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磁场教学设计

一颗gummybea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颗gummybear”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磁场教学设计(共1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高二物理磁场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知道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⑵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⑶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路、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安培定则的应用以及“叉”“点”概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类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入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育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

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篇2:高二物理磁场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阿尔法磁谱仪的照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所以给学生一疑问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把学生从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将学生引入新课的轨道。从国际空间站上有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永磁体系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磁场分布的兴趣,很自然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磁体以及他们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使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磁铁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条形磁铁,T行磁铁和U型磁铁这些名词并不陌生,通过图片给学生介绍生产生活中用到的各种磁体,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变压器的极大兴趣 ,激发出学生对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感性认识,使本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感应线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曲折的、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不是平铺直叙、垂手可得。对于磁场,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学习电场的时候是如何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强度的,这个时候让学生思考一会在找学生站起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补充

与完善。在此,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把学生回答的内容写道黑板上。

第三部分: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

过度设问: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引导出电磁学的一系列新的发现。那么电流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看书也能回答上来,但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不确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在实验之前,老师要带领学生看一下桌子上面放有哪些实验器材,并且教师用一套器材简单的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能更快更好的探究。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时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迫切的想利用眼前的实验来探究结果,引起猜测、探究的强烈 愿望,使学生思维由置疑到质疑,达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学生亲眼看到细铁屑反映了直导线磁场的分布:简单介绍实验器材,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四部分:探究安培定则

一个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试探性的问题,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和原有的经验结合,利于知识的建构;过渡性问题,能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学生的思维有连续性,不致造成思维的混乱。设置总结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解出正确答案,还知道了答案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以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记下了电流的方向和磁感应线的方向,你们想过没有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社么联系?要求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根据。面对问题学生展开了思考、猜想、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由于学生想法并不一致,很自然产生了动手探究,一见分晓的愿望,这时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同学们纷纷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老师比划起来,结果很明显。老师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知道了电流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之间的关系,那么你能不能画出来呢?这就引发第二轮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变压器的可能的工作原理。

在丰富有趣的实验中,新旧知识得以重新整合,学生对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认识更完整、更清晰、更深刻。在这边还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环形导线,为下面讲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埋下伏笔。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前面通电直导线的探究学生可以自己独立的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环形导线磁场分布的规律,至此班级气氛异常激动,喜悦之余,至此也未下一节讲解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第五部分:利用磁传感器对磁场进行探究

前面的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模拟磁感线的分布情况,我们能否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用磁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对磁场进行研究了。这就是一种磁传感器,可以测出的是沿其轴线的磁感应强度,并且还能大致确定磁场的方向。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测量通电螺线管内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运用传感器把信号输入电脑这是很方便的办法,这也是区别与实验探究的更快捷的方法,学生要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这对于学生实验方法的提升也是个帮助。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知识结构“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环形导线周围磁场分布”,“安培定则”,“用传感器探究磁场”安排合理。2、教学方法多样,有集体教学、个别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设问、创设情景引发问题,以探究为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丰富激活课堂。3、教学特色:紧紧抓住主题、牢牢吸引学生,注重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理论推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和谐有序、思维活动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意识强,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亮点之处:1、大胆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规律。2、整节课放的比较开,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充分得到了体现。不足之处:时间上有点紧,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充足。

篇3: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认识磁场》教学设计

授课形式:讲授

课时:2

课题:认识磁场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的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导率等概念。

2、理解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2、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利用课堂实验对磁体的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进行演示、讲解。

学时安排

1、导入和实验演示20分钟。

2、奥斯特的故事引出电流的磁效应20分钟。

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

4、总结和习题练习10分钟。

课外作业

结合本节课知识,搜集生活中电流磁效应的具体实例并进行分享。

教学过程

任务引入:

1、初中咱们学过磁,大家回忆一下,磁体分几个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样的?

2、磁极之间不接触而会有作用力,他们之间通过什么发生作用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惑。

实验演示:

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分析:

在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使得磁极间没有接触却有相互作用力。试验中,小磁针在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说明不同的位置磁场的强弱不同。

基本概念:

1、磁体与磁极

某些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2、磁场与磁力线

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叫做磁极。

磁力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磁力线是互不交叉的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级,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磁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的N极指向;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磁力线越密集,表示该处磁场越强,磁力线越稀疏,表示该处磁场越弱。

3、电流产生的磁场(由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引入)

通电直导体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体,让伸直的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所环绕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方向。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力线方向(即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

磁场相关物理量

1、磁通

通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某一面积上的磁力线的总数,叫做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用字母表示,单位为特斯拉(T)。

3、磁导率

磁导率是表示介质对磁场影响程度的一个物理量,=4π×10-7H/m。

把任一物质的磁导率的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用表示,单位为安每米(A/m)。

磁场强度只与线圈中的电流及线圈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与媒介质的磁导率无关。

任务小结

1、回顾本次所学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2、通过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

课后作业

1、“磁力线始于N极,终于S极”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磁通”与“磁感应强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3、磁力线的特点有哪些?

教学后记:

本节课除了完成要求的知识点讲解外,引入奥斯特的生平故事,重点的强调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做有心人,在细微中发现大奥妙,解决大问题。奥斯特的发现将电和磁联系在一起,后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很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

附:奥斯特的故事

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麦的路克宾。1794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获得博士学位。1801—18他旅游德国、法国等地,于18回国。18被聘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研究电流和声等课题。1824年倡仪成立丹麦自然科学促进会,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学院院长,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终年74岁。

奥斯特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一直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电一定可以转化为磁。当务之急是怎样找到实现这种转化的条件。奥斯特仔细地审查了库仑的论断,发现库仑研究的对象全是静电和静磁,确实不可能转化。他猜测,非静电、非静磁可能是转化的条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电流和磁体有没有相互作用的课题上去。他决心用实验来进行探索。

18上半年到18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的功绩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为了纪念他,国际上从1934年起命名磁场强度的单位为奥斯特,简称“奥”。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还专门设立了奥斯特奖章,来奖励教学有成绩的优秀物理教师。

