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跳什么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跳什么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的毕业论文(共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新准则与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变化很大。由于我国目前税务会计未从财务会计中分立,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定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因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必然会对企业的纳税调整乃至企业的应纳税额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要素计量以及存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证券投资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会涉及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进行纳税调整是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

1 理论概述

1.1 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属于会计学体系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性质、核算对象、作用的独特性,使其又同一般的会计有所区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税务会计是税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处理税款的会计,它的研究对象是税金及其运动,从税款形成开始,到税款成为财政预算收入为止。税金的活动过程涉及两个方面:征税的一方和纳税的一方,因此,专门进行税金核算的税务会计包括征和纳两方面的会计核算,即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因此,税务会计是以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征纳双方为核算主体,运用会计技术和现代理论及方法对税务活动全过程的税收资金进行核算与控制,以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税收的实现和收缴情况,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管理活动。

1.2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财政部于2月15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 38 项具体准则,并于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于 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新会计准则与旧的相比更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归纳而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靠近。如:债务重组的利得由原来的计入资本公积改为计入当期的损益,会计处理采纳国际惯例所得税处理,这将改变以往很多企业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新准则规定采用递延所得税处理,引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与国际准则一致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等。

2)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强调可靠性和相关性。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基于股权的支付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由“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准,不确认收益”改为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收益计入利润表。

3)自成体系,影响广泛。建成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乎涵盖了现行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自成体系,影响广泛,规范性强,可独立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并行,而且互相补充,使我国会计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会计标准体系的发展能自动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同步,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指导。

2 会计准则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2.1 分析二者差异的意义

税法相对于会计准则而言,具有强制性和高度的法律权威性,能够保证在编制的纳税申报表中提供更真实的财务信息。在企业纳税真实的前提下,只要弄清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调节,税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保护和监督作用;若在企业纳税失实的情况下,企业若少报盈利水平、偷逃税,必须承担民事与刑事责任;企业若虚报盈利水平,企业所得税法更多地要求按照确定的、合理的经营损益计算应纳税额,这就从源头上防止了不确定的、人为判断的损益的计入,在编制的纳税申报表上提供更真实的财务信息。另外,对二者差异的研究,还能促进所得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不断完善,与相关经济法规和经济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推动税务会计的发展和税法的完善。

2.2 二者的差异所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是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而服务的,而税法则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的分配方式或分配关系,是为了国家行使其职能而设立的。两者不同的侧重点,注定了存在差异的必然性。

1)目的不同。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业绩情况,更好地为会计信息者提供重要的信息。税法则是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依据自身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而进行的征收。由于目的的差异性,致使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性不可避免。

2)原则的不同。由于前两者存在的差异,导致两者所遵循的原则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比两者,税法也遵循一些会计原则,但是税法也应遵循特有的原则,即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等,因而与某些会计原则有所区别。如历史成本原则。会计上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之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税法上企业有关资产背离历史成本必须以有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按税法规定的适当方式反映或确认为前提。

3)基本前提不同。会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税法:纳税主体: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基本纳税单位(或自然人),会计分期:双方的差异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记账真实性上: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如实自主申报,税务机关及税务人依照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核算内容的不同。应纳税额是依据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而核算的。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入、成本费用、减免税项目的确认以及项目的可扣性、扣除时间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产生。

3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3.1 对税务模式选择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竞争日益激烈,组建雄厚资本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趋势。因此企业的组织形式向股权分散的股份制企业发展。而股权分散的股份制企业为,更加遵循公认会计准则。为投资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成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举措是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这表现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众多股民,减小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与税法的为了实现国家税收的完全站在国家的权益角度的立场是不同的。因此,会减小税法对会计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极其重视对公允价值的衡量。虽然当前公允价值的衡量有很多经济理论进行支撑,但是不可避免地,公允价值还会受到很多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税法处于保证国家税收的强制性目的,是很难接受公允价值的人为操作空间,一定会以很严格的规定进行规范。结果一定会造成税法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即向英美模式靠近。

3.2 对资产计价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流行的计量属性,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情况下,前些年出现了较多人为操纵利润现象。财政部修改会计准则和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都采取尽量回避“公允价值”而改用账面价值的做法。但是税法上即使在没有可比市价情况下,对关联方之间资产转让也必须用“独立交易原则”确定“公平成交价格”;同时,税收上要求将非货币性交易(包括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和债务重组中的非现金资产抵债等业务,分解为资产买卖交易,要确认交易损益,对债务重组中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要按公允价值确定资产成本,这与会计制度限制公允价值使用形成差异。

新会计准则提出五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实现了计量基础的多元化,譬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资产计价,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在税法上,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即债务人清偿债务的金额,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除此之外,新企业会计准则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收益的计量方面、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方面都对税务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或利或弊对税务会计的发展和完善造成干扰,这其中的弊端的消除就需要学术界学者的继续努力,期盼我国的税务会计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2: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毕业论文

论医院会计电算的规范化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一场革命。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了不足之处,ERP及其规范化发展的方向。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ERP;规范化

一、会计电算化不再适应当前信息管理的飞速发展

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医院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子系统。但彼此孤立,没有与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衔接起来。

2.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没有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外部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入电脑,这在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

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没有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的特点,也没有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

4.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会因信息不能充分及时地传递而使决策延误。

5.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封闭的系统,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医院会计信息高度透明和医院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1.对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中的会计凭证(含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编制、加工都是手工(或模仿手工)完成的。在信息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国际互联网的开通、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使得医院财会人员可以自动收集来自买方医院系统、供货医院系统、金融机构系统、运输系统传来的电子原始凭证,可以自动收集来自医院生产、材料采购、工资、固定资产子系统传来的机制凭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计算机也能够自动编制凭证或辅助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上编制凭证并自动加工凭证生成电子账簿。

2.对会计信息传输方式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以报表、软磁盘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利用数据压缩、海量存储技术、再配合以宽带网络传递,使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距离服务。会计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会计信息传播、处理和检索的双向互动方式。

3.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和冲击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与传播的方式,它还给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一些会计基本原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关注点由历史信息转向未来信息,在电子联机的情况下所出具的时点报告中,现金收付制将取代权责发生制。

4.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的财会工作有自身独立的目标――管钱、管账,即在医院中掌握“货币流”,管理资金;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综合性的管理要求很高。作为一个普通的会计,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参与全医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传统的医院管理是大家分着管。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为加强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于是,会计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会计管理,而必须参与综合管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将向医院全面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三、ERP系统是现代医院规范会计电算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如此的冲击和挑战,再加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医院若要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医疗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医院管理,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ERP系统是现代医院大型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代表,它除了充分体现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医院资源的集成外,更重要是能充分体现现代化医院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综合运用。

我国广大医院应用ERP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医院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医院管理模式。医院应用ERP过程中一定要花大力气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医院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ERP作为一种现代医院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力推广应用ERP,并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乃是世界各国医院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受任何国界、国情、院情的影响和限制。事实上,推广应用ERP就是有效的促使我国医院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具体方法和途径。

