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绿水青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绿水青山”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消化性溃疡护理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j关键词:骨科护理;康复指导;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骨科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可加速患者恢复速度,使致残率大大降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本组研究针对本院60例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7-56岁,平均(30.4±3.6)岁,上肢骨折41例,下肢骨折1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8-54岁,平均(31.2±3.1)岁,上肢骨折39例,下肢骨折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术后未进行康复指导,仅给予基本护理干预措施,由患者自然恢复。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基本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指导。具体措施如下:(1)康复护士选择。护理学领域内,临床护理及康复护理都属于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是相同的,但护理目标有差异,护理方法也不同[1]。因此,对康复护士选择中,首先以骨科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为主,对其进行康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康复指导护理的能力。(2)物品准备。骨科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中主要包含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两部分,除了自身肢体活动外,还可借助不同的锻炼器具。所以,在向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中,还应该为患者提供床上拉环、握力器、床位拉带、上肢拉力器及沙袋等器具,便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3)功能锻炼计划制定。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对患者住院时、术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如肌力、关节活动度、疼痛、肢体肿胀情况等[3]。手术医生查房时,跟随医生对患者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解,对翻身、肢体关节活动、站立、行走等最佳时机进行确定,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功能锻炼计划。(4)康复训练指导。①康复知识讲解及方法指导。骨科患者由于石膏固定、牵引、外固定架等,肢体处于制动状态,患者对如何锻炼也不了解,甚至认为锻炼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应,应该安静休养。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评估情况,将功能锻炼知识及方法讲解给患者及陪护人员,让患者了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并且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②提供骨科康复护理资料。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护理读物,让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康复医师,对训练的方法能够科学的掌握,积极的参与到康复锻炼中。③协助患者完成每日训练内容。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尽管其对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完全了解,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体力不支、疼痛、认识不到位或情绪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康复锻炼很难坚持,往往没有强度、没有规律。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每天锻炼情况进行监督,敦促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内容,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能够克服懒惰、怕痛的心理,按质按量完成锻炼任务。④体位护理。骨科康复护理中,体位护理是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且肢体活动受限,不同部位、不同手术对肢体摆放及体位要求都不同,在康复过程中,应该借助人体力学原理[4],对患者肢体位置及生理曲度对功能的影响注意检查,采取舒适位、功能位及良肢位,尽量让患者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对患肢进行压迫。可对肢体畸形有效预防。

1.3疗效评价。治愈: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无效:有轻度、中度、重度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中5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有轻度关节活动受限,康复率达到96.67%,对照组中49例痊愈,11例出现轻度并发症,其中6例关节活动受限、3例关节僵硬、2例肌肉轻度萎缩,康复率为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采用康复指导护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要充分了解,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原理、方法等,并为患者安排好锻炼的内容,让患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此外,护理人员要具备责任心,注重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能力,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康复指导,康复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加快了患者恢复的速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1(03):3520-3522

[2]赵红,史新春,王淑勉.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5,03(16):147-148+151

[3]谭放花.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17(22):1529-1530

[4]李俊明.护理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0:264-265

篇2: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论文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论文

摘要:

目的:对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康复锻炼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专业康复锻炼的方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指导能够全面强化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

康复医学护理在骨科中得到了十分广泛地应用,在康复护理学中骨科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骨科术后致残率,强化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1]。在具体的康复锻炼中,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只有严格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2]。为了对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6岁,平均(32.7±3.7)岁,其中有38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0——54岁,平均(33.9±3。2)岁,其中有39例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不进行康复锻炼,只对患者实施基本性的护理,使患者自然恢复[3]。主要是定期的评估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对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按照医嘱使患者开展适当的肢体锻炼。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锻炼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锻炼,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被动康复锻炼。

针对其中严重瘫痪的患者实施被动康复锻炼,主要由健康一侧的肢体或者他人带动患肢活动。被动康复锻炼主要包括按摩、针灸、被动活动、理疗、推拿等各种方式,在进行被动训练的时候,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体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再损伤,以稍微疼痛或者没有疼痛为最佳[4]。

(2)主动康复锻炼。

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主动康复锻炼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在具有活动能力的患者中该康复锻炼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正确的指导主动康复锻炼的患者,将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提供给患者,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5]。在进行主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康复训练人员要帮助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施康复锻炼,使患者更快的实现病情恢复,并且提升患者的预后情况[6]。

(3)助力康复锻炼。

对于自身力量不足的患者实施助力康复锻炼,也就是通过对外力的借助进行康复锻炼。可以借助他人进行康复锻炼,也可以借助运动或者健康一侧的肢体进行训练。在进行助力训练之前,康复训练人员要全面的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在具体的助力康复锻炼中,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确保患者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

(4)肌肉康复锻炼。

首先,等张收缩:等张收缩主要指的是张力在肌肉收缩的时候不会出现变化,而肌肉在长度方面却出现了改变;其次,等动收缩:等动收缩主要是指使肌肉按照恒定的速度,在整个关节范围中实现最大用力的收缩;等长收缩:等长收缩主要指的是使肌肉在关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运动,在机体的肌肉锻炼中等长收缩属于肌肉锻炼的早期阶段,在进行等长收缩的时候必须要对患者肌肉收缩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

(5)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之前,必须要保证其具有稳定的情绪,并且要确保通畅的大小便,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况,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各种不适情况,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此外,康复训练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在家中继续开展康复锻炼,并且告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复查。

(6)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作为针对特殊患者量身制作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具,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具有比较简单的使用方法,其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肿胀,并且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其神经感觉肌肉弹性得到有效的恢复,更好地发挥患者康复锻炼的自主性,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