关键词:奥斯特1820年电流的磁效应

篇4: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精选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点:第一是磁场的概念。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对初中学生不能深 讲,对这个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比喻、类比战场或风,让学生领会。第二,磁感线是学生遇到的又一难点,难在学生搞不清楚磁感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及磁 感线的分布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到把演示实验该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做好三个分组实验。即1、通过演示磁针在磁体周围受到磁力的 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说明磁体周围和非磁体周围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过演示磁体周围的若干磁针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极都有各 自新的指向,使学生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3、通过演示细铁屑在磁场作用下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引入磁感线,使学生知道,仿照细铁屑在磁体周围有规则排列的图 样而画出的有方向的曲线,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极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的方 向。这三个实验作为三个层次,是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的基础。

(二)教师行为的反思

1、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

教 师语言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富有哲理,会给人一种无穷的回味,也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不过要做到语言的生动,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一下子做到的,这很大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性格,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教师若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的积累,短时间是难以使自已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教师的学识建立在平时对生活的关 心,对文化的进修,对各种问题思考的综合,它是构建教师语言生动的丰富的土壤,如同一个相声演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是难以说出让人心悦赏目的段子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语言反映了教师个人的风貌,只有提倡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现代化气息,也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理想的氛围,使学生的听课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

上 课时,我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每一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而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习。我 故意把“指南针”说成“指北针”,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时,我开玩笑地说“恭喜你答错了”。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说一句“废话”,其他学生就被逗乐了,我也没有 责怪的意思,总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哪怕是错误的。由于有我的宽容,语言的生动风趣,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较好。

下课后,学生们似有感慨地说“这个老师,有点不一样”。

2、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 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 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已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通常情况下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者能使学生多观察、 多动手的学生实验,以及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引入新课时更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精心设计 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的“磁悬浮”以及“利用磁力推车”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做利用小磁针和条形磁体探究磁场的分组实验,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应是以教师的教为辅,学生的学为主的双边活动,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注重。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

中 学阶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 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 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 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我们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 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的教育。例如,把磁场与战场和 风类比,把磁感线和光线类比;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转换成小磁针的偏转来体现磁场的存在;引入磁感线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法等。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 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4、优化问题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 了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 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问题设 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时,我提出若没有磁场会是什么现象呢?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 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 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精选

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是非常抽象的。磁感应线并不存在,是人们为研究磁场方便而引入的假象的曲线,为了描述看不到的磁场而画出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磁的知识在头脑中还非常有限,空间抽象的想象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磁场的知识,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本堂课需要继续改进和加强。

本节讲解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磁场,另一个是磁感线.本节的特点是比较抽象,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却看不到,磁感线本身是不存在的,为了分析看不到的磁场用磁感线这一概念描述,而画出的.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磁感线的概念.强调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表示磁场而假定的一组曲线,其实并不存在。

本节的磁场、磁感线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布.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磁感线.利用多媒体将现象重复,组合;学生类比理解很快明确各种情况下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并用磁感应线来描述。

明确强调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感线并不存在只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一组假想的曲线,让学生会观察并学会分析和归纳。这比记住什么是磁场、什么是磁感线更重要。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因此,选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使内容形象化。讲授的关键是:第一、紧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第二、做好演示实验,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第三、类比空气流动成风、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识的,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艺术家罗丹曾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在此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采资源的 妙手 和 妙笔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预设方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篇6: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

本课是高二物理《磁场》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本人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意。

一、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 11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什么运动?

2、实验演示:没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射入磁场时做圆周运动。

3、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提问学生,老师点拨引导,用上节课有关洛伦磁力的知识和高一有关向心力的知识,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4、课件模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特别注意向心力(洛伦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让学生推导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6、实验演示:改变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应强度B,观察半径的变化

7、课件模拟:改变m、v、q、B,观察半径的变化

8、课件模拟:两个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样的磁场中运动,观察周期是否相同。

9、通过例题一(题目略),巩固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让学生先演算,老师把学生做的情况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然后点评。

10、讲评课本的例题,让学生先思考,提问学生回答解题思路,老师再讲评,并指出这就是质谱仪的原理。老师进一步详细讲解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恰当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例题巩固,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推导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质谱仪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在现实中的运用。这一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四、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猜想,然后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论分析得出垂直

篇7:高二物理磁场复习题

高二物理磁场复习题精选

1、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

2、在物理学中,把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3、用带箭头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

4、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叫。

练习题

1、在所示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2、如图所示,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应如何绕.

3.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A.两线圈左右分开;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两线圈静止不动;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4、许达同学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管外磁场的分布情况时,在螺线管外部的'a、b、c处摆放了三个小磁针,如图2-2所示,当他闭合开关,等到小磁针静止后,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磁针a、b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c的右端是N极

B.小磁针a、c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b的右端是N极

C.小磁针b、c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a的右端是N极

D.小磁针a、c的右端是N极、小磁针b的左端是N极

篇8:高二物理下册磁场复习题

高二物理下册磁场复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磁场和周围都存在磁场,磁场对磁极和都有力的作用,据此认为磁场是有的,我们规定在磁场中胜地一点,小磁针极受力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力线都是曲线,无论磁场多么复杂,磁力线之间绝不会。磁力线是一些的曲线,并非磁场中真实存在,但可形象描述磁场。在磁体内部,磁力线由极通向极,磁体外部,磁力线由极发出而进入极。

3、画出下图中磁体或电流周围的磁力线,或画出产生磁力线的电流方向。

4、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的物理量。它是量。我们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方向。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5、一根长20cm的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0.4T的匀强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若它受到的磁场力为4*10-3N,则导线中的电流强度是安。若将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增大为0.1A,则磁性感应强度为。

6、面积为0.5m2的闭合导线环处于磁感应强度为0.5T的匀强磁场中,环面与磁场垂直时,穿过导线环的磁通量是,当环面转过90度,与磁场平行时,空过导线环的磁通量是。磁通量变化了。

7、画出图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

8、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力。这个力的方向与电荷运动方向,和磁感应强度方向,这个力的方向可以由来判断。安培力可称作这个力的表现。

