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固有观念提升产品质量学习心得

洛顾无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洛顾无”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转变固有观念提升产品质量学习心得(共4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转变固有观念,提升产品质量》学习心得

张英

6月2日从质量管理部内网上第一次读到张总的《转变固有观念  提升产品行为》文章后,很受触动和启发,结合自身工作也有了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来督促和鞭策自己。当日下午质量管理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进行宣贯学习此篇文章,通过石部长深刻解读及各位师傅、同事们结合自己岗位工作进行读后讨论交流,更让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个个“质量人”所拥有的质量意识及对质量工作严谨地、一丝不苟地工作作风。

“质量不是验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是干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员检验出来的,监督出来的。质量体现在我们每个人实际工作中,是指我们每个人按要求自觉地干出来的合格品。因此只有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才能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干好本职工作,才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从而降低售后成本。正如张总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所在岗位的“专家和情报员”,我们熟悉我们自己岗位上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熟悉每一个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干好,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同时也最能发现上道工序存在的问题并反馈他们改进。具体表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本职工作上,将“三不三检”贯彻落实到位,只有保证零部件合格、装配合格,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合格。

“质量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要做好产品质量,不但要有技术能力更靠的是把事情做好的态度和决定。转变观念是质量意识提升的基础:质量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工作要求,并且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符合要求,就是对质量做贡献。质量取决于每个人的质量观念和态度,如若个人质量观念和态度存在偏差,有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再先进的控制方法也没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有想把事情干好的想法,要有认真细心的态度。如果不想干好或者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不到位,结果只会有一个-----质量事故频出。质量意识是潜在思想上的质量态度,态度改变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转变固有观念,我们不光要“心动”,更重要的是“集体行动”,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工作中去。

“质量不是推卸而是一种责任”.质量意识就是质量的态度,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事情的最终结果负责。它体现的是一种决心,更体现了一种责任。回头看看某些现状:文件上没有明确要求(隐含要求无需明确)就不管,甚至有明确要求也视而不见;生产过程中图一时之快不愿自查;甚至认为质量是检查员的事,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我们购买东西,为什么挑选,这种挑选的过程就是因为我们的质量意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把不合格品挑选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意识。我们应该把确保产品质量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必须要转变“质量意识”,并落实到“质量行为”中去。

质量改进永无止境。质量不是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持续改进而达到。要做好质量就要对产品吃透弄懂,对质量有高度的敏感程度、并善于总结。要做好这些,首先我们对产品图纸尺寸及性能、技术工艺文件及质量协议、标准检验等吃透弄懂。制定了零部件试验计划,通过试验对零部件性能进行管控。再通过对零部件进厂检验严格把关、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售后市场失效件分析整改、市场调研、供方生产现场考察等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开展质量整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分析、重点控制、新出现问题制定后期改进计划,并密切关注改进进度、验证情况、切换进度。将识别出的问题及改进情况均已纳入检验标准,通过零部件入厂检验环节重点监控,保证改进项目与零部件检验重点同步。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从设计、生产、物流配送、用户、服务全过程严格管控质量,并落实到质量行为中去,力争将“质量工作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质量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否则市场售后会加倍处罚。不管从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生产、销售达成,最终到用户的反馈,整个环节上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是保障生产运营的基础,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管理部全体人员一致将“质量意识在我脑中,质量行动在我手中”付诸于质量行动,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篇2:转变固有观念提升产品质量学习心得

转变固有观念提升产品质量学习心得

6月2日从质量管理部内网上第一次读到张总的《转变固有观念 提升产品行为》文章后,很受触动和启发,结合自身工作也有了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来督促和鞭策自己。当日下午质量管理部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进行宣贯学习此篇文章,通过石部长深刻解读及各位师傅、同事们结合自己岗位工作进行读后讨论交流,更让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个个“质量人”所拥有的质量意识及对质量工作严谨地、一丝不苟地工作作风。

“质量不是验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是干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员检验出来的,监督出来的。质量体现在我们每个人实际工作中,是指我们每个人按要求自觉地干出来的合格品。因此只有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才能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干好本职工作,才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从而降低售后成本。正如张总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所在岗位的“专家和情报员”,我们熟悉我们自己岗位上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熟悉每一个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干好,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同时也最能发现上道工序存在的问题并反馈他们改进。具体表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本职工作上,将“三不三检”贯彻落实到位,只有保证零部件合格、装配合格,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合格。

“质量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要做好产品质量,不但要有技术能力更靠的是把事情做好的态度和决定。转变观念是质量意识提升的基础:质量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工作要求,并且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符合要求,就是对质量做贡献。质量取决于每个人的质量观念和态度,如若个人质量观念和态度存在偏差,有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再先进的控制方法也没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有想把事情干好的想法,要有认真细心的态度。如果不想干好或者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不到位,结果只会有一个-----质量事故频出。质量意识是潜在思想上的质量态度,态度改变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转变固有观念,我们不光要“心动”,更重要的是“集体行动”,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工作中去。

“质量不是推卸而是一种责任”.质量意识就是质量的态度,就是你把事情做对,并对事情的最终结果负责。它体现的是一种决心,更体现了一种责任。回头看看某些现状:文件上没有明确要求(隐含要求无需明确)就不管,甚至有明确要求也视而不见;生产过程中图一时之快不愿自查;甚至认为质量是检查员的事,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我们购买东西,为什么挑选,这种挑选的过程就是因为我们的质量意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把不合格品挑选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意识。我们应该把确保产品质量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必须要转变“质量意识”,并落实到“质量行为”中去。