3、疗效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痊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完全消失,而且实现了良好的愈合;有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实现了显著改善,而且愈合情况较好;无效:患者在康复锻炼之后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都未出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7]。(有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科学的康复锻炼之后,对照组达到了63.3%的总有效率,观察组达到93.3%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通过康复锻炼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手术部位的局部肿胀得以消除,防止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肌体功能,并且及早地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具体的康复锻炼过程中,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从而能够将训练的强度把握好,还要积极做好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使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得到缓解。在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包括很多的等级,而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康复效果,同时骨科康复锻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有效的保证护理效果,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对各种骨科基础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并且将常见的骨科疾病掌握住,如果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康复训练人员必须要及时的联系主治医师,从而全面的强化自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此外,康复训练人员要以患者康复情况为依据,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康复计划,督促患者在康复锻炼中积极的参与进来。随后按照康复锻炼计划,由康复训练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各项康复锻炼活动。

针对一些瘫痪的患者,由康复训练人员对其进行针灸、推拿、理疗和肢体按摩等,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8]。为了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必须要与医生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明确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恢复过程,更好地指导患者训练。此外,由于骨科康复训练要求康复训练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因此,必须要定期地举办各种关于骨科康复训练的讲座和培训,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给骨科康复训练人员,积极地改善其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将更好的康复服务和指导提供给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康复锻炼的重要作用,医护人员要对各种护理技巧和护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积极地采用专业康复锻炼的方式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指导,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全面的强化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4(6):699。

[2]李娜。骨科康复护理中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15):137—138。

[3]李彦丽,连建伦,彭欢,等。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在治疗踝关节骨折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11):260—261。

[4]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5,18(9):13—15。

[5]赵红霞。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8(7):222—223。

[6]谷薇。浅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0(1):214—215。

[7]张玉萍,李荷琴,张惠玉,等。功能锻炼路径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9):6140—6141。

[8]王宁华。常见骨科疾病康复问题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3):163—164。

篇3: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护理的有效性。骨科病人一般住院时间长,术后长时间的不能自由活动[1],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有的患者表现出焦躁和忧虑等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通过引入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恢复进行干预,从技术性与专业性角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可以在临床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通过对骨科120例住院骨科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发现,舒适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月~206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病人共120例,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46.35±31.88)岁;运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5.31±33.63)岁。病情包括各种骨折、石膏外固定、颈椎手术、股骨牵引、胸腰椎手术、骨髓炎等。

1.2舒适护理应用

1.2.1体位舒适护理

对于骨科患者通常护理均采用制动模式,在进行舒适护理时,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制动方式,减轻患者患处肿胀和疼痛;依据病情,教育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通过静脉血液回流,缓解肢体肿胀,减轻病痛[2];指导患者采取通过铺垫软枕的方法,保持患处的生理曲度;不定时地帮助患者做引体运动,减轻重力导致的.压力;平时多检查绷带及石膏固定部位情况,观察肌肉受压状况,发现有挤压或有其他不适的,及时处理,避免不利于康复的因素产生。

1.2.2心理舒适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舒适护理的先决条件。首先,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病情,交流思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患者就会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其次,要主动关心患者,留心患者情绪的变化,多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做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护理人员只有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对症护理。

1.2.3生活舒适护理

病人首次入住病房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对病房的设施做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场所的位置与各种生活设施的使用方法,使患者能够立即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病房内整洁卫生,保持房内通风良好,阳光充足[3],让患者产生舒适感;严格探视制度,确保室内安静不吵闹,减少患者产生烦躁的情绪;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依据病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保证营养充足,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在生活上的舒适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1.3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分组比较法,一组采用普通护理,一组采用舒适护理,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评分和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主要分级方法为: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疼痛;Ⅱ级为中度疼痛;Ⅲ级为重度疼痛;Ⅳ级为极度疼痛。护患关系信任度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护患关系信任度标准[5],评分为4个等级:1分为不同意;2分为部分同意;3分为基本同意;4分为完全同意。计算2组评分均值,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

1.4统计处理与评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采用了c2检验和t检验,根据国际统计学标准要求,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舒适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的情况少;舒适护理组术后72h的疼痛程度也比常规护理组患者级别低。②依据患者出院前填写的信任度评分量表统计,舒适护理组患者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度高,安全感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3讨论

在骨科的常规护理中,术后疼痛与不适是造成患者各种并发症和延长康复时间的主要原因。将舒适护理运用到骨科护理中,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舒适护理,改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减轻思想负担,亲身感受到温暖,不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琴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参考文献:

[1]周雪华.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9(10):26~27.

[2]赵继军.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3]李华丽.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19(11):90.

[4]潘霞.骨科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8(2):355~356.

[5]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0~386.

篇4: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20世纪90年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出现,该理念的宗旨为使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加快,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研究指出,普外科以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可将患者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最大限度的减轻,实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1]。为进一步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本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效果,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治疗患者138例,收治于3月~2012月,男75例,女63例;年龄24~76岁,平均(45.8±3.9)岁;手术类型:肝胆囊结石78例,胃肠手术60例。

纳入标准:

(1)具备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

(2)均为开腹手术,且择期进行;

(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伴有精神障碍;

(2)心肺功能严重不全。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护理常规开展,包含手术相关知识讲解、按规定时间禁食禁饮、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等。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体护理方法如下[2]: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1d,以手术通知单信息为依据,给予患者病房探视,正式交流前,对患者病情、心理需求等作出了解,之后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手术方式,介绍手术大致流程,并传达医生医技水平信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不良情绪减轻;

(2)术前准备:术前6h,固体食物可给予患者,术前2h,水或碳水化合物适量饮用,胃管、尿管尽量不在术前放置,如需要放置,放置时间为麻醉后,对于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当天清晨可利用少量温开水服用相应的治疗药物。