因为新管理时代的中国医院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医院制度、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时代,所以实施ERP是新世纪中国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新管理时代的中国医院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医院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医院资源,全面强化医院管理,形成医院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质优医院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病人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医院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医院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医院则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ERP系统。ERP浪潮来势凶猛,因为ERP体现了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它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医院管理的基石。中国医院ERP事业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实施ERP是一项复杂、艰巨、耗资巨大的工程,成功实施必须树立正确的应用理念,要有良好的方法论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洁。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

[2]王奇杰,邹小燕。再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0)。

[3]孙涛。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特征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04,(4)。

[4]曾繁毅,董艳。浅析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北方经贸,2004,(09)。

[5]耿文莉。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商业研究,2004,(17)。

篇3:电算会计毕业论文

电算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范文一:会计电算化下现金流量表编制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是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友UFO报表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及时、方便地编制需要的各种会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和分析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个难点,我们可加以探究和分析,依据财务软件提供的项目核算辅助功能以及现金流量项目函数,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较快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尽可能发挥软件最大效用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会计电算化;用友ERP财务软件;UFO报表

1现金流量表的理论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布了《第7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由此,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我国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公司除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外,还要以现金流量表来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并在重新颁布了新的现金流量表准则(即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对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外更加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加透明.财务分析者通过结合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经营资产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能力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及预测.[1]

2用友ERP财务软件的UFO报表

用友财务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提供了设置各种报表格式的功能和种类丰富的专用函数,用户可以方便地从总账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等各子系统提取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UFO报表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用友财务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虽有现金流量表模板,但很多电算化的教材或相关书籍都未提及相关的操作步骤,造成很多软件操作者对这部分的软件应用较茫然.下面结合用友U8.61版软件操作,探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利用UFO报表管理系统模板编制现金流量表

3.1总账系统的基础设置

3.1.1设置(或指定)现金流量科目

只有先设置(或指定)现金流量科目,系统在数据处理时才能予以识别和正确归集,将相关的科目发生额记入现金流量表.其设置(或指定)过程为:进入总账“会计科目”界面,点击“编辑”中的“指定科目”菜单,选择“现金流量科目”,把“待选科目”列表中需要进行现金流量登记的科目(如“库存现金”现金科目、“银行存款”银行科目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科目),选到右侧的“已选科目”列表中。

3.1.2设置现金流量项目

进入总账“项目目录”界面→“项目档案”,在“项目大类”处选择(或增加)“现金流量项目”大类,把“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设置成现金流量项目的核算科目,然后进入“项目目录”的“维护”界面,可以使用“增加”、“删除”功能对项目进行维护.用友软件对此内容已做了基本的预置,我们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进行增减处理。

3.1.3总账参数设置

进入总账→设置→选项→凭证界面,勾选“”选项,这样我们在填制凭证涉及现金流量科目时,务必将现金流入流出信息录入到现金流量项目中,否则系统会提示凭证不能保存,给操作者(制单人)一个警示,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数据信息归集的遗漏.[3]

3.2日常核算业务处理

我们对日常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需要进行现金流量的指定.如果事先进行了取数关系定义,那么系统会自动归集填入现金流量项目.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取数关系定义,那么当我们录入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时,系统会弹出现金流量录入界面要求我们进行现金流量的指定.我们以一个典型业务为例:企业于1月16日销售一批产品80000元,增值税率适用17%,款项转账收讫.制单人对此业务进行凭证录入处理。

3.3启用用友UFO报表模版编制现金流量表

我们在完成上述设置和所有业务凭证录入后,就可以启用用友UFO报表系统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了.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预置好的报表模板,也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定制报表模板,并可以将自定义的报表模板放入系统模板库中,以备随时调用.[4]用友UFO报表系统虽然提供了现金流量表模板,但并未给出完整的取数公式,需要我们用户自行定义.[5]具体操作步骤:

3.3.1建立现金流量表在UFO报表系统中,执行“文件-新建”命令,进入报表“格式”状态窗口,打开“报表模板”对话框.在“您所在的行业”和“财务报表”栏,选择“新会计制度科目”及“现金流量表”.

3.3.2设置关键字关键字应采用系统提供的定义关键字功能定义,而不是在“格式”状态下直接录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用的U8.61版软件系统中的报表模板,在A3单元已经录入了“编制单位”,所以应该先做删除而后定义关键字.在报表格式状态窗口中,选中A3单元,执行“数据-关键字-设置”命令,打开“设置关键字”对话框,把“单位名称”设置成关键字(“会计期间”系统已默认关键字设置).

3.3.3在报表“格式”状态窗口中定义项目取数公式,取数公式fx的函数格式为LJXJLL。

3.3.4在报表“数据”状态下录入关键字(单位名称及会计期间),并做好关键字偏移,然后重算表页.至此,一张计算完毕的XX公司X年(月)的现金流量表即可生成。

4结语

财务报表是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友UFO报表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及时、方便地编制需要的各种会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和分析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6]在三大财务报表之中,相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个难点,我国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甚至对此不做考核要求.我们可以探究和分析,依据财务软件提供的项目核算辅助功能以及现金流量项目函数,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较快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尽可能发挥软件最大效用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涛.基于现金流量的制造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张爱侠,杨红心,曾姝.会计电算化项目化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3〕张庆考.如何运用项目核算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J].企业科技与发展,(22):224-225.

〔4〕王新玲,陈利霞,王晨.用友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陈福军.用友现金流量表编制剖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08):35-37.

〔6〕霍华英.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及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09.

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范文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摘要: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提高了会计管理和操作水平,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以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为着眼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探究内部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概述

1.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是指在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计业务操作基础之上,为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财务资料信息的完整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等,企业对本单位的财务营运活动所进行的内部控制。

2.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1)内部控制的管理难度更大。电算化环境下,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业务中应用范围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欺诈的现象也逐渐增多,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难度性加大、复杂性加强。

(2)内部控制的柔性加强。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由人的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的共同控制,企业不仅要关注手工会计环境下对纸质材料和相应组织制度的控制,还要关注对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等电子资料的控制。

(3)内部控制更加关注安全性。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企业包括财务运营在内的经营管理运来运依赖于网络,所以内部控制将愈发关注网络安全性、财务数据安全性。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不完善。企业管理层及职工思想意识淡薄,不重视本企业电算化的发展,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也存在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财务工作的监督审核、不能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错误舞弊漏洞等问题,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

2.会计人员素质待于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道德品质和执业能力两个方面,有些会计人员并没有跟上步伐,自身素质待于提高。

3.计算机安全机制有待加强。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尤其是对会计数据的记录核算等全部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出现任何故障都会中断会计工作的进行,企业财会信息的泄露将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企业如果不注重对计算机的维护,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危害。

4.财务软件应用具有风险性。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财务软件的应用。但是,许多企业在应用财务软件上并不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许多企业忽视对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很少对软件进行调试,造成软件的滞后。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主要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管理者及员工对企业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多关注企业财务政策变动,经常参加企业管理者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认识到电算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自己学习、了解、接受的同时,还要带动企业的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员工了解财务软件,了解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最新发展动态。

