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锅盖妹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锅盖妹妹”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尝试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尝试法教学就是指教师提出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尝试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尝试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理性知识,现成的经验,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与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就会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尝试法在教学运用

1、导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不作动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如:在教学垒球的投掷这课中,只讲述原地投还是行进间投,要求看谁投得远以及投掷垒球时不能砸击到人。

2、尝试性自练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各自练习、并互相观察、互相探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导阶段:在尝试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所练习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演示过程。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进行答疑。还以投掷垒球为例,学生自练结束后,学生满足了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我为什么投得不远?”“我为什么投得比他远?”“用什么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再小结问题的关键,解答疑问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练习几次后,有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的问题还存在,学生通过尝试失败的经历后就会渴望得到成功的密决,而认真地学习正确的动作方法;而那些尝试到成功的学生就会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更加自觉地练习,并且很乐意把学会的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学,整个学习气氛会更热烈。

4、提优补差阶段:教师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精讲,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巡回时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较好完成动作的A组;能基本完成运用的B组;存在较多问题的C组。对A组只需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由体育班委组织练习;教师组织B组和C组进行辅导练习,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再让B组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教师专门负责C组的学生练习,给“卡壳”的学生个别点拨、帮助,使全班学生顺利地与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学生完全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下,通过尝试,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尝试法”使教学气氛愉快而轻松,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1、符合教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尝试法”是一种以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入的讲授形式。

2、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呈相对减弱的趋势,而学生的主体活动却不断增强。因而,正确的教学关系,实质就是本文所提的学生尝试性练习――教师对共性解答――提优补差,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增强理论。

3、符合学生练习的认识规律

这种教法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探求目标――实现目标――深化目标”的目标控制过程。

“导学过程――尝试自练阶段――学导阶段――提优补差阶段”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感知过程――修正过程――形成过程――理知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本人通过运用“尝试法”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提高,今后还需在教学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多作贡献。

篇2: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

【关键词】:探究教学体育运用

体育课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解决问题,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认为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进行体育探究式教学要营造氛围、培养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胆小害羞,有问题不敢问,有困难不敢说,甚至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还有的不懂装懂,惟命是从,而有些体育教师也把学生当作灌输体育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向学生机械地灌输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这样,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求异思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学生不能在体育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通过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育可以采取预习的方式,教师在学生预习中列出自学提纲,提出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自主地获取知识,并根据体育教师提出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每个问题都建立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探讨,形成对新知识的新认识。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认识飞跃过程中,使学生由体育知识被动地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总是通常开始于疑问,开始于惊奇,开始于矛盾。”的确,好奇是小学生最本质的特点,如何创设体育教学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对体育教材探究的意识,全在于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究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扮好角色。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权威,既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畅所欲言。

1、体育教师要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

体育课探究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体育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合作者。体育教师要自觉地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推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最前沿,让学生也来承担体育教学的责任。在探究中体育教师要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放手让学生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育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和创新,千万不要让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所持的观点绝对化。 2、体育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角色。体育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仅仅知道自己教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教。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工夫。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新颖明确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问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求知欲的萌动;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体育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身体活动、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建构活动,没有师生双向的相互沟通就没有体育教学,要沟通就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格才得以展示,才会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激荡。为此,要搞好体育探究教学,就要建立以下几种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是搞好探究式体育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首长,是家长;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在向自我开放的体育课堂世界里,教师不再是长辈,学生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将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

2、建立民主的对话关系。教学民主是在教学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探究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体育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关注意义的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差异性和探究能力,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民主、平等、真诚、友善、宽容、理解、鼓励气氛,不妨使课堂有掌声、有笑声、有辩论声,形成探究式体育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

篇3: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信息反馈运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获取反馈信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

建立卡片是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配合校医建立身体状况检查卡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指标调查,如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喜爱、个性等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

2.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的好方法,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的控制。课堂提问一般包括复习提问,巩固知识技能的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在讲授完新课后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法,以了解学生普遍的掌握情况。在叙述动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采用单人回答法,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既要用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实践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

课堂观测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的调查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ト缭谀途门芙萄程中,是加大练习量还是增加练习强度,是进行力量练习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练习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练习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练习阶段记写练习日记的内容。如:对练习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练习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练习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

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

(1)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

(2)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练习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练习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如体育局、体育教研员提供的信息,并能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性,能更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练习的控制。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

教师应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既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练习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敏.有效处理反馈信息,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J].教育实验通讯增刊,1993,(3).

[2]李习友.新理念新思维(学校体育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

[3]程剑鸣.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 [Z].中国基层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

[4]淑忠.信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4).[5]徐新泉,罗明荣.优化信息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J].中学教育,2002.

篇4: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核心任务是大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抓住学生“乐”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原本生活为起点,利用能一些生活情景,把学到的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学活动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快乐语言生活回归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呼唤也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学校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各中、小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全面,一意孤行的重德、智育,追求升学率,忽视体、美等教育的发展。特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带来许多学生体质比较差,符合体质健康标准A级的人很少,不及格的人也很多是由于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传统的授受模式或放羊式教学使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以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后,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的不当,开始探索新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始从以学生身体发展为着眼点,一切从启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为今后的终生体育学习打好基础。本人主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这是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的。本文拟对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利用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需求。

21世纪的航船已经起航,新千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信奉特征:一是教条化、二是模式化、三是单一化,已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了,课堂生活没有实现,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力,无法领会学习的生命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强调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1、情境教学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乐学”为宗旨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里维森等人在《心理纲要》一书中将情绪分为6大类,而第一类是原始情绪,其中快乐被认为人的最基本或最原始情绪。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情境教学是针对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符合学生生理、情绪等特点。所谓情境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1.1情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体育课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曾经一位大学教授在上体育教育学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体育课是指什么啊”当时,所有学生都愣住了,不止如何回答。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一个“玩”。这时,教授笑了。那么情境教学是如何使学生的玩与教师的教相兼融的,依据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杂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分结合,课间穿插等。这样既然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是小年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德望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力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是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1.2怎样诱发学生爱学、乐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改实施以来,教师总是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困惑?如果采用放羊是教学,老师既轻松而学生又开心,但是学生的体育技能则一无所知、符合体制健康标准的要求,则会差之千里。因此怎样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有目的,趣有内容,而且要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体育运动中。例如,跳远练习中跑如风驰电掣,腾空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和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其次,教师应使赞赏性的语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理体验。时间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真正的乐曲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二、课堂内容新颖,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强调重视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组织。课堂上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云求,他们需要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择呢?在《学校体育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有以下四方面:

①教学内容应提教育价值

②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性

③体育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④体育教学具有条件适应性。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世界的舒服,关注生活世界。杜威关于课程与经验的基本命题:教育即生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的生活。例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同如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新颖。

由于农村小学底子薄弱,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加上体育器材少的可怜,课堂教学常常要求学生自由活动,从而使学生基本身体素质降低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绕乡村田埂跑一圈,最后看哪组最先全部到达,从教学中可以看到一小队虽然最后到达重点,但是看到了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帮助。比如在路途中,队员轮流拉着哪个胖女生跑,大家纷纷呼喊:加油,加油┅┅这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虽然不具有新颖的内容,但是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所谓情景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

2.1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2.1.1运用直观的图形创设情景

利用现代媒体如:电影、录象、投影、幻灯片、图片及体现情景效果的体育教具、设备或其他器材、玩具等做道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入“情景”.正如:《体育与健康》第五册“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跳跃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拼命助跑、踏跳,学生会厌烦,厌倦,因此,我首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主要是途中助跑、踏跳时起跳腿落地过渡和起跳时身体腾空以及落地两腿前伸的动作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明白动作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麻木模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本节课教学效果,是课堂更有活力。

2.1.2运用实物模仿动作创设情景

即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等比如:蛙跳、兔子跳、象行、老虎行及人物的举止形态,走、跑、跳等活动,在模仿中达到身体由相对静止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静止过渡的目的,达到提高身体运动技能技巧,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兴趣。比如:上课刚开始,组织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接着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开始情景设计不仅是体育课从一般机械、枯燥的课堂常规(整队、报数、检查人数等)向以学生自主体验转变,而且促成全体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2.2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中手段

2.2.1运用故事情节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在一个深秋的傍晚,霞光撒面了西边的山头……,将来学生带到某种情景中,从而是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精力更加专著、集中。

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抛开原本教条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描绘,让学生进入氛围中俗话称为入戏,陶醉于这种氛围中。而所谓的本领就是蹲踞式跳远,这样进行教学效果会大增,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2.2.2运用动作模仿进行教学

即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

例如:《体育与健康》第七册“自然地形跑”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耐力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能持续跑3000米,如果麻木的命令学生机械的跑,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效果肯定都会有成效,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我在教学时采用学习红军精神,模拟红军进行长征的联系形式,并在跑的路途中设置了“战壕”“雪山”等障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肩负革命重担,完成伟大创举的教学情景之中,果然学生沉静在模仿红军长征的已经之中,不止不觉的就跑完了全程,结束时又放出“打靶归来”的乐曲,让学生自编舞蹈,师生同唱同舞,完全是一种“三军”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学生的体能训练,精神陶冶达到了最佳的锻炼。

2.2.3运用游戏情节进行教学

有情节的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教师通过带领学做游戏,当“演员”引导其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在劳动模拟,军事演习,动物嬉戏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而且效果很好。正如:在教学生“综合障碍接力”时,学生非常喜欢趣味性强。并且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如果一味的教如何跨,如何爬,如何钻等动作,学生就会决得乏味,枯燥。因此,我可以利用有情节的游戏“军事演习”来进行教学,首先零用录音机创造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接着通过语言渲染,是学生身临其境于中,然后讲解示范如何通过一些障碍物如跨栏、平衡木、小山羊等器材,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演习,争夺堡垒,争夺胜利。在这种激励、紧张的气氛环境中,学生都会努力,认真的进行游戏,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关键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情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但是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因此,情境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从学生基本的情绪活动“乐”中培养出一种自身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感,而且从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好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柳巧平。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浙江教育。

2.新课程教学法(《小学体育与健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扬州教育学院潘明

4.季浏汪小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可增加知识的容量,激发学习兴趣,使复杂的技术动作直观化;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对克服教学中一些难于示范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去尝试、去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教学手段 激发兴趣 教学实效

一、运用多媒体可增大知识的容量

运用多媒体备课,能提高教学备课的效果。通过网络可查阅大量的资料,可下载大量的运动图片、视频供备课用,使教案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可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增大课堂容量,如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运动与营养》进行上课,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融为一体,再通过师生互动方式,不仅知识容量大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二、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上课一分钟内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吸收和完善所学知识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需要改善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乐学、乐练。如:在给学生上少年拳一套课时,可以把学生练习的情况拍成录像并配上适当的音乐,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学生们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当学生通过自己找原因而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心中会非常的高兴,而且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与练习的兴趣,同时参与身体练习的劲头也倍增。

三、运用多媒体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既能听,又能看,还能动手自己操作,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比单一的进行讲解、示范要强的多。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将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文字解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学生可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会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会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94%,3天以后能记忆70%,均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法。为此,我在上鱼跃前滚翻课时,先尝试将鱼跃前滚翻的完整技术动作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预先录制好的画面介绍动作特点,将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分解动作以及动作的要领、重难点、容易出现的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打在屏幕上给学生们看与听,通过对各种错误动作的演示,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然后在仔细分析、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一些画面重复播放、讲解,经检测,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非常好,重难点也易突破。同时,我还将学生自己在练习中的动作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插入给学生看,对比找差距,学生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激发了学习的劲头。在接下去的实践课中,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明显和以往不同。学生乐意练,乐意学,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运用多媒体能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一)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有些动作做不了、做不好。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教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的非常清楚。

(二)在实际教学中,因男女教师本身的差异。男教师力量性好,对球类比较喜欢,动作技术也较好。女教师柔韧性好,传授一些技巧动作、舞蹈动作就较好。运用多媒体就能解决这些差异示范上的问题。

(三)在学习某些技术动作时,由于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了解模糊,甚至错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半天都讲解示范不清楚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使学生正确领悟动作要领。

五、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还要结合恰当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动作模型、挂图、录音机等。

(二)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体差异。不能照搬套用别人的多媒体软件设计。

(三)体育课堂上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尤其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不能追求表面上的浮华。

总之,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既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突出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媒体替代教师的授课而撇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的艺术及课堂效果。努力构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协同运作传递信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用什么样的媒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篇6:笑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笑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西德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在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提出两条简单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笑。没有笑声的体育课,往往缺乏生气,显得沉闷而呆板,青少年活泼爱动的天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因此,在体育课中加点笑的因素,这样才能达到练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而有成,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笑在体育课初始时段的作用。

