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教学反思

芒果nan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芒果nana”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生本课教学反思(共12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 生本课教学反思

生本课教学反思

11月21日我和韩三霞老师进行了生本研究课的示范课。这节课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字--词--句--文章。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可是第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没有认真把握学生。这是一节生本研究课,整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可这节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而是先检测,出现问题再讨论。学生没有经过讨论,所以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导致课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没有把握住生本研究课的精髓:以学生为主,自学,合作学习,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根本不用老师讲解。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展示环节,展示学生作文的方式不对。展示学生的作文时,应该先让本人读一读,让大家共同欣赏,然后再进行点评。而不是教师拿来一篇文章,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看看这篇作文哪里有错,这种做法非常打击学生,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会再有第二个学生敢展示他的作文。

这节课后,进行了集体评课,教师把课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带来下一节韩三霞老师讲课时,把我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全部解决了,韩三霞老师的课堂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进行指导、点拨。学生学习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兴趣浓厚,而且知识掌握的特别牢固。整节课符合了生本研究课的特点和作法。

通过这两节课的讲授和学习,以及两节课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1.亲自实践才能知道怎样进行生本研究课的教学。

刚接触生本教育课这个题目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虽然也向别人请教了,但只是知道一点皮毛,不知道精髓。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别人点评,才对这一课题有了了解。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自下河才知水深浅。不亲自尝试,只能是“小马过河”

2.集体备课很重要,但还应该博众家之长。

八年级英语组备这节课时,下了很大功夫,当时觉得讲课时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到了战场上却问题百出,和自己的预想大相径庭。所以,小集体的智慧还是有限,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别人的课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片天。

3.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很重要。

课前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听得更有目的`更有效率。

4.课堂展示,欣赏学生的成果,展出学生的自信。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生本研究课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而且让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自己书写功底和讲解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总之,我应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推进生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把生本研究课一直搞下去。我相信,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篇2:生本课《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生本课《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1月23日,我在一小三、四班执教了《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能辨别四边形。”在深入分析教材翻阅教参时,我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这一知识点到底该在课里占有多少比例?是否利用分类来达到这一目标?权衡一番后我便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在此――“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可能是有此前因导致我上课时有些顾虑,难点本就在心中有疑虑,所以课堂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尚有欠缺。反思过后,有以下不足之处:

1、引入时,出示主题图后,应紧扣课题,直接抓出四边形的图形,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在这个地方,有些拖泥带水。

2、整堂课节奏略松,可能与事先试讲有关,原本我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这么多的活动,能完成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课堂的步伐,导致时间过松。造成时间多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事先设计的一些环节无法展示,被自己一带而过,不能省给省了下来。课堂容量还可以再适当加一些。

3、列举四边形时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这里我有点急,喧宾夺主,我觉得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美!

其实,课堂本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我想象中的设计是多么充分,自己的教学是如何有激情,问题总是会在课堂中显现,孩子们是灵动的,课堂更是丰富多彩的。上的过程和过后,我自己也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所有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不能回避,课堂生成是我们教学的最佳素材,我想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促进我们改进的阶梯。上完课后,史校长,刘校长,张主任和参加听课的三年级教研组老师们充分地评价了这堂课,他们表扬、斧正,畅所欲言,给了我指出了教法学法上的不足,我觉得:教无定法,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只有不停地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攀升。

篇3: 校本课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从这一周开始步入正轨了。教学以后,我还没有在机房里上过课,还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所以我很紧张,也很激动。

周三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由于初次上信息技术课程,所以不知该怎么去上,也不知道机房里是什么情况。提前学校里就把机房的钥匙交给我了。预备铃还没有响,我就拿着资料到机房等候学生的到来。由于初次上课,在选学生的时候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个机房上课,所以,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没有到齐,等了一会儿,终于所有的学生都到齐了。

我发现,在机房里上课没有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仪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并且可以给学生演示,虽然很方便,但是用惯了多媒体的我还真有点不习惯,不过我相信随着不断地上课,我会用得越来越顺手的。

这是第一次上课,不过已经到了第三周,所以我打算把预定的前三周的课都给学生讲完,其实内容也并不多,但是对于初次学习Powerpoint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我就放慢了讲解的语速,尽量走到学生中间去讲,在讲到很抽象的东西的时候,我就用教师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时不时地会加一句“大家能看明白吗?”等到所有学生都明白了以后,我才继续讲解新的内容。

对于这种需要动手操作的知识,只考老师的讲解时不可以的,这也是学生需要在机房上课的原因,学生需要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练习。这种基础知识的练习,不需要学生有什么创作,而是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我能够看出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练习,不懂的地方还能积极的去问,看到他们这样,虽然教学起来有点累,但是我却很开心。第一次上课,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环境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样的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根据环境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计划,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越做越好。

