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sneskyle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neskyle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数学线上教学计划(共1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小学一年级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线上线下教学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开学复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数学课程教学 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根据《xxx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 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 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本学期小一数学教学任务、 和教学质量。

二、 做好学情诊断1.梳理笔记作业。要梳理线上课程的听课笔记、学生 的 作业情况,尤其是作业中的错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线上 学习情况。

2.单元测试。开学要基于教材目标与学生学情,对每 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检测,方式可以是纸笔测试与口头测 试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

3.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与学习需求。

三、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根据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一份科学 理的教学计划。如哪些内容要重新让学生体验理解?哪些 内 容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需要查漏补缺?对于学生已经 掌 握的知识点,怎么展开复习?总上所述,安排以下几种 课型:

1.理解体验课。一是体验不深刻,让学生再次体验, 比 如100以内的进步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引导学生摆小 棒,真正让学生体会算理。二是理解不深入,要设计活动 加深理 解。如第五单元,人民币的单复名数之间的互化等。

2.查漏补缺课。有些内容学生错误率较高,有些线上 学习的局限性,学生接受新知比较难得知识点,这些内容 要查漏补缺。

3.单元整合课。学过的单元,鼓励学生自己去整理, 加深学生对一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四、基于学情精心备课线上教学,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不同学校、 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学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些学过的 课, 怎么上?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备课来展 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 合前面 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 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五、 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学生学得不好,原因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态度问题,没有在线认真听课;

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慢, 认真 听了,听不懂;

还有些孩子在老家没有条件听线上课程等, 因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如没有 在 线上认真听课的,重新听,反复听;

还有部分听不懂的 学生,就要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六、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线上学习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 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 性。另外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 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 开展线下 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 级学习氛围、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比一比, 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 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篇2:一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班级的许多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表现。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好奇心强,但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和教育孩子的意识也有所差异,也就使得孩子的起点区别挺大的。因此本学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读起书来游刃有余了,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同时亦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二是题材广泛,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三是体裁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选文富有童心童趣,与当代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如《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两只鸟蛋》《失物招领》《春雨的色彩》《四个太阳》,能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换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对全体学生,不要拔高认字要求,以免加重负担。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词句要少而精,重点的,难点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搞以词解词,提倡自读自悟和学生之间互相启发。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和喜欢识字同样重要。爱读书,才能得到乐趣;得到乐趣,就更爱读书。“兴趣是的老师。”能培养起学生读书兴趣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这样老师的阅读教学肯定成功。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课外、生活中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四、教学重难点

1、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专心倾听、勇于发言重在平时的培养。

2、汉语拼音教学

(1)要在平时注意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能在四线格上正确、工整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在音节教学时,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培养,帮助自主识字。

3、关于识字

(1)词串识字:要将词语与事物挂钩,即通过识字来认识事物,读词成串要边读边想,连串成篇,形成积累,熟读成诵。

(2)看图会意识字: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与字的联系,让学生意会字义,韵文重在诵读。

(3)转盘识字: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识字能力。

4、关于单元练习

(1)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

(2)字词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3)写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4)读读背背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包括成语、民谚、儿童诗歌、古诗等。

(5)口语交际方面,教学要求要准确到位;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五、教学措施

1、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用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

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不过早脱离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不追求课课清,人人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语言积累。

2、重视写字教学,从基本笔画开始,提高学生的写字入体率,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保持卷面的习惯。

3、对于低年学生,多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

4、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低年级段的年段要求,使课堂教学有纲可循

5、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6、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知识等手段来理解文章中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3:一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本安排了x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x篇,共x篇。每单元安排“习作”x篇,共x篇。每单元安排“练习”x个,共x个。

1、关于习惯篇

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两个主题,配有x页插图。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逐幅弄懂图画内容的基础上,语文学习要求并身体力行。

2、关于课文全册共安排课文x篇,韵文x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既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也有儿童日常生活的;有介绍风景名胜的,有介绍自然科学常识的等等安排,让学生多的知识,多的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关于习作本册共安排了x课:看图写一篇作文,为别人画像然后写一篇习作,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看图写一段对话,写一篇板报稿,写一篇发表对某件事的看法的文章,学写一篇日记,编一个童话故事。从这x课的内容可看出,本册习作教材能贴近学生生活,实践、体验,注重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x个,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写字练习、口语交际等,意在语文教育的内涵,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xx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x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局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雨季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想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请奖,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三、年级学情分析

