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下的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阳光满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阳光满屋”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乐教学下的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研究论文(共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声乐教学下的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下的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现如今,由于招生体制不完善,不注重考核幼师大专班的学生,使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乐理,影响到学生的声乐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不懂得优化教学内容,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选用针对性的教材传授声乐知识,教学方式死板、僵硬,进而导致声乐教学效率低下,对此,以下文章阐释了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幼教大专班;教学方式

一、前言

目前,要注重对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进行研究,应先完善招生体制,重视考核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使每位学生都具有声乐素养。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声乐教学内容,有能力将声乐知识和乐理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更加注重精选教材,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使学生快速掌握歌曲的主旋律,进而学会演唱歌曲,逐步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充分体现出应加强培养幼师队伍,从而提高幼师的教学水平。

二、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现阶段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中应以培养优秀幼师为目标,要求每位幼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乐理,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依据声乐教学内容,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声乐。此外,如果不注重培养优秀的声乐教师,致使大专班学生不具有职业素养,不懂得如何鉴赏音乐,难以牢牢把握演唱技巧,无法了解声乐的主要内容,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从事幼教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声乐教师,进而全面掌握各种歌曲的演唱技巧,充分了解声乐的教学方法,明确依据幼教声乐教学内容,精选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渐渐地全面掌握声乐教学内容,从而使所传授的知识更完整更全面,有效提高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质量,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声乐知识,奠定坚实的声乐基础,充分体现出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三、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当前,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考核教师的基本声乐知识,难以保证所录取的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和声乐素养。为此,要不断完善应聘体制,注重考核教师声乐方面知识,保证所录取的教师具有声乐素养,进而传授完整的声乐知识,详细地讲解声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快速理解乐理知识,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逐渐学会演唱整首歌曲,充分体现出完善聘任体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应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考核,明确教师是否具备声乐素养,是否了解声乐方面的知识,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教师不允许录用,进而招收、录用通过考核的幼师,保证大专班学生都能掌握声乐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有丰富的声乐知识,有基本的声乐基础,更加深入认知不同风格的音乐,并学会欣赏音乐,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准确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解声乐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幼师都具有声乐素养。2.优化教学内容,使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具有针对性现如今大专班声乐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都能深入理解声乐知识,学会鉴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同时,学会优化教学内容,依据不同的声乐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歌曲传授声乐知识,使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讲解音乐作品中的声乐基本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声乐,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由此可知,必须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渐渐地学会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大专班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精选教材,确保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许多教师不懂得如何精选教材,没有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致使声乐教学效率比较低。为此,应高度重视教材的精选问题,不仅要传授合理的教学方法,更要讲解如何传授声乐知识,并且,向学生传授快速掌握歌曲旋律的方法,还应要求学习精选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经过长期的指导和培训,使教师逐渐学会结合学生的声乐水平和声乐基础,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同时,在声乐课堂上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声乐,扎实掌握不同歌曲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4.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师大专班声乐教学效率要想构建高效的声乐课堂,必须要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学习声乐基本知识,逐渐学会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全面掌握声乐方面的质量。由此可见,只有注重培养幼师队伍,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师有能力开展声乐教学,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声乐课堂,并且,使声乐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声乐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布置声乐作业,这种教学方式更合理更科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声乐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效率,最终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于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近些年各地逐渐在扩招幼师生源,主要在于幼师师资资源不足。因此,为了培养优秀的教师,在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具体教师应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会精选教材和优化教学内容,能够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声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培养幼儿教师声乐能力的有效路径[J].高教学刊,2017(6):153-154.

[2]董治平.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16(1):172.

[3]严林芳.浅谈技校幼教专业声乐教学中的“白声”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5):134-135.

[4]王双伟.浅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教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3(7):138+34.

[5]姜兴志.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声乐课教学刍议[J].中国农村教育,2006(Z2):124-125.

