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论文

桐毓芬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桐毓芬”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三农论文(共10篇),欢迎参阅。

篇1: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

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邮掌柜+”系统是中国邮政在“互联网+”行动中建立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针对“互联网+”在“三农”经济薄弱环节。从“互联网+”现代农业、普惠金融和高效物流的角度出发,就“邮掌柜+”面向“三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一体两翼”;“互联网+”;“三农”

中国邮政以“邮掌柜+”系统为代表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互联网+”行动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整个行动最薄弱的环节。中国邮政通过整合系统、推广平台、强体展翼,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李总理就农村电商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已经充分肯定了邮政在农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邮政以其“仓储+配送+供应链”,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的消费,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

一、“邮掌柜+”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服务

“三农”品牌服务“三农”是“互联网+”的薄弱环节。一是物流、仓储和配送。整个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广大农村的商品需求也相对分散,电商业务要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发展在农村就显得薄弱。二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有差异。三是服务“三农”电商的运作成本较大。诸多电商因为受到店面租金、人工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培养起客户的消费习惯,一定时期内较难形成消费规模。“互联网+”现代农业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聚焦”的难点、热点问题。“邮掌柜+”平台是邮政依托其邮乐网平台为出发点,通过搭载多项邮政业务,以便于邮政快速切入到农村电商市场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可实现线下代购、商品批发、进销存管理、会员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可以直接普及农村小型超市以及便民服务店使用。一是线下代购。就是相关加盟商帮助农村地区不会上网或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消费者,购买邮乐网的商品,并支付一定代购佣金的业务。二是商品批发。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线下渠道展示分销商品,进一步简化了购买流程,让加盟商能够方便、快捷地采购各地邮政供应的商品。线三是进销存。是按照门店管理标准设计开发的进销存管理软件,提供了库存管理、收银管理、业绩管理、店员管理等门店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原来的手工记账,麻烦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店里的商品还有多少库存、当天营业额是多少,一目了然。四是会员管理。是按照门店管理会员的需求设计开发相关的管理系统,提供了会员信息管理、积分管理、积分兑换、赊账管理等一系列会员管理所需要的功能。通过积分回馈拉住客户,回头客越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好。五是便民服务。通过便民服务站系统,具有代缴通信话费、水电费和代售票等公共服务功能。叠加代理车险、代投代揽快递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业务种类,让农村广大市场得到更大的优惠。中国邮政抓住“互联网+”行动契机,通过遍布的实体店开展面向全方位市场的线上线下全新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邮掌柜+”系统,进而邮政实现“服务三农、通过线下带动线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邮政农村市场战略布局。并且“邮掌柜+”系统在“互联网+”行动不断丰富业务种类,充分发挥技术平台、有线下网点、分销和物流体系,塑造的品牌优势,让农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在其他电商还没有完全进入的农村“互联网+”市场能够创新出具有邮政特色的O2O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实现农村电商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广大农村的广泛使用,农村“互联网+”市场在“三农”需求日趋巨大。中国邮政以其线下渠道规模庞大,运营体系健全,加之全国目前拥有25.3万个便民服务站和5.2万个邮政局所,这都是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实体网络。

二、邮政“金融翼”服务

“三农”盘活“互联网+”普惠金融“三农”面对“互联网+”市场,突显的问题是信用贷款难、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中国邮政要通过“金融翼”服务“三农”,盘活了“互联网+”普惠金融。作为邮政“金融翼”主体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坚持服务“三农”市场、服务诸多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重大社会责任和义务,摸索出一条商业化可持续的快速发展道路,做到全国范围内网点规模数量最大、网点覆盖服务人口最广、客户最多。从而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中国邮政面向“互联网+”普惠金融,要做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一方面邮政要能担当服务“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广大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中国邮政要始终将“三农”金融服务放在当前和以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通过自上而下成立三农金融服务部,依靠其“专门机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资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其产品与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县域范围内的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邮政“金融翼”实体网点的70%以上分布在县域及其以下地区,拥有为遍布城乡的6000万以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天然基础条件和优势。通过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流通网络,为广大城乡人民群众搭建起了资金流通的绿色通道。一是进一步做好代收代发、公共缴费等工作;一是面对全国不同地区代收代发工作特点,重点为老龄用户、流动务工者等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三、结论

