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教学反思

love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ovee”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红树林》的教学反思(共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红树林》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红树林》一课,如何让学生体会其堪称“奇观”的美呢?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能够了解到文章的写作顺序,在写景的时候由远及近,介绍了独特的繁殖特点以及红树林的作用和奉献精神。而最让人陶醉的就是红树林的景色,怎样让学生去品评这美丽的风景,让文字变得灵动起来呢?

我想,每种景物都有它的特点,作者用丰富的词句也只是为了细化展示这种特点,当我再次回到课文中时,红树林的特点便鲜明了许多,当作者远看红树林时,就是一个“绚丽多姿”,当作者深入其中时,那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龙宫的`大花园”。这诸多的形容要让学生通过文字去品味和体验。于是,我的教学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先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同学们在读第二自然段“远景”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寻找一个词概括特点,学生很快找到了“绚丽多姿”这个词,这个词不但写出了色彩,还写出了形态。我借势激趣:文中的词句哪里展现了这种色彩,有如何展现身姿?学生立刻回文阅读,抓住”红树林“”青翠”来说明“绚丽”,我进一步引导,仅仅看文字表面的内容是不够的,结合插图看看、想想,还有更绚丽的景色吗?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这里不但有暗红色的树干、青翠的树冠,还有蔚蓝的海洋,雪白的浪花,这红绿蓝白的交相辉映,就成了一个绚丽的世界。那“多姿”呢?学生已经了解了抓关键词的基础上,联系文本展开想象,于是纷纷开始描述那份“多姿”:“密密麻麻”时的紧凑,“露出”时的俏皮,“浮荡”时的轻柔,“婀娜”展现的娇媚,这就是一片“多姿”的红树林,时而浸没,时而出现,时而挺拔,时而摇曳,还有什么树林比她更“多姿”的吗?这就是教给学生评析鉴赏文字的方法。

接下来就到了学生一展身手的时候了,抓住近景特点的关键词,结合文本词句细细品味、交流,最后全班展示,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的点评:之所以称红树林为“海上的世外桃源”,是因为它处在密密麻麻的遮蔽之中,显得安静、神秘而令人向往,就如同世外桃源一样;之所以称它为“神秘的植物天地”是因为它的树色彩形态各异,形成立体栅栏,拉成绿色的网,还有花香逸出,让人觉得妙不可言;之所以称它为“幽静而神奇的仙境”,是因为荡舟其中,毫无杂响,潮涨潮落,景象各异,这样的景观让我们不由得觉得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之所以说它是“龙宫的大花园”是因为它地处海上,风景秀丽,绿树彩花,香形兼备,也许只有龙宫才有吧!

这就是红树林,一个堪称奇观的景象,让作者惊叹,更让读者痴迷,我们只有抓住文字去品味,才能让自己恍如身临其境,为这奇观拍手叫绝!

篇2:红树林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

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篇3:《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是一篇散文,课文紧紧围绕“大海里”和“梦幻般的”两个词语概括了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文章共5个自然段,第一段总领全文,是文章的核心,第二段到第五段描写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和红树林的根。

对于本课的学习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图片来描述自己眼中的红树林和作者眼中的红树林,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优美的词语以及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图片。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认识红树林。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引入作者的观察方法是由远到近。鼓励学生在今后写景的作文中也要模仿这种写作方法,做到层次分明。

在文章学习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句抒发对红树林的感受,强调作者在每一段当中都适时地赞美红树林,而且每次赞美都用不同的语句,尤其是当我问到是什么样的红树林时?学生说“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红树林的树冠是青翠的”、“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学生能用这么多的语句来描述,这是值得我庆幸的。在今后的写作中,不管是写人还是写景,感情的抒发要合理,用词要避免重复。所以现在最先要做好的就是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积少成多,争取能学以致用。

篇4:《红树林》的教学反思

《红树林》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篇5:五年级上册《红树林》优秀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红树林》优秀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鉴于这样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我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使整个课堂落实以学为主。课前,鼓励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和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充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为课堂落实列提纲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提出问题:你喜欢红树林吗?喜欢它的什么?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全文的机会,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既展示了预习的成果,又暴露了学生对课文读音、内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问题,更利于教师结合实际问题,适当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的方向、教学的进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6:《红树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红树林》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红树林》这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设计思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红树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设疑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一)设疑导入 ,借助课件激发兴趣,设疑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提出:“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红树林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出示:壮观的红树林的画面,并出示介绍红树林的字幕,再提出“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感知 ,借助课件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然后借助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从而巩固了新知。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设计意图:自己写出课文的提纲,组内交流汇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三) 精读感悟 ,借助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主题一:远观红树林的美

当学生探究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远看红树林感受到它的宏伟、壮丽引导学生抓住芳馨、婀娜、绚丽多姿理解红树林的美。同时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唤起学生赞美的情感,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通过品味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句子。然后课件出示金钥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探究主题二:近赏红树林的幽静、神秘。

运用课件回顾刚才学过的方法自学剩下的部分。先通过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突出重点。

探究主题三: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这部分内容也是课文的一个难点。我注意让图文并茂的课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播放“红树林繁殖”的录像,让抽象的文字变得更直观,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适时点拨学生红树林默默奉献的品质,使主题四:红树林的精神的难点水到渠成,轻松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主题四:红树林的精神让学生品读文章,进一步体会红树林的可贵精神,同时学习作者的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意图: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我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 拓展延伸,借助课件拓展延伸,实现“综合化”。

请每位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网址,阅读红树林专题中的有关资料,结合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以小组为研究单位,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讨论。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红树林的生长却令人担忧,让我们点击下列网页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网址,继续探究。

