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档案管理论文

小羊苏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羊苏西”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实验室档案管理论文(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实验室档案管理论文

有关实验室档案管理论文

一、档案的建立

无锡市疾控中心根据国家、省、市档案管理要求以及卫生部、市卫生局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结合疾控中心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中心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分级保存,各部门形成的业务资料,除了应归档中心档案室的资料外,其余资料按部门管理要求和疾控绩效评估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同时纳入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就疾控中心实验室而言,它包括了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和样品受理室四个部分,主要开展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的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多年来,实验室在样品受理、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由于疏于系统管理,对资料的查询和利用带来很多不便,为了使有价值的原始资料规范管理并得到有效利用,现根据五星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了整理和归档。实验室设立了专用档案室,采用密集柜统一编号上架,并有通过上岗培训的兼职人员进行编目整理、录入、归档。实验室的归档资料按照实验室行政管理和实验室质量管理进行分类,主要收集整理检验检测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产生的相关资料以及实验室两级管理中形成的资料等,而实验室专技人员的个人技术档案、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档案、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科研课题等资料均由实验室形成后归中心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并按归档要求存中心档案室。

二、实验室资料归档的几个要素

(一)原始性

原始性是实验室资料最关键的因素,实验室在检验检测活动中形成的资料主要有样品收留样记录,样品处理记录,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原始记录、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及实施材料、各类试剂的领用记录、标准溶液配制稀释记录、培养基配制和验收记录、实验室环境检测记录等过程资料;实验室两级管理中形成的资料主要有各类计划、总结、绩效考评资料、业务督导、业务学习资料、质量监督等环节管理资料等,这些原始记录能真实地反映检验检测过程的某个环节,也体现实验室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对了解某个阶段的检验检测情况起着重要的见证作用。

(二)有效性

资料的归档原则上按年度进行,年度形成的资料是本年度现行有效的,所有的原始数据、表格都受到有效质量体系控制,符合实验过程要求和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也是国家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溯源性

疾控中心出具的每一份检测报告都有原始数据,所用的仪器设备、引用的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过程产生的记录,如标准物质稀释和配制、培养基和关键试剂的验收、玻璃器具的校准记录、菌毒株管理过程记录等都需要具有可溯源性,确保检测过程有据可溯,从数据资料收集归档的系统性、完整性也体现出实验室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利用性

建立档案是为了有效的利用档案资料,因此,资料的归档要有可利用的价值,便于搜索、查阅和验证。在档案资料管理中,原始的纸质档案有其优点,特别是对于实验室检验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要求信息量多、记录清晰真实,如质量控制活动实施资料、样品受理和处置资料、试剂耗材管理资料、实验室安全管理资料等,能反映整个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行政管理资料也同样能反映出某个时段的管理要求、业务重点和督查考核情况,如会议记录、业务学习培训记录、对新员工的技术培训、考核及监督、各类计划、总结、绩效考评、工作督导资料等。做好实验室资料归档将有利于形成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反映历年来业务工作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五)共享性

自无锡疾控开发了“无锡市疾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来,所有归档资料都通过信息系统按年度分类录入文件名,上传附件,当专业人员工作需要时,根据授权权限,通过打开系统,点击档案-疾控业务-实验室档案,就可以查询实验室行政管理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收集归档的资料,通过纸质资料和系统查询相结合的`方式,一目了然,有效实现了资料的共享。

三、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特点

(一)注重业务活动资料的收集归档

实验室是疾控中心的一个重要技术核心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开展实验室检测、突发事件应急检测、科研课题、质量控制考核等实验室活动以外,还有很多配合中心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实验室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实验环节多,要求高,工作精细而严谨,数据处理复杂,因此,档案管理更应注重实验活动的资料收集,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二)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贯穿于检验检测过程的全部,质量监督员承担着实时监督关键环节原始记录和实验操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职能,通过日常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使检验检测过程和最终结果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因此,发挥好质量监督员的作用,也是保证实验室规范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篇2: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细则

一、实验室工作档案内容

1.实验室的建立、建设的各种文件和资料。

2.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文件和资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各类学生上课情况、学生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发情况记录等。

3.实验室人员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项目数及其工作量。

4.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项目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论文、专著、鉴定、专利、获奖等情况。

5.仪器设备及低值耐用品的总台件数及金额、固定资产帐卡、随机技术手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原始记录。

6.单价5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包括国家科委23种仪器设备,单价虽不到5万元但属于精密稀缺设备)的申购报告、领导批复;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及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设备说明书及全套随机文件;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等。使用维修记录,随时将运行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承担任务及结果、故障过程、定期检修或校验情况等如实记录,并定期归入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始资料:申报表、论证报告书、审批计划单、订货合同及有关来往信函等。

(2)设备的开箱验收单、说明书、合格证、附件清单、随机图纸、外观照片等。

(3)安装调试记录等。

(4)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等管理方面的`资料和管理操作人员情况登记表等。

(5)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记录。

(6)降级、报废、处理的报告、批示等。

7.自制设备的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鉴定材料、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8.实验室用房及环境条件的各种技术资料。