2.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基本的道德素质、行为修养、法规法制观念,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会计电算化无论怎么发展,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永远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保障,会计人员如果缺少财务知识,无论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多么完备,会计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刻苦钻研,具备高超的道德素养和会计知识水平。

3.加强财务软件的开发、维护与应用。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时,必须要加强财务软件的适用性,最大化发挥财务软件的应用,企业做好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避免企业出现财务软件功能滞后阻碍会计工作的现象。

4.提高计算机安全性。企业要保护好信息网络系统,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更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严密监控网络运行环境。企业要为计算机配置高质量的软硬件系统,无论软件的开发,还是硬件的管理,都要最大化的加速计算机运行,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速度。同时,企业要做好防范风火水电等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防止由于可控因素导致计算机系统突然瘫痪的现象出现。

5.完善会计人员和组织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层及职工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人员和组织管理制度。首先,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将组织机构划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化维护、电算化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操作权限的分配,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其次,系统开发职务与系统操作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化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相分离,同时,建立职务轮换制度。

四、结论

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工具、形式、方法,从而改变了企业会计发展的整体环境。在新的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必然发生一系列相关的变化。企业要清楚地认清这一改变,设置科学完善的崭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会计业务体系的建立,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艳.谈谈会计内部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63-65.

[2]徐阳,肖之兵.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12):212-213.

[3]马云平,邵清华,杨守杰.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1):147-148.

篇4:论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论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提供诚信、可靠的会计信息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从会计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挽救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二)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

二、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

(2)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

(3)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

(4)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

三、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相比之下,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一)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事实上,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三)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强化董事会功能。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3.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而缺乏监督之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二)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

(三)健全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四)规范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五)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六)实施诚信工程

(1)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3)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4)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保证中国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芦振基,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12):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3):6.

[3]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2003,(3):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2003,(8):16.

[5]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6):8.

[6]杨淑娥.关于会计诚信的思考[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50.

篇5: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变革探讨毕业论文

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变革探讨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信息集成方式的转变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新变化,从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和整个信息系统的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传统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的变革。

关键词:电算会计 信息集成 内部控制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逐步从部门内的信息集成向企业内部甚至企业外部的信息集成转变,传统电算会计的内部控制方式不得不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会计信息系统(AIS)发展阶段

1. 部门内的信息集成。顾名思义,信息集成仅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它在物理上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传统电算会计。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数据采集的局部性、数据处理的滞后性、财务数据的孤立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信息集成仅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不能很好地和企业其他部门甚至企业外部实现信息的共享,以至于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不能有机结合,因此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而网络为改变这一窘境提供了契机。

2. 企业内的信息集成。为了能够使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就需要把AIS与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从而能够在业务发生时实时采集详细的业务和财务信息。这个阶段的AIS不再是物理上独立的系统,而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被嵌入企业业务执行处理系统中,这样由企业业务部门采集业务数据,经过审核传送到财务系统,通过自动凭证生成系统产生记账凭证。

3. 企业间的信息集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竞争主要是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这样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响应客户的需要,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商品,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就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信息协调,而且需要在客户、供应商间建立高效的协作关系。因此,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企业间建立起高度的信息集成。

二、信息集成方式的转变

1. 对输入口数据的审核更为重视。在网络环境下,一切都是联机实时处理系统,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流动的都是电子单据,一些错误的单据或不合理的交易一旦审核通过进入系统,一切都是自动进行处理和转储,不再有人为的干预,最多只是各人根据各自的需要提取不同的数据、呈现不同的视图而已,一般的用户对于系统中的数据只有读取的权利,很难再进行更正。而且,实时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使用户实时得到当前的信息,另一方面错误的信息可能马上得到众多使用者的响应,导致决策的失误,当错误被发现时,可能已经很难弥补。因此,对原始电子单据的审核尤其重要。

2. 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AIS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AIS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AIS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3. 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EFT)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4. 决策权下移。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5.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集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三、适应信息集成变革的内部控制改进

1. 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的《电子签名法》首次确立了电子文件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从而为数据的网络传递和电子签名提供了法律依据。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这种思想意味着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整合、传递的快捷、低的传送成本以及计算机所特有的某种程度的智能,为这种结合创造了实现的条件,因此在吸收传统控制方法精髓的同时,有专家提出了实时控制的思想。

所谓实时控制,就是在IT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三量信息(时间、实物、货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对比和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当某项业务发生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该业务的全部信息,而不仅仅是财务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对实际值和标准值比较分析后判断该业务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业务提出警示,供决策者判断;对合理的业务方可允许进入系统。

2.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数据一旦进入自动业务流程阶段,只要软件中设定的内部控制手段科学完整,是没有必要对自动业务流程进行监管的,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保证数据传递和存储的安全上。为了保证数据传递和存储的安全,除了要加强网络安全,还需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如设置操作日志、采用数据库镜像技术备份数据、职责分离、加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等。

电子数据尽管容易存储、拷贝及进行计算机处理和传输,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修改的无痕迹,这无疑会增加安全防范的难度,因此在内部控制中一定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确保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胡奕明。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一种电算化系统构建内部控制的方法。审计研究,1997;4。

篇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愈来愈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二、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原材料账实不符。原材料采购中,由于尚未取得供货方发票,部分企业财务人员未对原材料进行暂估入账,导致原材实际已经领用,而账面上未作记录,账面记录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

2报销凭证不合规。部分企业在报销费用时,以无付款单位的发票入账;会议费报销只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未提供会议内容通知、参会者签到等原始凭证;以专用收款收据代替发票入账;出差补助记账凭证未标明出差人员、出差地点和事由等内容。

3.成本归集不准确。部分企业为规避企业所得税对招待费、广告费抵扣限制,将招待费、广告费计入“管理费用一办公费”科目;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本应计入原材料成本的运输费计人期间费用,虚减了企业存货成本。

4冶 -同管理不科学。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提供的合同未进行详细的审核,在财务核算时,只是以合同金额的正确与否作为审核基础,对合同的条款、对方义务等重要内容审核不够。同时,未对合同进行备案,为对日后出现法律纠纷提供资料支持。以上行为最终将导致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5.未及时清理挂账。个别企业财务人员未及时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科目进行清理,使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长期应收款项挂账,给企业销售人员私吞公款带来隐患。

6.实物领购手续不全。部分企业在购买办公耗材过程中,以未附明细清单的原始凭证进行报销;在入库与领用时,未进行交接记录,导致实物资产账实不符,易产生私窃行为发生。

三、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1.财务人员对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认识不够。部分企业领导由于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财务的职能只有记账,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知识不够重视。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企业财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缺少对新财经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者,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学历较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最终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缺少规范性。

3.出于利益目的,蓄意编制虚假财务记录。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达到上市门槛目的,按照领导指示,粉饰财务报表,已达到上市筹集目的;出于避税目的,按照领导要求,财务人员故意少计收入、多计费用;出于小集体私利,与其他员工串通,编制虚假财务凭证,掩盖非法目的。

