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哇哇必上岸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哇哇必上岸”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共14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篇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摘 要:气候异常、林分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原因使我国林业病虫害日益加重,每年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火灾造成的损失,使我国林业建设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周期性和不可控性,事后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建立预防一体的防治机制,加大生物防治研究,以期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虫害;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日益破坏的今天,林业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林业病虫害是林业“三害”之一,其防治直接决定着林业建设的成败。1993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655万hm2,到虫害面积上升到1 176万 hm2,损失金额上百亿。按全国植树造林面积计算,有害生物一年就能消耗当年的新造林面积,其危害远甚于火灾。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多达8 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300种,并且有害生物仍在不断进化出抗药性,使病虫害的.爆发呈现不确定性、突发性的特点,防不胜防,更加加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探讨如何防治林业病虫害也显得尤为重要。

1 病虫害的种类

不同的生物致害需要不同的治理手段,常说的病虫害通常包含两个概念:病害和虫害。

1.1 病虫害的类型 首先是病害。通常指由于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等)致害。80%以上由真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在树木受害部位表面出现如粉状物、霉状物、瘤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和白色絮状物等病症。其次是细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细菌性病害的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

1.2 病虫害的危害 虫害是由昆虫取食或由其生活习性而对树木产生的危害,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孔洞或粉屑,即使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的危害,也可见到蜜滴,找到虫体。

篇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药物化学防治不但不能从根本上防除病虫害,还会加剧生态环境污染,使病虫害爆发更加猛烈。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病虫害与树木、有益生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护,保护天敌,“管、护、养”结合,建立健全检测预防机制。

2.1 建立健全预测预报机制,构建监测网络 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监测网络,信息互享,做到早发现、早治除,防患于未来。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一旦蔓延,难以有有效手段控制,往往需要以疫情中心点辐射,一定范围内砍除树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可以通过长期观察监测,逐步掌握其发展变化情况,有效地将病虫害疫情扼杀在萌芽中。

2.2 加强育苗消毒、植物检疫工作,源头把关 苗圃育苗过程中,种子及土壤本身都可能潜存有一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首先一定要对种子和育苗进行必要的消毒,适当轮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虫的繁殖,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出苗率。其次,初期培育也应重视除草、施肥、整枝修剪、及时清理虫害枝叶等工作,减少病虫害蔓延,增强树木抗虫性。最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是外来植物检疫,也要重视地区间的植物检疫,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蔓延。

2.3 推广混交林种植,恢复生态平衡近年来,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单一的人工林种难以完美模拟整个生态链,反而会给大面积病虫害提供爆发的基石。相较于单一人工林,混交林这种近天然林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共同生长,一旦某种病虫害产生也不至于对森林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物种的多样性也确保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4 推广生物治理,森林可持续发展 目前,常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病毒、昆虫逐步进化出抗药性,其功用大打折扣,加之又危害到其他有益生物,破坏土壤土质,难以可持续发挥功效,可谓治标不治本。只有加大成本,立足科研创新,推广及普及生物防治技术,才符合未来病虫害的防治趋势。

一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防治,如应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天敌防治,利用有害生物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利用天敌捕食等克制,合理控制有害生物过度繁殖;还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植物源农药(如苦豆碱)、转基因植物等防治方法。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治理一体的防治机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防治措施,充分营造生态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功能,从根源上恢复生态平衡,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树月.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中国

篇4: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初探论文

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初探论文

1引言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为781.4mm,平均年日照2088.3h。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93.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24.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多年来伴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历史、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防治难度增加,严重制约了该县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简要探讨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以期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属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森防方针的重要举措。减小病虫害危害,能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让林农增收致富,并能推动相关林产品产业的发展。林业资源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原因分析

3.1人造林结构单一

近年来云龙县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造林面积明显增加,人工林比例较大,且多数为纯林。另外,还栽植了很多速生类林木,如水杉、香樟、杨树等。这种单一的林分结构,导致森林的整体防御功能低下。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林地为中幼林地,植被群落单一,抗性与稳定性较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遇到病虫害后则难以抵抗,治理难度也很大,因此,病虫害容易大面积扩散。

3.2检疫工作不到位,外源病虫害增加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检疫把关不严或根本不经过检疫。这样便无法及时检疫出外来树种上所携带的一些病虫害。由于这些外来病虫害在当地无任何天敌,极易造成大面积的蔓延,严重影响当地的林业发展。

