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现代网络中心机房规划与设计论文

咕嘟泡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咕嘟泡泡”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析现代网络中心机房规划与设计论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解析现代网络中心机房规划与设计论文

解析现代网络中心机房规划与设计论文

1 物理环境设计

本项目主要由一栋6 层办公楼及另外一栋3 层小楼组成,出于防雷防潮考虑,我们将网络中心机房设计在办公楼的三层。机房占地约80m2,层高3m,铺设150mm 高度全钢防静电地板,从源头上杜绝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以敷设线槽用以走线。四面墙体使用吸音防火材料,并粉刷防尘漆,从而达到消噪防尘目的。中心机房主要分“主要设备区、工作区和配电区”3 个部分,区与区之间使用钢化玻璃墙分割开,既能防止强电弱电之间相互干扰,又能保证充足的光线照明。

2 电气环境设计

作为7* 24h 全天候工作的中心机房,一旦断电会产生诸如数据丢失、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影响院里正常的生产工作。因此,供电系统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应该考虑采用双路供电设计的供电系统。平时使用三相市电供电,停电时则迅速切换为UPS 供电。UPS 设备则采用山特在线式UPS 加上松下电池柜,装机容量为50kW,保证至少4h 的延时供电,在满足机房需求的同时也为将来的设备扩展留有余量。如果场地和经费方面比较紧张的话,建议中心机房使用普遍的联合接地方案,将“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统一接入一个共同的接地系统。另外,在配电箱里为每一路供电电路加装防雷模块,以防止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此外,为了防止UPS 设备出现意外的损坏,则可利用UPS 设备上自带的RS232 接口,扩展一张SNMP卡,使用SNMP 协议通过局域网将监控数据实时地传送到管理服务器上。监控主机可以通过TCP /IP 网络监控UPS 的所有工作状态,且当任何一台UPS 有故障时,都会通过管理软件、E — mail 等组合形式发出告警,提醒维护人员迅速及时地解决故障。此方案具有先进的管理性及智能化,可彻底解决电池无法充电,旁路运行状态等不易发现的问题。

3 空调新风设计

为了保证中心机房的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运行,必须维持机房里恒湿恒温的状态,并控制机房里的空气含尘量。经过多轮筛选,最终采用了湿腾HST — 15 精密空调来解决这个问题。该空调具有送风、回风、加热、加湿、减湿、空气净化的能力,完全满足机房的需要。

此外,机房中的机柜摆放也有讲究,最佳的方式则是将机柜以面对面背靠背的方式进行摆放,使冷气通道和热气通道分隔开,提高空调制冷率,以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效果。

为了给机房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使用精密空调精确保证温湿度的同时,还辅以新风换气系统,主要设备是使用松下FV — 02NJP1C 的新风换气机。该机器既可以在空调运行时自动关闭风阀以保证冷气不被流失,也可以在空调停用的情况下运行节能模式,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机房里能有更好的洁净度。

4 网络拓扑和综合布线

网络拓扑和综合布线是中心机房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可以将所有的网络设备集中到中心机房的网络柜中,并加装配线架,网络线缆上以数字套环清楚标识,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问题线缆。除中心机房所在楼层外,在其它楼层设置水平布线间,使用6 类双绞线作为主干连接到中心机房。水平布线间到客户端之间则采用超5类双绞线,从而实现主干千兆终端百兆的拓扑结构。考虑到以后规模扩大及无线接入等因素,本项目扩充了各楼层的信息点,使之总数达到500 个左右。在逻辑网络设计上,则采用双核心三层网络结构,使用两台H3C S8505 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交换机之间运行VRRP 冗余协议,通过配置相关参数,实现了设备冗余。下联两台H3C S6506 交换机作为汇聚层,开启STP 剪切并实现流量控制。原有的H3CS1526 交换机则降为接入层,在其上面开启VLAN 功能,将所有的用户按部门划分到不同的VLAN 中,以减少网络广播域的范围。出口网络则采用Cisco 3600路由器,连接电信提供的.100Mbps 光纤,实现高速访问互联网。另外,基于安全及成本上的综合考虑,在Cisco3600 路由器和电信100Mbps 光纤之间增设一台国产的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AF — 1120。该防火墙不仅具有强大的防火墙功能,还辅有上网行为管理和日志安全审计功能,通过合理地设置上网及应用策略,便可以控制用户的上网行为,过滤诸如炒股、网络游戏、P2P 下载等不合理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其附带的网络日志对局域网进行安全审计,快速地找出网络漏洞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加以修补,进一步保证网络安全。

