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建设分析论文

韩茶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韩茶茶”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建设分析论文(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软件工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要性的论文

摘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离不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助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分析了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篇2:软件工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要性的论文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发展观念落伍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

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

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

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3]段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l2).

[4]吴坤.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6):9.

篇3: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的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软件需求的分析在电子信息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必然在面对客户的过程中作出较为正确的需求分析,并可以确定系统完成工作的内容,主要包含对目标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具体性。软件需求的工作是探析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式,从而得出软件的设计意图和软件与其他程序之间接口的方式与结论,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软件需求出现的问题,提升软件需求分析的准确性。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

1软件工程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软件工程涉及程序程序、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设计模式等各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用来进行软件研究及软件分析的一门学科,软件工程师是专门进行软件开发的执行者,也可以根据所负责工作的不同划分为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及程序员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软件工程需要不断研究出新的产品、质量高的产,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软件产品。在这里明确指出的是,软件产品是指运用逻辑思维,将逻辑思维的结构与人们所期望的产品进行结合而研制出来的,是逻辑上存在的产品,并不是某一可以实实在在看到的物件。软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逻辑上的错误,而且其更新换代非常快,存在很大的过时问题,其必然是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人们的需求进行软件产品的不断更新,增加新的功能。同时,软件功能的实现是依靠用户的使用和软件的运行状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软件需求分析具体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是有以下四个阶段,其分别为软件需求目标的`确定、进行分析与整合、规格的相关说明规定、以及最终评审。系统分析师及程序开发软件师需要根据软件的具体实施情况找出目标软件工程所需的要求,并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要求主要是在外观、功能、操作方式上、软件开发所消耗的成本等满足公司既定的要求,在满足软件的开发基础上实现公司利益的增长,提升软件公司的核心市场竞争力。首先,软件功能指的是将人们生活中有形的产品需求运用逻辑架构呈现出来,便于人们操作使用;性能则是满足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可以保障软件运行环境的安全,同时确保网络运行的规范;软件可靠性必然是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感。例如,支付宝必然是需要彻底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才可以保障软件长期被用户使用及进行广泛的推广,同时提升软件工作的更大开发性,功能更加的齐全;用户界面则是根据使用客户的群体、年龄及爱好等等进行画面的布置及创新等。重要的是,软件的开发是对成本及开发时间是比较严格的,软件开发公司则必然是需要在了解软件开发的基础上级掌握开发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与进度进行有序的开发,确保软件开发成本在公司预算范围内,并可以按期完成软件开发的工作,保障公司利益的收入。此外,软件开发者需要明确注意的是系统的性能分析、检测在开发之后的性能,可以有利于及时对系统做出改正,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以便软件开发这对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核对,最终将这些问题解决,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

篇4: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的论文

电子信息的不断进步,科技产品的不断增多,分析软件需求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这些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有略微的差别,此种情形主要是体现在支持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和功能表示方面。对于支出数据域分析机制进行分析,分析方法都包含有数据流、数据特征以及数据结构等等。一般而言,数据流特征所描述的变换过程便是将输入转变为输出;而数据内容的表示方法则是在满足数据字典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执行。软件开发需要特别注重功能的表示,其不能涵盖太复杂的功能界面,必然是需要利用简单明了、易操作的方式将用户的需求进行直接的呈现,才能保障开发的软件可以吸引用户,也便于后期软件的大量推广,实现公司价值的创造。功能一般的表示方法主要为将数据进行加工或是进行有效的替换。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接口定义和问题分解机制与抽象支持、逻辑视图、物理视图中也有相似的机制存在,而对于快速原型方法的分析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其指的便是在熟悉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制造出软件大概结构一个过程,即使不能完全呈现出软件功能的具体细节,但是可以将软件的大体结构构建出来,同时也可以根据软件的模型进行进行更加准确的开发,以便与后期整改与再次调整,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缩短开发时间,而且便于使用成本的规划与使用,降低开发成本,为公司利益的获得创造更大的空间。与之相比,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就显得繁琐。最为明显的区别便是传统方法的开发分为阶段开发,而且每一个开发阶段都是需要都需要对项目研究而重新定义,这是比较繁琐的一个过程,而且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的。软件在实际的开发中,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不能满足软件功能的全面应用,不能全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不合乎未来市场发展的走向,此软件开发并不具备商业利润,此行为对公司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两者相比,快速原型方法的使用的推动是软件开发的一大走向。软件开发公司在软件开发之前对市场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确定软件开发的主旨,确定目标人群,并对目标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可以通过采访或是做意向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其次便是做好竞品分析,在同行软件中找出自身的优势了,明确自身的优势,利用原型方法快速成立软件的架构,并将之呈现给客户,与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再次确定其中开发的大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进行结构的修改,从而获得新的目标系统,避免了成品的反复修改,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及成本,也是可以使系统原型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大大增加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及质量,提升软件的价值。总之,软件需求分析对于软件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以忽略的一个环节。软件的开发这必须重视软件需求的重要性,并将此种重要性在实际的开发中体现出现,构建合理的原型帮助工作的顺利完成,提升软件的质量,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蔺茹;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4).

