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论文

zbpo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bpom”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学论文(共13篇),欢迎阅读!

篇1:企业管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学论文1500字

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行财务标准化

财务标准化,是指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税费支出。实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财务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获得管理效益。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众多中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也不健全,重生产,重经营,轻管理,轻法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业务简单,所以,企业无力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财务制度、财务流程也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全,造成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生产经营、偷漏税款的现象;

2.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的开展上,夯实老业务,开拓新市场,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管理混乱又反过来对业务的开展和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企业有大的发展,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管理瓶颈问题。这时,制度不全,流程不畅,人才缺乏,财务混乱等许多内部管理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这些被认为可有可无,管理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一些家族制企业,老板成为企业的中枢,企业的大小事务全部是老板说了算,老板每天处理很多事务,却难以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因为太多的琐事缠绕着他,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一些重要的业务和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却常因力不从心而一拖再拖。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会上一言堂,签字一支笔,万事等一人的现象,虽然业务亲自抓,支出亲自批,财务亲自管,但最终仍然抱怨事情太多,下属太笨。由于要经常处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许多突发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经常扮演救火者的角色。

4.为了最大限度地偷漏税款,企业负责人想尽了办法和手段,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隐匿或者故意销毁应该保存的会计凭证、账册资料,为多列支出而凑票,为少列收入而尽量少开票甚至不开票,为多开进项抵扣发票打时间差,账外设账,偷梁换柱,关联交易等。

二、解决措施

以上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带有普遍性,较为突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顽症之所在。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业务简单,收支不多,企业负责人有能力兼顾业务和管理。虽然没有建立明文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其日常收支审批手续、业务开展的流程很严格很明确,能够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对于普遍存在的偷税漏税的现象,国家财税部门通过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与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一定会有针对性地打击不法分子,遏制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企业采用偷税漏税的办法谋取不法之财,既是国家法律所不容,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可以说是取一时之利,毁一世之名,是与法治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也与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相悖。虽然能够赢得短期小利,但也冒着极大的税务风险和信誉风险,影响的是企业长远大利,属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明智的企业家不会这样做。

篇2:企业管理学论文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

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

(二)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

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结论

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篇3:企业管理学概论论文

企业管理学概论论文

题目:论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知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贡献度和重要性是越来越大的.进入21世纪,企业应以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一切因素的首位,尊重人的需求从而调动人的最大积极性、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文化和以人为本管理的结合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理论践行,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走之路.它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本管理、结合、必走之路、企业管理理念

Abstract: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knowledge i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is increasingly large. Into the 21st century, businesses should be what kind of management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diverse, complex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consumer attitudes,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level,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ressing issue. Humanism that is people—oriented, bring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human factor on the first, respect for human needs so as to arouse people's greatest enthusiasm,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business environment. Cultural and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with als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establishing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y to practice, 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to follow this path . It guided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 foster a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eople—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must go down the road, business management concept

第一章 绪 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但是同样的模式在互不相同的国家当中实施,是否都能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呢?据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过去的研究中,理论家和企业家都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大弱点.而事实上,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管理取向以及文化建设

为了不使“以人为本”这一具有深刻内涵与巨大作用的现代管理思想成为一种“装饰品”与“包装物”,有必要对“以人为本”的相关核心思想进一步剖析,以便还“以人为本”的本来面目,并确立人本管理的核心.

1.1 人本管理的内容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梅奥在其代表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首先提出的.梅奥认为,“行为与情绪密切相关,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向,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况与安全感作用要小”,更加注重人的因素.艾德华,戴明和彼德斯进一步发展了梅奥的思想,前者提出了“参与式”管理,后者则认为“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主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精神的”.概括起来,“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1.1、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传统经济学理论把员工(劳动力)视为如同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技术一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管理客体,缺乏对人的主观作用的认同.而事实上,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它是特殊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不单纯是对商品与服务的管理,也是对企业内的人的服务与管理.作为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在管理权限的分配上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高度集中的权力分配,另一种则是适当分散的权力分配,关键是要看能否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1.1.2、人是平等的,但是存在差异的

在完成同一项工作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效率.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决定了适宜工作的类别与层次,于是在组织(企业)中有不同管理者与各级管理者,有了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层次.把相应能力的人放在相应的管理层次与工作岗位,就是实现能力差异的结果.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要在人员选择与工作安排方面做到量才录用,任人惟贤,人尽其能,使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与能力同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要造成人才浪费,也不要使员工感到力不从心.

1.1.3、人的欲望就是动力来源

组织管理的效率来源于组织运行的效率,而组织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要依靠人的动力,而人的动力来源于其欲望的满足过程,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是物质动力,它是人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管理酌重要手段,但必须明确,不同的人对物质动力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物质动力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效应,管理的关键就是使物质动力效率最大化.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是精神动力,它与物质动力不同,它更具强烈性与持久性,同时精神需求往往与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制度环境联系在一起,一旦确定就成为不易改变的精神动力.

1.1.4、人具有社会竞争性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时亦具潜在特征,潜力的差别与人能力的差别就在于激励因素的作用,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具有社会性质的人潜存着一种竞争动力,竞争动力集中体现在外部环境与组织(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中,信息交流的过程是组织与外界的关联过程.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人本管理也是更好利用沟通来使用这一差异和竞争性提高凝聚力的高明手段.

