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co_0307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o_0307”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共14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四年级同学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同学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学习主线】以同学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为线索, 由线和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画鱼 ”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随堂认识本课3个生字,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和发展同学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通过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感受“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铺垫。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制作课件;

同学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预习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鱼游到了纸上

1、课件展示(录象)哇,多可爱的金鱼呀,金鱼在哪里游来游去呀?(水里)对,鱼离开水会怎么样呢?何老师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奇怪——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们能协助何老师研究研究吗?(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梳理并提炼同学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相机板书:谁让金鱼游到纸上?怎么游?)

过渡:是啊,是谁让金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了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自身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鱼游到了纸上

初读课文,想对自身提出什么要求?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字词把它画出来。(请多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身不认识的字词板书出来,放一边,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相机解决。)

小结:同学真会学习,边读边把疑问记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并解决。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考虑(出示阅读要求),拿起笔划一划相关语句、语段,留下自身考虑的痕迹。别忘了和身边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三、再读课文,研悟——鱼游到了纸上

(一)感悟鱼游纸上

1、“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从那些地方让你感到金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出示重点语段: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个别读,指导读正确。解决3个生字“苟、绣、挥”

3、生字是我们读顺课文的钥匙,请同学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鼓励读流利。

4、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身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5、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词语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6、板块预设:

A、一丝不苟

(1)“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马虎)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你是怎么知道的?很好,积累词语有助于我们写作。

(2)正是有着这种专注的态度,才干把鱼画活啊。你能读出这种专注吗?(个别读,老师同学进行评价)

B、工笔细描

(1)怎样才叫“工笔细描”呢?(同学个性化理解)你看老师工笔细描金鱼身上的部位——鳞片(板画鱼鳞)这是一种特殊的画技,你看出来了吗?画时要慢,要一丝不苟,这样才干把鱼鳞画得美观又逼真。

(2)这位青年只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鳞片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知道?(每个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鳍尾巴等)你想画什么部位?请以读代画。(预设评价语——好一个细致入微的姑娘,好一个一丝不苟的青年!你也能这样以读代画吗?)

C、挥笔速写

(1)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挥笔速写”。“挥笔速写”可是豪放派的画技,谁能用读来体会体会?

(2)指导朗读。个别试读时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如“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豪放了吗?你无妨来试试!”

(3)让我们来豪爽地挥笔速写金鱼的尾巴吧!(师板画金鱼的尾巴)看,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游出来了。这一招,真绝!

7、小结提升:同学们,这就是那位青年,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让我们静静地分享这一份与众不同的一丝不苟。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局部,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局部,注意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

8、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俨然是出自画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课件展示几幅金鱼画作)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同学个性化表达)老师这儿有你这个意思的一组成语,请你读读。(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逼真传神、跃然纸上)

(二)赏析鱼游纸上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

出示语句: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替这位女孩叫叫?个别朗读,引导评价。

2、指导同学抓“哟”、“游”、“啦”从表情、动作、语气的角度读出女孩的惊奇。

3、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哪些人说什么了?请把听到的写下来。

出示小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誉说:“ !”

一位青年 赞叹道:“ !”

一群小朋友 叫道:“ !”

(1)同学尽情抒发自身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2)反馈交流,引导恰到好处地使用“栩栩如生”等一组词语,为文句增色。

四、释疑鱼游纸上

对于上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通过潜心研读,现在你解决了吗?用自身的话说说独特的见解。(个别检查)

五、深疑鱼游纸上

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平静地吐了一句话,请找一找,一起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同学们,此时你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同学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鱼是怎么游到他的心里的?为什么说先游到了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解决这些可贵的疑问。

篇2: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学习主线】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为线索,由线及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画鱼”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随堂认识本课3个生字,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通过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感受“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铺垫。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预习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鱼游到了纸上

1、课件展示(录象)哇,多可爱的金鱼呀,金鱼在哪里游来游去呀?(水里)对,鱼离开水会怎么样呢?何老师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奇怪――――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们能帮助何老师研究研究吗?(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梳理并提炼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相机板书:谁让金鱼游到纸上?怎么游?)