[2]韩沁轩;传统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构件软件工程的比较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02).

篇5:需求分析下软件工程论文

需求分析下软件工程论文

1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问题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最大的问题是开发方和使用方对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轻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急功近利性,致使软件的开发难以满足用户应用需求,甚至一些软件开发到了后期,用户才提出新的需求要求,导致软件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工期被迫延长,可见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方案的制定中缺少用户的参与,对于需求分析的收集、编写、管理等环节也多为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一手包揽,致使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存在了一定的空想性、不切实际性,使开发方开发的软件产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开发人员与用户在开发之初对于系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双方的交流、沟通容易发生误解,致使其对软件系统用来“做什么”理解不准确,致使软件开发中问题很多,变更频出,影响了软件开发的效益;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对于客户需求论述的不完整、不准确,且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不断变更,致使软件工程分析方案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点和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两者灵活运用,结合起来,即确保了需求调查的准确性,又提高了需求调查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采用回忆座谈、表格调查等方式,以提高用户需求调查的准确性,确保为用户需求分析提供有效的、全面的、准确的分析资料。再次,注重系统后期的需求分析方案的完善,协助用户明确系统要求,对系统的应用环境、信息处理特点等,与用户进行全面的、完整的沟通,以确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最大准确性、科学性,确保软件系统开发者的效益。

2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方案的制定

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方案的制定中,首先,要明确软件编写的目的,一方面,要对软件工程的编写背景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以准确确定软件编写的目的。例如,软件工程开发的背景是用户为解决分散管理,数据易丢失等问题,那么软件工程的需求就应向数据共享、规范管理方面考虑,以解决用户工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调查、了解用户需求,以用户的使用目的为参考依据进行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例如,在学籍档案管理中,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准确管理学生档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真实的、可靠的记录,同时还要确保修改的方便,对学生奖罚等情况的及时记录、修正等等,在了解了用户的使用范围和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用户需求分析,能更好地抓住用户的使用心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其次,明确用户对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合理的设计用户权限,备份和恢复功能等,确保系统数据的长期性、全面性和正确性,确保系统的便于操作、无故障运行。一方面,注重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对用户权限、使用目的等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用户重要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例如,酒店软件系统开发中,点菜权限只需要使用系统的菜名、价位等数据,对于菜品的成本价钱等无需让点菜服务人员知晓、更不能随意更改菜品单价、打折等状态,在权限设计上就可以加以控制,以避免用户不必要的信息流失或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应避免不相关用户登录后对数据的随意更改,这些都需要用户权限予以约束。另一方面,应注重用户使用平台的`要求分析,例如用户使用的运行环境,如XP与windows7的系统运行环境是有所区别的,只有准确了解用户使用的运行环境,才能为题更好地提供各种软件服务,使软件产品更符合用户使用需求。再次,提高对软件产品层次概念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挖掘系统工程需求的细节问题,对软件工程开发的各个层次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准确把握用户需求。例如,在编写用户需求图示或需求文档时,可按照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频度、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特点等进行,以便更准确地掌握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开发更合理、更使用的软件产品。另一方面,科学选择产品的用户代表,针对用户和开发者的接口进行需求分析,绘制关联图,有效地创建开发原型,并研究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可行性,在进入实施阶段,确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环节的准确、有效、科学。总之,认真、严格地把握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中需求分析、总体概述、具体要求、软件质量特点等等环节,建立全面的、真实的、科学的用户需求分析模型,使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能够为软件的开发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篇6: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分析论文

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分析论文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其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就软件工程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能对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一些思路。

1 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

1.1 软件工程的概念

使用工程化的方法来研究构建与维护有效地、实用的以及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就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如:数据库、系统平台、设计模式、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开发工具。

