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拐棍 教师随笔

醉酒的长颈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醉酒的长颈鹿”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拐棍 教师随笔(共2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拐棍 教师随笔

昨天开学第一天,学校里少不了的一幕是:家长大包小包的拎着,焦急地东张西望的给孩子找班级,孩子在一旁没事人似的等着

这是学校里的情景。看着走着就到了我的班级,一进教室我还挺高兴:我班的孩子们自己在教室里等着了,没有家长!我心想:四年级了,确实长大了!随后,我安排好值日生,回到办公室。好景不长,程倩一脸无奈的进来了:“老师,家长都在教室里,我们没法打扫卫生!”我听完后,心里怒火燃烧,扔下了手里的东西,三步并作两步走走向教室!到教室门口一看:呵,好壮观的场面啊--家长来来回回的给孩子搬桌子,拿凳子,放书包,孩子看着家长就这么来来回回的忙碌。这绝对是赶大集场面的真实再现!我的到来,结束了这“热闹”的场面,可家长们还在教室门口恋恋不舍,绝对是身子在外,心和嘴在教室!而且,他们还津津有味的做着这种行为!我一时哑口无言!内心无法平静!

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想这些家长,在联想这些孩子--确实,这些孩子的试卷分数确实不少,可他们的自理能力,集体意识,团结合作能力我都不敢想三年级那一年里他们的表现!我还想到,家长们在去年里自己对孩子的反应:在家里脾气可大了,我不在家都吃不上饭,周围没有小孩一块儿玩所有的这些,追根溯源,不在于孩子们,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做一根孩子手里的无形的拐棍!

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确实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又为孩子们感到悲哀--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幸福的家庭;又担忧,有一天孩子手里的这根拐棍没有了的时候,他们可怎么办?

我高兴着,担忧着,我觉得自己总得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想到班里的班委还没确定,我觉得这是一次机会,让孩子们自己面对,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一次机会--报名参加班委竞选,孩子们无记名投票选择!(正真开始后,我也和自己进行着思想斗争:万一选出的孩子管理不了班级,如果肖梦洁落选了,一节课的时间还完成不了,浪费这么长时间,参加竞选的孩子们没选上,弄情绪怎么办?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一直告诉自己:给孩子们成长的时间,不要做孩子的拐棍!他们可以独立行走!)我仔细观察过: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投票纸上的名字擦了一遍又一遍,都到最后一刻,认认真真的交上了自己的票!在唱票的过程中: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盯着黑板!终于结束了:孩子们都挺高兴今天这次班委竞选!看来,孩子们还是挺高兴独立行走的!

开学第二天,我只想说:多给孩子们的成长一些时间,多给孩子们一些独立的机会,相信他们,别总因为我们的不放心,我们的着急,而成为孩子们的拐棍!

[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拐棍 教师随笔]

篇2:别让自己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为什么不能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跨时代的英雄,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阿斗也就是皇帝刘禅为什么扶不起?从刘备在临终一眼,就叮嘱刘禅,以后这个一统天下的事情,就交到你的手里,并由诸葛亮辅佐,同时诸葛亮在朝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因此刘禅不得不被依赖于诸葛亮。

同时诸葛亮临终后,刘禅一直沿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这种依赖性的`心理,让刘禅自然的养成了不去主动思考的习惯,最后兵临城下,不战而降,虽为帝王,却毫无帝王之霸气,亦无帝王之才能,

职场策略:

不要过于依赖

就业压力大,求职难的情况,让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尝试,尤其是现代的是80、90后,很多都是带着父母,或者依赖父母,找一份待遇相对较好的工作。更有一群人,找工作三次,五次碰壁后,就求职信心大打折扣,找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直接回家啃老,表示有合适的工作后再去面试,这些消极的依赖性的心理,直接影响个人的职场发展。

篇3:别让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的灾难

01

那天我在学校门口值班,跟往常一样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跟每一个孩子说着“早上好”。

大宝、小宝是一对双胞胎小男孩,妈妈把两个孩子送到门口准备离开。

孩子有些闹脾气,哭着鼻子冲向妈妈的电瓶车。妈妈弯下腰安慰了一会,而大宝还是没有要进校园的意思。

一不留神,妈妈直接“蹭蹭”两个大耳光,我惊呆了,回过神立马把孩子跟妈妈拉开。

在妈妈的“情绪风暴”后,大宝哭的更厉害,变成了歇斯底里的大哭,变本加厉的又蹦又跳。

妈妈发怒,作势要打,我赶紧把大宝抱进班里去,阻止了这次情绪灾难。

也许妈妈急着要上班,想要快速的让大宝的停止哭泣;也许是孩子太磨人,在家里已经闹过一阵,妈妈失去了耐心。

不管是什么理由,情绪的爆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哭闹的孩子会哭闹的更厉害,顶牛的孩子会更顶牛。

妈妈无法控制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场灾难,这场灾难足以让孩子心里的安全堡垒土崩瓦解,堡垒的建起需要极大的努力,而瓦解只需大人的情绪灾难。

大宝、小宝的性格极其内向、胆小,这跟妈妈时不时的歇斯底里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次早晨发现小宝的小脸上有几条手指印,还流着两条血鼻涕,明显是打过的痕迹。

我们心疼的问孩子怎么了,问了好几次孩子只是委屈的摇头,最后小宝哭着说:“我不乖,不想喝牛奶,妈妈生气了。”

