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nothtolos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nothtolos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共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自主迁移类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例题素材,为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 2.难点: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 20×40 18×20 16×50  240×3 105×3   208×2  301×3  209×4 二、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火车? 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二)学生探究学习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10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最优化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让学生完成第55页练习八第1题。 2.课本第55页第2题 二、提高练习: 1、课本第55页第3题。 2、课本第55页第4题 3、小医生 304×30=10020  280×40=1120 3  0  4   2  8  4  × 3  0   × 4  0         1  0  0  2  0  1  1  2  0 三、拓展练习: 1、一种方格纸,每张有702格。有一篇文稿大约写了20张,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 课堂评价(小测)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80×14  307×40  170×50 420×22  209×30 207×34 2、一种电话机,每台售价230元。王采购员为单位买了30台,一共花了多少元?

篇2: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2.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3.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改进方法: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篇3:《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53页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二、说学生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说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文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ㄍü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简便写法的算理。

六、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七、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用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结合教材有针对性,让学生做课本53页的做一做,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篇4: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书写对位及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在教学非0数字的对位及积的末尾添0的个数时 ,我板书用了彩笔标出,对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有很大帮助。

学生在试做例题106×30时, 我让孩子们自己用简便方法试算,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语言细致严谨,讲解清楚明白,语速适中。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我很自信地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因材施教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追求的目标!

篇5: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12×4=    120×4=    340×2=

篇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篇7: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12×4=    120×4=    340×2=

篇8: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340×2=

指名学生口算,教师写出得数。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归纳: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二、探索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350×3=

(2)提问: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全班同学都做并指人板演。

3 5 0

×1 1 3

1 0 5 0

(3)告诉学生,像这样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师边说边板书:

3 5 0 写竖式时,把第二个因数对着 × 3 第一个因数末尾第一个不是0的数。

(4)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末尾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再按照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后将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就可以得到350×3的积。

(5)指一名学生将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6)出示想一想:2500×3怎样写简便?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简便算法。

让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7)及时练习:

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做后订正提问:为什么第2、4两题积的末尾的0比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一个?

三、全课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今天所学的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样,它也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特殊情况,计算法则是一致的。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时,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的前面一位的下面,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注意既不能漏写0,也不能多写0。

四、课堂巩固:

做练习六 第1~5题。

1、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竖式简写的否正确,订正时,特别注意第2小题积末尾的0的个数。 2、练习第2题:

独立口算,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口算步骤。

开火车,来回答。

3、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各是多少”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可启发学生从18的.4倍是72推出180的4倍是720,1800的4倍是7200。

4、练习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练习,集体讲评,这道题目属于什么应用题?

五、课外作业:

1、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注意第1小题的积的末尾的0不能少写。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德育美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得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得0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试算体会算理。

篇9:《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篇10:《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优秀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二、是探究部分,重点是第二种算法的探究,呼应了铺垫部分的口算方法,学生对第一种算法是没有困难的,预设能有个别学生有第二种算法的想法,如果没有,就借助口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讲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三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我安排了几个层次:先是基本练习,再是运用练习,最后是安排了一道拓展题,本堂课的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个大概的总结,还能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还不够强化口算的方法。引出例题280×3,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你能用竖式笔算吗?这个问题问得不好,笔算两个字,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生成很少,没有一个学生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应该这样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80×3的正确的积吗?这样一问,学生的生成可能会有好多,笔算的简便算法可能也会有的,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会好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竖式的书写格式,就是一位数的对位问题,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所以在讨论题中特别强化了对位问题,注重了书写格式。另一种情况是,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已经有0,如2800×5,这里的28×5是140.已经有1个0.再在末尾添2个0,一共是3个0。

本节课,我还让学生通过对算式的分类,让学生对两组算式进行对比,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强化了算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因数变化,一个因数不变,来判断积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篇1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 360×4 2600×3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19×40 42×10 130×5 17×4

2×5011×60 22×40 120×8 360×2

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360×24

(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

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家试试看.