1.2.2 术中护理

(1)术中保暖:对手术室内温度妥善控制,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26℃,并将棉床垫垫在手术床上,患者入室后,协助患者在手术床上摆好体位,并将保温棉被帮助患者盖上,皮肤消毒过程中,利用棉肩套盖住患者双肩,开始手术后,手术室温度调节到22~24℃,密切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2)改善术中配合流程:以手术需求为依据,完善手术配合手册,以固定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配合,促进其配合默契度的升高,提高手术速度;

(3)保護皮肤:根据手术体位,充分暴露术野基础上,术中移动体位尽量减少,避免损伤皮肤;

(4)预防感染:术中严格保证各项操作的无菌性,预防术中感染。

1.2.3 术后护理

(1)疼痛护理: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止痛,护理人员要对连接的稳定性、通畅性仔细检查,将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及家属,促进镇痛效果的提升;

(2)早期下床活动:术后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中实施回访,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将早期下床活动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并介绍具体的活动方法,同时,嘱咐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的增加运动强度,且保证运动强度与机体承受能力相适应,避免适得其反;

(3)早期进食:术后进食可于早期进行,待患者清醒后,口唇可利用温开水湿润,完全清醒时,少量温开水给予患者,饮水量逐渐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69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4.3%,其中,应激性溃疡2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69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9%,其中,应激性溃疡6例,切口感染3例,出血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新时期,大幅度的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人们也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护理服务质量。随着护理模式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逐渐的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护理模式,并应用在临床中,如整体护理、个性化护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西医治疗患者时,主要手段之一即为手术治疗,此过程中,要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规范麻醉处理、手术操作,改善护理方法,让患者术后能看快速的、良好的康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产生于此种背景下,提出目的为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研究指出[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到手术患者中后,患者住院时间可明显缩短,本研究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5.1±0.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0.7)d,一致于前人的研究。另有学者认为[4],行择期开腹手术治疗情况下,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手术效果可相当于腹腔镜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为主要体现。

整个围手术期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手术室护理工作会科学开展,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积极作用。研究指出}s7患者行手术治疗时,90%左右患者术前不良心理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进而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术前1d开展访视工作后,手术相关知识会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及家属,使其不良心理得到缓解。传统手术室护理中,禁食、禁水要在术前8h、2h严格开展,但由于禁食禁水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手术创伤的存在,使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延长恢复时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将适量水或适量碳水化合物在术前2h给予患者,使重要器官在术中的能量需求得到保证,促进患者术中舒适程度提高,减轻应激反应,预防发生并发症。另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主动稳定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的发生,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行擇期手术治疗患者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的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陈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服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33(07):664-667.

[2]郭风云,王玲,单红霞.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5):222+226.

[3]王文芝.快速康复理念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双足与保健,,26(21):5-6.

[4]辛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63-264.

[5]迟艳君.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越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68.

篇5: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心理(精神)康复,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内在因素。近年来,作为评估精神疾病损害程度与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日益受到临床医学专家家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碍,存在自卑绝望心理,幸福感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质量全面低下,严重影响其全面康复。积极的心态是主观幸福感最强有力和最可靠的预测因素,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健康状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最佳功能,引导实现自我幸福,揭示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科,其目的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形成积极的品质,培养人们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关注、和睦关系、言语技巧、信任以及灌注希望、塑造力量等技巧与策略被称为积极干预,其内涵是增强患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正其缺陷。目前,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进行的临床心理干预称为积极心理学疗法,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幸福感。本研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PPT,旨在探讨积极心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情感体验和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取10~12月在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治疗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病情处于恢复期,阳性症状量表<10分,阴性症状量表>20分;③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年龄在18岁以上;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躯体疾患,身体运动功能差;②存在智力障碍;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退出标准:精神症状不稳定(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和加强护理、自残、严重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自愿退出。

1.2研究对象的分组

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在干预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干预组有1例患者因病情波动,出现冲动伤人行为而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3例患者因其家属要求患者出院而中断研究。为避免数据统计处理的复杂性,将中途退出及中断研究患者给予剔除。故本次研究对象实际为8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方法

2.1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护理,经过2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阳性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处于恢复期后分组。入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入组后,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接受日常性健康教育及娱疗活动,由病区娱疗护士负责执行,具体包括:精神病常识知识宣教、打牌、下棋、读报、看电视等。临床医师在查房时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不涉及积极心理干预。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学指导,通过对患者访谈及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心理问题而制订出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工作由2名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精神科临床护士和2名娱疗护士负责,干预前,由我院2名心理科主任医师和和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统一对干预护士进行有关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知识再培训,力求熟练掌握和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干预形式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方案见表2。为保证患者配合完成此研究,实施前,责任护士首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配合,为确保患者参与的连续性和积极性,依据阳性强化行为疗法M,对坚持参加此研究的患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干预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分组干预,40例患者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每组20例。干预方案由参与本研究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制订,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每一个干预项目在2周内完成,干预人员根据各项目内容制订相应的干预时段。

2.2评价方法

2.2.1积极心理品质评估

米用幸福进取者问卷(theHappyEnterprisingIndividualQuestionnaire,HEIQ)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该问卷包括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和学习成长6个维度,各含6、5、5、5、4、5个条目,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5、0.83、0.81、0.72、0.76、0.69、0.93。采用1~5级评分,对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求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进取程度越高,积极心理品质亦越高。