我实在不能将这一杯牛奶和手指印和血鼻涕对等起来,这杯牛奶不喝,最多上午可能会有一点饿,饿了中午多吃点就是了,也造成不了太大的损害。

而这几条手指印和血鼻涕给孩子带来的却是难以抚平的心痕,一次两次尚且还能心理自愈,而长久的情绪风暴,给孩子带来的是性格的缺陷,或懦弱,或胆小,或自闭。

自己失控的情绪带给孩子的终将是灾难。

02

大人失控的情绪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影响,也可能直接酿成恶果。

去年有一则很令人震惊的新闻:

一个9岁的男孩,独自出门玩丢了手机。

男孩知道丢了手机妈妈会责骂,在外面寻找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找到,在雪地里大哭。

回家后母亲非常生气,用胶布把孩子的手脚、身体捆起来,用木棍从傍晚6点打到深夜11点,打了歇歇了打,期间只喂了几口水。

第二天,孩子只穿着秋衣秋裤趴在自己房间冰凉的地板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邻居们都说,孩子的母亲对别人客客气气的,但对明明却“易燃易爆”,三天两头都要打孩子,下手还狠。甚至还有邻居哭着说,可怜的孩子解脱了。

新闻上看到这个孩子的妈妈被检察院批准逮捕,男孩的父亲说,孩子妈妈比谁都难过。

既要承受丧子之痛,还要承受牢狱之灾,是这世间极大的悲剧了。

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这个妈妈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

假如时光能倒流,这位妈妈无论如何一定会克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的教导孩子,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而不是一阵狂风暴雨,用情绪的发泄来指责孩子的错误,最终不可收拾酿成恶果,一部手机又怎么能和孩子的生命来等同。

《诗经·大雅·抑》有一句:“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同样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何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恳切、耐心的启发和开导孩子呢。为何要用“暴风雨式”,让孩子受伤,让自己难过。

03

身体的创伤早晚会愈合,而心里的伤痕却难愈合。

妈妈的情绪失控就算没有对孩子造成如新闻里的直接恶果,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长此以往,对孩子成年后的待人处事、家庭婚姻、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前几天晚上散步,偶遇一个妈妈带着骑小自行车的小男孩。

孩子穿马路时一辆车子正在转弯,妈妈在后面大喊让孩子停下。

小男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本没听见妈妈的话。

妈妈一个箭步跑过去拉住了孩子的自行车,晚一秒就会被车子撞到。

妈妈可能有些后怕,大声训斥:“我让你停下,没听见吗?妈妈在后面喊你,你为什么还在往前骑!”小男孩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看着妈妈。

妈妈继续大声训斥,小男孩开始大哭。

几分钟后妈妈让小男孩骑车回家,这孩子说什么都不肯骑车了。

对孩子来说,晚饭后的“放风”无比幸福,感受着骑自行车的快乐。

而这次,是突如其来的汽车,和妈妈的狂风暴雨,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骑自行车这件事的怀疑和畏惧。

如果妈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强调穿马路的注意事项,告诫孩子不注意看车的严重后果,同样能够达到效果。

我们班里有个孩子,块头很大,小朋友都叫他范大哥。

他爸爸脾气极其暴躁,每当做错了事情,免不了爸爸的训斥甚至一顿胖揍。

有一次跟他妈妈沟通时,妈妈说孩子晚上做梦哭着说:“爸爸不要打我。”

这个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就是“碰不得”,一遇到事情就哭,也非常敏感。

父母的情绪灾难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高控感,压迫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懦弱、敏感、胆小,俗称“受气包”。

你想想,连自己的爸妈都可以欺负他,还有谁不能欺负他呢。

另一个极端就是暴力倾向,当他受到这种压迫时,只有比对方更强大才能“制服”对方,而暴力倾向的本质是脆弱。

04

篇4:别让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的灾难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总是在重复着父母的生活,就连养育儿女的方式都不自觉的重复着父母的方式。

而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当你想要暴怒发火时,想一想,也许你的孩子会将这种错误的方式延续到他的儿女身上,世代相传,这多可怕。

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冷静的说教往往比“大吼”更有用。

也许你工作很忙,还有一堆家务,使你对孩子失去了耐心,试图用情绪的爆发让孩子“听话”。

所有的所有都不能成为情绪失控的原因,我们再努力一些,多花些心思想想怎样和孩子沟通,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卡森麦卡说过: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每个爸爸妈妈都想要将最好的爱给自己的孩子,愿每一颗心都能完好,在生命的最初始,都被温柔相待。

所以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让情绪成为孩子的灾难。

每当有些冲动对孩子大吼时,对自己说:“孩子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篇5: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随笔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随笔

当一场漫长的感情开始有了岁月的温度,一起走过的年华,能否印刻属于彼此的名字?当一种追寻跨过悠长的时间隧道,脚步的前方,是否还会有两个人最初的承诺?相识的最初是否就注定了相逝的最后?

时间开始抹去缘分最初的痕迹,也许,只是一个仰望的瞬间,就足够庭前花败花开,走过却非故人。只是,有谁能够站在岁月最开始的地方,一个人看尽花的盛宴,听尽雨的缠绵。时光本是漫长的,而今,却只留下不经用的感觉。

一切的故事,总会有熟悉的开端,需要有人去构造,关于两个人最为平常的起笔,即使已经有了看尽千帆归去的宁静,也会在往复的夜里,莫名的想起那个人的一点点好。

记忆本该就是这样,既记得一个人的对于自己的付出,对于自己的呵护,也上演一幕幕点点的.失落。但也就是这些微微的难过,才让处于其中的自己学会了静下心来去等待,等待自己内心的那个人慢慢的变得好起来,学会关心,学会成长,以及负责任,体贴,浪漫,勇敢,耐心等等。