5 WIFI 网络安全验证机制

由于近年来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发展,致使用户对WIFI 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顺应这股时代潮流,借此次信息化改造机会,本项目在现有的网络拓扑基础上增加了无线网络,用以实现WIFI 信号的接入。

该无线网络主要采用当下流行的WLAN 技术和PoE 供电技术,加上无线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Controller + 瘦AP 的方式来实现全院范围内的WIFI信号全覆盖。在产品的选型上,从局域网络设备的兼容性、安全性及产品的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采用了国产的H3C AM8000 设备作为无线控制器,配合H3C WA4320 — CAN 的无线AP 加上PoE交换机MS3226 组成无线网络的方案。所有的无线AP 均由无线控制器AM8000 来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极大地减轻了配置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则可考虑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 ( 1) 关闭SSID 广播,只有知道真正SSID 的用户才能接入; ( 2) 其次,为了方便管理用户,将其分成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两种类型。其中属于院正式员工的移动设备全部进行IP 地址与MAC 地址的绑定,非绑定设备或IP 地址与MAC 地址不匹配的设备均无法登陆WLAN。外来用户则使用Radius 服务来验证身份。当外来用户登录时,必须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WLAN 路由转发EAP over Radius 协议,交由Radius 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才能接入无线网络。同时开始计时,超出租约时间则自动注销用户。如用户还需使用WLAN,需再一次进行身份验证。这样既能较好地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蹭网行为,又能提高无线网络的使用效率,保证了无线网络的安全。

6 虚拟化系统

从 年谷歌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以来,因其具有资源池化、硬件虚拟化、高效智能、面向服务、按需供给、绿色节能等优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虚拟化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前期的成本投入相当巨大。由于资金所限,本项目则采用了分期建设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本次规划设计只进行其中的服务器虚拟化建设。

所谓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是利用MicrosoftHyper — V 或VMware 虚拟化技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多台虚拟服务器,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虚拟的应用程序可以看到专有资源,服务器则作为资源池进行管理,以达到硬件整合、统一控制、经济高效、绿色节能的目的。

根据本院现有的服务器数量和运行的服务类型,综合考虑将来会增加服务的可能性后,最佳的方案是使用VMware 公司的vSphere 虚拟化平台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vSphere 属于Full — Virualization,即全虚拟化,无须人为地往guest OS 中植入hypercall,因此,虚拟机可直接加载未经修改的guest OS,而且guest OS也根本无法分辨自己到底是不是跑在虚拟机平台上,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软件不兼容性的出现。

根据原服务器持续负载的情况,本方案将现有的16 台运行Intel 架构的服务器合理地虚拟到两台IBMX3850 物理服务器上。在vComputer 层次,既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分配粒度的颗粒化( 如内存分配精确到M,CPU 分配精确到MHz 等) ,也可以使用DRS 进行分布式资源调度,根据负载情况调度,实现每一份的计算资源最大利用率。

在vStorage 层次,使用Storage vMotion 技术可以实现无停机的存储迁移,而Thin Provisioning则可以将虚拟机可看到的磁盘空间压缩,使之仅占用实际使用的大小,提高存储的使用效率。如虚拟化前16 台服务器平均每台使用500G 的硬盘空间,这些空间相对独立,无法进行统一动态调度,则共使用空间为16 × 500G = 8T。虚拟化到两台物理服务器后,每台服务器安装2T 硬盘空间,共使用的空间仅为4T,比虚拟化前减少了将近50%。另外,Data Recovery 技术则可针对每台虚拟机进行简单、高效的热备份和恢复,无需关机重启操作,在虚拟机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完成对每台虚拟机制作Snapshot。当故障发生时,能通过还原Snapshot 达到尽快恢复系统服务的目的。相比起通常使用的GHOST 软件,时间可节约60%左右。

此外,虚拟化技术还能大大减少机房的能源消耗,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中心机房。如虚拟化前每台服务器平均功耗为550W,工业用电0。 62 度/元,则16台服务器一月电费为0。 62 × 16 × 0。 55 × 24 × 30 =3 928。 32 元; 虚拟化后每台服务器功耗为850W,则每月电费为0。 62 × 2 × 0。 85 × 24 × 30 = 758。 88 元,仅为虚拟化前的19。 3%。