发展“互联网+”是当前大势所趋,能得渠道者必得天下,互联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邮政要进一步珍惜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邮政“一体”的根据地作用,做好窗口资源的管理。完善邮政“两翼”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邮掌柜+”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加入“互联网+”行动中,做到立足市场、强化组织,优化网络、积累客户、提供支撑、多方共赢,总结经验、积累资源。抢占“三农”市场,以此确立中国邮政在“互联网+”行动中的领头羊、排头兵地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40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2]中青办联发.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S].〔2015〕40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3]中国邮政.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决定[S].〔2015〕81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篇2:科技推动三农发展论文

科技推动三农发展论文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间题十分重视。制订了一系列优惠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扶贫力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然而,在陕北多数农民却缺少科学种田的技能。仍然采用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因此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上。有不少的农民把摄取富裕的希望寄托在出外谋生之上,盲目地进城打工。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月工资只能在500元左右,加之高昂的城市消费,一年到头所剩几何?那么如何才能让陕北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达到小康水平呢?笔者认为“赠人千金不如授其一技”。要想富需走科技路。只有让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种田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陕北“三农”间题大有希望.

陕北黄土高原虽然缺水干早,无霜期短,但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具备开发建设早作高效农业体系的基本条件。氢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为314―730tnm,但降水利用潜力很大,如果按每1~降水生产Ikg粮食的降水利用的先进水平估算,每公顷粮食产量可在4500kg―ii000kg,经目前的实际产量高得多。无霜期虽然仅为135―224d,但自北到南脱水、脱肥现象,导致收获指数和产量下降,同时,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耗竭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物质为代价的,如果长期连续覆盖膜必然恶化土壤生态条件,难以持续高产。因此在确定地膜筱盖模式时,必须考虑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地膜覆盖的阶段性和肥料的施用等。其次是扩大塑料大棚的数量、种植类型。

塑料大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打破农业生产的时令限制,而且将农业生产推向车间化的生产模式一个。.5亩的日光温棚,一般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可这一技术在陕北,只在城郊的川道地里建为数很少的单一的蔬菜大棚。其实农村有不少闲置的庭院和宅基地,多数农民在自己的庭院打了水井扩展,如果将这些宅基地改建为温室大棚,并由只种植蔬菜而扩展为种植如西瓜、葡萄、桃子等水果作物.那它的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

猪涧县宽州镇康家讫台村的薛文于建了一个四位一体(猪圈、菜棚、厕所、沼气池连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利用蔬莱的下角料养猪,猪粪和人粪尿进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照明。沼液又是种菜的优质肥料。这样种养结合的方式,既节省了憔料和电费,又省了不少买化肥的钱。同时大大提高了大橱的经济效益。这一个大棚年纯收入在两万元以上。第三应继续推广垄沟耕作技术.垄沟耕作清涧县农科所薛梅桂百一农槲侍庾敫喻钜来慰陕足农作物一年一熟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种栽培模式的需要。光热资源充足,年日照高达1900―214o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达498.23―602.90)/c时远远高于关中及陕南地区,有利于玉米、豆类、薯类、糜谷等作物的高产。陕北高原另一特征是人少地多,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27hm,―。.52h二,,是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72―3.23倍。因此农业生产有很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发展陕北黄土高原的农业,就得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干早少雨、无霜期短的特征,首先须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等功能,能够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诸多不利因素,是高原地区粮食增产的重点技术,即使在干早年景,该项技术的推广使粮食单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它的单项增产潜力为65%―80%,可使水浇地的`粮食单产达到6800一8600kg,各类旱平地、宽幅梯田的粮食单产可达到4100kg左右.清涧县店则沟乡邓家楼村李宏彦在两亩川地上利用地膜板盖西瓜套种玉米的技术.西瓜每年卖钱8000多元,玉米亩产超过千斤.加上其他收入,李宏彦一家年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