篇4: 校本课教学反思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中由于探究活动多,时间长,学生学习兴趣浓,往往造成拖堂。

(2)小组合作时,存在着少数人活动,多数人旁边或各人做个人的。缺乏有效地研讨交流,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对活动丧失了兴趣。

(3)评价机制过于单调,很难测出学生活动的效应。

解决问题的对策

1、第一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师活动前后可加强对学生任务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让学生做精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探究活动。

2、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组活动前建立一些基本的规则。明确责任,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对各小组的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的机制。小组合作要有探究的意识,不是为了玩而开展校本教学。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讨论的焦点,实际操作的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3、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评价方法要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评价、记载评价、现场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等方法。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完成有目的性的评价,也可自我评价。这样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篇5:校本课教学反思

为了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深入推及素质教育,我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利用肥城市的实际教育资源,开发了带有地区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肥城地域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

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在学习校本课程之前,很多同学甚至家长都对肥城名人知之甚少,更不要说相应的名人事迹了。

自从开设了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以后,同学们开始肥城本地的历史及名人事迹。记得在第一堂课时,学生一看到校本教材的目录就感到非常惊讶:在我们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名人,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就在我们村,《论语》中出现冉有的家就离咱们学校不远。当然,这惊讶中包含着对这些人物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也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地域分别搜集相关的名人资料。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涨,他们所搜集的材料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有湖屯镇的三位同学联合起来,一起访问老人,考察陶山,将《肥城名人录》上的范蠡、唐中冕等人的相关事迹搜罗地异常丰富,几乎要形成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名人录了。

第二、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兼顾课程互补,增强学习的实效。

任何学科的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同样与国家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因而,我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它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利用好这一点,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比如,在讲授肥城的大书法家欧阳中石的时候就与语文学科中同学们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联系起来,既认识了解了人物又增加学生对练字的重视,既进行书法创作,又可以更好地熟悉诗词、短文;在讲述米英俊等抗战英雄时,又将此时的历史背景同历史学科联系在一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而深刻的认识。这样,使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第三、在教的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实小特色。既然作为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的教师,就应突出其相应的特色。我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在涉及左丘明、鬼谷子等历史人物时,我直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左传》、谈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的故事。而在涉及到跟学生距离比较近的现代人物时如徐夫京等人,则直接让学生亲自去考察一番。这样下来,有的同学还戏称自己有种教师和记者的感觉了。这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最后,我在实施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感觉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具体体现在: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只注重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在校本课程《肥城名人录》的教学方面,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

篇6:校本课教学反思

课程的开发要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要首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也是主要实践者和参与者,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

生真正拥有了主体地位,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其中发现问题最能反映个体自我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因而也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

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无论是操作实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这一课程目标定位之不足,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转向人的能力培养。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以来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一是合作学习。学生开始了合作学习的尝试,如在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查找资料,一起讨论,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注重学生体验生活。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篇7:校本课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大胆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我班开展校本课程“奇石整合再造新景观”这一课程认识和做法。

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根据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开展他们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二、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校本课程也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贴近生活,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篇8: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3月20日上午,中心学校本部部分教师在常务副校长丰同志的带领下,走进了xx小学的教室。“中学老师来听我们小学的课,真是新鲜事!”一时间,xx小学的师生们都以惊奇地目光打量着这些客人……

原来,这是中心学校为稳步推进生本课堂研究,在中小学之间开展的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教学研究活动。

今春全县教育工作暨升本教育推进会召开后,XX镇积极行动,争取主动,创新举措,大步推进,迎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推进“生本教育”的`春天!

高度统一思想,明晰工作思路。3月8日,该镇中心学校召开了全镇教育工作暨生本教育推进会,中心学校校长陈永辉在会议上强调:生本教育研究是今年乃至近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在思想方面,要求全镇所有学校按照生本教育“五个模块”的研究框架整体推进,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武装思想;放下一切后顾之忧,解放思想。其次,在行动方面,要求各校要以大力开展“生本课堂”研究为突破口,精心构建出较为科学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学模式;抓住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中心教研组及各校要主动作为,推动生本课堂的深入研究。第三,在保障方面,尽快拿出生本教育研究学校及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机制,重奖在生本教育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及教师个人。他要求,生本德育研究要与生本活动研究相结合,生本管理研究要与生本服务研究相结合,在生本教育研究方面,全镇上下联动,学校前勤与后勤整体推进,管理与服务同时跟进,让学校因“生本”而充满活力,以“生本”促进发展。

实施名师引领,导航定位定标。3月8日上午,全镇共展示了七节(中学四节,小学三节)生本课堂教学观摩课,所有观摩课均由镇内名师讲授,全镇150余名教职工参与了学习。在全镇生本教育研究推进会上,两位名师就“我们怎么研究生本”“我是怎么运用生本理念上好一节课的”两个主题做了讲座,一是从学校层面讲行动研究的过程,二是从操作层面讲模式的构建,生动的课例,深刻的讲座,给在场的管理者和教师做了指导,让大家学有方法,做有目标。

