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胡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胡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共8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从94年9月开始在一年级开设两个特色班, 并在特色班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实验。我们选用了华东师 范大学章兼中教授编写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该教材是“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 法在入门阶段的具体应用。它采用功能对话和“直接拼音”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看、听、说领先,读、写逐 步跟上”的方法,使拼读、拼写的单词既能随对话运用,又按发音规律呈现和掌握,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英语 教学创新方法。该教材编写的总目的就是主张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学习,在创设的或模拟的情景中 理解和运用英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驱使下,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 机,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语言结构规则。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树立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人翁的 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眼看、耳听、脑动、口说、手写的综合训练。可以说,“情 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和“直接拼音”英语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和个性诸方面获得全面 发展。

几年来,我借助章教授的理论,在实践中探索、比较该教材与传统教材在教法和学法上的区别,明显感到 该教材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侧重学法指导,真正着眼于素质教育。结合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谈以下 几点体会:

一、该教材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长久以来,占据课堂主角地位的是教师。尽管历来的教学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 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老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学生主体仍摆脱 不掉“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 性,更是指教学的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的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应该 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教学目的就是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而 我们现在使用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正可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和积极学习的信心,教材的编写者 首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情感心理的发展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发展。比如,教材从“ 问候” (Greetings )和 “ 告别 ”(Farewells)入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问候语“Hi”,“Hello”相互问候、相互自我介绍,其教学氛 围是热情洋溢的。学生们在这种充满“情意”的情景中,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交往的状态。在 这种学习气氛的感染下,学生们往往争先恐后地争取表演。尽管有时争到了机会,却由于过分紧张而一时忘了 “词”,但是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再争取机会。“会说英语”带来的喜悦,与小伙伴用“英语交往”带来的成功 ,以及在模拟的情景中表演带来的自豪,都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 热爱和喜好。这种情感又促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主体性 在此发挥出来了。

记忆单词是我国学生的一大难点,而

[1] [2] [3] [4] [5]

篇2:《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从94年9月开始在一年级开设两个特色班, 并在特色班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实验。我们选用了华东师 范大学章兼中教授编写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该教材是“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 法在入门阶段的具体应用。它采用功能对话和“直接拼音”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看、听、说领先,读、写逐 步跟上”的方法,使拼读、拼写的单词既能随对话运用,又按发音规律呈现和掌握,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英语 教学创新方法。该教材编写的总目的就是主张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学习,在创设的或模拟的情景中 理解和运用英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驱使下,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 机,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语言结构规则。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树立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人翁的 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眼看、耳听、脑动、口说、手写的综合训练。可以说,“情 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和“直接拼音”英语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和个性诸方面获得全面 发展。

几年来,我借助章教授的理论,在实践中探索、比较该教材与传统教材在教法和学法上的区别,明显感到 该教材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侧重学法指导,真正着眼于素质教育。结合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谈谈以下 几点体会:

一、该教材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长久以来,占据课堂主角地位的是教师。尽管历来的教学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 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老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学生主体仍摆脱 不掉“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 性,更是指教学的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的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应该 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教学目的就是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而 我们现在使用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教材正可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和积极学习的信心,教材的编写者 首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情感心理的发展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发展。比如,教材从“ 问候” (Greetings )和 “ 告别 ”(Farewells)入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问候语“Hi”,“Hello”相互问候、相互自我介绍,其教学氛 围是热情洋溢的。学生们在这种充满“情意”的情景中,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交往的状态。在 这种学习气氛的感染下,学生们往往争先恐后地争取表演。尽管有时争到了机会,却由于过分紧张而一时忘了 “词”,但是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再争取机会。“会说英语”带来的喜悦,与小伙伴用“英语交往”带来的成功 ,以及在模拟的情景中表演带来的自豪,都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 热爱和喜好。这种情感又促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主体性 在此发挥出来了。

记忆单词是我国学生的一大难点,而英语直接拼音法,在学生刚接触第一个单词时,就能按单词中字母和 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读、拼写单词,并使其内化成认知结构,达到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

该教材的单词教学分四步:1.发音(Pronunciation )――初步认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2.拼读(Sp elling)――一步到位,直接将单词拼读出来。3.操练(Practice)――将单词分类型朗读直接拼音,将学生 分层次练习直接拼音。4.书写(Writing)――说出词、句, 写出词、句,听写词、句。运用这四步法教学生 记忆单词与传统的单词教学法相比较,前者是事半功倍。而且实践还证明,它的后劲很足,在学生积累了一定 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朗读规则后,自己阅读短文或开口朗读的能力也大大超过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这 种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该教材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