篇2:新课改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一、在适应新课改的形式下,声乐教学还是要稳扎稳教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歌曲的演唱,每次的表演都融入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即兴的二度创作能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如果能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演唱一遍,那么肯定比多媒体演示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此时对声乐教师的演唱能力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高校的过度扩招,这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增,教师与课时分配不均;声乐课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但是,声乐生的扩招,导致这一模式根本无法施行。面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声乐教学的改革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按照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安排教师,调整现有的编制制度。一方面,学校要把好教师质量这个关口;另一方面,要把好学生学习质量这一关口。各部门应在稳扎稳教中推进声乐教学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工作者。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综合性的声乐教学

一些高校迫于教师资源紧缺压力,他们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一些学生加入到他们的教师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声乐教学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但由于这些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很容易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化很强的声乐训练带到他们的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有的教师在校期间学习的是美声唱法,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过分强调美声唱法,甚至有些教师直接用美声的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唱法来进行声乐教学,这是完全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新课改要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队伍要打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另外,声乐教师也应该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如黄梅戏、京剧、豫剧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说唱艺术形式,如大鼓书、河南坠子、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等。

三、有声乐专业技能训练,也要有情感的审美体验

很多学生掌握了几乎所有的唱法和技艺,但是一到演唱一首完整的曲目时,就会“面目全非”,让听者感觉干巴巴的,其中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融入和共鸣。这是因为这类教学,技艺、技巧教学占了课程的很大部分,而对曲目的分析、个人情感的分析处理就少了很多,缺少了对声乐作品艺术美的表现。所以声乐教学应该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带学生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作曲者的情感表达,甚至可以向学生说清楚每个旋律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这个旋律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用美的歌声去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净化自己和听众的心灵,陶冶情操。

四、以通俗歌曲为声乐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当下的年轻人都很喜欢通俗音乐,并且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通俗音乐简单易懂,听众的范围很大,音乐的表现形式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表达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通俗歌曲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研究出一种适合通俗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唱出自己的特色。用通俗歌曲进行声乐教学,是一种创新路子,相信这会很受学生的欢迎。新课改背景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有所调整,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情感在音乐中的表达和融合,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声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特征[J].人民音乐,,(1):50-51.

[2]王丽娜.扩大招生规模之后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J].人民音乐,,(10):35-36.

篇3:网络技术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网络技术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逐步迈入现代化,主要标志就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声乐教学也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受益无穷。该科技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上掀起了一场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传统课堂中的看、听、唱以视频、动画、声音取代,这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吸引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也增强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感受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音频重现的方式使生产发展的各方面受益颇深,同样,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会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禁锢,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新感受,大大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也正是国家对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种种因素决定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声乐教学上势在必行,大量培养综合性的,多才多艺的声乐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之“药到病除”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完全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摆脱了传统模式的许多弊端。传统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教师口述,黑板作图的形式,不仅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还不能为学生完美地解决疑惑:第一,男声与女声有着极大的区别,教师不能兼顾男女同学;第二,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发音器官,例如声带,大多数都“藏”在身体里面,教师口述不能让学生明白;第三,声乐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声乐特色,教师难以兼顾;第四,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教学设施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难免显得捉襟见肘。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应对上述不足,这也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声乐教学上的必要性。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之“润物无声”

“言传心授”的传统教学对于声音的概念模糊不清,阐述不够有力,达不到学生对其的基本要求,多媒体会极大改善这一现象,通过音频再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首先,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觉经常会出现“失聪”的现象,老师耳中沉闷乏味的声音在学生耳中却十分的悦耳动听,通过多媒体技术下的CakeWalk记录下学生的声音可以帮助他们区分主观与客观的声音,也可以通过视频功能记录下学生表演的状态,便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其次,谱出自己歌声的波形与五线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熟悉自己的歌声,分析自己的声音,以便加以改进和完善;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像具备“魔力”一样深深吸引着广大学子,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够渲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产生兴奋,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持课堂纪律,产生不同的反响,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之“力能扛鼎”