2.2.2健康状况评估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HealthMeasurementScale,SRHMS)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自测生理健康(第1~18条,包括躯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3个维度)、心理健康(第19~34条,包括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维度)和社会健康(第35~47条,包括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3个维度)3个评定子量表。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3个评定子量表分和量表总分的理论最高值分别为170,150,120,440,理论最小值均为0。SRHMS得分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健康状况,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确定入组后,课题研究人员分别于干预前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因每一干预项目在2周内完成,故由不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量表测评人员分别对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入组时)、干预1~2周、3~4周、5~6周、7~8周、9~10周后进行量表测查评比。评估过程采用盲法,测查人员和数据处理者不知道被测测患者为哪一组。每次测评结束后,评估人员将每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各测评量表装订在一起。

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6.0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检验,计数资料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不同时段幸福进取感评分比较(表3)

由表3可见,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两组HEIQ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4周、5~6周、7~8周、9~10周后的不同时段,干预组HEIQ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干预方法的HEIQ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即与测评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F=8.35,P<0.01)。提示干预组积极心理健康好于对照组。

3.2两组不同时段健康状况评分比较(表4)

由表4可见,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两组SRHM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4周、5~6周、7~8周、9~10周后的不同时段,干预组SRHMS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种干预方法的SRHMS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即与测评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F=6.59,P<0.01)。提示干预组健康行为好于对照组。

4、讨论

4.1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应用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低自我效能感等。这种消极的心境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而且对预防出院后复发也有不利影响。积极心理学认为即便那些患有最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人,也不仅仅只是纠正缺陷,更要求减轻痛苦和烦恼,他们需要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因此,临床护理中很有必要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以增强患者积极情感体验,满足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促进康复。

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积极干预打破了仅仅关注于痛苦和如何减轻痛苦的局限,具有提高幸福感的有益效果,成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有效的补充?。李小光等认为,积极心理干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躯体、心理、康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心理护理是疾病康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心理治疗工作重点是疾病的评估或治疗,形式大多数是黑板报宣教、疾病知识简单讲解;曰常工娱疗形式大多是做健身操、下棋、打牌、看电视。这种传统型的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及减轻孤独感的作用,但在改变患者积极情感及积极个性特征方面效果甚微。积极心理治疗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强调既要看到疾病,更要看到人的潜能。通过积极心理治疗给患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其潜能。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的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能使患者和家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树立健康意识,采取健康的行为。

4.2积极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心理(精神)康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终结果。本研究依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以矫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深层自我认知结构作为研究目的,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健康为干预目标,着眼于情感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感觉良好,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能,交友能力,积极的自我感觉等积极心理干预内涵,采用团体讲座、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等干预技术,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以提高理性认知、激发感恩心、担当责任、增强生活信念等为主题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目前对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等方面。“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具有相似基线资料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组经过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后,其幸福进取感水平和自测健康状况均较干预前逐渐提高,表明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健康。对照组随着精神症状的有效治疗及控制,幸福进取感水平和自测健康状况先是降低,后是有所提高的波浪式变化,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精神症状逐渐好转,其焦虑、抑郁、自卑感、病耻感等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后经过临床治疗护理干预后,上述不良心理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因没有实施积极的情感干预、深层自我认知结构干预,患者的幸福进取感水平和自测健康状况变化不显著。这种情况反映了积极心理干预在患者心理康复中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干预组幸福进取感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得分在干预的早期阶段(1~2周)较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提高不明显(P>0.05),在干预3周以后的各阶段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P<0.01),说明了患者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质变过程,积极心理干预能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和健康状况。

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对幸福进取感和健康状况的团体积极心理干预效果起到了重要影响:①团体心理干预方案设计。针对幸福进取感和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的活动包括理性认知、感恩之心、温暧情怀、生存规划等主题。②营造温馨亲切舒适的气氛有助于增强团体心理干预效果。从患者的反馈来看,团体氛围的营造是良好的,多数患者用“温暧”“爰”“心灵的洗礼”等词语来形容对团体心理干预的整体感受,从而关注与参与积极程度均较高。③同质团体使患者间的共鸣感、归属感强,通过团体患者的互动和干预人员的辅导,使团体中的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尝试积极体验、发展适应行为、重建理性认知。④团体患者的个别差异为团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团体内多个影响源为患者提供了丰富的参照背景,他们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患者的良性行为,并通过反思、体验对己对事形成更理性认识。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干预研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由于患者大多数时间具有情绪抑郁、自卑感和病耻感心理,因此,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实施人性化关怀照护行为,尊重患者,激发患者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命令性、训斥性及批判性口吻。大多数患者对这种干预模式持赞成积极态度,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依据。今后可通过进一步加强完善各种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干预技术水平,增加心理干预时间等措施来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较之一般性心理干预,更能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深层自我认知结构,提升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另外,本研究未对此干预性研究做进一步后期效果随访和远期疗效观察,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探讨。