9、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概括为:只要穿过电路的发生,就会产生感应电动电流。

10、用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流方向时,首先必须判断引起感生电流的磁场及其穿过闭合回路的如何变化。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引起感生电流的的变化。由此可确定感生电流的方向,最后根据定则确定感生电流方向。

11、闭合电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产生的感生电流,其方向可用定则判定,这和楞次定律地一致的。因为导体要割磁力线必然引起闭合电路内的变化。因而定则可以看作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12、如图所示,标出感应电流方向。

1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电路中的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成正比

二、选择题:

1、关于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B=F/IL可知,B与F成正比,与I、L的乘积成反比

(B)B的大小与I、L的乘积无关,由磁场本身决定

(C)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区域叫钔强磁场

(D)通电导线在某处受磁场力,其大小必与该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某一个面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B)穿过任何一个平面的磁通量越大,该处磁感应强度也越大

(C)穿过街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某面积的'磁力线条数等于磁感应强度

(D)当平面跟磁场方向平行时,穿过这个面的增通量必为零

3、关于磁力线的概念和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力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就是各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B)磁场中任意两条磁力线均不可相交

(C)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磁力线

(D)磁力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指向磁体的S极

4、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在同一平面内,都可以自由运动,那么,按图中电流方向,将发生下列情况( )的运动。

(A)直导线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作相互靠近的运动

(B)直导坶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作相互远离的运动

(C)直导线不动,线圈绕它转动

(D)直导线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作相对的左右运动

5、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以相同的速度垂直于磁力线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这两个粒子( )

(A)偏转方向相同,半径不等 (C)偏转方向不同,半径有等

(B)偏转方向相同,半径相等 (D)偏转方向不同,半径相等

6、如图所示是某线圈穿过其截面的磁通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下面几段时间内,感生电动势最大的是( )

(A)02秒 (B)24秒 (C)46秒 (D)第2秒末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金属框平面与磁力线垂直,假定金属棒与框架电阻可忽略,电流计内阻R=20,磁感应强度B=1T,导轨宽50cm,棒以2m/s的速度作切割磁力线运动,那么,电路中感生电动势为多少,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电流的总功率,为了维持金属棒作匀速运动外力的大小各为多少,方向如何,外力的功率为多少?

2、一个200匝、面积20cm的圆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线圈平面成30角,磁感应强度在0.05秒内由0.1T增加到0.5T,在此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是多少,磁通量的变化率是多少,线圈中感生电动势的大小是多少?

3、如图所示,一个电路有一个电容器,有一磁场垂直穿过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以5*10-3T/S增加,已知电容C的电容量为10微法,线圈面积为1*10-2M2,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为多少,电容器的上极板带多少个电荷?

篇9:初中物理磁场教案怎么设计

要点一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及受力

1.直线电流元分析法:把整段电流分成很多小段直线电流,其中每一小段就是一个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再判断整段电流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确定导体的运动方向.

2.特殊位置分析法,根据通电导体在特殊位置所受安培力方向,判断其运动方向,然后推广到一般位置.

3.等效分析法:环形电流可等效为小磁针,条形磁铁或小磁针也可等效为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可等效为多个环形电流或条形磁铁.

4.利用结论法:(1)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电流同向导线相互吸引,电流反向导线相互排斥;(2)两电流不平行时,导线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同向的趋势.

要点二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有界匀强磁场指在局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带电粒子从磁场区域外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在磁场区域内经历一段匀速圆周运动,也就是通过一段圆弧后离开磁场区域.由于运动的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的方向不同,或磁场区域边界不同,造成它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弧轨道各不相同.如下面几种常见情景:

图3-1

解决这一类问题时,找到粒子在磁场中一段圆弧运动对应的圆心位置、半径大小以及与半径相关的几何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三个(圆心、半径、时间)关键确定

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时,常考虑的几个问题:

(1)圆心的确定

已知带电粒子在圆周中两点的速度方向时(一般是射入点和射出点),沿洛伦兹力方向画出两条速度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即为圆心.(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也常用到)

(2)半径的确定

一般应用几何知识来确定.

(3)运动时间:t=θ360°T=φ2πT(θ、φ为圆周运动的圆心角),另外也可用弧长Δl与速率的比值来表示,即t=Δl/v.

图3-2

(4)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角度关系:

粒子的速度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AB弦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即φ=α=2θ=ωt;相对的弦切角(θ)相等,与相邻的弦切角(θ′)互补,即θ′+θ=180°.如图3-2所示.

2.两类典型问题

(1)极值问题:常借助半径R和速度v(或磁场B)之间的约束关系进行动态运动轨迹分析,确定轨迹圆和边界的关系,找出临界点,然后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极值.

注意 ①刚好穿出磁场边界的条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与边界相切.

②当速度v一定时,弧长(或弦长)越长,圆周角越大,则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

③当速率v变化时,圆周角大的,运动时间长.

(2)多解问题:多解形成的原因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粒子电性不确定;②磁场方向不确定;③临界状态不唯一;④粒子运动的往复性等.

关键点:①审题要细心.②重视粒子运动的情景分析.

要点三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复合场是指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并存,或其中某两场并存,或分区域存在的某一空间.粒子经过该空间时可能受到的力有重力、静电力和洛伦兹力.处理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的方法:

1.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带电体)的受力特征.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于带电粒子(带电体)所受的合外力及其初始速度.带电粒子(带电体)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还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洛伦兹力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带电粒子(带电体)所受的其他力的变化,因此应把带电粒子(带电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注意分析带电粒子(带电体)的受力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通过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明确带电粒子(带电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性质,选择恰当的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2.灵活选用力学规律

(1)当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做匀速运动时,就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2)当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往往同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3)当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常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4)由于带电粒子(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的“恰好”、“最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隐含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5)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是分开的独立的区域,则带电粒子在其中运动时,分别遵守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规律,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分阶段求解.

