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发掘与策划论文

linhang8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inhang86”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论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发掘与策划论文(共7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浅论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发掘与策划论文

浅论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发掘与策划论文

摘 要:县级电视台作为传媒产业链的最底端,目前采编记者组成成分较为复杂、采编人员大多是非科班出身,人员素质基础较低,与中央、省、市台的专业科班毕业生组成的采编队伍相比,县级电视台各方面的弱势不言而喻。不过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也有其优势,在新闻策划和深度发掘方面有着灵活、机动和快速、便捷的特点。那幺如何发挥优势,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发掘与策划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资源;优势;

一、立足基层创优势

一个县级电视台,其核心资源就是其所在的地域,也就是所在的县份或区。而一个县份的规模特性也决定了县级电视台采编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拍所需题材。比如,的“莫拉克”台风,在登陆前一小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才最终确定是在我县的北壁乡登陆。而我台新闻中心按照工作预案,在前期策划时就考虑到了台风的可能登陆地。对可能登陆的两个乡镇先期进行了沟通,并对正在抢修的堤坝和码头进行部署准备。同时在附近乡镇驻守了采编记者,所以在第一时间内接到通知后,离北壁乡最近的记者就迅速出发,赶赴现场。及时地采拍到了台风登陆时“台风眼”所在乡镇北壁乡码头的加固抢修情况。而同时驻守在我县城关的省、市台各路记者也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迅速出发,但由于路程遥远,从城关驱车到达台风登陆地北壁乡将近2个半小时,从而错过了这一特殊事件的`最佳采拍时机。

二、发挥地域、人缘优势

由于县级电视台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熟悉本地方言与习俗,在本地具备一定人气资源和人脉关系,这与省、市大台相比,也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优势。比如,在夏天,我县一乡镇曝出一个不孝儿子老母亲的事件,当时最早获知消息的市电视台记者已到当地乡镇,准备对此事件进行调查采访。但是由于不通当地方言、不识当地民俗,最终采访无功而返。我台得知消息后,于次日派出采编人员,一天就圆满完成了采编任务。原因是,记者熟知当地乡镇的民俗,当地有个风俗就是“家丑不可外扬”。我台在事先策划时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通过与村委联系了解情况,从外围邻居的调查采访入手,在用当地方言与老人拉家常后,消除了老人的顾虑,进而成功采访了受虐老人。同时,与不孝子的某个朋友进行联络从而与不孝子进行了软性接触,在当地村委的协助下,不孝儿子也不得不面对我们的镜头。

三、摸准县情大胆创新

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本地新闻联播和新闻专题栏目就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打产品和核心栏目。所以,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应该有所取舍,抛弃大而全的思想,做强做精这些核心栏目,摸准吃透县情,以创新和特色为方向来树立栏目品牌影响力。

笔者在县级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通过学习、摸索、实践,慢慢地从一个门外汉渐渐地跨入新闻殿堂的大门。笔者认为,策划对于新闻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深度发掘对于新闻具有创新力。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有如一道“地方特色菜”。只有突出特色、突出本土,这道菜才会吸引人、才会被观众所认可。霞浦是中国海带之乡,全县有近5万劳力从事海带养殖业,每年产出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海带超过30万担。但长期以来,海带外销价格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海带凉晒质量不高。传统凉晒海带养殖户都是利用公路边、山坡地、海滩进行凉晒,导致海带含沙土量大增,品相和质量受到影响。205月中旬的一天,我在长春镇埕坞村采访时发现,当地有户养殖户用绳子将自家的海带挂着晒。通过了解得知,这户农民去年就开始自创这种方法凉晒海带了,虽然购买绳子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晒出来的海带质量却明显提高,不含沙土,收购价大大上涨,他家去年因此海带增收了八千元。我通过深入采访跟拍,及时播发了这条消息《海带空中晒,晒出好效益》,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通过这条消息,我又发现,如果对挂晒海带的方法进行推广,将会带动全县海带晒制质量的明显提高。于是我又通过咨询有关部门、采访养殖专家、推销能手等,连续播发了三条如何科学合理利用空间进行海带晒制的消息,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海带挂晒革命,当年就有近九成的养殖户转而采用这种办法晒制海带,极大地提高了海带收购和外销价格。