让我的肩膀撑起你头上的天空,在这里不会存在阴霾,永远都是阳光明媚。这是最初的诺言,犹如黑夜之中燃起的火光,明亮而且温暖,透过重重的夜色,带给远方的人由心底而生的感动。那个人,一定会是正确的人。这是最初的决心。

有的人苦心算好每一步关于感情的路,细微到了分钟,所有的浪漫只是为了自己身边的这个人,会是以后白头的那个人,只不过,明天和意外,谁都无法预料。突来的灾祸或者意外的误会,都足够在一个瞬间击毁那么久的时间所构造的情感的壁垒,看着轰然倒塌的回忆之墙,有人选择了尽力去弥补,有人选择了离开。于是有的人只剩下了回忆,有的人又开始了新的回忆。那么悠长的街道,那么漫长的时光的打磨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却在此时,不得不放弃。

是不是最初的等待就是错误的?没有人知道这样的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如同最初对于爱情的渴望一样,虽然期待有那样的一天,爱情来到自己的身上,守护爱情的路却无人指导一样。对一个人许下等待的诺言,是一个人最勇敢的事情,因为相信这份感情的最初,所以相信了这份感情的另一方。等待,因此有了存留下来的理由。虽然沧海桑田之后的世界,谁也无法预料,有了等待,就有了一生坚持的理由。

有很多人在最开始的地方选择了等待,然后他们的等待经历了岁月残酷的考验,然而却会在一个不经意的午后放弃,终其原因,是等的那个人,已经回不来了。收起回忆的瞬间,也收起了一颗破碎的心。

以后的岁月中,也许有人会想起过去的岁月里自己曾经拥抱的那个人的肩膀,想起那个人最为清晰的眉眼,却记不得是怎样的一个夜晚,自己的回忆里开始没有了他的出现。一点一滴的感动,以及说不完的落寞。

一段岁月悄无声息的守候,一座城市最为恒久的温暖,让人有了留下来的想法。

一场呼啸着划过耳边的青春,就如同是一出演不完的话剧,有了永不落幕的演绎。

但,却总会弥漫开哀伤的气息。因为下一瞬间,你就会不再她的身边。

曾经不记得有谁真正的来过自己的身边,不记得有谁的名字出现在自己的世界,却总该记得,是谁,真的陪伴了自己那么漫长而又短暂的青春年华。

等在岁月里的人,应该是最美好的记忆。

等在记忆中的眉眼,应该是最为动人的容颜。

篇6:别让自己成为杀手作文

别让自己成为杀手作文

别让自己成为杀手,别让地球处于鬼门关的边缘,别让我们共同的母亲哭泣。

——题记

“环保”,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公益广告、宣传册上、电视上、电脑上……几乎整个世界都在呼吁着。可是,人类做到了吗:废气照样排放、污水照样污染水源、垃圾照样乱扔……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是啊,你伤害大自然,就会也给自己带来灾难。同样的,你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可你们做到了吗?

先不说别的,就说说生活中吧。街边小摊打烊后,留下的是一次性的餐具、污水。在美丽的小河边,护栏旁有的是大大小小的饮料瓶,河面上漂流着厚厚的油污和腐烂发臭的垃圾。垃圾车旁,一袋袋的垃圾应有尽有,蚊虫飞舞,可垃圾车里却很少垃圾。这是为什么?打烊后,为什么不顺便把垃圾捡起来呢?小河边,为什么不顺手把塑料瓶扔进一旁的垃圾箱,为什么垃圾到处扔,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呢?垃圾车旁,为什么不多走几步,把垃圾扔进垃圾车,而把垃圾扔旁边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太懒了,太没公德心,太自私了。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顾全大局,这种的人他们不配做人类,他们连最低微的动物都不配做。

在夕阳的辉映下,公园里的那一条江显得那么优雅、迷人、金光闪闪而楚楚动人。这时,走来一对情侣,有说有笑。这道风景线更是为这良辰美景锦上添花。正当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时,那个女的随手把一个白色的塑料袋丢了下去。可怜的塑料袋,随风飘荡,最终着陆在江面上。在那金光闪闪的江面上,那白色是显得格外的扎眼,格外的引人注目。落在江面上的白色塑料袋仿佛在哭泣:“这不是我的家,我不想到水里,垃圾桶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道风景线不再是美丽的了,它是丑陋的,不堪入目的。那一对情侣远去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突然变得很渺小,渺小,微不足道。

突然,一只苍老枯竭的大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拿着一个长长的网子。随着杆子的边缘看去,是一位正在钓鱼的老爷爷,他在用捕鱼网打捞江面上那个无家可归的塑料袋。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斑白的双鬓闪着微弱的光。他的动作显得那么迟钝那么缓慢,他那干枯的手有力地握着杆子。10厘米,5厘米……老爷爷满怀微笑地收回杆子,拿起上面的塑料袋,缓缓地走向垃圾桶。老爷爷远去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瞬间变得高大,仿佛在闪着金色耀眼的光芒。

再看看我们的地球母亲,她多么憔悴啊!原本亮丽的秀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有的地方还秃了,隐隐约约露出头皮。那个红润润,圆乎乎的脸蛋,已经变得黄蜡蜡,瘦的轮廓都清晰可见。那漂漂亮亮的花衣裳,现在已经破烂不堪。我们的地球母亲此时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又脏又臭。“呜呜呜呜呜呜……”地球妈妈又在哭泣了:“我的儿女,为什么要伤害我。我创造了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丰衣足食。而他们又是怎样对待我的呢?无界限的,无节制的的开采,乱砍乱伐,污染环境……使我变得这么丑陋,这么伤痕累累。

捡起一张纸,捡起一个塑料袋。这小小的举手之劳,为什么都没有人去做呢?少丢一张纸,少扔一个塑料袋,为什么没有人自觉呢?人类啊!觉悟吧!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再不好好把握,那么最后灭亡的还是我们自己。别当不孝的子女,别让自己成为杀手。让地球恢复到原来的容貌吧!