本班是我这学期新接管语文教学的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不太了解,根据一周的教学情况,分析如下: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汉语拼音,能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会理解词义,但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方面比较欠佳。学会独立识字,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不够通顺,一部分学生会给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认识冒号、引号,一部分学生还不会运用。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正确,在书写时,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习作方面,部分孩子基础差,语无伦次,有待提高。

四、措施

1、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语言训练,着重段的训练

篇4:一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班级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大部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学习主动自觉性较好。课内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课外有主动阅读的习惯。但有三分之一学生从基础到阅读还相当差,需要花大气力辅导。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生字词做到每天一次听写,加强识记与巩固。

2、利用练习册中和单元过关题进行定期检测。

3、通过日记及单元作文掌握学生的习作水平。

篇5:线上教学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开学复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本学期小一数学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

二、做好学情诊断

1、梳理笔记作业。要梳理线上课程的听课笔记、学生的作业情况,尤其是作业中的错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

2、单元测试。开学要基于教材目标与学生学情,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检测,方式可以是纸笔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

3、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与学习需求。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根据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一份科学理的教学计划。如哪些内容要重新让学生体验理解?哪些内容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需要查漏补缺?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怎么展开复习?总上所述,安排以下几种课型:

1、理解体验课。一是体验不深刻,让学生再次体验,比如100以内的进步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引导学生摆小棒,真正让学生体会算理。二是理解不深入,要设计活动加深理解。如第五单元,人民币的单复名数之间的互化等。

2、查漏补缺课。有些内容学生错误率较高,有些线上学习的局限性,学生接受新知比较难得知识点,这些内容要查漏补缺。

3、单元整合课。学过的单元,鼓励学生自己去整理,加深学生对一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四、基于学情精心备课

线上教学,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学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些学过的课,怎么上?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备课来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五、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学生学得不好,原因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态度问题,没有在线认真听课;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慢,认真听了,听不懂;还有些孩子在老家没有条件听线上课程等,因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如没有在线上认真听课的,重新听,反复听;还有部分听不懂的学生,就要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线上学习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另外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比一比,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篇6: 线上教学计划

根据xx的统一安排,我校从3月2日至3月27日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电视频道直播、网络教学在家学习。为了使在线学习期间,学生既能学习文化知识又能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特制订此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方案,供各位班主任参考:

一、空中课堂管理要求

1.建钉钉班级群:确保班级每位同学,每位任课教师进入班群,保证全体学生提前知悉在线学习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具体要求。

2.完善家长群:在线学习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远程监控和辅导,家长对学生进行现场监管,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班主任将学校信息发给家长,家长应及时关注班群,了解学校反馈的信息和相关通知,督促学生按照作息时间按时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提前准备所需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特殊时期,特殊办法,家长督促越到位,孩子收益就越大。

3.通过钉钉签到打卡布置学习任务:每天上下午按课程表指定时间前20分钟(上午7:10,下午14:10),学生在钉钉班级进行上课签到打卡。开课后十分钟班主任统计签到情况,每周一公示。

4.作业提交:任课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学生需要在晚上10点30分前拍照上传到钉钉作业栏或班级群。任课教师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反馈给班主任。

5.在线学习纪律和要求:钉钉签到打卡和作业缴交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做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在线学习期间学生要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字迹工整,根据线上教师的学xxx度和线下任课老师布置得作业的认真完成;不得随意浏览网页、玩游戏、看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事;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后及时离开电脑或电视,放松休息。

6.跟踪反馈:班主任要密切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班级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配合任课教师,确保在线学习的质量;班主任要密切与学生的联系,每天未打卡签到和未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问明原因,做好动员,营造积极的氛围,帮助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克服惰性。

7.电话家访:班主任要密切家校联系,每天未打卡签到和未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一定要让家长知晓并监督孩子改进学习态度,必要的时候班主任要进行电话家访。

二、在线德育工作

1.利用空中课堂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德育不分空间。

2.根据现有阶段的疫情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开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高一高二心理辅导和在线学习,高三复习策略。

3.利用周一在线空中课堂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旗下讲话)。

4.在线班主任培训

可以在升学在线网上进行在线班主任培训,内容如下:

①、如何做一名优秀班主任?