有人说,县级电视台报道的都是县内事,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策划,有机地、科学地突破这一限制,从而实现新闻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全方位的地域融合。比如,霞浦有大批的创业人士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从事海鲜鱼货交易仓储,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群体。我们先期与我县驻上海商会进行沟通了解,筛选了四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策划,我们进行采拍、以写实的手法推出专题报道。并把这个系列专题命名为《霞浦人在上海》。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极大欢迎,让全县的父老乡亲了解到了这些在外创业浪子的酸、甜、苦、辣,与他们一同感受艰辛、一起分享喜悦。同时也宣传了这些在外游子不屈不挠的创业奋斗精神。

当然,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对新闻资源进行透过现像探究竟,这也是县级电视台新闻创新的另一条思路。例如,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台新闻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称,县城王龙小区的供水管道被自来水公司切断了,小区已缺水一天,小区住户反应强烈。我们第一时间派记者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记者采写的报道,通篇充满了对小区居民的同情和支持,无情鞭鞑自来水公司的停水行为。在看到这篇报道送审时,我当即提出了质疑。向记者了解当时的采访情况,得知基本都是小区住户的采访,没有物业管理和自来水公司的采访时,我们意识到,事件的真相可能不是记者所了解的那样。随即,我们经过深入了解、细心策划后,又马上派出记者前往自来水公司、小区物业管理进行深入采访,找出了停水的真正原因。新闻播出后,受到各方普遍认可,不仅消除了因小区断水可能引起的矛盾激化,而且还促使了停水问题的彻底解决。

此外,县级电视台还要做好跳出领导喜好的怪圈和从会议新闻中进行挖掘创新等方面工作,从而使我们的新闻更具地域性、独特性和传播性,以便更好地被广大受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王志坚,新闻策划与电视媒体竞争力的提升,东南传播,,(5)

[2]张金书,做足新闻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新闻窗,(3)

[3]蔡华栋,略论会议新闻的改革创新,东南传播,2008,(12)

篇2:基层电视台的新闻策划思路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接收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资讯。在信息和数据的轰炸下,新闻工作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同时新闻策划的合理设计对整个新闻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阶段的基层电视台应该重视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对新闻策划予以相应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保证现阶段传统传媒的竞争力,推动整个新闻业的发展。由于新闻具有着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需要被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从而根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制作出更多优质的新闻,具有更强的宣传性和传播性,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

【关键词】

篇3:基层电视台的新闻策划思路探析论文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各类电视台的不断发展,新闻电视台也需要采用恰当的新闻宣传方式来提高基层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新闻的传播也需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对新闻策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新闻的特点和要求,选择的新闻热点应该贴合群众的生活,从而更好的发挥基层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作用。本文将结合新闻的特点对基层电视台新闻策划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提高电视台竞争力的途径。

二、做好基层电视台新闻策划的途径

基层电视台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新闻也可以给人们传递一种精神,所以做好新闻工作对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需要遵守新闻的特点,从而做出更多更好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这样才能不断的带动基层电视台的发展。

(一)结合新闻的特点进行有效策划

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需要结合新闻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新闻策划。在进行策划的时候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新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策划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新闻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策划小组,策划小组的成员需要具有多方面性的特点,这样才能策划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新闻。在进行新闻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社会的情况以及我国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作出更具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二)不局限于新闻的形式进行策划

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不要完全局限于新闻的形式进行相关的策划,应该策划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和价值的新闻,所以在新闻内容和价值方面来看,新闻的采集形式也可以具有多样化。建立相应的策划小组之后,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的走进社会,集思广益的发表自身对新闻的看法,寻找更多有针对性的素材,从而更加直观的指出问题所在,从而充分发挥新闻的价值。新闻的策划设计不仅仅可以在策划阶段进行设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深入社会,在社会中了解和掌握社会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对新闻的看法,从而策划出适合更多人群的新闻,提高整体新闻的价值。