篇7:别让自己成为“可有可无”的人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积极和热情是克服困难的前提,但是,现代职场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团队之中。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贡献,总是让团队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

就像在现实场景中,同样一份工作,由不同的人来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很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这使得企业管理层对他刮目相看。而另一些人,做事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既难以取得上级的认可,自己的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

显然,职场中的你如果不关心工作,上级自然对你也会丧失信心,进而让你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这时你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了。

有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做计算机的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他难过极了。“我又没犯什么错,”他沮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要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里没事做时刚好被他逮到?”

“什么,我没事做?那时大家刚好都没有问题,我才自己上网的。我不是照样在一旁待命,有人发问我不也是马上就去?”他反驳。

“就是啊!”同事B附和,“经理留下来的另一个工程师,那天帮另一个部门的人修计算机,修到整台计算机坏掉,经理没裁他,竟然是裁你,真说不过去!”

“你有冒犯过谁吗?也许是别的部门的人说了你什么坏话。”同事A又问。

“会不会是上次那个无理的主管不满意你的态度,记得吗?”同事B说,“他不会用计算机还自作聪明,后来把自己计算机弄坏了,还将责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经理为我说话,他明白当时是主管的错。”工程师回答。

他们徒劳无功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A终于说:“哎,不服气你去问他嘛。”

“可是,”他犹豫了起来,“这样好吗?没看有人这样做过……”

“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员还会有什么理由?何必挑明了让大家尴尬?”

“但是问清楚了,真有错,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吗?”同事A说,

同事A的话让这位工程师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里的不满和疑惑,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次裁员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给裁掉,但我很难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想在一起。”他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

经理听完他的话,愣了一下,竟露出赞许的眼神:“如果你在过去的工作中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这回换工程师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师里你的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也没犯过什么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缺乏合作精神。如果团队中某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经理反问他:“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工程师反驳。“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几分?”经理问。

“我明白了。”工程师说。原来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员工。

“你有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你积极热心,懂得借着合作来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贡献和成就应该会更大。”接下来的半小时,工程师虚心聆听经理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假设某个被裁员的原因,躲起来怨天尤人,也很高兴因为不耻下问,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不仅如此,经理很高兴看到他如此上进的一面,几天后亲自打电话介绍他另一个职位,比原来的工作还好。

如果这位工程师在被裁员后躲起来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通过经理的协助看到自己的缺点。好在他学会了合作的第一前题: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而当别人感到被关心时也会付出相对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资源,就像这位工程师的经理愿意介绍他到另一个更好的职位一样。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处。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忘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合作关系。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以积极热心来培养和谐的合作关系,不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而在现实职场中,不积极热心的人在团体中只会做好被吩咐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地进行。

所以,有志于职场成功的人,必须牢记:千万别让自己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

篇8: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教育随笔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教育随笔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每当孩子尽情玩耍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所以说,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当然也是老师最担心的时候。老师们总是担心孩子玩得兴奋而会发生意外。所以,每次我们总不由得站在孩子们身边,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这天,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了,我决定组织孩子们在沙池里玩耍,我和孩子们说了之后,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孩子们有的拿着铁锹,有的拿着小桶玩得不亦乐乎。我在一边看着他们玩,随时提醒他们不要扬起沙子眯着眼睛。这时鹏博小朋友扬起胖乎乎的小脸问我:“老师,你怎么不玩呀?”我说:“我要看好你们。”“为什么要看着我们?”鹏博一脸的困惑。“因为我怕你们发生意外。”“不会的。老师,我真想你和我们一起玩,那我们会更开心。”为了不扫孩子的兴,我也加入了。孩子们纷纷向我介绍,有的说:“我给小兔子盖了新房子,周围还种了草和花。”有的说:“我在盖一个地下宫殿。”……孩子们此时的心情仿佛特别好,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回教室的路上,我在想,孩子们真心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玩伴,而我们有时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孩子,难以做到真正的平等。只有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才会发现他们真正的乐趣,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篇9: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偶像幼儿教师随笔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偶像幼儿教师随笔

上午不是我主班,所以在孩子们自由玩积木期间,我坐在空位子上,准备下午美术活动的范画,很多孩子把小脑袋凑过来看我画画。等我画出轮廓时,有个孩子小声说道:“真好看!”另外几个孩子也议论开了:“濮老师画的是飞机。我坐过飞机的。”“我还见过直升飞机呢!”“还有战斗机,可厉害了,可以打坏蛋的。”我没有打断他们的谈话,继续给飞机涂颜色。孩子们则继续看我画画。过了一会儿,琦琦忍不住说道:“哇,好漂亮啊!”其他孩子也纷纷夸我画得好看。我趁机问孩子们:“真的好看吗?哪里画得好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颜色涂得漂亮!”“像真的飞机。”“跟我坐过的飞机一模一样。”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画得好看吗?是因为我画画的时候会先在脑子里构图。涂色的时候,注意色彩的搭配,而且要涂均匀,不涂到轮廓线外面去,这样的画就会很好看。”孩子们认真地听我讲解,用钦佩的眼神看着我……

下午美术活动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在我讲解的时候听得特别认真,很多孩子的画也比以往画得好。我想,也许是上午我画范画时娴熟的绘画技巧给他们留下了好印象,使他们对我产生了敬仰之情。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主要依靠兴趣,而兴趣很多时候可以因为喜爱教师而被激发。当孩子喜爱你时,在他们的心里,你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你的影响。在某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对报告者的渊博学识、连珠妙语赞叹不已,我相信,这样的教师一定也是孩子们的偶像。当然我也由此感悟到,要成为孩子们的'偶像光有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挚爱孩子的心,有一双公正、睿智的眼睛。总之,要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高尚的人格去赢得孩子的尊敬。