②、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③、漫谈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

三、在线学习期间特别提醒

1.提醒学生有规律地作息,有计划地学习。不熬夜,不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

2.在线学习的内容为新学期的教学内容,请全体同学和家长高度重视,学生不能缺课,每天按要求完成任务,及时上交作业。

3.在线学习时间较长,请注意视力保护和学习效果(仅供疫情特殊期学习使用,恢复正常上学后各类电子产品还是禁止进入校园)。不要忘了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4.按照国家要求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5.让学生每天能认真并且有纪律的听满六节课,推荐用电视听课。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草稿本。

6.每节课结束后,如有疑问通过班级群联系老师。

7.督促家长认真监管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

篇7: 线上教学计划

初中九年级化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计划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我校九年级化学学科跟其他学科一样都按计划顺利开展了线上教学工作。时至今日,九年级化学已完成了为期五周的线上正式教学,这五周线上教学时间里,我们主要进行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从“第八单元课题3”到“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工作,制定了教学计划和“网络教学安排表”,严格按照计划和安排表,利用“钉钉”上直播课,实施线上教学,每天直播结束,立即布置线下作业,学生当天上传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线上作业评讲和疑难解答。随着疫情的好转,我校按计划于4月13日复课,所以,下面特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

1.综合每周上报的学生网上学习和生活情况,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对象与人数,及延迟返校学生对象与人数,了解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

2.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摸排学生学生学习效果:一种是学情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结合知识内容、在家学习状态、学习感受、学习疑惑等多方面的问卷,对学生逐一调查,掌握其网络学情;另一种是知识检测法。即通过知识检测或知识评估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闭卷式地了解学生网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3.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拿到课堂中,重点讲解、强调,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同桌互助、优生展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未进行网上学习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困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补缺补差。

5.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研究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计划,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化学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6.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补助措施。

7.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8、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

9.尽快进入系统复习阶段,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素养。更好更快的提高我校化学学科的总体成绩。

篇8:线上教学计划

一、“长假”回顾

经过全中国、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迎来了曙光和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际,领航学校迎来了满心期待的开学。期间,让我们和孩子们经历了特殊的教学模式,终于盼到开学回归到正常的教学模式,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特制定本详细的衔接计划。

二、学生整体情况

本班共54人,在整体期间学习氛围良好,作业完成在90%以上,程度优秀的学生较多,但制约班级的因素是小部分容易拖班级后腿,作业有拖拉、不交、书写完成不及时的情况,这部分是今后教学突破点,争取家长的配合的支持,孩子力争赶上来。对于实践性、视频、课外作业,同学们完成的不够积极,这是生活能力和课外机能的体现。听课部分,以看名校课堂和直播补充为主,知识接收问题不大,但消化易错、易混点需要时间,和校内课堂的更直接的点拨,查漏补缺更重要,细节知识需要关注。

三、知识查漏评估

1、生字、词语等方面,认真落实课文生字词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等,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2、朗读、背诵等方面,通过老师、小助手的合作检查,了解每同学的朗读、背诵情况。

3、语文园地方面,需要老师们进行补充,让学生深入掌握编者的意图、交流方法等。教材中未完成的内容,要将这部分内容按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在训练中得到落实。

4、阅读方面,通过综合练习查看学生课外知识情况,以及思考答题情况。

四、语文课程进度

1、一年级语文下册共有八个单元,现在即将把第六单元进行完,前六个单元都进行详细的学习和讲解,但需要知识的巩固。

2、识字有8篇,课文共21篇,内容丰富,本册教材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3、利用大约三周时间,进行线上复习总结,线下两个单元大约3-4周进行完,后进行期末复习总结。

4、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率,调整线下教学的进度,完成所有新课的教授,保证复习时间。

五、衔接内容方法

利用3周左右时间,复习巩固线上学习内容,加强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继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1、有针对性地做好线上学习内容的小测试。通过测试,精准指导线下教学的开展。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检测摸底,围绕重点开展复习。