1.2 人本管理的环境条件

1.2.1、优化管理环境

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情绪及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管理学者一般把人本管理的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因素如光线、色泽、噪音等组织中的人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主要是对动机、能力及情绪的影响;而社会环境则主要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组织结构及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其竞争力.

1.2.3、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其经营过程中推祟的基本理念与奉行酌行为准则.纵观现代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的价值观大致经历了最大利润价值观、阳光利润价值观及社会互利价值观三个阶段,无庸讳言,三阶段的划分与取向似乎应该体现递进关系,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追求利润是其本质,企业价值观的确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

企业的价值对企业主体人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对他人与团体的看法,对企业决策及其管理方法的选择,对企业面临形势的判断,对企业目标的认同与组织管理措施的接受与适应,以及个人行为道德标准的选用与衡量.企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人的行为.如过于自信的个人行为,十分协作的团队行为,服从指挥的顺从行为,敢于负责的进取行为及其真知赤诚的诚信行为等.

1.2.4、建立适宜文化背景的企业文化

在“人本管理”中,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区别于动物与物质因素的要素,人是有情感与精神的动物,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受着不同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因此,要实现“人本管理”,必须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是企业特有的精神财富,并有着明显的物质形态,它包括观念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及文化产品.这些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反映着“人本管理”的程度,也制约着“人本管理”的效率.

1.3 人本管理的核心:参与式管理

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假设理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工作以社会需要为动机,人们希望管理者能够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自上世纪60—70年代参与式管理提出以来,管理理论家与管理者就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理论异彩纷呈,实践多种多样.最具影响力也最能体现“人本管理”思想的参与式管理,是管理学家戴明的理论与思想.戴明认为,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中“权力”、“信息”、“知识与技能”、“报酬”四大因素最为关键,也就是要给员工提供足够的用以做决策的权力,同时应该保证必要的信息能顺利地流向参与管理的员工处,而且要求参与管理的员工必须具备做出决策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必须要付给参与者一定的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提高参与者管理的兴趣与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成熟的企业管理理念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在构建人本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人本管理内容、优化创造人本管理的环境条件、以参与式管理作为人本管理的核心,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1 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及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不同.鉴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通过对美日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大量比较研究发现,美国企业在管理中过分强调三个“硬性S”,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否认三个“硬性S”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其余的四个“软性S”,即人员、技能、作风和共同的价值观;日本企业在管理中,注重从人的需求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西方由此兴起了企业文化热,开始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

从西方的管理理念的发展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现在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确立和运行.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管理理念.第一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一阶段主要实行的是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实行以财(钱)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这一阶段,我国企业管理者开始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第一阶段,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注重于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以“财(钱)”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既重视产品的质和量,更重视对人的人性化管理,体现了人本性的特点.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进行具体管理的统领和前提,制订企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首先要确立正确、科学和合理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企业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相互关系层面来认识.作为企业管理,直接目标是生产优质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但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广义的人本管理目标,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人性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尽管我们不能把以员工为中心、员工的全面发展简单的理解为生产优质产品,获取经济效益的手段,但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的不断增强,肯定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创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才能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客观环境.???

3.2.2、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对企业而言,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取决于其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要围绕顾客这个中心来展开.以顾客为中心,不仅要了解、满足和引导顾客的需求,而且要树立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顾客的价值取向,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企业营销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吸引更多的顾客,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塑造企业总体形象来提高顾客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与营销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和非货币成本.西方营销管理学中关于吸引顾客、争取顾客、一切为顾客着想的观念,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2.3、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中心的理念

企业的社会信誉、公众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所在.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关键取决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应变能力,企业外部的核心环境是市场环境.企业直接处于市场环境之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与之紧密相连,企业只有通过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取得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信誉和市场,两者何为第一位,以何者为中心,如何处理两者关系,是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和辩证的市场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信用是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企业信誉是企业进入市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企业只有首先取得社会信誉,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扎根,这个根就是市场之根,因为真正的市场永远在消费者的心中.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品质量、价格、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的斗法,实际上是企业的信誉、形象和企业价值观的较量,促销手段、广告斗法可以占据短期市场,但无法巩固扩大市场.只有树立信誉重于市场的观念,把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企业融入社会之中,把信誉融入消费者心中,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企业.这种企业信誉和价值观,才是市场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未来市场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是靠企业信誉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3.3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以“人”的管理和使用为根本,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核心,在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上下功夫;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

3.3.1、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方而,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旧的等级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机制,实行合理公平的新分配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通过体系的运作,对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大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学习、创新的热情,使职工安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后劲.

知识经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需要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给每位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既要善于吸引优秀人才来企业工作,发挥其聪明才智,又要对在职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营造出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是员工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3.3.2、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企业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三者的有机统一.企业价值观是核心,企业精神是保证,企业形象是利器.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盲目,企业形象也会因此而成为空壳.只有企业价值观,没有企业精神,做出的价值选择由于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而难以达到,形象的塑造难以实施到位.有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把它通过形象塑造在市场上展示出来,也难以收到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实现尊重人、理解人的价值观,以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与良好诚信的企业形象有机结合,才能激励员工不断奋发进取,不断创新,以巨大的凝聚力与责任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3.3.3、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人的一切行动内在力源于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自身需求等内在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最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如果企业能够善待每一个员工,领导能够体贴关心下级,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与群众关系非常融洽,职工对你充满信任,其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关系比较紧张,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产生心理距离.其结果最容易转化为一种对抗力和负影响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入员工中间,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帮助员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生活,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企业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

总之,实施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结合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永保良性循环的状态.