7 消防灭火系统

本项目采用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成份是无毒无腐蚀易挥发的七氟丙烷。七氟丙烷灭火剂,代号HFC — 227ea。其灭火原理是灭火剂__喷洒在火场周围时,因其化学作用惰化火焰中的活性自由基,使氧化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从而达到灭火目的。它具有无色、无味、不导电、无污染的特点。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 ODP) 为零,其毒副作用比卤代烷灭火剂更小,是卤代烷灭火剂最佳替代物之一。同时七氟丙烷效能高,速度快,对设备无污损。通常的做法是在中心机房外增设气瓶间,在中心机房天花板上敷设灭火喷嘴。整个消防灭火系统由控制箱、烟感、温感、光感和喷嘴联动,一旦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情况,立即由控制箱控制喷嘴进行气体灭火,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抢救险情,将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

8 结语

虚拟化技术是打造现代化的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以其高性能、高效率、易维护、绿色环保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下是笔者在本项目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若有不足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 1) 由于预算和时间的原因,本项目并没有使用门禁监控系统。如果工程预算充裕,建议在中心机房各重要位置增加24h 监控探头,并设置关键时间点录像。录像至少应保存半年以上,以备安全审计核查。辅以门禁刷卡系统,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所造成的人为因素的破坏,保证机房的安全。

( 2) 本项目中网络直连Internet 的出口处仅有一台深信服防火墙,存在故障单点。如果防火墙宕机,则会面临全院用户无法上网的局面。如果在项目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建议引入另一条出口线路,加装一台深信服防火墙,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负载均衡设备,通过源地点或目的地址的均衡策略,以达到消除故障单点,并使用户上网速度大大提高的目的。无线网络安全应该进一步加强。后期的升级改造中应考虑引入数据加密技术来进一步保证网络及数据安全。

( 3) 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完善网络中心机房各系统体系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地具体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监督。

篇2:网络中心核心机房数据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中心核心机房数据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对数据做备份是网络中心核心机房采用的一种常见数据安全策略。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了一个比较安全、完整和稳定的远程数据备份平台。当机房的核心系统数据出现意外故障时,可以通过调用数据恢复接口,恢复数据备份,保障系统持续有效运行。

关键词:远程备份;数据恢复;SCSI磁盘阵列

一、引言

网络中心的核心机房由于需要持续运转,受温度、湿度、电压等环境因素影响,容易遭到损坏。本文试图构建了一个比较安全、完整和稳定的远程数据备份平台。当机房的核心系统数据出现意外故障时,可以通过调用数据恢复接口,恢复数据备份,保障系统持续有效运行。远程数据备份能够无须浪费人力和时间,管理员不用走进核心机房就可以远程维护系统,系统的可管理性大大提高,缩短了故障恢复的时间。

(一)平台涉及的相关技术

构建数据备份恢复平台主要涉及数据备份技术和远程复制技术。

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系统因为人为或机器本身故障造成数据丢失,而把系统的全部或局部数据从主机的存储介质拷贝到其他存储设备的过程。

远程复制技术。远程复制技术也叫做远程镜像技术,作为数据备份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是实现远程数据的同步与数据灾难故障恢复实现的重要基础。

(二)系统组成

1.平台搭建

远程数据备份平台主要由交换机、网络数据安全密码机、SCSI磁盘阵列和备份服务器组成。远程数据备份恢复平台和网络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中心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考虑到远程数据备份的过程中需要传输并存储集成系统中的大量重要核心数据,,在远程数据备份平台和网络核心管理中心的接口位置都安装了基于MD5算法的网络数据安全密码机,加密传输备份数据过程中形成数据包,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数据备份的服务器上除了有备份软件之外,还有基于远程控制技术的远程数据监控软件。远程数据监控软件的作用是监控信息的采集和监控信息的自动反馈传输。数据备份服务器连接到SCSI磁盘阵列上,将备份好的数据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

2.软件结构

远程数据的备份平台涉及成三层结构。第一层是采集数据的模块与备份服务的代理,主要用于系统各个操作平台和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数据采集,同时借助数据转换接口规范数据的备份格式;第二层是压缩和加密模块,为了减轻网络负载,有必要压缩数据备份过程中的数据,加密重要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安全;第三层是数据备份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各类存储介质、数据备份恢复、远程数据复制和备份策略的维护等功能模块,和用户进行交互的接口也是这一层负责的。