一、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问题

【例1】 竖直放置的直导线

图3-3

AB与导电圆环的平面垂直且隔有一小段距离,直导线固定,圆环可以自由运动,当通以如图3-3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同时通电),从左向右看,线圈将( )

A.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直导线AB

B.顺时针转动,同时离开直导线AB

C.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直导线AB

D.不动

答案 C

解析 圆环处在通电直导线的磁场中,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直导线右侧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左手定则判定,水平放置的圆环外侧半圆所受安培力向上,内侧半圆所受安培力方向向下,从左向右看逆时针转,转到与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时,由于靠近导线一侧的半圆环电流向上,方向与直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互相吸引,直导线与另一侧半圆环电流反向,相互排斥,但靠近导线的半圆环处磁感应强度B值较大,故F引>F斥,对圆环来说合力向左.

二、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例2】 如图3-4所示,

图3-4

在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圆直径AD方向经P点(AP=d)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影响).

(1)如果粒子恰好从A点射出磁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2)如果粒子经纸面内Q点从磁场中射出,出射方向与半圆在Q点切线的夹角为φ(如图所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答案 (1)qBd2m (2)qBd(2R-d)2m[R(1+cos φ)-d]

解析 (1)由于粒子由P点垂直射入磁场,故圆弧轨迹的圆心在AP上,又由粒子从A点射出,故可知AP是圆轨迹的直径.

设入射粒子的速度为v1,由洛伦兹力的表达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v21d/2=qv1B,解得v1=qBd2m.

(2)如下图所示,设O′是粒子在磁场中圆弧轨迹的圆心.连接O′Q,设O′Q=R′.

由几何关系得∠OQO′=φ

OO′=R′+R-d①

由余弦定理得(OO′)2=R2+R′2-2RR′cos φ②

联立①②式得R′=d(2R-d)2[R(1+cos φ)-d]③

设入射粒子的速度为v,由mv2R′=qvB

解出v=qBd(2R-d)2m[R(1+cos φ)-d]

三、复合场(电场磁场不同时存在)

【例3】 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匀强电场和另一个变化的匀强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如图3-5中由点B到点C),场强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磁感应强度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方向垂直于纸面.从t=1 s开始,在A点每隔2 s有一个相同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速度v0射出,恰好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在点A、C间的运动时间小于1 s,求:

图3-5

(1)磁场方向(简述判断理由).

(2)E0和B0的比值.

(3)t=1 s射出的粒子和t=3 s射出的粒子由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1和t2之比.

答案 (1)垂直纸面向外(理由见解析) (2)2v0∶1 (3)2∶π

解析 (1)由图可知,电场与磁场是交替存在的,即同一时刻不可能同时既有电场,又有磁场.据题意对于同一粒子,从点A到点C,它只受静电力或磁场力中的一种,粒子能在静电力作用下从点A运动到点C,说明受向右的静电力,又因场强方向也向右,故粒子带正电.因为粒子能在磁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点C,说明它受到向右的磁场力,又因其带正电,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2)粒子只在磁场中运动时,它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因为AB=BC=l,则运动半径R=l.由牛顿第二定律知:qv0B0=mv20R,则B0=mv0ql

粒子只在电场中运动时,它做类平抛运动,在点A到点B方向上,有l=v0t

在点B到点C方向上,有a=qE0m,l=12at2

解得E0=2mv20ql,则E0B0=2v01

(3)t=1 s射出的粒子仅受到静电力作用,则粒子由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1=lv0,因E0=2mv20ql,则t1=2mv0qE0,t=3 s射出的粒子仅受到磁场力作用,则粒子由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2=14T,因为T=2πmqB0,所以t2=πm2qB0;故t1∶t2=2∶π.

篇10:初中物理磁场教案怎么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

2. 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 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5. 能用电磁继电器设计简单、实用的控制电路

【重点难点】

重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如何使用继电器。

【导学指导】

一、 知识链接

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着____,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____的一样,它的两段相当于两个______.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____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 _来判定,

磁性有无可以通过通、断__来控制;磁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___来控制;

磁性强弱可以通过改变通入电磁铁的____或____来控制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电磁铁

定义:把一根导线绕成___,再给螺线管内插入___,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永久磁铁那样工作。这种磁体,在有电流通过时有___,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我们把这种磁体叫做___.

(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观看演示实验(课本P129页)

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定匝数的线圈串联起来,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观察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时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结论:电流越___,电磁铁的磁性越___。匝数越 ,吸引的曲别针越 ,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 __;电磁铁中有铁钉时,磁性___

归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三) 电磁铁的优点及应用

优点:

⑴磁性有无可以通过通、断___来控制⑵磁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___来控制

⑶磁性强弱可以通过改变通入电磁铁的____或____来控制

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电报机、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电动机和自动控制

(四)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

阅读书中相关知识与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2. 工作电路: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

3. 实质: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____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4.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具有____,吸引____,使__

5. __和____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__,

弹簧把____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这样就可以实现利用低电压、

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____、____电路的目的。

6. 作用: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课堂练习】

1.通过研究电磁铁的实验可知,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三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

2.使电磁铁的N、S极位置互换的方法是( )

A.把线圈匝数增加一倍 B.改变电流方向

C.电流减小一半D.把螺线管中的铁芯抽出来

3.如图所示,将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和电源连接成闭合电路,若把滑片向右移动螺线管的磁性将( )

A.增强 B.减弱C.不变 D.不能确定

【总结反思】

篇11:高二物理磁场的知识点总结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篇12: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优质教案

高二物理第二章磁场优质教案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磁学基础知识。

2、知道磁感线,知道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了解磁感线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

4、了解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反向并且不重合,知道磁偏角。

自主学习

1.我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导航时兼用_______和_______,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用罗盘指引航向,探索航道,将船只航向的变动与_________的变动的关系总结出来,画出的航线在古代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通过这次航行,人类更加认识到地球是______。

3.磁体是通过______对铁一类物质发生作用的,磁场和电场一样,是______存在的另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

4.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 ______,同名磁极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

5.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____________ 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6.磁感线: 是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亦即该点的____________方向,。磁感线的________表示磁场强弱。

7.地球在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叫________。地磁场的分布大致上就像一个________磁体。

8.地球具有磁场,宇宙中的许多__ ___都具有磁场。月球也有______。火星不象地球那样有一个_______的磁场,因此______ 不能在火星上工作。

9.分别用字母在图中空白处标出磁体的南北极

合作探究

【问题1】 如何确定磁场方向?

