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探析论文

旎芮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旎芮建”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探析论文(共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探析论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探析论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可以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把教材内容讲解透彻,就可以提高阅读水平,不注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很死板,学习效率也很低,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阅读水平就在兴趣中得到提高。比如:阅读《大海睡了》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听过大海睡觉吗,大海如何睡觉呢”,学生肯定会感到诧异,产生“大海还会睡觉”的疑问,这个问题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想往下阅读这篇文章找到答案,体会“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的情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什么、如何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决定自己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互动性,学习效率也很低,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水平就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提高。比如:阅读《小河与青草》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小河和小草互相帮助,小河才能更清澈、小草才能更碧绿,学生意识到同学之间也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认为课堂气氛属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学习影响不大,内在因素才是关键的,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不能管好自己,这样的课堂缺乏快乐性,学习效率也很低,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阅读为乐,阅读水平就在快乐中得到了提高。比如:阅读《世界多美呀》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争前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的说美丽的世界中心想事成,有的学生说美丽的世界中有各种好玩的玩具,还有的學生说美丽的世界中有很多好吃的……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教师再问“那大家知道小鸡眼中的美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从而在活跃的氛围中开始本篇文章的阅读,从而体会小鸡看到“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的美丽世界之后的欣喜之情。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板书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写起板书来很费力,学生看起板书来也很枯燥,这样的课堂缺乏现代性,学习效率极低,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多媒体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阅读的现代性更强,学生也可以对多媒体中展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阅读水平就在现代学习中得到提高。比如:《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乌鸦开动脑筋喝到水的过程,并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勤于动脑筋。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阅读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改正自己的策略;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秋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南北桥。(10)

[2]冉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篇2: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江苏苏州●沈佐明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其中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洗礼,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更焕发出特有的魅力。作家老舍曾说:“文字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于使用是否合度。若使用得当,则如花间美人,浓妆淡抹总相宜。”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教材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包含着一定的意思,带有丰富的情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在平时教学中巧妙、灵活地加强词语教学,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利用词语导入新课

字词教学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能放松。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的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也不能放弃,不能省时间来阅读理解。“砍柴不误磨刀工”,因为词语是句子、篇章的细胞,细胞不活,则句不通、文不顺,学生就很难沉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导入可谓是匠心独运,他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请三位同学到板前来听写三组词,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学生写好后,薛老师接着要求归类写“草帽”这个词。三个学生都没有写。薛老师就逐个问原因,第一个学生说:“因为第一组都是昆虫,草帽不是。”第二个学生说:“因为第二组都是农作物,草帽不是。”第三个学生说:“这第三组都是写干农活的,草帽不是。”薛老师引导:“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既然跟上面三组都不是一类的,我们可以写在另一边。”接着详细指导书写右边的“冒”,要求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薛老师告诉学生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再如我在执教《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让学生当堂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让其中一位学生上台将词语默写在板书中的指定位置,形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链,即“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如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文中的生字新词,而且将文章的结构层次通过板书显示出来。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检测了学生预习时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而且让全体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全部动起来,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二、利用词语重点突破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而教学重点通常都蕴涵在以词语为单位的一个个句子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往往会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领会。

如《索溪峪的“野”》,文章就紧紧围绕题目中的“野”展开叙述和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锁定中心词,然后辐射到全文:“‘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学生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明白这里的“野”是指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纯天然的美,同时也明确了课文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把“野”这个特点表现出来的,课文采用了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突现中心词,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使文章的境界全出,这样的设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三、利用词语说写训练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含义深刻,牵一发而动全身,留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思考,留下了许多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说写练习,进而挖掘词语的内涵,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进行《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时,面对着泗水的绿波,孔子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你的了解,水除了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外,还具备哪些优点,可以称之为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呢?请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说话。有的学生说:“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它好像一尘不染,是真君子!”有的学生说:“水,汇聚同流,不分彼此,它好像胸怀宽广,是真君子!”还有的学生说:“水,流到平地,方能停止,它好像非常公平,是真君子。”我认为,对“真君子”一词的“补白”,不仅是发挥学生想象的一个平台,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延伸,更是对文本理解的一种深入。