4.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财政部门每年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只是针对公益性大型企业,一些私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管,使会计工作人员无所顾及地违反财经纪律,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欺骗投资人、金融机构等报表使用人。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措施

1.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税收政策等财经法规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对会计执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适应财务工作新要求;通过奖励机制,促使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更好地适应财务工作需要。

2.政府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力度。财政部门除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外,对所辖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对违反《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处,起到对会计工作人员震慑作用。

3.提高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领导应带头重视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从人才、物质等方面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企业各部门要对会计工作给予必要的配合,积极提供会计部门所需基础数据,并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馈,并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水平。

4.建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审批审核、财务信息独立化等内控手段,逐步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通过内部控制的内审制度,对企业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查错防弊,使会计信息更准确、透明。

5.采用激励制度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企业可通过在内部设立各种精神、物质方面奖励机制,对年终财务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给予集团奖励;对财务工作考核不达标的部门给予企业内部通报,以此促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到保证。

6.鼓励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每天从事财务记账工作,对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对一些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条款存在模糊意识,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议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到企业仓库、销售、采购部门进行必要的学习,详细了解生产工艺,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雯.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会计之友,( 02).

[2]李莉.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一论会计规范.会计师,( 07).

[3]骆静,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 1( 36).

篇7:会计毕业论文――论村社财务管理

会计毕业论文――论村社财务管理

近年来,不少地区村社财务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损害政府形象,又影响干群关系乃至农村稳定。

当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社根本就未建立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民主理财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二是监督纠正乏力。不少乡镇缺乏专门监督机构对村社财务进行监督检查;有的乡镇虽有监督机构,但却未认真履行职能,更缺乏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相关制度,甚至对有的村社五六年未进行过审计检查。三是收支项目混乱。有的收支项目不按规定设置,或随意设项摊派集资,有的项目应收却未收足,有的项目又出现重复收费。四是会计帐目混乱。多数村社没有成型的帐簿,记帐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半年甚至隔年做帐,极为混乱;有的单据无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或以白条入帐;有的记帐单据散失,无据可查。五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绝大部份村社财会人员,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不懂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有的村社无专人管理财务,村支书当家管钱管帐,既是财务审批人,又是会计、出纳,一人独揽,一个口袋装票子,一个口袋装条子。

如何解决好目前村社财务管理存在的热点问题?

我区平昌县采取建立村级财经组和乡镇财经办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对症下药的好办法。贵刊第2期作了概略报道。现将他们的具体作法,再作进一步论述。

一、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一是工作机制。

乡镇财经办按“五统一”、“四不变”的原则运行。五统一,即:统一办公,统一调度使用人员,统一收取解缴税费,统一规划组织培植财源,统一按性质及用途使用资金。四不变,即:机构不变,职责不变,资金性质及用途不变,供给关系不变。乡镇财经办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工作,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村财经组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工作,业务受乡镇财经办指导。在帐务体系设置上,乡镇财经办共设置总预算会计帐、税费征解会计帐、单位预算会计帐和集体经济会计帐,并在同一银行(信用社)开设存款帐户。村级财经组按代收税费与本级收支分别设帐的原则,设税费征解会计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帐,“两工”(义务工、积累工)使用帐。

二是岗位设置。

乡镇财经办设置11个岗位,主任1人,由乡镇长兼任,副主任2人,分别由乡镇财政所长、农经站长兼任,设总预算会计、征解会计、单位预算会计、集体经济会计、统计员、总出纳员各1人,税收征管员两人。除税收征管员由上级地税部门确定外,其余岗位人选,均由乡镇党委、政府征求上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确定,并根据财经办副主任德才素质和业务水平,确定其第一副主任,主持财经办日常工作。财经办的总预算会计、征解会计、单位预算会计,由财政人员担任,集体经济会计、统计员、总出纳员,由农经人员担任。乡镇财经办人员编制除主任外,一律按乡镇总人口确定,1.5万人以下的乡镇8人,1.5万人至2万人的乡镇9人,2万人以上的乡镇10人,其人员编制少于岗位设置的,实行兼职。乡镇财政所、农经站人员,按照“定岗定责、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上岗,其余富余人员,一律按有关规定合理分流。村财经组设组长1人,由村主任兼任,会计、统计及税收代征员1人,由村文书兼任,出纳员1人,由其他村干部兼任。村财经审查监督组设组长1人,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各农业社社长和村民代表为成员,其村民代表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村财经组和村财经审查监督组成员,由村党支部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确认。村财经组成员一律兼职兼薪;村财经审查监督组成员,原则上不实行兼职兼薪,以利监督管理,但对其中的村民代表实行误工定额补助办法,列入村级财务预算支出。

三是监督机制。

乡镇财经办帐务,除接受各自主管部门内审外,还必须接受审计、统计部门的监督。村财经组,除接受乡镇财经办的审查监督外,还要接受村财经审查监督组的监督,并定期向群众公布帐务,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相应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规范和协调财经办和村财经组工作。特别是村级财经组建立后,村级财权有所扩大,为防止贪污、挪用国家、集体资金,相应建立了票据管理、税费解缴、村社干部财产抵押上岗制度,切实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

四是激励机制。

以前村级只有事权,没有财权。财务管理改革后,统一了事权和财权,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对村干部实行基础、职务、绩效结构工资制,其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同时实行兼职兼薪,多劳多得,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对村干部还实行离职保障制度,任期满三年的,可享受离职保障金,以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调整乡村利益格局要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两个积极性,必须重点把握两点:(1)有利于乡镇财政增收。乡镇财经办统一收取税费后,分别按资金性质入库,统一调度资金,以杜绝税费漏征。(2)村上应得的利益必须归村,使其得到实惠。一是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不允许乡镇平调或提成;二是当年新增生猪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按70%返还给村;三是按比例计付税收代征手续费。农业税按0.5%,农业特产税、工商税和其他税收按1.5%计付;四是按比例提取代收乡镇统筹等手续费。乡镇统筹按3%提取,“两金”按1.5%提取,代收款、以资代劳款按6%提取;除此之外的其它手续费,均由乡镇财经办按照体制要求,统一提取拨付,村级一律不得自行提取。

提高了干部素质

要巩固村级财务改革成果,认真执行改革后的村级财经管理制度,使之健康运转,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一是认真实行乡镇及村级干部推选制,这是建立乡镇、村级财经制度的重要前提。要配好乡镇财经办、村级财经组和财经审查监督组的班子,必须按德才兼备的原则,搞好乡镇长和村干部的推选,把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群众真正信任的同志,选拨到乡镇长和村干部岗位上来,以确保农村财经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健全较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彻底理清村与乡镇之间、村与社之间、村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关系,摸清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和村委会的债权债务。至于村级财务改革前的债权债务,应明确责任,由财政所、农经站和村社,各自逐步消化,涉及经济问题的干部,必须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二是搞好业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以县财政局、地税局、农业局为主,首先对建立村级财经工作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然后分两批对乡镇财经办和村财经组成员、村财经组会计(文书)进行业务培训。今后对村财经组会计,还将进一步组织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按