【问题2】放在地面上的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南指北?

【问题3】 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 磁感线

1. 电场线从_________出发,终止于_____. 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____极指向 极,外部是从______出发从______进去.

2.___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___ __方向一致. 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___相交. 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_____. 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________.

【问题4】磁偏角指什么?地面附近的地磁场磁性强吗?

课堂检测

A组

1.关于磁感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的有方向的曲线

B.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同

C.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南极

D .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2.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

A.该点磁场的方向

B.小磁针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小磁针静止时N极在该点的指向

D.小磁针静止时S极在该点的指向

3.对磁感线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南极

B.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小磁针南极的受 力方向相同

C.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

D.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不是客观存在的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B.磁感线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大

C. 空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的受力方向

B组

6.某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如图21-1所示,则a、 b两点磁场强弱是( )

A.a点强

B. b点强

C. a.b点一样强

D. 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的物质

C.磁感线是实际存在的线,可由实验得到

D.磁感线类似于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8.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互不相交

B.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

C.磁感线不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D.磁感线是小磁针受磁场力后运动的轨迹

学有所得

【自主学习】:1、罗盘、观星,指南针指向,针路、针径。2、球形。3、磁场,物质。4.磁极,相互排斥,相互吸引。5、静止时N极所指。6、磁场,分布疏密。7、 地磁场,条形。8、天体、磁场、全球性、指南针。9、略

【合作探究】问题1 方法一是:将一不受外力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需测定的位置,当小磁针在该位置静止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法二: 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2:因为地球是有磁性的。

问题3:磁感线与电场线的联系与区别:

电场线 磁感线

1.电场线从__正电荷_______出发,终止于__负电荷___. 1.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__ _S___极指向N 极,外部是从___N极___出发从___S极___进去.

2.___正_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电场线的_切线__方向一致. 2.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N______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__场强____方向一致,也与该点所在磁感线的____切线___方向一致.

3.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__不___相交. 3.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___不___相交.

4.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强弱_____. 4.磁场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__强弱________.

问题4: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 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这个角就叫磁偏角。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性不强

【课堂检测】1.B 2.AC 3.C 4.A 5.D 6.B 7.AB 8.D

篇13:高二物理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本章共二个单元。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篇14:《磁场》教学片段设计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1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浮”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另师:自然界中磁铁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力的作用很相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

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

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提问:综上所述,磁铁与磁铁的力,磁铁和电流的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通过什么去实现这力的作用呢?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师问: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地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

视频介绍:

地磁场形成的一种原因。

投影介绍地磁场的衰减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师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

师问:除了地球有磁场外,其他天体是否也有磁场呢?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

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视频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

视频介绍:太阳风、极光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的区域

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生平介绍电流磁效应实验

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教学后记

本教案设计保留了传统教案的一些优点,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古代和现代对磁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地磁场分布,使学生从中了解磁偏角的概念、让学生能了解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2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评论

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时,为了防止刺客的进入就在门上安装了一个原始的“安保系统” ,如果有人身怀铁器就会被发现。这个“安保系统”其实是什么?大家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系统? 活动2【导入】 评论

一、教师演示:磁体靠近不同金属,发现磁体只吸引铁类物质,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吸引。

二、现场小调查:

1、磁体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

2、轻轻拔动磁针,磁针静止后其所指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3、磁极间有什么作用?然后通过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果。

三、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3【活动】学生实验-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评论

一、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学生从现象得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

二、再把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学生从发现:

1、磁场是有方向的;

2、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

活动4【活动】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磁场的分布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场看不见,如何形象地描述磁场? 学生分组实验:条形磁体上放一块平板玻璃,再往玻璃撒铁屑(必要时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规律,并用平板拍下实验现象的照片以备向全班分享。

用带方向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这样的曲线就是磁感线。

二、小组讨论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特点:

①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北极出来,回到磁铁的南极,内部是从南极到北极。 ②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活动5【活动】通过课本、教师分发的视频资料自学地磁场的内容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师的分发视频自学总结地磁场相关的内容。

1.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3.地磁场特点:

(1)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

(磁偏角——这一现象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记述。)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3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磁场》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由“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三部分构成。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本节课有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简单的磁现象,认识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状况 。 3.通过小磁针的指向性认识地磁场,了解我国古代的磁学成就,激发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会画磁感线。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五、教学器材:条形和蹄形磁铁,大头针、橡皮、塑料尺、小刀、回形针、铁块、铝块、铜块,铁屑,小磁针、铁架台,细绳,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利用司南引入磁场。 2、简介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快速的走进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现象

师提出问题:我们对磁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通过桌上准备的器材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理解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基本概念,及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1:用条形或蹄形磁铁分别吸引大头针、橡皮、塑料尺、小刀、回形针、铁块、铝块、铜块等物体,发现能被吸引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用条形或蹄形磁铁放在铁屑堆中翻转几下拿起,发现吸引铁屑最多的部位在________(填“两端”或“中央”)

探究3:轻拨磁针让其自由旋转,观察静止时磁针的指向(至少三次),发现磁针静止时指示____方向。

探究4:用条形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悬挂磁铁的两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5:用条形磁铁的一端接触铁钉,再用铁钉靠近大头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讨论交流,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归纳得出几个基本概念及规律。 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生共同学习磁体的磁极的规定?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师通过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原理,进一步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二:磁场

演示实验:桌面上放一小磁针,用条形磁体绕小磁针转一圈,你观察到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彼此不接触的两个磁体,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猜想。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猜想意识。) 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体间的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磁体周围放很多小磁针(铁屑)。观察实验现象,绘出磁场分布 ,并讨论归纳磁感线的特点有哪些? 1.让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2.通过小磁针(铁屑)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在探究中领悟磁的本质,并寻找到一种描述磁场的方式, 化难为易,突破本课重难点。)

师激励学生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并提醒: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归纳总结磁感线的特点,通过例题分析进行巩固知识。