1.2 软件工程的内容

软件工程中的主要探究内容就是凭借先进科学技术来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提供指导的服务,其追求的目标就是凭借投资的最小化而取得回报的最大化,在为人们提供科技服务时可以凭借计算机软件的高质量而做到最好。

在涉及范围方面软件工程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极为广泛的,其包含了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主要有经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系统工程等。可以对这些学科的研究结合的基础上,使得在软件工程中开发出的软件更加的人性化。

2 软件工程的应用技术

软件重用技术与构件技术、标准件技术以及中间件技术是软件工程中普遍都会用到的技术。在软件工程中会用到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软件重用技术,而构件技术则是软件工程的基础与核心,因此这两个技术也是软件工程在研发领域中的长期研究重点,如果能在软件工程中把软件重用技术运用好,就可以达到减少软件工程开发人员的低层次工作,使其在高层次的大构件耗费更多精力的目的。

除以上两个以外,就是标准化技术了。其拥有着软件标准以及软件过程标准双面性质。标准化技术在软件工程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其不仅可以满足软件重用以及构件技术的发展需求,还可以为周围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的成熟标志。

最后要说的就是中间件技术了,其于软件工程技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软件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和发展关键就是软件工程技术。中间件按照功能来划分就可以分为五大类,即为通信、数据库访问、分布对象、事务处理与远程过程调用。

中间件技术可以对软件工程中重用以及构件技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原因是软件工程中重用及构件化开发应用的有利支撑就是不同层次上的中间件平台。而且构件技术的现实化基础就是中间件技术,只有通过适配的中间件,才有凭借隔离以及抽象处理把软件变为构件的可能。

3 软件工程的应用特点

3.1 目标明确

在软件工程进行应用开发时就已经已经明确了目标,即为了对人们的需求进行满足。在软件工程的实施前其任务就是明确产品的需求标准,这就是软件工程分析需求以明确目标的过程,在需求分析上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人员会通过和用户间的不断交流,最终明确客户的需求,了解其软件工程中的实施目标。

3.2 具有规范性

为了使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开发工作可以在被他人接手时较为容易,因此软件工程在应用中都具有这规范性,尤其是在群体软件开发工作中,标准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软件工程在开发中都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对象组合的,以使其能拥有规范性。这种规范标准在实际上就是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

3.3 具有易维护性

软件工程的开发软件在应用中有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因为的其在软件工程中的后期继承对象可以因对初期对象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容易维护的特点可以使软件工程开发中的成本大大的降低,因此这样的易维护性的出现,在很大比例上是由于对软件工程开发成本的控制。

3.4 创新性

任何技术的开发或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因此软件工程中开发的应用软件也都具备着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也跟上时代的脚步。

4 软件工程在开发与应用中应注意的因素

4.1 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

在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之中,就会出项在软件工程工作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即用户不断对以前的要求进行修改或者是不断的对软件开发提出新要求。

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受限于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所有人都不可能直接就提出一个全面及准确的要求。因此在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中应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特别注意,在软件工程实施前向用户说明其中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对用户的合理要求进行满足。

4.2 用户的心理因素

在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中主要会对其产生影响的用户心理因素就是抵触情绪。这种心理因素往往都是来自于怀疑先进技术的用户,这种抵触的心理因素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是消极或者是漠然。

在软件工程实施前的了解需求及明确目标方面,就应对此特别注意,要使其认识到现代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了解软件工程的开发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达到了解用户真正需求,从而使用户掌握先进软件技术的目的。

5 结语

软件工程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发与应用手段,其贮备着目标明确、易于维护、拥有规范标准以及创新等多个特点,但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多,这就对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就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下其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要注意的因素进行了表述。希望能对当下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有所益处。

篇7: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分析的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产出物,包含系统平台、程序语言、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软件的发展和本质,阐述了软件工程发展现状,对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

关键词:软件工程;发展趋势;对策

软件工程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企业中,正常工作的运行、管理很大程度依赖于合适的软件,软件的使用在一定层面上帮助企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领域中重要内容,开发了计算机使用功能,主要研究软件构件技术、网络计算机智能化、标准化等内容。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软件工程的帮助,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模块性、开放性、全球化发展。