《会计法》和《四川省会计管理条例》的规定,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初见成效

建立村级财经组,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是农村财经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转变乡镇工作方式,调动村级组织和村社干部积极性,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改善党群关系,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到11月底,该县60个乡镇财经办,448个村财经组和村财经审查监督组,已相继全部建立,并正式运行。从目前情况看,工作开展和机制运行较为顺利,并初见成效。(一)理顺了财务关系,增强了财务透明度。

一是清理债权债务及其它财务关系。全县共清出往来款项1.8亿元,并具体制定了清结规划。二是建立了两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帐务体系,明确划分上交乡镇资金和村级的应得利益,相应制定了农户税费结算三联单(征收联、记帐联、农户对帐联),及时进行税费结算。三是收支业务,坚持“一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一支笔审批”,出纳与会计分设,钱帐分管,农民负担核算分开,村级财务公开,从而改变了以往“一人当家”的包包帐,颇受农民欢迎。

(二)方便了群众,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户可以随时到财经组办理结算业务,既不耽误农时,又不会出错乱,群众深感方便。村上有了一定的财力,可以抵御农村小范围的自然灾害,也可以帮助特困户、受灾户安排生活,发展生产。驷马镇龙台村对5户特困户的农业税全减,并用村级资金户平购买200斤碳氨发展生产。该县有30个村拿出73万元资金,兴办竹木器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村办企业,以增加村级收入,逐步消化村社历史债务,减轻农民负担。

(三)防止了税费流失,增加了财政收入。

村社干部对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心中有数,一有税源即可随时征收。特别是对全家外出务工,土地转移承包,由谁承担税费,何时回家,都能掌握情况,随到随收。对走乡串户搞个体经营的商贩,切实加强了纳税监督,堵住了税费流失。通过上述措施,防止了税收流失,相应增加了财政收入,该县元山、兰草两区去年税费任务完成较好,居全县一、二位,并清回历年尾欠达470余万元,其中收回全家外出务工农户历年欠税欠费12万元。

(四)调动了村社干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过去村社干部工资由乡镇发给,对生产发展如何,收入完成多少,都无直接利害关系,致使村上无财力,实为一个空架子。建立村级财经组后,村级有了一定的财力,对村社干部的工资,采取绩效工资制,按照兼职兼新的原则,由村财务支付,每月少则100元,多的300元,比原乡镇发给的标准工资大大提高。同时,建立了离职保障金,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这样,村社干部如果不抓生产发展,必然影响经济指标的完成,使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因此,该县的村社干部,都积极狠抓农业生产,努力开辟财源,为财政增税,农民增收。既体现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适应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形势。

(五)有利于完成税费任务。

建立村级财经组后,征管人员相对增加,征管力度随之加强,改按季度征收为常年征收,克服了财政所、农经站坐点扣收,面对千家万户核对帐务,催收尾欠,而出现人力不足和进度缓慢的弊端。

该县张公乡泥池村19税费任务24.8万元,历年尾欠8万元,至当年11月底,不仅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而且收回尾欠3.2万元。同时,该村还用自有财力新建了300平方米的财经组办公室。

(六)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密切干群关系。

近年来,农村税费尾欠愈来愈大,导致部份乡镇某些必要支出不能保证,甚至举债度日,步履维艰。村级财务改革之前,为了完成任务,保障支出,只能由政府组织力量,集中抓回收工作,难免不出现一些强迫命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建立村财经组后,由于村社干部接触群众近,掌握情况准,由他们负责征收税费,可因人而异,见逢插针,改突击征收为常年征收,不仅使农户自觉交纳各种税费,而且化解了许多矛盾。这就改变了以往坐点扣收和强迫硬逼行为,使乡镇干部从“催种催收”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抓环境建设,培植收入大户,狠抓科技和流通,真正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

(七)有利于加强监管,培植重点财源。

乡镇财经办的工作重点,从过去一味抓收入转到抓财务监管和重点财源建设上来,着力对村级财经组进行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管,清理整顿重点村和重点单位财务,积极组织资金供应,大抓项目发展。

该县青凤乡财经办用2万元购买3亩水面堰塘养鱼,投入5万元办起了养鸡场,并与外地厂家合作建立了薯类粉丝加工厂,预计可创税利3万余元。

(八)有利于精简机构,加强基层建设。

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地税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该县驷马镇财政所、农经站原有15人,现在精简为7人。该县全部财政、地税、农经人员共840人,如今减为520余人,既节省了人力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村干部实行公开推选,兼职兼薪,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要求。

篇8:电算会计的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会计的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 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属于全面风险系统重的,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则是会计的相关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起着对数据和账目进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质量信息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运行的社会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严重的话还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和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的经营。

二.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关系分析

1. 内部控制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资产的完全和可靠而采取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经营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检查与调节,从实践中来检验运行系统是否正常,以保证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2.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相关的数据和报表来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据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目标都是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内部控制能够突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的提高加强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的改善。

三.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1. 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成为上市企业,但是股市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达到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良好有效地治理结构,高层控制着股票,导致无法在市面上自由流通,也就是说监事会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即使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制约。

2. 企业内部制度缺乏必要的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地管控,导致对信息系统缺乏总体的制约,不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虽然在制度上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缺乏执行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

3. 审计监督系统不太完善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致使有些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缺乏独立性,就容易在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内部控制有着很大影响,它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功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的综合管控。在企业中,建立独立于第三方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的监督,确保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内审的有效开展。

2. 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建立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方针政策,抓好对关键内容的监督和控制,并设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企业的部门设立上应该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让各种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牵制,在制度上规避徇私舞弊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

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实际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再控制,以便更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各项活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价,控制企业的相应风险。从每种意义来说,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好,就可以从措施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方向向导,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以下就是电算会计论文: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就企业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密切的关系,也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篇9:论关联方交易定价策略会计毕业论文

论关联方交易定价策略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有关规章制度的颁布和资本监督力度的加强,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得到进一步规范,而其中双方的交易价格是其交易是否公正公平的核心。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其定价方法也呈多样性。文章希望通过研究找到一种或几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定价模型,建立一套合理的关联交易价格披露体系。通过在会计报告中的定价政策的披露来规范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的披露,并对这套方案在实际中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索。

关联方交易是现代市场活动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各式各样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中国报》1月18日至3月15日登载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摘要和部分关联方交易公告显示,在选取的115家上市公司中,发生关联方交易的有105家,占总数的91.3%。通过对样本的关联交易进行大致归类,发现关联交易形式主要有购销商品和提供服务、资产和股权交易、担保、资通等四类,此外还有一些发生频率不高,但对企业财务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类型。

从以上信息中可以看出,对关联方及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不应该只是形式上披露企业关联方的名称、交易的金额等,而应该更加详尽、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笔关联业务的性质类型、业务的价格以及其价格的公允性。所以,披露关联交易的关键不在关联交易的金额有多大,而在于实际交易的价格有多高。企业通过运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实质上就是通过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来实现的。

针对目前关联方交易定价披露不充分的现象,笔者认为,研究如何确定关联方交易的价格,通过在财务报告中的定价政策的披露来规范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的披露是非常具有实际价值的。