首先,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相结合,产生对声乐的不同体验,提高自己的境界。比如南方音乐大多温婉清灵,而北方音乐多粗犷豪放,可以利用VCD、DVD、录音带或借助电脑动画为学生描绘出一幅来自南方的秀美景象,比如细雨濛濛中一位白衣女子手撑油纸伞漫步在西湖边,袅袅轻烟自湖面升起,衬托着湖边的垂柳都莫名地多了一分静逸,水面荡起层层涟漪,赋予这美好静谧的画面更多出了一份动感,动静结合来阐释西湖之美,这不是很好地展示了《西湖情韵》这首歌的音乐境界吗?这就是属于多媒体功能的强大之处,以画面辅助学生聆听的'形式,给学生带到了属于音乐的美妙境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情操得到陶冶,思维得到活跃,使之创作出更加激动人心的好作品,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其次,多媒体网络的运用能够给学习声乐的教师以及学生开辟一片广袤的交流新天地。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更好地改善了教师资源的匮乏问题,同时,学生与教师的模式可以为一对多,与更多的教师学习探讨可以丰富学生见识,增长学生经验。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发给老师,让老师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互动。再次,学生利用更多的公众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让大众点评,也是将自己的作品给大众欣赏的好机会。总而言之,声乐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借助科学前卫的教学模式、观念与方法以及重要的器械手段,为声乐教学服务,打破传统模式的禁锢,具备充分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更好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让其发挥重大作用,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使声乐教学的前景更广阔,更辉煌。

参考文献:

[1]郭丹.网络数字化多媒体声乐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技术导刊,,(8):12-13.

[2]付莉.多媒体网络技术视角下的声乐教学研究[J].文化教育大众文艺.2015,(7):193-194.

[3]于艳杰,李成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

作者:孟天屹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篇4: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声乐作为教学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网络环境对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声乐教学;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必须由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要素共同组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是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体则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的桥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增添更多的乐趣。将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的同时,促使网络设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民族性与多元性,结合网络教学与音乐教学

对任何国家来说,音乐教学始终立足于本国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育作用与艺术作用的相互统一,促使时代性与经典性保持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应当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感染情感,熏陶情感[1]。当然,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认识到,将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学生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会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其实就是要将现代化人类学与音乐文化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喜爱,并认识到保护多元文化的紧迫性,链接传统,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形式,继承人类文化,对发展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二、结合网路教学与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

对学生而言,综合能力的获得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能力来说,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人的素质包括了知识与能力,但是知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就教育理念发展历程而言,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直至现今的素质教育,其实就已经在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同时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此,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应当借助网络环境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音乐展开想象,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如,教师播放一首音乐曲子之后,就可以询问学生音乐意境?音乐的风格是什么?音色、力度以及速度是怎样在演唱中进行变化的?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指导学生歌唱技巧,并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歌曲演唱,教师应当明白声乐作品演唱其实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作背景,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为促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就可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等文字性的资料。另外,在指导学生歌曲创作的时候,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就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学生学习,还应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信息,促使学生寻找到的信息联系。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均可借助网络技术来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优美,感受曲子在此过程中变化,从而让学生完全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

三、网络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借助网络环境,还应当突出“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这样就可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教学重视趣味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展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实际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意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具备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竺雯,洪翠笙.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6):233-234.

[2]柳建军,邹洁.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12(02):302-302.

篇5:中老年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中老年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中老年声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人,而是在于为中老年建立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环境。本文从中老年这一群体出发,分析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意义,阐述他们与专业声乐学习的不同之处,和中老年学习声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声乐教学;中老年;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目前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把老年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最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地区中老年合唱团相继发展起来,希望能够让中老年人身心愉快。同时一些老年大学也为老年人开创健康有为的晚年生活创造了条件。但是老年大学声乐教育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正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老年合唱比赛也促进了中老年声乐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观念越来越强,中老年人更是注重加强锻炼,同时对一些舞蹈、音乐、电子、歌唱等一系列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都比较热衷。中老年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社会上一些机构营运而生,合唱团、艺术团成了老年人喜爱的活动,声乐演唱越来越走进中老年群体中。