但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地膜覆盖有时因作物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和养分耗蝎严重,后期出现严重技术是当前陕北黄土高原可以大面积推广的耕作技术,单项技术可实现粮食单产增长25%―55,单产可达1500―2100kg,笔者于1988年指导清洞县石咀释镇牛家沟村种植坝地垄沟早播玉米105亩,亩产在1000kg以上,省地县的领导和有关技术专家曾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诸如此类科学的耕作技术还有好多,如增肥培土、推广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等等,笔者不再一一枚举.如果适合黄土高原的每一项科学的种植技术都能综合地运用于所有的可耕地上,陕北农民能增加多少收入?

综上所述,陕北黄土高原区农业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各种培训方式,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的技能。

二、县乡领导千部和科技人员深入到每家每户,根据具体情况,为每户农民确定一项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或种或养,或加式产品的项目。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包括农产品的转化、加工、储存、运销等相关产业在内的农业体系,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

总之陕北农业是大有希望,只要合理的引导、科学的组合和开发,农民奔小康便指日可待。

篇3:三农科技信息创新模式论文

1“三农”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途径

“三农”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途径主要有4种:第一是政府出资无偿转让。由政府出资将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研究部门或个人研究的科研成果购买下来,然后经过适当的途径无偿转让给农民;第二是中介机构出资有偿转让。中介机构出资将科技成果信息购买下来,然后再有偿转让给农民,这种方式资金支出较大,且存在较大风险,农民难以接受;第三是科研机构有偿转让。科研机构直接将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信息有偿转让给农民,或者与农民合作,由农民出资,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其不足之处是农民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利用;第四是媒体主动无偿发布。其可靠性较差,坑农骗农害农的虚假信息常发,农民往往不接受,也不想去冒险。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研究出来的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往往也不可能免费给予农民,而且通过交易转让的费用通常高于投入的几倍到几十倍不等,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支付不起。上述4种来源途径里,政府出资无偿转让给农民就会大大减少投入或不用投入,是最受欢迎、最有效和最好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投入,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和利用。

篇4:三农科技信息创新模式论文

2.1“六位一体”互联互动模式

目前,国内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有:1)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少,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衔接不上,职能交叉错位,管理体制不顺,政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行为单向、被动[1];2)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脱节,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率低;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投入不足,缺乏政府必要的政策扶持,科技研发和推广动力不足;4)农民在农业科技信息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农民为提高农产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呈现出获取渠道多元化的特征。获取渠道多元化必然呼唤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起“大农业”的服务观念,使农业科技服务由单一被动地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逐渐转向为政府、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宣传媒体等多个传播主体合作和资源整合的立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佛山市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六位一体”互联互动现代“三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

2.2“六位一体”互联互动模式主体的主要任务

(1)政府是指政府和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主要任务是主导、协调和加大资金投入创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平台。政府在整个模式最为关键,对模式能否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2)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临床技术指导和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

(3)农业行业协会和企业。主要任务是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示范带动。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跟进采纳情况,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4)图书馆(包括高校、社区和农村图书馆)。主要任务是建立农业科技资料信息的查询平台,优化、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系统。

(5)宣传媒体。主要任务是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平台,拓展手机信息宣传和阅读,丰富信息内容,增加信息数量,突出科技信息。

(6)农民。主要任务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成果应用效果的反馈,对提供的科技信息做出评价,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应使农民接收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主动意识提高,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学习。

篇5:三农科技信息创新模式论文

3.1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涉及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宣传媒体等多个主体,只有利用政府统筹职能才能进行系统安排,并给予必要的财政和政策法律等支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现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三农”农村科技信息推广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必须注意经费、人员、时间和措施的落实。