一、关联交易定价的现状

目前,关联方交易定价的弹性很大,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利润蓄水池”。从上市公司实际披露情况来看,不少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定价的依据不确定或未作说明,或说明的定价方式各式各样,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披露所能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协议定价方法的灵活性进行利润包装。例如,美尔雅通过与控股公司签订的产品销售协议可以从每套西服的销售中获得毛利达千元以上,而在同期与日本三泰衣料株式会社的销售协议中每套西服只得到800日元的加工费(折合人民币53.23元),相比之下,这笔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明显地违背了市场原则,导致了美尔雅收入和利润的虚增。

很多上市公司都采用协议定价的方法来确定关联交易的价格,因为其定价的基础是建立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而不考虑市场的因素,只要关联方之间达成默契就可以按私下确定的价格来完成交易。 例如:一汽四环20主营业务收入32.36亿元,其中30.13亿元系关联交易,比例高达93%。一汽四环主要生产(卡车)车轮、车厢以及汽车内饰件等产品,作为一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产品销售给集团公司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关联交易的销售价格如何确定。一汽四环年年报中只有一句话:“按市场价格协议定价。”什么是“协议定价”呢?一汽四环年报中有一栏数据泄露了天机。一汽四环董事会报告中提到,公司车轮的销售毛利率为6.94%,内饰件的毛利率为9.61%。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30多亿元的关联交易的毛利率仅为3.55%。这就是说,卖给关联企业的售价仅为市场价的一半!这就是所谓的按市场价格协议定价。由此就可以想像整个关联交易定价的现状了。

二、导致定价混乱的原因

(一)制度上的漏洞

对于的关联交易,我国的《企业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交易时的定价政策和定价方法,却未对关联方交易中的定价具体作出规范。这就使上市公司有了可乘之机,虽然是披露了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但是它却可以自主地选择有利于本公司的定价政策,就比如说采用上述的协议定价法,公司就可以随意地通过改变价格来操纵公司的`利润。这也就使得《准则》对关联交易价格披露的要求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也在不断变化,关联方交易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关联方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手段也会不断更新。因此,要根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准则和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比如,针对目前很多企业不按规定或不能及时进行披露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制定披露的标准格式,要求上市公司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格式来进行关联方交易的披露,特别是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披露。

(二)监督体系不健全

虽然《独立准则》对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特别关注事项、审计报告的编制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但是该《准则》从头到尾都没有涉及到注册会计师关于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审计,而只是一味地关心关联交易发生的金额和所占比例,这显然给了企业自主选择定价方法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给以足够的重视,对定价的审计只是形式上的,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审计。

(三)关联交易定价动机不纯

1、调节利润,粉饰业绩的动机。一是出于竞争的考虑,关联企业间的母公司为使其控股的新建子公司提高信誉、占有市场,往往通过低价向新公司转移各种资源而高价购买其产品的做法来提高新建公司的利润率,从而使关联企业利润虚增,蒙蔽人。二是亏损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真实的状况,夸大其会计收益。

2、避税动机。通过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来调节其关联企业的和利润,以达到其减轻税负的目的。这种转移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盈利企业向亏损企业转移利润;二是从高税负地区的企业向低税负或免税地区企业转移利润。中外合资企业就可以利用转移价格这一工具,通过大大提高从境外关联方进口货物的价格等手段,使资金以非利润的方式汇出。国有企业兴办的第三产业可通过转让价格将国有企业资产转移到非国有企业,从而达到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目的。

三、对关联交易定价的几点探讨

虽然《会计准则》中对关联交易作了明确的分类,主要的关联交易总共有11项之多,但是除去一些发生频率不高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可以大致归为四大类:购销商品和提供服务、资产和股权交易、担保、资通。根据重要性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前两项交易的定价策略。

(一)购销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定价

购买或销售商品是关联方交易最为常见的交易事项,如企业集团之间相互购买或销售商品,从而形成了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进行的正常商品销售可以借鉴部针对颁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方法,按以下两种情况作会计处理:

1、加权平均价格法

当期对非关联方的销售量占该商品销售量的较大比例(规定为20%及以上)时,应按对非关联方销售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对关联方之间同类交易的计量基础,并将按此价格确定的金额确认为收入;关联方之间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在确定非关联方之间同类交易价格时,必须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并提供有关证据。

2、账面价值法

当期对非关联方的销售量未达到该商品销售总量的较大比例(规定为20%以下)时,通常表明不存在与非关联方之间商品销售或虽存在与非关联方之间商品销售,但因交易量较小,其与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不足以表明其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因此,应分情况处理:实际交易价格不超过商品账面价值120%的,按实际交易价格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商品账面价值120%的,将商品账面价值120%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人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例如:某一子公司生产的某产品全部销售给母公司,产品的账面价值为125万元,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子公司按160万元销售给母公司(不含税),款项已收,假定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产品适用增值税17%。

因以160万元销售给母公司的价格超过150万元(125×120%=150万元),故子公司应作如下会计记录:

借:存款187元(160×1.17=187.2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00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72000元

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100000元

(二)资产和股权交易的定价

1、账面价值法

上市公司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和其他资产,应按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定价格。

2、市价法

以价格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是以公平的市场价格即外部正常功能市场价格为基础而确定的。其实质是将关联方均视作独立经营的企业。考虑到关联方之间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扣减的比率必须是非常有限的(≤10%),以保证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3、协议定价法

以协商为基础的转移定价,它主要用于子公司的整体转让,虽然公司转让是股权转让类的一种,但因为它比较特殊,是全资子公司整体转让,包括出售亏损公司、购买盈利公司。所以,它的定价没有相同的市场价格作参考,要根据买卖双方通过协商、谈判来确定。虽然相对市价法而言,它缺乏严格的参照对象,随意性较强,但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定价,还是可取的。

随着我国有关会计制度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监督力度的加强,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届时关联交易必会在一个公平、合理、透明的下进行。

篇10:论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会计毕业论文

论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理论体系是当前会计界的重大课题。

一、构建我国会计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随着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具体会计准则的草拟、征询、听证即将陆续颁布,我国会计理论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会计及会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了更为明确、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会计理论界、学术界对会计理论诸要素的研究、表述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对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基本方法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可谓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健康与完善。然而,客观地审视社会现实,虽然会计准则已经颁布施行,会计法规层出不穷,会计行为结果――即会计信息失真却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对管理者们和有关的利害集团或个人做出有关的决策影响力不大或根本没有影响力、甚或起到反作用,会计报表、会计准则中有些地方相互冲突、不能够前后一贯,政府机构不得不频繁地补充各种规定,这是为什么?除了我国经济体制固有的弊端和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局限性以及会计队伍素质较低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会计理论界没有很好地从整体上对会计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由于会计理论导向的偏差与漏缺,难免有些会计实务工作者乘虚而入,假账百出、信息失真,有关部门不得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没有依据会计固有的规律性构建与完善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没有形成系统的会计思想和人们普遍接受的权威性整体观念,因而代表一个国家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的会计准则,有些地方不能较好地相互衔接和一致,甚至出现矛盾与冲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认真地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进行系统、完整地研究。因此,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并且,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也是完全可能的。