体育课开始,安排游戏、健美操内容,是营造欢乐气氛的有效手段。游戏是学生们的“朋友”,做游戏又是他们的天性,它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的`需求。如模仿动物走路的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练习,要求相互观摩,学生各种各样姿态的表演,会使对方捧腹大笑。这时测定的学生脉搏会由一般的80次/分左右上升到100次/分以上,部分表现出狂笑的学生,脉搏数可达120次/分。如果是有闪躲活动的抓“尾巴”游戏,则更加激烈,身体活动加上学生抓到“尾巴”后成功的笑声,会促使脉搏次数达到110次/分以上。欢乐的笑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率,为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笑在体育课持续阶段时的作用。

体育课的中间部分有笑声,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教师的话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引起兴奋,当学生练习心率达到130次/分左右时,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能力,不易产生疲劳。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微笑”可以使面部肌肉放松,面部肌肉放松的话,颈部肌肉也放松,这样,头颈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可使肩背部韧带也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下,这时双臂摆动协同如一,不仅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且也能以上肢动作振幅、频率影响下肢,与下肢共同作用于跑的动作。在具体的教法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到“笑着跑”,脸部一定要带有笑意,内在的心理要表现出一种自豪、喜悦的心情,途中教师要不断用语言提示,当学生笑着跑过终点后,互相间可以交谈、说笑,没有学生喊苦、叫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堂课很轻松,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感到跑步确实是一种享受。

三、笑在体育课接近尾声时段的作用。

威廉・卡尔顿认为,一个人笑后浑身肌肉松驰,有消除疲劳感觉。因此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放松练习,如游戏和有音乐韵律伴奏的舞蹈,做到动作新颖、简单易学、旋律优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要求放松大胆笑着做)或自己随意做动作(如手臂摆动、绕环)来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引起学生欢笑声,这时再测定脉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慢。这说明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发出适宜的笑,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兴奋灶,能及时消除因运动而导致的精神上的紧张和身体上的疲劳,恢复肌肉正常工作能力,而且使成功喜悦之笑得到升华,得到延续。

篇7:浅谈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与消积作用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管理视角提出充分发挥“团体心理”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健词 :团体心理 体育教学 教学管理

1、什么是团体心理呢?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在学校的中则表现为:无论班集体,还是小集体的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团体荣誉感、从众感、认同感和团结互助感等心理。它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1利用归属感心理,增进进取心

归属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这种心理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学生中有这种心理,教师如果较好的对这一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进而产生积极效应,这就为上课和活动增强了凝聚力。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小组中的大部分人都给予表扬和肯定,那么极个别的人由于强烈的归属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变得认真起来。

2.2利用从众心理,增强集体凝聚力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从众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尽可能的与多数成员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心理。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中关系较亲密的在动作、穿着、打扮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在几个比较亲密的学生中必有一个人是比较大或很有威望的。这个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均附和于他的言行,他有一种凝聚力。因此,要调动其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首先正确的引导他,调动他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

①表里一致的从众;

②表从里不从;

③里从表不从;

④表里一致的不从众。

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2.3 利用学生的认同感心理,加强师生关系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和态度,对本团体内的人员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和支持度。人们在交往中有这样的体会,对你提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善意的批评,如果一个是知心朋友,一个是关系一般的人,你会乐于接受朋友的批评,而对后者往往嗤之以鼻。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心理距离导致的。

基于这种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而应尽可能的取得学生的认同,把你视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常说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很容易对教师言听计从,从而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4利用团结互助感心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团体中的成员能将其他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作自己的来看,且能共同承担,称为团结互助感。

运用这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相互纠正动作,练习时需要帮助和保护时(在学生已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互相进行。如在做头手倒立时,自己不能看到动作正确与否,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时,就需要同学的帮助、纠正与扶持。

2.5利用服从心理,使学生能行动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2.5.1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2,5.2 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2.5.3 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2.5.4 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团体内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团体内的吸引力。这种内聚力能使成员对本团体产生比别的团体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动,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团体内聚力的产生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内部因素是主要的。如团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团体规范与团体压力、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等。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等,学生为了给本班争光而团结一致,努力创造出比其他团体更多更好的成绩,这就是一种由外部压力促使内聚力提高的情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积极的内、外环境来形成良好团体内聚力,如利用各种竞赛、达标、创优活动等,以提高团体的内聚力,从而使团体内部产生高度的整体化凝聚力量。

2.6 利用团体荣誉感,发挥集体力量

团体荣誉感是指团体中成员都希望所在的团体声誉更好,并且愿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的心理。这是大家熟悉且经常能够运用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集体荣誉感,在进行各种练习时,设法安排一些集体的比赛;在个人间进行的比赛,也或多或少的赋予它集体的意义,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完成体育教学。

我们在运用团体心理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团体心理的过程,二者对立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对于那些较弱的团体心理,我们应先培养,后运用。要想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团体保持高度的整体化,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全面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科学的心理规律,因人施教。体育教师就应善于运用团体心理的规律,使学生的单习团体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团体压力和高度的团体内聚力,为体育教学创造适宜的团体学习环境。

篇8: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摒弃传统教法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地实践新课程。但是,近些年来,冷静观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热热闹闹的课改表象下,有一股浊流在滋生、涌动,致使课程标准的实施或流于形式,或走向极端,并使一些体育教学走向岔道、步入误区。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上常看到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好象没有小组学习讨论似乎就没了课改。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合作是指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具有共同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体育的学科特点,注定其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他学科主要通过思想交流及语言上的沟通,最后达到某种共识;体育学习中的合作,更多的是强调肢体上的合作来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是通过对项目的合作练习,得到某些有规律的总结。合作学习根据不同范畴的特点定义也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方面,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新课标不仅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体育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不等于单纯的小组讨论,也不等于简单的互助式学习,教师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除了合作前的分组对合作的评价外,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师的适时引导。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利用器材做各种创编活动,搭造型、拼图型等教学时,除让学生积极构思和发挥想象外,教师应根据备课时想到的、适合儿童特点的而学生还没有发现的各种造型或图形进行启发引导,最终达到使学生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的“点拨”是合作学习的“养分”,没有“养分”,合作学习将失去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集中解决或个别进行辅导。比如在“抢运伤员”的合作接力游戏中,有的组为了追求速度,到达终点时不是将“伤员”轻放在地上,有的“伤员”甚至被摔在地上成了真“伤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应符合“最近发展区”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有时候直接教给学生技能或信息,比学生自己去发现更为有效。例如,对于刚刚接触篮球的同学,学习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时,需要大量的单独练习的.时间,这时候就不适合运用双人或多人的合作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 比如,在学习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之前,双人合作用胸部、背部等部位顶住球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具体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进行应来源于学生知识、体能、技能的“最近发展区”,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和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在低年级阶段设置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情境,内容要简单、具体和生动。