练习:画出磁体甲、乙的磁感线的分布。

探究三:地磁场

1、思考:为什么指南针总指南? 2、自主阅读: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本。

(1)地球上,地面附近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北方,这是因为受到 ____的作用。

(2)地磁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 (3)地磁的两极和地理两极 (填“重合”或“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 。 3、介绍地磁场和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最后对本节课归纳总结后进行达标检测。

1.如图,当用条形磁铁乙接近条形磁铁甲时,甲远离乙,则可知乙的A端是______极.(填“N”或“S”) 2.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场 B.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 C.磁体外部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3.一个球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

是磁体的两个磁极,则( )。

A.甲是N极,乙是S极 B.甲是S极,乙是N极 C.甲、乙都是N极 D.甲、乙都是S极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及其方向,其中画得正确的是 ( )

5.在图①②③中标出的各磁体的N、S极。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掌握磁极的存在,属性,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

3.掌握磁场的存在,属性,理解磁感线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过程与方法: 1.选用奇妙故事——司南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磁学世界。

2.通过设问,导读,释疑,实验,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概念,发现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司南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

2.通过设问、导读、分析、释疑、实验等方法突显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概念,发现规律。 3.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 2.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磁极的命名。

3.磁场的存在、显示、属性,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 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区别。

2.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显示和描述,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地磁场的分布。 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方向与强弱。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磁学的开篇,电磁学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概念抽象,规律难得,面对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运用类比、经验、实验、画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以降低学生探究理解的学习难度。

学法指导:

根据设问,积极思考,自读教材,结合自己经验思考理解,在小组间交流心得,讲出疑难,共同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指南针。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一只帆船从浙江温州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日夜兼程,没有航标,没有明确航道,聪明的中国人用司南指示方向,司南就是罗盘,现代人叫指南针。 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阅读教材。(三分钟)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 4.磁化:

释疑小结:区别磁体与非磁体,看物体是否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上不同的点吸铁能力不同,最强的两个地方就是磁体的两极。磁化指物体利用磁铁或电流使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缝衣针在磁铁上沿一个方向磨几次,就被磁化,获得磁性)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

1.一把小刀,放在条形磁体两端,由条形磁体两端向中央靠近,观察小刀受力大小有无差别,说明什么?小组讨论(磁极在磁体最突出的两个尖端)。

2.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时,观察指针总在南北方向(规定指针指北一极叫北极N,指南一极叫南极S) 3.取一样两块条形磁铁,异名磁极间(吸引),同名磁极间(排斥)。

练习: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细心观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磁化

1.概念:物体通过磁体或电流获得磁性的过程。 2.磁性材料:能被磁化的物质。

永磁材料:钢 磁性稳定,保持时间长。 软磁材料:铁 磁性不稳定,保持时间短。 应用:磁带、磁卡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 四.磁场

问题:把小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1.磁场是什么?磁场有什么属性? 2.磁场怎样反映?

3.磁场怎样形象直观的描述?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阅读教材。

小结:磁场不同于有形的操场,它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放入磁场中的磁体,此次对物体有力的作用。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小磁针放在磁场中不同的点,小磁针N极指向不同。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磁场方向不同。

五.磁感线

实验:按座位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做实验,把条形磁铁放在桌子中央,在条形磁铁周围放上一圈小磁针,静止时,所有小磁针N极指向可用曲线连接起来,有一定规律,画出来的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推广:在磁铁周围均匀薄薄撒些铁粉,敲击桌面,铁粉会重新分布可显示出磁铁磁感线分布。(因为铁粉被磁化,变成无数小磁针,显示着磁场方向)

小结: 磁感线的作用

1.可以显示磁场不同点的方向。

沿磁感线方向在该点做磁感线切线,同磁感线方向一致一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 2.可以显示磁场的强弱。

让学生观察课本121页图甲 条形磁铁磁感线分布;乙 马蹄形磁体磁感线分布特点,可发现,磁极附近磁感线分布稠密,远离磁极附近磁感线分布稀疏。所以,磁感线稠密的地方磁性强,磁感线稀疏的地方磁性弱。

应用: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近似看成一个条形磁体,地磁体的北极(N)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体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其磁感线分布如图122页,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把小磁针放在地球表面任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跟该点磁感线方向一致,所以N极指地理北方,S极指地理南方,这就是指南针(司南)的工作原理。

总结

1.四个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

2.一个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理解磁场,明确磁感线的出处及作用。 4.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指南针的指南原理。 练习:P123 1、2.练习册 第一节。 作业:P123 3、4.附板书

磁现象 磁场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及磁极间力的相互作用 4.磁化及磁性材料 二.磁场

1.概念:存在于磁体周围。

2.属性:放入其中地磁体有力的作用。 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感线的作业。

三.地磁场

1.类似条形磁体磁场分布 地磁N极是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S极是地理北极附近。 2.指南针原理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5

《磁现象 磁场》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也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通过司南、指南针、磁悬浮列车、银行卡(磁卡)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磁性材料让学生明确磁现象很普通、很常见,贴近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学好本节做下铺垫。在学习磁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通过磁体分别靠近铁钉,铜条、铝条、镍片,发现磁体吸引铁、镍片,自然而然引入磁体的概念。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磁场概念的教学情景:举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渗透STS教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磁体的磁性、磁极、指向性、磁极间作用规律和磁化等性质。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在探究(

2、磁体上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相同吗?)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用一个条形磁体和一个条形铁棒,把条形磁体平放,条形铁棒放在条形磁体的左下方向右移动,实验发现铁棒移到磁体中央时掉了下来,说明中间磁性弱,通过此试验自然引入磁铁磁性的强弱并不相同,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学生在接受上比较浅显直接、容易理解。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又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资,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磁场,教师通过风吹树叶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分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实存在的,通过树叶的摆动而知道风的存在这一转换法,引入了转换法,为磁场的存在研究做了铺垫,为学习磁场降低了难度。虽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来研究。

几点不足:

1、应做好演示实验,可以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2、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方面缺乏激励性的表达,只是就事论事。学生参与教学的实验和交流,老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磁场》教学片段设计

篇15: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与磁性的概念.