二、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我国会计理论

首先,要构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对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全面认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而人们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不一致,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要素的科学归类。目前,理论界既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将其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不成为体系。

2、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按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对每一项要素也没有系统地研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也不成为体系。

3、缺乏首尾一贯性。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首尾一贯。

4、缺乏国际相似性。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会计理论,然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有时与西方会计格格不入。

在认识我国会计理论结构缺陷的基础上,再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推衍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是符合认识论的。在着手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之前,首先应确立构建的起点和基本思路,即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构建应从何处入手。关于我国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起点问题,目前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会计本质论。即认为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框架应从会计的本质开始。首先要回答会计是什么,在明确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其他理论问题;二是会计理论对象论,即首先应明确现代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使会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两种观点是典型的规范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即传统的研究方法;随着西方会计理论的导入,人们开始关注会计目标理论,因而近几年出现了第三种观点:会计目标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必须要明确会计目标是什么,会计目标决定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其他要素。没有确立目标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无意义的研究。这种观点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影响较大,似乎已成为权威性的观点。但却忽视了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即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会计本质、对象,还是会计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理论出现。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是一项艺术;而到了八十年代,由于“老三论”和“新三论”的应用,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我国会计学家在八十年代初认为会计是一个管理工具,到八十年代末则认为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所以说,在研究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时只有从会计环境入手,只有对会计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大模块:

1、会计本体理论。

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如果再加以详细划分,基本理论还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层和抽象理论层。具体理论层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上相对稳定,与会计实践结合较紧密,在会计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层次中,会计环境对其他理论要素起着决定作用。它首先作用于会计目标,并通过会计目标间接作用于其他要素。会计目标对其他各要素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其具体包括的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向哪些人提供信息四个方面,分别决定了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抽象理论层主要包括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概念性、主观性较强,与会计实践关系不紧密,在会计实践中难以操作。会计本质实质上是对整个会计系统的定义。而作为定义,自然是在具体事物基础合适的。它产生于具体理论层并对具体理论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2、会计外延理论。

主要指由会计主体拓延和派生出来的各种会计理论。它又可分为会计事项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等不同的部分。会计事项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会计法制理论和会计改革理论等;会计教研理论包括会计教育理论、会计学科设置理论、会计研究方法理论、会计思想发展理论、比较会计理论等;会计行为理论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等。

三、结论

我国当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模式也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以前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往往脱离于环境来讨论会计理论,一方面使会计理论过于空泛,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使所设计的会计理论体系残缺不全,缺乏应有的理论完整性和逻辑性。因此,只有把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体系,并以其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七光。金融稳定视野下的会计政策选择[J].新金融,.7。

[2]朱七光。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研究:基于政治参与者的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0。

[3]何米娜。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4]毛春林。浅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风险及成因[J].经营管理者,.1。

篇11:基于产权论视角的分析会计毕业论文

基于产权论视角的分析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 会计与产权之间历来存在着密切联系, 本文从会计的产权出发, 引入产权的基本原理, 从产权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性质。认为会计准则是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产权效率和有助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产权制度, 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会计准则性质产权理论交易费用

产权论的起源与产生, 是用产权的观点和产权思想来揭示某些经济现象, 阐释1些社会经济问题, 且具有1定的说服力。许多会计理论研究者基于这1角度出发, 遂将产权理论引入了会计学问题的研究, 在拓展视野的同时, 也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加丰富。近年来的会计理论问题研究中, 许多学者针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政策等诸多会计问题, 从产权论的视角进行分析, 提出了1些全新的观点, 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也拟从产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性质问题。

1、产权理论的起源及发展背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 产权的产生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基本前提的, 当资源的稀缺性达到1定程度时, 人们为了合理地配置资源, 以满足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需要通过建立产权制度来界定人们在利用稀缺资源中的权利关系。因此, 产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1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经济学角度看, 所谓产权( Property Rights) 是指拥有财产主体的1种行为性权利, 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黄少安, 2004) 。这些行为性权利规定了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使用财产时, 必须遵守的社会经济法律规范。因而, 产权实质上是产权主体( 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 之间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或建立的1种经济权力关系。

产权范畴的复杂多样性, 使其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今社会, 人们对产权的认识又有了极大的拓展, 从而使产权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现代产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交易费用理论是分不开的。交易费用( Transaction costs) 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核心的范畴,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 贯穿或隐匿于整个产权理论发展的始末。其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 年和1960年的两篇著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 科斯通过引入交易费用这1概念, 成功地把产权和制度因素重新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从而推动了现代产权经济学和产权理论的发展, 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 人与人之间的1切交易也都是有成本的, 它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界定和调整产权规则、降低交易费用,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 交易费用理论是分析和评价产权制度优劣以及在其影响下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由于产权经济学家们的努力, 现代产权理论在解释个人的激励行为、企业与市场的替代、企业制度变迁、经济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使其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学科, 而且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会计的产权性分析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经济学本质上是对稀缺资源产权问题的研究。因此, 经济学的1切问题都是可以在产权理论框架中来分析的。会计学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 以其货币计量、综合性、真实性等特征对社会资源的流动、分配和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可见, 会计学本身也是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关系决定了产权与会计之间1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许多联系非常重要。

会计的产权性缘起于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理论中孕育着诸多会计思想, 如费用、成本、收益、资产等; 同时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产权理论的指导, 如企业产权界定及转让中的会计问题、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权利设置、会计信息在不同产权制度下的披露等( 田昆儒, 2000) 。产权理论下的会计推论与启示给会计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产权理论及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方面是利用产权理论可对会计理论和会计现象作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 另1方面是现实的产权变动为会计提出了新的问题, 需要人们去解决, 很多会计问题都可以运用产权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诸多产权理论中蕴含着会计思想, 会计与产权的影响是相互而直接的。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都不难看出: 任何1个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1定的产权关系的基础上; 任何1种类型的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会计对产权的贡献是与身俱来的, 并1直成为产权思想的忠实追随。会计产生、发展和变更的根本使命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维护产权意志( 伍中信,1998) 。作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 其产生的环境也无不充满了产权主体的影子, 会计准则本身就是借助于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来实现对产权的保护。这正如R.Watts and J.Zimmerman( 1983) 所讲的: 会计准则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 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的签定和执行而产生的。

3、会计准则性质的产权性分析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准则性质的研究成果很丰富, 但迄今尚未能真正达成共识, 笔者谨从产权论的视角对会计准则的性质做如下分析。

( 1) 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产权论视角会计准则是1种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产权效率的产权制度。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1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1个人形成其与他人交易的合理预期,在市场上所进行的交易都会在缔约各方之间产生产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 这些转让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合约安排来进行。只要产权是排他的和可转让的, 不同的合约安排就意味着不同的资源配置, 产权制度的不同安排, 将会直接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科斯定理指出: 在交易为0时, 产权作任何安排都可以; 但在交易费用为正时, 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技术先进的环节,需要通过产权的内在化来解决。会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1切对企业拥有各种形式产权个人和组织降低交易费用服务, 增加其收益。会计准则是会计行为的外在约束, 可以用来保护企业产权。从这种意义上讲, 会计准则属于产权制度范畴, 行使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职能。