二、系统功能

(一)备份数据分类

按照实际系统使用的需求,数据被分成如下三种类型:

a.系统数据:主要有各种核心服务器安装的网络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服务器上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等。

b.核心数据:主要包括服务器上存储的密码、密钥和核心代码等。

c.应用数据:核心数据与系统数据之外的其余数据,主要涉及用户组信息、系统运行日常日志、系统配置信息、电子邮件信息和网站信息等。

(二)系统功能模块

远程数据的备份恢复平台由如下四个功能模块构成。分别是远程数据复制模块、远程备份模块、备份恢复模块和备份管理模块。远程数据复制模块用于数据的远程复制,这个模块采用了同步备份方式使数据备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保证。远程备份模块由远程监控代理、本地管理软件和网络传输代理构成。远程监控代理运行在系统的远程数据备份服务器上,主要用于系统各个操作平台和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数据采集;本地管理软件运行在网络管理的`中心主机平台上,用户可以借助可视化的界面平台,监控和管理远程数据备份平台。网络传输代理运行在核心机房的网络系统管理中心主服务器和远程数据备份服务器平台,保证监控指令的安全传输与远程监控信息的有效反馈。备份恢复模块的功能是接收管理端发送的备份恢复命令,按照指令选择恢复策略,最后把恢复信息反馈到备份系统管理模块。备份管理模块。备份管理模块是整个远程数据备份平台的控制中枢,备份平台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受到备份管理模块的控制。

三、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

(一)RAID的选择

RAID磁盘阵列技术,通过把多块独立存在的物理硬盘按照不同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个硬盘组,从逻辑上看是一个整体,因此也称为逻辑硬盘。RAID通过提供数据冗余技术使得硬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得到了提高。RAID磁盘阵列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数据存储性能、数据存储成本和数据存储安全性。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安全性和数据备份效率,选用RAID5方式作为SCSI磁盘阵列组合方式。需要备份的数据被按照特定的逻辑分为大小相同的数据条,按照数据本身和校验数据分布在每个硬盘上。备份服务器则选用RAID1方式。每个数据块都会被同时写入到两块对等的硬盘上,但是从用户角度只能看到一块,另外一块作为数据的镜像盘。其中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错误,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二)备份数据描述

为了备份所有的数据,必须要考虑不同操作平台的差异与数据结构的不同。本系统采用ASNI标准,为要备份数据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文件和存储文件格式规定了统一的存储标准,规范了备份数据的存储格式,保证了备份系统的跨平台运行。

四、结论

网络机房的核心系统的远程数据备份平台借助网络与数据管理中心连接在一起,根据特定的备份策略,把系统的数据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的方式备份到远程备份中心的磁盘阵列中。对涉及系统核心的关键性数据做到实时备份,为解决网络核心机房数据丢失问题提供了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

篇3:现代小区规划设计内容研究论文

现代小区规划设计内容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居住规划是按照现有建筑物的客观条件进行设计的。通过对现代建筑的高度、位置、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街道景观、交通、绿化等内容,完善小区综合规划设计思路,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概念。加强城市自然化、舒适化的建设。本文将针对现代化城市建筑的设计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适合现代小区设计的建筑思路,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升现代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需求作用。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

现代小区的规划是组建城市的基础,是形成小社会的标准。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量建筑设计的居住环境,分析社会规划建设效益,通过视觉和感知提高小区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可以得到优美的居住环境,适宜的功能性和经济性,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一、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规划。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从基本居住需求设计开始,通过发挥居住功能特点,逐步发展小区建筑规划,创造更适宜居住,更具有功能性的'小区规划设计。在小区中加设读书室、健身室等,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娱乐需求,提高小区自然环境居住和建筑结构居住的需求,这符合小区居住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符合居住的文化要求,适宜居住的休闲和舒适性。

2.居住区域功能的规划设计。居住区域应该具有层次性的布局,以基本居住为主体,在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医疗等问题上,实现功能区域的建设,绿地面积应当超过30%,这有利于综合居住环境的优化,绿地分集中和分散两种,采用科学的布局方式,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实现小区周围处处有绿地,处处有景观的效果。加强主体式的绿化公园设计,方便不同群体的人们就近娱乐。在公共场所可以设立儿童游戏区域、老人休闲区域、锻炼健身区域等。通过合理的安排各个区域,方面居民日常的锻炼,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防止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3.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可以设置立体交往空间,在居民楼进行高层、多层的交叉设计。在围合空间的内部搭建绿化空间,方便居民的使用。依山而建的楼房,可以增加建筑群体的层次感,加强设计的排列感,方便居民的群落功能性设计,提高居住层级园林之间的绿地交往空间,提高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性作用。

二、小区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的功能性作用。居民强调生存功能的主要性,居住舒适的功能性。小区的建筑设计不单单是楼房的建筑设计,更关系到小区内部各个环境范围内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的目标除居住外,还包含教育、文化、社会效应等等,通过建筑设计的功能多元化,实现居住空间的合理分割,提高居住感受的意义。

