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记忆观后感

刘筱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刘筱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山记忆观后感(共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平山记忆观后感500字

平山记忆观后感500字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通过观看《平山记忆》,对我们平山当年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平山精神所赋予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睹物思人,感概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引发了许多感想,解读历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部文献纪录片共有《播火》、《堡垒》、《家园》、《支前》、《长歌》、《转战》、《曙光》、《情怀》八集,透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平山人民为祖国的革命作出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平上记忆》是一部平山历史的真是写照,承载着平山儿女的苦难和辉煌,同时也是祖国革命历史的缩影。

平山,是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晋察冀抗战史上的的一个典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穿越平山历史的天空,回顾先辈们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的感受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将来,“两个务必”永远都是我们排除万难,取得新的胜利的保证,平山先辈们的精神才是我们新一代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奠基石。

通过观看《平山记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更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去建设我们先辈们用血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

篇2:平山记忆观后感300字

观看完纪录片《平山记忆》,感慨良多!

纪录片《平山记忆》以开阔的视野,以深刻的历史观、价值观,以朴实凝重并带有鲜明地域特点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鲜活人物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平山儿女“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的英雄豪迈和仁厚实在的人格品质。

平山记忆是一段铁和血的记忆,镌刻在太行山上,流淌在中华儿女沸腾的血液中。这段记忆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一片片激荡的浪花,更是一圈圈饱经沧桑的年轮,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奔赴国难的豪气,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和壮烈,看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被实践印证的真理。这段记忆将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

篇3:平山记忆观后感300字

收看《平山记忆》前四集《播火》、《堡垒》、《家园》、《支前》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正如片中所说的“平山,是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晋察冀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老区平山49万人民的普通一员,感到无尚荣光和无比自豪,对平山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壮举无比敬佩。对照先烈英雄事迹,自愧不如,更当奋发向上,踏迹前行,方不枉作平山儿女。

从1931年于光汉在霍宾台村发展第一个党员、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抗战开始前平山县党员发展到700多人,占到全华北区党员总数的七分之一,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于光汉、粟再温、王昭这些平山早期党的领导者,为平山县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卓越功勋。战功赫赫、屡胜敌寇的平山团 ,仅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就组建了1500人的抗日队伍开赴前线。这支英雄的部队,被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舍生忘死亲人一般救治伤员,成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代表和全国楷模。无论是早期党的领导者、积极参军抗敌的农家子弟, 还是英雄的“子弟兵的母亲”、威震敌胆的“东回舍模范大枪班”、战斗英雄王二小等等,都有一样的家国情怀,那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下,永远忠诚使命,紧跟党走,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他们有共同的革命精神和斗志,那就是有信念、有血性、有胆识、有能力、有担当。他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所在,在险恶艰苦的抗战时期,正是有了我们这些舍家报国、视死如归、不怕流血牺牲的先辈们勇敢的对敌斗争和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永远记住承载着平山光荣革命传统和平山记忆的先辈们,记住他们精忠报国、热爱故土、守护家园的家国情怀并一代一代传承发扬,让平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成为传播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历史的一本生动鲜活的教材。

篇4:平山记忆观后感600字

平山记忆观后感600字

窗外,一场秋雨,就这样一滴滴融进夜色。在不紧不慢中,暗自完成了对命运的转换,我于梦中惊醒后,听淅淅沥沥的雨声,想象着有多少生命从此不再年轻。心就在一瞬间融化成柔软的疼痛,所有关于平山的记忆缓缓爬上心头,流淌在血液里的依赖,不舍和眷恋也就在那一刻再度复苏。

4月一日下午5时许,我和农民报编辑孟燕君,隆尧的爱琴妹妹,南宫的尹得冰泊头的陈飞,定兴的许杰大哥在石家庄回合后直奔平山温塘。去参加阎东升大哥组织的20河北农民报平山文友聚会。下午5时许,我们一行几人终于风尘仆仆到达阎东升大哥的家。唐山的张久盛大哥,冯立成还有几位朋友已经先期抵达。

刚走进阎哥大门,就看到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和我打招呼。他的眉骨稍高,面庞消瘦,我微笑着和他行过握手礼。他欣喜地冲我一笑说:“我早就进过你的博客,早就见过你的芳容。也知道你拿过很多奖项。”他的话让一向自认丑女无敌的我思维出现了持续十几秒的短路。一时之间竟讷讷着接不上话。只是没想到吃过晚饭他又把这话说了一遍。我的好奇心上来了,悄悄到一边一打问,才知道他竟然就是慕名已久的河北科技报副总编刘秀来老师。当时真是欣喜之至!