3.3缺乏资金支持,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治轻防,防治意识弱,防治手段滞后。一是林地管理水平不高,任林木自然生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二是林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护林技术滞后,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三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防治设备,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同时,病虫害监测机制还有待完善,监测水平偏低,监控范围不准。四是滥用化学药剂,增强病虫害抗性,并加重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民众观念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要根据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多种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向民众宣传国家的相关林业法规及最新林业政策,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同时,还应普及科学的林木养护知识,病虫害的常见防治手段,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等,帮助林农掌握科学、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2积极筹资,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资金匮乏是制约该县林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要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县林业局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然后,严格遵循“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基本责任制,并尝试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同时,由县政府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共同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以尽量减轻病虫害危害。

4.3建设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健壮树种。同时,要改变单一林分结构的现状,将多个树种混栽,乔灌草合理搭配,以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御能力。对于病虫害已比较严重的纯林可分步骤改造,最终将其转变为混交林。同时,要抓好封山育林工作,保护好天然林,杜绝一切破坏林地的行为。

4.4健全监测机制,提高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各基层林业站为基础,逐步构建起县、乡、村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对本县范围内的所有林业资源的监测。然后,要将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作为监测目标,并安排专人,固定监测地点、明确监测对象,定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并结合气候气象动态,科学分析进行区域性短期预警。同时,还应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提高监测与预报水平,以满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4.5加大检疫力度,杜绝外来病虫害

除了向群众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检疫法规外,还应健全林业防疫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源头管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林木检疫人员的检疫观念与检疫水平,严格按流程检疫,对外购苗木及花卉均需进行产地检疫。禁止从林地病虫害疫区购买、调运相关林木及其产品,以杜绝一切外来病虫害。

4.6改进防治手段,提高森防科技含量

应大力倡导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天敌、微生物开展绿色防治工作,以保护当地林业生态系统。一是要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运用虫害天敌,如啄木鸟、灰喜鹊、瓢虫、捕食螨等,达到防控虫害的目的。二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马尾松松毛虫、天牛。三是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并指导林农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若条件允许,建议选择无毒、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加大科技攻关,研究新型的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光、电、温度、器械等进行综合防治,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行普及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向林农宣传推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5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云龙县要根据发展当地林业产业,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目标,采取上述多重措施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御能力与稳定性,从而形成长效的病虫害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5: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管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基本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应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特别是对云南最主要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

五是构建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继续加大了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管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二、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20**年是云南森防总站建站23年来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把“行政执法”提到了总站的首要职能,全省首次实行了统一着装上岗执法,彻底解决了**年国家《植物检疫条例》颁布以来没有着装上岗执法的问题。派业务精干人员参加“省政府对外服务中心”实施检疫的社会化服务。全省依法检疫种子、苗木、木材率达99%,商品木材及主要林产品的调运检疫率达95%,同时加大了源头执法,对外地调入本省的这些检疫项目也加大了复检力度,全省实现了电脑办理《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和网上传输,严防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二是加大资金支撑力度。资金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程的有力保证。国家和省财政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总量在逐年加大,20**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比20**年增加4倍以上,通过界定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确保了重点区域的治理资金和投资效益。

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任务、指导思想、宣传报道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机制、组织领导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省各级森防站主要领导要像抓防治业务一样,亲自抓、具体抓、始终抓、抓到底。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综合业务性强、专业水平要求高、技术知识更新快。为了不断拓宽防治业务知识,重点举办了检疫员、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和除治、椰心叶甲防治、小蠹虫综合防治、松毛虫病毒增殖及林间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强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次,占全省专兼职森防人员的35%。对松材线虫病还特地从中国林科院邀请著名专家到云南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三、推进四个转变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大了“四个转变”的'新进程,即防治思想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防治策略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防治效果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20**年又有了新的飞跃和推进,特别是对小蠹虫治理有效药物的科学实验和筛选,有效遏制了小蠹虫发生和危害面积的扩散蔓延;对“松毛虫病毒增殖加工技术”科研成果的有效运用,使云南找到了对松毛虫生物防治的最佳方法,有名的松毛虫老灾区永仁、弥勒、易门等地能连续控灾8年以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性防治”新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实行生物防治新举措有了更大的突破,防灾御灾主动性有了更大的提高。“监测+预防性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可持续控灾新防治模式正在得到新的推行。