辐射交流协作,借鉴启迪提高。一是镇中镇小相互交流。近两周内,镇中分语数学科组织学习交流团队,到镇小参与听课,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二是镇小带动村小。在生本课堂研究方面,镇小起步早,尤其是近年来,中心教研组组织镇小骨干团队边研究边总结,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中心教研组适时将各学科模式及操作要领推广给各村小,供村小借鉴引用,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形成特色。

人人上阵亮剑,步步为营攻坚。XX镇各学校不等不靠,自去年秋季开始,镇内所有学校全面启动生本课堂研究,达到了学校全覆盖,教师全覆盖。今春生本教育研究推进会后,各校又再次总结审视自己,如XX镇小,多次召开教研例会,寻求自身教研发展之路。学校提出了“大力开展‘生本课堂’课例研讨暨全员赛课活动”的工作思路。活动历经三个阶段,分学科分段开展,一为模仿适应阶段,备课组长评价。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进入门槛。二为熟练应用模式阶段,学科骨干团队评价。要求全体教师有明显提高,熟练应用学科教学模式。三为超越模式淡化模式阶段,学校组织骨干团队评价。要求所有教师课堂教学体现“生本”于无形中。每轮锤炼,均允许有不达标现象存在,不达标的,再炼,再提高。整个活动结束,给每个教师课堂教学定性,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及绩效考核。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当问其何时开始第二阶段时,校长阚青岩说:“学校将给教师二至三周的反思时间,再学习、沉淀、实践,提高,期待第二阶段中整体都有所提高。当然也一定会有过不了关的现象”,“我们就是要把教师引导到全心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形成学校生本理念下的‘三环节’教学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来”。

篇9:教学反思:绘本课的初体验

——让孩子们“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绘本是什么?

绘本又叫图画书。我们通常所说的绘本中,有图画和文字两部分,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绘本的生命了。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

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学校一年级设置绘本课程。相比于语文课,绘本课对于我和孩子们来说要陌生得多了,但是绘本课程的初体验却是令人兴奋的。我对于绘本课的实战经验不多,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现在的体会吧。

课堂可以很安静

曾经看过林莘老师的《咚咚咚,是谁呀》这堂绘本课,林老师的课堂很安静,曾经让我非常疑惑:这么安静?学生学到了什么?然而随后的了解让我感受到安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在上绘本课时,也学习林老师,在绘本课上十分注重让学生安静下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听我描述一幅美妙的大自然的场景,当我感受到学生的心境已经静下来了再开始上课。这样安静的环境、安静的内心,使得孩子们更能去倾听老师,去倾听同学的声音,不仅课堂效果好,而且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也可以很热闹

其实在孩子的心底,他们是非常期待绘本课的,课堂上情绪会比较激动,思维也会比较活跃。一方面我认为要求孩子静下来倾听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也觉得也可以适时让班上热闹起来,动静结合,安静与热闹相辅相成。比如在上《好饿的小蛇》这则绘本时,小蛇每次吞掉一个食物的之后样子都十分滑稽可笑,孩子们都纷纷笑起来,我会让孩子们扮演一个小蛇的好朋友这个角色,说出你想对小蛇说的话,这时候孩子们都有很多很多话说,借此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课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新事物,绘本的魅力现在也才略能感知一二,希望在未来的实战和学习当中,能充分利用好绘本,和学生共同学习,带着孩子们快乐遨游在绘本的海洋之中。

篇10: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持词

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持词

江阴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来自于江阴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并有幸请来了我们江阴市教研室刘专员(语文教研员刘生权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各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和刘专员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大家相聚在一起,就“生本课堂”这个话题进行研讨,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为我们展示的是我校的丁丽英老师和南闸中学的蒋波老师上的同一篇课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下面分别有请这两位老师就这堂课谈一下各自的教学设想或授课思路。大家欢迎!

感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的课,也感谢两位精彩的说明,感谢两位老师的幸苦付出。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智慧在碰撞中会更亮丽!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宗旨,在此举行评课、议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或收获等。

下面先有请来自于共同体兄弟学校的老师对这两堂课作点评。

再有我校陈立新老师作出点评。

谢谢各位老师的中肯而精彩的点评。

最后有请刘专员就今天的这两堂课作指导。大家欢迎!

如果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也是一种享受,而听专家的点评就更是一种享受。刘专员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我们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指引。感谢刘专员的精彩点评!

各位同仁,助学案到底如何设计和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切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文本的丰富宝藏,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们不懈的追求。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完美。

再次感谢大家光临我们璜土中学,感谢你们给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

谢谢!

