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论文

vitor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vitori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论文(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数学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论文

数学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论文

1.低年级逻辑语言教育训练

低年级(一、二年级)在分析应用题时应培养运用因果关系的逻辑语言,用说明因果句式、推论因果的句式去表述算理和思维过程。例如:同学们包书皮,第一组包了9本,第二组也包了9本,两组包了多少本?讲解时,在学生掌握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会用如下语言表述算理:(1)用说明因果关系的句式表述因为部分量加上部分量等于总量,已知两个部分量,所以9本加上9本等于总量。之所以9本加上9本,是因为部分量加部分量等于总量。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可确定该题是求两数和的运算,因此用加法。(2)用推论因果关系句式表述既然部分量加上部分量等于总量,那么9本就要加上9本。已知两个部分量求总量,可见要9本加上9本。(3)从意义上表述因果关系例如:新新和毛毛擦桌子,新新擦20张,毛毛擦25张,毛毛比新新多擦了几张?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用如下语言表述算理和思维过程。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新新和毛毛比,毛毛擦的多新新擦得少,毛毛比新新多擦5张。假如新新和毛毛擦得一样多,新新也要擦25张,实际上新新只擦了20张,那么要求毛毛比新新多擦几张,就要从毛毛擦的张数里减去新新擦的同样多的张数,所以25张要减去20张等于5张。

2.中年级逻辑语言教育训练

中年级(三、四年级)在分析应用题时除了巩固因果关系的逻辑语言外,还应培养用假设关系的逻辑语言表述算理和思维过程。例如: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一共花了60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讲解时要教会学生用如下语言表述:(1)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如果能求出买钢笔的总支数,那么总钱数除以总支数就是所求问题的答案。(2)根据每份数、份数与总量的关系,倘若先求出每盒钢笔的价钱,再求出每支钢笔的价钱,那么问题就解决了。(3)既然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就要首先求数量(总支数),然后再求单价。以上表述,不仅数学语言叙述严密,而且能抓住中间问题正确解题。

3.高年级逻辑语言教育训练

高年级(五、六年级)在分析应用题时,除了巩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的逻辑语言外,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用三段论式的逻辑语言去表述。例如:甲骑自行车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8分钟,乙步行从少年宫到学校需要24分钟,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少年宫相向而行,几分钟后相遇?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推理方法———三段论推理去表述:大前提:凡是行程问题要具备路程、速度、时间其中的任意两个条件。小前提:此题具备了路程(整体1),以及甲乙两人分别行完这段路的速度(1/8+1/24)这两个条件。结论:这道题属于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求相遇的时间列式为1÷(1/8+1/24)。

4.逻辑语言的教育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一方面教师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的提出要求,才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如果脱离实际,提出不适当的要求,就不会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儿童的心理逐渐向高一年级的年龄段过渡。如果过分迁就已有的心理水平,看不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会贻误时机,妨碍儿童心理水平的迅速提高。以上分年级进行的因果关系、推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三段论关系的逻辑推理教学,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和表述推理的需要提出的。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把学生引导到用逻辑语言、数学语言表述算理中来,才能使学生的语言发生深刻的变化。能力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高,就能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在低、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就是培养学生准确掌握并正确运用逻辑语言的能力,以达到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篇2:数学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论文

数学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当代人关注的重点问题,教育关乎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数学作为人们对数学有所认知的最初始阶段,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入手,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基础的扎实。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历程以及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本文根据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的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策略

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其形象思维与其共同发展,学生通过逻辑上的分析以及对概念的实际论证逐步形成对数学思考的逻辑思维习惯。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方面的培养未具有具体相应的策略,并且缺乏多面性和系统性,单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难以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转化与深入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模式的设置时,对数学教育中的思维、学生、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工具等进行深入地开发和分析,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培养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即对多种方综合应用利用并加以理性分析,进而得出对某对象研究分析的结果的能力。它和行动上的思维方式是两种概念,前者是将定义和方式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阐述一个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对事物产生来源,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还能在看似抽象的形式中丰富的运用到生活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可以在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素质,还能够帮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理性的思考问题[1]。而在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地位非常高,数学教育往往存在很大的价值,不仅促进人们思考直觉感官外的事物来源,不满足于表象的研究,更能推进人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在思维转化以及分析之中得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推测,研究,最终揭示真正的原理。所以,数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与学习相互协调发展,在不断的教育中通过对含义的推敲思考,有效的进行逻辑思维的锻炼,从而影响到日后学习工作中一系列的高频思维逻辑的应用。

二、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当前数学教育界逻辑思维培养状况。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阶段,各类行业都在改革发展之中,教育界也不理例外,近年来,教育界在多个领域拔得头筹,然而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多个学术专家致力已久的问题。很多的'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当前时代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影响[2]。

