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经典教案

努力减肥成功的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努力减肥成功的”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经典教案(共20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小学语文第六册《“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2

作者:青岛市南区德县路小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教案由教案吧www.jiaoan8.com提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教案由教案吧www.jiaoan8.com提供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电视

教学过程:

本教案由教案吧www.jiaoan8.com提供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学生能对彭德怀做一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电脑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她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位,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总结延伸

1、学过这篇课文后,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彭德怀的其他事情吗?请大家再收集有关彭德怀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请大家来讲一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

五、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篇2:《“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学反思

《“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学反思

《“这个规矩不能有”》讲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彭德怀”这个名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我尽可能的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有关彭总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读这份资料,看看从中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了解。这样,学生对彭总这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体会彭总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教学时,我以“这个规矩不能有”为中心,引导学生去找一些含有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彭总在说这些话时,会是一种什么的语气,然后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我认为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他们边读边思,以思促悟,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整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使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对于本课的不足之外,我认为在介绍彭总时,只重视了课外知识,而忽略了与文本的联系,如可以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著名”、“亲切”,让学生反复咀嚼;

另外,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点偏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能够得到更好地挖潜,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3:《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学反思

《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学反思

【1】《“这个规矩不能有”》讲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彭德怀”这个名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我在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对彭总这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体会彭总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根据课题质疑: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去找一些含有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彭总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生动,然后我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认为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他们边读边思,以思促悟,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内容获取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觉得前松后紧,给学生充足时间潜心读,深入思考还是欠缺,很遗憾。只好留下这样一个作业:在清明节之际你想对九泉之下的彭爷爷说什么……

【2】本课讲述了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本文的课题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在教学时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通过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来理解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课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的道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以学生的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通过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体会彭总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尚品质。

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教学主线,以生为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读、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朗读、创新、想象能力。

重视学生查找、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组织好合作学习活动,在重点、难点上给学生一些必要点拨,当好引导者。本节课,我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

1、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从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挑战读对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质,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充分的读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篇4:这个规矩不能有(北师大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公平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化,要和大家一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经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启发谈话   朗读    讲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   投影仪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彭总的资料。

2、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彭总,交流收集的资料。

1、出示彭德怀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彭总的了解。

2多媒体出示有关彭总的资料、图片,了解彭总其人。

3、课文是怎样介绍彭总的呢?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彭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多媒体光盘)学生听课文,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①文中哪些生字是你初次认识的?怎么识记?试着组词。

②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字的写法?

③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①生字要加强形近字、易错字的指导。如:“德”、“奉”、“鬼”的写法,“辨”、“辩”和“辫”的区别等。(利用多媒体光盘指导学生书写)

②词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如“辩解”、“纳闷”等。

4、游戏练习,强化识记。

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近字换偏旁练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3、师归纳并板书:

人多要逛北海      遇闭园接待     返身走出公园

4、再听多媒体读文。(动画展示)

5、学生练习读课文并展示。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总)

人多要逛北海      遇闭园接待     返身走出公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化,要和大家一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彭总语言和行为的语句,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启发谈话   朗读品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

本课的课题和以往的课题相比有什么不同?(加了引号)为什么加上引号呢?(是彭总说的话)彭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揭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②我们应该向彭总学习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2、播放多媒体光盘学生听读课文。

3、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三、讨论、交流

(一)彭总说了什么?

1、“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2、彭总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总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非常生气)谁能试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3、彭总还说了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生气)指名试读。

(二)彭总为什么生气?

1、小组讨论:彭总严厉地批评了工作人员,他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呢?

2、交流:①彭总为什么要去公园?

②工作人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结合彭总的身份)

3、总结:工作人员所做与彭总所想大相径庭,所以彭总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工作人员。

(三)彭总的为人。

你觉得彭总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彭总是一个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人。)

除了彭总说的这几句话,你觉得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彭总返身走出了公园。)

四、总结拓展:

1、总结:(结合板书)彭总用自己的言行表明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搞特殊化,不平等的事情吗?说一说。

五、作业

1、五人一组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

2、将生活中遇到的不平等的事情写在日记上。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穿着便衣去公园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彭总   严厉批评工作人员

返身走出公园       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这个规矩不能有(北师大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5: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让学生对彭总有更多的了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彭德怀。

2、生活中的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感悟,体会彭总的心情及语意。

1、自由读课文2--10自然段,找出彭总说的话。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2、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精读品味。

3、全班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朗读。

(1)彭总地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去看看……”

(2)彭总()地说:“你们搞的什么鬼?怎么……”