1软件的发展和本质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从20世纪60年代的开始,经历左右时间,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已实现,在这之后,计算机软件工程环境得到广泛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到优化性能,软件使用的对象和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软件的发展伴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软件消除硬件和编程语言的异构性作用,开发了不同操作系统,更轻松解决异构问题。软件的本质是演化性和构造性,软件的演化是软件的开发将伴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进步,软件的性能设计是服务于人们的需求,同时依赖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短短数十年,软件工程的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

2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2.1软件重用和构件技术

软件的构件是软件工程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重用则是软件的方法。通过构件的重用这种方式,软件开发人员可减少写代码工作,将精力集中于问题定义。构件的开放需要以开发工具为支撑,包括集成开发、应用管理、构件库管理等,在不同行业领域中,构件库有不同的业务构件。构件模型和软件体系结构是构件设计中重要问题,构件模型确定了软件系统构件的基本逻辑,将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开,进一步提高构件的独立性。

2.2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作为支撑存在于软件重用和构件化开发运行中,对软件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间件是软件系统集成的重要技术,提供给构件可运行空间。构件只有基于中间平台才会有作用,中间件技术包括数据库访问、通信、分布对象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和事务处理,具有分布交互模式的关键特征,在异构环境中国起到协同作用。设计者在构件软件开发中主要关注于业务逻辑本身,对分布式应用中与业务无直接关系的问题无需投入大量精力。中间件可以屏蔽多种系统资源,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中,实现接口和协议规范,开发并实现分布式系统与环境隔离的构件开发模式。

2.3标准化技术

标准化是软件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的发展需要,支撑着软件产业发展。软件工程标准分为软件标准和软件过程标准。当前,国际流行两大软件工程标准框架,其一为美国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指南,涉及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的安全性、程序设计语言等,并针对性提出强制要求和推荐采用的支持软件系统工程化标准。其二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软件工程标准框架,提出了软件工程对标准的要求。软件工程标准化将朝着软件生存周期中整体软件开发流程标准化和具体系统的标准化方向发展,对多功能软件开发流程和开发环境和专用工具系统制定标准,促进软件标准化和软件过程标准化结合协调发展。

篇8: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分析的论文

3.1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发展,软件开发也经历着不同的开发环境,传统的开发理念对目前软件开发以有些不适应,软件开发未来发展将朝着全球性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软件开发不仅局限于国内发展,而且在国外开展也应用颇多。通过全球化发展,促使软件外包公司发展迅速,软件外包公司利用全球各国技术资源,将软件开发涉及的各部分内容分别完成。

3.2模块化设计

软件工程的全球化发展为软件开发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给了软件工程发展的各种挑战。软件公司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模块化的发展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块化设计帮助解决了传统问题缺失灵活性的弊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软件构件和与之相关的软件构件进行分类,将之模块化。

3.3开放性计算的应用

开放性计算包含开放标准、开源软件、开放架构三个内容,将开放标准进行统一,可以实现不同企业开发的不同软件可相互使用,软件开发工具也可集成应用。软件工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计算可帮助不同区域的软件开发员更便利地开发软件,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同时对后期的维护工作更加方便且专业。通过开放性构架的使用对IT环境中复杂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提高软件工程的灵活性。

4我国软件工程发展对策

4.1制定软件工程发展战略计划

随着我国对软件工程发展逐渐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软件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重要地位。若想软件工程稳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软件工程发展战略计划,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化,优先扶持一些先进软件开发企业,同时兼顾其他软件开发企业。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软件开发企业的调研工作,切实了解国内软件开发现状,结合国外及时,进行积极引导和调整,实现我国软件开发积极有效地发展。

4.2培养软件开发高素质专业人才

我国软件工程发展迅速,但跟国外相比仍有些落后,软件工程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所以,国家积极增加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资金投入,补充高校软件工程基础设施,并且建立软件实验室和培训基地。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培养软件高素质人才,利用学校资源,设置合理可行的软件教学方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联系起来。同时,软件开发公司也应当开展软件培训工作,重视软件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公司员工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4.3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软件工程的发展应紧跟软件开发的趋势,加强国际之间和合作,增加软件开发企业与其他国家软件开发企业合作交流机会,及时了解国外软件开发的发展状况,再根据自身国内发展条件,调节相应的对策,完善相应的软件知识产权。同时,在于国家相关软件开发企业交流过程中,通过对比找出自身发展的局限,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彭慧.论软件工程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32(8):31-32.

[2]王章宁.浅析软件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IT传媒品牌,,34(10):136-137.

[3]张淑娟.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13(2):12-13.