三、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合作学习时间以多少为宜,没有明显的界定,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一般涉及内容比较直观、具体而简单的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学习。如篮球双人传接球、排球垫球或传球等,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可以直接进行双人或多人合作学习。涉及的内容如果要通过练习来获得新知,就要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如通过传接球练习让学生总结出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起码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体验和思考的时间,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如果涉及的内容或变化形式比较复杂,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可提出要求,待下次课再解决,或者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来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和掌握了兔子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编排不同形式变化的集体兔子舞的组合练习,如果没有利用多媒体方式或课前的提示,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很快完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下次课或以后的考核评价中再展示,让学生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空。

四、合作学习的人数,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

合作学习不只局限在两人之间,也可以是较多的人群组合,3~5人、7~8人均可,甚至整个班级也可,但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和分工,防止责任分散和“免费搭车”的现象。例如,在多人多足的游戏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二人和多人的合作运动,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最后能完成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人数较多的合作学习中,协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由于具有三人以上的人数优势,因此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特别是创新意识可以在小组“头脑风暴”中得到启发。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多给予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有一个目标评价体系做保障,否则,合作学习就会迷失方向,学生对合作的吸引力就会减退,使小组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小组展示进行比较分析,使大家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表扬鼓励。比如在“通过障碍”接力跑游戏中,有的小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胜利,自然要受到教师的表扬。然而在比赛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在碰倒障碍后又返回来将障碍摆好,有的小组的学生还主动跑去帮别的组放置碰倒的障碍,结果落在了后面。对于这种严肃认真、遵守规则、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的优良作风与品德,也应当给予大力表彰。对于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从正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教师的评价要力求明确、具体,使学生听后心明眼亮,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和不应当怎么做,这样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运用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与评价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的,但也必须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分工,避免“少数干,多数看”的现象发生等等。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对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并能够在实践中大胆应用,必将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篇9:篮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篮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满足于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并且希望通过中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传授各种运动的实用技巧与规范要领,提升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兴趣。篮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项目,学习门槛低,且具有超高的实用价值与教学意义,如果在教学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科学实施,将会为中学体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篮球教学;中学体育;运用;实践

多年来,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篮球技术动作的教学,把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技术,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与趣味性,但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侧重篮球本身,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忽视了篮球运动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交往价值。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为了适应多元时代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创新、富有个性的新型人才,有必要在篮球教学总加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笔者将针对中学体育,浅谈篮球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一、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中的重要功能

1、文化传播的功能。众所周知,美国作为篮球发展的强国具有深厚的篮球文化,美国职业篮球赛也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篮球的教学,也就起到了文化传播的功能。将美国的篮球文化引入中国,与本土的文化进行结合,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在运动中展现个性,实现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利用新的文化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放松身心的功能。经历过篮球运动的人都知道,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是对身体与精神的馈赠。尤其目前的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重,如果不能得以释放,将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篮球就是一项极为放松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得以施展,并且在竞争中解放学生的天性,这样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是极大的满足,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磨砺精神的功能。在篮球运动中,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比如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的竞争精神等,这些精神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一笔重大的财富。面对着升学的压力,需要用这种精神来化解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在教师的领导下,正确合理地开展篮球运动就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精神,受益今后的.人生。

二、篮球教学的方针策略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多偏重于篮球使用技巧与动作规范的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侧重于篮球本身。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成了篮球教学中的陪衬。所以在今后的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把学生作为第一发展对象,实现将篮球教学的教学成效服务于学生。笔者简要阐述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从“持球”到“移动”“传接球”“运球”再到“投篮”“上篮”,把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篮球的运动要领,而不把教学任务作为一项刻板的规定来实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这是使篮球教学成效最大化的基础工作。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是采用先示例再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尽管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刻板、机械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在长远的教学中得以发展。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出适应时代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形势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观念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传统的单个动作的练习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实践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叉分组,在教学内容教学完毕后,进行实战演练,举行各小组的篮球对抗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及时地实践帮助学生对实际技巧的掌握。

3、注重合作学习的发展。篮球是一项集体的活动,仅仅只有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在教学中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发展,不再是以往单一个体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合作意识的树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与队友的默契配合。然而,合作学习并不是把学生分成几个简单的小组,任其自由训练,分组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性特点,比如性格好强的学生与性格平和的学生作为搭档,磨合两个人的个性,使学生掌握竞争的能力又不失冷静的头脑。再如,球技好的学生搭配球技一般的学生,学生之间更亲密的交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共同进步,相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学更有成效。最后再根据学习成果,进行五到六个人的分组,组成篮球小队进行对抗比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带动篮球小队夺取胜利,胜利之后的喜悦又激励学生继续深造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篮球教学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新课改时期的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既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中受益更多,成为新时期的可造之材,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大胆实践,找到篮球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良方,从而体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炳坤.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03)

[2]王剑锋.新课标下中学篮球教学的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31)

篇10:激励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激励可起到潜力开发、和谐师生关系等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意志的增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所以,高校体育教师有必要立足大学生特点,将此种教法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改善体育教学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要求,探讨了大学体育激励教学的展开策略。

关键词:

篇11:激励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希望突出个性的群体,这一点既是大学生的优势,也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群体展开的体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兴趣激发及主动意识的培养,以调动他们的锻炼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选用与他们兴趣、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教学法。

二、激励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心理激励培养竞争与包容意识。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大学生进入社会必然会面临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如果不能调整好心理落差,他们的人生态度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从积极变得消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职场压力而选择自杀。所以,体育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在这个方面,竞争与包容意识的培养属于重中之重。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使他们养成敢于竞争、善于包容的习惯。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首先,安排学生展开一场对抗赛。在比赛的过程中,鼓励各队争夺第一,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其次,在比赛结束后,分析失败一方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会包容他人。