篇10:成为你自己杂文随笔

成为你自己杂文随笔

愚人节到来之前,我选择重新回归简书。停滞了四个月,因为忙碌的生活,也因为自我的疑惑。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为什么而写作了,一开始的时光,仿佛只是为了写而写。我不希望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轰轰烈烈的自媒体热潮,每天连续不断的爆炸热点,比我还小的孩子写出来那么深刻的内容,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切让我感到恐慌。

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我处在一个绝望的深渊,看不到太阳,看不到星星,期待夜晚的光辉,却始终拒绝找寻星空。

听了太多自媒体的传奇,我无法否认,我也想成为他们。可是,每一次的尝试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磨难。我不喜欢追寻当下的热点,我讨厌人云亦云的'谣言,我也没有行云流水的文字。我还是喜欢写我的童话,看我的动漫。想到什么便写什么,随意而写,由心而动。

我很佩服那些一直坚持下来的人们,我缺少那样的恒心与毅力,也没有那样的才华。这些年,一直在想着,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是,沉默的四个月里,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呢?我想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这个,每天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的自己,为了梦想而努力学习的自己,为了减肥努力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自己,还有那么多不同的自己,不都是我吗?那么,我还要寻找什么呢?生活真得很奇妙,可能多年想不通的事情,在某一个时刻,就那么顿悟了。生活的积淀,一直低谷的两年,我也终于从一张白纸,变得不再过分耿直了。

两年的时光,所有的经历,终究还是离不开成长二字。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时,又会去经历一些事情,又会变得宽容一些。包容去看待这个世界,平静接受一些过去的自己无法忍受的事情,也是好的。

你想要什么呢?其实,我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我想要的很多,可真正渴望得到的,似乎并不存在。每一个阶段,想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想,我所期待拥有的,不会被任何人夺走的,就是可以独立生存的能力了。但这个能力是虚化的,随着经历的增加,岁月的老去,我会得到这份由时间给予我的馈赠。

在此之前,我想努力活下去。我已经不记得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了,但是我希望,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能看到它阳光灿烂的日子,听着雨水,伴着微风。

对了,还有写作。你是我的朋友,亦是我的救赎。请原谅很久之前,我带着私心的话语,我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我拒绝了和你成为朋友,我刻意去遗忘那些从小到大你带给我的快乐。不过还好,现在还来得及。

这大半年,很多人对我的评价还是,你太天真了。为什么还是要喜欢童话,见到动漫就喜笑颜开,为什么不能学着成长?有的时候,我其实真得很想反驳他们,心的成长与喜欢什么,完全不是冲突的。

可是后来想想,我也没有资格去评价那些人,只要自己明白自己,就可以了。

我还是会继续写我的童话,继续乱七八糟的文字,继续我自己的吐槽。很早之前就写过,除了写作,我一无所有。而现在,依旧是如此。

我想,记录看到的一切,记录幻想中的世界。

篇11:别让自己的冷漠惩罚孩子

别让自己的冷漠惩罚孩子

停不下来的孩子

地铁上,对面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很年轻,至少也是“85后”(指1985年后出生),打扮入时,一直埋头玩着手机。小男孩五六岁,长得虎头虎脑,正是坐不住的年龄。

小男孩一会儿爬上座椅,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一会儿在车厢里走来走去;一会儿抓着扶杆跳“钢管舞”。他在做这些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看看妈妈,找机会跟她说话。

“妈妈,你看!外面那里怎么有亮光?”

妈妈头也没抬地“嗯”了一声,手指依然忙碌。

“妈妈,我可以把脸像这样贴在玻璃上。”

“好。”

“妈妈,你在玩什么?给我也玩一下……”还没说完,小男孩就伸手去抓手机。

“老实点!给我好好坐着!”妈妈终于抬起头,吼完后又立即盯着手机屏幕。

小男孩没安静几秒钟,又有新花样。他站在座椅上跳起了“健美操”,身体东倒西歪,然后仿佛是故意的,一下就摔在妈妈身上。

妈妈忍无可忍,把手机丢进包里,用力把小男孩按在座椅上,并狠狠教训了一顿。而小男孩死性不改,妈妈则只关注她的手机。

如是者,母子俩形成了一种怪异的互动:妈妈只顾着玩手机,儿子调皮捣蛋;妈妈大吼,儿子安静一会儿。直到下车时,妈妈才收起手机,拉起儿子的手。

孩子需要关注

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情形,我都觉得很心痛,心痛孩子。

地铁里的小男孩调皮捣蛋,只是想妈妈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自己身上,想得到她的关注和爱。哪怕这意味着训斥,但孩子迫切地需要它,所以才一刻也不消停。因为,如果妈妈“忍不住”了,还是会暂时放下“买来的儿子”,望一眼他这个亲生儿子的。

专家指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与母亲建立一种温暖、细心、负责、语言丰富、稳定和安全的互动关系。