2.精品化的建筑设计。根据建筑市场的需求,逐步改良建筑居住设计的基本形式,提高建筑设计方面的各项科技成本,提高设计价值的水平。居住设计需要具有更加顺应市场需求的设计标准。通过对建筑功能、配套、结构、设施等多方面的调整,为改造留有余地,方便后续的变更和更换。及时调整居住环境的分割类型,加强居住室内的布局灵活性,实现多层次、多结构的合体设计、面向不同群体进行空间立体化设计。采用高科技提高居住设计的集成化。居住设计需要按照设计趋势进行发展,多引进各种技术信息知识,其中包含市场设计科技信息、政策导向信息、科技创新价值信息等。通过合理的分析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市场认可的设计结构特点,方便建筑设计的规划和管理。

三、以实例分析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工程建设目标。选择哈尔滨的一块居住用地,用地规模为70000m2,用地内部地势存在高差,周围有城市道路,其中用地北部为在建城市道路,用地东西两处为农地。规划设计目标是建立有水源的大型绿色水系景观,结合建筑、水系、绿地构成合理的生态建筑环境,营造现代都市的后花园居住环境氛围,致力于打造迷人的绿色都市景观。

2.功能布局。在小区东侧设置主要出入口,同时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应急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是小区的景观入口,通过延伸可以进入到水系的中心,布置大片的绿化,是小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同时穿插布置中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沿街设置2层商服。

3.景观设计。小区的建筑风格为简欧,通过设计蜿蜒水系,打造生态景观轴线,方便景观的欣赏。通过点式高层、板式高层、多层和低层建筑结合布置的形式,打造灵活空间结构,构成合理的建筑景观形象。

4.道路设计。小区的安全消防设计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小区内部的交通,方便小区人车分流,提高小区交通秩序。小区出入口设置大门,禁止外来车辆驶入。小区内部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小区路红线为12米,路面宽度为7米;组团路红线为8米,路面宽度为4米;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为2.5米。设置地下停车场,停车泊位按每户1个进行规划。高层建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路基的承载力需要大于30t,确保消防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在建筑的不同楼层设置消防应急疏散电梯,加强消防的安全内部疏散路线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生活居住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面对高层建筑而言,设计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以居住小区的居民为准,设身处地的为居民考虑,提高居住的综合生活品质,提高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基础物质和综合精神品质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确保小区规划设计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利于我国小区居民生活综合品质改善的,是提高高层居民居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晓丹.以人为本的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探讨[J].消费导刊.(14)

[2]郭玉坤,孙颖涛.设计舒适、环保、宜居的现代住宅小区[J].科技信息.(14)

[3]王宜川,李慧.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的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32)

篇4:现代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体系初探论文

城市夜空间环境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有的放矢地进行夜空间环境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另外,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从80年代初开始对城市夜景观进行研究,但研究重点侧重于景观照明领域。本文根据近几年来不同城市夜景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力图把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结合起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以促进我国城市夜景观质量的提高及市民夜生活的方便、舒适与丰富多彩。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观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观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篇5:现代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体系初探论文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城市夜景观由规划师在宏观层面上首先展开有利于城市相关系统的协调发展,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部门管理。建筑师、电气工程师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各尽其能,更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

篇6: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解析论文

摘要:电力规划设计是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对电力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及安排,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后总结了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最后结合当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电力规划设计主要环节中如何开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电力负荷;电力电量平衡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全国各地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同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都息息相关。对于电力能源,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要求通常是较高的,尤其是近些年,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总体的用电数量正在急剧上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增。这就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对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统一开展,才能有效保障电力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建设。下文对此做一定阐述。

1电力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开展工作,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基本原则。总的来说,相应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大型的电力系统来进行规划及设计,则设计过程必须要顾全大局,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严格按照当前电力系统当中对于规划设计工作所规定的周期性设计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在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且这是首要的条件,如果缺乏安全性的保障,那么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后续的工作就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第三,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考虑,保证最终能够得到适合该工程项目的最佳设计方案。

篇7: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解析论文

2.1电力负荷

在电力施工各环节正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都应当对施工场所及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对于施工项目当前的电力负荷状况要进行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得出更加详细的数据,这就是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前提。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针对近几年中短期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及分析,应当根据国家经济水平开展该项工作,设计人员在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对于电力工程的整体规划来对该项目中的最大负荷进行设计。此外,为了保证电力工程中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必须对之前的电力工程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对电网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在当前的工程当中能够采取多种办法来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包括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完善电力负荷的预测及设计工作。