(2)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目前,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由于科技体制不合理,大量成果被沉积而未能推广应用,因此,在政府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主导作用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在涉农项目中突出科技,向科技倾斜,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与整体水平。

(3)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加大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专家系统,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加强示范引导,对成效较好的模式进行宣传、实施和推广。从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到发布、传播等方面入手,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为农业科技信息创造良好服务环境,保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4)整合信息和人力资源。将各相关部门的农业信息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合力,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3.2构建指导平台

发挥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指导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指导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开展实用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政府出资和组织科研团队根据“三农”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和研究工作。研究应以贴近农民、实用性强、见效快速、效益明显为原则。

(2)开展临床技术指导和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成立由教授、博士、专家组成的服务团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好农业科技成果临床技术指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选派专家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定期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利用培训。

(3)开展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组织农科大学生科技信息服务“三下乡”服务队,送科技下乡活动。农科教专家组成员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巡回报告活动。经常保持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互动,直接了解农民的需求,使科技需求到科技供给的信息传递有效,从而保证农村科技信息供给的“服务”农民满意甚至使顾客满意最大化。

3.3构建示范推广平台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示范推广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信息。如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新的栽培技术信息、新的养殖技术信息、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动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传递。

(2)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需求调查,根据“三农”的需要,将信息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并及时跟进采纳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好的建议和意见,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支持。利用农业生产、推广方面的技术,形成产、学、研体系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推广。

(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行业协会吸纳各企业主要领导加入协会,经常交流讨论,树立起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竭尽所能发挥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的建设使新科技成果走向生产实践的应用示范,有效地带动周围农民运用先进的技术与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佛山市应把科技示范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抓手,坚持样板与项目捆绑、资源与技术整合,用园区示范促进技术推广,如顺德区陈村花卉世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南海区和顺万顷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三水区大塘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三水迳口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等,同时还要大力培育壮大新的农业园区建设,加强辐射效应。

3.4构建查询服务平台

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查询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查询服务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优化、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优化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对农村图书室的图书定期更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使用效益。根据农民的需求整合文献信息,把农民所需科技信息集中起来,整理成农民易于接受的二、三次文献,并提供参考资料、参考咨询服务、引导服务,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一站式”服务[2]。

(2)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系统。进行网上农业信息数字资源的采集与整合,将网上庞杂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在佛山农业信息网、农技推广网上设置宣传栏,为有需要的农民开展网上阅读、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为农民高效地获取脱贫致富信息创造条件。

3.5构建宣传平台

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宣传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平台。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的良好氛围。从服务手段上要传统与现代结合,既要发挥广播、电视、期刊的作用,又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开通农业病虫害信息检测系统、农业信息查询系统等。

(2)推广手机信息宣传。手机已成为农村网民上网的主流终端,而且呈高速增长之势,成为拉动贫困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移动通讯信息平台,结合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建立农村手机短信、手机QQ群、手机飞信等互动信息平台,提供最新农业信息,如价格行情、农产品交易信息、农业百科知识等,通过手机移动阅读电子图书和浏览网上信息[3]。

(3)加大网络信息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办好佛山农业信息网、佛山农技信息网、佛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网等,丰富信息内容,增加信息数量,突出科技信息,加强科技指导。各区宣传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农业信息网,巩固服务阵地,努力突破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4)建立科技信息发布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主要推广品种信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

3.6构建反馈平台

发挥农民的应用反馈作用,构建农业科技信息反馈平台,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1)建立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反馈渠道。农民是直接得益主体,其在一线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使用存在的问题最有发言权。政府应该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畅通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反馈渠道,如农业知识专线、贫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站、农技110信息服务台、贫困农村信息服务港、农业专家热线等。根据“三农”的需要,将信息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方面研究。