那晚,是阎大哥摆的家宴为我们接风,大家开怀畅饮共叙师生兄妹情谊。晚间十点要去宾馆休息时,粗疏的'我才发现阎家嫂子一个人安静地呆在院子里,举着早已凉透的半碗粥。在料峭春寒之夜薄凉的风中,我的内心里涌上很深很深的感动!我很愿意代表与会的二十几个朋友感谢阎家兄嫂全心地付出!

第二天集体出游,带着无比崇敬无比景仰的心去了游览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也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占地16440平方米。毛泽东主席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后门出去就是防空洞。

直到1949年3月3日,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迁往北平。下午进入惟馀莽莽的太行山区,而沕沕水就镶嵌在太行深处的平山县北冶乡。

我们饱览了沕沕水的美丽景观,更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百丈飞瀑的气势。沕沕水发电站,是在朱德总司令带领军民克服一切困难建立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也是它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它们以沉默的方式诉说着往事,见证着新中国稳健的步伐。

篇5: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河北平山,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于8月2日至9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时)、河北电视台(河北卫视21时05分)隆重播出。

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的西部,是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上世纪30年代时开始,平山就一直是中国北方革命斗争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介绍:“全面抗战爆发前,整个华北当时只有党员5000多名,但是光平山县就有700多名党员。”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平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和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抗战八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机关在平山度过了三年零两个月。抗战爆发不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著名的“平山团”在此组建后开赴前线。平山为八路军第120师、第115师输送大量兵员,八年中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涌现出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为代表的支前模范,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物资补充基地和可靠的后方。平山也因此成为日军反复残酷“围剿”、“扫荡”的地区,八年中有14700多名无辜平民被屠杀,是河北省被日寇屠杀最惨重的县份;有5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烈士人数位居河北省首位。

据悉,这部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分《播火》、《堡垒》、《家园》、《支前》、《长歌》、《转战》、《曙光》、《情怀》八集,每集50分钟。全片朴实、凝重并带有鲜明平山地域特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展示平山儿女以其仁厚实在、悲歌慷慨的风骨,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摄制组历时16个月,采访了170多位重要历史当事人和知情人,并首次披露中央档案馆、日本公文书馆保存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使用了许多历史当事人、知情人收藏多年的珍贵照片。

篇6: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这部片子拍得很大气,很震撼,也很令人感动和思考。铭记历史可以让我们前行,看完之后有这样几点感受。

第一点,这部作品是大视野,大格局,高站位,显示出创作团队的'实力。《平山记忆》的可贵之处在于,说的是平山但是又高屋建瓴,以小博大,一方面讲平山的苦难与辉煌,一方面又彰显了平山和中国革命全局的紧密联系,我们看到不是一个地方的革命史而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因此,《平山记忆》不仅仅是平山人的记忆,也是中国革命的记忆,这段记忆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关键在于选题选得好,题材重大,讲述的平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有时代意义,主创人员的大局意识、使命担当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第二点,虽然文献纪录片要尊重历史,忠实于史料,但创作者很注重故事、人物的讲述和细节的呈现,注重生动鲜活、丰富饱满的艺术展示,有很强的可看性。这部作品极为难得的是,不仅对纵向历史有深刻挖掘,对每一集横向切面也都营造得生动感人,包括采访170多位当事者和知情人所提供大量的历史细节,奠定了这部作品引人入胜的基础,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第三点,史料的扎实可信。主创人员史料素材搜集的面很广,使得这部片子比其他文献纪录片显得更厚重,更加与众不同。同时它的扎实和翔实,它的流畅和清晰,对一些人物采访和史实的搜集,都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第四点,浓厚的河北味道和平山味道。选取人物包括语言文字叙事风格尽量兼顾地域特色,包括片中的场景选择和呈现,都是河北和平山独有的,所以该片呈现的色彩、主题、事件、人物包括文字叙述都有整体的美感,作品在抗战胜利70年的时候播出,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启示。

篇7:平山记忆纪录片观后感900字

平山记忆纪录片观后感900字

窗外,一场秋雨,就这样一滴滴融进夜色。在不紧不慢中,暗自完成了对命运的转换,我于梦中惊醒后,听淅淅沥沥的雨声,想象着有多少生命从此不再年轻。心就在一瞬间融化成柔软的疼痛,所有关于平山的记忆缓缓爬上心头,流淌在血液里的依赖,不舍和眷恋也就在那一刻再度复苏。