过渡:是啊,是谁让金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了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自己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鱼游到了纸上

初读课文,想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字词把它画出来。(请多位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板书出来,放一边,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相机解决。)

小结:同学真会学习,边读边把疑问记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并解决。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出示阅读要求),拿起笔划一划相关语句、语段,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别忘了和身边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三、再读课文,研悟――――鱼游到了纸上

(一)感悟鱼游纸上

1、“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从那些地方让你感到金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出示重点语段: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个别读,指导读正确。解决3个生字“苟、绣、挥”

3、生字是我们读顺课文的钥匙,请同学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鼓励读流利。

4、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5、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词语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6、板块预设:

A、一丝不苟

(1)“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马虎)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你是怎么知道的?很好,积累词语有助于我们写作。

(2)正是有着这种专注的态度,才能把鱼画活啊。你能读出这种专注吗?(个别读,老师同学进行评价)

B、工笔细描

(1)怎样才叫“工笔细描”呢?(学生个性化理解)你看老师工笔细描金鱼身上的部位――――鳞片(板画鱼鳞)这是一种特殊的画技,你看出来了吗?画时要慢,要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把鱼鳞画得美观又逼真。

(2)这位青年只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鳞片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知道?(每个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鳍尾巴等)你想画什么部位?请以读代画。(预设评价语――――好一个细致入微的姑娘,好一个一丝不苟的青年!你也能这样以读代画吗?)

C、挥笔速写

(1)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挥笔速写”。“挥笔速写”可是豪放派的画技,谁能用读来体会体会?

(2)指导朗读。个别试读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如“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豪放了吗?你不妨来试试!”

(3)让我们来豪爽地挥笔速写金鱼的尾巴吧!(师板画金鱼的尾巴)看,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游出来了。这一招,真绝!

7、小结提升:同学们,这就是那位青年,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让我们静静地分享这一份与众不同的一丝不苟。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部分,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部分,注意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

8、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俨然是出自画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课件展示几幅金鱼画作)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学生个性化表达)老师这儿有你这个意思的一组成语,请你读读。(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逼真传神、跃然纸上)

(二)赏析鱼游纸上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

出示语句: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替这位女孩叫叫?个别朗读,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抓“哟”、“游”、“啦”从表情、动作、语气的角度读出女孩的惊奇。

3、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哪些人说什么了?请把听到的写下来。

出示小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赞叹道:“!”

一群孩子叫道:“!”

(1)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2)反馈交流,引导恰到好处地使用“栩栩如生”等一组词语,为文句增色。

四、释疑鱼游纸上

对于上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通过潜心研读,现在你解决了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独特的见解。(个别检查)

五、深疑鱼游纸上

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平静地吐了一句话,请找一找,一起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同学们,此时你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学生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鱼是怎么游到他的心里的?为什么说先游到了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解决这些可贵的疑问。

篇3:鱼游到了纸上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CAI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CAI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

2.思考: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1.课文告诉了我们: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聋哑青年是如何学画鱼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青年中特别的学画,认真做画的过程?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CAI出示相关语句,帮助感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围观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名青年呢?你对青年的评价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人物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

四、美读课文,归纳总结

CAI展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对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谈谈小女孩说:“金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青年却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总结出:青年通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了准确的形象,再把金鱼画像、画活了。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谈谈书上、生活中、周边人物忘我的学习态度,勤奋做事的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本节课情感教育目的。

篇4: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教案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身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不可救药,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凄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可思议。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同学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同学积极考虑,发表自身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他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身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师: 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由“神医”引出课文中的“名医”一词,并板书)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身的疑问或写下自身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 同学交流汇报。

同学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和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和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同学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和彼地读书,小朋友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示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同学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身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身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不可救药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论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和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示)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测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实耐心。蔡桓公--固执,高傲。)

(四)拓展

假如你就是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同学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原本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同学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小朋友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篇5: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家评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崔蕾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1、崔老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奇怪吗?奇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你肯定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

3、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本领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

4、小组讨论:“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讨论,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

5、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

6、存疑,留作学生课后讨论,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

分析崔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

1、教师善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教师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篇6: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

