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偷心盗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偷心盗贼”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口算除法教学反思(共19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当学生学会60÷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3、6000÷3、60000÷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你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至于再算什么?能发现什么?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时,先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复习开始,让学生们先熟悉除法算理,然后延伸到除数是整十的除法。

让同桌之间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说算理的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多名同学的共同讲解下,除法的基本算理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懂得用乘法口诀来试商,但结果却要加上一个零,使商变成了两位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设计了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从除法含义上理解商的位数。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算法,能够准确地算出结果。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篇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篇4: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执教了《口算除法》一课,通过自我反思并倾听学校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平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教材内容可以大胆的组合。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三、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不太恰当。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3、在教学79页做一做时,我让孩子“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联系”,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孩子有点迷茫,如果问:找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问比较有针对性。

篇5: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课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只有两道例题,分别是80÷20=和150÷50=,然后就是各自对应的2道估算,以及8组相应的“做一做”。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并让学生体会到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以一个具体的情景“口算测试题的排版问题”为主线,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相应的估算,之后是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整个设计中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例2和例1也是独立存在的,这在教学上就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情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

部分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容易出错,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不明,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的是“说计算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白算理,先让学生说想法,在逐步教学生怎么说,怎么说完整,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这一点,在听完苗菊平老师的课后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本我觉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直观的小棒图有些多余,所以在上课时就没有用,但是在听完苗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教材的安排还是很有价值的,让学生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充分,在下次上课时会进行改善。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转化成表内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但是多样化的基础上的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就比较喜欢用转化成表内除法,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让学生体会算法的优化。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比较到位,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设计的具有层次性,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连班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并且通过最后的速算比赛,发现效果也不错。

篇6: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篇7: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篇8:《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篇9:《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从整单元分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单元的情景图主要从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教学。本节课的例题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计算教学的学习中?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并让他们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亲切自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求知欲望,也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为后面新课口算教学做了较好的切入口。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学生小组汇报的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对不同算法的算理梳理得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和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孩子的汇报能力,最好能达到一节课师只说几句话,学生以自学和同学交流互学而学会知识宗旨教学。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以后多加训练。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展示课堂”活动中,教学《口算乘法》后的反思。

篇10:《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师虽然具备对学生的启发意愿,却难以将深入的启发活动使用提问法进行处置,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

篇11:《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篇12:《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篇1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篇14:《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关于《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关于《口算除法》教学反思,请参考!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篇15:《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习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篇16:《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篇17:《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习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平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篇18:《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在新知学习中,注重从旧知中迁移,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注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要及时给予指导或肯定并允许、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对于各种算法的对比从而生成简便的、易操作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体会数学一题多解的魅力。

篇19:《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相关专题 口算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