五、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鉴于这样的理念和思想,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我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使整个课堂落实以学为主。课前,鼓励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红树林的相关资料和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充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为课堂落实列提纲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提出问题:你喜欢红树林吗?喜欢它的什么?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别人的理由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全文的机会,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既展示了预习的成果,又暴露了学生对课文读音、内容、情感等方面理解的问题,更利于教师结合实际问题,适当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的方向、教学的进程等,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7:《红树林》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教学时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分步学习,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填空,为习作做准备,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立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分层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语文十册教材《红树林》

2、学生情况:台头小学的学生属于海淀区最边远的地区,所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农民的孩子及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见是比较少,红树林对于他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理解课文会有一些难度,所以班上有七八名有电脑的学生积极查阅了资料,丰富了课外知识。

3、教学方式:因学生对红树林比较陌生,可借助录像加深学生的理解,感受美,并以自读自悟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

4、教具准备:自制PPT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提纲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再到四层意思细致学习,最后回归整体,体会作者情感。在方法上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件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整体感知课文,进行自学

1.浏览课文,回忆上节课内容: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板书)

①远观红树林。②近赏红树林。③红树林的繁殖。④红树林的精神。

(2)上节课遗留了哪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学文中加以解决)

整合为:①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海上奇观?

②最想了解红树林的繁殖

③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红树林是海上奇观?

(2)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交流:如有新的感受,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

(二)汇报学习,共同感悟边

(边汇报边有感情朗读 ,谈到哪句有感情读哪句,用运过多种方式读:分男女生读、评读、配乐读等)

1.汇报第2自然段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并与陆地上的树比较,显出神奇;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绿浪翻滚。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同学欣赏欣赏远观时的景色投影(运用投影印证书中的景色描写,并使学生直观感受远观红树林时的神奇壮丽)。

2.汇报第3自然段

过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红树林不正是在向我打招呼,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吗!快让我们也跟随作者乘着小船到红树林的深处,细细的欣赏一番吧!

播放录像:近赏红树林

教师解说:我们乘坐着小船,穿行于红树林之中,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舟下是碧翠剔透的海水,眼前是一株株纵横交错的红树,它们盘根错节,东扯西拉联织成了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侧耳可听群鸟在林中鸣叫。这真可谓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啊!

(因学生没有人见过红树林,能查到资料的同学又很少所以对“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这种描写很难理解,通过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兴趣。)

( 结合录像所见及文章语句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适时板书。)

板书:幽静神秘(近赏)

(1)体会“世外桃源”

(2)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用手势做出来,读出自己的!

(3)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4)体会逸出淡淡的幽香:

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学生思考“逸出”还能换什么词?那个词好?为什么?(因是,表示清淡的香气,而“逸出”给人的感受是轻轻的、慢慢的、安闲, 淡雅,与淡淡的幽香极为配合,)

(5)其它体会:如仙境、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等

指名配乐朗诵,其他学生闭目想象,当学生陶醉时,(教师轻轻的声音过渡引出下一段:)正当我沉醉于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时,突然,树枝上发出了啪啪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 顽强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读出顽强的精神。(几个小时,两三个月)(看录像红树林的繁殖)

过渡: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来抵御狂风恶浪。从第5自然段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4.汇报第5自然段: 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及第三自然段谈。

板书:默默奉献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称它们为“海岸卫士”“绿色长城”。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结尾升华

1、赞美红树林,填空

问:你喜爱红树林么?回顾本课进行填空

我喜爱你 ,因为 ,也因为 ,更因为 。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3、发散思维,思考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填空。

生活中你喜欢那种植物,为什么?自由选择下列三句中的一句填空。(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存在着差异,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分层填空)

(1)我喜爱 ,因为 。

(2)我喜爱 ,因为 ,也因为 。

(3)我喜爱 , 因为 ,也因为 ,更因为 。

课下也写一种植物。

(四)总结学习,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红树林,也深深地爱上了这梦幻般的红树林,爱它那绚丽多姿、也爱它那幽静神秘,还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更爱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说一声:(师)我爱你,(声)红树林!

板书: 远观 绚丽多姿

近赏 幽静神秘

红树林 繁殖 胎生顽强 奇观

精神 无私奉献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课文,体会到远观红树林是绚丽多姿的景象,感受到近赏时的幽静神秘,奇特的胎生繁殖特点。为学生学好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抓住“海上奇观”这一重点,使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有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感受到了红树林的奇、美、顽强、奉献精神。

篇8:《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

1、远观红树林。

2、近赏红树林。

3、红树林的繁殖。

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

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会儿退潮了,——生接读。——红树林如同含羞姗姗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刹那间——生接读。——令人心旷神怡!

一起读出心中的喜悦。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2.汇报第3自然段后问: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种感觉是豁然开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围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板书:世外桃源(近赏)

(1)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此时我们就坐着小船,穿行在这张绿色之网中,你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会怎样表达呢?谁能通过读书来展现?

(3)谈其它体会:我们满眼是蓝色的海水和硕大的树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时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低头便见鱼虾、螃蟹在穿行。见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最想说什么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繁殖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

(3)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来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亲眼看一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繁殖过程吧!(看录像)

相信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来读出顽强的精神。

4.汇报第5自然段: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一起来赞美红树林!

你们读的这样用情,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

板书:奉献精神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风水树”、“生命之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是地球的“绿肺”呀。让我们怀着赞美的情怀来歌颂红树林吧!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此时你有什么 话想对大家说?

板书:  绚丽多姿(远观)     世外桃源(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篇9:红树林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红树林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准备: 红树林的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浏览后精读  学列提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为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1、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3、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4、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四、阅读欣赏

再读重点段落,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六、课堂小结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教学反思:

[红树林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红树林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红树林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红树林的教学设计

红树林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相关专题 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