总 结

人本管理就是真正把人看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为了人本身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变得更富裕、更文明、更有教养、更趋完美.在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人们常说“你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为人知的哲学,所谓“将心比心”,正是经营管理的金科玉律.

人作为管理要素中的最主要的一个,他也是一切管理工作中各种客观因素和各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有效活动,否则管理活动就缺少了存在的根据和动力.

因此,必须坚持人本管理,尊重人、关心人,特别是要注意开发人的潜能.在观念上和具体操作上,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应当从重视物的管理转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体恤民情,掌握心态,积极调整,促进稳定.对职工切不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或高压政策.要认识到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也是重要资源,更要把观念调整到“企业为人而存在”,企业靠人来动作求得发展的高度认识上来.以人为本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也对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社会发展观做出贡献,也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存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熙瑞,赵平安.现代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电力企业管理[J]国家电力公司,,(07).

[3]电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蒙古电力报,1999—02—18.

[4]《市场周刊(理论研究)》05期

[5] 沈明泓. 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探究[J]新疆钢铁, 2003,(03) .

[6]《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1期.

篇4:管理学论文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1]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十二五”、“十八大”

提出的艰巨任务,而转型升级困难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难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当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并对于造成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缓慢、转型升级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同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困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升级.

自以来,由于无法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温州发生了一系列企业家逃跑的事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一时间,关于金融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热点。

中小企业作为吸收就业、带动经济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发生的经营困难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绝不仅是一场给当地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的借贷**。

事实上,困扰中小企业的绝不仅仅是流动性困难,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种困局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它反映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一、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既有其经营模式弊端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利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低附加值、资源依赖型企业或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型小企业。

在的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受冲击不大,而制造类企业受影响大,主要原因是技术层次低,设备落后,规模经济不明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低成本劳动力。

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是中小企业转型的直接原因,也使其转型日益紧迫。

当前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来自如下五个方面的压力。

(一)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影响,外部需求严重萎缩.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消费能力大幅下降,虽然各国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施救政策,但迄今为止收效不大,失业率仍然高企,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的前景并不明朗,“二次探底”的可能仍然很高。

而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依靠加工贸易出口生存,对国外需求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国外市场的需求萎缩直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高就业率,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制造业的主张,不少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解决就业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再次开始盛行。

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被认为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典型,本就十分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对象,再加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中的博弈缺乏经验,往往在贸易谈判中吃亏,因此大量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摩擦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三)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虽然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这一优势,但作为正处于高速成长状态的新兴经济体,长期的经济增长终究会使得这个优势无法继续保持,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终会改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经济增长至某一阶段开始上升是必然的。

近些年来国内的“用工荒”由季节性变为长期性、普遍性说明,剩余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发生了逆转,这些事实实际上暗示刘易斯拐点很可能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公平意识也在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约束在不断强化,这也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四)美元通胀,人民币升值.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美联储在月、11月、11月先后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事后的效果来看,量化宽松没有给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多少正面的效果,但却导致了流动性泛滥,再加上中国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不论从哪方面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内适度升值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汇率的变化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此外,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机炒作还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同样增加了中小企业的困难。

(五)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直接对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造成影响的还有国内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了消除始自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带来的通胀压力,央行在~20间不断采取措施收回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频频上调,同时对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也作出了严格限制。

紧缩措施对本就十分依赖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困扰,这间接导致了后来的企业家无法偿还民间借贷而“跑路”。

客观来说,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与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但不论是成本上升、外部需求锐减,还是流动性问题,种种外部环境的变动暴露的实际上是中小企业现行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简单的加工贸易与低端价值链环节为主的发展模式。

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发展模式相当落后,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专业化程度、技能水平低,员工流动性高,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其次,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低价格优势,对品牌、技术重视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的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而利润微薄;最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规模小,既无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与精力解决管理、技术上的难题,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较低层次。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于落后的传统商业模式,使得它们抗风险能力弱、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于敏感,以至于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几乎没有适应能力。

而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困境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着,由于缺乏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十分缓慢。

温州金融**实际上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在历经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之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核心竞争力由低价格走向高技术的过程。

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创新的过程既需要充足、稳定的资金,也需要健全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环境充当创新的利润保证。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和行政体系对市场竞争空间的破坏。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不足.

1.正常融资渠道难以获得资金内部融资较之外部融资,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效应和节约交易费用,但内部融资一般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所采用,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所限,一般难以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的是外部渠道。

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本应催生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资本市场,但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为国有部门所垄断,没有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无法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种资金需求的。

对国有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资信状况较差、缺乏足额的财物抵押,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往往较大,因此国有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相反地,如与银行体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则可以较为容易地以正常的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

金融体系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中小企业的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资金。

2.成本高的民间融资难以支持转型升级.