(2)提高农民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的意识和主动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农业新型技术、新兴产业产前产后的专业敏感度,导致先进农业科技不能快速、及时、高效的送达到农民手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农民应主动参加定期开展的农业科技信息应用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使用科技信息的意识和利用效率。

篇6: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论文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论文

一、支农制度化,措施具体化。

200*年以来,XX信用社将‘党员农贷快车’与‘十、百、千、万’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支农责任制,以主任挂帅、副主任分片包干,以信贷部门为核心,成立了支农服务工作小组.建立公示牌,公开党员身份、公开信贷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将支农的户数及其经济效益、还贷付息等具体指标落实到专人负责,并与工资挂钩考核,奖优罚劣,强化以人为本的支农管理机制。

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信用社年初就深入辖内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调查,了解掌握了真实具体的资金需求情况,并通过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大力组织存款、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先支持种植业,巩固发展农村基础产业。

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园林观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等新型高效产业,以来,信用社发放种植业贷款362户(次),金额13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一个花卉苗圃园林观光区,三个大棚蔬菜基地和为数众多的水果种植,年创产值160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仅顺欣花木公司就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几年前,这家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的农业企业因资金困难一直未有大的发展,信用社经调查认为其经营的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投放贷款40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起了占地31亩的生态园区,经过短短三年的建设,该园区已发展成为集花卉苗木生产、市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年产值100多万元,解决下岗职工就业65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信用社帮扶的`重点优质企业之一。

三、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农家乐”

几年前,XX镇XX村地处市郊,却“守着金饭碗叫穷”,信用社急农民之所急,主动深入农村与干部群众一道研究分析如何脱贫致富,寻求发展的出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最后确定了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方向,对全村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规模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信用社提供小额农贷支持,让农民改善房屋设施,对厨房、卫生间进行硬化、清洁化,并请来宾馆服务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让“农家乐”的软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层次更高了。如该村农民张新生全家五口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日夜忙碌也未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经信用社规划,发放贷款3万元。帮助该户盖起了三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收入日益丰厚。日前,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还新添置了卡拉OK高档设备,建起了KTV包间。该村在信用社的帮扶下,20人均收入72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如今的XXX村已成为顺庆区远近闻名的观光旅游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领导多次在该村视察,对信用社扶贫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

四、支持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城郊清泉坝一带原有一批养殖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效益提不高,规模上不去,信用社了解到此情况后,深入养殖户中调查摸底,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经济核算、确立合理的养殖规模,使养殖户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经营目标,信用社还到畜牧相关部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们传经授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大户胡泽萍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2.5万元,建起了三座养猪大棚,年底,生猪出栏150头、存栏100头、猪崽200只,实现净利润2万元。舞凤镇4村12组农民郑晓芳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异常困难,在信用社的帮扶下,贷款2万元建起了养殖棚,养奶牛10头,2003年实现收入8万元,净获利2万元。像胡泽萍、郑晓芳这样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提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农民们不禁动情的说:信用社不光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

五、发放农村消费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困难。

信用社以市政府搬迁和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迁入XX镇为契机,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加大信贷投放,为农民建房、购房、房屋装修提供信贷资金,使部分农民住上了新房,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农民住房贷款736户(次),金额436万元;发放助学贷款32万元,解决了24名大中专生、160名中小学生上学的资金困难;为农民生病医疗、购买生活用品等提供贷款340万元,信用社贷款支持覆盖农村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天道酬勤,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XX农村信用社在扶持农民、优化农业、发展农村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实现盈利110万元)和社会效益,农民以纯朴的热忱回报信用社,积极支持该社的工作,该社所辖的滑滩河分社地理位置偏僻,存款余额增长一直徘徊不前,自从信用社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后,截止6月,存款余额由年初的2880万元增涨到346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社农互动,共同发展”的更大跨越。

篇7: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创新趋势论文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创新趋势论文

摘要:现如今互联网已经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不仅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速度。在新常态下,顺应“互联网+”的战略导向,运用互联网金融开拓市场,帮助我国农业发展,此次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导向下服务“三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服务;现状;趋势;创新