(二)针对现状提出的策略。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习惯,往往对于数学,学生会缺少耐心,此时教师就作为最好的指引者,从最初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大挑战,不仅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引导,更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有兴趣才会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的规律从而慢慢的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的潜力。

2.设计有效的教学课程。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另一个方法是设计高效的教学课程,此方法主要由教师掌控。教师不仅自身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根据所教学生不同水平的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她们的教学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观察,根据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热情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现状下,数学教育不能仅限于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用具有设计性的课程吸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3.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任何发展不能仅限于现状,尤其是教育发展,不能再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故步自封,而是应该根据时代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就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方法在于追求学生的高成绩、高效率,但现阶段需要的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拥有很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当前中国素质教育不能限制于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全方位发展,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不断更新的教学方式中得到体现。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在对数学的逻辑思考中发挥思维能量的最大化[4]。

三、结语

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需要学会对事物规律的准确判断、全面分析、总结和归纳,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将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双线发展,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符号和理论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推理论证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17):84.

[2]梁宇.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5):86-88.

[3]杨登贵.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速读(下旬),2017,(12):14.

[4]袁靖.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外交流,2017,(50):143.

篇3: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

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

数学的特点是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准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科内容的形式化特征,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把繁复的数学定义、定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要义,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表达方面的改善,依赖于语言艺术的提高,考虑到教育环境下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注重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准确性要求说话明白,概念应用确切.逻辑性要求说话严谨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系统性要求说话条理清晰,前后连贯.如增函数概念如下:若对任意的X1,x2∈R且Xl

2.语言表达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

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还要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能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语言状况是区分教学模式的标准之一.启发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有启发意义的问句引导学生;探究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研究探讨的口吻与学生一起琢磨某个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知道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一r(z).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基于奇函数的这个代数特征,我们能否联想到图像关于点(n,0)对称的函数,它是否也有类似的代数关系呢?引导学生利用图像关于点对称的知识探究结论:“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则有f(a+x)=-f(a—z)”,同样类比偶函数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z=a对称,则有f(a +x)=f(a-x).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能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产生知识迁移,产生知识间的类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堂语言应有直观性、趣味性、节奏性

语言表达的直观性体现在生动和形象两个方面.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抓住教材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同时,又要语言幽默,以消除学生思维的疲劳;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认为[l]“每一位称职的数学教师都应当明白保护和培育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数学学习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好奇心的最佳场所,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

篇4: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老师和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开端,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总是费尽心思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往往达不到意想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1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课程,其各内容的关联较为严密,任何一个环节脱节必将响将后面的教学。因此,在接任新班级课程教学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有大体的了解,在基础薄弱的环节多下功夫,甚至可以先补习这方面的知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将对后面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对少数差生,做极个别的关怀,开一些“小灶”给他们补基础,避免他们听不懂新内容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时,尽量照顾差生,如在板演稍微简易的题目时,可以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的注意,让他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2 融洽师生关系

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洽师生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影响,就更加明显有效。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烂得烂”的心态,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不受老师的欢迎,因而逐渐的放弃学习。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要改变课堂上那副居高临下的面孔,主动与他们交朋友,不但从学习上关心他们,而且要找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进行交谈,消除师生之间的拘束。这样,使他们“厌学”情绪逐步得到改观。

3 激发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课堂中设置情境,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感知特征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眼、手、脑的结合,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采取提问、设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应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学空间,对一些较为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在适当提示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在讨论中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牢固,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肯定,他们尝到自学的甜头,意识到学习并非难事,只要勤于思考就会成功,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5 以优带差,整体提高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想做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单靠教师个人的辅导是难以办得到的,因为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可组织班上的优秀学生组成数学辅导小组,让他们去帮助那些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按时按质的完成作业,同时对优生又是一种提高和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谐了同学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群体,促进全班成绩的共同提高。

篇5: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分析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分析的论文

摘要:

在提倡并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是其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作为教师表达意思、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语言对于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并且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语言教学,并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语言交流已经变成广大数学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实施语言教育的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

语言教育;意义;策略

一、语言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状况,同一个年级的数学教材会出现这个年级语文教学中不曾出现的语言信息或者语言知识,这印证了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同时也对语言教育在小数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证明。比如,在语文课中小学生没有学过“数数”这个词,反倒在数学中出现了,前一个字是动词读三声,后一个字是名词读四声;在数学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在语文中没有学到过的多音字,像“奇数”,学生知道奇怪,但是却不清楚这个发音,学习完数学之后,便会对这个字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在学到循环小数的定义时,数学教材上是这么写的“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学生对于这种语言形式不理解,那么更加不会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的语言教育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并加强了对其的培养,这也说明了情境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做到衔接互补,肯定会给教师的情境创设带来一定的阻碍,而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的衔接就体现在语言上,如果语言教学进行不顺利,情境教学相信也会很好地实现,对于在情境创设中涉及到的现象、建筑等的描述也会受到限制,学生不会清楚地理解情境中运用的专业术语,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无头绪,甚至降低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