可是,孩子还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要,甚至不能清晰地意识自己内心的感觉。他们不会跟忙碌的家长说:“爸爸妈妈,可以多点关注我,多跟我玩会儿吗?能不能不整天工作、玩手机?”于是,他们本能地调皮捣蛋、发脾气,这往往可以换来他们想要的关注,只是这些关注通常是消极的批评和惩罚。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不断生病。这时,家长自然会紧张起来。但这些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因为,只有他们生病了,父母才可能停止争吵,他们才能得到平时没有的细心照顾和优待。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想出的招数是同化孩子,塞给孩子一部手机或iPad,让“电子保姆”带孩子。结果,孩子真的安静了。其实,这招并不新鲜,只是之前用的是电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得到家长的积极关注,会健康成长;即使得到消极关注(如责备、惩罚等),孩子也会比得不到任何关注、被忽略、被漠视的孩子要健康。冷漠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

其实,伤害的不仅是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重来,当孩子认了“电子保姆”时,被冷落的将会是父母。

我们还应避免一些不经意的忽略。比如孩子没完没了地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时,家长往往只是“是吗”“哦”“好”地应付,而没有停下来,尝试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问。我们没理由错过这些孩子急切想与我们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阶段,也可能是我们将来无法追回的幸福时光。

篇12: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屏障

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屏障

在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一起放风筝,一起去郊游,一起看7点钟准时开播的动漫。有了手机,我们还是陪在孩子身边,只是变成了孩子一个人拉着风筝跑,孩子一个人躺在草地上看蓝天,孩子一个人看电视机里喜怒哀乐的漫画,而你呢?你在玩手机。

时间从来不等人,不要等孩子长大了,你才惊觉自己没有做好父母的职责,你才后悔当初少点玩手机就好了。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冰冷的屏障。

孩子需要的是声色光影的陪伴,而不是仪式感的在身边,拿着手机的一声不吭的你,和坐在办公室的你,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心的.距离还是一样远。

采访对象:明明

阶段:还没上幼儿园

“你最最讨厌的人是什么?”

“手机。”

“为什么讨厌手机?”

“因为妈妈喜欢手机,爸爸在家也总是拿着它。”

在听到明明答案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惊讶了,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有这样的感受。

的确,现在对于大人来说,手机不离身好像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往往简单的孩子最是慧眼如炬,童心能够看到一切,你说爱孩子,但是你玩手机的时间,远远多于给孩子回应的时间。

通常家长自己不会察觉,而孩子却会失落,他们会在想:为什么爸爸妈妈喜欢手机多过喜欢自己?

采访对象:小星

阶段:小学二年级

小星刚上二年级,我们问他,现在的梦想是什么?他的回答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小星说,“我想发明一种药水。”

“什么药水?”

“消灭手机的药水!”

当真是又好笑又心疼。小星说,现在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做作业的时候,他总是很孤独,以前爸妈都会陪着他一起看书,有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耐心解答,可是现在手机比他重要多了。

“它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

小星委屈的说着,眼睛里全是难过。是啊,在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时候,我们都遗漏了孩子失望的表情,那些正义凛然的陪伴,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只是在身边,并不是用心的陪伴。

小星的父母抱着小星,满满的都是抱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的心声。

放下手机,你会发现,属于你们温馨的亲子时光其实一直都在等你的抬头。

采访对象:笔笔

阶段:中学三年生

“什么时候最喜欢你爸妈?”

“嗯,他们不玩手机的时候。”

“他们经常玩手机吗?”

“天天玩,也不回答我的问题,其实根本不知道我有说话,完全沉迷。”

“有和他们说过吗?”

“有啊。不过他们只会不让我玩手机,自己离不开手……没有用。”

笔笔的语气里满满是抱怨,她说自己不喜欢玩手机,不是因为爸妈不让她玩,而是看到爸爸妈妈这个样子,对手机产生了厌倦。她说,“手机比人还重要吗?”现在她已经快升高中了,学习压力很大,但是爸爸妈妈除了给钱、做饭,已经很久没有和她谈过心了。

“这几年,他们看手机的频率比以前更严重了,小时候他们不是这样子的,那时他们眼里只有我,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笔笔说,“现在隔着手机,其实觉得爸妈挺远的,慢慢地能说的话就越来越少了。”

当你的眼睛看着手机的时候,也许你的孩子正在热切地看着你,只要你一抬头,她就会给予世界上最明亮的笑容,可是你没有。

当你回到家就拿出手机的时候,也许你的孩子刚打开门想要说声“爸/妈,你回来了”,只要你一开口,他就会和你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惜你没有。

手机隔在了你和孩子的中间,距离近了,心却远了。放下手机,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吧,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屏障!

篇13:小班教师教育随笔:爱孩子等于爱自己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

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来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入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王路平,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王路平到幼儿园,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老师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王路平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了,王路平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王路平真好!上课了,我发现王路平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王路平身边,摸摸他的头,老天啊,好烫啊,我明白了,原来王路平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王路平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王路平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王路平说:“王路平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王路平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王路平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王路平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王路平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篇14:让孩子自己东西教师教育随笔

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教师教育随笔

九月,整个幼儿园才开学没多久,大家都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小班的第一学期的开学几天,幼儿们对幼儿的环境不熟悉。大多数幼儿有入园焦虑,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来安抚幼儿情绪。玩教室内的搭建、拼插玩具是安抚幼儿的一种方法,但是幼儿没有整理的习惯。

尤其是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朋友,在家里都是小太阳般的存在,家长绝对不会让孩子收拾东西,所以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整理玩具的'习惯。玩好之后地上、桌上全都是玩具。需要教师帮忙整理,即使整理好了,每个框子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小班幼儿是非概念模糊,对事物的态度往往受情感的支配,缺乏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要引导幼儿整理玩具,光靠口头说教是不够的,还要采取一些幼儿能够理解并易于接受的方法,激发幼儿整理玩具的情感,产生整理玩具的动机。