2、对每个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做出准确评价,同时对后续教学进行妥善安排。关注字词教学的掌握,打破单课教学的壁垒,不同课文合理组块备好课,做好课件。

3、进一步抓好个别化的补差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在课堂上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

六、开学事项提醒

1、学习习惯,重视写字教学,加强指导,从基本笔画开始,严格要求,力求让学生在线上教学时会写的字还要在写对同时把字写好,培养学生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加强语言积累。

2、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多讲解,引导学生将不会的或者线上教学中没听懂的部分及时查漏补缺,运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知识等手段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针对本学期的'口语交际和古诗积累,开展一次有趣的活动,巩固所学,加强交流,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积极展示的学习品质。

5、防疫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效结合,两手抓不松懈。

篇9: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2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 逛公园——20以内退位减法

2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丰收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4 、牧童 ——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 —— 趣味拼摆

5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6、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7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智慧广场

8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10 、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厘米、米的认识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教学具准备:

计算器、图形、挂图、小棒、图片

六、课时分配建议:

周次

课时

新授

16

64

复习

3

12

机动

1

4

合计

20

8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下客人” 2课时 2、“下雨了” 1课时

3、“农夫与牧童” 3课时 4、“绿色行动” 4课时

5、“小小存钱罐” 2课时 6、“大海边” 7课时

7、“阿福的新衣” 2课时 8、“我们的鞋码” 1课时

9、“儿童乐园” 2课时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理念,并认真做业务笔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数学课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自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价值教育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3、多听别的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4、继续练习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

篇10: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的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篇11: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单元;

2.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比较和简单统计图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单元;

3. 空间与图形:包括立体图形认识、方位与图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单元;

4.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和“大蒜有几瓣”。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中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的统计知识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的编排,注意选取生活化、生动有趣的素材,通过两条线(一为情景线一为问题线)构成知识链条,采用“板块式”编排方式。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计算教学,要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生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步入校园,基本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生源情况复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完成从幼儿向小学生转轨,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口算练习卡片;3.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圆盘;4.计数器;5.方木块;6.小棒;7.数位表;8.教学课件以及教学挂图等。

采取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篇12: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图形,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是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篇1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篇14: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孩子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孩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孩子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孩子学习。它不仅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孩子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孩子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孩子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孩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孩子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孩子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孩子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孩子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孩子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孩子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孩子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孩子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孩子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孩子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孩子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孩子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孩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孩子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孩子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孩子的学习活动,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孩子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孩子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孩子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孩子自己得出,然后让孩子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孩子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孩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孩子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孩子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孩子猜数,要求孩子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孩子“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孩子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孩子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孩子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孩子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篇15: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2、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6—10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教学难点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凑10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篇16: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我校一年级小学生进入一年级学习之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幼儿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空间与图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统计与概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二、全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的相应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并能正确识别;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3)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2、数学思想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

(2)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分析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总是的过程与结果。(2)能对简单的几休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况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3)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17: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上学期成绩回顾与分析

我任教八年级的英语。八年级有32人,上次的期末考试总体来说考得比较好,班级均分为56分,年级均分为51.1分。但是学困生还是比较多,考的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学。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

二、指导思想与教学总目标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八年级英语下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

如提建议话题,在七年级出现,在本教材Unit8也“滚动”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此外,教材中每个单元设计的Pairwork、Groupwork、Survey及Game为课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分设SectionA,SectionB和Selfcheck三个部分,自成一体,又相互照应:SectionA是单元基本语言内容的呈现,SectionB是语言知识的扩展、深化与运用,是SectionA的延伸。SectionA与SectionB是实现单元话题的主要载体。两部分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要求。Selfcheck是将单元基础词汇、词语用法、语言运用等进行提炼,供学生了解、检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本册主要内容是健康与急救、could、should的用法、时间状语从句、用过去式学会讲故事、复习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和现在完成时态。

四、教学手段和措施。

(一)、学习借鉴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利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三)、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四)积极创造语言情景。八年级英语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第3页共7页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本学期在教学校长王校长的领导下,提高了教学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升华了教学思想,坚持课改的大政方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学法优先,教法次第,努力提高数学成绩,联系生活实际,横贯其他学科,优化数学,抽象方法,点拨为主,引导为帆,以探究创新为导向,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验中学这片土地奉献全部精力,愿作一颗星星,点缀这一片天空。