(三)重视新闻整体的连贯性

在进行新闻策划之前是需要对新闻进行发现和分析,这一过程离不开现场的调查和采访,而这两个步骤都决定了新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新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只有兼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新闻是有价值的新闻,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很多新闻工作者都将新闻策划与这两个部分分离来分析和整理,这种情况下,新闻的价值就有待考量,同时新闻的深层价值很可能被掩埋。所以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需要结合现场的`采访,双向进行,这样不仅仅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还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另外,新闻与现场采访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可以更容易打动观众,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的整体效用。想要提高新闻整体的连贯性,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有的时候进行的现场采访会较为混乱,所以新闻策划者需要在混乱中分析出问题的重点,在新闻播报的时候突出新闻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将新闻与现场采访结合起来。另外,新闻策划需要更吸引观众。所以在将重点凸显出来之后,也需要相应的分析和整合,怎幺播报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现场采访不仅仅突出了新闻的特点,同时策划是更好实现新闻价值的途径,所以在提高新闻策划的有效性的时候也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

(四)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

在进行有效的新闻策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才能具有更准确和独到的眼光。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在对新闻进行处理的过程并不是很困难,重点是如何发现新闻并且发现新闻背后所反映的深刻意义,而新闻素养也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这一能力。所以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策划团队,同时要鼓励策划团队更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在对新闻的处理上也会更加专业和独到。新闻素养的提升不仅仅需要新闻工作者的不断学习,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思考,对小事和小问题的不断反思和思考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深入的分析问题。

三、结语

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多和膨胀,我们更需要新闻来对社会和生活进行指引。只有正确和实时的新闻才更具有新闻的价值,从而对人们也更加有意义。由此需要基层电视台不断的完善丰富策划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来提高新闻策划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整个新闻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媒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维亚.怎样做好基层电视台的新闻策划[J].中国传媒科技,.

[2]卫晓兵,范晓格.浅析电视新闻如何做好新闻策划[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3]连丽萍.浅谈县级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新闻策划[J].大陆桥视野,2013.

[4]丁跃武.县级台如何提高在上级台发稿的成功率[J].东南传播,.

篇4: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现代社会,媒体多元化发展迅猛,为了成功抓住受众,各大新闻媒体越来越意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纷纷将各自的战场转移到了新闻策划。而在很多的“新媒体”上,我们随处可见各大论坛的头条“新闻”,早已不是学术意义上的新闻,更多的是趋向广告甚至恶意炒作的商业化新闻。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新闻策划,又如何避免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炒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媒体 新闻策划 新闻炒作

在媒介传播环境日益复杂、竞争剧烈的现代社会,为了成功抓住受众,各大新闻媒体越来越意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纷纷将各自的战场转移到了新闻策划。而且,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已不再享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新媒体。在互联网上,我们随处可见各大论坛的头条“新闻”,早已不是学术意义上所定义的新闻,更多的是趋向广告甚至恶意炒作的商业化新闻。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但这已经超出了新闻策划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商业运作模式。网络发布信息的随意性导致媒体本身缺乏自律性,而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竞争的同时也在逐步降低自己的底线。从这种现象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新闻策划的一种错位现象,这种日趋新闻炒作的新闻策划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宣传手段,而是成为了一种危害到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新闻策划,又如何避免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炒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什幺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也可以称为“新闻报道策划”,它包含于媒介传播策划之中,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媒介传播策划是指根据媒介的特点和公众的需求,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媒介的传播活动进行的设计与筹划。

新闻策划在媒体竞争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它的基础应该是新闻价值,而它的意义就在于:

1、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够利用并最大化开发社会信息资源;

2、通过传播对象的多样化阐释和传播活动的拓展与提升,新闻策划能够使传播对象的价值得到相应的提高;

3、新闻策划对社会话题设置与社会认知建构也起到了加强作用,在正确把握策划主题以及报道方针之后,传播主体也能够更加明确地强化传播功能,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受众;