不过,值得开心的是,我们小一班的幼儿适应能力还不错。在开学的第二周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集体活动中安排了《给玩具找家》活动。活动中我以玩具娃娃的的口吻哭着告诉幼儿:“我是积木娃娃,刚才小朋友玩了以后没把我送回去,我找不到家了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么样?那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它?并让幼儿认识教师里面的玩具的不同特征。我们教师在平时也在提醒幼儿,要把玩具宝宝送回家,送对家。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情境,利用故事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叫了他才做,老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影响,现在的小朋友们对指令都能很好地完成,每次幼儿听到收玩具的信号后,都会主动地将玩具送回家,并且都是送对家的。有时候,有一两个玩具掉在地上,幼儿们会把它捡起来说:“别哭,别哭我这就把你送回家。”虽然,班级里面还有部分幼儿还是不会主动整理玩具。还是需要教师的提醒才会去整理,但是比起刚开学的时候好了很多。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指导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整理游戏材料并不是一件难事。

篇15:励志文章:别让自己成为“空巢青年”

懂拼搏就不会变成“空巢青年”

文/季伟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有些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弱,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空巢青年“只是一个人生阶段,无需过度渲染他们生活的悲情色彩。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四处漂泊、四处打拼,不管是为了自己现在家庭的幸福,还是为了今后将成立家庭的安康,他们辛苦地付出着、劳动着。这是一种好事,年轻人,就应该多些艰辛与独立,少些依赖和依靠,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年轻人工作上要想创出一片蓝天,的确是很艰难的;生活缺乏亲情的呵护,的确也是很痛苦的。但精神上不能没有动力、没有支柱,否则,难以摆脱“空巢青年”的窠臼。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人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于奋斗的勇气,拿出一点年轻人的样子。不能在没有亲情的情况下低头,不能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示弱。

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其把在外拼搏的年轻人说成是“空巢青年”,呼吁社会多方面给予过多地关爱和照顾,不如让其“野蛮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中迎接各种狂风暴雨,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到彩虹”,当有一天我们不经意回头的一瞬间,发现“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 时,不光是那些曾经想要关心他的亲人和朋友,还包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当然也包括其本人,都会有种特殊的欣慰与感动。

尤其是当下,诸多年轻人在家里都是“独苗”,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和宠爱,既没有经历过风雨,更无从提及磨难。这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常式”生长,及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而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并非想像中那样风平浪静,都需要年轻人自己去摸索和锻炼。如果再呼吁各方给予过多的关心和照顾,那么,一代又一代这样用“温室培养”的方式继续下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如何强大和昌盛?

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关爱,是合情合理的,我们并不否认其正确性。然而,对于正在外面锻炼、拼搏、闯荡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将他们过早地定义为“空巢青年”过多地加以呵护,无疑也是一种“溺爱”,不仅不会让他们更加成熟、稳重和获得更多收获,反而还会让他们永远都“长不大”,害了他们。

篇16:教师教育随笔: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

教师教育随笔: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

昨天开家长会,我可是丢尽脸了!

孩子成绩下降了?

岂止是下降啊,简直是一落千丈!原来孩子是班里的前十名,这次考试的成绩马上就要倒着数了,孩子的班主任在那么多家长的面前点名批评我!我当时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成绩怎么下滑得这么厉害?

这当然也不能全怪孩子,最近两个月,我经常出差,根本没时间照顾他,作业更是没时间检查,也没法督促他学习,结果就变成这样了!

怪不得啊!我也是天天帮孩子检查作业,还要给他听写,抽查背诵情况,陪她一块儿练听力,每天忙到半夜三更,结果孩子还不领情,总感觉我是在逼她,就盼着我哪天出差或者有事。

现在这些孩子是怎么回事啊?辛辛苦苦,一心为他着想,不仅不领情,还感觉我总是在逼他!寒心啊,可是又不能不管……

是啊,才三年级,路还长着呢!

这是公交车上两位母亲的谈话,两位母亲在交谈过程中,不时流露出忧愁和无奈的表情。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开始,不管自己工作多忙,他们都会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上来,每天拿出足够的时间在一旁陪着或监督孩子做作业,直到自己检查满意为止。甚至有些母亲,辞去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

但教育研究发现,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许多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为父母学而不是为自己,因此把学习当成是一件苦差事。不仅如此,家长的过分关注,会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旦没有人监督、督促,学习任务很难完成。

家长应该放心地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毕竟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要充当孩子学习的拐杖,相信孩子自己能行。

那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不要将过多精力用到孩子身上,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其次,父母不要总是问作业写完了吗,写完后得好好检查,这样的提示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孩子应该自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最后,如果孩子需要家长提问、听写,争取让孩子自己完成,这同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平时,父母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读书会、与朋友聚会,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修班等等,父母跟孩子一块儿进步,何乐而不为。

篇17: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学习自己独立地穿.脱衣服也可称的上是一个新的挑战。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活动技能掌握的较慢,于是我对他格外注意,每次午睡或起床时,看到他动作笨拙,半天都穿不好衣服,就忍不住上前帮助他脱衣服.穿衣服。久而久之,他穿.脱衣服这件事就被我和阿姨代替了。偶尔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要尊重孩子的能力”,事后我反省这样的“帮助”不但没有使他获得帮助,反而养成了他依赖成人的毛病,每天睡觉时他都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正时我的帮助剥夺了他学习脱衣服的权利。我应该把这个权利还给他,于是我先清除他的依赖心理,用语言去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在实践中觉得自己行,一定行。渐渐地在我的帮助下,他自己能脱衣服了。有一天,当我再要去帮助他时,他说:姚老师,我自己脱!听了这句话,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在萌发。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应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18: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 ,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说说:

一: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我们大人是平等的,我们不应把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认同、认可并照做