1农业产业“互联网+”应用提速

1.1生产环节提速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实时信息采集和远程监控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企业一方通过生产监控、配送、资金清算等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掌控,从而实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渠道占比的不断提升,电商在整个市场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明显,很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都在利用电子商务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由此可见,一些涉农电子商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势头,并且还会有更加科学合理的涉农方法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2流通环节提速

“互联网+”使得供需双方实现了直接对接,减去了中间的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涉农物流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不仅降低了省县的单车物流成本,而且也在各大省市地区创建了物流园,进一步缩短了物流距离,提升了物流运作效率。

2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近几年我国针对农村相继开展了网络下乡、三网融合等一系列工程,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目前农村家庭宽带的普及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也带动了农民上网群体的增加,再加上智能终端价格的不断降低也增加了农村的消费水平,智能手机等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分析

3.1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三农”服务

现阶段,我国的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以物理网点经营为主的1.0重资产模式向线下网点+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的2.0轻资产模式进行转型。

3.2互联网巨头以电商为切入点开展涉农金融服务

现阶段的互联网巨头为农民以及农业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以及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并以此将小额信贷和投资理财都融入进来。具体见表1。

4“互联网+”影响下的“三农”金融创新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影响下,我国农业的发展理念、模式、技术及市场渠道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三农”产业化模式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在农民的生活逐渐由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农民产业组织的形式也越来越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农业领域的金融需求重点体现在产业结合和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与农业相关的资产增值及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金融需求与非金融需求在进行结合混搭的时候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4.1实时顺应农业规模化的生产趋势

我国的农业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以及大规模机械化的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其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各个行业的公司贷款、生产经营贷款以及产业链融资等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要注意与当地的产业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群体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以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来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4.2积极配合农产品销售

由于受到仓储成本以及物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的农产品销售仍旧是以专业的农产品市场为主,而近几年随着电商直销模式的不断发展扩大,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重点也逐渐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拢,专业市场通过与市场管理方进行对接,将电商和信贷服务都融入到了专业市场发展中,不断引导农业生产大户与各个企业对接,借助电商平台宣传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金融服务。

4.3实时顺应农业产业的融合趋势

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积极促进多元产业的融合互动,将融资由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贷款向多元化的消费类贷款转变,并以电商为基础,促进在线安全支付和分期支付同时进行,满足农业领域的支付需求,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要充分关注这一点,发挥电商以及相关社交平台的综合属性,做好资源引流,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4.4积极扶持“三农”实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到农产品市场需求以及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影响,很多外部投资运作及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态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农民土地入股等新型金融需求也发展良好,“三农”领域内“互联网+”的发展将极大地缓解农业领域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有效降低交易的成本,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再加上国家对涉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相信“互联网+金融+农业”的发展模式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5结语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是我国农业领域最为领先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递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在积极地响应“互联网+”的战略运营模式,运用互联网金融来开拓农业市场,将农业市场引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将农业大户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企业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对接,全面推进农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守宏.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讲话(摘要)[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2]陈鹏.中国农村发展的三种生产理论视角[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3]李远行.经济危机下的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

[4]刘传明,段娟,郑敏.城乡信息网络建设与农村发展[A].认识地理过程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2003.

[5]杨新元.奋力抗震救灾加快农村发展[A].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2008.