四、“十二五”新目标

“十二五”**之年,省森防部门在提出全省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商品木材及产品调运检疫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云南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又提出了“四个”新的亮点,即:促进一个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灾后救灾”向“预防为主”转变;抓好一个创新,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上将具体的防治行为逐步面向社会推向市场;打好一个攻坚战,集中资金技术人力打好小蠹虫攻坚战;组织两个歼灭战,对入侵云南的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积极除治,予与歼灭。

篇6: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的内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为目标;以控制病害发生面积为重点,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等各种防治措施,严格防治技术规程,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确保防治达到最终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二)坚持“谁管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

(三)坚持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统一时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三、防治对象和重点

防治对象:全区内所有新植林及幼龄林。

防治重点:杨树灰斑病。

四、病态特征及发病特点

1、病态特征。“杨树灰斑病”从杨树小苗到大树整个生长阶段均可危害,但以幼苗、幼树发病最重。病菌危害杨树叶片及嫩梢,初期叶片有水渍斑,很快变褐。病斑颜色因树种而异,有绿褐色、灰绿色和锈揭色等,并有褐色边缘,斑块上有许多小黑毛点出现,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嫩梢受害表皮颜色变黑,最后死亡,所以又称“黑脖子”病。病斑上部易风折,使叶片提早脱落。

2、发病特点。病原菌随落叶在地表越冬。翌年春季当温度回升时,分生抱子萌发,随气流、雨水进行初侵染,从气孔浸入寄主组织。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在7-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与降雨程度及空气湿度关系密切,多雨时病害易流行。相对湿度低于95%的病菌孢子难萌发。所以在地势低洼、林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早且重。苗圃受害重。

五、防治措施

综合运用人工、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1)加强苗木管理,科学间苗,去除底叶,以利通风降湿,减少越冬病源;

(2)对苗圃整地,作好排水措施,避免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同时对苗圃苗木进行药物喷洒,确保不发生病害。

(3)化学防治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喷洒75%浓度百菌清200倍液,50%浓度100倍液;75%浓度多菌灵100倍液。半月进行一次,3-4次即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要切实把此次防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要亲临防治第一线进行全面指挥,派人专管,分片防治,确保在有效防治时间内达到防早、防小、防了的目标。

(二)科学配方,合理防治。各单位要按照药剂浓度合理配置药物浓度,并要全面掌握受害的林木面积,确保每个受害地块都能够得到防治。按照造林年限不同,采取先防治新植林后防治幼龄林的防治方向进行防治,确保受害一块防治一块。

(三)广泛集资,积极投入。在争取省市病虫害防治药品的同时,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先行对受害林木进行防治,同时要广泛发动造林户积极开展自主防治工作,确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篇7: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论文

摘要: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诱因,针对性提出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等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1前言

随绿色造林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推广,江苏省人工林的面积大幅增加。在此,林业发展进入了防治病虫害侵蚀的关键时期。今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仍重而道远,难度是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我们认清病虫害发生的问题根源,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确保本地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造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呈复杂化,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本文着重自人工造林的角度和内检工作的角度两方面考虑分析。

2.1人工造林的角

度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几年间国内人工造林的水准得到提升。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病虫害滋生蔓延。人工造林实践中,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容易出现纯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较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林业抗病虫害水平降低,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病几率。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树种引进时,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外来树种引进过程中,很容易忽视适宜性生存的问题,导致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比如:某省为固沙造林,外引内蒙樟子松,起到不错的固沙效果。但是,因本省份气温较高,土壤中水分散失快,加重病虫害的蔓延,导致樟子松开始减产。森林保护管理不到位,随时代的发展,对森林的保护渐受到重视。对于天然林的保护,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但是,与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令人担忧。比如:相关天然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很多地方都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甚至出现偏差和误解。受此影响,不少地区抛弃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