2、借助情感激励激发内在动力。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维系,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力量。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还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体育的看法。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在扮演好知识传递者角色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将情感掺入教学活动中,以达到从情感层面激励学生的目的。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并形成正确的“三观”及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应注重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为实施情感激励打下基础。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极其脆弱,不能作为情感激励的坚实基础,因而,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自己与学生的情谊延伸至生活中,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朋友关系。亦师亦友的教师对学生来讲更加有“人情味儿”,他们也更愿意配合这样的教师,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在教学安排上也更容易吸引学生。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练习中的困难,并以长者身份给予指导,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朋友的身份邀请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排球比赛,在比赛中巩固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并通过仔细观察,来明确学生的弱项,进而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情感激励。

3、通过语言激励开发潜能。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和学密不可分,只有师生互相配合,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成效。为此,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实施语言激励,使他们愿意配合自己的安排。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身心发育状况决定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同时也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和荣誉意识。在组织学生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意识的通过语言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以跳远训练为例,学生在练习时往往有着较大的体力消耗,再加上动作稍显简单,他们很容易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善于通过言辞来鼓励学生,肯定他们在训练中的进步,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语言激励是较为基础的激励方式,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技术,做到自然、真诚,切不可过于刻意,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教师在纠偏的时候,方法要巧妙,不要伤害到大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在表扬和肯定的时候,则要做到“不露痕迹”,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在训练之余,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借助偶像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比如,在学生练习羽毛球的间隙,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林丹,而在他们练习乒乓球、篮球的时候,教师则可与他们分别探讨邓亚萍、科比布莱恩特。这些体育明星在大学生心里都属于“值得尊重的强者”,讨论他们的事迹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这样做既能够冲淡训练的乏味感,又可以用偶像的力量鼓舞人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教学是一种能够开发潜力、激发内在动力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很有益处。因此,体育教师应主动应用激励教法,通过心理、情感、语言等方式对学生实施有效激励,以增强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定乾、趣味田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05):161-161、

[2]杜和平、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中一些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5):87-88、

[3]冯庆梅;余中华、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生命化体质健康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对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183-187、

篇12: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品格、爱心、自立、理想、人格、集体、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在“以人为本,以一切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发挥各个层次的功能。因此,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中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是:

1.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3.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4.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5.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6.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球类、游戏、拔河等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校园集体舞是美育和体育的相互B透,但不像竞技体育那样激烈,既可以建立学生友谊、锻炼身体,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确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一个人的陋习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相反,好的习惯则会为人生增色。正如严谨务实的习惯能使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待人真诚的习惯能使人多几个真正的朋友和一份心灵的宁静,待事豁达的习惯能使人乐观向上……,同时,正是一些生活细微之处的习惯展示着一个人的素质。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活动。通过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告别陋习。告别陋习是自尊、自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对集体的尊重和爱护。

五、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六、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例如:比赛时有同学认为裁判不公当场退出比赛,马上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求学生要尊重裁判、服从裁判,以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健康成长。

七、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八、以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举行的诸如运动会、篮球对抗赛中,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把他们团结合作、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应教育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的精神不要只停留在赛场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应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怨恨,让我们的班级、校园更加和谐。

总之,体育学科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强身健体。体育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从体育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要寓德育于正常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上体育课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镜流.李树珍.心理学导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3]王司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m].北京: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1).

篇13: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2、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3、体育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在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4、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和情节性等因素,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和改革途径。

篇14: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我国的传统武术能够促进与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学、伦理以及哲理。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我国的传统武术不仅丰富了体育教材,完善了教学体系,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当前在高校开展传统武术仍旧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教学手法过于保守、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了在高校开展武术教育的问题,并针对武术教育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教育

高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地,也是人才的培养地。传统武术兼备了艺术性和竞技性,凝聚中华的传统文化,促进了高校的文化传统。部分高校教育没有传统的武术经验,实际的教学中问题重重,阻碍了传统的传播武术的发展。为了发挥武术的传统优势,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从多方面促进武术与高校的体育结合。

一、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一)传统武术研究基础薄弱

科学的传播支撑着我国的传统武术,体育化的课程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后盾,但当下高校中的中国传统教学研究仍然薄弱,导致在传统武术中缺乏正确的指引与支撑。很多学校研究了武术,虽然研究主体是武术的体育化,但是整个研究过程还是着重在西方的竞技思想,这导致传统的武术目标偏离,在高校研究传统武术教学生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这使得数据研究资料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成果的效用较低。当下传统的武术交流范围并不广泛,由于高校之间缺乏着互动交流,这不利于武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高校武术教师素质不高

为教授传统武术,高校教师必须应具备丰富的武术底蕴,积累传统的教学实践经验。若是这些条件匮乏,会导致武术动作的教授中可能不够标准,这容易引起学生对武术的错误认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下我国的`高校体育中武术素养并不深刻,在时间推移中,专业的教师已经慢慢退休,新聘任的教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习惯期,由于缺乏武术教学经验,导致高校武术教学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三)传统武术教学手法落后

传统武术与学生接触到的体育项目并不完备,但部分教师由于没能调整传统的武术教学,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在体育教师传授和设计武术内容时往往出现畏难以及对学生情绪的厌倦。在现阶段高校在教授传统武术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论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武术教学的目标是强身健体,锻炼学生的体能以及素质,这种观念具有主观的片面性。在传统武术流传至今,我们应当重视武术领域的文化内涵,强调武术精神。在实践中有很多高校教师都忽视了教学领域的传播,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甚至不清楚传统武术的具体门派与分类。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能够强身健体,锻炼个人意志,武术道德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优势明显,也同样因为武术的强身健体,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武术课程能够强身健体,注重的是内外兼修,在练习中能够疏通经脉,调养精神。太极拳中强调的是意识的引导,长久的锻炼能够调养人体的气血,改善人体的精神状况,治疗慢性疾病,增强健康的体质。学习武术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武术中的格斗套路能够体现实现正当防卫,在体育教育中很多体育项目仅仅可以强身健体。武术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意识,课程设置能够体现学生的基本武术技艺,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长久以来的中华武术重视礼仪,在习武中正在成长的学生同样能学会做人,培养自身的良好道德与心理素质,达到修身养性。武术的课程设置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武术的观赏价值较高,技术动作以及套路演练的内外合一给予人以精神与美德的激励,深受学生喜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武术的课程设置同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学校中的交流机会。我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学习,这扩大了学生的交友圈,增进的同窗情,师生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如何在高校体育中推广传统武术