四、利用词语随文练笔

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正确理解、丰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练习2》的“读读背背熟记成语”教学中,认识了“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等成语后,我让学生用上面所学的几个成语,联系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展开想象写话,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写:“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人间,冰雪消融,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芳草如茵,小河唱着歌欢快地奔跑,笋芽儿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有的写:“烈日炎炎的夏天到了,骄阳似火,太阳下暑气蒸人,老水牛爷爷躲进了水里只露出两个鼻孔,知了不停地喊着:‘热死了,热死了……’”有的写:“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天空格外明朗,万里无云,立刻让你感到秋高气爽。”有的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寒风凛冽的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到处一片北国风光。”这样的练笔既能检查刚学过的有关冬季的成语,又拓展了“春、夏、秋”的成语积累。五、利用词语总结巩固

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总要进行总结巩固,这时如果能够利用课文中关键词语进行概括,会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记得更准确,掌握得更牢固。

在《荔枝》一课中有这样几个语句:“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我先提问,在这些语句中哪一词最能打动你的心?一位学生回答说:“‘托’字最能打动我的心。”我追问:“能说说理由吗?”学生答:“这个‘托’字把母亲爱怜荔枝,望着荔枝舍不得吞下的场面给写活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此时,母亲认为手中所‘托’的并不仅仅是一颗荔枝,还是儿子的一颗孝顺的心呢!所以用‘托’而不用‘拿’。”还有一位学生说:“母亲对待儿子买给自己的水果都那么珍惜,由此也可以看出她对儿子深厚的爱……”此时此刻,我适时激情:“就让我们通过诵读把儿子的孝顺,母亲珍爱荔枝、深爱儿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吧!”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使理解、感悟和朗读三位一体,水乳交融,文章的教学主旨自然提升,文章的意境也豁然开朗了。再如我在上《聂将军与日本小女孩》一课时,最后总结阶段,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关心照料、日本孤儿、送往、驻地”四个词语要同学们说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说:“课文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儿,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本驻地的经过。”

几个词语,连成了一句话,既总结了本节课内容,又练习了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要善于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促使学生语文水平大幅提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

篇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之浅见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之浅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不少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作 者:陈芹  作者单位:姜堰市大伦中心小学,江苏,姜堰,225504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4: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

【摘 要】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朗读水平高不高,很大程上取决于教师的朗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时间;兴趣;技巧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

一、保证朗读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首先,情绪具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景,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让学生在此特定环境中,变作品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进入朗读的最佳境界。

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在教学《草原》时,在讲到草原的景色时,我根据电教投影片,引导学生边欣赏草原美丽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还可以配一些音乐朗读,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它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来。这样,通过画面的观察想象,老师适当地点拨、范读,学生一定能入情入境,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让学生投入于此。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三、掌握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而是一创造性的活动,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因此,进行朗读训练时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技巧。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真情流露,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如在教《我坐上了飞船》范读:“啊!我看见了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如《飞夺泸定桥》中有一段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这段话中,“千钧一发”四个字要停一停,反映出紧张的场面。“时刻”后面稍加停顿,以产生悬念的效果。“同志们”三个字要紧而相连,坚决有力,以显示必胜的信心。在“业”和“为”,“利”和“冲”之间,虽有标点,但因为紧连而缩短了停顿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一往直前的气势和较好的动作感,比起一步一停要好得多。

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J].教育,(11):00160-00160.

篇5: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教师随笔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理解文本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童年。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 教师随笔]