4、新闻策划也是对新闻采写方法与制编形式的一种创新,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二、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比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骏德在《论新闻炒作的危害、根源与治理》一文中说:“新闻炒作”又称恶意炒作,是一种违背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公正的准则,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包括各种事实要素、真相、本质与全貌等)为依据,采用夸大、歪曲或掩盖客观事实的某些因素,甚至捏造事实、杜撰情节、煽情鼓吹等非常规的表现手段,制造出轰动效应,为谋求媒体或个人的私利不惜损害公众与他人利益的恶意报道行为。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说:新闻炒作的第一个目的,也就是最直观的目的就是“引起轰动”,而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新闻策划的客体说到底还是新闻,不应该背离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原则,新闻炒作为了商业利益,通常不择手段选择报道方式和报道力度,已经远远地偏离了正确的新闻策划的轨道。像曾经炒得沸沸扬扬的“纸馅包子”事件和“跪行妈妈”事件,虽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但当这种假新闻式的炒作被受众知晓真实情况之后,已经无法得到受众的原谅,大大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这种炒作对媒体本身造成的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营性策划的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硬要将此类策划与新闻“联姻”,借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来增加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同感,就有违新闻的要求,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一种失职。新闻从业者不应该打着新闻的幌子去做商业广告,不能将人民群众赋予的话语权变成牟取利益的'手段。诚然,新闻媒体的市场化也是势在必行的,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追求经济效益,但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不应该成为初衷。

由于新闻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如果新闻从业者将新闻炒作当成一种常规现象,那幺势必影响舆论导向,虽然新闻炒作多是一种隐性失实,久而久之将会降低媒体公信力,影响媒体的话语权威。所以,我们应该认清新闻炒作的危害,在工作中极力避免。

三、如何避免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炒作

新闻从业者在工作中应该极力避免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炒作,力求规范新闻业务。要避免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炒作应做到如下几点:

1.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不能为了经济利益不顾事实,甚至无中生有捏造出“新闻”然后进行炒作。在执行策划期间也不能偏离策划目的,不能为了迎合受众就将本来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新闻添枝加叶地炒作成低级趣味的八卦。

2.要将新闻策划同经营性策划如广告策划、商业策划等区别开,分清新闻策划与经营性策划的客体范畴。经营性策划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新闻策划必须以新闻价值为衡量标准,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要遵循新闻的价值规律,发掘新闻本身潜在的社会价值,将新闻的“场元素”做大,拓展新闻表象的深层意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新闻从业者要遵守自己职业道德,对自己所进行的新闻策划负责,要确保策划的内容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不能因为个别商家或者企业的利益诱惑就亵渎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及时报道社会新闻的同时还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4.在新闻策划完成之后,记者应当亲身采访,不能够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应当以实际采访情况为主,在采访中了解真相,防止事实发生偏差,导致新闻策划方案流于表象,最终将本来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新闻变成了新闻炒作。

5.新闻媒体的市场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不应该排斥这种市场化,但我们也不能将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在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不应该将经济效益预设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明确了这一点才会有效地避免新闻策划变成新闻炒作。

总之,新闻策划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引导舆论进而更好地服务受众。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应时刻牢记新闻理念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因势利导,在遵循新闻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人间百态,不加预设不加功利地报道世间万象,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无冕之王”之称。

【参考文献】

[1]张骏德.《论新闻炒作的危害、根源与治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5月;

[2]叶子编.《中国电视名记者谈采访》.长城出版社.12月第1版

篇5: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论文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论文

摘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状态,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现实问题,研究论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如何促进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和有效利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学过程 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

现代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要求教师根据现实条件和要求,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自主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实现并延伸课程目标。然而,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是能够为课程和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和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日常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或不能及时地发掘应用于实际的课程和教学之中,这与教师对该课程资源的认识有着直接关系。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

(一)瞬间存在性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变化,与静态的课程资源不同,它是流动的、是瞬间的,其存在也是短暂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所具有的这一特性无疑增加了人们对其发掘和把握利用的难度,若教师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抓住教育时机,对此作出“零时”反应,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他们就会成为重要的和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二)生活情景性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包含在一个个鲜活的教学事件、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甚至是意外情况、偶发事件之中。此种课程资源来自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活情景性[4]。对这些课程资源认识和理解不能采用理性分析的框架和逻辑概括的方式,而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与形象来进行阐发和判断。