(一)更新武术课程

为促进传统的武术创新与教学的改革,学校应当针对当下的困境,从课程的培养,训练目标等方面重置传统的武术教程,优化武术教学。首先要扩展传统的武术课程,针对传统的武术兴趣与需求深入调整体育竞技、民间养生进行培养。教师充分调整传统的武术理念与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考核,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高校设置传统武术的目标后,老师还应当调整课程体系,为实现目标进行具体的方案执行。在学校中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与体育需求,提高武术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

(二)提高高校老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进行武术推广的重要保障,针对师资的培养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学校在招聘中应当积极的吸纳武术中的专业人才,对于真正有能力的武术专业人才,高校应当想办法留住他们,比如重金聘请,降低学历以及职称方面的要求,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能够加入到高校教育中,从而改善高校的教师团队的短缺问题。学校可以外聘民间艺人以及当地德高望重的资深武术专家、教师等到校进行理论的交流和文化的开展。高校根据传统的武术安排和学习交流经验,深化体育教师对武术的理解,强化教师技巧以及基础,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改善武术的教学质量。定期在学校开展专业的武术培训活动,促进教学的再学习。学校应当创造机会,让教师深入不同的学习传统领域,掌握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在传统的武术教育以及培训中,高校应当以谦逊的态度开展校内学习,向教师讲解武术,弥补高校教师素质不足的问题。

(三)落实传统武术的教学研究

在研究高校体育中,高校应当突破西方思想的局限性,调整教育目标,调整传统的武术精神,为提高教研的实践与针对性,在开展武术教研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拳种设置研究小组,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为提高传统武术的教研,高校一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根据传统武术研究制定经费标准。另一方面制定教研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与考评制,提高武术的研究积极性。在学术交流中,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合理举办武术交流,营造活跃的研究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水平,促进武术的稳步发展。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一是丰富武术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领域整合梳理系统性的教学资料。教师应合理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原有武术内容,补充兼备实践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第二是多元化的训练,高校的体育教师转变武术的教学概念,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套路,比如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定期进行太极拳、工夫的表演,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交流。体育老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武术代表队,深度联系培养,这一方面能提高武术的比赛水平,另一方面可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第三优化武术的理论教学,在千年的武术发展中,每个拳种都蕴含着传统的伦理、美学思想,这体现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传统武术发展中,应当整体提高传统的武术掌握。

四、结语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千年发展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高校课堂中进行传统武术的推广,完善高校教学体系,提高教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促进良好的锻炼习惯,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传统。受制于西方的模式以及体育制度的局限性,高校在武术的领域方面课程失衡、教师基础薄弱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为应对教学困境,推动校园中的武术传播,高校应当探索以及推广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高校应当结合武术需求,重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武术教研措施,推动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亮,刘红建.传统武术的传承困境与矫正路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8(1):69-73.

[2]刁振东,石继章.中国传统武术的近代化历程――以武术与社会和国家的互动为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10):83-86.

篇15:和谐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和谐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和谐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体验与情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成功和美的感受,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体育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体育教学 自我教育

结果与讨论:

一、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育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即如何充分发挥“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关联,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主导作用的体育教师就要尊重、爱护学生,从而达到学生尊重教师,接受教师指导,认真积极的参加教学实践。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发挥。只有在这种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和谐气氛中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育

校内,除了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外,大量的是学生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特别是体育课。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形成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呢?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下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的频繁度远胜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形成愉快的教学气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品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人体机能的和谐教育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有三种:其一负荷量过小,心律的潜在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人体作用不大。其二负荷量过大,心血管系统供应不足,造成锻炼缺血缺氧,对人体有害。其三负荷适量,使身体各组织得到充分的养料供应,使人体处于受益状态,即人体机能的和谐。就青少年而言,一般运动心率在 120 ― 180 次 / 分之间为最佳运动负荷,为了使学生机体处于最佳运动负荷,始终能在合适的负荷下练习,就必须合理组织教学。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类项目不同,运动量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教材运动量大小,以保持适量的运动负荷。目前,很多体育课教学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加上主教材特有性质,练习时,学生的负荷达不到规定范围,要使学生机体保持适量的运动负荷,教师必须在教法上多动脑筋、想办法。总之,用适量负荷控制教学,始终使学生生理机能处于和谐状态,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从而收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四、注意场地器材的和谐教育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构成学生学习环境的因素之一。为此,在场地器材的布置、布局上,不仅要注意实用性,而且要注意形成的和谐,也就是说将形式与实用高度统一,即必须突出中心,注意均衡、对称、和谐,使其错落有致。场地器材的布置,能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标准,教学中注重场地器材布局的形式美,使其分布合理,既不紊乱又不电的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秩序,给学生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引起学习情趣,为整个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或开端,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注重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的和谐

教育是由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组成的整体。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礼、射、御、书、数、乐“六艺”教育,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完善个性的培养与和谐。近代教育家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颇有见地的论述。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人类社会实践中体育与其它学科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可见,注重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和谐的联系是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体育教师愈来愈重视体育课堂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存在只要教师注重观察和研究,善于启发和诱导。使其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思想品质、美育有机和谐结合,让学生获得道德意义上的升华。另外,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发挥整体教育中各部分自身的`功能,即相互间的和谐作用。将体育与美育、德育、智育结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体育任务的完成。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机、和谐的结合。

六、注重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和谐

我们知道,一切体育活动都是要以学生自我学习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是自学、自练、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但起决定作用的是靠学生自己认识、实践。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很多都是离不开集体活动的,为加强提高集体活动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集体的共同目标,确定集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集体的情感,形成集体观念。更重要的是组织集体的体育实践,把学生的意向行为与道德观念紧紧连在一起,使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得到很好的和谐,从而获得体育教学的最优效益。

七、注重普及与提高的和谐教育

青少年由于遗传、环境、营养、心理等因素影响,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很大,由于此种原因,便有的学生“吃不了”,而有的学生“吃不饱”,这样影响了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给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合理地运用运动处方。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指导学生自身锻炼身体的计划,引导学生把上好体育课与自我锻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入手,从而有效诱发了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快乐情绪,既有普及,又有提高,使普及与提高有机、和谐的结合。