9.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统计报表。

10.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文件和本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管理

1.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编号、存档等工作。

2.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将自己工作中形成的材料交给实验室主任。

3.实验室工作档案的保管期限分长期、短期和与设备共存三种。

4.学生上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记录、实验项目开出情况记录属短期保存资料,一般至少应保存三年。

5.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应与设备共存,即保存至设备报废之日为止。

6.除上述两项资料外,其它资料均应长期保存。

7.实验室工作档案的借阅要严格办理借阅手续。

8.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要相对稳定,如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

9.单价5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包括国家科委23种仪器设备,单价虽不到5万元但属于精密稀缺设备)的设备说明书、装箱单、保修单及全套随机文件原件交学校档案馆长期保存,复印件由使用人保存;由使用人保存的还要包括:论证报告、开箱记录、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使用、维修、故障、事故记录等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篇3:精选档案管理论文

文件运动规律新论-档案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文件运动始终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物质运动的普遍联系之中,它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其过程与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摘 要 题】文件理论

【关 键 词】文件运动规律/阶段性/螺旋式……

【 正 文】 文件(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它与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律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变化的。其阶段性表现为文件(档案――下同)运动的周期性,其螺旋式表现为文件运动周期的连续性与循环性。在档案学研究中,其阶段性特点已为档案学家发现并概括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螺旋式特点则为档案学家们所忽略,近年来,国内档案学者有所研究,但主张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其认识仍未超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笔者认为,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螺旋式正是文件运动微观与宏观的两个互补性规律,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的微观规律,既是世界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一般原理,也是各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个别结论 文件从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运动过程,通常称作文件生命周期,它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阶段性在文件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早发现文件运动周期性特点的是美国档案学家,最早形成理论成果的是英国档案学者,该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相当成熟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加速,各国文件、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国际档案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显现出求同存异的时代特性,即在不断增强和扩大共识之时,也很重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特征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潮流。 首先,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国际档案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世界档案学史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和理论源头来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论述,正式提出则是由英国档案学者在1950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完成的,其后又经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档案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才不断完善起来。作为新的档案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阶段性质变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而且普遍适用和作用于各国档案工作实践。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对该理论认识和接受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国家大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运用情况来看,各国又结合本国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与文档工作实际,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和表达,又表现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个性。我国档案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很有典型意义,如20世纪的60年代初曾三从我国文档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80年代陈兆@①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理论”,90年代何嘉荪提出的“文件运动规律”等。这些中国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具有我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特色,而且丰富了世界档案学理论宝库,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加国际化充实了新内容。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大贡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只是反映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理论,但是,从半个多世纪档案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绩来看,其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一是理论贡献,它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文件运动的周期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件与档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指导文档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是实践贡献,它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文档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促进文件向档案健康有序的转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是创新性贡献,除包括上述两大贡献外,它还对进一步探索文件运动的基本特征,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认识层次,为发现文件运动的其他规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文件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档案学界称它为20世纪档案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精选档案管理论文]

篇4:档案管理相关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高校教学档案作为教学过程的再现亦呈现了信息化管理趋向。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经过剖析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理想问题,提出增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对策,以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和管理质量。

高校教学档案反映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理论的整个过程,而真实、明晰、完好、标准的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的再现。随着互联网的提高和“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信息挪动、泛在,教学档案逐步呈现出信息化开展趋向,其管理形式、运作思绪和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也随之更新。而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其实行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讨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的战略。

一、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更新

首先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员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络从传统的口口相传、奔波联络转变为如今的深居简出,推进管理工作各阶段进程。这是信息时期给社会群众带来的普遍影响。其次是人才培育计划的设置、学生选课、成果管理、毕业审核注销等教学管理各环节的程序化、网络化,在一定水平上进步了信息管理效率,俭省了效劳时间,为广阔师生提供了便利。此外,网络在线课程及辅助教学手腕不只进步了教学效率,也丰厚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档案的延展和补充,使其具有更普遍的应用价值。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更新

以前,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只要具备根本的归档常识,还要有一定的文秘学、历史学、目录学、失密学等相关学问储藏。往常,档案管理人员除要具备上述素质外,还要在认识上具备信息化观念,具有档案管理的时期感和紧迫感,有改动传统场面的自信心和干劲;在技术上具备纯熟操作计算机和灵敏运用档案软件的才能,能应用办公自动化,进步管理工作效率。

(三)软硬件设备更新

要到达较高规范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必需建立电子档案室,装备专用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效劳器、DVD刻录机、正版杀毒软件等设备;设置专人专职担任档案录入、扫描、分区管理等。因而,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将促使高校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软硬件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管理程序;加大配套设备投入,提升管理程度。