2、知道磁极的概念及磁体指南北的性质.

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磁化的概念.

5、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知道磁场方向的规定.

【教学重点】

磁体的性质、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教学难点】

磁场方向的判别.

【教学程序】

〖新课教学〗

一、磁性及磁体

实验演示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特性称为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极:

(1)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

(2)分类:南极(S极)、北极(N极)(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任何一个磁体无论其大小、开关如何,都有两个磁极(N极和S极)

(3)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相斥,异名相吸

二、磁化

实验演示

定义: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三、磁场

实验演示:用纸隔开磁体和大头针(硬币)时,观察到磁体对大头针(硬币)仍有作用.

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活动: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研究方法: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2、磁场的方向

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四、磁性材料

磁带、录像带、磁盘(U盘等存储器)、电冰箱门封条、商用磁卡

〖小结〗

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

〖练习〗

1、 有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不用其他器材,请你判断哪根具有磁性.

2、下列各种情况中,哪种情况可以确定钢棒原来是否有磁性?并说明理由。

(1)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排斥。

(2)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

(3)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将钢棒的这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4)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4、在一个圆纸盒里有一个条形磁体,圆纸盒外放着一些小磁针,各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如右上图所示,请在圆纸盒里画出磁体并标明它的N、S极。

篇16:高二物理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知识与公式教学

高二物理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知识点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篇17:高二物理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知识与公式教学

轻松进行物理方法公式教学

?1.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涵义

?弄清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表示什么物理量,每个物理量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其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哪些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这个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这都是学习物理公式的前提和基础.

2.公式的性质

(1)物理公式的分类

物理公式分为物理量的定义式,物理量的决定式和一般联系式.物理量的定义式,如电阻定义式R=U/I,电场强度定义式E=F/q;物理量的决定式,如电阻R=ρ(l/S);平行板电容器电容C=(εS/4πkd);一般联系式,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常量,机械能守恒表达式.弄清公式属于哪一种类型,对于理解公式中物理量的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义式普遍适用,无须条件;决定式指出了物理量决定于什么因素,与这些因素是什么关系,公式中因果关系非常明确,对于理解该物理量的本质十分重要.

(2)因果性

如牛顿第二定律虽然通常写成F=ma的形式,但应明确m、F是原因,a是结果,m、F是自变量,a是函数.这种关系是不能变化的.

(3)矢量性

公式有矢量式,有标量式,如牛顿第二定律F=ma,动量定理Ft=mv′-mv,都是矢量式,它们可以写出相互垂直方向上相应的三个分量式.而机械能守恒之类的标量表达式只能写一个,不能写出相应的分量形式.

(4)对称性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中m1、m2位置互换后,表达式不变,这称为公式的对称性.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这种对称性反映了m1、m2两个物体的平等地位,是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特点.具有这种对称性的公式还有库仑定律,透镜成像公式等.发现、认识这种对称性对于理解物理公式的涵义具有很大的帮助.

(5)相关性和无关性

从单摆周期公式T=

可看出T与l、g有关,与摆角θ、摆球质量m无关.这种相关性、无关性是公式的重要特点.

3.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每个公式,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若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不成立.弄清公式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对于能否正确利用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4.公式的来源

物理公式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实验定律,是直接根据实验分析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欧姆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第二类是归纳总结定律,是在已有的实验规律基础上再总结得出来的结论,是已有规律的归纳提高,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第三类是扩展推广性定律,是利用已知物理规律,从某个角度去推导而得出的规律,是已有规律的扩展,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扩展.

弄清一个公式的来源及属于上述哪种情况,对于理解公式与其他公式的关系,该公式所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若是第二、第三种情况,就要知道该公式是根据哪些规律得来的,如何得来,这对于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物理网络知识结构.

5.与公式对应的图象

图象是对公式的形象表示.这些图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公式、规律.图象可提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时可以使解题的过程简单、方便、形象.相对于应用公式解题,有时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6.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的协调,常量的选择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对应用公式时单位如何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正确使用,还需要尽可能的方便,有时各物理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较方便,有时采用另外的单位制较为方便.如p=p0+F/S的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较为方便,压强若采用水银柱高则很难正确处理.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则只要两边的单位一致,而不必限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关于m=ρV的使用,有时用国际单位制较方便,有时用cm·g·s制单位较方便.若单位选得好,则计算方便、简单,若处理不好,则会导致计算繁杂,甚至导致错误.

公式中常量的选取,常与公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选择相对应,如克拉珀龙方程pV/T=(m/M)R中普适气体恒量R的值常用的有R=8.31J·mol-1·K-1,R=0.082atm·L·mol-1·K-1,R选取何值,与p、V的单位选择密切相关,如在教学中不引起相当注意,学生在应用公式时就很容易出错误.

7.公式的推广

课本中给出的公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若学生只知道这些公式,有时难于应付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若把一些公式加以适当推广,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公式的理解.

如对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可扩展为

Fx=m1a1x+m2a2x+…

Fy=m1a1y+m2a2y+…

如对于几部分气体有分有合,但总质量不变的情形,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推广为

p1V1/T1+p2V2/T2+……=常量.

物理教材(必修本)中只讲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删去了克拉珀龙方程,若在讲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后,讲一下克拉珀龙方程,用时不多,却给学生提供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使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学生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题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8.公式的变式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时,可以有不同形式:

(1)状态1的动能+状态1的势能=状态2的动能+状态2的势能

(2)从状态1到状态2

动能的改变量=-(势能的增加量)

(3)增加的机械能部分=减少的机械能部分

再如动量守恒的表达可写成下述几种情形:

(1)初状态的总动量=末状态的总动量

(2)系统一部分动量变化量=-(系统另一部分动量变化量)

(3)正方向上增加的动量=负方向上增加的动量

弄清这些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9.相似公式的比较

很多物理公式具有相似性.如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和库仑定律表达式,串联电阻公式和并联电容公式,并联电阻公式和串联电容公式.一系列采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定义式也是相似的.通过这些公式的比较,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式的记忆,进行记忆迁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较快地进行认识上的迁移.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比较,还可以研究发现这些公式相似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创新.