2.2内检工作的角度

具体体现在:第一,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林业检疫经受不起利益的诱惑,导致林业检疫问题频出,甚至很多森林植被都没有接受应有的检疫,诱发病虫害的肆虐。据资料证实: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造林中选择新疆本地的数百万株树种,很多没有例行检疫措施,导致后期新疆病虫害居多的局面。第二,检疫站数量不多。最近几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着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等等方面,都需要大批量的人工造林。同样,对造林的树种、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种意义上来讲,为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几率提升了更高的几率。如此,想要很好的防疫此病病害的发生,配置足够数量的检疫站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布局上又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篇8: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论文

3.1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

加强林业检查,应重视产地检验,详细统计本地存在的苗圃、木材加工厂,完善健全产地检验台账。加强检疫、报检、证书签发等程序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地检验,切断病虫害内部扩散的可能。对新建的林地,组织跟踪检查,建设部门中使用的木材,都要跟踪监管。发现有可疑疫情,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堵塞病虫害侵入的可能。就目前木材流通情况,不同省份树种交流、国外树种引进等频繁进行,为大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同样对林业部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注意提升树种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尤其集中造林地、重点保护地应常年监测,有效提升重点区域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同时,针对突发情况,预备早期的应急预案,以便特殊情况发生能从容不迫。

3.2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

培养无检疫疫苗,在抵抗病虫害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由此,培养专属疫苗,最好在专用基地培养,值得今后推广和使用。规划涉及林业规模时,务必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乡土品种。同时,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造林工作的开展,务必科学化、合理化,确保森林的健康。

3.3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3.4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4结论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而在人工造林工程中,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树种引进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相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等等,都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此外,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等导致的林业检疫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病虫害肆虐的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培养无检疫疫苗,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本着科学造林,健康造林的原则,想必将确保林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和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雨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5):58-59.

[2]于宝生,张颖.浅谈如何创新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机制[J].黑龙江环境通报,,(2):94-95.

[3]周本庚.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11):92.

篇9: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思考论文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思考论文

针对于我国而言,林业资源的拥有量和以往相比差很多,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以及自然灾害等所导致,但是其一些原因是可以避免的,一些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每一年的病虫害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程度也较大,因此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十分重要。

1.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原因分析

1.1人工林的增加以及天然树被大量砍伐

目前很多的地区都大量的种植人工林,然而对于天然林进行砍伐,伴随着人工林不断被重视,病虫害的危害面积也将会不断的提高,主要是因为人工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并且传播的速度十分快,同时也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从而对天然林进行砍伐,导致天然林的数量在不断的降低,导致根据天然林作为中心的原始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也会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1.2农业和化学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人们为了能够预防病虫害,在病虫害出现的时候,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虽然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消灭病虫害,但是也将会对周围植物的生物链带来影响,导致一些有益的生物出现死亡。同时长期不合理的对化学农业进行使用,也将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长期下来将会对林业资源带来更大的危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1.3病虫害不容易根除

因为林业的病虫害繁衍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同时也具有着主动传播以及依靠自然攻略传播的能力,虽然采取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措施对其病虫害进行消灭,但是依然是会存在着少量的顽固个体存活,这些个体依靠自身强大的繁衍能力从而迅速的繁衍,在几代之后又可以迅速得到进行传播,同时林业害虫的遗传特性以及抗逆能力将会虽然是环境的变化从而出现变化,使自身的适应能力提高。因此可以看出,有效的预防病虫害是一项长期以及复杂的工作。

2.存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问题

2.1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水平不佳

因为受到林业病虫害多样性的影响,林业企业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其水平长期以来都较低,新的科技以及设备难以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进行应用,经费的不足以及技术的陈旧也没有办法得到解决,相关的管理以及决策人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不够重视,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低的水平。2.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因为受到了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林业病虫害已经是频繁的出现,目前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实际之中依然是存在着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将先进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同时也能够能够认真的做好调查分析,这样便导致了林业并充分的防治工作很难进行,在此之外也导致林业并充分的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形成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落后于实际以及社会的要求,导致出现病虫害防治难的局面。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分析

3.1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细节

在林业工作当中,必须要能够突出管理以及造林等方面的关键环节,同时也需要能够落实多样性以及生态化的原则,并且制定出以及形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准则,通过多种方式去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管理过程中需要能够维护好天然林的'生态,并且严禁乱砍乱伐的行为出现,在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然而在造林环节之中也需要将生态链的建设以及功能化建设作为重点,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后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提高细节的防护,保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3.2必须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预报以及预警工作