教师巡视,并出示不同竖式.(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3)师:这几种竖式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简便?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种方法更好.因为先去乘0前面的数,将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就简便了.教师板书规范竖式.

2.教学例6:265×30

(1)观察:与例5比较,有什么不同?

(例5是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而例6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

(2)类推练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而这道题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看谁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以下写法:  可写在小投影片上,让同学讨论.并取得共识: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时,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350×24 73×60 186×50

3.教学例 7:450×20

(1)观察思考:例7与例5、例6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2)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阅读例7并完成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反馈练习:

230×40 150×60

三、课堂总结.

师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①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

②把哪些数相乘?

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计算简便吗?计算不简便的,怎样算才简便?

2.根据 24×22=528,69×13=897,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吗?

22×24= 13×69=

240×22= 6900×13=

24×220= 690×130=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1.240×22 38×80 280×20 305×30

2.(1)28的50倍是多少?

(2)65个120是多少?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篇12:因数末尾和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因数末尾和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在三年级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

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因为学生以前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开始新课前我先加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练习,并以“16×30”和“160×3”为例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并不理解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是很自然的,再没有多余的理由。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进行交流:

师:我们在计算时实际是算的什么?

生:16×3=48

师:如果要算160×3需要怎么办?

生:再用48×10=480

师:那要算160×30还需要再干什么?

生:再用480×10=4800

通过这种讨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种简便计算方法的算理,再通过说理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计算180×5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二是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尤其是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就让一个因数末尾的0进行计算;

三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20×7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20×7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篇13:《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4:《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付老师的一节课,每个人的课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付老师的这节课就深深体现出了她优秀的教学风格,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关键处适当点拨,整堂课收放自如,老师引领地到位,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是一节让听者不由赞叹的好课!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迁移学习新知识。

教学最大的浪费是不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因此,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中,笔算的顺序以及笔算的算理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付老师这节课在教学例6时让学生试算508×3,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利用迁移学习新知,只重点强调“为什么十位上写2”这一新知。

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付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伊始,老师引入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形象图图,让学生在“7仙女摘仙桃”、“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就是考虑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一原因。并且在练习中也设置了学生熟知的植树的情景、求大象体重的数学问题等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感悟:

付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我身边的两个小组都讨论得很热烈,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回应,这也说明老师平时注意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篇15:《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6:《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1.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和没0的笔算进行区分,并加强巩固练习。

篇17: 《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

《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和一位数一几百几十、几千几百乘的简便算法,能熟练地用简便算法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得笔算和乘数末尾有0得乘法得简便算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还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的得乘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和笔算,把口算和笔算做得既对又快。

二、口算练习

1、说一说下面得题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40×6=

400×6=

8×50=

8×500=

140×2=

1400×2=

3×310=

3×3100=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只要先乘0前面一部分,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再乘得得积末尾添上几个0。

2、口算

第29页--10题。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口算。适当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想?

三、笔算练习

1、笔算下列各题。

402×34×204406×8

(1)指名3人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重点说一说最后一题计算过程。提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按怎样的方法算?

(3)小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乘数中间有0,也要一位一位地乘。如果有进位,还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

2、笔算下列各题。

480×63×2800

(1)指名2人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2)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口述每道题乘的过程)

(3)小结: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算:列竖式把乘数对齐0前一位上的数,先乘0前面一部分,再在乘得得数后面添0,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第29页--11

(1)做第11题第一组。

指名2人板演,其余独立完成。检查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得数相同吗?

(2)第11题第二、三组

学生分成2组进行,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四、应用题练习

1、第29页第14题。

(1)让学生看图和已经提出的问题,口答算式并板书。

(2)从图上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让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

2、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里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2、13题。

篇18: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 360×4 2600×3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

2.口算:

9×50 13×30 23×20 23×30 24×3

8×6019×40 42×10 130×5 17×4

2×5011×60 22×40 120×8 360×2

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5:360×24

(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

相关专题 乘法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