20xx年4月一日下午5时许,我和农民报编辑孟燕君,隆尧的爱琴妹妹,南宫的尹得冰泊头的陈飞,定兴的许杰大哥在石家庄回合后直奔平山温塘。去参加阎东升大哥组织的20xx年河北农民报平山文友聚会。下午5时许,我们一行几人终于风尘仆仆到达阎东升大哥的家。唐山的张久盛大哥,冯立成还有几位朋友已经先期抵达。

刚走进阎哥大门,就看到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和我打招呼。他的眉骨稍高,面庞消瘦,我微笑着和他行过握手礼。他欣喜地冲我一笑说:“我早就进过你的博客,早就见过你的芳容。也知道你拿过很多奖项。”他的话让一向自认丑女无敌的我思维出现了持续十几秒的短路。一时之间竟讷讷着接不上话。只是没想到吃过晚饭他又把这话说了一遍。我的好奇心上来了,悄悄到一边一打问,才知道他竟然就是慕名已久的河北科技报副总编刘秀来老师。当时真是欣喜之至!

那晚,是阎大哥摆的家宴为我们接风,大家开怀畅饮共叙师生兄妹情谊。晚间十点要去宾馆休息时,粗疏的我才发现阎家嫂子一个人安静地呆在院子里,举着早已凉透的半碗粥。在料峭春寒之夜薄凉的风中,我的内心里涌上很深很深的感动!我很愿意代表与会的二十几个朋友感谢阎家兄嫂全心地付出!

第二天集体出游,带着无比崇敬无比景仰的心去了游览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也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旧址占地16440平方米。毛泽东主席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后门出去就是防空洞。

直到1949年3月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迁往北平。下午进入惟馀莽莽的太行山区,而沕沕水就镶嵌在太行深处的平山县北冶乡。

我们饱览了沕沕水的美丽景观,更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百丈飞瀑的气势。沕沕水发电站,是在朱德总司令带领军民克服一切困难建立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也是它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它们以沉默的方式诉说着往事,见证着新中国稳健的步伐。

篇8:军工记忆观后感

军工记忆观后感

近日,央视记录频道正在热播大型军事历史纪录片《军工记忆》,为观众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国防装备艰苦卓绝的历程,讲述了一段段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感人泪下的尘封往事。

虽然我们可能记不清那些军工人的名字,但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位军工人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军工人以他们的赤诚之心和开拓精神,书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这老一辈军工人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通过观看《“巨浪一号”潜地导弹》这一集,我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特别能吃苦

1965年春天,周总理宣布搁浅了三年的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在国家一声令下,一群年轻的科研人员拿起背包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可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而是一场肩负着使命,历经十七载潜心研究,克服艰苦环境,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的艰难之旅。刚到“巨浪一号”研制基地,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被眼前的凄凉景象所震撼,没有实验室和资料室,工作人员就自己动手盖土坯房,没有办公桌就在床上画图纸。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技术开始蹒跚起步。

特别能战斗

条件虽然艰苦,工具虽然简陋,差错却不能容忍。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夜以继日。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得出计算数据,白天黑夜不休息的连轴转,有的工作人员累出病来还坚守在科研一线中。那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就是模拟计算机,计算效率低,操作繁琐,用现代计算机一秒钟就能算出的结果,在当时却要一周的时间,甚至有很多的计算数据都是拿最基本的量角器和直尺得出的。这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战斗精神才能完成的任务啊!

特别能攻关

固体燃料发动机喷口的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有最高熔点的金属钨也很难满足环境要求。科研人员通过夜以继日的攻关,进行数以百计次的高危险试验,终于研制出能够承受3000度高温,满足要求的复合材料,解决了固体发动机喷口材料的难题。美国“北极星”潜射导弹耗费了一百多发试验弹,还专门在沿海建立了一个水下发射试验平台,科研经费达27.5亿,这对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无法拥有那么完善的试验环境。于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设计出了称作“台筒艇”的水下发射试验技术并获得成功,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正是这一次次迫不得已的土办法,书写了我国国防装备科研史上的奇迹。