篇6:舒适护理在康复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康复科室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术后患者恢复各项生活功能,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受到康复训练时间较长,其作用无法在极短时间体现出来,患者在治疗中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形成巨大心理压力为提升该类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本院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12例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56例,年龄26~74岁,平均(37.65±2.78)岁,病症包括骨科康复18例、腰椎病康复30例、颅脑外伤康复27例、劲椎病康复19例、脑血栓康复18例。将上述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6例,且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舒适护理:①环境舒适护理:应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室内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55%左右,可放置花草进行点缀,并在墙壁上粘贴壁画使空间更有生命力。室内严格消毒,同时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性的消毒水,保持室内通风以及床位的整洁。②体位舒适护理:卧床患者采取体位垫,避免对疼痛部位造成压迫,定时翻身防止褥疮产生,卧床时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30℃,同时注意暴露位置的保暖工作,并询问患者感受,及时了解患者需求,适时改变体位,保证患者的休息充分。③症状舒适护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应采取止痛措施,例如中医针灸护理或止疼药物,恶心呕吐患者应给予药物预防治疗,便秘患者需多摄入高纤维素食物,还可通过内服番泻叶外用开塞露缓解症状,同时做好抗感染工作,避免感染性疾病发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要求,一些老年患者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护理人员对于这类型的患者应该给予充分的耐心以及尊重,确保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够全面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支持。倘若患者听力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护理人员则应该通过手势以及文字与患者进行沟通。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存在的困惑及时讲解,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患者的身心保持良好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合理掌握交流技巧,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对患者表示关怀与理解,疏导患者不良心理。讲解各种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了解,并通过治愈患者现身说教,提高治疗信心与配合度,指导家属有目的的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增加亲友探访或电话问候,提高患者幸福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①康复效果对比:比较患者护理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痊愈:经过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后,患者在康复阶段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可实现生活自理;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出现,生理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可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无效:康复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总和。②康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医院感染、急救用品、差错事故、继续教育、护士长管理、护理效果、病室安全管理、护理素质、健康教育、护理文书十个指标,每个指标10分,满分100,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沟通状态等十个指标,每个指标10分,满分100,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科室旨在帮助患者身体各方面功能恢复,在各项治疗与康复训练的作用下,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基本生活能力,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该方面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为重要。而在该阶段治疗中,因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无法体现出来,且治疗周期较长。加上患者对自身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担忧,多会表现出紧张、畏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更可能出现与治疗操作不配合的情况,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舒适护理与心理护理旨在为治疗期患者提供最优质护理,缓解患者存在各种负面心理。康复科以患者康复其锻炼及治疗为主,目的是对术后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损伤等患者进行恢复其功能锻炼及恢复,尽可能的恢复患者正常生理机能,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在康复护理中,由于各种康复治疗及锻炼措施等,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影响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降低患者遵医行为,影响治疗效果。舒适护理是整体化护理所要达成的护理目标,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伤残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是舒适护理的核心,使其与心理护理相互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整体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康复患者采取环境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症状舒适护理并配合心理护理,其康复有效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这种情况对于护士在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护理操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能够让患者心理存在的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使实行舒适护理服务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本次的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的效果得知,在老年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中舒适度,在身心舒适状态下接受康复治疗与锻炼,帮助患者提高对各种不适的耐受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康复信心,在坚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中更为实用。

康复科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患者因耐受力较低而不配合治疗的问题,主要包括心理不适、身体不适、环境不适、用药不适等,对治疗效果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接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海碧,王琼莲,赵慧,梁玲. 舒适護理干预对于改善癌痛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06: 111-114.

[2] 李霞. 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康复科护理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 05: 236-237.

[3] 陈洪碧,邓国秀,宋雪,等.论老年康复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z1):167-168.

[4] 李慧萍,李惠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8(18):31- 32.

[5] 孙网凤,崔亚林,钱秋月.全膝置换48例早期康复训练中的舒适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9(11):2647.

[6] 童淑萍,张 妍,胡菊芬,等.舒适护理在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24(13):1218.

篇7: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

骨科创伤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病情发展迅速,病因复杂,从而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的苦难,其中涉及到患者脊柱、神经、血管、肌肉等多种组织和机体细胞的损伤。且近些年,骨科创伤的临床发病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病情也较为复杂,其中受骨科创伤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影响,临床抢救时间往往被延误。为此,本文取我院1月~1月间接治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索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月~201月间接治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年龄为(43±3.2)岁,盆骨骨折患者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四肢骨折患者27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4±3.5)岁,盆骨骨折患者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四肢骨折患者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骨科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同时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开展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状况、病史、病情等所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同时分类做好记录,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和病情配备必须的医用品,如防褥垫、抢救仪器、药物等等,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做好预见性健康防护计划,同时针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予以指导。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病率以及住院费用等,同时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予以调查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全部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拥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此可见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莲 单位:曲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5,23(3):1255.

[2]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0(32):95-96.

[3]张玲玲,张晓芹.骨科护理中关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36-237.

[4]李玉萍,盖淑兰,张文倩,等.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2(7):1524-1526.

篇8: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

笔者为了对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析,选取了400例患者,并将探究结果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8月~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400例骨科骨折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参与本次探究,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2组,研究组中患者例数是200例,男女比例是120:80,最大年龄是75岁,最小年龄是18岁,中位年龄为(43.6±16.2)岁;参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00例,男女比例是125:75,最大年龄是76岁,最小年龄是19岁,中位年龄为(44.1±15.2)岁。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给予患者入院介绍、一般健康宣教和基础性护理等;在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具体护理管理措施如下叙述。(1)给予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理论知识和能力全面培训并通过专题讲座的方法达到人人覆盖,主要培训内容是:为护理人员介绍同理心以及疾苦观的含义,使护理人员明白利他主义的必要性,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沟通技巧等等,每周都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性查房且需要定期开展责任护士的人文关怀故事和经验分享,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实施奖惩工作制来促进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氛围的病室环境并确保该环境内充满爱心和人情味,在关心、尊重患者前提下进行人文护理关怀,例如利用鲜花和绿色植物来点缀护士站、病房窗台,准备爱心服务箱,其中包括一次性水杯以及针线包等,同时准备活动坐便椅以及爱心雨伞等来方便患者,在病区走廊内,可设知识宣传栏,同时放置医务人员的简单介绍等,在每个病房内均需要设置卫生间以便于患者做好日常洗漱和生活,在每张输液卡片背面都需要标有注意事项且在每个氧气开关处均标注有安全提示等,在每一个护理管理环节中均需要充分体现人文化关怀理念。

1.3判定标准

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时利用自愿自拟的调查问卷,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400例骨科骨折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比2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管理后的组间数据得出差异性显著的'结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优,组间数据主要包括: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其中研究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患者例数分别是5例(2.50%)、4例(2.00%),参照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患者例数分别是24例(12.00%)、18例(9.00%),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X2值分别是13.4213、9.4276,充分说明了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样优于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骨折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给予患者人文化关怀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其人性化和规范化特点促使患者更易于接受护理干预,在护理期间需要做到:护理人员需要做到全程无缝隙化人文性关怀护理,确保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热情、主动、微笑服务,耐心、及时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并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护理人员8小时在岗和24小时责任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基本掌握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2],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每天两次的心理疏导以便于对服务流程进行进一步改进。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是2.50%、2.00%,护理满意度是98.50%,显著性优于参照组。综上所述,给予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显著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王晓兰.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238-238,239.