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

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唬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唬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四、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唬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四、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篇7:《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领悟文本,细定目标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写了作者在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活”了。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作者的视角出发,双线同行,紧扣“认识”二字,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描述了作者与聋哑青年的三次遇见,事情一线简明扼要;同时围绕“特别”二字,,以“观众惊奇”,“我的惊奇”,“读者惊奇”的角度来安排材料,体现出作者从赞赏到误会再到钦佩的情感变化,情感一线跌宕起伏。从而使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作者将课题与结尾遥相呼应,对中心思想的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首先依据单元学习要点,即学习人物取得成功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品质与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语言这两个学习目标,作为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本文的写作特色、知识重点和教学线索,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从而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掌握“罢、徽”等十一个生字,学会“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等10个词语。

2、在预习检测中重点巩固“港”“徽”“澈”三个易错字,通过填空的方式初知课文大意。

3、阅读两句与课题相关的句子,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学习第七自然段,从而理解题目含义。

4、学习青年看鱼、画鱼的过程,初步了解文中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课题含义的理解,青年品质的体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了解青年学画的过程及因果关系。

2、通过对称赞青年的三次扩写,学习青年专心、刻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因果关系的分析

二、围绕目标,重组内容

1、从解读到选择

在细读文本之后,我发现围绕目标而言,教学的点非常多,而且每个点都非常难以割舍。如果以一般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教学,那么青年的外貌、动作以及他的主要信息将是本课时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选择这样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这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必然得不到解答。我发现一条以“质疑课题”为出发的教学线索和一条以“认识“青年的”特殊”为出发的教学线索让我彷徨。

2、从选择到创设

正当难以取舍时,文中的“融为一体”提醒了我。于是,我试着将两条线索相结合,形成一条更为适合、更为有效的教学主线。于是“质疑——解释——新疑——解疑”的思路形成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定为与课题相关的两个句子及第七自然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内容,即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而生字,新词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学,课堂上只针对音、形、义比较重点的字词进行预习的检查巩固。同时对整体把握文本的情况,作为初步知晓,降低了要求,以主要内容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

三、实现目标,思考策略

围绕主要目标“理解课题与感悟青年品质”,我以细读为本为前提,将青年画鱼“画活”深刻解读。然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题,我以读为手段,“读活”为目标,并借助“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个词语达到目标。最后运用“读、画、记、赏”等学法,让学生深刻领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以期实现“教活”的目标。

四、探明线索,牵领过程。

教学过程我是依据“质疑——解释——新疑——解疑”这样的一条线索开展的:熟悉课题,产生疑问,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对课题的疑问成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在解决了课题的疑问后,出现了新的疑问,即“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活了”。紧紧围绕这条线索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安排了预习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通过填写主要内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接着根据教学脉络,安排两句与课题有关句子的学习,让学生对青年的绘画及青年是个聋哑人有初步了解。接着安排解释课题的第七自然段,充分分析理解后,从“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中领悟课题含义。然后,随着课题的理解,即青年把鱼画活了,引出四个描写青年看鱼、画鱼达到忘我境界的句子,从而初步体会青年的品质。最后,顺势以“青年看到了金鱼的那些景象和鱼是否真能游到青年的心里”为结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伏笔。

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本堂课上的主要问题是语文的工具性还比较欠缺。

首先,在课堂伊始,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检查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乐观,主要问题是字义与易错字的掌握,对我的预习要求目标提出了更要的要求,需要特别关注重、难的预习。

其次,在课堂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的审题能力要加强。同时对我进行问题设计的指向性,难易程度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字词的积累运用要加强。课堂结束前,要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对青年的认识,学生的回答缺乏准确性。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有感难表,暴露出平时词汇积累的不足,也体现了了把握人物形象能力的不足。

在聆听了费校长的指导后,也发现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是不够,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和达成,在方法上也需要改进。