篇9:人力资源结构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会计行业4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分析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问题,以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期望。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会计人员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出在能力视角下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变革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 培养对策

国会计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多类型、多样化、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教师按照学科分类将系统、专门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会计应用问题。然而,这种会计教育忽视了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响应(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所有者和股东、用人单位、广告商等,本文主要研究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诉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义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交流,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特色不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会计理论创新等,会计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着改变,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加强会计专业建设,推进会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善,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本文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需求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采用的方法。

1.文献研究和档案研究。主要通过翻阅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招聘项目资料找出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

2.设计问卷,采用样本调查。以笔者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上对厘清文献和研究需要调查的主要方面,为初步设计调查问卷提供基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经过与校内会计专业负责人、主管院长以及2位财务主管和1位会计师事务所的部门经理进行的两次研讨会(平均每次2小时),对问卷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试填和修改,增强了对问卷内容的信心。

(二)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类型、经营规模、人员规模、会计岗位配置、人才招聘方式、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模式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两大问题:会计专业毕业生需具备的知识;会计专业毕业生须具备的能力。

(三)调查方式。自7月开始,对41家企事业单位及所属部门的会计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被调研对象列示如下:大连市庄河桂云花乡、辽宁中医药大学吉林学院、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鞍山市台安县团委、沈阳机床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铁岭办事处、中共庄河市委组织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吉林分公司通化配送中心、杭州建速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李安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沈阳英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自胜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信智原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北大公学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辽宁新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珠海市鼎新汽车饰品有限公司、泰安飞扬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沈阳华合富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辽宁卓信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同心包装制品厂、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沈阳市苏家屯区办公室、盖州市天禹塑胶集团有限公司、盖州市太阳升鞋业总公司、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铁林人民银行、沈阳大学师资科、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大学团委、沈阳大学人事科、东北高级职业技能学校、辽宁省烟草公司铁岭分公司、沈阳与众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鑫荣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被调查对象共计41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部门13家、金融企业(股份制银行)2家、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8家、合资制造业企业3家、独资(合伙)企业13家、外企2家。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分别对上述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知识以及能力为导向,具体调查结果经统计汇总后如下页表1、表2所示。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需具备的知识调查分析。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7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为会计人员需具备审计、财政金融、经济学、企业管理、税务知识的比重较小,但平均来看,仍有50%的被调查单位表示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上述五种类型的知识。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会计从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人员传统的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正在由单一的经济业务记录者向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者过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越来越多的相关知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须具备的能力调查分析。从表2不难看出,83%的被调查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能力”,这表明“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分析能力”排在第二位,这说明现代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账务的进一步分析从而作出判断方向的能力显得日渐重要。“决策、财务管理能力”在需求比例中排第三位,经详细统计,选择这项的大多是大中型企业,说明了管理、决策等才能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的重要性。“沟通协调能力”也占有很大比例,说明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会计人员来说也不例外。会计人员需要与多个部门及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93%左右的企业对于“计算机及财务软件应用能力”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能力”都有明显需要,这表明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实行电子记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操作财务软件的技能。虽然“外语能力”的需求比例稍低,不过在外企中对财务人员的外语能力需求还是相当高的。此外,“创新能力”也是一个热门考虑,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有新技术、新的交易手段被创造出来,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

四、思考与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会计从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人员的传统职业能力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的职业知识不再是单一的财会知识,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法、管理学、金融学、税法等都应当掌握。会计核算能力也不再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唯一指标。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应着重培养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的能力;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将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随着会计工作职能向管理决策方面的不断转变,是否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将直接决定会计人员能否在企业中顺利开展工作。由此可见,为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新的、综合性强的能力。

因此,各高校应更新会计专业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把高素质多技能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标准。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不应仅针对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还要注重市场用人需求,培养造就一批会计专业技能突出、多种技能协调发展的会计从业人员。为实现此目标,各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正确处理好会计专业课与其余相关课程的关系,把学生的各种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对选定的课程内容加以组织和安排。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应符合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有效推动会计工作向前发展。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有明确的定位,积极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白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存在问题的根源性分析[J].商业会计,,(04).

[2]颜莉,余钦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吻合度分析――以湖北省高校为例[J].大学教育,2013,(10):26-28.

[3]贺辉.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J].价值工程,,(19).

[4]王京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协同效应[J].大学教育,2013,(1):75-78.

[5]楼士明.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J].教育与职业,,(15):90-91.

