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

泡泡不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泡泡不凶”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

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

【原文】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长(chang):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萧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

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赏析】 1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赏析】 2

诗写杭州西湖风光。前两句写景,岸上红花满地,黄莺乱啼,湖中水平无波,绿草繁茂,白鹭低飞。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这一1幅繁富的景象。有静有动,有高有低,声色俱全,五彩斑斓,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仿佛扑面而至,令人振奋,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两句转到写人。诗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德场面,辅以风和日暖的点缀,把有人的勃勃兴致与快心畅意写足写满。全诗以精炼的词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绘了游人之乐,意境之美,情调欢快,是历来写西湖诗中的上乘之作。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欣喜的心情

篇2:湖上,湖上徐元杰,湖上的意思,湖上赏析

湖上,湖上徐元杰,湖上的意思,湖上赏析 -诗词大全

湖上

作者:徐元杰  朝代:宋  体裁:七绝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篇3:徐元杰《湖上》全诗翻译及赏析

徐元杰《湖上》全诗翻译及赏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即杭州西湖。

平湖:风平浪静的湖面。

译文

黄莺在开满红花的树上乱啼叫,水平如镜的湖边长着青青的'小草,白鹭在湖面上翻飞。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游人心情舒畅。几只画船吹着箫,打着鼓踏上了归途。

作者

徐元杰(1196-1246宋代),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

[意境欣赏]

芳华绚丽时节,繁红缀树,枝头莺声婉转,伴着遍地碧草,一湖清水涨满,犹如明镜,忽有白鹭惊飞,消逝在波光浩渺处。天地万物无不焕发鼓荡着勃勃生机。

风物无边,四望皆成画图,游人沉浸在这美好的境界里,尽兴赏玩。箫鼓鼎沸,歌吹盈耳。直至夕阳垂地,才有几船舍得归去?

赏析:

这首诗为诗人居官临安(今杭州)时所作。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诗写杭州西湖风光。前两句写景,岸上红花满地,黄莺乱啼,湖中水平无波,绿草繁茂,白鹭低飞。这一幅繁富的景象。有静有动,有高有低,声色俱全,五彩斑斓,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仿佛扑面而至,令人振奋,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两句转到写人。诗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德场面,辅以风和日暖的点缀,把游人的勃勃兴致与快心畅意写足写满。全诗以精炼的词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绘了游人之乐,意境之美,情调欢快,是历来写西湖诗中的上乘之作。

篇4:湖上徐元杰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湖上徐元杰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湖上徐元杰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这是宋朝著名诗人徐元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副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原文: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湖上字词解释:

1.湖:即西湖。

2.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

3.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4.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

5.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6.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7.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湖上翻译:

黄莺在开满红花的树上乱啼叫,水平如镜的湖边长着青青的小草,白鹭在湖面上翻飞。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游人心情舒畅。几只画船吹着箫,打着鼓踏上了归途。

湖上阅读答案:

试题: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答案:

(1)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2)“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湖上创作背景:暂无

湖上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个人资料:

徐元杰(1196-1246宋代),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知南剑州。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迁将作监。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丧未满,有诏起复,元杰适轮对,力沮成命,迁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词》小传),传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元杰自幼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文落笔辄得奇语。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为官“远声色,节情欲”,“直声闻于朝”。杜范入相,徐元杰上书言事,慷慨陈词,力主排外患,修内政,保境安民。当时朝政汹汹,奸佞用事。淳右六年四月杜范死,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篇5:徐元杰的《湖上》阅读答案附赏析

徐元杰的《湖上》阅读答案附赏析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答: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作者介绍] 徐元杰(公元11-1245年),字仁伯,南宋上饶(今江西上饶市)人。绍定年间进士,曾知南剑州。有《楳埜集》。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篇6:初夏,初夏徐元杰,初夏的意思,初夏赏析

初夏,初夏徐元杰,初夏的意思,初夏赏析 -诗词大全

初夏

作者:徐元杰  朝代:宋  体裁:七绝   横波泪竹纹铺簟,叠雪轻罗香剪衣。

清夏槐生风细细,新秋麦涨雨霏霏。

篇7:满江红,满江红徐元杰,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满江红徐元杰,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