(3)彭总()地说:“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休息……”

(4)彭总()地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如果有……”

①看图体会彭总的心情。

②“这个规矩”是指什么规矩?为什么彭总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③指导朗读。

④理解“返身”,表演读。

4、你明白了生活中的彭总是个怎样的人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彭总的高尚品质。

1、小组练读。

2、全班展示。

五、课外拓展,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读一读:收集彭总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 ? -- 闭园接待首长

彭总 ? -- 与民平等不搞特殊化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6: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规、矩”的读音:这两个字组成词时读:guīju;书写,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读题质疑。同学们,谁查了字典知道“规矩”是什么意思?(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叫“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这个规矩不能有!”是谁说的?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检测生字词。

一类字:规矩、彭德怀、司令、职务、称呼、按照、搞、返身

二类字:彭德怀、将领、警卫员、逛公园、纳闷、冲着、奉命

多音字: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

闷mēn(闷热)mèn(纳闷)

冲chōng(冲洗)chòng(冲劲)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在文中找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初读课文,你能回答哪个问题呢?请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再说你的答案。

B看来大家读文章的时候很认真,边读文章边思考问题已经初步读懂了文章的一些内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通顺的语句概括地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填空:一天傍晚,彭总想(),因为工作人员(),彭总()。

(一天,彭总想游览北海公园,因为工作人员奉上级指示关闭北海公园,专门接待他,彭总拒绝游览公园。)

4、“彭德怀”究竟是谁?能从文中找到介绍他的内容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随机理解:职务

解放战争:副总司令

彭德怀:

(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副总理国防部长

2、这些就是他所担任过的“职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从“仍然”“亲切地”“彭总”体会彭德怀的随和、平易近人。“称呼”就是“叫”的意思,是一种“叫”的正规的书面用语。

小结:这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彭总的身份和人们对他的称呼,体现出人物的品质,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究竟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规矩为什么不能有?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生字练写:、职、司、务、

1 观察:规、矩、怀、称、职,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前四个字左边的最后一笔都是点,都写的左窄右宽。职左右写的一样大。

司:大横折钩:竖画垂直。务:上面的折文儿要写舒展。

2 练习书写。

(五)课后作业:

1 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2 了解彭总的感人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中描写彭总的语言,感悟彭总的品质。

1、文中有许多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大家找出来吗?

(1)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学习设问:读了这句话,问一问:彭总想去看什么?为什么想去看?

彭总是怎么说的呢?练读这句话。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读这句话,你会提什么问题?如:为什么穿便衣?为什么把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你怎么回答呢?

就这样边提问,边自己回答,和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文章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3)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4)“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5)“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6)彭总返身走出了公园。

2、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你对课文的主人公彭德怀同志还有哪些了解?

[培养学生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3、讲解彭德怀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加深对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的体会。]

4、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格。]

(二)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三)作业设置

了解伟人感人的故事,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7: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8: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电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学生能对彭德怀做一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电脑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她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位,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总结延伸

1、学过这篇课文后,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彭德怀的其他事情吗?请大家再收集有关彭德怀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请大家来讲一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

五、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9: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充满童趣,有的表现出睿智;有的凸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有的赞美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品德。本单元的主题是“尊重与平等”,通过诗歌和伟人的故事,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与人平等相处的思想。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苏珊的帽子》,本课讲述了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本文的课题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在教学时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通过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来理解人物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的道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本课的学习应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的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通过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体会彭总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尚品质。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读、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朗读、创新、想象能力。重视学生查找、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组织好合作学习活动,在重点、难点上给学生一些必要点拨,当好引导者。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可能1: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可能2: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以它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易错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辩”的书写。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即容易读错和容易写错的字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课文的朗读情况,评议时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习中合作,在学习中倾听,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其思考、比较。]

3、指生交流本组的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具体句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解体会,鼓励多渠道感悟内容,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描写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1)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2)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3)“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4)“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5)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

4、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你对课文的主人公彭德怀同志还有哪些了解?

[培养学生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5、课件出示彭德怀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加深对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的体会。]

6、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格。]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国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查阅资料的途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作业设置

以下的两个题目,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选择: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写一写。

2、你还了解哪些伟人感人的故事,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九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

1、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从开课的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质,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充分的读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并和学生共同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对彭德怀并不了解,学习课文会有一定困难。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彭德怀的资料并作整理,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课后布置作业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点评:青岛市市北区教研电教室 颜秉君)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10:《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抓住描写彭总言行的语句,品读,体会彭总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彭总言行的语句,品读,体会彭总的品质。

教学手段: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

1、教师出示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2、本课的题目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3、训练引号作用。

4、为什么课题要加上引号呢?