(四)信息整合方式更新

传统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信息搜集、整理、审核、装订、贴标、排序、装盒、归档等程序,触及众多部门、人员,工作程序繁杂,无形中增加了信息整合的周期、时长和艰难度。而随着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信息整合方式从纸质资料整合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资料处置过渡,这将有利于完成教学档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理想问题

(一)专业管理的欠缺

信息技术的开展使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档案保管认识加强。但大局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档案专业学问,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程度较低。如桂林航院等中央院校,其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由教学秘书兼职,而教学秘书通常为年轻的专职教员,短少档案管理的相关学问,且信息技术程度低下,不具备教学档案信息化认识,招致教学档案信息化难以付诸理论。

(二)资源共享和应用率低

桂林航院的教学档案包含教学综合、教学建立与研讨、学科专业建立、课程建立、师资队伍建立、教学管理、理论教学、学籍管理、实验室建立等归档范围,信息量大、信息面广。目前,其还没有查询、统计、剖析多种信息的处置方式和途径,教学档案极难发挥其对课堂教学、教员科研和学生个人开展的应有作用。停留在纸质方式的教学信息资源,即便搜集完好,也根本处于封锁状态,查找艰难,共享性差,招致其实践应用价值难以发挥。

(三)信息安全

为有效保管纸质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虫、防尘等颐养工作。而档案的信息化防止了繁琐的颐养程序,但在归档过程中,档案存在泄密的可能性,在存储过程中,档案还容易感染病毒,从而招致其局部丧失或全部丧失。如何保证信息的失密性、真实性、完好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遭受干扰和毁坏,是一个值得注重的新问题。

(四)缺乏标准有效的管理机制

档案信息化管理乃至办公自动化,都是系统化过程。但目前,多数高校在施行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树立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机制,短少详细的操作规程、技术支持、规章制度和监视手腕等。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档案管理相关论文]

篇5: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在 法律 上的凭证作用基于它的原始性。因此,认定 电子 文件的原始性,是保证其具有凭证作用的关键。

一、电子文件原始性的认定 对于纸质文件来说, 内容 的原始性附着在形式的原始性上,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纸质文件的原始性体现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于任何一项形式上的变化,人们都有理由对它的原始性表示怀疑。但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因此,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性进行认定是非常困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在 网络 上传递的电子文件也有可能被非法截获或更改。

(二)、电子文件制作过程的虚拟化使得对其原件的界定难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制作者不一定像制作纸质文件那样必须制出一份或一批原件来行使其职责,有时它只不过制作一个“窗口”,将必要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输出。这个“窗口”可以在众多的电子 计算 机上显示出来,也可被不同的“收文者”拷贝到他的电子计算机存储器上或转换成硬拷贝保存起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人获得的同一内容文件可以毫无区别,无法区别其中哪个是“原件”,哪个是“复制件”。

(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迫使电子文件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这种适应往往需要以自身结构、格式的改变为代价。因此,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很可能在结构和格式上与最初形成的大不相同。

(四)、电子文件不再具有固定的存储载体,根据利用需要,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输出。对于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制,转换载体,以防信息损失。电子文件没有了固定的载体,也就无法通过载体来判定电子文件的原始性。

(五)、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

(六)、目前 电子文件的签署技术还不普及,我们还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章或亲自签名,因此,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 电子文件的这些特点使我们无法采用与纸质文件相同的标准和 方法 来判断它的原始性,需要为它建立一个新的“原始性”概念。对于一份电子文件来说,只要它的内容确确实实是在当时由原作者撰写或制作出来的,此后又从未修改过,我们就应该承认它是原始的,尽管它没有固定的载体,没有实在的物理形态,甚至因转换而失去了原来的格式。这种“原始性”概念与纸质文件原件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抛弃了文件形式上的原始性,仅以文件中所含信息的真实、准确,即内容的原始性为惟一标准。根据 现代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 社会 各方面对电子文件的需要,我们认为建立这样一个“原始性”的新概念是适当和必要的,它将是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全面行使“ 历史 记录”和“社会记忆”功能的根本,是电子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基础。但是,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始性加以判断和维护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涉及多方因素的事情,这个 问题 的解决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文件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有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二、确保 电子 文件原始性的技术措施 电子文件是高 科技 的产物,它的各种性能是由技术决定的。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使用,信息安全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电子文件的制作者、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都应积极采用有关技术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加密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可采用“双密钥码”进行加密。在 网络 中的每一个加密通信者拥有一对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加密密钥,另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发方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收方用只有自已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密钥向收方发送电子文件,而只有收方才能识别这些加密的电子文件 内容 。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因此第三者很难从截获的密文中解出原文内容来,无法对它进行篡改,从而保护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原始性、真实性。

篇6:档案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要加强硬件设备的配置,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档案信息的安全网络化及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机关、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中逐步实施,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然而,随着档案存放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出现。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2.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

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3)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标准规范建设。

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

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 、统计的整编程序,以提供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之繁琐。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越发展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机遇,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