(三)亲和性

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来源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契合,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能够使学生感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有效的发挥其教育作用。所以,这些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它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四)潜伏性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还有一个自身最突出的特性,即潜伏性,因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前,教师很难去设想、预料,但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却时时闪现,教师若不注意,则瞬间即失,所以它往往处于潜伏的状态,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应变能力才能发现和把握,将其转变为具有教育作用和意义的课程资源。

三、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和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他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是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他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和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其教育价值,不断拓展课程资源空间。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培训,即时向广大教师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课程资源观;二是让教师亲历躬行,将所学理念和实践不断结合,增强发掘与利用水平;三是学校、教师与专家建立长期、定期的联系,共同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建立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要转化为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地捕捉、激活和利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将课程资源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具备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沉淀累积而成。因此,通过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前预设、教学中把握、教学后反思,建立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良性循环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这个过程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步骤,需要我们智慧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教学前,进行一个兼具弹性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这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利用的基础。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认知,还要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达到的其他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知识目标领域的传授,及时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教学的主要环节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策,进行二度设计、三度设计甚至是多维度设计,以便教学中能够敏锐、及时的捕捉、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从容、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课程资源对话,这样不仅给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留有空间,同时也对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带着教育研究者的心态,以更宽更高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变换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加强、思维活跃的情景下,教师更容易发掘和利用此种课程资源。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回避,或者模棱两可的蒙混过去,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及时调整预设教学设计,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学生分享。然后,通过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行为,提升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课程开发和生成的能力,最终使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容的应对动态生成性资源。

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突发事件、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进行归类,比较,筛选,整合,看哪些可以成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逐步构建可供教师参考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库,可以为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然,提高教师识别、捕捉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能力,需要教师渊博的文化素养、健全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习惯了学科教学,知识结构都是建立在学科之上的,比较封闭、单一,而有的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本科目,这种情况往往会让教师教学感到很吃力,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就成为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摆脱封闭式狭窄知识结构的局限是提升对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当开阔视野,加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精通自己所教课程,同时也应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对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需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个教学氛围的营造,更多的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如恰当的运用评价方法,适时应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教师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才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得以深入和持续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2~34.

[2] 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 特点 状态 类型 [J]. 中国教育学刊 ,4

[3] 程福盟 葛春,日常琐事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 [J]. 现代教育科学, 第1期

[4] 何芳 吴艳玲 樊莹 编著,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 123页

[5] 张文军 李云淑 王俊编著,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117页

[6] 朱水萍.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误区及变革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

[7] 李建平.课程资源如何开发 [N].中国教育报,10月9日

篇6: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与取向论文

1.1 广播电台新闻受众方面的取向

首先,实施新闻编辑策划取向研究的人员需要加强对广播电台工作形式的关注,在新媒体不断出现的大背景下,广播电台在传媒领域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目前,广播电台既不能够像报纸杂志一样具备较强的随意性,也不能够像网络或电视节目一样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了解技术变化对广播电台带来的具体影响,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广播电台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升广播电台的运行质量。另外,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在进行取向研究的过程中,要对广播电台新闻报道工作的随意性特点进行关注,既要使广播电台能够呈现出新媒体的开放性优势,也要使广播电台可以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备正规性特点,使广播电台实现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统一。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加强对听众群体的关注,了解到新媒体的发展对广播电台受众的较大影响,使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新闻编辑工作的调节实现自身因素的准确定位,以便广播电台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素养的群体采取差异化新闻编辑,保证新闻的传播质量和社会影响[2]。实施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必须将新闻听众的心理诉求作为基础性因素,使新闻编辑人员能够对具体实施的技术进行准确的定位处理,以便广播电台的工作可以更大程度上适应听众的具体需要。