5、质疑

这句话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小组内解决质疑问题。

2、反馈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彭总为什么说这句话?

4、彭总为什么去北海公园玩?

三、精读

1、找出文章中描写这件事的段落。

2、画出描写彭总言行的句子;

3、这个规矩指的什么?

4、工作人员奉上级通知,闭园接待首长,却遭到彭总严厉的批评,从中我们感受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

1、多么朴实的彭总啊,他把自己放在了和群众平等的位置上,不搞特殊化,如此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说说你们从彭总马力受到了启发?

板书: 这个规矩不能有

去看看 以身作则

彭总 穿便衣 步行入园 不搞特殊化

这个规矩不能有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11:《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规、矩”的读音:这两个字组成词时读:guīju;书写,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读题质疑。同学们,谁查了字典知道“规矩”是什么意思?(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叫“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这个规矩不能有!”是谁说的?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检测生字词。

一类字:规矩、彭德怀、司令、职务、称呼、按照、搞、返身

二类字:彭德怀、将领、警卫员、逛公园、纳闷、冲着、奉命

多音字: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

闷mēn(闷热)mèn(纳闷)

冲chōng(冲洗)chòng(冲劲)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在文中找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初读课文,你能回答哪个问题呢?请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再说你的答案。

B看来大家读文章的时候很认真,边读文章边思考问题已经初步读懂了文章的一些内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通顺的语句概括地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填空:一天傍晚,彭总想,因为工作人员(),彭总()。

(一天,彭总想游览北海公园,因为工作人员奉上级指示关闭北海公园,专门接待他,彭总拒绝游览公园。)

4、“彭德怀”究竟是谁?能从文中找到介绍他的内容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随机理解:职务

解放战争:副总司令

彭德怀:

(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副总理国防部长

2、这些就是他所担任过的“职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从“仍然”“亲切地”“彭总”体会彭德怀的随和、平易近人。“称呼”就是“叫”的意思,是一种“叫”的正规的书面用语。

小结:这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彭总的身份和人们对他的称呼,体现出人物的品质,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究竟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规矩为什么不能有?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生字练写:、职、司、务、

1 观察:规、矩、怀、称、职,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前四个字左边的最后一笔都是点,都写的左窄右宽。职左右写的一样大。

司:大横折钩:竖画垂直。务:上面的折文儿要写舒展。

2 练习书写。

(五)课后作业:

1 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2 了解彭总的感人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中描写彭总的语言,感悟彭总的品质。

1、文中有许多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大家找出来吗?

(1)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学习设问:读了这句话,问一问:彭总想去看什么?为什么想去看?

彭总是怎么说的呢?练读这句话。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读这句话,你会提什么问题?如:为什么穿便衣?为什么把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你怎么回答呢?

就这样边提问,边自己回答,和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文章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3)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4)“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5)“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危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字里行间体会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板书:活泼能干)齐读第一小节(板书:喜欢)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过渡:这么一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不长,后来姐姐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1、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板书:没笑脸没歌声)从哪看出来的?(加红两个“再也没有”)指名读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让姐姐发生这样的变化?)

4、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读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过渡:对!是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指名读第二小节。

(1)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痛苦流泪)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缠足的痛苦?把它圈出来。

(3)交流“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直往下流”读好圈出的词语,体会姐姐的痛苦。

(4)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缠足的样子呢?通过老师介绍、观看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5)你能把姐姐缠足时的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第二小节

3、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如果你是孙中山,会怎么想?怎么做?

是啊,孙中山当然不愿姐姐受这份罪,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心情怎样?(板书:生气心疼),于是他同妈妈激烈地争吵起来。

课文的3-6自然段写了孙中山与妈妈的争吵,同桌练读对话,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抓住人物说话的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读好人物的语言。

(1)孙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出示: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住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2)“还能下田干活吗?”是什么意思?

(3)你能用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孙中山的话吗?指名读

(4)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孙中山当时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

4、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课文的第4小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呢?

(2)你知道封建社会的妇女为什么要缠小脚吗?

师介绍: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脚女子成为当时男人择偶的标准,说什么“娶妻要娶小脚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做母亲的往往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给她缠足。在小脚盛行时期,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甚至难以出嫁。

(3)难怪妈妈在说的时候先——叹了口气,你从这声叹气声中读懂了什么?(板书:无可奈何)

(4)谁能把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孙中山能接受这种理由吗?