篇6:试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一般而言,人们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以及整篇阅读三种方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群文阅读理念应用在其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还可以有效对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从而弥补当前教学模式的弊端,最终第一文库网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一、群文阅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群文阅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传统一篇课文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内容多样的多篇文章,既激发了兴趣也丰富了内容。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群文阅读的阅读篇目较多,且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敏与灵活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改善了阅读效果。三是丰富积累,拓展视野。群文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由阅读量变到质变转变,为小学生阅读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1.根据不同主题选择阅读内容 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要阅读的文章,并且要保证文章的质量,让学生读到好文章、好书。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选择相关的阅读文章,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学情、心理选择阅读的主题和文章。教师在选择文章的时候要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背景和表达方式等多个角度考虑、筛选。如在学习对动物的形象描写时,可以选择关于狐狸的几篇文章DDD《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狸清窝》《衷情的小狐狸》,让学生了解写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2.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排列筛选出的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不能随意、无序地阅读。阅读有很多形式和主题,例如多次重读阅读、分组递进阅读、举一反三阅读,等等。教师应该按照想要训练的目标筛选和排列文章,如:要进行多次重读阅读主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反复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及毕淑敏的《学生,妈妈为什么打你》,让学生理解母亲,理解母爱,感受母爱;要进行举一反三的名人故事阅读,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写李四光、宋庆龄和陈毅三位中国人的故事,如《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神童”的秘诀》,再阅读写列宁、高尔基的两位外国人的故事,如《灰雀》《小摄影师》,通过阅读中外名人的故事,学生受到精神的鼓舞,并举一反三从自身做起争当好学生。 3.让学生在读说结合中感受阅读真谛 群文阅读给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听、说、读的环节,让学生在读说结合中感受阅读的真谛。朗读是理解文章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把文章读懂了才能够去理解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有三步朗读法DDD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和师生品读,这种方法在群文阅读中也适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美的文章甚至片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让学生大声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提高群文阅读的质量。当然,教师要合理掌控课堂氛围和教学内容,不能把读说当成群文阅读教学的全部,忽略对阅读主题的探讨和延伸。 4.善于提问引导,提升群文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提问引导,把学生引向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道路,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与感悟,速读、体验与思辨,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群文阅读的阅读量大,学生可能关注点不相同,那么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抓住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的最佳路径。为此,任课教师要重视对群文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并对阅读文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组合。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为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基本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此次的教学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我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针对本次教学,我就大胆使用了群文复习的方式,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回顾教材中有关动物的文章,让学生复习每个动物身上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开始新授课,训练学生的技能,最后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描写动物的文章,本堂课选择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概括故事内容,二是指出动物身上的特点。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效果不衬人心,原因如下:

第一:平时练习量不够,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导致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动物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第二:拓展面不够,不能只关注于文本内容,要上升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是阅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如何将阅读课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革。

篇8: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篇9: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精读文章的新方式。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在丰都县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几年了,遗憾的是在我入职的这一年里我只听过三次群文阅读的课。因此,我对群文阅读的感受还是太少、太浅,只能谈谈上完一课后自己的一点点见解。

一、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区别

传统阅读教学是一堂课就只精讲上一篇课文,针对课文中的有价值的知识点详细讲解,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然而群文阅读打破了存在已久的教学模式,为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群文阅读的教学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组文章。而这一组文章也不是随便的几篇文章的随便组合,这组文章一定是有一定关系才能组合在一起,以便用来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拥有的优点

这节课打破了以往单篇的教学模式,把四篇文章捆绑起来,采取了“合——分——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理念。通过几篇故事了解文中的狐狸有何不同,寻找共同点。在这当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只抓重点但又不做细致的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向深入,感受狐狸的多面性。在这当中学生表现的非常好,他们积极踊跃的谈出了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大量故事的引入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后在合起来思考,总结本堂课的收货,并且制定以后的阅读计划。这个问题有点难,要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学生虽然不能很准确的制定出以后的阅读计划,可是学生的计划是对的,在他们的相互交流之中,一份实用的计划逐渐露出水面,学生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读书不只是读而已,还要思考。

三、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看似很顺利的走了下来,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教师太急于让学生说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时学生还没有反映过来,教师就开始引导了。其次,教师还是脱离不了教案,总想着这事还没有说那事还没有完成,一定要完成了,所以总有点赶时间。尤其是在最后多数学生还没有思考好教师就让他们说,学生固然是说不好的。再有,教师还是不能大胆的放手,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最后,群文阅读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要抓住关键的点,要让学生理解透,课上学生是主抓了关键内容但是总感觉教师的智慧不够,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给听课老师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

四、关于群文阅读的思考虽然今天第一次上群文阅读课感觉还不错,但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把几篇相关联的课文组合到一起课上逐一的学习,而是要找到几篇课文的共性,还要找到课文的个性,要在分、合当中学习。分,就是学习每篇课文中你想体现的议题,合就是要找到几篇课文中相通的地方,正所谓“合而不同”怎么合?怎么保留原汁原味?这都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群文阅读一节课容量大,教师很容易占据主要地位,牵引学生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说,让学生在彼此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课文,教师要学会把球抛给学生,而不是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群文阅读对于议题的选择是多方面的,而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议题,议题要鲜明,切莫处处都照顾到。和单篇课文相比较起来群文阅读难度大,对老师的要求高,教师的付出要高于以往单篇阅读的几倍,而教师现有的能量(知识储备和能力)唯恐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自己,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群文阅读的问题,我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而且群文阅读对于我班学生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实际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进行相关的教学,利用好群文的优势为日常教学服务。