特别能奉献

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科研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特别认真,对导弹事业非常热爱,他们把全部热情都投进了潜射导弹的研制工作里,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导弹事业中。时任“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黄纬禄曾说:“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那么你最后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除非你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了”。这句话说出了所有航天人的心声,也是所有航天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巨浪一号”的研制成功意义深远,不仅为我国固体导弹发展铺开了一条路,也为我国的战略国防装备走固体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军事和经济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先进国防装备研制成功,共同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中共中央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不同时期中国梦有不同的阐释,但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做保障。研制“巨浪一号”,正是那个时代我们要摆脱帝国主义核威胁的中国梦。在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实现了这个中国梦。研制先进国防装备不是为牟取利益而欺凌他国的手段,而是通过手握这些先进的国防装备,对他国产生有力的威慑,使自己在国际对话和博弈中,拥有更高的姿态和更重的话语权,能够以大国身份维持世界平衡的战略格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同时,这也是国防装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无法忘记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的火烧圆明园的惨烈,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殒命海底的悲壮;每当回想起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飞行员王伟为驱赶入侵我国领空的美战机而坠机南海,内心都会无比悲痛。“落后就要挨打”,这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是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惨痛教训反思出来的,是要时刻牢记在脑海中的。如今,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了,可是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强大国防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更多的先进国防装备保卫着祖国的安宁时,我们无法忘记曾经那些一生默默无闻的军工人。而身为一名飞航人,我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也明白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之重。作为刚入职的新人,虽然我还不具备完备的科研能力,但我有奉献青春的勇气和满腔的热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牢记使命,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为研制新型国防装备,强大我国防而努力奋斗。

篇9:《国家记忆》观后感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篇10:《国家记忆》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中央四台《国家记忆》关于许渊冲的报道,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感受颇深。许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自己的翻译才能。他对翻译工作的颇高造诣令我佩服,但他作为一个97岁高龄的老人,在痛失伴侣后仍能争分夺秒工作的精神更让我惊叹。这也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做出了优秀示范,惜时如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由于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而遭受自我认同危机时,恩师钱钟书的回信使他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学问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惟有此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她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也要做到敢于质疑权威,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篇11:《国家记忆》观后感

10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重磅推出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这档历史纪录类节目有许多创新亮点,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倾情讲述历史故事;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节目还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史料,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国家记忆》将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篇12:黑白记忆观后感

5月28日的下午,学校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观看了一部警示教育片——《黑白记忆》。电影讲述四位青少年由纯真的中学生坠入吸毒、**罪恶深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给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敲响了抵制毒品的警钟。

一个清纯少女陈默默在依次偶然发现了妈妈居然是个吸毒的者。之后父亲也吸毒。因为吸毒,她母亲变疯后失踪,杳无音讯,父亲被抓进戒毒所,在高墙内度残生。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破碎了,未成年的默默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她毅然剪掉了长发而离家出走,来到异地开始了漂泊的生涯。也拉开了自己不幸的人生序幕。之后,她认识了一个叫黄老大的人,请他找工作。在那里,她先后认识了林小宇、李通、肖晓晓,他们都是因为受不住诱惑,沾上了毒品,为了向黄老大买毒品,他们去干一些法律不容忍的坏事,最后成为黄老大**的“骡子”。林小宇在一次“人体**”中,在胃里藏了250克,悲惨的死在医院里,李通也因为忍不住毒隐的发作的痛苦,跳桥身亡。最后陈默默和肖晓晓知道自己不能再错下去,就去公安机关自首了,在他们的极力配合下,黄老大被抓获,判了死刑,人们大快人心。

电影结束后,我的心重重的颤抖了。《黑白记忆》给我带来了略显沉重,却十分有必要思考的问题。

电影中的四位青少年的悲剧,振人心魄,让人警醒。美好的花季年华竟然被毒品一步一步的吞噬。人的良知也因此被抹杀了,人的渺小,生命的脆弱令人感慨。

毒品啊!毒品,你这个白色的幽灵,你拆散了多少原本美满和谐的家庭,你催毁了多少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你葬送了多少原本灿烂辉煌的前途,你可以使一个原本善良纯真的人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毒品啊!毒品,你害人、害社会不浅啊!同学们,毒品千万碰不得,一旦碰上,就很难戒掉,甚至死亡。尤其是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像一张洁白的纸,沾上什么,就会染上什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青少年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不沾上毒品,我们不能去一些营业性的迪巴与歌厅,为了避免吸毒,我们首先不能吸烟,因为吸烟是沾上毒品的开端,我们应该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树立坚强的意志,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品德修养,遵纪守法。面对毒品的诱惑,我们坚决说不。我们应该让青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不是成为令人无法承受的痛,令人不堪回首,令人潸然泪下的记忆。

相关专题 平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