引读,出示: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1)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这里没有提示语,你能给它加个吗?

出示填空:孙中山___________地说:“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2)指名读,体会孙中山的气愤。

6、但妈妈只是说:(引读)

出示:“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妈妈含着的“眼泪”中你读懂了什么?(痛苦、无奈、心痛、对女儿的爱)

(3)这是无奈的眼泪,心疼的眼泪,你能把妈妈的无可奈何读出来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

她会对姐姐说些什么?

姐姐又会是什么样子?

孙中山听到什么?又想些什么?

屋内妈妈______________,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屋外孙中山看到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7、总结:在封建陋习面前,妈妈屈服了,姐姐也不得已屈服了。但孙中山很心疼,很生气,坚决反对。

让我们再一起读2-6小节,老师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孙中山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读出孙中山的心疼,生气、坚决……读出他母亲的无可奈何。

三、学习第七小节

从那以后,(引读)第七小节

(1)看来缠足的陋习不仅伤害了姐姐的身体,更伤害了姐姐的心灵。

(2)(加红“深深地、幼小的”)从“深深地”、“幼小的”,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创伤,永远不会忘记。)(板书:刺痛)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破陋习”的决心,我们来看看,后来孙中山有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齐读最后一节。板书:革命成功

2、当了大总统的孙中山做了一件什么事?“首先废除”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相机理解“残害”。他从小立下了志愿。)

3、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让我们来欣喜地齐读这一段。

五、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想到这里,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表达你的心情或想法吧。(出示句式)

2、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篇1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势

默默犹豫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烈而持久鼓励勇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仔细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总是”“默默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忧郁”“教她跳舞”“游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由之前的自卑忧郁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害怕;难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刻、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①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②因为腿有残疾,她肯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小英“(犹豫)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终于明白了“犹豫”指的是(生回答)?(拿不定主意)

在犹豫中,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如果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诉她什么?(要勇敢;要坚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励友善)如果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充满了鼓励,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第二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励,所以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肯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称赞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烈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励,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对比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顾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悲伤难受,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勇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忧郁,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量,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远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量吧!

2、今天的学习一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能够()。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打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淹没害羞!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励,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篇1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篇1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材分析

1.《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科学”。课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2.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的一幅彩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造成“奇特”的原因就是“失重”。“失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失重”的原因是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的引力。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要求做到:一是要让别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的常识,再搜集一些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解决措施:教师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自读课文

以质疑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的句子。

1、找出写太空生活趣事的词句

2、把描写趣事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抓住重点词句读课文,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把有趣的太空生活介绍给小伙伴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找重点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3、朗读感悟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小组内朗读2、全班比赛读)

1、指导朗读

2、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1、朗读感悟,要求读得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惊奇

2、合作学习,反馈学习结果

借助朗读感悟

整体感悟,了解“失重”(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奇特的原因)

教师讲授

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爱科学,关注科学,学科学

篇1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溢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同学实际动身,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同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同学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同学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同学充沛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妙,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同学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身的体会吧!(同学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同学的距离,激发同学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身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同学考虑、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和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同学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考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和不懂的词句。记下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同学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防止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同学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竞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同学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局部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协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一起评议。

感悟

1、组织同学通过读文,回答自身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考虑: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篇1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2、(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夜幕”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主要讲了什么?(2)齐读第二句后提问:第二句讲了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2)师诉:太阳越升越高,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体也越来越轻,她就要与大家分别了。那么,大家是如何向她告别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告别的场面?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篇1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有意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陈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

⑵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投影出示两个句子:①“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说。②“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⑶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篇1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5张小卡片4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刚才,小朋友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3)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揭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你们的这些问题,徐老师都知道,你们想不想徐老师告诉你们?

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课本。

三、自由读课文

1、其实,徐老师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3、你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三点。出示投影: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指第二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刚才,徐老师看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很会学习,边读边画,很认真,这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四、检查初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小卡片,指名当小老师检查同学们读词语。

3.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放到了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纠正。

五、指导读熟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二句话,指导读。

(3)齐读。

2、读2-4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投影出示3、4段话(1)自由读(2)指名读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3、4自然段

(4)齐读2、3、4自然段。

师:读时注意什么。(段与段之间停顿)

3、引读第5自然段

4、读第六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投影出示最后一句。你们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4)齐读

5、赛读第七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赛读,看谁课文读得流利

(2)每组选一名参赛

六、教学生字

临、黎、蝴、蝶、秆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一开始向徐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我想你们一定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篇2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 )

相关专题 能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