该教材不露痕迹地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教材第一册Item 4 Identifying t hings(识别事物)中Lesson 10,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 And what's that? What's that?”等句 型都在随手可取的自然情景中。教者没有施教的威严, 学者没有被迫学习的压力,让人感觉到的只是“相互间 在谈论某物体”,自然而亲切。多次的反复与交换角色,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谈这说那”。这种情景所体现出 来的教学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几句话的理解和接受上了。显性的是学生接受语言知识训练,隐性的是学生 在接受另一种文化熏陶。学生们在愉快的心境驱使下,积极地学习并与人交谈,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教学 ”由原来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转为“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的编写,教 师在教学中的提问、板书、讲解、布置作业等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来唤起学生“学”的意识。该教材 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再如第一册 Item 5 Thanks and responses(感谢和应答)Lesson 19 中出现两个问句 :Whose bike is this? May I use it? 还出现新的感谢语和应答句:Thanks a lot.Not at all.按照“情 意、情景、结构、功能”的要求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我随意走到一个学生身旁, 随手拿起一支笔 (书……),问: “Whose pen isthis?(Whose book is this?…)”学生自然回答:“It's my pen.(It's my book.)”或:“My pen.(My book.)”接着我问:“May Iuse it? ” 以眼神、语气、体态语示意学生理解大意,同时重复二、三遍。 当学生能够会意出“ Yes”时,我马上就说: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Thanks/Thanks a lot.)”学生自然会回答:“That's OK.(That' s all right.You're welcome.…)”再引出新句:“Not at all.”在这里,新知识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获取 、自由的学习讨论,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我认为学生是从中体验到所获取的信息的内在含义的。

三、该教材将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

当然,情意情景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自由得没有分寸。我

们同时也强调让学 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也就是说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 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促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能根据自身的素质情况达到一定的要求。教材第二册Item 1 Ability and inability(能和不能)Lesson 3, 该课的情景是一男孩和一女孩在看电视时的对话。第一部分“看、听、说”的内容是:

篇3:[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进步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配置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基础,还必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发展的余地,因此,初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高,但又要使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有在这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

3.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十分注意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十分注意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的风格特色

1.注意处理好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将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等常见现象)排在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新课感到亲切,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力、压强、功和功率、机械能等),分子运动论、内能的知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定律、电和磁等),最后讲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打开教科书就是“致同学们”,介绍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介绍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全书有一篇引言和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里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3.注意体现以实验为基础

基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本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全书安排了既可演示又可让学生随堂做的实验100多个,还安排了学生实验18个,课外小实验约30个和许多实践性习题。其中大多数实验的器材易得,方法简便,效果明显。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图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4.注意生动活泼、简明轻快、丰满、有用

教科书的编写注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引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事例、现象、实验来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提高可读性。插图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配合,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还有不少插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照片、漫画形式。

在讲述知识上,教科书注意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不节外生枝,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对于重要的知识,注意讲得充实、丰满,让学生在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知道它的来源、根据和多方面的表现及应用。教科书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生产实际,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常见现象,注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认识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并且逐步学会应用知识。?

5.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本次新修订的教科书是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的,以实现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教科书中标了*号的课文是供基础好的学校选用的。每章末的“阅读材料”、“小实验”是供学有余力而对物理又有兴趣的学生选用的。这样使教材具有弹性,以适应地区差异和学习者个人的差异,因材施教。?与教科书配套,我们还编写了两种供学生选用的书:“课外习题集”和“实验册”。使基础好、能力强、学有余力的.物理爱好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不排除基础好的学校从这些书里选出某些内容供课内教学用。??

三、怎样用好教科书

1.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开学到期末都要经常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不要使前面的困难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2.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零碎的知识只是杂乱堆积的事实。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应用、并促进能力发展。物理教学要经常地在不同层次上帮助学生使知识结构化。教科书每章结尾的“学到了什么”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组成知识的结构。教师可以推广这种方法,在一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在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

? 从一般意义讲,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含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种成分。物理教学要注意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通过抽象、概括、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并能把概念、规律和图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机械记忆,又有利于形成结构性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 知识的结构化要从初中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严谨和严格,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无谓负担。?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 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里的各种实验,切实做好,使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希望老师们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发挥创造性,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尽可能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科书里写了的实验开出,并力争多开一些。

? 其次要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形式要多样化,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讲座,修理或自制教具,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生产参观,等等。物理实践活动一是要因地制宜,面向乡土实际;二是要适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般可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入手,帮助学生学会抓中心,理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自学不仅限于阅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变得更加“会学”。?