需要在林业企业范围之内建立起林业病虫害预警以及预报的体现,全面的完善气候观测系统,也需要建立起林业病虫害的预报系统,及时以及全面的发现林业病虫害的出现,进而做出相应的预警,全面的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之中的难度以及成本。

3.3必须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科技含量

在新时期,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之中所出现了高科技的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得到提高,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新科学技术以及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比如可以采取微生物以及生物农药,同时也可以采取新的设备以及材料等从而能够形成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新场域,根据电离以及辐射等一些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捕杀,全面的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4必须要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基础措施

针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必须要能够看到基础设施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价值以及作用,同时也需要多层次的进行林业病程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更好的去鼓励社会资金以及专项资金可以投入到病虫害的防治之中,不断的扩大检疫以及预警等工作,通过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应用能够将其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推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中,保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促进生态持续发展。总结:针对于林业而言,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保证资源可以不断的发展以及能够维护生态稳定的根部措施。必须要跳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范围从而去审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并且也需要建立起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层次性以及阶段性的目标,不断的去强化林业并充分防治工作的核心,创造出市场经济以及环保主义下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促进生态的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泽.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12(24)120-124

[2]梁亦肖.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J].现代园艺,,12(24)114-117

[3]韩彦荣.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12(24)158-162

篇10: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思考论文

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思考论文

摘要:在林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研究,为林业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不断重视,北方林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方森林覆盖率的重要保证,我国对于北方林区建设十分重视,但是北方林区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会给当地的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林业病虫害防治就是要利用林区自身的生态环境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来保护森林的发育和成长,这对于维护森林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北方林业病虫害呈现的主要特点

1.1北方林业病虫害较为普遍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其本身是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普遍,因此会对林业的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1.2林业的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国北方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出现病虫害,但是病虫害的出现总是呈现一定的特点,并有着自身的天敌。因此,通过对病虫害进行研究,会发现病虫害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给当地林业发展带来中的损失,降低其危害程度[1]。

1.3病虫发展速度较快

近年来,为了对林区进行病虫害防治,林业局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包括采用各种杀虫剂对病虫进行消灭,但是在长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病虫的抗药性在不断增加,这就给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旦出现无法防止病虫害的情况,就会对当地林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

2我国北方林区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北方林区病虫害严重、分布广我国北方林区的整体面积较为广泛,在各个地域的林区都有病害的发生,林区普遍呈现着病虫害严重,病虫害分布广的防治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病虫害的防治有着很大的难度,如此大的面积,林业部门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有时难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2缺乏对于病虫害的监测与监控

我国北方的林业部门缺少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我国北方林区的病虫害发展速度非常快,会在短时间内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做不好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就无法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好就会造成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动,在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进行防治,就已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3加强北方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

我国北方林区要想提升北方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就需要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监测和预防工作。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林区进行抽样监测和测量,对病虫害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地发现,这主要应当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工作。在监测的基础上就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很好的预防工作,在病虫害即将多发的区域采取防治工作。

3.2提高病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有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才能够提升整体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国主要的科技投入主要在病虫害农药和相关制剂的制备方面,需要在整体的防治过程中降低制剂的毒性,要有针对性的播撒杀虫剂,在不同的季节和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防治工作,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4结语

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我国北方林区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技水平低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设施缺乏等。因此,要想提升北方林区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我国北方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微微.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74.

[2]张慧敏.试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2,(22):150.

篇11:研究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论文

研究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论文

1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1.1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近几年,我国林业病虫害受灾面积不断增加,很多次要害虫在某些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到各地林业资源的发展。

1.2病虫害顽固难治

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在进步,同时很多病害虫对灭杀药物的抵抗能力也在不继增强,某些病虫害顽固难治,一直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1.3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涌现

很多地区暴发了重大危险性病虫灾害,导致当地林业经济出现了巨大损失,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往往暴发一次就可能会毁掉整个地区的林业资源。

1.4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

近年来,我国林业面积逐渐扩大,树种增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难度也有所增加,这是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1.5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目前我国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很多病虫都是近年来出现的,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失。不同的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同,其中部分病害虫能给林业资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2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