八、注重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

体育运动是生理与心理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即心理活动支配生理活动,大脑支配运动器官。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心理的健康状况与正常心理状态,这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中有一定难度练习和竞赛的条件错综复杂、竞争激励、对抗性强,这一切均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心理的变化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科学地、有效地调节,使之和谐,因此随时调和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使之保持冷静、保持积极情绪、保持自信、排除恐惧心理、注意培养与提高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使之符合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和谐,达到与教学目标暂时的平衡统一,使学生由受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表现出来,完成一个心理发展中质的飞跃,进入新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为使体育这门具有多种效益的学科能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身体素质发展、技能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娱乐与终身教育、社会行为、体育道德的培养、文化竞技能力的培养等。必须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和谐教法的研究,以提高体育学科的整体效益。

篇16: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

1.明确体育游戏教学目的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为了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为教学服务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它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及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强调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人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可以选用“报数”、“反向动作”和“集中注意力”等游戏。①游戏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进人学习状态。慢跑可以选择用一些跑动中的体育游戏代替,如“蛇形跑”、“老鹰抓小鸡”、“拉网捕鱼”等;徒手操有行进操、双人操等多种形式,并且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使其游戏化,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②在专项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如:弯道跑技术教学可采用“圆圈接力”,排球教学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可安排“喊号追人”、“长江黄河”等游戏。

2.2 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列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保护与破坏”、“运球接力”等游戏。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时机,一般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提高阶段可大量采用。

2.3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厌练。在身体素质练习当中加入体育游戏,可以大大改变这种不良状况。象长跑可选择越野跑,手臂力量练习用“推小车”游戏,腿部力量采用“兔跳”等等。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2.4.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体育游戏对与心理、机能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在整理活动中,要突出趣味性,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活泼、轻松,如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街舞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更快恢复。

3 体育游戏的选择

3.1选择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

3.2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选择游戏要结合实际,方便教学

选择体育游戏应简单易行,不必花费较多讲解、示范和组织的时间,使学生很快就能投入活动,而且也不需要价格较贵的设备器材,这样的游戏运用价值才大,才便于开展。

4 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

教师是体育游戏的领导者,游戏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首先要做好游戏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游戏的讲解、示范;其次按能力对均等分组,选择好游戏的引导人和裁判;最后提出游戏的要求,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也可以达到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起到诱导学生练习的作用,又可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还能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与作风。它的易操作性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体育游戏教学的不断发展,它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篇17:怎样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论文

怎样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论文

摘要: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体育课最有意义,最具有特色的运动,也是在教学中起着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变化的因素,使学生明白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和对身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如何运用

游戏体育游戏的受条件和环境影响,这对孩子开发智力和心理起着良好的作用。因为体育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这对学生不懂纪律不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学生不由自主的守纪律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游戏不仅是游戏,它还有丰富的情感在里面,使人产生极大的浓厚的学习玩耍的兴趣。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健康、协调能力、开发智力能力、跑跳能力、体能方面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记忆力、训练反应速度的灵活能力、在学习上遵守纪律、积极的态度、学习的进取、团结互助能力、情感方面的交流、陶冶情操的乐观生活,团结意识的重要性,发展个人才能。那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呢,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如何发挥?

1如何选择体育趣味游戏

1.1体育游戏选择必须是新颖,选择游戏必须是趣味的

虽然体育游戏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在选择体育游戏中一定要有创新感。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体育教学中进行,为了达到体育课堂上良好的`效果,只有选择新颖的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提高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态度。还可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做游戏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好课堂做体育游戏。比如二年级做胯下传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2如何运用体育游戏

大家都知道游戏很简单,但是选择一个能在课堂上活跃气氛的却很难。因为最近几年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识越来越差,身体素质一年比一年差,在体育课中对游戏比较乏味,态度不积极。学生不接触游戏,必然失去它的新鲜感和玩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就不愿意参加。但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中起到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选择一个学生好奇新颖的游戏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加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很好的能运用到课堂学习中。

3体育游戏内容必须符合实际

体育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是和体育课的体育游戏,比如低年级的三十米跳跑,老师可以创造森林龟兔赛跑的情景,体育老师引导学生像小动物一样跑跳练习。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作的跑跳方式,比如乌龟、兔子、老虎、小狗、不同的跳跃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总结出哪种方式跳的远。让学生在行进间不知不觉的领悟热身活动,总觉出动作要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好的运用了教材。体育课堂中,选择游戏一定要有科学性和兴趣性,教师的组织和语言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游戏的难度逐渐增加,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是他们的天性,如果选择的游戏枯燥乏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那么浓厚,对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失去了学习兴趣,比如说三十米跑的游戏,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组进行接力比赛游戏,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还可有有效的开发他们团结协作的作用。这样看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大大的增加了体育课的新鲜,使学生爱上体育中体育游戏。

4体育游戏中的安全重要性

游戏中体育老师往往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安全性,体育课前一定要准备活动充分,可以慢跑一圈然后围成一个大圈进行拉伸运动,压腿、脚踝、手指手腕,因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因为玩的太尽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在游戏中,学生就会疯狂的跑动,从而造成意外受伤,这个时候,体育老师一定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一定要有组织性纪律性,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受伤,因为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体育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在构造成游戏时,学生往往能想象游戏的创新,引导学生理解游戏的规则。还可以在原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设计新的游戏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的态度参入到游戏中,很好的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方式。体育游戏既能体现游戏内容还能在体育课把创新和实践表现的淋淋尽致。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和创新中学习体育游戏的乐趣。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团队的配合,所以体育游戏不光能强身健体、增强兴趣、带动学生的热情,陶冶情操,每个学生对体育课的创新的能力提高。作为体育老师一定要好好把握时机,结合游戏的特点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上。对学生贯彻思想,上体育课做游戏的含义。

6总结

教师在体育游戏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游戏,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态度,适当的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很好的完成体育游戏的内容。体育教师应该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快乐的进行,促进学生的美、育、德、体、劳、不断的加强体育课的内容,对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小学游戏的创新与培养适当运用教学手段,实践设计游戏的内容,清楚的认识到体育游戏对学生的重要性,对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个性发展起着有效途径,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体育课更加的缜密,使体育游戏对学生更具有意义。

篇18: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多媒体课件有其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因此它对激发、提高、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优秀的体育教学课件可以创建逼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所学的内容。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课件 体育教学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它要通过各种身体锻练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运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所学的内容,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那么,作为体育教师,怎样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呢?