2.2电源规划设计

电源电力规划往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地确认电力工程是否可建,可以对拟建电力工程其周围的电网的电源电力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电力系统当中电源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地方电源和同调电源。地方电源指的是在一些企业当中自己使用的发电机组或是中小型水电站等;同调电源则包括了所有的大型发电厂,大型发电厂对电网进行统一的调度,但是由于水利发电厂的水文期具有差异性,每种电源存在的电力状况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许多新建的电源机组在规划过程中会投入使用,会出现一些同往常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在电力设计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电源机组的特性对电源电力进行统计及综合分析,明确了电源的处理情况,才能够有效保障后期的其他设计工作环节能够顺利开展。

2.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兼顾自身存在的约束条件,实际开展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和限制,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电力电量的平衡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在通常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电源的处理情况以及电力负荷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之后再开展地区或区域的电离平衡计算工作,以计算的结果作为依据来确定工程规模。另外,对于工程的整体空间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及布局,在这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电力负荷预测所得出的结果来对每个水平系统配置的最大负荷进行计算,相关人员则应当根据计算结果来进一步精确的出电力电量盈亏情况。

2.4系统接入规划设计

电力规划设计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充分发挥工程施工现场所具备的电力网络资源,对电网的发展规划以及电源的负荷等情况都应当在工程作用当中进行详细阐述,并严格遵照我国电网规划当中的相关规定,保证对于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以及建议进行最大程度采纳,根据这些意见以及建议来认真完成多项系统接入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相关人员在对系统接入的方案及情况进行阐述及说明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全局的考虑,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加强对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

2.5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工作是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可以通过潮流计算、短路计算以及无功补偿及稳定计算几个部门开展该项工作。其中,通过潮流计算的方式能够得出电力系统当中的各个网络元件所具备的电力损耗以及电网当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及电力潮流分布等情况,这一方法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各个接入的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通过短路计算的方式则能够保证明确熔体的额定电流以及整定值,这样能够在故障的情况下较为方便且迅速地切断短路的电流,尽量地减少电网造成的损失。通过稳定计算的方式则需要进行电压稳定、频率稳定以及系统暂态稳定几个方面的计算,设计人员计算出具体的数值,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能够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稳定策略。通过补偿计算则能够为电力网络当中感性负荷提供一种无功功率,进而为网络元件提供一种补偿机制,以降低网络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

2.6方案的比较

接入方案规划设计完成之后,应当对所产生的多种项目接入的方案进行一定的比较,通常根据对各类电气类型进行计算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来开展,从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发展适应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综合评价,对于不同的方案都应当对其运行以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分析总结,从最终的总结结果来选择最优的接入方案。可见在电力网络当中基础的数据对于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电网数据是电气计算开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整体的电力系统都在朝着大的方向发展,例如高压电、大规模的机组以及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等。因此,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要跟随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并提高电力规划设计工作。

3电力规划设计工作相关建议

要不断完善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准备阶段,必须充分完善准备工作,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拟建电力系统的基本请款及运行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及分析,并充分了解较大范围当中具体的发展情况及相应的特点,对于所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现有电网系统当中的系统资料来存入数据库当中。另外,对于最近的电网规划相关报告以及规定政策等都应当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附近区域的电网发展趋势以及同之前的电网存在的差异都应当清楚了解并将其录入数据库当中,此乃过程完整的基础数据网络;第二,在实际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则是如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设计者应当对电力系统近况及变化详细了解,对于其他地区的电力负荷情况以及特点等同样应当进行数据信息的搜集及研究分析,将电网当中的各类变电站、电路等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资料数据都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在实际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具有充足的信心和把握。在新的项目开展时,则应当对工作进度进行实时的了解,对当地的电力负荷情况及时了解并更新,保证设计规划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

4结语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已经在朝着较大规模的方向迈进,众多较大规模的电力工程的发展都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电力规划及设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等有了更高要求。上文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电气计算、项目比较、电力负荷、电源以及电力电量平衡等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只有不断完善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才能保障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最终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兵长.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环节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0).

[2]赵宏.电力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主要环节剖析[J].电子制作,,(12).

[3]李光.电力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主要环节研究[J].地毯世界,2016,(5).