[2]雷宾.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1):131-131,132.

篇9:无陪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无陪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摘要】我院骨科实施无陪护病房一年后在护理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心得。我科于4月实行无陪护病房管理,本着改善服务,强化基础护理的目的,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合理排班;责任包干;扁平管理;动态管理;护士站前移等改进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 改善服务,强化基础护理。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患者进入病区后所有的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服务都由医护人员承担,实行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让患者在病区有家一般的感觉。 无陪护管理,不仅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的心理、生理需要,还解决了家属送饭,陪护困难的问题,同时为医护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护理人员自觉地走进病人,主动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1]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保证各项诊疗措施有效地落实,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护士职业信念得到升华 。

【关键词】骨科 无陪护理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南医大二附院骨科为我院第一个无陪护试点病区,经过一个多月的组织动员和培训,于204月26日无陪护病房正式启动。

1.2方法;合理排班;责任包干;扁平管理;动态管理;护士站前移。

2 实施

2.1责任包干 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护理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构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员工作模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实行整体包干病人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每个护士都必需履行基础护理职责,全员参与基础护理,人人动手护理病人。 每个护士平均包干病床数5-6张。

2.2责任组长不仅分管病人还负责对本小组护士工作给予监督管理,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护理员与责任护士一起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实行基础护理三化一体。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工作人性化。

2.3 注重细节服务 制定和完善基础护理服务流程,使得各项基础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进行护理小改革,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2.4 合理排班 护士排班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方式是绝对完美的,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成长的目的。根据我科临床实际合理排班。将原来一人值夜班改为两人共同值夜班,这样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而且保证了对病人病情变化判断的预见性、准确性和救护的及时性。[2]

2.5护士站前移 把护士站和治疗室的功能凝聚在治疗车上,把治疗和护理车推至病房,淡化治疗室和护士站的功能,除了办公护士留在护士站外,其他护士全部在病人床边直接为病人从事全方位的治疗护理工作。

2.6把时间还给护士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表格式护理文件科学、简明、易懂,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记录,突出重点内容,书写时间少于半小时。辅诊后勤围绕临床转,保障支持条件到位,全面改革扭转原需护士做的外围工作

2.7为病人提供细致周到的生活照护:每班对患者自理能力和患者习惯进行评估,结合分级护理标准,将患者需要的生活照护,具体内容如梳头、喂饭,洗头,翻身拍背等具体化,定量化,挂于床头,据此按时按量地落实到位,由总责护士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患者得到周到细致的生活照护。

2.8倡导到位,安全的专业服务:护理是一们科学,仅有周到的'生活照顾远远满足不了患者全方位的需求,到位、具体的专业服务更能体现护理的内涵。对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说教上,而是明确具体内容、方法,保证康复措施地落实,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2.9生活护理与病情观察相结合:饮食护理时,护士可观察到病人的口腔黏膜,食欲和吞咽情况,皮肤护理时,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骨科护士为病人泡脚时,有效地被动运动病人的下肢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和深静脉血栓

2.10及时有效的沟通:用病人喜欢听的称谓,不以床号代称;操作时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语气;病人吵闹或不配合时,予以耐心的安慰、开导,而不是训斥,顶撞;及时发现病人的不满情绪,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沟通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治病救人,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服务中做到:微笑真一点,语言美一点,责任强一点,说话轻一点,动作快一点,脾气小一点,胸襟宽一点,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效率高一点,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3 成效

3.1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护士全面负责病人,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自觉地为病人服务,受到了病人更多表扬,在不断地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护士认识到了贴近病人的重要性。由“要我下病房” 转变为 “我要下病房”,使得护士的职业信念得到升华。

3.2真正做到了将护士还给了病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的增强。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护士至少有7个多小时的时间全部留在了病人身边。目前病区的铃声已基本消失。

3.3拉进护患距离, 通过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发现生活护理原来更能拉近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护患之间的感情。自无陪开展以来,我科出院病人满意率均达到100%。

3.4说到——做到 ,原来的责任组长只是每日机械地进行健康宣教,而未注重落实情况。现在的关健不仅是宣教,而是宣教的内容得到了实实在在地落实。

3.5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护士的培训,以及实行责任

包干后,促使护士自身不断地学习,使得护士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

3.6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便于管理,各年资护士合理搭配,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稳定了护理队伍,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做到忙而不乱,保证了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了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3]开展以来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

3.7病区环境大大改善,自从实施无陪以来,安静有序的管理改善了病区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病员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1]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9(8):16.

[2]车杰,张晖.等.神经外科无陪护重症病房的实施效果.[J],医疗装备,.21(1):40.

[3]石秀芳.儿科病房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的SWOT分析[J]全科护理,.8(11B):2985-2986.