篇11:品生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对……有关道德知识,正确的道德观点,典型的事例,模范人物的再认、再现能力”。这里指出“再现”在教学中的一般表现形式,多为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举例。大家不难发现,学生的一个贴切而生动的举例,往往会使课堂顿时生辉,激起阵阵波澜。举例在本质是摆事实,讲道理。或肯定和认同,或否定和质疑,或深化和补充。这些事实和道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认知能力进行加工,而认知能力又恰恰来源于一次次的“连接”。比如举例前的收集和积累,举例时的语言组织和快速提炼,举例后的反思和回味等,就是学生捕捉道德问题和现象,进行道德信息的提取和甄辨,陈述理解和形成态度的过程。因此,举例不仅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学法。学生的举例,同时也是评价和衡量其认知能力高下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举例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扩大“例”源。小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与成人比相对要窄,加上无意注意和兴趣记忆的年龄特征,常常在上课发言时出现信息空白和记忆阻隔而说不上来。扩大“例”源办法有:(1)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搞好课内外衔接。如生活中环境污染现象,邻里之间关系如何等;(2)利用传媒获取信息:如经常收听收看广泛电视阅读报刊杂志,从中可以及时掌握大量有用之“材”;(3)加强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中有丰富的道德事例,可推荐学生阅读。扩大例源能让学生增强收集信息的意识,达到“见多识广”的效应。

二、增强“例”用。有了“例”源,关键在用,这样才能充分地使学生心中的例子活起来。教学中老师一要做到让学生多发言,让多数学生讲话,有些知识及信息应尽可能地由学生来呈现,老师只有引导、评点、调控,把充足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二要善于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争论,从而促进学生寻找丰富的事例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在上《保护珍贵动物》一课时有位老师引用了《楚天都市报》头天刊载的一则关于动物园的一头雄狮两次伤人、动物园申请上级部门准备“枪毙”雄狮的消息,顿时引起争论:有的说该杀,不然还会伤人;有的说不能杀,并举例说曾有一个动物园的大象踩死了人并没有处死。论辩丰富了学生用“例”的机会。其三,针对某些内容可设计新闻发布和新知识介绍的`教学环节。如“祖国的伟大成就”这类教材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资料,课中加以展现。对于信息意识强知识面宽的学生可设置“小灵通”之类的奖励给予肯定。

三、学会“例”证。课堂上,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举例”的质量。基本要求有三。首先是举例的准确性。所述事例在数据上事理上情节上要真实。其次是举例的贴切性。有的例子用在某处可能不错但也许不太贴切,容易产生误解。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保护珍贵动物”时学生讲了歌曲“丹顶鹤”中“女孩”救丹顶鹤而献身的故事,这个事例本身具有极端的一面,当有学生表示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要向“女孩”学习,老师表示了赞同。笔者认为这就有了误导之嫌,是学其精神还是学其行为?小孩子的安全应是头等大事。三是举例的典型性。典型即要求例子有代表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能有力地回答提问,能以少胜多,听起来感人,印象深刻。如在学习《尊敬老人》一课时有学生就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说他隔壁张叔叔和他爱人都在外做生意,家里的张奶奶无人照顾,张叔叔就请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他认为这也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表现,因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变化了。这个例子在当前城镇居民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培养举例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辩证发展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随着学生思辩能力和道德视野的扩展,他们心中道德事例的储存就会象滚雪球那样不断扩大,学生举例的水平就会实现一个由低到高,由一般到精彩的渐变。反之亦然。

篇12:《生字词》教学反思

从语文主题教学后,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去教好生字词。在第四单元里,我交代学生如何整个单元预习:读课文,分段,圈生字词,补充音节。随后花时间让组长去检查,再利用课堂去教生字。刚开始,我采取分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生字的拼音及组词,再让学生派代表上黑板书写生字及拼音,每写完一课便让学生点评,喊对或喊错,错在哪里,并纠正。接着便询问结构偏旁音序一类的语文基础知识,就这样子教着,两节课的.时间刚好,可能刚接触这种教生字模式加上赢的组获班币奖励,刚开始学生兴致勃勃地,精神劲也很足,可后来,第六单元的的生字词教学,他们的敷衍就全表现出来了,基本上问什么就答什么。因此,我又在想该怎么教了。

在最后两单元生字教学,我强化组讨论这一环节,讨论字的音序偏旁,谁和谁音序偏旁结构一样等等,讨论完后,组员互问,这字音节、这字音序组词等,谁答错给一元班币答对的人,并互相纠正。在这一环节里,我看到了我想要的结果,最后的教学里,我还是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其他同学点评。有较好的学生不用语文书便能将字写出来,当课的生字作业也完成得较好。

以后还是要继续想办法去教。

相关专题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