篇8: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论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于实现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要实现脱贫和城镇化就必须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农业高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发生质的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成倍增加,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实现农产品加工的提质增效以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篇9: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论文

2.1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和人才评价体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成果、成果转化、成果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调控机制等[4]。农业科研院所在职工评职称和职位晋升等方面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放弃以往的以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评价体系,在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方面要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予以奖励并提高其工资水平。在科研院所体制建设方面要引导科研工作者从重视单纯的以发表文章为目的向科技成果转化方向引导,创造一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氛围。鼓励科研工作者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科研工作者要有市场意识,自己所做的科学研究要与农业的发展息息先关,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科学研究。

2.2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方面要让科研工作者能够从科技成果转化中分享到红利,使科研工作者能从科技成果转化中真正受益,只有这样科研工作者工作才有积极性,从而改变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还有就是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以及市场紧密结合。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基层农民中间了解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国家在基金审批方面要大力支持以解决实际生产应用为目标的科研项目。

2.3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任何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从立项、实验、中试到最后的产业化都不能单独依靠自己来完成,往往需要农业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的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与外部的合作,发挥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利用与别的单位的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各个单位之间应该积极合作,统筹配合,建立一个良性互动以及高效运转的合作体系。农业科研院所应该利用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的优势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企业以及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在科研立项的时候要对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的科研项目给予持续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消除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策略,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与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从而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2.4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和检验者,一个科学技术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主要看农民能不能把他应用在实践当中,即使是再高深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不能为农民所掌握,最后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项科学技术能不能应用在实践当中以及能不能为农民所掌握,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深入交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应用的培训,真正做到科技服务于农业。

3 结论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不仅面临着工业与服务业与外部国家的竞争,还面临着农业的残酷竞争,而农业更是我国国民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农业对我国至关重要,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农业科研院所应当解放思想,从自身定位、研发模式、团队建立、研发管理模式等内部方面进行革新,扫除扼制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的障碍,从思想层面上解决好会不会服务,能不能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

农业科研院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结合自己独特的科研优势与技术优势,合理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农业科研院所应该积极吸收海内外科技精英,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农业科学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农业科研院所应该与企业和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农民增产丰收为己任,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奖惩制度,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立项,大力扶持对实际生产应用有帮助的科研项目。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应该强化“三农”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業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推进涉农创新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社会的效能得以提升[5]。

参考文献

[1]董洁,陈祖功.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评价—基于科技中介服务视角[J].统计科学与实践,(10):26-28.

[2]史良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自身因素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6(1):205-207.

[3]孙进昌,张翠萍,张必正.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11):179-182.

[4]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83-85.

[5]董定超,薛刚,古小玲.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解决途径浅谈[J].科技传播,(11):194-195.

篇10: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论文

1.1 重学术、轻应用

目前在农业科研院所利用科技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化率低,很多科研成果严重脱离实际生产应用,无法为农民所用,很多科研成果因为成本太高而被束之高阁。在很多科研项目当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发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而轻视实际的应用,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很多科研成果只能在实验室里实现,无法成为农民创收的工具。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主动性较差,其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1],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科研院所在科技立项的时候缺少对市场方向的把控,没有深入调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者所做的工作都是从文献到文献的工作,从而导致科技成果无法为实际生产提供动力。

1.2 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目前,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管理机制上仍然沿用国家事业单位通行的管理体制,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仍然沿袭着“政府办事业”的观念。大多数研究院所在工资分配、奖金分配、职称评定上,对从事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的人员不够重视,这极大地影响了成果推广与转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2]。还有就是整个科技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了一些人用大量的科研经费所做的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而另一些科研工作者却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完成重大科研项目。

1.3 科技成果转化见效周期长

科研院所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到产业化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很多科研工作者往往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开始放弃,或者偏向于跟风喜欢研究近年来的热点科学问题,对科学研究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持续性不够。还有就是科研院所对于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敏感,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需要更新自己的技术。据农业部统计,国内获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研究周期一般是6~13a,而生产中一般的技术性成果应用5~8a后就被淘汰,因此有的科研成果刚研究出来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局面。有些农业院所的科研成果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里实现的,结果到实际生产以及大规模的应用的时候就问题频发,难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作用,而且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3]。

1.4 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而农民是科学技术的使用与受益者,因此农业科学技术只有为农民所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正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够创造价值;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很難掌握高深的科学技术,因此农业科研工作者只有把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变成人人易懂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容易的被农民所掌握。

相关专题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