会计信息作为1种特殊的商品, 由于其稀缺性的特点, 所以在其在生成传递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易双方及复杂的交易关系, 交易双方可能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高额的交易费用( 杜兴强, 1998) 。而由于市场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使得信息市场低经济效率, 增加了这种交易费用。为此, 客观上要求必需建立能够提高产权效率、实现交易费用最低、利益最大化的产权制度, 而会计准则就是这样1种产权制度。因为, 提高产权效率、降低交易费用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节约了人们进行会计信息交流活动的费用, 减少了会计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因选择披露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机会主义行为, 使得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同1经济事项可以形成1个合理可靠的预期, 为人们运用会计信息提供了有保障的制度框架。同时, 政府参与制订的会计准则又具有强制性, 在实施中必然会减少交易费用的发生, 这是由于政府借助于其本身的权威性, 可以较容易地解决各种利益争端。因此, 会计准则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增进社会福利。

提高产权效率是制定会计准则的1个基本要求, 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 2002) 认为, 维护与保护市场经济下的所有者权益问题是会计法律制度建立的出发点, 也是作为它的基本体系最终得以构建起来的落脚点。笔者认为, 其理由在于这是提高产权效率、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所致。因为在资源稀缺的世界里, 产权不仅需要界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诸种权利,而且还要界定人们利用资源的效率, 从而界定人们做出贡献的份额。换言之, 只有产权的权责利界定是对称和清晰的, 每个主体才有可能产生具有产权效率的逐利行为, 从而导致所谓“无形之手”的资源配置效率之结果。所以, 市场经济的产权效率原则, 要求所有者的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笔者认为, 只有具有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如果没有为社会所认可的会计准则, 没有值得社会信赖的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制度, 对上市公司来讲, 要想在资本市场上筹集1定量资本, 其成本将是10分高昂的。如果每个企业都按照统1的、公认的会计准则来提供财务信息, 投资者根据1致的标准来判断其投资收益, 那么真实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就能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保护投资者利益。当交易费用降到最低时, 也就是产权内在化的成本低到可以不考虑时, 就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 那时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um) ,即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1种状态―――无论怎样改变资源配置, 如果不使其他人( 哪怕是1个人) 的效用水平下降, 就不可能使任何别人( 哪怕是1个人) 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 2) 基于信息披露的产权论视角会计准则是1种有助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产权制度。

从产权理论来分析, 市场的交换表面上表现为物品或劳务的交换, 其实质是各种权利的交换, 而要使权利交换能够顺利实现, 会计方面的信息不可缺少。因为, 企业的经营是建立在产权基础之上的。无论企业的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经营者等, 都是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契约关系, 这种在产权基础上订立的契约关系, 必然要求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产权的基本特征为收益性, 在现代企业中, 产权所有者将依据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获取产权收益。产权所有者拥有对会计信息的产权,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价值, 通过会计信息传递的信号, 投资者可据此决策以获得收入。那么,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不是越多或是越充分越好, 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来讲当然如此。但从产权理论角度来看, 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虽然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 从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是需要成本的, 而且在产权制度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中, 会计还要维护特定的产权主体利益, 因此, 会计信息的披露并不是没有禁区和边界的。在现代企业错综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由于主体双方存在着利益非均衡性、信息非对称性和风险性, 决定了委托代理双方对会计准则的不同态度。依据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公共财务会计信息是要靠政府管制来实现的, 很多股东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高涨( 田昆儒, 2000 ) 。首先,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成为了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使用, 这容易导致“搭便车”( Free riding )行为, 即1个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并不减少另外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使用的效用, 额外的投资者可免费使用会计信息, 导致企业不能从会计信息的提供中补偿所消耗的信息生产成本。其次, 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 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往往不1致,更多的时候还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 从而对会计信息披露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会计信息提供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更愿意选择少量披露、不披露, 甚至隐瞒真实会计信息, 从而损害公众利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 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 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 而有些则不然, 由于受到各种利益驱动, 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需要, 当会计信息对他们不利时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惩罚责任制度不明确的情况下, 作为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也会从私人利益角度从事审计工作, 难以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实施审计。

会计信息披露是维护企业产权主体利益、反映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重要渠道, 只要产权制度存在, 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就不会被免除, 会计信息披露就成为必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利益, 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雇员以及社会大众等各个产权主体, 势必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产权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维护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 同时也为了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公共物品的管理权, 以确保自己的权利不丢失( 刘峰, 1996 ) 。用1个机构建立1套保护产权和社会发展的大规模会计准则系统比建立许多小规模的私人契约系统、用政府的强权更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林钟高, 2001) 。引用现代产权经济学家所称的“霍布斯规范定理”: 政府通过建立通用会计准则结构, 使私人协议难以达成所造成的损失最小。会计准则作为1种约束会计信息生成的行为规范, 由于其始终作为约束、保护产权主体会计行为的规则而存在, 因而其效用就每个产权主体来讲都是相同的, 即使自己的会计管理交易行为受到保护、认可和约束。会计准则所生成的会计信息, 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这正是会计准则的特殊之处。单个产权主体对它效用的价值取向尽管有时很难达到1致, 但每个主体都将接受它也受到等量的约束, 都起到规范会计信息的作用, 并以此来实现维护产权各方利益关系的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准则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统1性、真实性和可比性, 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其实质是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各类事项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基于产权论视角对会计准则的性质分析, 人们不难看出, 会计准则属于产权制度的范畴, 它是产权制度的1种, 或是特定社会产权制度的某1组成部分, 其有助于提高产权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的这1特质给于人们的启示是: 其制定过程1定要扩大参与者的范围, 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来降低因产权各方力量不均衡所招致的负面影响, 尽量保护各产权主体的利益, 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准则产权的不清晰性并提高其公正性和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赢取产权利益相关者各方的最终认可。由此可见, 会计系统的复杂性, 客观上决定了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过程, 对会计的研究也应从多角度去进行。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日趋成熟的产权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对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将产权理论引入会计问题的研究, 从产权的视角对会计的许多相关问题进行论证、思考和分析, 并试图通过这种分析来解释会计现象, 解决会计问题, 指导会计实践的过程, 在开阔人们的研究思路和丰富我们的研究方法的同时, 也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 1] 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1998 年第7 期

[ 2] 郭道扬:《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研究》2002 年第8 期

[ 3] 黄少安著:《产权经济学导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 4] 刘峰:《会计准则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 5] 林钟高、赵宏:《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年版

[ 6] 伍中信:《产权与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年版

[ 7] 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 中译本) , 上海3联书店1990 年版

[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 卷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 9] 田昆儒:《企业产权会计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 10] R.Watts and J.Zimmerman. “Agency Problems, 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Firm:Some Evidenc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相关专题 电算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