1.面临创新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还包括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加强。

如围绕档案信息系统的上线使用及文档管理一体化。

加强信息化作业的推广,加强档案室与计算机室的工作协调,使系统逐步优化,数据存储更合理化,科学化,对软件功能的新需求能够及时进行需求分析与功能开发,不断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整套软件系统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科学至尚、业务全面,统筹兼顾的特点。

对于这类整合,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

2.面临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规范性原则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 ,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 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人员配备不合理,技术支持不全面

从现在的档案工作人员来看,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人才很少,多是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

从年龄结构看,年轻的档案人员极少,40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知识和观念老化等问题突显。

技术上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三、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要加强硬件设备的配置是夯实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档案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多方面争取领导支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整个单位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才能更好的获得支持,从而改善设备条件。

随着档案信息量的剧增,人们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管理。

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纸质载体的档案材料转化为全文、全图、全声的光盘储存,并实现全屏幕自动检索。

2.要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涉及到的岗位和人员众多,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管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

3.要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档案工作迫切需要现代化。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的采用,实现了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运用现代光学技术,实现了档案的缩微化、光盘化等等,由于档案管理设备和手段现代化的不断采用,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档案队伍,才能适应新世纪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4.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网络化的正常运行

对信息利用安全,要建立层次分明、角色明确的信息利用机制,并建立权限设置的流程;对信息保管安全,要建立档案数据的保存、迁移及其校验机制,并建立功能和作用完全不同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工具,确保信息的保管安全;在系统安全管理上,通过采用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上阻隔不安全隐患,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效以及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密的工作。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其依托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并逐渐实现管理工作智能化、技术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7:浅析档案管理的论文

浅析档案管理的论文

为了使档案管理人员应用一种软件就可以全面地将档案工作处理得当,一些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遵循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为档案管理行业研发了专业系统软件,以便统一管理、维护和保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查找、利用等原则,具备高效、准确、简单、实用的特点。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是集档案采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软件。

一、专业性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具备诸多优势

(一)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发明,逐步替代了传统单一的档案归档模式,不用像以前过多编辑档案的条目及内容,完全可以在系统软件的提示下一步一步进行建档、归档等工作。一旦发现错误档案信息,可直接在系统中进行更改,省去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的重新编辑、打印等环节,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如发现漏输的档案信息,可直接插入补充,简单易行,省去了对其他办公软件因不熟悉而造成的失误,使用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档案数据,直接进行关键字等方式搜索,一搜即可,不再需要查找翻阅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相关文件输出时也采用了统一的电子格式,兼容于大多数电脑系统,方便打印和传阅。在上报归档信息工作方面,可将系统软件处理的结果直接加密上传到上级管理部门,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二)能够更好地开发档案内容信息。应用一般的办公软件只能够实现单个文件的编辑,还需要另附档案的扫描文件,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而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在对档案的基础信息编辑之后,添加此档案的扫描电子图片,这样就做到了一点开目录文件就可以同时采集到此文件的电子图片,方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查阅以及上报等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还可以对相关的档案文件进行相关性编辑,这样就可以轻松地通过检索工具对各种有关的电子文件进行查找,使用者可以更好地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使档案内容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还包括数据的传送、接收、备份、恢复等功能,方便快捷,此外还具有用户管理、日志功能、事务提醒等。

(三)更好地实现档案保密功能。一般的办公软件只能设置简单的密码,极容易造成泄密,而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通过设置权限管理进行管理员、查阅人等角色分工工作,可以设置人员的查阅权限等,这样就起到保密的效果。在查档人进行查档时,系统可自行记录,形成查询日志,对数据传输、用户访问、内容打印等操作进行了安全设计,以保证档案的使用安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还配备了电子锁,这样便可以锁、机分离,即使别人打开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电脑,也无法打开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二、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优势之多数不胜数,而各种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

(一)收文登记。文书人员收到公文后,将文件信息输入系统,便可打印收文登记簿和收文批阅承办笺等;收文序号由系统自动生成编号,并打印在收文登记簿和收文批阅承办笺的右下角,形成检索,便于文件去向的掌握;输入的信息数据可提交到软件系统数据库中保存,方便以后查询及入档时调取;如果收文登记簿或批阅承办笺不慎受损或遗失,可从系统中调出对应数据进行补充打印。

(二)发文登记。可以各个部门一个总号或多个号;软件系统可以按年度自动对发文进行编号;发文登记之后,可打印发文登记簿,发文登记簿既可以自动衔接上次结束时的行数或指定起始行数打印,也可以分期分批统一打印;登记时内容在备选项中进行选择即可,如“主送”“抄送”“标题”等;发文档案数据同样可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调取。

(三)组建档卷。可依据本单位具体工作职能,选择适合的档案分类方案。如“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分类法、“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分类法等;档案文件进行输入时,对于收文和发文,只需搜索相应序号,即可调出将相应文件;会议记录、领导讲话及其他文件手工输入即可;档号为系统自动产生,档号格式可以自定义输入。