4.认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科书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当前要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

[1] [2] 下一页

学精神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科学的发明创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辛勤劳动的事实,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前景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初步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通过物理科学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验、观察、作业、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经常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协调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学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它不单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种伦理的、心理的高级转变。它的实现一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实践,二要依靠教师的模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上一页  [1] [2]

篇4: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与现行大纲相比,新大纲中“划线”较少,这是一个进步。所谓“划线”,是指对教学中一些问题的限制,如“不得如何”、“只能如何”等。现行大纲中作这些限制,有当时的背景,有些限制也是必要的。但是限制过多过细,会对教学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新大纲减少了一些限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按照新大纲的精神,教材编写中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如现行大纲中关于图线的要求限制过死,新大纲不加限制。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强了图线,而又不作过高要求,以求学生能够逐步熟悉和运用图线。

总之,新教材力求掌握好教学要求和程度,增加弹性。建议在试教中能够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欲速则不达。新大纲明确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述方式的选择,都充分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力和对物体受力的分析,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我们特别注意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物体的受力分析没有单独列节,而是分步地提高要求。在第一、第三、第四章都有受力分析的内容。在第一章只分析简单的受力问题,主要结合力的性质来分析。第三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第四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物体的受力问题。

对弹力的分析,一般只限于绳的弹力和平面的支持力。对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的分析,是教学的难点。讲述摩擦力时,对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开始只限于物体相对于静止物体(相对地面)的情形,而对比较复杂的情况不作分析。至于摩擦力作为动力的问题,则准备放在高中三年级的专题中逐步解决。

力的合成和分解,不要求用公式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要求用力的分解来解静力学的问题。静力学的问题放在第四章,用平衡条件解决。力的正交分解在第三章采取渗透的办法学习。大力和小力的问题需要深入理解,教材设有“大力和小力”专题,供程度较好的学生钻研。

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课本在开始讲述瞬时速度时,只给出最浅显的说法,即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继而以小字(选学)用极限的思想说明了怎样理解瞬时速度,供学习较好的学生课外钻研。对加速度概念,在第二章只要求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了澄清概念,在节后用花边框的形式将加速度与速度加以对比,以求学生确切地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到第二册讲到曲线运动和向心加速度时,对加速度的认识还要加以扩展。

第三章讲牛顿运动定律,只限于它的简单的应用。例如,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对全体学生来说不应作为重点,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在高中一年级一般不涉及,待高中三年级在专题中讲述。对全体学生来说,应当强调在高中一年级要着重打好基础,而不应要求“一次到位”。“一次到位”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对程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都是必要的。

三、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教材的叙述对于学生确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材的叙述和对知识的讲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新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中基础的一环。教材的叙述,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希望教材的叙述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教材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而不可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注意了逐步“渗透”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都在书中适当位置如“正文叙述”、“旁批”、“思考与讨论”、“小结”等以不同形式加以渗透或指点,建议教学中对此给予注意。

四、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到创造。就学习过程而言,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教材中应该有所体现,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要讲好,派生性的知识不一定全由教师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提出的似乎“出圈”的,但有利于拓宽思路的问题,简单地以“不考”为由而不去涉及,容易挫伤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这次新编教材,我们初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课本中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其中提出的问题多是基本的问题,供学生钻研或讨论。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希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

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教材在正文中没有列出,要求学生自己推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做,预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如新大纲中没有列入“竖直上抛运动”这一知识点。但这一知识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独立习得。课本在“直线运动”一章的B类习题中安排一个有关的习题,可以让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解决。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在一些重要之处,如物体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都要求适时地进行总结。课本中有提示,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章后设有“本章小结”,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条理化,以便深入、概括地理解。

五、灵活渗透,扩展知识面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多次对中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比较,指出中国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多,灵活渗透地学习少,应注意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次课本编写中,我们注意到这一点,试着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扩展知识面,引导学生逐步习惯于灵活渗透地学习。

有些内容适合用渗透的方式学习,一开始不一定要求学生有深入的理解,经过一段熟悉、积累之后,逐步有所体会,再加以总结提高。对知识要么不讲,要么就讲深讲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其实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运用都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本书对某些知识的讲法就采用了灵活渗透的讲法,对这些知识不专门设题,逐步渗透,逐步提高,逐步积累,适时总结,系统提高。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应用很广泛,用起来也很方便,但课本不单独设节讲述正交分解法,而在第三章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采取渗透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习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对处理矢量的运算很重要。本书也没有单独设节,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告诉学生需要先取一个正方向,以确定矢量的正负,然后进行运算。经过几次熟悉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加以提高。为此,书中设有一个专题,讲述“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或者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自己钻研。

对有些在高中阶段无法讲清或不能证明,但实际中又需要明确的问题,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而且适用于变力,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等,则直接告诉学生,并说明它可以证明,但在高中阶段无法证明。学生知道这一点和不知道这一点是不同的。知道这一点,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规律时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留下进一步钻研的念头。

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知识面越宽,越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相互借鉴地学习。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相比,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在不增加课时、不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学生知识面过窄的不足。

课本中设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属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灵活渗透的学习方式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不必给出某些概念和术语的严格定义,让学生了解一个大意,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开扩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就达到了目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灵活渗透地吸取知识,并且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给予补充和指点,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其它课外科普读物。