在内部融资能力弱、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这一渠道来筹集资金。

民间借贷非正规融资方式虽然简便迅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民间金融组织没有合法身份,因而一来其高昂的运作成本基本上都被转嫁给融资企业,二来民间借贷只能局限于短期市场,故中小企业至多能够依靠民间融资满足一时的流动性紧缺,要指望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做出长期、大量资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是不可能的。

(二)缺乏创新支持的环境.

众所周知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外部性,市场参与者有“搭便车”的可能,这对于技术创新是致命的,因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风险都相当大,如果创新的利润没有有效的制度保证,巨大的成本无法收回,企业不会坚持自主创新;所有的企业宁愿选择通过盗版的方式便捷省钱地获得新技术,而不会选择自己投入大量成本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此一来任何企业都不会有技术创新的尝试了,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保护创新的成果,保障公平的竞争规则,进而让创新的好处惠及全社会。

然而在我国,知识产权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大批企业几乎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盗版仿冒现象层出不穷。

这种状况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它们也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它们在现行的制度背景下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搭便车”。

这种“囚徒困境”的解决需要第三方即政府部门加强对创新环境的管理。

(三)行政体 系对中小 企业的发 展限制.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行政权力侵犯市场规则的状况并不少见,而中小企业力量薄弱,更容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伤害。

首先,中小企业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公平待遇。

我国的官僚体系对于经济绩效的考察目前主要以GDP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内容,地方政府往往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速度。

这种唯GDP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过分专注于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却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利益。

为了大企业落户,各级地方政府时常会出台措施争相放宽门槛,如提供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等各类公用设施、各项行政审批、贷款审核等方面大开绿灯等,殊不知这些举措早已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行政垄断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虽然制定并出台了《反垄断法》,但是在我国行政垄断大量存在,仍然有相当多的领域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并不对非国有部门开放,例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是主要由银行业的垄断所导致的。

行政垄断是政府庇护和认可的垄断,《反垄断法》对其并不具备效力。

一般而言,上游企业的垄断定价会抬高下游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

更为棘手的是,地方政府不仅充当国有行政垄断的保护者,一些行政行为还直接造成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如给予国有企业以各种优惠待遇、政策上优先照顾国有部门等。

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的体制格局之下实际上是较为弱势的群体,经常遭遇不公平对待,其困难也难以得到重视。

区别对待之下,中小企业利润被侵蚀,发展空间被挤压,其发展潜力大打折扣,中小企业在这样苛刻的环境里进行创新困难重重。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严格遵循法律,给予各类企业公平的市场地位,才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为此有必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力对市场规则的侵犯。

首先对于政绩考核体系,需加以整改,不应一味强调经济增长率,而要让政府部门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动机上减少行政干预的可能。

篇5:管理学论文

1目前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在基层土地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十分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土地执法。在基层土地执法中,经常会出现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的问题。在执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严厉处理某些违法的人或部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很多的求情人员。特别是改革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之后,国土所工作人员经过录用之后,就不再流动,他们会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这样就会逐渐的形成一个狭窄的生活圈子;再加上当地政府负担着国土所工作人员的工资、食宿以及办公用房等等,这样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局限,可能是碍于人情,也可能是在领导的压迫之下,往往就会选择较轻的处理措施。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将先上车后买票的模式应用到招商引资上,虽然基层国土所发现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却无可奈何。再者,农村在不恰当的地方建造房屋,但是基层国土所却不能将其强制拆下来,只能通过漫长的打官司过程,法院判决的这一阶段,很可能人民已经将房屋建好了,这样就无法再进行拆除,因为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土地所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退伍兵,或者是一些非专业人员,过去虽然在政府从事过,但是并没有接触到国土工作,这样在业务水平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开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2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1)将国土资源管理责任严格的落实下去。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的关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责任目标管理进行强化,编订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的重点,对那些破坏耕地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打击;在基本农田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量化分解乡镇耕地,为了提高耕地保护的质量,还可以在村委会工作考核评价中加入这一内容,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在耕地保护方面表现好的地方给予必要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节约集约用地。我国在基本国策中加入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容,而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层部门,需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在村民建房和乡镇工业用地方面,应该科学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基层政府也需要做好村庄整理和集镇规划等工作,配套建设农村中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在集镇存量土地方面,应该进行必要的转让,以达到盘活的目的。

3)加快集镇的建设,对集镇服务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将集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在闲置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的注意,比如空置的宅基地、闲置房等等,人们在申请建房的时候,应该同意这些旧房由集体来统一进行管理;国土所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对旧宅基地做正确的处理,可以向人们的建设进行合理分配,也可以进行复耕处理。

(2)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及时的上报和沟通,以此来获得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基层是国土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执行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虽然国土所规模不大,但是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形象却有着直接的影响。基层国土所应该将工作内容及时的上报给上级政府,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例会、讨论会等,对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向人民群众进行介绍。基层国土所要想顺利的开展农村土地执法工作,就需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那么,县级国土局在考核基层国土所的时候,应该对乡镇政府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充分的重视。

(3)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征地问题。近些年来,在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纠纷、土地矛盾,这样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将补偿标准适当调高等等。为了增强政府的诚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被征地区的综合地价进行科学的制定,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对失去土地的人民采取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