(四)公文查询。可对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查询;可指定一个或多个匹配条件进行搜索查询;可打印出所查询到的档案内容,由系统自动记录查询、打印记录。尽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强大,优势明显,但仍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合理应用,谨慎行事,方能让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篇8: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论文

摘要: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有着至关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开展研究,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诸如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素质欠缺、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我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篇9: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论文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不能离开人这一最为基本的因素。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来说,除了开发、使用等环节外,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低。简单的说,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就是在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档案管理最终实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人力资源档案工作来说主要包括的工作内容有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和调用等。例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龄和职业发展进行建档,既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础档案资料进行搜集,还需要对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位转移、薪酬等方面资料进行搜集,这些资料的搜集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很多时间,但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却缺乏一个成熟的程序以使这个步骤简化,与此同时,搜集来的资料和档案的利用率却很低。

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集中的表现在有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不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明显偏大,在工作积极性上明显不足;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在信息化时代下,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数字化。

3.管理方法不够先进。档案管理方法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形成方法以及档案储存和调用的方法。目前大多数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还处于传统管理的状态,档案管理资料多是纸质的,这些资料规整起来十分耗费时间,查找起来也十分麻烦。另外,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能够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的工作细节,却往往因为无法快速形成纸质档案而被忽视,这直接降低了档案的质量。

二、应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规范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当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规范,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利用规范的制度,来提升工作的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工作热情。这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科学的考核办法,利用科学的奖惩机制来督促工作人员合理的安排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的说可以多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如对全年工作没有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可以发放物资奖励等。2.强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来说,人力资源同样是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国的各类组织要首先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岗位,确保专人负责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其次要多培养一些年轻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培养他们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果。第三,现代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知识,还要具备有足够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这就要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来说,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一是需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购置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如最基本的办公室常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电脑等,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工作需要哪些设备;二是应该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战略,并真正实施,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信息化过程进行全程掌控。

三、结语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能使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而我国由于社会发展的多方原因,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黄卫东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人力资源部

参考文献

[1]崔启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xx(12):150

[2]耿洁.探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建档案,20xx(01):36-37

[3]李雪玲.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和应对措施探析[J].办公室业务,20xx(19):90

[4]孙伟.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史志,20xx(3):131-132

篇10:浅谈网络时代档案管理论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些时代的热词将给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将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网络时代档案管理。

档案作为高校发展记忆的基石和高校历史的原始记录,提供服务是其永恒的主题。高校档案的档案资料,经过收集、整理、有序地保管起来,再由使用者把贮存的信息散发而出,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由此,档案不只是一种历史的记录,还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基础。

高校档案从产生到立卷、归纳到传播使用,记录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活动,是目前工作中可提供查考、争辩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其情报价值的原始性、可靠性也是档案的`独特之处。所以,高校档案不仅为高校制定一些方针政策、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等重大活动提供档案资料,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加强领导重视,理顺管理体制,是做好网络时代高档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档案是高校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没有这个记录,高校就会忘掉自己的历史,就会失去历史这面镜子和继续前进的根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档案资料作为信息资源之一,它的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因此,作为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档案馆地、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制度保障、办公设备、网络技术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只有领导认识到位,重视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得以协调发展。

在高校领导重视的同时,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化系统化的工程,要认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改变和创新观念,接受和认可网络化管理,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深入理解档案网络化,建立健全指挥灵活的信息网络,让档案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同步进行。

篇11:档案管理电子化论文

[摘 要] 本文从文书档案电子化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收集、归档、存储等办法,进而提出文书档案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

文书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国家和行业政策法规,执行上级任务以及内部工作上传下达、互相沟通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一个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办公环境不断电子化的趋势下,组织机构的各类业务文档直接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撰写和传递的比例越来越高,档案工作的重点从面向档案实体管理为主,逐渐向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文书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档案载体和记录方式的多样化,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 文书档案电子化的理论基础

(1)文书档案电子化的涵义。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就是档案管理理念要实现从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向电子化管理的转变,管理方式以办公系统的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依托,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把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为转变为容易储存、查找的电子信息。简言之,是一种手工模式向智能模式的转变。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文件从产生直到因丧失作用而被销毁,或者因其具有长远历史价值而被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是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到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文件生命周期理念提示了文件运动的3个阶段,即现行阶段、暂行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3)前端控制理论。是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全程控制原则,对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要求,把可以预先设定的监控功能和档案管理功能,嵌入协从办公系统(OA系统)和各业务系统,对文件、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并在文件形成和维护阶段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实现对电子文件的超前控制和全程管理。

(4)文档一体化。以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对文件处理环节和档案处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这两个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的两个子系统,从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到工作程序都实现科学、真正的统一管理,确保文件在整体运动过程中实现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规范化的公文处理,从文书处理工作开始实行规范化,对文书档案进行超前控制,使文书档案在经过规范化的处理后,形成一个最终归宿和最长久的价值体现,从而达到文件处理精炼化、完成案卷系统化、查找利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档案的真正效果。