篇10:人力资源结构分析论文

【摘要】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正确规避人力资源及其管理风险,运用有效的方法,从有限的资源中挖掘出无限的价值。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析

人力资源是一项特殊的资源,它和其他固化的物质资源不同,是以人为载体的特殊存在。其发挥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与人的经济、政治、信仰等有关,与企业的文化、制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直接关系。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一部分来自人力资源本身,一部分则来自于企业对其管理的不善。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正确的激励来实现资源价值的增长,也可能由于激励不当,起到相反的作用,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本身的风险

1、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关于人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详细准确地揭示人的全部心理结构及运行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源中的个体在决定自己行为时,表现出过程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信息获取、处理、输出及反馈与主观、客观的依赖性。另一方面表现在赫尔伯特、西蒙所指出的人的有限理性特征。

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即劳动力)附着于劳动者这一活的人体之中,而人受其大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独具思维、情感、意志和个性,具有物资要素所不具备的能动性。人力资源的使用会受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当人的主观意愿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就有可能造成组织目标的难以实现,并给组织带来损失。

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另一种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一个独特性是他的自适应性。人们可以在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或向同行学习,或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干中学”,使得人力资源的素质在时间上呈现动态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风险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风险主要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而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的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招募、班选、绩效管理、以及晋升、培训等各个环节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以及信息的不Τ菩浴

1、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代表着管理理论的复杂性、渗透性、交互性和灵活性,其本身也说明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过程自然也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系统是自生秩序与创生秩序的综成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兼有自组织系统特性与人造系统的全部特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它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但这各个部分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在实际运行中只有充分注意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协调和连接,才能提高其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还表现在目标的系统性,即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3、信息不对称性。对称信息是指每一个参与人对其他所有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各方所拥有的个人信息都成为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的行为具有非可测性,很难准确测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原因。工作人员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取得收益。其利己动机或者称为投机动机是普遍存在的,当信息的不对称存在时,这种动机就有可能行为化。从而产生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协作、非效率的“道德风险”。

三、规避和化解风险的有效途径

1、招聘时严格筛选,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挖掘适应型人才。全面考虑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规划蓝图。不招聘无用之人,不大材小用,做到人能尽其才。

2、发掘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最大程度地挖掘员工潜能,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造福企业,获得员工企业的双丰收。合理使用人才,把正确的人用到正确的地方,采用工资差等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

3、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业务水平。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更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4、建立完善的员工离职制度。对离职的员工,企业为其办好离职的各项手续,避免劳动纠葛。对于保密工作岗位的员工,离职时要签订保密协议,避免企业商业机密外泄。

结束语:

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为了实现企业的顺利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加以识别并进行研究防范。

参考文献:

[1]蒋志思.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戚姚云.关于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4)

[3]梁挺.论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J].攀登,(3)

[4]陈璐.浅谈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

[5]王汝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12

篇11:人力资源结构分析论文

提要 本文以我国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医院发展的战略性要素。而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现在绝大多数医院所采用的是以人事管理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主要精力集中在职工考勤统计、人员调动、人员基本情况、人事档案以及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管理。目前来看,我国医院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没有自己的职能,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如何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已成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摆在人事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针对人力资源拟定了相关程序文件,并依照文件组织实施,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规划等工作重点实施,并逐步铺开,由最初的人事管理模式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渡。

二、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1、医院人事部门要合理的选才、育才、用才、惜才、展才。(1)选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是医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2)育才,是要培训工作人员工作中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及思想素质。(3)用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将具有各种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4)惜才,因为优秀人才来之不易,医院培养优秀人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技能日益增高,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失去这样的人才,便是医院最大的损失。(5)展才,职工随着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增加,医院也需要给职工提供晋升的机会,给职工创造一个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2、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1)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医院文化的具体体现。医院有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可以营造一种舒心的、和谐的良好氛围,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干劲,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医院的领导者要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出医院的目标,让每位员工产生巨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并愿意努力将目标变为现实。(2)事业环境。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去推动,人才的稳定也同样需要事业来吸引。人的需求是从低向高逐步升华的,有才华的人,他们的需求绝不仅仅是物质待遇,更重要的是才能的施展和价值的实现。因此,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为人才搭建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才能实现医院与人才的共同发展。(3)工作、生活环境。保证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最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争夺发展中国家人才的主要武器:一是优厚的经济待遇;二是优越的科技环境。在医疗卫生系统,待遇条件是医疗技术人才流动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一定要为人才提供必需的物质保证(设备、资金、信息等),切实解除生活的后顾之忧(薪金、住房、保险等),使他们安居乐业。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3、建立职责明确、有效放权的岗位责任制。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权限使用清晰。要真正做到这些,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员工的能力要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二是有效放权。(1)员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就是指一个人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特长与兴趣均与其所在岗位所需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特长相适应,使员工个人能在该岗位上获得知识才能的极大发挥,并感到愉快。同时,使该岗位的职责能够充分履行而与上下配合协调,使医院整体获得最大效益。(2)有效放权就是要求医院高层领导人要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范充分放权,通过放权来给下级施加压力和增添动力,通过充分发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工作效能。当然,有效放权是以选好人为前提的,如果人选得不符合岗位的要求,即使放权了,仍然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