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渐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院一是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树种单一尧结构简单,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曰二是天然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森林林分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原结构被破坏,这也是虫害猖獗的原因之一曰三是跨国际的林木检疫工作使得国外病虫害传入国内曰四是农药使用长期不合理,使得病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被误杀曰五是病虫害的检测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防治手段落后,相关的治理人员未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之一。

3防治对策

3.1森林培育尧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森林培育之初,必须严格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树种选择方面,必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尧抗病虫能力强尧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林分结构要遵循多样性原则,结合乔木尧灌木尧草类等多种类型的植物,避免森林结构与树种过于单一,以此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虫害能力。在育苗的过程中,要重视苗木的消毒处理曰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要增加病虫天敌的数量且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人畜对苗木造成破坏曰保护好人工林周边的天然林,禁止胡乱砍伐,以天然林的生态系统带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3.2加强对病虫害预测尧预报尧检疫工作

管理单位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尧预报和检疫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建立起完善的病虫害预测尧预报体系,确保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的准确性尧可靠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林木检疫工作,以防危险性病虫的侵入。

3.3改进防治手段,加大科技含量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强化森林本身对病虫害的防御和控制能力。同时,杜绝农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改进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手段的科技含量,倡导使用物理尧生物等防治手段,如利用微生物感染病害虫,或是利用病虫的天敌对病害虫进行捕杀。另外,我国相关的管理单位还必须要加强对病害防治技术的研发,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3.4增加防治经费,完善防治管理工作

要改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首先要增加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利用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方式,筹备更多的资金,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尧预报体系中设备的购置与安装,提高病虫害预测尧预报的效率。另外,政府单位必须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各领导部门的职责,将林业病虫害的预测尧预报以及检疫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4结语

林业病虫害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影响巨大,政府要想推动林业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改进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篇12: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探析论文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探析论文

摘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入手,重点介绍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

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建设的投入,社会各行各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对肇东市林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森林资源持续增加,绿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生态肇东、和谐肇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发展林业生产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存在重造轻管和对森林病虫害重视不够、防控不力等问题,造成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面积的相应增加,给全市林业建设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促进肇东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1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林业也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产业。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直接导致林木生长和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特别是检疫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危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所以在认识上要充分提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

2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进行强化,提高防治效果

2.1加强宣传报道

按照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肇东市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任务、宣传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措施、组织领导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市各级森防站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要一抓到底。

2.2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市、乡两级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时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动态。要充分发挥测报站点的作用,及时对本地主要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和突发性重大森林病虫害搞好调查,在查清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落实森林病虫害测报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测报工作和主测对象,加强对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测报系统,完善测报方法,建立测报信息档案数据库,定期发布森林病虫害测报信息,努力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2.3突出重点环节,科学除治

各地要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除治工作。对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依法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根据肇东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森林植物种类分布状况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比例,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4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各乡镇要积极采取有效办法加强防控,保护地方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安全。一是要切实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引入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检疫调入物品,严防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引入我市。二是要及时收集、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和发生动态,积极开展专项调查和普查,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三是要制定本辖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发现疑似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等异常情况,要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的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确认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要立即启动应急实施方案,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蔓延。

2.5加强检疫工作

森林植物检疫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有效预防性措施,各地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范检疫执法行为,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违规检疫等行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调运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二是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特别是林木种苗的产地检疫要有新的突破,努力把检疫对象堵截在调运之前。三是开展调运进入我市的森林植物的复检工作。将结合种苗管理和木竹加工经营市场管理,采取集中检查和平时复查相结合的措施,重点加强调入我市的种苗和木制品的复检。四是严格执行“两证”(运输证、检疫证)查验制度,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检疫执法联合大检查活动,林业、农业、铁路、交通、邮政、商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技术交流,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检疫工作,严厉打击违反检疫规定的不法行为。

2.6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各乡镇要结合肇东市实际情况,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基础理论和防治应用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主要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生物制剂、仿生制剂和无公害防治应用技术。同时,要从规范引种管理、品种选育、林分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等方面加强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纯林、低效林进行全面改造,优化林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系统自我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制,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防治示范等形式,帮助各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3加强领导,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事关林业生产安全,关系到林业事业的成败和生态建设大局。各乡镇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实施人才战略,把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来,确保此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提高防治能力。要明确防治的责任制度,解决好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三是要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防治责任,提高防治效果,确保肇东市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J].北京农业,(6).