篇8:《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

篇9: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2.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四、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篇10: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2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见底、一丝不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感悟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由衷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板书课题)读题。鱼一般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自由读课文3分钟,可以轻轻的,也可以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读书情况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三言两语概括。 随机联系第1、2自然段理解"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三个词。 抓出主要人物,地点,事情后让学生连起来讲一讲。 我在(泉白如玉)清澈见底的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常常在这里(看鱼),(画鱼),赢得了旁人的(称赞)。三、感受忘我 1.青年的举止特别。“举止特别”就是什么意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他的举止很特别?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的境界” 2.交流:这位青年的“忘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划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交流感受,把“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读出来。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他依然在怎么做吗? 他依然在静静地画画,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3点拨: 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哪些词语能帮助你理解,圈一圈。指导朗读,引读工笔细描及挥笔速写的句子。 4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板书:画技精湛 专注画画 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如此――栩栩如生,怪不得有一位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看课题,说意思。 5.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在赞叹?我们来看插图想象一下,谁在赞叹?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赞叹什么?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纷纷赞叹。“画得 ,画得 ”一位姑娘地赞叹着。“ ”一位赞叹道。“ ”我暗暗赞叹。引读“但是青年仍然那样专注,他依然在――” 小结:他眼里看的,手里画的,心里想的,只有金鱼,仿佛他自己也成了一条鱼,你们说他爱鱼到了什么境界? 引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6.指导朗读上述两个先概括后具体写的语段。 7.总结: 这位青年的举止的确特别,他爱看鱼,爱画鱼,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多么令人敬佩呀。一起来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概括后具体写的方法写写青年怎样忘我地观察鱼、画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青年人地画画。他有时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意外的是,他居然是个人。 1、完成填空。 2、想想“聋哑人”三个字给你带来什么思考?二、提炼主线,品读句子 这位青年的举止的确特别,他爱看鱼,爱画鱼,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多么令人敬佩呀。一起来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1.默读思考:他有这样的特别之处,文中还说到这个观鱼人特别在哪里? 外貌神态  他是怎样观鱼的?动作  他是怎样画鱼的?二、领悟含义 1.我与这个忘我的青年聊天时,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随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2.反馈 青年是个残疾人,他还那么专注地画画,值得我们学习。 青年长年累月地观察金鱼,才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 3.想象青年长年累月来观察、画鱼,他是怎样坚持的?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形式写一写:一年多来,为了画好金鱼。他有时    ,有时   。 4.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这句夸他的话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却平静地吐了一句话,找一找,读一读。 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吗?“之所以我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是因为――” 5.联系实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三、学习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此时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3.读写结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在赞叹?我们来看插图想象一下,谁在赞叹?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赞叹什么?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纷纷赞叹。“画得 ,画得 ”一位姑娘地赞叹着。“ ”一位赞叹道。“ ”我暗暗赞叹。四、作业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并背诵。 2.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画技高超)(勤奋、专注)  (栩栩如生)

篇1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3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书写等,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喜欢读书、喜欢识字的愿望,同学之间也能初步开展互相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但是部分有学生听说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倾听他人讲话,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不爱动脑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培养。

二、学科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主要靠孩子自己读懂,训练读的速度,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活想象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3.会使用字典,有条件的可以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段)。练习复述课文。估算了一下,全册书中,包括课文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大约就有18篇(段)。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这个要求应该不难达到,因为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读本中大约就有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1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5.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6.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7.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三、个性化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地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

1、树立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人为本,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和谐发展。

2、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等。

3、加强语文基本功的练习,如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识字、写字教学方面)*s

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巩固识字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ho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端正,写美观。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

阅读教学方面yR$9'

1.精读课文的教学。R

( 1 )加强词、句训练。w

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 2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V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 3 )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Z~U“y

(4)尊重学生,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5)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但要努力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l”

2.略读课文的教学。VA@m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0C0

3.选读课文的教学。KX Y“

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S

口语交际教学方面'9h]v{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u$

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T1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3.全员参与。VEv\\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2w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Bw.}JE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gjTY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教学方面X3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oT+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 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YjJ”a

2、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T}u%(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K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让学生如实表达,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四、教学进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     题

课时

备注

1

8.29 ~ 9.4

报名 注册

4

2

9..5~9.11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本文章更多内容:1- 2 - 下一页>>

篇12:小学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经笔谈了解到青年对鱼之热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加上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说目标:

结合文本的特点,紧扣本单元:“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交流故事中获得的启示。”这一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形象。我是这样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等词语的意思。(知识)

2.立足重点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写青年画鱼和看鱼的句子,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能力)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情感)

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感悟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方法:

立足重点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四、说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第二板块: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让初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认识这位聋哑青年的印象,利用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研读课文。