为此,在以下诸多方面,对数学教学思路做相应的调整:

一、课堂教学

“活学活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努力营造人文色彩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鉴于课改教材,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数学,注重合作交流的意识,我决定实施有目的预习新课,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问题,合作解答,再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扬弃”和“继承”相协调,目的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做到“提前3分钟候课”,“下课铃响不拖堂”等教学校长在课堂常规方面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二、 教案更新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在数学的教案格式上,进行重点改革,由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中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反馈教学,检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更新教学目标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更改为问题情境引入、探所新知、应用新知、巩固所学、综合运用、探究创新、课堂反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在教案上,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层次性,教案设计为:基础课教案和综合拔高第5页共7页课教。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备课上,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团体精神。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了解教材内容的层次性,更深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实现教案的创新化。

三、 总结教学

争取拿出一部分时间品味教学,更新和梳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坚持写教学日志,积极主动的投入课改,探究课标,领悟课改精神,立意创新,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教育者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坚持写作,坚持和学生沟通教学,和同行沟通教学方法,改变陈腐的教学观念。更新和摒弃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现象,钻研教材,定格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法,定位教学,化有形于无形。

四、教学辅导

在教学中,有很多同学不能一次形成技能,针对知识点模糊,对知识的理解不通透,不能全方位的理解知识的现象,有效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做配套练习,巩固所学,拓宽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充分驾驭知识。辅导学法,引导学生在练习巩固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现问题的主要方面,一点即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改掉教学中舍不得现象,相信有舍才有得,抓典型中的典型题,典型题中的典型矛盾,遵循学校领导所提出的注重辅导,有效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知识,靠拢数学知识点,建立可行的数学模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空间想象及应用数学意识,数学中这样的第6页共7页题型比比皆是,教育学生留心做过的题型。实现课改,导向生活,贯穿于生活,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接轨。

六、批改作业

本学期作业全批全改,并做到及时批改。针对数学的学科特点,批改作业的同时,及时找学生促膝谈心,导向方法及思想,弥补作业中存在的不足,鼓励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望。

七、教学反馈

学习一单元之后,及时反馈教学,及时测评,查缺补漏,切忌急功近利,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注重过程,轻视结果,相信良好的开端,再加上忍耐和坚持,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总之,工作上:用心做事。生活中:用情作人。

与人友善,合作交流,在竞争中,注重人文,体现双赢法则。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平等和赏识学生,忍耐和包容学生。给他们做孩子、做学生的权利,建立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向名师迈近脚步,创设一片教育天空,为实验中学的教育事业,洒下汗水,滋润祖国的花朵。

篇18: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

昨天我们认识了谁?

13是怎样组成的?18呢?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11,15,20。并说说数的组成。

2、 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10以内的。

比一比,谁算的快。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一共有几个苹果?你是怎样知道的?

2. 你看了图能列出什么算式?

10+5=15

5+10=15

15―10=5

15―5=10

这些算式是什么意思?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3. 想想做做第1题――你能用小棒摆出17吗?

看了你摆的小棒能列什么算式?

反馈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有关10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4题

看图,明图意――复习有关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文应用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观察算式半分钟,思考怎样算得又对又快。

再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

交流怎样算得快。

3、夺红旗比赛。

想想做做第3题。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抽卡片报得数。

(2)火车开得快又快。

5、同桌合作,一个说算式,一个说得数。

6、摘苹果游戏:

准备一些卡纸,将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算式写在苹果反面,贴在苹果树上,指名学生摘苹果,苹果就奖励给学生。

四、小结提升。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师出示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各一道,提问学生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2、 练习十第2题

按顺序填数,比一比谁数得熟练。

3、 游戏――猜数:第3题

老师先和学生一起玩,示范如何开展这个游戏。

再由学生同桌玩或四人小组玩。

4、 第5题

读懂图意后,独立完成。

5、 比一比――想想做做第2题

注意一组四题的联系。

6、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2+3 17―7+6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时,注意强调算法。

练习十第6题――求未知加数。

篇19: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五、教学进度:

相关专题 教学计划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