[2]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11).

[3]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12).

篇13:林业科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论文

【摘要】

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能起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据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位居世界第五,人工园林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人工园林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人工园林面积的不断增加,使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因人工园林多为单一结构、单一树种的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入,就会在极短时间内大面积爆发流行。同时,人们为了经济利益,无节制的大量砍伐天然林,导致天然林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森林病害虫的发生。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森林面积锐减,严重影响我国林业发展。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如想让林业持续有效的发展下去,需重视森林病虫害问题与防治。本文通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与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篇14:林业科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论文

1、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1.1森林害虫种类繁多,破坏性强

据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森林害虫种类已达到两千三百多种,而森林病害也大约在五百多种。其中破坏性极强的森林病虫害有美国白蛾、大袋蛾、松材线虫、松突园蚧、松毛虫、日本松干蚧、杨树蛀干害虫、湿地松粉蚧、森林害鼠、松叶蜂等。这些破坏性极强的森林病虫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传播,轻则延缓林木的生长周期、整株枯死,重则让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例如:①我国一九八二年首次发现的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又称萎蔫病,它主要寄主在松树体内,当寄主松树感染该病四十天后,就会出现整株死亡的现象。并且在二十年间快速蔓延至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各个省市,危害我国松树面积接近一百三十万亩左右,严重威胁了我国松树的安全。②美国白蛾于一九七九年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现,由于其繁殖能力强,在短短三十年之间,已从辽宁省传入山东、陕西、天津、唐山等各个省市。同时,由于它们危害寄主植物种类较多、取食量大,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造成大面积植物树叶被啃食殆尽,单独留下叶脉,让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1.2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①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寒冷的冬季温度偏暖。冬季温度偏暖,为我国较多地区的森林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较好的生长环境不仅利于树木的生长,对森林病虫害也大有益处(益处即是降低病虫害死亡率,加快病虫害繁殖速度)。②由于天气的持续干旱,会给虫卵以及害虫创造一个较好的`繁殖与生存环境,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③森林病虫大面积的害爆发后,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病虫害天敌的大量死亡与抗药性的增强,加大了森林病害虫的发生面积[1]。

2、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

2.1外来生物入侵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加频繁,而国外大部分危险生物会利用贸易渠道入侵到我国。以松材线虫为例,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需要使用大量木材制作的包装箱来装载这些设备,而松线虫就是“藏匿”木材包装箱进入我国。同时,由于外来入侵物种具有传播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生态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我国多数地区生长繁衍。典型入侵危害性大的病害虫有:二斑叶螨、美洲斑潜蝇、小楹白蚁、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油松叶小卷蛾、松材线虫等。给我国林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与经济损失[2]。

2.2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不准确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不准确,是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泛滥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林病虫害检测预报是通过固定时间点对森林病虫害的种类与灾情发生传播规律,进行调查与监测。当管辖的森林区域出现死亡的林木时,防治员可及时发现死亡的林木并调查出死亡原因,准确的监测预报不仅能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灾情扩散,也能避免森林树木大面积死亡。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较为滞后,导致其监测预报存在不准确现象,这种现象让防治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情况。森林病虫害在发生传播初期未被及时发现,防治员就会错过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机,造成森林树木大面积死亡。

3、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3.1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科技快速发展,化学农药被大量用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林木保护上面。当森林树木出现病虫害时,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办法,即大量滥用化学农药对林木病虫害进行防治。地方政府使用这种方法虽能达到快速杀死害虫目的,却也忽略了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产生的弊端(滥用农药的弊端即不仅杀不死病害虫,还会影响林木的生产质量)。因此,地方政府想要避免这种弊端出现,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正确选择稳定性强的农药以及合理使用含有剧毒的化学农药,同时,在用量上也应注意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不仅能提高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效果,也有助于我国林业健康发展[3]。

3.2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的加强,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检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也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可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①重视对森林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森林防护人员的检测预报能力。②森林防治人员明确监测的对象,不仅能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准确率,也能降低病虫害灾情的发生几率。作者简介:袁丹,1982年生,女,本科,工程师(林业),办事员,研究方向:植物检疫、林业科学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萍.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6,(01):99.

[2]王建军,双慧颖.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11.

[3]白雲.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63.

相关专题 林业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