4、以人为本构造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管理者要注重对员工的关心和关怀,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以诚心诚意的同情与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切实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2)进行有效的约束机制。把绩效考核作为支付薪酬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励员工,鼓舞士气。

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还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①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②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③绩效考核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以人为本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任何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医院在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监督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中对人进行柔性的人性化、知识化的管理。以人为本意味着任何人都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对任何个人的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对人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应注入人性化的精神,给予人性化的思考与关怀。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只有将组织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获得长久的发展。2、以人为本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过滤掉员工心灵深处传统文化的影响,剔除掉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做到以人为本,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3、以人为本有利于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更加开放、透明、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使员工处于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之中。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进步过程中,事业单位更应追寻发展规律,人事部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地理解并利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篇12:人力资源结构分析论文

摘要: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是比任何物质资源更具有价值的经济资源。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广泛应用的时代,新的形势对企事业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确定人力资源这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对企业作出的贡献,以确认和分析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生产要素分配论为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分配论

引言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广泛应用的时代,新的形势对企事业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如劳动力价值结构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是由于缺乏人才需求的合理预测方法和人才价值结构合理程度的评价方法造成的。针对这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有学者提出基于企事业效用函数观点的价值最优化结构建模方法,但未涉及现有企事业人力资源价值合理程度的评价方法。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力资源价值模型,并系统地考虑了各子价值结构间协调性配置问题,得出科学的、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人力资源价值结构考核指标;同时,给出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结构合理性和协调性的度量方法。

一、人力资源价值分析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经济价值法、商誉法、实物期权法、生产要素分配论。

其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商品的价值及价值决定进行了充分阐述,他认为,劳动者的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能创造价值但可参与价值创造。既然劳动者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那么人力资源就有价值,是可以被评估的。所以,劳动价值论从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角度阐述了人力资源价值的规定性。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中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马歇尔认为:“所有资本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贝克尔指出,人力资本包括个人的技能、学识、健康,这些因素与人类紧密联系。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了人对自身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个人因素的分配比例,尤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确定人力资源这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对企业作出的贡献,以确认和分析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生产要素分配论为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分离人力、物力贡献价值要以投入和产出价值为内容呢?因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是生产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两方面,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出贡献价值,所以说贡献价值是人力、物力的结晶和产物。具体而言: (1)贡献价值是劳动者运用物力资源,通过辛勤劳动,将投入和产出的价值融入物质产品之中形成产品的价值,通过销售实现销售收益,这时销售收益的本身就含有人力、物力创造的贡献价值。(2)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是比任何物质资源更具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当劳动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投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是将凝结在企业人力资源上的资源投入企业了。劳动者投入企业后所耗用的投入价值和创造的新价值就构成了企业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了,所以依据投入和产出价值即贡献价值进行分离是最为科学的。这个投入产出的贡献价值体现人的内在功能,通过人的劳动与物力相结合创造出贡献价值并体现其贡献大小,这是劳动者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以这个看得见的价值量作为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和尺度来分离其贡献价值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分离贡献价值,既把人力资源贡献价值从物力资源中分离出来,又为计量人力资源群体、个体贡献价值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人力资源群体贡献价值和个体贡献价值的量化,必须是在分离出人力资源贡献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群体和个体贡献价值的计量,才能为人力资源分配价值和实现个人贡献价值的回报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力资源价值模型设计

人力资源价值模型是以人力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现实经济价值与潜在价值为基础所构建的模型。因此,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力资产”对企业的绩效贡献,加上潜能贡献,其中潜在因素包括情商(EQ)、智商(IQ)、创新能力、精力充沛度等。