作者:徐元杰  朝代:宋  体裁:词   似玉仙人,三载相见,西湖清客。不碎、一团和气,只伊消得。雪里水中霜态度,腊前冬後春消息。看帘垂、清昼一张琴,中闲著。寒谷里,轻回脚。魁手段,堪描摸。唤东风吹上,兰台芸阁。只怕傅岩香不断,摩挲商鼎羹频作。管一番滋味一番新,今如昨。

篇8:徐元杰: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1、湖:指杭州西湖。

2、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3、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4、长:茂盛。

5、人意:游人的心情。

6、萧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7、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翻译: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

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

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

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赏析:

徐元杰的这首《湖上》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宋诗全集》的第141页可以找到,还可以在上海出版社出版的《宋诗全集》的第119页找到。诗写杭州西湖风光。前两句写景,岸上红花满地,黄莺乱啼,湖中水平无波,绿草繁茂,白鹭低飞。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这一1幅繁富的景象。有静有动,有高有低,声色俱全,五彩斑斓,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仿佛扑面而至,令人振奋,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两句转到写人。诗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德场面,辅以风和日暖的点缀,把有人的勃勃兴致与快心畅意写足写满。全诗以精炼的词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绘了游人之乐,意境之美,情调欢快,是历来写西湖诗中的上乘之作。

篇9: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儿

元代: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译文: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西湖上漂荡着采莲的画船儿,滩头上立着正在捕鱼的白鹭鸶。那烟雨中的古寺阁楼,真可以讥笑王维画师都画不出这种美景。蓬莱仙境在湖中落下参差的倒影。和暖的风吹来,带来阵阵荷花清香。夏天的西湖,真是清洁宁静让人心净的美丽地方!

注释: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lù)鸶(sī)。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cēn)差(cī)。薰(xūn)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白鹭鸶:即白鹭。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赏析:

“采莲湖上画船儿”一曲写西湖夏景。与第一首春景写法不同,它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盛暑已不是游赏的最佳时节,不写游人,正是注意到了景物的季候特点,同时也使这首小令在全组曲中显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风貌。

第一、二、三、五句都是眼前景物的形象描绘,它是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形态不同、风趣各异的西湖景物之侧面。这里形成四幅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空间图景,加上六、七句所写看不见而可触到嗅到的凉爽的熏风和纯净的荷香弥漫其中,给人心醉神迷之感。这四句,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它们又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与春景的热闹喧腾迥乎不同。画中其实并非无人,然而都隐在自然景物之中了。宁静即生凉爽,虽在盛夏,亦觉不出炎气的熏蒸,有的只是清洁和和谐。因此说西湖是“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而第四句“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似乎不够协调,但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这正是最见作者匠心处。

篇10: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翻译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注释

浑:全。

频啼:连续鸣叫。

赏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时,因对故居有着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篇11: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译文

多年的苔藓已显得黝黑,往日题诗的痕迹还能辨别。

近岸有稀疏的野花临水,沟底沉铺着枯黄的树叶。

绣屏上残留着蜜蜂分泌的黄色液印,蝴蝶飞过,在屏画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

垂杨伶仃,懒洋洋地随着东风倾侧,翠叶像愁眉攒聚,带着春恨千叠。

我寻找村庄买酒,无人在楼上倚立,只有空荡荡的小船在树桩上系结。

赏析

小令在“废圃”的“废”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现出废园的光景,当然得让事实来说话。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来列举出种种例子。这些例示并无一定的排列规则,隐示了“触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义。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又时出变化,避免了獭祭的单调。

起首两句,以断语的形式出现。一是地上的苔藓,厚厚地铺了一层,颜色已现苍黑;一是壁上的题诗,墨迹隐约可辨,显示了陈年的特征。苔上着一“古”字,而题作则重于其“痕”,一苍一旧,呈现着荒凉残败的气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关合人事,这一起笔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调。

