率呢?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好,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摽劲干,效率大幅度提高。

结果,面貌改变了,效率提高了,效益增强了,事业做大了。

3、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

创新思维能力超高、超众,就能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胆识的大小,谋略水平的高低。

记得很小的时候参加游园联欢会,看到一则至今不忘的灯谜: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

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一位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者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矛盾摆平了,句号画圆了,皆大欢喜了。

这位智者,智就智在他高超驾驭并巧妙极致地运用了创新思维中的多元思维、偶然思维、无界思维、超常思维等知识理论,以及深奥数学原理,解决了现实中看似没有答案即“难题的难题”。

现实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结构不都是说一就一,或一分为二的,有时则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事物这种一分为多和多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更具普遍性和规律性。在自然界,很多动物是四足或多足的,很多花是多瓣的,很多植物是多根、多枝、多叶、多果的,很多山脉是多峰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多弯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困扰我们的难题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创新思维能能力很高超,很独特,就会有胆有识,信心百倍,思路就宽,办法就多,就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否则,创新思维能力低下,无勇无谋,就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走投无路”。

4、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

有无创新思维能力,有哪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准确了解、把握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现形式,将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

1979年我被提升为排长后,在仕途道路发展上,有五种前景路子可供选择:一是做政工干部;二是作军事干部;三是做技术干部;四是做后勤干部;五是做转业干部。我根据自己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特点,选择了政工干部这条路径,经过努力,83年我由排长破格提升为指导员,87年任副教导员,89年任教导员,92年被提升为副团职,任研究生队政委。实践证明,我确立的方向是对头的,路子走的是对的。

可见,清楚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及方面,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科学设计自己,从而更好地锻炼发展自己,修正完善自己。事业的成功乃至辉煌、伟大,要求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相结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何种素质、何种类型的人才,就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工作干不出色,事业不会有为,而且还会不自觉地浪费自己可贵的天赋。试想,孙中山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鲁迅、郭沫若如果不重新选择,充其量不过是个高明的医生,他们决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因斯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陈景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震惊世界的数学家。

创新思维的基本类型

一,差异性创造思维

二,探索式创新思维

三,优化式创新思维

四,否定型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约束与抑制

彼得·杜拉克在其名著《有效的管理者》中指出,所谓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正确和及时。管理有“有效性”,思维有没有“有效性”呢?

首先想到一点:约束。有效的思维需要约束,尤其是创新思维。思维的能量需要激发,但焦点则必须集中。激光之所以能量巨大,就来源于其高度的聚焦。它决不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思维也像光束,没有约束,就没有聚焦和穿透。自由思维与创新思维之所以不能简单等同,就在于前者能量的广泛耗散。能量发散不集中,无法成功。所以毛泽东说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思维的集中点和穿透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由约束带来的聚焦,是思维有效性的关键,也成为有效思维向创新思维发展转化的基础。

约束是创新思维的要件,抑制则是创新思维的大敌。前者聚集思维的能量,后者则在阻止这种能量的产生。抑制创新思维的因素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比如在15世纪文艺复兴以前,欧洲经历“黑暗的中世纪”,长期停滞,鲜有创新。的确,那个把布鲁诺判处极刑、让哥白尼闭口的年代,还谈什么创新。这种抑制创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仅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也由社会意识水平决定。让布鲁诺和哥白尼感到孤独无助的,绝不仅仅因为宗教裁判所少数几个坏人。创新是人类的本能,求稳也是人类的本能。社会群体对现实的认定、对习惯的遵循、对变化的抵制,同样在遏制思维创新。所以大发明家爱迪生感慨万千地说:“社会从未打算欣然接受任何发明。”社会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对新思想的抵制程度,与这种思想的新颖程度、该思想对现状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传统与习惯的背离程度成正比。

也许正是从这里出发,很多人把创新思维的缺失归结于客观条件,而忘记去关注和克服抑制创新思维的主观条件,忘记某些主观因素是更大的阻碍自身潜力发挥的杀手。

抑制创新思维的主观条件第一是习惯。习惯是一种循规蹈矩的形式。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人们99%的动作是习惯性动作。习惯使我们不饥而食,不困而眠,不思而行,不禁而止。习惯之所以成为创新思维的障碍,因为人们对习惯的事物失去了敏感性,反应变得迟钝,甚至熟视无睹,发现不了问题,当然也就谈不到解决这些问题。习惯之所以成为创新思维的障碍,还因为惯性非常容易成为惰性,而惰性历来是创新的大敌,压制不符合习惯的思想,阻止对习性的改变。

抑制创新思维的主观条件第二是逻辑。思维的惯性来自于习惯,也来自于逻辑。思维当然要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必然矛盾丛生,但仅仅符合逻辑却并不能创新。逻辑规则奉行无矛盾守则,只能剖析本质一致而无矛盾的事物,而人类生活中的大多数事件均含糊不清,不一致性与矛盾性实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特征,仅仅依靠逻辑不但无法解决,反而容易阻碍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感觉与探索。创造性思维往往属于非常规性思维,非常规性思维顾名思义,本身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另辟蹊径的、更多地依靠非逻辑思维的思维活动。

抑制创新思维的主观条件第三是权威。权威的存在,容易封闭思考,因为权威在思考,有权威的思考。权威的存在,又容易造成揣摩式、迎合式思考,因为力图跟上权威的思考。尤其在军事领域,足以使我们顶礼膜拜的兵学泰斗比比皆是,个人被林立的权威压迫得如此渺小,连踉跄站立都困难,还谈什么创新?比如《孙子兵法》,不但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翻译成29种文字,连掌握最先进作战手段的美军也在军事行动中广为引用,被称为“百世谈兵之祖”……也正是在这些总结、称道和进一步的总结、称道中,踉跄了,连继承和领悟都嫌来不及,还谈什么创新和发展。

但有人没有踉跄。不但不踉跄,反而通过冷峻的批判,在《孙子兵法》基础上完成了他们的军事创新。这个“有人”,就是日本。《孙子兵法》传到日本也热过一阵,随后很快转入批判,日本首部兵学著作《斗战经》,就是批判《孙子兵法》的产物。它对孙子的谋略思想大加贬斥,认为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奇正”、“虚实”、“用间”等思想,皆出自畏敌,“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认为中国兵法的核心是一个“惧”字,日本兵法的核心则是一个“刚”字。《斗战经》宣扬“兵道者,能战而已”,“军者有进止,而无奇正”,全力倡导正攻思想。不论我们多么崇敬《孙子兵法》,也不论我们对日本人的说法多么不屑一顾,他们就这样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完成了他们军事思想的创新。提倡突然行动、强调先发制人、主张正面突击的日本兵学,与主张慎战、主张谋定而后动、主张后发制人的中国兵学就此分野。评论孰优孰劣不是本篇的任务,这里仅想从一个极致之处揭示军事创新中这种复杂的并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反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耐人寻味现象,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且严重的伤害。当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的“最”、“最”、“最”塑造和维护权威的时候,被封闭的恰恰是自己本该同样鲜活的思维。

又回到了那个老命题:解放思想问题。

军中一位同志说得好:“思想要解放,首先要有思想。”

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封闭的?有习惯可依、有逻辑可循、有权威可尊,还需不需要自己的思想?创新意味着什么?失去创新又意味着什么?

引用军中另一位同志的话作为收尾:“只有创新才能形成非对称。只有非对称才能形成优势。只有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