第三板块:品词析句,感悟“忘我”

在这一环节,抓文中描写青年画鱼时的“静静地”展开教学。因为这个“静静地”正是这篇文章的词眼儿,充分展现了聋哑青年“专注”、“忘我”的境界。

首先感悟“画技高超”高超的句子,他从正面直接描写了青年精湛地画技,这是本文的重点段,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第一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第二步,看图识义。出示几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金鱼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第三步,补白想像。课文在描写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一笔带过,可让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青年画了哪些金鱼的动态?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第四步,感情朗读。让女生用缓慢地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出示女孩的叫声“鱼游到了纸上”,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并指导学生抓住“惊奇”读好这句话。抓住第8小节大家的赞叹、议论,从侧面对青年精湛的画技进行描写。找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大家会如何赞叹,又会怎么议论呢?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一次说话训练。这样的训练,紧扣阅读教学目标,将阅读与表达整合,在比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青年观鱼时的全神贯注,又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还有学法上的迁移运用,一箭多雕,实现了1+1>2的功效。

第四板块: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青年的认识,让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体起来,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篇13:小学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这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一个聋哑青年在花港画鱼,让围观的人赞叹不已的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以“我”对他的认识展开叙述,刻画了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于是,“我”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那么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一单元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来组织内容的。本文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让孩子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的启示。

结合单元主题和本文特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目标:(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有感情地读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语句。(3)在学文中渗透抓人物外貌、神态、动作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创设情境,运用此种方法完成小练笔。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个板块:复习引入。可以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填描写青年外貌的词句;他观鱼、画鱼到了“忘我境界”;小女孩称赞“鱼游到了纸上”和他写的话“鱼游到了自己心里。”《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到课文几个关键之处。因为接下来的教学,就要围绕“忘我境界”和“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在引导填描写青年外貌词句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只是通过对青年外貌的简单勾勒,便能让我们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高大、秀气、眼神清澈如水”的青年形象。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个板块:感受青年的画技精湛。

由开课的填空题引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让生想象假如你当时就在金鱼缸边儿看鱼,你的耳边突然传来这么一声惊叫,你心里会怎样想?学生可能会觉得奇怪、惊讶。从而关注到一个“游”字,表现出青年画技高超。接着主要通过学习七自然段,抓住 “一丝不苟”“细致”“静静地”“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

第三个板块:感受青年的勤奋专注。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可以主要采用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句子: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3、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所以,采用最常见的方法――读,来促进孩子们的感悟比较恰当。通过品读这些句子,紧紧抓住呆呆地、静静地等描写聋哑青年的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受到感染,并体会到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抓住了关键词语,孩子们对文本的感受可能就更丰富了。

第四个板块: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的关系。

通过点出几个“忘记了”,突出青年心中只了“鱼”,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再回扣表现青年画技高超的语句,体会到是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所以,才会“游到纸上”。其实通过前面两个板块的学习已经明了,只是没有点破而已。至此本课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最后一个板块: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完成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孩子们看图,观察围观的人的外貌、神态、动作,想象他们会如何赞叹和议论。并写下来。崔峦老师不是说要“扎扎实实学语文”吗?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

本课的板书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主板书,一个是副板书。主板书主要体现的是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副板书主要是引导孩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运用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14: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黄老师,虽然我是第一次听你的课,但你课堂上那名师的大家风范、你的从容与智慧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的课既质朴又生动,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你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1、黄老师备课的思想(定重点、找难点、抓细节):比如导入时,你围

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注重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对课文产生兴趣,学生谈的`非常精彩!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2、我觉得黄老师问题的设计能抓住重点,比如:鱼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那鱼游到纸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青年举止特别表现在哪?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一连串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尤其是在理解“先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时,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他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板书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因果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

3、黄老师能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4、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多样话,有针对性。师生交流融洽、亲切自然、灵动、幽默,充满智慧,驾驭课堂能力极强。

5、对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能有效地利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到位。

不足之处:我觉得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有待于加强。

总之,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黄老师课堂的流畅,讲解中的自然、连贯,整个课堂的一气呵成、对细节的精雕细琢都是我学习的目标。

相关专题 到了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