(4)对土地执法监督进行强化,大力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我国虽然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这样耕地资源处于十分紧缺的状况,因此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地保护。目前,经常会出现土地违法违规的现象,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因为农民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就是为了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舒适房屋;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并不是放任不管,国土所需要大力的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让人民了解到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5)夯实基层国土队伍。要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就需要重视基层的土地资源管理。目前,全国各地的国土执法监察队伍逐渐的成形,并且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改革之后所采取的垂直管理模式是有效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要知道,人是基层土地监察的关键,这样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可以定期经常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是业务知识,也可以是思想教育。同时,还需要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比如执法车辆、电子计算机以及摄像器材等等,给予土地执法人员必要的岗位津贴。

3结语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篇6:管理学论文

一、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陈旧。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发展。在创业之初,它能以较低的成本集聚人才和资金,共同奋斗,在短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家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使企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古老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弊病便日渐显露,诸如:亲情因素渗入企业内部管理,导致组织效率低下;产权封闭,排斥外来资源进入;个人专权,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决策随意性大,企业跟着老板的感觉走;接班人世袭,企业难得永续发展。这些弊病已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2、用人亲疏分治。与家族式管理如影随形的是用人上亲疏分治。所谓“亲”,是指与企业主有血缘、亲缘、地缘、同学、朋友关系的人;所谓“疏”,是指与企业主没有丝毫沾亲带故关系的人。亲疏分治的核心思想是用人依据亲情度和忠诚度,而不看能力。具体表现为:信任“亲”者,怀疑“疏”者;重用“亲”者,排斥“疏”者;优待“亲”者,苛刻“疏”者。这种非理性的用人制度,使企业里的“外来人”缺乏公平感、安全感、温暖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员工离心离德,纷纷跳槽,不少优秀人才成为家族企业匆匆过客。这可以说是众多家族企业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形象欠佳。民营企业家族化经营,其实质是“家族利益至上”。不少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不惜牺牲社会整体利益,具体表现有:偷逃税收、贩私、逃废债务、危害社会利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危害消费者利益;商业贿赂、低价顷销、不信守合同、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其他厂商利益;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克扣拖欠员工工资,不积极参加社保,危害职工合法权益。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济秩序和市场秩序,也极大败坏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最终导致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民营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才成为企业最稀缺、最关键的要素;中国加入wTO后,市场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一浪高过一浪,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正在重振昔日雄风。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已显得越来越不协调,实施管理创新已刻不容缓。

1、完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上存在着较强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突出表现为局限于个人产权。这种产权制度,使企业无法摆脱个人和家族经营,不能有效地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无法实现由投资者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的转换,无法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不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与重组,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因此,民营企业若要想发展,就必须在产权结构上摆脱家庭的束缚,大胆吸收社会其他投资者,进行合资、合作和公司化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结构社会化。通过产权社会化来消除封闭式的个人产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有效进行资本扩张,加快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实现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的双优化。

2、改革管理模式。产权家族所有和经营管理由家族控制,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家族式管理很难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终结,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人。看来,民营企业要想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使自己企业薪火相传,就必须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逐步改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和高层管理完全由家族成员担任的格局,实行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素质的职业经理管理企业。企业中的每一位高层管理者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家族成员考核不合格者只能做股东,而不能当经理。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强势人物,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管理的数量和难度日益加大,管理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分权便成为一种必然。为了降低信用缺失环境下重用“外来人”的风险,企业主可考虑让所有中高层管理者认购公司的股份。企业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份之后,他们从内心深处知道是在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这样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会增高。

3、调整组织结构。目前,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趋于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从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要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应遵循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事相符,权责相当的基本原则,其关键问题要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各类业务部门,明确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关系,处理好总部集权与部门分权的关系。规模较大、产品大类较多的企业,应改为事业部制的分权式组织结构;已实行公司制的民营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企业应减少管理层次,实行分散决策;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畅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更频繁,因此,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4、加强人才开发。民营企业要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颈,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用人制度,加强人才开发。具体措施:改变传统的短期雇佣的用人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战略观念,重视吸纳、培养和储备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开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废除内外有别、亲疏分治、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才竞争格局,给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改变只想控制人、不愿尊重人的粗放用人方式,营造尊重、信任、理解、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改变重使用、轻培训的短视用人行为,营造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化氛围,搞好职工教育培训的规划,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改变只求奉献、不予激励的用人心态,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薪酬制度,逐步实行市场工资制,让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对于优秀人才要委以重任,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5、提高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因此,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管理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第二,具有强列的求知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民企老板需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三,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家应胜不骄、败不妥、正视困难,迎接挑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让自己的企业之舟永立市场洪流的潮头;第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在追求企业利益时,不能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企业家应的博爱之心,爱企业、爱祖国、爱家庭、爱人民、爱社会、爱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富而思源,积极回报社会。遵守法律,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努力塑造和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墩而就。但民营企业不能因其困难而懈其心,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及早行动。

篇7:管理学论文

摘要: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阶段分析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建议。

关键词:造价;电力工程;控制

1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这两年,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无论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都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环节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2设计阶段