篇10:分析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中医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及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 -心理 -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对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年 5 月 ~ 年 6 月对 130例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方法,其中男 70 例,女 60 例,年龄16 ~ 55 岁,平均年龄为 32 2. 5 岁,病程 10 ~ 18 天。其中石膏固定患者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60 例,骨髓炎患者 10例,对130 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病人进行6 ~12 个月的回访。

1. 2 方法 ①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氛围: 保证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温湿度适宜,尽可能降低一切噪音。② 中医调畅情志法: 清净养神,提醒患者保持清净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使其少思少虑,做到精神内守,心平气和。③ 顺情解郁法: 首先,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顺应其意志和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应理解患者的悲郁和愤怒,不可与其相争,患者大多因病生愤,发脾气是对自己患病感到不满,而非针对护理人员。其次,应引导其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哭诉倾泄苦衷,借此使其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而舒展,使气调而有益疾病,解除其悲郁情绪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④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等。古文中说: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护士应鼓励患者多看看书,听听广播、音乐,与家属朋友谈心,用良好的情绪去抑制不良的情绪,起到调神去疾的作用。

1. 3 治疗性中医护理法 ① 皮肤刺激法: 如冷敷可减轻炎性水肿,但注意在不影响患肢血运的情况下使用,热敷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输液部位肿胀用土豆片N敷可迅速消肿,压疮创面用蛋壳内膜N敷能很快恢复。②中医护理操作疗法: 长期卧床腰背部酸痛者可用拔火罐、按摩及中药涂擦等中医疗法来化瘀缓解症状。肿胀疼痛患者,可用我院自制的中药金黄膏贴敷疗法,使中药直接接触患处以驱风散寒,达到消肿止痛减轻症状的目的'。对一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类骨质增生疾病,用中药熏洗或艾灸法可达到疏通奏理,通畅气血,清热解毒,驱风祛湿的功效。

1. 4 辨证施膳方法 骨折初期( 气滞血瘀) : 饮食宜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为主,常用田七瘦肉汤、鱼片汤、金针木耳汤等。骨折中期( 气血不和) : 饮食宜补气和血、接骨续筋之品,如续断猪脚筋汤、桂圆红枣鹌鹑汤、北芪乌鸡汤等。骨折后期( 肝肾亏虚) : 饮食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枸杞子煲乌鸡、兔肉等。其他慢性等骨病患者: 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护,如肾阳虚者多食温补之品,如羊肉、猪肉、桂圆等; 肝肾阳虚者,多食清补之品,如山药、鸭肉、牛肉、百合、枸杞等; 一般患者可食胡桃、瘦肉、骨头汤、黑芝麻等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

1. 5 健康指导 当医生诊疗结束后,护士给患者详细明确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程度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在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嘱咐患者定期复诊。护士应该建立电话回访制度,经电话回访,加强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并将医疗护理服务从医院拓展到社会,从患者拓展到健康人,进而使全社会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回访的沟通,使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有良好结局,并经随访建立与患者之间稳定长久牢固的联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全民的健康意识。

2 结 果

通过回访,本组 130 例骨科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均有明显改善,满意率达 99.5%,护理纠纷下降为 0%。

查字典范文网[unjs.COM]

3 讨 论

中医护理学是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而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骨科与中医护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护理所带来的显著疗效,也逐渐被骨科医师所认可。实践证明,把中医护理运用到骨科患者的护理是一种积极的、可行的选择。对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是主动的服务过程,可使患者积极参与。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使患者不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能力。总之,将中医护理引入骨科,不但可以满足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避免发生并发症。它顺应了整体护理的趋势,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篇11: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7月至7收住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明显降低意外事故、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是提高相关机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篇12: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0引言

护理风险包括一切可能发生的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损伤的不安全事件,针对当代护理风险选取合理、得当的管理模式,强化机构人员的风险意识,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医疗环境对于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潜在、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从而更好的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选取本院骨伤科207月至207月收住的30例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依据风险管理模式制定防治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伤科年7月至年7收住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比较。

1.2方法。

查找骨科护理缺陷原因。骨科护理缺陷原因主要有:

①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紧张疏忽,导致工作未按要求落实。

②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职责。

③护士风险意识滞后,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易发环节预见性不足造成风险。

④骨科护理专业知识欠缺,对新业务,新技术不熟练,病情观察缺乏重点,不及时。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欠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致并发症或病情加重。

⑤缺乏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⑥环境管理不善及设施不合理。

风险护理对策。

①增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变化,工作时段,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②加强法制教育,重视风险教育,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护理安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系统学习法律法规,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用反面事例警戒护士,将质量控制过程中高发,高风险护理环节进行通报,使护士重视护理风险,提高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定期组织专科知识,专业技能培训,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培训,制定突出事件报告制度及各种风险应急预案,不断强化,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④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注重护患沟通技巧,契机。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每一项操作轻柔,规范。操作前有解释,说明,操作后有致谢。

⑤重视病区环境管理。病房,走廊,开水房,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设置防滑标识。骨科病床统一设置防护栏,重视患者及其陪护的健康教育,指导如何避免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重视危重,高龄,大手术等重点患者;重点时段:午间,夜间,节假日,休息日,交接班等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管理,洞察现存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好防范措施。

1.3检测指标。

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的患者有投诉护理的为1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此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6.66%);对照组中的患者投诉为3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此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73.33%);由此可见实验组中患者的满意度高出对照组。

3讨论

现代医疗环境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潜在的护理风险对医院、对科室、对医护人员都是一种考验,提高对骨科病房患者的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同时提高医学专业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把上级医疗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旨在有效降低临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选取本院骨伤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住的30例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依据风险管理模式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投诉护理的为1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投诉为3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对照组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能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对于薄弱缓解进行严格管理,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后骨伤科意外事故、意外风险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不断深入风险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医疗机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40(5):375-377.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6(9):39-40.

[3]张文娴,崔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43(12):395-396.

