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和陋室铭对比阅读

NIATHWQ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NIATHWQ”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座右铭和陋室铭对比阅读(共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座右铭和陋室铭对比阅读

座右铭和陋室铭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臧:褒奖。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2.解释下列加点短语。(4分)

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④行之苟有恒()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哪一组相同?()(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马说》)

C.可以调素琴。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人琴俱亡》)

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15.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6.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_____________的情怀,但同时也应该摒弃孤芳自赏的落后思想。(4分)

参考答案:

12略

13D

14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15、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或:在涅贵不缁

16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篇2:陋室铭对比阅读及翻译

陋室铭对比阅读及翻译

陋室铭比较阅读及答案

(一)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

(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2.《陋室铭》内容细讲

3.《陋室铭》原文问题探究

4.新陋室铭原文及仿写

5.陋室铭原文及赏析

6.仿写陋室铭10篇

7.《陋室铭》写作特色分析

8.《陋室铭》详细注释

9.文言文陋室铭详细解析

10.《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答案

篇3: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

2.《陋室铭》原文问题探究

3.《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4.文言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5.描写陋室铭环境的句子

6.20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7.《陋室铭》教案

8.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

9.陋室铭原文和翻译

10.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篇4: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

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陋室铭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篇5:陋室铭和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和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9.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1分)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11.简答题。(4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8.(3分)(1)所以,因此 (2)博学的人 (3)使身体劳累

9.(1分)A

10.(2分,每句1分,酌情给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11.(共4分)

(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1分。

例一:我认为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篇6: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题练习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相关专题 座右铭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