篇8: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要素论文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要素论文

摘 要: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闪光点,具有主题明确、功能综合、空间丰富和景观优美等诸多特点,备受现代都市人青睐。要想规划设计好一个现代城市广场,首先要了解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特点及规划设计原则等,尤其要了解广场的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树种选择的原则和种植形式等。

关键词:现代城市广场  类型  特点  规划设计原则  绿地

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艺术性、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它是群体聚集和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点缀、创造城市优美景观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形象和文化内涵。

如今我们面对的现代城市广场应该定义为: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多景观、多效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1.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

按广场的功能性质不同可分为8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等。

2. 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

现代城市广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改善了城市环境,带来了多重效益,同时也折射出当代特有的城市广场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对现代人的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性质上的公共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现代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2.2 功能上的综合性

表现在多种人群的多种活动需求,它是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2.3 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

现代城市广场功能上的综合性,必然要求其内部空间场所具有多样性特点,以达到不同功能实现的目的。

2.4 文化休闲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反映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窗口”,注重舒适、追求放松是人们对现代城市广场的普遍要求,从而表现出休闲性的特点。

3.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使城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它与小尺度的庭院空间、狭长线型的街道空间及联系自然地绿地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3.2 完整性原则 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完整性还包括功能的完整和环境的完整两个方面。

3.3 尺度适配原则 根据广场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确定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广场空间的尺度对人的感情、行为等都有很大影响,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加强。

3.4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包括生态平衡规律、生态优化规律等,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过去的广场设计只注重硬质景观效果,大而空,植物仅仅作为点缀、装饰甚至没有绿化,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缺少与自然生态的紧密结合。因此,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应运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另一方面,城市广场设计应特别强调其小环境生态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3.5 多样性原则

由于广场是人们共享城市文明的'舞台,它既反映作为群体的人的需要,也要综合兼顾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同时,服务于广场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亦应多样化,纪念性、艺术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兼容并蓄,给人们提供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多样化的空间环境。

3.6 步行化原则

步行化是现代城市广场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在大型广场,还可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考虑步行分区问题。

3.7 文化性原则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历史风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相承,又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性原则。

3.8 特色性原则

广场的特色性不是设计师凭空创造,更不能套用现成特色广场的模式,而是对广场的地形、功能、环境、人文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不断地提炼,才能创造出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城市广场。

4.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4.1 广场绿地布局应与广场总体布局相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广场绿地的功能应与广场内各功能区相一致。如休闲区规划则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冬季的阳光、夏季的遮阳都是人们户外活动所需要的。

4.3 广场绿地的规划应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和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

4.4 还应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突出地方特色。

4.5 结合广场环境和竖向特点,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小气候为主要目的,协调好交通、人流等诸多因素。

4.6 对广场上原有的大树及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和保留,有利于广场景观的形成;还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

5. 现代城市广场树种选择的原则

5.1 首先要多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5.2 选择耐瘠薄土壤的树种也尤为重要,因城市中的土壤大多为瘠薄土壤。

5.3 宜选择冠福大,枝叶密、深根性、无飞毛、耐修剪、绿期长和寿命长的树种。

5.4 还应选择抗病虫害、抗有害气体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6.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

6.1 排列式种植 属于整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长条形地带,用于隔离、遮挡或作背景。

6.2 集团式种植 也属于整形式,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

6.3 自然式种植 花木种植不受株行距限制,结合环境疏落、活泼的布置。

6.4 花坛式种植 即图案式种植,装饰性极强,可以是花、草、和树木,是现代城市广场最常用的种植形式之一。

篇9:现代设计与我国传统工艺论文

现代设计与我国传统工艺论文

一、传统艺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传统工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传统工艺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一,文化气息减弱,产量较低。无论平面设计或家居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现代设计受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影响较多,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民族文化气息正在逐渐减弱。作为日用品与工艺品,传统工艺的产量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当今社会的巨大消费需求。其二,缺乏创新精神。传统工艺在发展中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不能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否则传统工艺将难以融入现代设计的环境。其三,经济效益过低。传统工艺的低廉价格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一些艺人无法维持基本生计,导致行业人才流失,进而造成传统工艺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面临失传的困境。

二、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结合与发展

就传统工艺的产品、制作技法、应用价值以及工艺人才等方面而言,传统工艺因其独有的造型和文化,取得了现代设计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传统工艺虽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传承方面缺乏创新思维。现代设计具有创新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传统工艺应该在现代设计中结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寻求发展的共通性,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只有这样,传统工艺才能够在现代设计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具有互补性,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不断变化与创新。无论是工艺的技法、材质、价值,还是培养传统工艺的高技能型人才,都决定着传统工艺能否在当今社会得以延续。而提取传统工艺的装饰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不仅能够使传统工艺品进入现代市场,更能够唤起传统工艺的新生命。青花瓷工艺也是我国的重要传统工艺,青花瓷亦是我国名瓷之一。青花瓷工艺设计除了日常人们所见的瓶、碗等摆件之外,近年来更加贴近生活所需,推出了钢笔、鼠标、闪存盘等青花装饰用品,赋予传统青花瓷产品以现代生命。在北京奥运会中,会徽“我国印舞动的北京”更体现出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气息。在上海世博会中,极具我国特色的我国馆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的'眼球,“我国红”的设计元素和“东方之冠”的古帽外形,在设计的每一处角落无不散发出浓厚的我国传统工艺的气韵。