一、体育课件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化教学对当前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了跳跃式发展的机遇。电化教学的运用,对体育技战术的传播、运用和开发,对学生整体水平和个人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善加应用,以迎接二十一世纪国际体育运动的挑战。 传统的体育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而以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是一种压迫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的体育教学已向科技方面迈进了一大步,运用高科技进行教学,是今后体育教学的主导方向。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用电化教学,结合体育课的传统教学可以

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电化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体育的发展史和新方向,也可以运用录像的慢放和倒放功能使队员和学生对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再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电化教学在各门学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电教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当代体育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 增加电化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课中,通常是由教师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再进行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再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会。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而电教化则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教师可以通过录像慢放、倒放、停放和快放等手段对整套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说明。这种讲解示范看得清,记得牢,效果好,而且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运用电化教学,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技术动作,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传统教学好得多。

二、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点

1、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使学生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有一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而速度减慢,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跳高、跳远动作要领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腾空过程中各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运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运动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讲究体位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后再进行技能课教学,他们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位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其所要学的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象、VCD以及网上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合理地加入到课件中去,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时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术理论时,通过播发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让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

3、多媒体课件在体育课中运用,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成绩或“达标”而学,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在体育课中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正确合理地处理好体育课中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最好在体育馆里进行,因为户外的光线强,大大限制了如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等的使用。

(2)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放在理论课上进行,也可在进行实践课之前,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户外进行实践。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

(3)让学生知道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它只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不能只顾欣赏多媒体课件上的精彩内容,而忽略了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

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有高,所以体育教师要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是多媒体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时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室外课来完成。具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体育教师是大有人在的,这显然不符和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育,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何正方等.运用电教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沈阳体育学院出版社,1983

<2>徐庆等.运用电教提高排球教学训练水平.新体育杂志社出版,,4

<3>童保红等.多媒体教学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

<4>樊伟东.利用电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篇19: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坚持的体育政策,是我们一直秉持的体育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体质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注重体育活动“从娃娃抓起”,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加入体育元素,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将体育游戏与教学活动完美结合起来。

一、你走我也走,体育欢乐秀

走路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从呱呱落地到慢慢爬行,再到直立行走,每一次转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幼儿阶段平衡力掌握得还不好,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即使走路,也经常会有跌倒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训练孩子们走路过程中保持平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项锻炼孩子们平衡力的竞走游戏,叫作“竞走彩虹桥”,我在地上粘上三条彩色胶带纸,然后将孩子们分成三组,每个小组成员只能双脚踩在“彩虹桥”上通过,到达“对岸”之后,取出瓶子里面的“彩虹糖”(彩虹糖我是用乒乓球涂上五彩斑斓的色彩做成的),然后再通过“彩虹桥”返回到团队的一边,击掌为号,下一位小朋友再出发。以此反复,哪一队最先取完所有的“彩虹糖”归队为获胜。小朋友们兴致高昂,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都给自己的团队成员加油助威,玩得不亦乐乎。每个参赛的小朋友也都非常认真,他们双脚走在“彩虹桥”上,张开双手保持平衡,生怕自己会从“彩虹桥”上掉下来。后来我还教给孩子们,走有很多方式,有快走、慢走、竞走等多种方式,小朋友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体育知识。这个游戏很好地锻炼了小朋友的平衡感,也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了“走”的感觉和含义,还学习到了很多和平时不一样的“走路”,锻炼了他们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培养了他们运动的协调性。

二、你跳我也跳,看谁蹦得好

幼儿阶段最喜欢蹦蹦跳跳,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发展跳跃能力最好的阶段。幼儿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加入跳跃性的体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使幼儿的行动更具有协调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组织孩子们玩一种最“古老”的游戏,那就是“跳房子”,“跳房子”不仅有单腿跳的运动,还有双腿跳的运动,还有单腿换双腿跳,双腿换单腿跳的交换跳跃运动,非常适合培养孩子们的跳跃能力。我在让孩子们玩“跳房子”之前,会先让孩子们先随意玩一会,或者带着他们慢跑一会,然后再带孩子们玩“跳房子”的游戏,这样孩子们的手脚已经活动开,不会在跳跃过程中发生扭伤、摔倒的事故。同时我也将“跳房子”的游戏进行了创新,变成了“盖房子”的游戏。我一般会将孩子们组成两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沙包,先画一个方格,将沙包扔到格子里再拣出来,哪个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之后,再在第一个方格子基础上再加一个格子,将沙包依次扔进两个格子再单腿跳拣出来,第四、第五层为“同楼层”,可以使用双腿跳跃式将沙包拣起,以此类推,哪个小组盖房子最先盖到十层,哪个小组就取得了胜利。小朋友们玩得很好,有的小朋友单腿站得不太稳,别的小朋友会相互扶持一起跳,大家玩得都很开心。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培养了竞争意识,同时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跳跃能力,在跳跃的基础上掌握平衡能力。这个游戏由易到难,一点点增加难度,对于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超越。

三、你跑我也跑,技能有提高

跑步对于孩子来说好处很多,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有助于孩子全身性运动器官的发展和释放,有效促进孩子腿部的生长,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但是现在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很少让孩子参加跑步运动,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弥补孩子的运动不足,在教学中添加跑步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爱上跑步。比如,我在教学中组织孩子们玩“贴人”游戏,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和周围小朋友两个人一组分成小组,我先站在圈中央,闭上眼睛随意指出两个小朋友一个前面跑,一个后面追赶,如果前面跑的小朋友感觉到累了,就可以随意地贴到某个两人小组的一边,紧贴的小朋友不动,另一个小朋友成为被追逐的对象。游戏一开始,追逐的孩子飞速奔跑,被追逐的孩子使劲躲闪,旁观的小朋友个个都很着急,仿佛自己就是被追赶的人,又恨不得自己跑起来去追逐别人,真是既兴奋又紧张。还有的小朋友被“贴住”之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抓住了,此时被抓住的小朋友和大家都会笑作一团,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奔跑、游戏。这个游戏既让孩子们参与到了集体游戏中,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跑步的乐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孩子们还会开动自己的脑筋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培养了孩子运用智慧进行创新的能力。总之,体育锻炼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创新性思维,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发出更多、更适合孩子们参与的游戏活动,并将体育项目加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

相关专题 浅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