本书的绪言改变了过去用长篇文字叙述的写法,用八个彩页以插图的形式对物理学的概貌、物理学的重要性作了说明,以激起

[1] [2] 下一页

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同时,也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使学生知道一些知识,开扩学生的眼界。绪言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可能逐一向学生讲解,这是灵活渗透学习的一个实例。

六、加强实验

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课本在编写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加强实验。

为了加强演示实验,课本中编入的演示比新大纲中规定的有所增加,对演示实验的写法更加醒目,在课文中用【实验】标出,希望在教学中按照要求进行演示。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做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提高实验能力,希望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将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新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个数比现行大纲略有增多,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的比重已有所增加。课本中编入的学生实验比新大纲规定的又增加了“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选做)”两个。实验要求注意分出层次:前几个实验分条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有的还给出填写数据的表格;以后的实验不再这样分条写明。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课文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课本中设了“做一做”栏目,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希望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小实验。有条件的,在不过多增加负担的前提下,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七、安排好练习和习题

安排好节后的练习和章后的习题,是编好教材的重要一环。这次教材在习题的编排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

教材中的练习题更注意了题目的针对性。每设一题必须明确目的,或辨析概念、澄清认识,或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或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基本题覆盖面大,突出重点,力求每道题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练习题的数量较现行教材略有增加,一般来说,节后的练习为3~6个,章后A类题为8~10个。

教材更加注意了练习题的编排层次,以利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节后的练习题多为理解和巩固知识、辨析概念而设,一般较简单,多为基本题,综合题少,目的是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基本知识学好。

章后的习题分A、B两组,题目是对全章知识的深化和综合,还有与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A组为必做题,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B组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希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掌握。

题目的内容更注意了联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注意有现代气息。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联系实际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一个好的传统,新编教材努力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

八、注意形式活泼

一本好的教材,应做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美的。本次课本编写中我们朝这方面做了努力,注意使形式新颖、活泼,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版式上,采用16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出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或留给学生利用。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

在栏目的设置上,以有利教学为原则。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不同的内容;在演示实验、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又不“喧宾夺主”。

适当增加了插图,尤其是情景图和漫画式插图。绪言全部用彩色照片和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在每章的前面,我们精心选择了科学家(或名人)的一句名言,力求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希望先哲们的思想能够对学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希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上一页  [1] [2]

篇5:[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初中阶段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进步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配置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基础,还必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发展的余地,因此,初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高,但又要使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有在这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

3.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十分注意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十分注意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的'风格特色

1.注意处理好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将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等常见现象)排在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新课感到亲切,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力、压强、功和功率、机械能等),分子运动论、内能的知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定律、电和磁等),最后讲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 [2] [3] [4]

篇6: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与现行大纲相比,新大纲中“划线”较少,这是一个进步。所谓“划线”,是指对教学中一些问题的限制,如“不得如何”、“只能如何”等。现行大纲中作这些限制,有当时的背景,有些限制也是必要的。但是限制过多过细,会对教学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新大纲减少了一些限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按照新大纲的精神,教材编写中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如现行大纲中关于图线的要求限制过死,新大纲不加限制。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强了图线,而又不作过高要求,以求学生能够逐步熟悉和运用图线。

[1] [2] [3] [4]

篇7: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吴喆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 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 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 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 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 探索有活力 --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 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 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 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 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 ,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 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 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 --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

附图{图}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 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 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 业。课堂活动为:(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 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 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 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 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 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 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 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 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 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 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Book V,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 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 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 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附图{图}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 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 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 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 自在黑板上罗列 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 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 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 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 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 :(1 )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 )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 它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 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 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 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以Book V,Unit 2为例, 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 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 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

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 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 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 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 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 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 现实世界相联系。

再以Book V,Unit 10为例:课文Soccer是学生熟悉、热中的话题。学生中有不少是球迷,她们远远不满足 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放手让她们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 之后每位或每俩位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球类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她们或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 从internet上调用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看法。学生们的张张poster图文并茂,制作 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她们的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下课,po ster的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笑声,时而可以听到她们的议论。短短的一个星期 教学,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从范志毅到Ronaldol/Beckham;从甲A战火到世界杯风云;从女足 到中国足球之未来;从动画片‘灌蓝高手’到NBA。 我和学生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 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也符合素 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 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 解知识。

篇8: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源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因具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优势,时下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和实践.教材是教学的素材与蓝本,应更好地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经管类教材的编写要做到把握理论、基于工作、源于实践、文法优美,就应该事先建好课程开发的基础平台,恰当精选课程知识的分布结构,合理选择教材编写的风格模式,适宜突出教材编写的创新特色.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9(5) 分类号:G714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理念   教材编写   创新特色  

相关专题 英语拼音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