2 文书档案电子化的管理办法

(1)文书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随着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文书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往往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的,其收集与归档比纸质文件更为困难和复杂。由于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电子文件就有被更改的可能,而且任何修改、删除都可以做到不留痕迹,所以电子文件的收集要由形成部门及时收集并归档,然后移交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不得由个人分散保管。此外,电子文件归档时还要有附属于每一份文件的.静态数据信息和动态数据信息。静态数据信息包括满足普通用户查询的原件属性信息,以及原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生成环境的记录;动态数据信息包括创建、校审、审定、归档、接收、变更、下载利用等贯穿于该文件的一切处理过程的记录,以加强档案原始性的认定,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利用。同时,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电子原件时进行核对、审验的依据,不符合要求时发回归档人。数据信息应该以系统自动提取为主,减少人为干预。

(2)文书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备份。电子档案是现代科技产物,它的生存和可读性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对归档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应采取通用的主流存储格式,对非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提供格式转换功能。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应考虑其成熟性和发展性,尤其是对不公开的机密电子档案应具有脱机保管的能力。电子档案备份、恢复是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应建立一个从系统备份、数据库备份、网络备份到电子原件备份的有效备份及恢复系统。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至少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利用,必要时复制第三套,异地保存。

(3)文书电子档案双套制保管模式。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虽然电子档案的利用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电子档案便于修改、拷贝和难以防伪的特点,以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传递带来的档案信息丢失、失真、泄密等问题,容易使人们对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失去信任,而认为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则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文书电子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双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如果文书电子档案信息丢失,那么也会有纸质的档案内容存在。可以预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局面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档案,多种介质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3 文书档案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1)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文书档案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档案电子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电子档案工作尚无统一标准,这就需要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制订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规则,以保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统一规范和资源共享。档案电子化标准规范作为一个规范化的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功能。它不是简单地模拟手工作业,而是根据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特性来实现的,一个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简捷及合理化的工作模式,能够把原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平滑转入新的信息平台并投入使用,使其为档案资源数据库高度共享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篇12:献血者档案管理论文

献血者档案管理论文推荐

献血者档案是中心血站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名无偿献血者个人信息、血液检测结果、实验记录等情况的真实反映,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加强献血者档案管理。

维护献血者及受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公正的重要依据。从血液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献血者档案是无偿献血者个人血液各项指标、身体基本健康状况及血液受益人等方面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因此管好用好献血者档案,对日常管理好献血队伍、对应付采供血紧急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献血者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设施较为简陋。

部分领导对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献血者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中心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阅就行了。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或认为直接是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事。因此,往往未把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不够重视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室建设设计不标准、不规范,六防设备不配套,易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完整。

二是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因此导致了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加之管档专业知识培训较少,业务不熟,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又因为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因此会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管理手段也较陈旧,调阅档案时喜欢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不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甚至直接影响到献血者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如反复调阅纸张变脆、字迹褪色。

三是献血者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力度不够。

由于收集归档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不严格,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而且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面,不能准确反映每个献血者的全面真实情况,尤其是献血者的血液如报废去向或受血者等未能记录完整。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献血者档案的质量,降低了献血者档案的利用率。

篇13: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探讨论文

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探讨论文

1.新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1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档案事业若想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就应当不断强化其社会功能,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争取与社会经济实现同步发展,而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共同进步。由此可知,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有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顺利实现,维护社会的稳定高效运行。

1.2创新是档案部门发展的原动力

近午来,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档案基础业务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得到加强;档案部门进步适应了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宽,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但是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管理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墨守成规,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立卷、归档、转递、借阅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真正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2.新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途径

2.1档案管理的安全技术创新

2.1.1操作安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档案信息管理操作安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在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注重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数据处理操作的安全性,及时进行电脑杀毒、电脑资料备份等操作,以免电脑感染病毒后重要的文件资料丢失,而给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就文件资料备份方面来看,可以将档案信息备份于服务器中,也可以刻录成光盘进行备份,减少信息还原失败的可能性。

2.1.2信息内容安全。通常情况下社会群体通过浏览网页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为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以杀毒软件进行重复杀毒后方可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发送,并且以网页形式发布档案信息之前,应当以专门的过滤系统来对网页进行过滤扫描,以免出现网络电脑高手等而威胁档案信息内容安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大多以文件扫描的方式来对文件进行录入,但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极易造成人为的档案信息内容泄露,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极易出现原文件遭受非法窃取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并逐步完善档案查阅制度和存储制度,定期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查阅档案信息内容的人员及查阅时间、地点、方式等要素进行准确且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发生问题后能够有据可循,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内容安全。

2.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档案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是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档案管理信息素养,通过多元活动的开展,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忠诚度,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促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2.3建立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更具特殊性,在对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转变了以往纸质档案文件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因此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政府各机构的资源情况,对各机构的实际作业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进而开展档案管理策略规划,对政府各机构现状进行积极整合,争取为政府机构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以各阶段档案管理实际效果以及策略规划的实际应用情况来对档案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效果。

就宏观层面来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档案事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不足,难以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在此种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强化创新意识,拓宽档案管理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效率,从而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推进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霞.如何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01).