1.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和崇拜,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实施语言教育,首先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使语言更加规范。

(1)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要求,做到语言简洁、重点明确突出,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可以有针对地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解人民币这一课时,有些教师出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讲解的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小红妈妈带小红去游乐园玩的场景,并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他们玩的设施和内容,学生也积极地做出回应,可是重点一直到半节课后才讲出,说他们去门口买票。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什么地方就很难说清了,并且非重点消耗的时间过长,重点不够突出,对学生掌握知识起不到推动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把人民币拿出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重点明确突出,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2)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促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例如,在遇到一些数学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这些梨被摆了几排,每排几个?接着再问,如果把这些梨分给小丽、小雪和小亮,每人分四个,够不够?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题目,最终正确解答这些问题。

2.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和赞扬

小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赞扬,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加赞扬学生的积极主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很活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认同和赞扬,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这种学习态度。例如,某位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很活跃,对于教师每次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举手发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A同学非常好,可以积极地配合老师,但是老师相信A同学肯定也想给其他的学生一个回答的机会,看看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与A同学的相同呢,所以我们这次换B同学来回答好不好?”这样既不会打消A学生的积极性,又很好地解决了A学生独占课堂的问题。

(2)多多鼓励内向的学生表达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或者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害怕教师,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受到教师的责罚或者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例如,笔者有一个学生,非常乖巧,非常遵守课堂秩序,上课也很认真。但是很不好的一个特点是她害怕教师,每次让她回答问题,总是很紧张,会的也会回答错误。这时教师就要鼓励说:她可能太紧张把答案忘了,咱们让她坐下想想再回答吧,经过多次的尝试,这个学生不再畏惧教师,并更加喜欢数学,在班里也变成了活跃积极的一分子。

(3)对成绩相对较差的下游学生多家鼓励。小学生学习不好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这些学生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时,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多一些耐心指导他们,而不能责怪他们学习不好。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8÷6×(17-9),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对于计算的先后顺序经常出错,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多点耐心,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告诉学生应该先算哪个,后算哪个,并在每步做完后都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不仅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乘法分配率a×b=b×a这个公式时,教师可以把该公式拟人化:小红和小亮是一组,小亮坐在小红后面的位置,到周一该换位置了,小红换到小亮的后面了,同学们位置换了,但是该组的总人数有变化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了解知识的本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数学中很多定义、知识都是通过严谨、科学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该任务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作者:邓晓雷 单位:本溪市平山区振丰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朔,姚正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反思[J].读写算,.

[2]包红学.试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都市家教,.

篇6: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

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

一、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已越来越多的受到高校关注,但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组织若干组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并未将数学建模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将数学建模渗透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主动思考,结合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展数学实验,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将抽象地概念、理论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动画展示出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直观、生动的`影像,逼真的动画演示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所应用。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长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也缩短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多媒体画面的更替变换割裂了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于数值运算、逻辑推理占很大比重的数学教育来说,如果运用不当,反而适得其反。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笔者认为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应用、定积分、二重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等内容是非常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借助图形、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几何意义、增强立体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一番功夫,除了要注意色彩搭配、文字符号大小以外,还要特别重视动画演示程序,图形元素应跟随逻辑推导过程逐一、逐层显示,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推算,绝不能和盘托出。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远远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职数学教育。如何把“枯燥、空洞”的数学课讲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状态,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内容简单的章节由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评;容易出现疑惑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解释;对于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可以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以此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越丰富,教师越能灵活掌控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形式,考试题目多选自课后题或例题,并且教师把考试重点、范围勾画的很具体。学生往往只把精力放在教师给定的习题上,甚至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松散,只要考试前背公式,考试时套公式,最后就能及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建议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数学论文考核,分层次考核等,要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考核重点。高职数学教育形式与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把握学生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篇7: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潜能的思考论文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潜能的思考论文

1.学生创造潜能概述

潜能是指个人潜藏的尚未发挥出来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心理能量。潜能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创造潜能则属于潜能中的一种,是指个人尚未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其原因在于:首先,人的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并且贯穿于人类的一生,这就为创造潜能的挖掘奠定了基础。其次,人脑表现出极大的“超剩余性”。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一般较低,爱因斯坦就曾说他的大脑仅仅开发了6%,这就表明人难还有许多的空间处于封存状态,而这部分就是人脑所具有的剩余功能。人脑的“剩余性”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可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无限的发挥。