篇13:精细化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体会论文

精细化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体会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9月份的骨科患者,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精髓,设计并实施骨科护理床边交接班五精原则、五细改造、五化服务实践方案。评价观察护理人员实施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后并发症发生率、交接班项目遗漏、患者满意度变化、护理质量和护士工作能力等情况变化。结果与前一季度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由5%下降到1%、护士交接班内容遗漏项目由5项减少到无、患者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6%、护理质量和护士临床工作工作能力考核均提升。结论精细化的床边交接班不仅确保了骨科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骨科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骨科护理;床边交接班

0引言

床旁交接班是每班护士对分管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2]。各省市医政处已将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纳入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内容,说明了床旁交接班是护士应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是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骨科患者急诊、多发伤、慢性骨病、疾病高龄化等病情复杂特点,致使患者长期卧床,安全隐患较多,容易出现并发症,功能康复时间长,对护理要求高,使护理难度加大;所以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环节尤显重要。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日本20世纪50年代)[3],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4],已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各行业出精品服务的管理中。因此我科于2015年7-9月份,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进行骨科床旁交接班流程、规范、标准的细化改造,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化、温馨化、专业化、安全的.床旁交接班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实践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实践方法

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精髓,设计骨科护理床边交接班五精原则、五细改造、五化服务实践方案。1.1五精原则精华设计、精通掌握、精密执行、精致管理、精品成果。1.2五细改造细化标准、细化规范、细化流程、细化服务、细化管理。1.2.1细化标准1.2.1.1细化骨科床旁交接班标准依据骨科疾病特点、手术类型、急危程度、年龄因素、精神有无异常、护理级别、是否特殊患者制定交班频次和交班内容。1.2.1.2细化骨科床旁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根据省护士能力考核目标要求和交接班流程设计标准的评价表。包括以下7各方面能力的考核: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和人为关怀、病情评估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方面、交接班制度方面。1.2.2细化规范根据优质护理服务沟通礼仪和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制定标准的交接班礼仪规范。1.2.2.1规范床旁交接班前准备标准。1.2.2.2规范床旁交接班中、后礼仪站立规范、沟通礼仪、查体礼仪。例如:床边站位规范:责任护士:患者管路放置较多或需交接项目较多侧头部第一位。护士长:病人同侧第二位。同组下一级或其他级别护士:患者同侧第三位,拿手消。夜班护士:患者另一侧头部第一位。护理组长:病人另一侧躯干部第二位。其他责任护士:床尾,必要时准备摇床协助翻身或其他操作协助。1.2.3细化流程优化床旁交接班流程图:遵照护理程序原则,将细化的流程、沟通标准、操作标准、注意事项设计于一张流程图上,流程路线距中轴位置,沟通语言标准居于表右侧,操作标准、注意点居于图左侧。达到了简洁、清晰、形象的目的,利于护士记忆应用。1.2.4细化服务护士将细化的标准、规范、流程精密地、精准地为患者提供五化优质床旁交接班护理服务的过程。1.2.5细化管理1.2.5.1骨科床旁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科室质控中常规考核。1.2.5.2护士长每天参与护士床旁交接班,及时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存在问题。1.2.5.3细化培训方案,不断提高护士护理知识储备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2.5.4护士长每日晨会点评;每周六晨会分析总结、强调1周存在问题,讨论改进措施;每月召开床边交接班质量分析会,减少缺陷的发生。1.3五化服务(服务目标)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环境温馨化、服务过程亲情化、服务结果满意化。

2结果

与今年前一季度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由5%下降到1%、护士交接班内容遗漏项目由5项减少到无、患者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6%、护理质量和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均提升。

3结论

3.1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了科学严谨人性化交班流程,制定了规范的交版标准,融入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指引护士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化、温馨化、专业化、安全的床旁交接班服务,实现了五化目标,取得了精品成果。3.2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使患者病情信息得到了护士各班次完整、准确、清晰的传递,没有出现漏交班的现象;保证了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准确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了连续、有效的整体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3.3细化的交班流程,融入了沟通标准、规定了手消毒时间,增强了护患沟通意识和手消毒习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相关依从性,拉近护患距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预防了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体会

4.1经过查阅文献显示以往骨科床旁交接班存在危重、手术、特殊病人交接内容遗漏[5]。护士个人素质和工作经验致具体执行交接班时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流程和清晰的工作指引[6]。护士交班前没能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接班时问候患者、称呼不恰当,保护患者隐私措施不到位,导致患者不配合。我们实施的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了交接班标准、流程、人性化的沟通语言,减少了护理人员专业上的差异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清晰地指引护士实施了精准的人性化的床旁护理交接班。4.2以往护理交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体系[7]。建立标准的质量评价系统并纳入护士的日常工作考核管理,是保持精准的交接班常态化的重要管理手段。不仅起到了强化护士行为的作用,促进了护士群体良好交接班习惯的养成,而且确保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4.3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大幅度提高,是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的肯定,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使骨科护士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进而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了护士专业素质的提升,利于骨科护理专科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方案是护士实施精准的交接班服务的一盏明灯,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升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丰富了“以人文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使整体护理改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同时也加快了骨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我院骨科护理品牌效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芦志英.护理床头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护患满意度[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3,7(16):247-248.

[2]古城潘,刘学琴.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3]王丽,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护理研究,2010,24(5):1196-1197.

[4]戚俊军.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现代医院管理,2010.37(4):33-35.

[5]裴燕芳.骨科床边交接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和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21.

[6]付沫,肖继荣,等.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的规范化管理.护理学杂志,2013,14(28):65

[7]肖继荣,王红霞等,骨科护士传遍交接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4,18(11):103-105.

相关专题 骨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