三、四两句是另一种写法,出现了动作的形象。花卉无人照料,自开自谢,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叶本已枯凋,飘坠日久,用上一个“老”字,妥帖传神,几无他字可易。“照水”、“沉沟”虽含有动词,到头来却归于静止。这又在荒败的景象上增添了几分沉寂。

“蜂黄”两句是互文见义,作者有意运用“蜂黄”和“蝶粉”的近义词,也可说是一句分作两句表达。“罗袖”在诗歌中多属女性的服饰,在该曲中显然是指绣屏上残存的仕女图像。“绣屏”是室内的布置,而蜂蝶竟纷纷登堂入室,“废圃”的残破不堪,就更不在话下了。

七、八两句为垂杨写照,则用了拟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种种都是作者的观察,虽是着意细绘,却未有直接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此两句则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就为下文诗人的直接出场安排了过渡。

结尾作者出了场,却已是在离开废圃之后。他甚而没有就此行发表进一步的感想,因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寻村问酒”的举动来坐实自己的感伤,而“湖上”竟也是一片无人的死寂。这一结笔更加重了废圃的悲剧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足与废圃前身引起联想的景物,如花叶蜂蝶、绣屏题痕、东风垂杨等。作者虽未言明它们变化衰残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无常的主题,却在字里行间中表现了出来。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篇12:湖上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古诗简介

《人月圆·春日湖上》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写作者勘破世情和诗酒自娱的隐士生活。首二句写千古兴亡,气势宏大,以下过渡到山中生活,恬静淡雅。中间的转折是一个“倦”字,而从这一个字中又可看见他深深隐藏着的愤懑。这首散曲用白描,而语言雅致;写景形象熨贴,委婉含蓄,亦小山典雅之作。

翻译/译文

小楼还被门前青山阻碍了去路,因为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看到遥远的楚天。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处吹着箫。门前朝朝暮暮与我相对的,只有毫无情意的秋月和按约而至的春潮。心事忧愁不定,似飞花一般,双眉紧锁不展,恰如残柳。

注释

⑴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⑵碍:遮挡。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

⑶那人如玉,何处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借用意境表达怀念。

⑷有信春潮:潮水有涨有落,其去来都有定时,称为“信潮”。

⑸飞花:飘飞的落花。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写于作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个春日,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已怀念远方友人的心情而作。

整体赏析

“小楼”两句,写从小楼远望。西湖到处是青山,故作者在楼上远望时,被层叠的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望见遥远的“楚天”。这两句,情调有点惆怅,不但通过意象来表现,而且通过一个“还”字强调出来。“还”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想眺望远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碍了,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显出了懊恼之意。曲文一开头就笼罩了一层低沉不快的情绪绪,从而为下面只体的叙述抒情定下了基调。

“昨宵入梦”三句为叙事,是说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进入到自己的梦境中来了,但她现在却不知在什么地方。这里借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惆怅的梦境。说它美丽,是因为美人入梦,必有许多旖旎温馨,说它惆怅,是因为醒后相忆,不知她身在何处。这种别后酌“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是曾令许多文人才士难堪的,张可久自不能例外。如果回过头来看,就会对开头两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所谓“遥断楚天遐”,实寓两地分离,同“那人”的关系被隔断之意;而“青山”之碍,就可能包括人事的因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于此可见。

“门前朝暮”三句,沿着前篇的情感之流继续发展,叙述那段时间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对的,只有“秋月”与“春潮”而已,非常寂寞,无聊。然而还不止此,“秋月”而曰“无倩”‘,“春潮”而曰“有信”,这就增加了数倍的感伤色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有句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埋怨秋月的无情,这里的“无情秋月”,即用其意。唐代李益《江南曲》有“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埋怨潮来有信,人归无期,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因此,这三句在叙事写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是浓厚的。

“看看憔悴”二句,结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飞花”与“残柳”,喻心绪的惆怅,形容的憔悴,“飞花”无定著,像心境的摇曳不定,“残柳”有亏缺,像双眉的皱损败残,这说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发怀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写景,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又显得形象而含蓄,体现了张可久散曲典雅蕴藉的风格。

相关专题 原文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