[2]王鹏飞.企业档案管理与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5).

[3]洪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05).

篇14:文书档案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管理工作中新理念、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和普及,文书档案成为综合档案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而提高文书档案的计算机数据化处理以及快速准确的利用文书档案信息,更高水平地显示文档一体化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是新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懈要求。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严格实行文书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尤其是要推动文书档案工作的电子化进程,呈现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管理;文书档案

一、文书档案工作的现状

1、到目前为止,许多单位的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还在实行分块管理制度,这种体制从某种程度上是拉大了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的距离。

负责文秘工作的人员档案意识淡薄,只考虑当前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人员墨守成规也很少考虑文秘工作,从而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了文书档案的建档质量。

2、在日常的文书档案归档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书规范立卷和规范归档的情况。

如归档时出现原稿或修改稿的缺失现象;文件偶用铅笔撰写或标注,不经过复印就直接用原件归档,短期内字迹容易变得模糊不清,影响了档案的质量和存档价值;纸张规格不达标,大小16开纸混用现象较多,文件大小不一致,造成装订中发生掉页、漏页、压字等问题,使档案的美观性和完整性都受到一定影响;文件归档不及时,时有漏归,弃档问题也相对严重,而相近公文重复与立卷组合无序也是一重大问题。

3、在办公过程中,现行的手工文件处理方式已经运行多年,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方法,机关工作人员也习惯了这种文件处理模式,从而我们大部分的文书档案工作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

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文书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通量化和网络化。

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书处理,尤其是实现文书电子化归档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措施

随着档案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文件和档案数量越来越多,也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实现文档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因此,文书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势在必行,我们要加大力度,创造条件改革现行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一)争取领导支持

领导对文档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文书和档案工作不是主要的部门,可有可无。

而要实现文档一体化必须要上下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所以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大力宣传,转变领导及办公人员的观念,从而使现代文档工作有一个便捷的信息化平台。

因此,文档人员要勤向领导汇报文书和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要及时为领导提供相关的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使领导逐渐认识到文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为文书档案信息化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的一体化

文秘人员的头脑中必须要有档案意识,要站在对历史负责高度上来保证档案的质量,来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程序,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从而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

对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应由文秘人员集中统一保管,及时整理归档,从而使文件的立卷工作日常化。

文秘人员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从而提高文书档案质量。

(三)规范档案的基础工作

在文书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繁冗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严把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建立好全宗卷的.案卷目录,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编目,对到期的档案及时进行鉴定、销毁。

同时,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总的和分步的计划并逐步实现,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四)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

而利用计算机整理文件,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档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文档工作的必然要求,因而要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的同时,促使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将文书档案通过网络融合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以往利用者必须到档案室才能利用,而网络化建成后,利用者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对档案数据库进行浏览、访问。

将扫描的文件及电子文件直接与系统挂接,利用者不仅可以查阅所需的信息,还可以下载原件,不必再到档案室阅览,从而提高了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

而新的文书档案剧增,档案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各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

在管理手段上,要积极参与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密切结合本单位办公系统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科学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五)提高档案人员的档案信息化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

由于文件及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文档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文档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文档专业知识的人才。

而文档管理人员要结合本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文档管理人才。

建立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档案的发展需要,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飞跃。

要努力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积极运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文书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将文书档案管理从手工劳动中摆脱出来,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些档案资料的自动管理,同时又能满足利用者的自动查询,这样即节省了人力又保护了档案原件。

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所涉及的问题更为广泛、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仅仅依靠档案部门是难以完成的。

因此,各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扬所长。

参考文献:

[1] 任爱英《用信息化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一体化――提高企业文书档案质量的探索与思考》《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03期.

[2]闵涛《浅谈文书档案工作》找法网.

[3]程旭《如何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黑龙江史志》14期 .

[4]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的动态审视.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15:信息时代档案管理论文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论文

1.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1.1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定义

。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以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络对档案进行管理。常见的档案管理方式包括,电子档案的录入、档案信息的采集、档案信息的查询、档案信息的共享等等。这种管理方式,使得管理的对象从传统的实体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并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形成明晰的档案分类。同时,快速的查阅方式也让档案信息发挥出了更多的作用,避免因档案查询困难而造成档案资源的浪费。

1.2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其迎合了单位内部工作的实际需要,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较,其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各单位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所依照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趋于统一,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是具有专项权力的行政部门。其次,虚拟档案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志,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档案的形式由实体档案转化为了电子档案并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达到高速的共享,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具有时效性和便利性,为整个单位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自动化,颠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