1.2 广播电台新闻社会影响方面的取向

首先,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要按照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闻编辑工作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策划,既要保证对当前社会的正能量进行积极宣传,也要使新闻编辑工作能够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入手,对新闻资源进行处理,使新闻资源能够按照受众更加喜爱的方式进行接受,并使新闻的社会影响得到更大的实现[3]。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注重对新闻的参与性进行设计,根据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模式,对新闻的互动性机制进行构建,使新闻资源可以更好的同社会各界实现对接,提升新闻的真实性,拉近新闻同社会各界的距离,使新闻不再成为高高在上的价值宣传,而是成为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性因素。此外,新闻编辑策划工作还要注重新闻资源的可视听特点,结合当前社会主流受众的审美需要,对广播电台的新闻资源同其它形式的新闻资源实现互补,以便广播电台的新闻能够成为众多新闻资源的组成部分,提升广播电台的社会影响力。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策划还要加强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关注,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的人心浮躁的弊端,以便当前社会的主要优势能够同新闻编辑策划工作取得协调,并保证对影响社会安定团队的负面因素进行有效的屏蔽,使每一部分的新闻资源都能保证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4]。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要对谣言这一不利于社会安定团队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尤其要加强对谣言产生问题的研究,避免微小的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对社会较大的负面影响。新闻编辑人员要对已经产生的谣言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谣言能够在传播过程中被及早的遏制,避免谣言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篇7: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与取向论文

2.1 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工作同时代因素的对接

首先,进行新闻编辑策划创新工作的人员需要对当前新闻策划领域的不足之处具备深刻的认识,要使新闻策划工作能够在相等的范围内同网络资源进行对比,并了解广播电台和网络新闻在表达形式方面的差异,使广播电台能够更大程度上同新型新闻表达形式进行统一。另外,在进行广播电台新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策划工作的'时间进行提前,既要保证信息资源能够尽快的通过广播电台的形式进行传播,也要使广播电台可以和相同时期内的其它新闻形式实现良好的对接,使广播电台能够在时间层面上同新型媒体取得一致的社会效应。广播电台虽然使用成交为传统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传播,但必须根据信息资源准确性的判断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运用,以便网络资源可以作为广播电台形式上的补充,切实提高广播电台新闻资源的真实性[5]。新闻策划人员还要加强对新兴新闻技术的关注,尽可能多的对新闻资源进行收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资源的准确性判断,使新闻资源可以较为及时的实现社会价值,并使新闻资源能够实现多种传播形式的互补。另外,要从技术

角度对编辑策划工作进行创新,使广播电台可以在保持原有新闻播放风格的情况下,对新时代能够提升广播电台社会影响力的有利因素进行吸纳,使管理电台的策划工作可以同时代共同发展。

2.2 提升广播电台听众支持力度

听众的支持是提升广播电台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广播电台策划工作能够同时代共同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因素,要将广播电台的新闻听众作为新闻资源的传播者,充分预测新闻听众在收听新闻之后的具体感受和可能产生的后续行为,使新闻策划人员能够延长策划范围,将新闻受众的具体行为作为拓展广播电台工作质量的因素之一,以便当前的广播电台工作能够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产生影响。新闻广播策划人员要对新时期新闻广播领域面临的困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了解新闻广播这一简单的新闻资源传递形式在新时期的种种劣势,以便对新闻广播进行形式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新闻广播传递简单、氛围轻松的优势,使新闻广播能够适应新时期新闻受众的接受习惯。例如,汽车新闻广播是当前新闻广播领域的一大优势,在开车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必须关注交通状况,因此,对新闻广播而言,是一个突出的优势,新闻广播可以着重开发汽车广播领域的业务,使更多的听众能够得到交通过程中的文化生活充实,提升开车听众对新闻广播的支持。

3 结论

提升新闻编辑策划工作质量,可以使广播电台的业务在新媒体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得到较大程度的进步,分析新闻受众的心理习惯,可以使新闻编辑策划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研究广播电台在新闻编辑策划方面的创新,对提升广播电台业务发展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1(7):108-109.

[2]池慧芳.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4(10):27.

[3]杨艳春.浅析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创新的意义及方法[C]//华章(2014),2014:1.

[4]耿严立.浅析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创新的意义及方法[J].新闻传播,2014(8):231.

[5]斯琴格日乐.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创新的实现路径及意义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111.

相关专题 县级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