从设计技术经济角度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需从可研、初设和施工图三个阶段做起。

(1)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中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经验主义。例如,某电力工程,初设概算为800万,预算为1040万,工程结算为1082万,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工艺的重大设计变更,使预算大大超出了概算。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一定要认真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技经人员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技经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例如,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技经人员的疏忽,施工图预算中落掉了变电站大门的费用。经工程管理人员的审核,及时对预算进行了补充。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工期、质量三者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的工程现场更改较大,加上技术人员与技经人员的脱节,导致更改部分造价无法控制,而使结算价超出合同价甚多。比如,有些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土方开挖量大,先外运再回填,结果往往要增加工程造价的5%左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地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签证的准确率。同时,对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分、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分的工程量在图纸上是不定值,还要标明被隐蔽部分的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而不在签证中简单地签写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以免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4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造价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

5结语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随着我国造价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推行,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将使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地位更加重要。

篇8:管理学论文

1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管理创新

1、1更新科研管理思想及其管理观念是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实践关键

1、1、1创新管理工作意识

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到来,促进了管理观念的有效创新。它不再是简单的突破了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而是依次将整个组织资源以及信息有序、组织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拓宽了管理人员视野,还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应管理工作的广度以及深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强了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从而激发、调动了其创新精神。若将科研管理信息化视作利用计算机对原有工作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形成更多的文字与事务处理,致使无法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从其本质上来讲,科研管理信息化其内涵可以概括:创新出具备关联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还有即时性的管理模式,从而是的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繁多且杂的事物处理中,真正解放出来。

1、2领导重视是确保科研管理信息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项极为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只有得到各级领导以及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才能确保其安全、顺利实施。领导对于该项工程的重视程度是保证科研管理信息化持续、稳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通常科研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较大、较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再加上设计面较广,因此领导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从根本上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做好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通过近几年所开展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实践来说,如果没有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动,该项目是很难开展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关征服的支持与推动之后,才确保该项目得以策划、立项以及开发还有推广等等。

1、3坚持以人为本方针

当前社会,人作为科技活动中最为宝贵以及最为活跃的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应用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来说,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转变观念。也就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开发人能力以及调动人能积极性还有激发创造性之上。优秀的管理人才以及科研人员通常都是社会稀缺资源,拥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劳动力价值观,在管理机制上,不仅能够确保员工接收到一个奋发向上、正确的信号,同时还能充分有效的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在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时,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并在重点考虑群体利益以及群体共同目标的同时,协调群体内部个人以及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都能创造出一个尽可能延伸的`空间,并从中得到有效集成与利用。

1、4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是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科研管理信息化其实是对传统管理的革命。在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将信息化与科研优化管理相结合,来加强信息化管理。从而让每个管理流程成为旧式传统管理机制的改进与继承。对工作秩序以及工作流程进行明确,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以及传输与反馈的先决条件。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之间拥有更加默契的合作关系以及更为明确、有效的分工,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若科研管理信息在构建之初,无法遵循一定工作流程,那么必然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化的流程,也必然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不完整性以及不标准性,致使工作秩序产生混乱。

2系统管理与维护

通常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前期投入较高,不仅要购买所需设备以及软件,同时还需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还需对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规划等等。所以,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同创新。另外不论何种信息化应用都无法准确包含全部的工作内容以及管理程序,因此管理工作的变化以及发展还有更新就变得更加重要。现阶段,对科研管理信息化进行系统更新以及维护主要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维护,另一个是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更新与扩展,而信息维护自身的重要意义在于系统只有掌握和了解了准确信息才可以进行科学决策。

3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科研管理信息化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实践以及管理创新进介绍与分析,为以后进一步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篇9:管理学论文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本文初步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也称为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担负国家某一方面事业任务,由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组建的目的主要是从政策性而不是从经济目标的角度考虑的,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社会公益服务目的而存在,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承担着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推行国家政策,以及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产品或服务,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所以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环节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等,将事业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在评价事业单位经营成果时,不仅仅依据经济指标,而是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即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1、基础目标——保证国家资源物尽其用,保证事业单位基本运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金,主要是来源于财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目标,就是管好、用好财政资金,通过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基础操作规范,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财务审计和检查,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国家资源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应围绕事业单位本身的职能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实现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服务。

2、发展目标——积极筹资和投资,发展自身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是关键及具有决定性的方面。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自身立足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努力追求在保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基础上,获得资金流入,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从过去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转向社会和市场拓展资金来源,逐步实现从政府办事业向社会办事业转化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争取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

3、最终目标——实现绩效最大化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市场逐渐介入事业单位的运行,事业单位虽然做的是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要想正常行使自己的社会事业职能,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合理发展。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公益事业职能的同时,不应该回避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将事业单位所的继续投入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事业单位和事业发展的双赢,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绩效最大化。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事业单位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要严格按步骤进行预算管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

通过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措施的落实及核算方面的改进,可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

1、确保资金支出在预先确定的领域,保证社会公益服务目的的实现。事业单位要严格制定国家投人事业经费的专人专账重点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办法,把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在人员的安置上不容许相互兼职。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较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4】。对于预算内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浪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