三、结语

上述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任何形式的艺术如果得不到现实的推动与发展,就会处于一种“冬眠”的状态,停留在固化的模式上,艺术的鲜活生命就无法延续。只有把我国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互结合,历史悠久的我国传统艺术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展。流传数千年的我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结晶,它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传统工艺在生活中起源,也理应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篇10:台州新世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与设计探讨

台州新世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与设计探讨

结合台州农科院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际项目,以“农业科研与成果展示”为宗旨,对这种特殊性质的“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体规划设计方面的探讨.旨在探索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以农业促观光、观光促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作 者:江景勇 张加正 王娇阳  作者单位: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3170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5(21) 分类号:S731.1 关键词:台州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功能定位   规划设计  

篇11:学科的研究设计与规划论文

学科的研究设计与规划论文

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与规划中,应注意首先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目的以及依据进行明确,在进行学科研究顶层设计中根据相关的目的以及依据进行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依据和目的就是要服从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改革的大局,进行服务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大局的行政管理事业研究。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时应注意从国家发展以及改革的大局出发,制定与确立远大的发展研究目标以及具体的设计与规划实施方案,并注意对各研究项目以及研究环节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关的研究绩效评估体系,开展科学深入的行政管理研究。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知道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相关依据以及目的,而且还需要明确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相关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专业知识理论等,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过程中根据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实际出发根据这些原则以及目的进行研究实施,最终推动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发展。

影响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因素

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学科的来源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性质、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相关智慧经验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的设计与规划的。

1.行政管理学科来源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形成以及出现在我国很早就有,行政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观点等,但是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的出现的最早则是从外国引进发展起来的,从国外引进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后,我国就开始根据其原有特色结合我国的具体特征进行相关学科体系的建设。行政管理学科来源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主要是在于行政管理学科来源中的实质性内容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首先行政管理学科的名称最早时期是由于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演变出来,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科,而随着行政管理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如今行政管理学科不仅是指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还包括一些非政府行政管理组织活动,如今也被称作是公共管理学科。在行政管理学科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像中,首先应从行政管理学科最早是由国外引进的说起,在从国外引进行政管理学科的同时也会受到引进国家地区的一些原有的政治思想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中注意避免盲目的照搬照学,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应用,以具备有自己的行政管理特色。

2.行政管理学科性质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时,还要注意从行政管理学科的性质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方面进行考虑。行政管理学科是一门从外引进的同时又可以称之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门应用学科,在实际的研究以及应用中,行政管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作用是行政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中因注意结合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性质,进行顶层设计过程中注意对行政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进行区别与联系的应用,并要根据顶层设计的实际情况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学科性质进行合理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应用学科性质的乱用或者滥用,以对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3.行政管理的经验智慧对于研究顶层设计的作用。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知识虽然最初是由国外引进的,但是我国开始有行政管理的实践却是在很早时期就有的。众所周知,在进行学科知识以及其它的一些研究中,对于研究效果起到重大作用的,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外,具有丰富的智慧经验也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以及相关研究规划来讲,我国的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智慧经验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以及顶层设计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以及顶层设计中,我国早期的行政管理实践智慧经验虽然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以及顶层设计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早期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与新时期要求中的行政管理学科研究要求难免会有出入,因此在借鉴早期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使应注意根据现在行政管理的发展以及研究要求,选取合理以及合适的行政管理智慧经验进行研究应用,避免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造成不良的影响。

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问题分析

在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顶层设计问题的分析中,主要是根据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研究顶层设计的影响因素方面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现状中进行分析的。随着我国社会事业以及改革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与成果,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学科理论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落后与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且行政管理的研究发展中还存在有基础薄弱以及研究创新不足、研究方法落后等问题,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中应注意结合现有的行政管理研究现状,在对于行政管理研究现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展。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研究中应注意尊重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注意对行政管理中的个别性问题进行避免,相互交流、沟通,以进行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实施。

结语

总之,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对于学科的研究设计与规划中应注意根据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目地以及依据等,结合行政管理研究现状,注意对行政管理研究设计与规划问题的避免,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事业发展与改革深化。

相关专题 网络中心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