(一)绩效贡献

劳动者的劳动除创造自身贡献价值外,更多的是为企业创造贡献价值,这些贡献价值都是通过他们过去和现在的有效劳动来实现的,也就是劳动者运用物力资源创造的,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就企业而言,企业的贡献价值虽然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共同创造的,但按照现行的会计核算,企业创造的贡献价值已混为一体,无法区分人力物力,甚至将企业创造的贡献价值完全归功于物力,而将人力排除在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为了把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分离开来,首先要求得到人力资源贡献价值在企业人力物力贡献价值中的比例,即人力资源贡献率,而后才能求得人力资源贡献价值。根据这一概念,人力资源绩效贡献价值的模型可以表述为:

人力资源绩效贡献价值=人力资源绩效贡献率(H)×人力、物力贡献价值。

人力资源贡献率(H)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人力和物力对企业的效益(或产出)的贡献比例,关系到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能否正确分离开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H。确定H之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表明企业的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源的投入、物力资源的投入的函数关系,即:Q=ALαKβ(1)

式中: Q为效益或产出; L为人力资源的投入;K为物力资源的投入;A为技术水平参数;α为人力资源投入的效益参数;β为物力资源投入的效益参数。为了简化计算,将(1)式两边取对数得:lnQ=lnLα+lnKβ+lnA(2)

再令Q'=lnQ,A'=lnA, L'=lnL,K'=lnK,则(2)式变为Q'=A'+ Lα'+Kβ',即:Q=A+Lα+Kβ (3)

其中:Q为企业效益或产出的对数值; L为人力资源的投入的对数值;K为物力资源的投入的对数值;A为技术水平参数的对数值。为求得H,假设在短期内,企业规模稳定,则技术水平参数A保持不变,因为它不是实质性的生产要素,而是渗透于人力和物力之中,在短期内企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常量不予考虑。因此(3)式可变为:

Q=Lα+Kβ (4)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可测得企业近两年的效益产出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与物力资源的投入的两组数据代入方程式(4)得:Q1=L1α+K1β;Q2=L2α+K2β(5)

解方程组便可以求得α、β之值。显然上式说明,企业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源的投入、物力资源的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运用(4)式便可以求得H的值:

根据:人力资源贡献价值=人力资源贡献率(H)×人力、物力贡献价值。

变形得到:人力资源贡献率(H)=人力资源贡献价值/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即:

H=Lα/(Lα+Kβ) (6)

将α和β值带入(6)式即可求得人力资源贡献率,而后乘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即可以求得人力资源的贡献价值,从而实现人力贡献价值和物力贡献价值的科学分离[1]。

(二)潜能贡献

潜能贡献函数则代表员工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该函数如下:

潜能因子=f(情商,智商,创新能力,精力充沛程度)

①情商=f(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判断力,团队合作,主创性)

②智商=f(学习能力,反应能力,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潜能包括情商(EQ)、智商(IQ)、创新能力、精力充沛程度。以情商为例,首先对各维度进行等级界定,分为高、中、低3级并附以文字说明,然后要求评价者注明被评价雇员的实际情况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说明中的标准水平,据此确定每位雇员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见表1)。

根据各个特征维度在情商中所占的比重,加权平均得出情商的综合得分。企业可确定情商的标准分,以后每个雇员的情商得分都与此相比,比值大于1表示他的EQ高于平均水平,等于1持平,小于1则是EQ低于平均水平。其他3个因素同样评价,最后4个因素的比值加权平均得出员工潜能方面的实际比值,即为模型中的潜能系数。综合以上两部分的因素计量,根据人力资源价值模型,可得到企业中员工的价值[2]。

三、结论

运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来计量企业员工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企业作出的贡献以及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它并非作为财务数据向外公布,只是为管理层合理判断提供一个量化依据,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指导作用。具体如下:

1.正确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可以作为确定职工薪酬标准的依据,也可作为企业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2.可以使企业形成较完善的人才数据库,打开人员能力的“黑匣子”。同时,辅助管理者作出优化的人事决策(提拔、淘汰),充分挖掘人才潜能。

3.从动态角度而言,纵向对比成为可能。人力资源价值的动态变化是公司战略规划的辅助性信息,据此可帮助企业经营者诊断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匹配度以及二者的时间序列关系。

4.就模型本身而言,多重指标的选择可因人、因时而异,体现出柔性化、开放性的特点,可在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宇.人力资源价值分析模型的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 赵成荣,邓培林.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相关专题 软件工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