2、加强监督,要制定一套严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拓展资金渠道,防止腐败和资产流失。要从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架道筹集资金有社会齐界的捐赠、教育投资、接受服务力的缴费、科研成果收入及向债权人筹集的资金,除积极主动地争一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同时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设计一套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改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收支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按进度拨款和使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投资的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资金活动严格区分,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人分配的进行调节管理,引进激励的分配机制,促进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经营收人,必须另设账户,独立管理,支出要进行专项审批。必须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总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科学配置资金,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经济核算,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其事业发展目标。

篇10:管理学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设置——即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实企业管理、财务(电算)会计专业内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前言

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经营)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等专业的设置,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组合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当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相关专业(仅以上述三个专业为例)之间必将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内在联系,反映在现实工作和教学过程当中的这种全新联系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是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为前提,进而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予以重新定位的结果。三个专业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这种联系关系,同它们之间原有的联系关系内容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电子商务首先造就了全新的企业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真所谓电子商务“一石”,激起了相关专业内容连锁变更与升级的千层涟漪。因此,重新揭示、认识和把握三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成为现在及未来众多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财会工作人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在各类大中专院校中从事经济管理学科一线教学的广大教师更应理所当然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电子商务的实践与推广,直接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会计理论与核算要求的变革,为网络财务的现实提供了前提条件。

首先,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了企业间固有的界限,从而导致了虚拟企业的产生一一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一方面,它改变了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以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为代表的公司(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与方法,将开始广泛应用,因为基于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提供了实施与实现的可能。作业管理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围绕产品生产周期展开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根据市场预测定生产计划,根据计划(包括产量、流程和周期)定库存,因而所形成的原材料、半成品与产成品的积压等问题,必然成为资金周转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梗阻”症结,资金浪费与资金周转困难这一对难题,由于对未来市场变化预测精确性的不可万无一失性,实际上在决策阶段就已经埋下了“祸种”,成为企业管理实务运行过程中自身无法解决的“二难定理”。因为作业管理的关键或核心,就是在消除掉生产组织及结构层次化的前提下,剔除了所有的非增值作业环节而实施的管理模式,因而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库存,从纯粹意义上讲,就属于非增值作业,甚至是负增值作业。未来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即时)生产系统,为消除这种非增值作业创造了条件,使作业管理成为可能和必然。

其次,在公司(企业)生产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产生变更的同时,必然对公司(企业)传统的会计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中击。全新的会计理论与核算方法的产生随即亦将呼之欲出,或者说是水到渠成。例如,就财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计算而言,制造成本计算法将由作业成本计算法取而代之;而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亦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数字时代的产品,如计算机软件产品等,对传统的资产(产品)价值的计量基础一一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所提出的挑战性更为明显,如果按历史成本计量计算机软件等数字资产,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性、相关性乃至真实性,均:降大为降低。因为数字产品它是即时生产系统的产物,既有有形资产的特征,又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其自身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展示出来的人力资源会计特征特别突出与明显。将计算机软件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的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且在会计上的账面资产也很小。根本看不到有形的而且是大规模的生产车间、原材料消耗及产品,往往只是每人拥有一个工作间、一把椅子、几台电脑。但他们创造的价值却难以用传统的增长模式去计算,因此,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虚拟企业环境中,会计假设(包括主体、持续经营、分期、货币计量)、会计组织、成本计算方法等均面临新的选择。同时,网络信息经济的发展,;降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并对企业实现其竞争优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确认与计量:降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资产的确认、计量为主体,以现实交易价格为核算基础来构建内容框架的。因此,对无形资产的反映和披露也因循有形资产的提示方式来进行。但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往往缺乏现实的交易价格而无法有效、及时、合理地加以确认计量,只能采用获取该无形资产时所发生的成本来予以表示,这便导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格将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导致企业的价值无法得到恰当的反映。如果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必将受到质疑。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或虚拟企业环境在改变传统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变革。与此同时,无纸化的商品交易活动,必然将会计全面带入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交换时代。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及不可抵赖性,将成为未来会计核算准确与安全的基石,而无纸化交易本身,就是电子凭单传递加电子货币结算。电子货币的出现、网上银行的诞生,最终:阵实现基于票据传递的会计结算到无纸化电子结算的彻底转变。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将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成为现实。

电子商务在改变公司(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业务流程及会计信息产生和存在形式的同时,也将对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就公司(企业)管理系统而言,DOS+MIS系统的应用(POS、MIS指分别用于动化管理的前台与后台系统),促进了我国商业企业自动化的实现。而POS、MIS仅是商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方法,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要从整个商业流通供应链来考虑,与生产、运输企业联合制定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应运而生。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侧成为了完整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的软件,它在企业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使管理效率的提高能与信息技术同步进行。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并包括相应的模块组成部分。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的体系标准。它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组成一个平滑的功能整体,其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实施ERP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扩大市场机会,直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转化为电子商务模式;ERP涵盖BtoB和BtoC的应用,因为它与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toB市场紧密连接,从而使供应链更加完善。ERP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得企业实现迅速改变经营管理的传统模式的愿望,并带来了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与此同时,网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而言,决不是像过去Windows代替DOS;C/S结构代替Novell结构的纯技术进步,相同的道理,它所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技术平台的升级,而是在工商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变更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自身质的进步与飞跃,其发展趋势与方向在ERP下已初具轮廓,即公司(企业)管理操作系统与会计核算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走向了逐步融合,原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核算模块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原材料核算模块等都将被完全融入到企业内联网中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中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它们除与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同步处理自身业务以外,同时还向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提供电子业务数据。狭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就只剩下了会计财务报表系统这一基本模块,广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则反过来包含了整个企业的内联网系统,因为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模型(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对象。因此,在ERP系统模式下,常规的会计与生产、营销、技术等管理系统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的数据采集、业务处理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和工具。最终将使网络财务成为必然一一所有联网的个人和公司(企业)都可以访问贵公司的财务软件系统,查阅相应获知权的信息,使公司(企业)财务会计真正变为了一种服务行为,在更高的质点上又回到了这一行业产生的“出发点”,即作为生产的附属品而存在,并为生产提供即时服务,而不再以一个独立的会计行业的面貌运行而独立存在。单独存在也许只是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一一会计师事务所了。