篇10: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2: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相当一部分内容,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是,在茫茫的书籍大海中,作为知识萌发的小学生是很难正确地找到属于的宝藏的。这时,就要教师担起启明星的作用,给孩子指明方向。特别在提倡素教育的潮流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需思考:怎样教育孩子阅读。本人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

首先,还孩子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

一、导入要既自然又引人入胜。刚刚上课,孩子们没那么快进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导入来让孩子“热身”,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怎样的导入才能孩子进入状态呢?我想很多教师都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体会,为了让孩子良好地进入状态,教师们都想出许点子。而我觉得何老师在《新型玻璃》的导入中做得很不错。她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防盗玻璃故事来导入课文,让学生思考如今的玻璃还有哪些新奇的功能。不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很自然地进入课题。这样,课堂就变得轻松愉快,下面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展开了。

二、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前早期,他们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五官等直接感受周围事物。而语文阅读教学这个环节本来就是通过书本间接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平时语文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功能来帮助我们处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东西来刺激孩子的眼球,冲激他们原有的思维。就像在《松鼠》导入的时候,我先不急着说话,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松鼠的有趣幻灯图组,孩子们的眼睛刹时明亮起来,津津有味地欣赏图片。还有在《鲸》第二课时的后面一环节,李老师也是通过幻灯图片播放了可爱的.鲸怎样被杀害的情况,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有些同学还忍不住哭了,还有的同学义不容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关键是看你怎样使用,只要用得恰当好处,那必定事半功倍。

三、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简、准确。课堂的时间本来就有限,怎样使课堂变得有效,教师的语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话不能说得太多,不然就会回到传统的“三少一多”局面。既然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讨论或交流。但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正确的讨论或交流的方向,使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受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备课的时候,要设计好准确的引导方向和精练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还要用精简的语言来授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使得课堂变得有效率。

四、适当把舞台交给孩子。我觉得有时候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才艺表演等课堂活动,可以达到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体验文本外,还要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经过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除了传统的读、说、写外,我觉得有时候还可以给把舞台交给孩子展现各自的才华,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例如,李老师在《鲸》第二课时,让学生体验到鲸到外形特点后,就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表现鲸的外形特点。有的学生就通过绘画,把鲸的外形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就通过演讲,把鲸的外形特点说得很生动,还有的学生就简单的小品的表演来表现鲸的特点。使得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学得开心,又学得深刻。

再次,送给孩子一个课外乐园。

结合孩子的兴趣推荐合适的课外书。仅仅阅读课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外面的世界丰富无比,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如果学校有图书室的,可以让学生到图书室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目,得到自己喜爱的才是快乐的事。另外,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们导找书中的真、善、美。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我国传统美德的儿童读物给孩子们,让他们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外,还可以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读书体会,一个人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就会变成更多人的快乐了。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文章,理解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体验也才会不断的更新,思维才会不断的改变,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在课外补充不足的地方,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帮助对课内经典文段的理解。总之,我觉得阅读教学就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学会学生如何去读,读出文本的思想内容,读出自己的想法,读出做人的道理,读出前人所没读到的东西。而不是教师把课文讲明白这么简单。

篇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作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执教的《清澈的湖水》一课,树立了“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背诵和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阶段目标中还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而古人也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因此,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及在优美的语言描写中展示出了风景的优美和人物心灵的美好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力求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中,展开想像、感悟课文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诵读中感受风景美

课文通过小洁的眼睛给我们展现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我把重点放在反复诵读”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让孩子们跟随着小洁的目光一起欣赏感受美景。我想对于这样浅显而又优美的内容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也就达到了感悟语言的目的。

1、激发兴趣,想记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要诵记的内容感兴趣了,才会有想要记下来的欲望。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湖水清澈时,当学生读到:”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我问孩子们”想看看这美丽的画面吗?“然后告诉她们”这美丽的画面就在你们的脑海中,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句子多读几次就能用心看到。“利用孩子们想要看到美景的心理,激起诵记的兴趣,使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画卷,在欣赏的过程中让画面又回归成语言文字,深深印入脑海。除此之外,我还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诵记兴趣,如”把这句话多读几次,记住小鱼的可爱吧!“……