2.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陈旧,缺乏服务意识。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缺点与弊端,严重影响着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带有着一定的陈旧性,难以接受新的管理方式,无法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对档案作用充分的发挥。同时,缺乏服务意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服务方面的缺失,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2.2档案编辑落后,检索工作困难。

我国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还有待进步,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及部门仍以实体档案为主,这就造成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增加,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档案的编辑方面,并且随着实体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也给档案的归档、分类增加了难度。除此之外,实体档案的利用率并不高,由于其在检索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实体档案主要以收藏为主,而忽视了档案资源的发掘与应用。

2.3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管理迟缓。

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于政府企业之中,由于不同单位在工作内容、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会呈现出一些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规划,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同时,系统设计上的不足,信息化程度偏低,也使得信息管理出现迟缓,不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3.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3.1改变管理思想,丰富服务内容。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在思想层面进行彻底的改变,认识到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并积极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使其不再是单位内部的闲置资源。同时,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树立新的工作意识,积极的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2依靠网络平台,强化信息管理。

档案管理信息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充分的依靠网络平台,建立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改变传统档案的编辑方式,通过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录入,提高档案编辑的效率。同时,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电子档案信息还可以实现在单位内部的共享,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仅需登录部门网页进行身份验证即可查阅档案信息,提升了档案查阅的速度。除此之外,随着信息化管理程度的不断加深,智能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方向,通过系统自动处理档案资料,完成档案编辑,有效的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了人力方面的投入。

3.3搞好信息录入,做好数据管理。

信息的录入以及数据的管理等都与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做好上述工作就需要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制定出详细的建设方案,按部就班的对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为了使得信息数据库的作用更好的得到发挥,管理人员还应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并适当的丰富信息数据库的功能,使其可以配合管理工作,弥补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例如,数据库与目录库相结合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力为主,并主要针对实体的档案进行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与不足,不利于档案的归类与查询。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传统档案管理越来越难以满足单位内部工作的需要,因此急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篇16:档案管理合作医疗论文

档案管理合作医疗论文

一、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

虽说档案管理现如今可以依靠强大的科技来实现,但是相关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在现实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认为这不过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无需投放过多精力。因此造成了档案管理软件的利用率极低。档案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使得资料丢失、错乱、外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了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二)门诊统筹报账的管理不科学

新农合医疗工作开展以来,国家确立的几种补偿模式也逐渐得到完善,门诊统筹报账这一形式也是为了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能够减轻农民同胞的负担,使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从这一举措中真正获益。但门诊统筹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资金总量不充足、报销人数众多、细节问题等难以把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将门诊统筹这一举措推入了风险之中。这些外在风险我们已经在努力想办法进行改善,那么内在的问题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每日接待的患者非常多,哪些是可以利用门诊统筹报销的,哪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将这些情况进行及时的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料混乱易丢失,医院和患者的资料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关于住院病人补偿的资料管理不善

前面提到了关于门诊统筹给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其实,在住院病人补偿这部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正如门诊统筹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每一笔补偿都没能及时得到汇总、整理与归档,使得工作人员在后期进行统计时便会手忙脚乱,而且更容易对病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

二、针对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安全性的问题提出的几点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定责任到人

对于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和明确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于档案的保存、查阅以及销毁几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负责,做到“专人专事专办”。在档案管理人员方面,应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此职,此类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求责任心,还要具备认真细心的特质,对于别人眼中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抱有热情,并不断就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心态进行培训,确保新农合医疗的档案管理工作从内部做到万无一失。

(二)确定门诊统筹或住院补偿档案的具体管理办法

根据门诊统筹工作量大且细致的特点,应养成每日进行报账与整理的`习惯。在每日工作结束以后,对当天发生的门诊统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对同类的票据进行有一定顺序的装订,然后归档整理,妥善保存。这样的工作结果令人一目了然,不仅让一切事务有迹可循,在需要其中一份单据时,不管是按日期查找,还是按伤病类型查找,都会很快得出结果,另外装订归档后的资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不易丢失损坏,更不可能被泄露。对于住院补偿情况也是如此,相对于门诊,住院部的日工作量或许没有那么大,但我们也要进行每日整理,每日对当天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之后可以按月为单位,将相关单据进行装订与归档。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与汇报制度,制定科学的统计方法,将统计结果汇报给相关负责人,这样一来,我们最为繁杂、最容易出错的工作也变得井井有条,最容易泄露信息的工作也得到了安全的保障,不仅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保障,更推动了新农合医疗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结束语

为了确保新农合医疗工作接下来的顺利开展,我们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档案管理抓起,对威胁档案管理安全的因素进行预防与打击,从内部对新农合医疗工作进行改进与支持。新农合医疗档案可以使得整体的新农合医疗工作能够在数据和文本上起到一个直观的反映。总之,新农合医疗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安全性这一方面,这是保障新农合医疗工作的根本。

相关专题 档案管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