总之,电子商务造就了现实工作中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企业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这一理想现实的最终实现。相应地,为跟上和满足时代进步的步伐与要求,其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亦势在必行。

篇11:企业管理学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而学校提供的这门课,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通过学习管理学,我初步认识了许多管理学知识:

一,企业概述: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二,管理概述: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者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

(一)传统管理阶段

1、“管”字当头。

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没有统一的原理和方法,靠的是主观判断。

3、传统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分工和协作的问题。

4、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科学管理时代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管理代替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精干高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

四,战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联盟

五,销售管理:市场营销与销售的区别,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销售管理的内容和一般模式,销售计划与销售组织,销售过程管理,销售通路管理

六,生产与作业管理:生产与生产管理的概念,生产类型,选址决策与设施布置,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指标,设备维修与管理,先进生产系统

七,质量管理:质量及质量管理概念,质量管理发展史,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分析,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八,领导:领导的涵义与作用,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理论的发展,激励的涵义与激励理。

九,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目标和内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招聘与录用,绩效考评。

十,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含义,财务管理的内容,资金的时间价值,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十一,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概述,仓储管理,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

通过这个课程,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着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 refresh the 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AT&T则是:“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价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丰富顾客的生活,通过提供新鲜有效的通信服务帮助顾客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时提升股东价值”;时代华纳(Time Warner)是:“我们力求成为最受尊敬和最为成功的媒体公司——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成为领导者;以优质、卓着闻名于世。我们成功的灵魂在于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记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这些公司都清醒的规划好了其长远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之后的经营方向目标明确,并可以因此而调整其相关战略。

综上所述,一个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

这真的是一次毕生难忘的学习经历,老师幽默的讲课总是会让教室充满笑声。

这是我读大学以来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堂课,我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去思考,去回忆这一个多月的课程。因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次思想的蜕变,是一次错误观念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那份洒脱,和极好的道德修养。在教我们如何正确工作学习的同时,他还教会我们要好好享受生活,也正是他的那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使得他更充满人格的魅力,也给我们每一位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篇12: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学

各单位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按照《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提出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要求,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企业财务人员管理。

教育企业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头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维护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业务培训是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单位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范围,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档次,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组织多种经营财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严把企业财务队伍入口关,严禁企业外聘财务人员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力度,一方面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大力清理不符合岗位聘用标准的在岗财务人员,整顿队伍作风和纪律;另一方面要按公司统一要求,严把企业财务队伍的入口关,对于符合聘任条件的财务人员,实行考试上岗制度,成绩不合格者坚决不予聘任。同时,要严格规定,任何企业不得外聘财务人员。

各单位要组织监督企业财务人员定期轮岗,除出纳人员定期轮岗外,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也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至少三年轮岗一次。

篇13:企业管理学心得体会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而学校提供的这门课、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通过学习管理学、我初步认识了许多管理学知识:

一、企业概述: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二、管理概述: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者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

(一)传统管理阶段

1、“管”字当头。

2、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没有统一的原理和方法、靠的是主观判断。

3、传统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分工和协作的问题。

4、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科学管理时代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管理代替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精干高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

四、战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联盟

五、销售管理:市场营销与销售的区别、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销售管理的内容和一般模式、销售计划与销售组织、销售过程管理、销售通路管理

六、生产与作业管理:生产与生产管理的概念、生产类型、选址决策与设施布置、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指标、设备维修与管理、先进生产系统

七、质量管理:质量及质量管理概念、质量管理发展史、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分析、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八、领导:领导的涵义与作用、领导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理论的发展、激励的涵义与激励理。

九、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目标和内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招聘与录用、绩效考评。

十、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含义、财务管理的内容、资金的时间价值、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十一、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概述、仓储管理、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

通过这个课程、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We refresh the world。通过生产高质量的饮料为公司、产品包装伙伴以及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AT&T则是:“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价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丰富顾客的生活、通过提供新鲜有效的通信服务帮助顾客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时提升股东价值”;时代华纳(Time Warner)是:“我们力求成为最受尊敬和最为成功的媒体公司——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成为领导者;以优质、卓着闻名于世。我们成功的灵魂在于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记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创造性地思考和工作”。这些公司都清醒的规划好了其长远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之后的经营方向目标明确、并可以因此而调整其相关战略。

综上所述、一个学期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

相关专题 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