2、方法指导,会记

方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记住这些优美的语言,我同时注重诵记方法的指导如在感悟山石的有趣”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这一环节时,在引导孩子们对这有趣的山石产生喜爱之情后,我顺势提出”谁有好办法快速地记住这句话?“这时孩子们开动脑筋各找各的好办法,有的说:”用心多读几次。“有的说:”想动作记。“还有的找到动物的顺序:”青蛙DD雄鹰DD石兔、石龟“这些都不失为诵记的好办法,老师又告诉大家还可以按”那边DD这边DD半山腰“这样的顺序记。然后让孩子们各自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一记,比比谁最先记住。这样一个长长的句子要记下来就不再是难事了。我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把在这里习得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之中。

3、多形式展示,乐记

在学生已经熟记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指名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师生同背等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个性化的诵记之中学生已悄然把这一学习当作了一件快乐的事。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体会小鱼的可爱一环节处,当我在让学生充分试背之后提出”男生和女生来比一赛看看谁背得好!“时,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耶“的欢呼。这是多么童真的体现呀!在记山石的有趣时,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在心中默默诵记这不也是快乐的学习吗?加上展示过程中不失时机的评价与鼓励激起学生的信心:”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背下来了!“”背错了没关系,相信他在课后多读几次一定能背好。“……久而久之我想这样的乐记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习惯。

二、自主阅读中体会心灵美

当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吃完面包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在这一瞬间小洁控制住了自己正要撒开的手,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这部分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让孩子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看看小洁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在班内交流中一方面抓住小洁的行为让孩子们站在小洁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体会小洁心灵的美好;另一方面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质疑,同学相互解疑,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将扔香蕉皮的小孩与小洁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小洁的心灵美、感受湖面的变化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孩子们”记住小洁的不满与企盼吧!“从而在诵记中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三、拓展升华、揭示主题

”环保“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在理解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与文本中的小伙伴展开对话”面对这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扔香蕉皮一个紧攥面包纸,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吗?“孩子们针对两个小伙伴的行为,联系自己的生活各抒已见。在对话中明晰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教师及时性总结”同在蓝天下,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像小洁一样,从小事做起自觉爱护环境,那样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作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14: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 伍春莲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最迅捷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维。

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由敢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做到,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己进行阅读。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很重要,本无轻重之分。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影响谁、作用更大一些。

二、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能丰富课堂资源、活跃学生思维,又能拓展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很明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的,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但遗憾的是阅读教学远远强于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

教材是写作借鉴的主要阵地,学生需要从课文中积累写作能量、感悟写作方法,使作文有章可循。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不但是分析鉴赏的例子,也蕴藏着巨大写作能量,只要我们善于吸取,勤于积累,就能提高写作水平。注意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基础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营养、在“读”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写”中运用规律,做到“读中学法、读中悟法、作中用法”,使阅读中得来的知识转化为作文的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带着强烈的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去上好阅读课,让阅读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训练作为小学课文教学的重点。因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把课文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让学生动用全部感官与心智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篇15: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如过多的只是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而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并不强。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第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现代人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第二,在学生阅读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教学活动不是单项、独立的活动,而需要有合作精神,因而在课堂上要处理好学生的多向交流问题――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即合作阅读。这一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它其实也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已有很大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书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提问等等,这无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提供了机会。但实际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因为许多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并不是因为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兴趣,而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问而读的,这种心理我们小的时候也有。又如,在生生合作学习方面,往往只有小组讨论一种形式,而且讨论时间很短,因而讨论并没有什么结果;师生间的合作往往是个别性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其结果可能是想被问的没机会,不想被问的又被问到了,得罪了两方面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当然不会是成功的。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紧抓这两点。

第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读书”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老师不可能教授学生所有的知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能自己“读书”的能力,因而培养这种能力更为重要。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以便其有自主学习人类无限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教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应该是让学生有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曾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说“过去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而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将是教师的失职。

那么,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把阅读当作享受的感觉。这就要求老师积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因而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其次,要对学生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的过程不能只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而应该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可能得以顺利展开。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来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