质量改进永无止境。质量不是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持续改进而达到。要做好质量就要对产品吃透弄懂,对质量有高度的敏感程度、并善于总结。要做好这些,首先我们对产品图纸尺寸及性能、技术工艺文件及质量协议、标准检验等吃透弄懂。制定了零部件试验计划,通过试验对零部件性能进行管控。再通过对零部件进厂检验严格把关、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售后市场失效件分析整改、市场调研、供方生产现场考察等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开展质量整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分析、重点控制、新出现问题制定后期改进计划,并密切关注改进进度、验证情况、切换进度。将识别出的问题及改进情况均已纳入检验标准,通过零部件入厂检验环节重点监控,保证改进项目与零部件检验重点同步。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从设计、生产、物流配送、用户、服务全过程严格管控质量,并落实到质量行为中去,力争将“质量工作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质量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否则市场售后会加倍处罚。不管从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生产、销售达成,最终到用户的反馈,整个环节上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是保障生产运营的基础,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管理部全体人员一致将“质量意识在我脑中,质量行动在我手中”付诸于质量行动,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篇3:《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法治观念思维》学习心得

《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法治观念思维》学习心得

张擎

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就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同党保持一致,跟党同心同德,听党的话,做党的事,坚决跟党走;要增强组织观念,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保持党的政令畅通,使党的意志和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要自觉参加组织生活,经常开展认真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主动的加强党性修养;要正确看待成绩,名利和地位,树立正确人生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使广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确保党的肌体不受腐蚀,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结合工作实际,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坚持党性修养和学习,体现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语言传递了知识,教师的行为传递了态度和方式,而这知识、态度和方式的接收者是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如果教师党员通过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远大理想扎根心底,踏实地为实现党的阶段性目标而不懈努力;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学生及社会的“满意”与否,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作为根本出发点,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扎实苦练内功,无论专业素质还是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为教书育人奠定坚定的基础;进一步体现教师的开拓创新意识,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尝试,推进教学体制改革。那么,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将会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树立起教师在广大学生、学生家长及在整个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推进学校培养社会主义综合型人才的进程。 其次,我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教师高尚品格的形成,来自于他平时很微小的表现。身处象牙塔里,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平凡的。可能校园角落的一张纸屑,就是考验你是否‘善小’的一个试题。天下的大事,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积累而成。集许多小善就是将来的大成。所以作为党员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工作中,我总是告诉自己要有一颗爱心,要让学生知道你是真心关心他们,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若无适当的教育方法,对老师及家长的教育可能会出现逆返心理,所以在学生教育上,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以朋友式的说服教育,才能对学生思想及人生观产生影响。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要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先进、优秀的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不断塑造完善人格形象,用自己优异的行动为党争光,为党旗争辉。

篇4:转变语文备课观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人教版综和教学论文)

观念是行为的“指挥棒”。只有转变备课观念,才能做到效备课。对语文备课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一、 转变备课等于备教案的观念

什么是备课?备课就是泛指为教学而做的一切准备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的详细,项目填写得齐全,那谁的备课就充分、认真。如果没写教案,就会视为没有备课,并受到批评。所以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

写教案决不是备课的全部。语文备课就是为语文课做准备,教一篇文章就是为这篇文章做准备。从直接关系来看,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是备课,与同事研讨课文、探究教法也是备课。从间接关系看,理论学习是备课,听别人有所反思是备课,参加教研活动是备课。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也是备课。

语文课有狭义、广义之分。写教案只是狭义的语文备课,基本要求是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广义的语文备课是终身备课,以语文教学为核心,既包括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又包括教师心田中的无形教案。有位特级教师上完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课后,他说这节没有写教案,但却是他一生的准备。由此可见,写教案决不等于备课。不仅做到“三备”,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备实际。

语文课是否需要写教案,我的体会是对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而言,写教案不仅有助于调控课堂教学进程,还有利于新教师把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应写详案,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年年重复写新教案就大可不必。“重复劳动”、“无效劳动”、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不如在老教案上做出修改,或在书上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实现教案形式的多样化。

二、转变备教案等于备师案的观点。、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课时来进行的,是直接的,具体的教学准备。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的方案,写教案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教师主动教而学生被动学的单一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

这显然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所以必须改变传统教案设计理念,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要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主体看待,要学生自主学习,要把传统的“传话”式教学,变为“对话”式教学。教师的思想不能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也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教学内容设计上,只应付各种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上的建议提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教案设计的基本基本理念上,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明确自己的启发,指导,点拨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不是“教会”而是“学会”。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师有效备课的前提。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上,在教学笔记上改革项目设置,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案上落实。以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转变教学设计等于设圈套的观点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设计定的过死,使语文课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结构。高明些的则把语文课设计成一个圈套,到课堂上让学生往圈套里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我听过很多教师的课,教师设圈套的也较多。有一位教师教《,草船借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出多种答案:机智、勇敢、诚恳、聪明的人。教师并不满意,又启发:“请你们用好一点的词!”学生答:机智勇敢、聪明及至、视死如归、足智多谋。教师还不满意,说:“书上有没有?”学生终于答出:“神机妙算”。因为“神机妙算”是下一个环节的唯一通道,所以教师设下了一个圈套。教师的预设没有达到目的,一次一次启发落空,但这种启发只是原定的教学设计。其它词不是教师原先设计的,就成了不好的词。当然,教师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原定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只设一条路是不行的。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和创生的关系,应对预设不出的问题做好方案。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原定设计打乱了,但应作好应变的准备。打破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常规,要跟着学生走,跟着学生的问题走。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果利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只要改变了语文课备课观念,就能提升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能备好课。而且能做到有效备课.

[转变语文备课观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人教版综和专题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