二:尊重儿童的内心需求;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内心想法、内心需求,我们应耐心倾听,合理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给予疏导,不批评、不暴力。

三:尊重孩子的缺点;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毛病。对于成人我们都会有一个容忍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缺点,何况是祖国的未来、希望。

以上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爱。爱是协助,是支持,是跟随,是倾听,是柔弱(让对方有显强的机会)。爱的反面是恐惧。恐惧是控制,是占有,是操纵,是利用,是刚强,是权威。让孩子远离恐惧,让我们用爱来陪伴他们成长。

篇19: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教育的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孩子才能取得信赖,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育。 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孩子全面进步。

一、因循善导,循循渐进。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在这时,教师再提高点要求,他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

比如,我班的雨叶小朋友,很主动地参加创编,但由于她的节奏感较差及长的较肥胖,她每次表演唱时,都会节奏不稳有时还走调,且动作不协调,效果较不理想。针对这样孩子,我首先采取接纳的态度,不拿她来与别的小朋友们相比,而是主动接近她,并针对她那认真学习的态度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创造机会,激发进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心理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创造机会应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班级要建图书角,谁来当图书保管员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提出合适的人选。但最后我还是选了班上一位较调皮的孩子来当。事后很多孩子找我要求换一人,但我对孩子们说,他能当好。我给他鼓气,要求他按班级规定借阅给孩子们看,他很尽职,发现图书坏了,就主动用胶水把书粘好。我知道后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他。从此,这位孩子不仅能做好班级图书管理工作,而且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惊人的进步。孩子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所以,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三、抓住挈机,鼓励上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会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班上孩子在园运动会上夺得了几个第一名。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于是,我抓住这挈机,对全班孩子进行教育。他们所取得这些成绩,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但成功的背后蕴涵着多少汗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第一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他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我一直督促他认真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这使他再次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明白: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四、雪中送炭,以理服人。

情感是人们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感情的涓涓细流拨动孩子的心弦,滋润孩子的心田呢?我认为,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尊重孩子,要时时处处关心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班上一位孩子在操场上追逐,不小心摔倒了,把脚扭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疾步赶过去。当我去捧他的脚时,他羞怯地把脚缩回去,因为那是一双沾满泥土的脚。“不要紧。”我把他的脚抱住,放在我的腿上,顺着筋络上下推拿,一手托着小腿,一手抓住满是泥污的脚板,小心顺势向左右轻转┅┅他顿觉舒服多了。但眼中却挂着泪珠,脸上露出后悔之意。我因势利导,一边抚摸着他的脚,一边说:“你虽然是我们的好孩子,但课余时间也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可不能瞎闹啊!”他涨红着脸,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正常的户外活动老师不会反对,但可要注意安全啊!”从此以后,他劳动变得更积极了,学习也更努力了,课余时间还悄悄为班级做好事。老师的爱心、关心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从我所经历的一件件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能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打消他的自卑观,点燃他的自尊心,那么良好的班集体不就形成了吗?我觉得,对于一些孩子,只要你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以此为动力,激发孩子,鼓足勇气,树起信心,就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对老师最有发言权;孩子是一杆秤,最清楚老师的分量;孩子是一把尺,最明白老师的长度;孩子是一面镜,最能客观反映老师的素质。同样,老师所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有多少,孩子如鱼饮水,十分知情。

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一、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在于怀一颗期待的新,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阶段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三、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四、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典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要坚信自己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支持吧。

我愿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孩子。因为这种神圣而纯洁的爱:像春风一样,能开启孩子的心扉;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像春晖一样,能温暖孩子的心怀;像春雷一样,能叩击孩子的心弦。

尊重孩子教师随笔

篇20: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感恩孩子 教师随笔

看了冯骥才先生写的《秋天的音乐》,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我想,读着这样的句子,没有人的心灵不会产生悲壮的震颤。悲,生命最终如一颗流星消失在无边的苍穹;壮,你创造的生命毕竟在延续你的血脉。于是,掩卷沉思,你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对孩子的感恩。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应该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恩人。因为他们的延续(不管他们脆弱的生命是否承载得了,是否愿意承载),使得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会记得我们。人们会指着我们的晚辈说,这是某某的儿子,这是某某的孙子。

如果有人会问,你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养大了一个孩子,是我最大的成就。”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想“丁克”,难道他们不明白,他们会错过人生最华彩的乐章吗。

我更纳闷,那么多的家长,出于虚荣和自己的面子,总要求孩子有出息,替他们去实现人生理想。他们的人生又会抹去多少天伦之乐。

其实,有了孩子你便收获了许多经历,获得了许多快乐,实现了许多理想。纵使你的孩子长的`不可人,小嘴巴不乖巧,性格不温顺,上学以后成绩不优秀,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令人羡慕的工作,给你领不回家境好长相俊学历高收入多的好姑爷(好儿媳),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是你的孩子,哪怕不是亲生的,是你亲手养育大的就行。

不做父母,你体验不了十月怀胎一日分娩的期待,体验不了九死一生换取一个生命的兴奋,体验不了被冠以爸爸妈妈之称谓的自豪,体验不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体验不了升为老丈人丈母娘(公公婆婆)的幸福,体验不了被尊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骄傲。孩子的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喊爸爸爸爸妈妈,第一次迈步走路,说第一句完整的话,背第一句完整的儿歌,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写作业,第一次考满分,第一次得奖状,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长小胡须,第一次来例假,第一次与你发生争执,第一次用日记写小心思还有他们的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多少快乐可供你享受啊。

没有孩子,我们的生活能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能如此光彩照人!

所以,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我们的孩子吧。

刘玉霞

相关专题 拐棍别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