10.与数学公式、数学图象的差异

数学公式是抽象、高度概括的语言.而物理公式中每个物理量都有其具体的涵义.这就导致了理解物理公式既要借助于数学,但与数学的理解又存在差异.如欧姆定律R=U/I,我们就不能说电阻R与电阻两端电压U成正比.又如数学上的函数图象,一般一个自变量只能与一个函数值对应,而气态方程的p-V图,p-T图等,存在一个自变量与多个函数值对应问题.应给学生讲清不能完全按数学意义去理解物理公式和物理图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述列出了物理公式教学的几个要点,这并不是说,每讲一个物理公式,都应该面面俱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在开始进行公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先着眼于几个最重要的要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再逐步渗透,要求学生逐步掌握.但是明晰这些要点,对于我们物理教师高屋建瓴地实施物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构建学生完善的物理网络知识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篇18:磁场高二物理知识点与解题方法

物理遇到难题怎么办?

其实,初中物理也遇到过这些情况,只是这种情况不多,而且往往经过老师一提示或者一讲解,就都会了。实事求是地说,高中遇到的困难,根源大多在初中,就在初中的“一提示”、“一讲解”——“就会了”!如果当时不经过老师的提示和讲解,由你自己苦思冥想,或者与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商量商量,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每遇到这样的题都是这样解决了,进了高中,物理就不会感到那么难。就是在你一次一次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能力渐渐地培养出来了。这就叫做“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听讲,不是练!

现在已经到了高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下定决心——练!要有耐心,要舍得下功夫。不要性急。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你已经比人家拉下了许多,只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把这个“练”,补上去。只有通过这样的补,你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能力提高了,即使将来有关的知识你不一定用得上了,但是,你通过训练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你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练首先要重视基础题的练习。教材里配的练习,大多数是很基础的。练,就要注意做之前,先把有关的知识搞清楚,而且要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做题的时候,不需要翻书,能在头脑中精确地、迅速地回忆,引用。如果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就不要做题。只有在不需翻书能精确地回忆、引用的基础上做基础练习,才起到基础训练的作用,才能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为以后复杂难题的求解打好基础。否则,象有的同学做到题,想不起来就去翻书,一边抄公式一边做,这种练习,只是做样子,花架子,永远也练不出真功夫。

遇到做不起来的难题,如果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暂时放一放,搁在那儿,做个记号,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研究。路是人走出来的,练习是人编出来的,所谓百思不得其解,意味着功力尚浅,先搁一搁,把时间用来研究另外那些力所能及的练习,练到一定的程度,前面做不起来的难题就会变得不那么难了,过一段时间回过来研究的时候,甚至会一下子就明朗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少同学的难题是在课外资料上遇到的,那些资料常常不顾同学们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实际进程,把高三的同学都感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放到高一初学者的所谓同步练习、单元测验当中,这样的题目做不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同学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把它们暂时放一放,将来练到一定的程度再拿出来做,恰好用来检验自己的实力。

所谓难题,往往是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有些关系不是一下子看得清的。那就要分析。什么叫分析?首先是把问题的条件、待求的目标,一一辨认清楚。小学数学老师一开始教我们做应用题的时候往往教我们边读题,边划出已知条件、待求的目标。到了高中,做复杂的物理题,我们不妨还用这一套。别看它简单,这就是基础,基本功。有的同学读题目读了好几遍,题目到底讲的什么过程,有哪些条件,都说完整,丢三拉四甚至走样,怎么可能求解?因此,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常说的,要搞清题意,要搞清楚题目所说的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

所谓物理情境、物理条件、物理过程,就是联系有关的物理知识想一想,把一些日常用语、日常现象转换成物理语言,看看它们涉及那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关系。凡是可能涉及的,都要鉴别一下,确认清楚,不要含混,不要混淆,不要搞错。为了落实,也为了便于分析思考,要在草稿纸上用图和式把它们表示出来。反映运动过程的简图,要画得便于分析物体的位置变化过程、关系,需要视为质点处理的物体,明确起见要标定它的代表点,要标出表示有关物理量的字母、已知数据,写出有关的关系式。受力图,要尽量画得规范,方向不要搞错,大小关系要尽量符合实际。电路图要标明有关的电流、电压、电阻,以及它们的关系式。矢量合成图、函数图象都要画得尽可能准确。凡题确认的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量的关系,确认一个,标出一个。顺藤摸瓜,一一列出,往往列到一定的时候,路就豁然开朗了。

如果还打不开思路,那就再读题,看看刚才的梳理是不是有什么遗漏,漏了条件或漏了知识、漏了关系。这时候往往要注意把问题或者所研究的事物、过程进行分割,按照实际或者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它分成两块、两段、两个方面、两个小问题,或者是更多的部分,每一次分割都注意思考和发现分开的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相同和不同,不变和变化,列出新的关系式。所谓分析,就是分割,化大为小,通过化大为小来发现、来简化。有时候,需要反过来,把原来研究的两个或者多个部分并为一个整体来看,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这就是综合。无论分析还是综合,作为物理问题,往往都要用到物理的知识,物理的概念、规律、方法。另一方面,物理现象常常与时间、空间的有关,因此要注意从几何的角度、从先后顺序的角度想一想,物理现象又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要注意从调用常识进行判断和思考。总之,使尽浑身解数,只要有理有据,能解决问题就行。

科学家、发明家常常也就是这样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只不过他们掌握的有关知识更多,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经历更丰富而已。

有的同学感到这样太复杂了,太费时间了,太伤脑细胞了。其实正是这样复杂地连续地用脑,才能使你的大脑变得发达起来。正常情况下,人的一生,大脑的脑细胞通常只被利用了百分之几,绝大多数脑细胞是闲着的,资源严重浪费,很可惜的。趁这青春年花,借助高考的压力,多动脑筋,激活开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有什么不好呢?正是因为物理比较难学,物理问题比较复杂,所以经受过物理课程训练的人,常常会能力更强,智慧过人。

相关专题 磁场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