2.数学教育中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障碍因素分析

2.1平等观念和批判意识的缺失

平等观念缺失。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讲求子女对父母的服从,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服从教师和父母为天职,严重缺乏独立得到人格创造精神,创新勇气表现出严重的不足。批判意识缺失。我国数学教学异常强调管理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批判意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

2.2教学思维过于程序化

教学思维过于程序化也是影响学生创造潜能挖掘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满堂灌的标准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严重缺互动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敢问和敢于质疑的精神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实施创造性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和意识。

2.3教育目标过于单一

针对目前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大多学校都将提升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使得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安排都围绕着提升学生成绩展开,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成效难以呈现,同时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数学教育中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具体策略

3.1设计出开放的教学内容

虽说,目前我国数学教材内容做出了一定的修订,但创造性的成份和内容依旧较少,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新知识不断同化和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不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生活小故事、游戏活动等将学生带入教学过程之中,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还要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把握开放性原则,要联系实践,问题的答案尽量具有发散性。

3.2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而且对于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能够全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热情随之高涨。其实,当代学生大多都缺乏一定的质疑和探索精神,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小组谈论之后,学生都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养成对书本知识质疑的精神,树立科学的理念和信心。

3.3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师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标新立异精神的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具备一定的标新立异精神,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敢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新的观点和想法,摆脱条框的束缚和限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标新立异并非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一定的组织和引导,注意把握好其中的度,要尽量保证发挥出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最佳效果。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后,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分析,对于学生表现的好坏给予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正。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定会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开发人的大脑,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然而,由于平等观念和批判意识的缺失,教学思维过于程序化以及学校数学教育目标过于单一,致使目前我国数学教育中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设计出开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平台;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进学生标新立异精神的形成。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齐力推进我国现代数学教学获得蓬勃发展。

篇8: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论文

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论文

在中职学校,数学是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为专业课和实用技能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可见,数学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笔者长期的观察,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现将了解的现状和对此做出的思考小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不端正,不仅学不好数学,学什么都不会有好的成果。由于社会、家庭等诸多原因,学生身上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是天生的,而是有各种原因的。例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从小缺乏爱与关心,缺少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指导和培养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从小就厌学,不爱学习,拒绝学习。几年前,有一位学生在笔者的课上睡觉,笔者喊起他,问他为什么睡觉,他说因为听不懂,笔者接着问他想不想听懂,他很干脆地回答不想。这样的学生有很多,他们都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大都偏激、缺乏责任心、目标不明确,并且懒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关爱,给他们鼓励,使之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二、学生缺乏自信心,主动性不够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依然存有偏见。在这种形式下,中职学生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由于缺乏自信,学生上课不敢大声发言,更夸张的是老师一提问,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脑袋恨不得缩到桌子下,真是可气又可叹。再加上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就成了老大难问题。显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迫在眉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就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认可自己,改正自己,提高自己。教师可多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阶梯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渐找回自信并积极主动起来!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会主动学习,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主动参与性不够,课下不及时复习,也不小结、反思。这是目前在中职学校常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也是数学成绩不能提升的重要原因。在高中阶段,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很困难的,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让他们慢慢转变。上课时,教师不仅要用语言来传递信息,还应有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教师尽量让课堂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便于学生课下备查或巩固学习。作业量要适当,难易结合,尽量让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从而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中职学生也有数学基础稍好的,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对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必需。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要求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因此,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此,我们就必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取的,应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发现问题,进而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无需与普通高中做比较。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也有职教特色,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每次数学笔试的成绩如何,而应注重数学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能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素质教育,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解决以上问题,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并形成良性循环。

篇9: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科目建模能力的培养

有人将数学比喻成认识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成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否把数学的运用能力发挥极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通过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就要重视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会被抽象成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在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数学知识的来源,对数学知识原型的介绍和分析给予重视,以便更好的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用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应用问题,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科技中选取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构建的数学模型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例如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市场调查、实地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教育经验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里蕴含的启发性材料,通过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通常会萌发出大量的新思维,此时,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知识的传授。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要激发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欲望,主动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初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思想。为了让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增进师生感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把学生从过去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开放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学科,其教学模式不再是只要求学生背公式、解答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活泼的、不被约束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禁锢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懂得学生的诉求,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教育工作者授课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场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并在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观不断被激发出来,从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不拘泥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通过教育工作者实施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实践,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自觉地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寻求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保证素质教育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自我知识体系的更新。

二、总结

所谓国际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地去探索更好的素质教育方法,通过素质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成为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篇10: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和一题多用。

2、重结果,轻过程数学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

3、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4、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运用情感手段强化自我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2、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顺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潮流,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在内容选取编写体例上较原有教材都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加可读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潜在功能,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也表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能够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成就。”同时,在倡导学生积极创设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多提问,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分析,并进行自我判定。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

相关专题 逻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