篇1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贵州省平塘县油岜小学 周朝海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满足和提升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以及情感的熏陶、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情感 积极评价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从当前教学情况看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充分,存在着开展不重视、重视不合理、合理不充分等系列问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小建立他们与语文学科的良好感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创设情境很重要的是要激发情感,发挥学生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理解课文语言。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要理解课文语言,就必须进人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要进入文章之境。教学时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采用音乐、声、光、电、图画、图像、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特定的教学场景来强化学生的感受,激起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推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课文“穷人”第七、第八两小节时,通过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生动地再现了桑娜推开门后所看到的`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悲情体验。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对“悲”这样不可的理解才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桑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西蒙临死时,还想着温暖她的孩子,她多么想让她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呀,桑娜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一切景语、声语似情语,这些扩展愈加浸透着学生的情感,显示着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感悟能力。

二、更新教师观念,全面提高师生关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扬弃师授生受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布置学生自学读课文以后,在小组内自由交流: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③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可以读给大家听。以上三个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建立一种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小语阅读课,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应创设这种开放的人文环境。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根据教学情景的不同,来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或为师长,或为合作者,或为引路人……只有在这种开放的人文情境中,才能彻底解放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对话

首先,确定阅读主题。确定主题为学生交流学习设定了一个基本范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在小组间设计一定的差异性任务有利于调动小组之间的对话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小组同学间的阅读水平。其次,跟踪小组对话。跟踪就是在对话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时常出现在各小组中去,观察和倾听小组的学习和讨论。跟踪的目的是小组或者其成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参与其中进行解释、示范、检测,指出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阅读,如阅读无感情、无停顿、无表情等,教师都可以在小组中给予示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方式。

四、积极评价,给予鼓励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初,学生从不明白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得到锻炼,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能对学生严加要求,应当给予一定的空间。当学生对阅读无兴趣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快乐,获得教师的赞赏,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好感。若学生在阅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并提出意见,给予示范,学生有一定的好转一定及时的表扬。俗话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和赞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氛围中成长,渐渐丰富他们阅读的感情,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摸石头过河”,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篇17: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潜质,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构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何等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带给一些背景知识,帮忙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构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用心、能动地进入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为“我要读”,为以后高年级的阅读铺平道路。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质光有兴趣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就应相学生说一些行之有效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取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它培养学生阅读潜质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潜质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采用多种读书形式,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1、读与看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些生动搞笑的故事,我就将这些故事制作成电脑动画,让学生在看中读、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这样将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动画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手捧课外书,用心地阅读。

2、读与听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活泼好动,你要让他静静地坐那儿看多久的书,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就将一些搞笑的故事,透过录音将它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利用早读、中午、晚读等时刻放给小学生听,让他们在听中读、听中想、听中记、听中乐,毕业论文lwfree这样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边对你说老师下一个故事让我来录吧!

3、读与说相结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学生也有主动捧起课外书读起来,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讲比赛中一个之后一个手舞足蹈、绘声绘色,说得那样生动、形象,真是赞不绝口。学生以对话的形式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状况。学生能够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能够谈谈自己读完某篇文章后的感受,也能够针对同一篇文章谈谈各自不一样的见解,还能够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与说相结合就让学生透过读书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读与演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能够透过表演来诠释和明白。斯霞老师说过: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很沉。这时教师就要充分指导,透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充满情趣的表演来表现文章,化难为易,使其重点突出,突破难点,从而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资料和所富含的好处。如我听一位老师教学《狼和小羊》时,她让孩子们自己预先准备好狼和小羊的头饰,在上课时同桌对照课文,自编自演,加深自己的明白,也更加了解了狼和小羊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由于孩子的表现欲望个性强,模仿潜质也个性强,因此在教师范读时,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并做好领头羊的作用,发挥指导作用。还有一次我们刚学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让一个学生演狐狸,另一个学生演老虎,其他的学生演小动物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学生们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意犹未尽,在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中,孩子们也尝到了读书带给他们的快乐。之后,有位小朋友在读《两小儿辨日》这篇故事时,他主动来找我说:“老师,这也能够演”。这样,我就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资料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

演真是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总之,教学无定法。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明白学生,满怀信心地坚信他们,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把说、读、画、思等相互关联能相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用心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孩子的阅读潜质就会提高

相关专题 探析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