一、中老年学习声乐的目的

中老年人退休之后,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为了弥补空虚的生活,很多都走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参加歌唱成为而来他们寻找快乐的方式之一。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时候过于忙碌,连自己喜爱的演唱歌曲的愿望没有达成,退休之后,正好有机会去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对于中老年人参与声乐学习,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增强中老年人自信心。歌唱对于个人来说,是能展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对于中老年来说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心态,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都让学生面带微笑保持积极的演唱状态。歌唱是需要用心去唱,让身心融入到音乐中去,感觉音乐带来的美好,消除喧嚣的烦恼,使人心情愉快。歌声可以让中老年人更加相信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也越来越开心,可以说声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

(二)强健中老年人体魄。歌唱除了调节心理,还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是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坚持。我们知道,声乐演唱,基本上都是站着完成的,是需要一定的体力维持,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无法坚持完成一曲歌曲演唱。在声乐学习中,中老年群体会加速大脑运转来完成乐谱和歌词的记忆,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注意力。另外,在学习声乐时候,也需要锻炼中老年人的呼吸,加强肺活量,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学习声乐,无形中也锻炼了老年人的身体。

(三)陶冶了情操。歌唱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感,让中老年人释放内心的压力。在不同的歌曲下,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有令人鼓舞振奋的,有令人斗志昂扬的,有令人产生怜悯之情的,也有会产生怀念的情怀。总之,好的歌曲,让演唱者和歌曲意境融为一体,让内心平静,声乐可以说是一种抒发情感,宣泄情感的方式。

二、中老年学习声乐的不同

中老年人学习音乐,与少儿或者青年不同,不是为了学习高超的专业技能,不是培养专门的人才,他们很多从事的与声乐无关的职业,很少接触声乐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理解乐理知识就可以,不需要太专业的节奏、节拍和嗓音的训练。在训练方法上,不同于那些中小学生或者大学生们,能够一对一的纠正细节,从知识到技能全面学习。中老年人学习声乐,只能用最简单的一句一句的'学习,学会之后才适当的加入一些演唱技巧。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声乐教师的示范唱比较在意,只要示范唱不出现问题,中老年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同样,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丰富自己晚年生活,不像年轻人那般希望成为专业的声乐家。因此,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多方面,中老年人都与年轻人不同。

三、中老年学习声乐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老年人学习声乐来说,普遍上会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老年人普遍缺乏基础的声乐知识,具有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声乐的前提,而中老年人在进入声乐学习班学习之前,很多都是没有学习过声乐知识,只是热爱唱歌才来这里学习声乐。所有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的听力来辨别,通过试唱和影视音乐里面去模仿,根本没有学习过乐谱等知识。所以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声乐歌曲,中老年就很难诠释和理解。第二,嗓音的限制。通过声音辨别年龄,很多人都能够做到。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声音是在变化的。就连性别不同,嗓音差别也很大。中老年人,很多器官会面临老化,声带增厚或萎缩变薄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真声及假声的音域也开始变窄。第三,中老年人底气不足。对于声乐而言,需要很长的气息,中老年人的气息会显得比较短,不够支持声乐演唱。气息是发声的源泉,声乐学习中,需要气息配合,中老年人不会调整气息,只单纯依靠嗓子发音,嗓子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喉咙疼痛、嘶哑等症状。第四,中老年发音问题。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普遍存在普通话不好问题,很多还带有地方方言。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声乐演唱的核心。由于中老年人的发音问题,很多词语的音都不能准确发出,平翘舌音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部分,导致唱歌时候咬字不准,歌词出现误差,让听众无法理解作品的情感。

四、解决中老年学习声乐问题的措施

对于中老年人的声乐教学,应该做多方面的准备,教师具备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能够调节学习氛围。作为中老年声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声乐知识,还应该有较强的范唱能力,尤其对于这些中老年学习者来说,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依靠教师准确的范唱,才能学习声乐。同时中老年声乐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极大的提高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热情。

(二)中老年人声乐发声训练。对于中来年人声乐发声训练首先就是要调整好呼吸,声乐学习要在正常呼吸基础上控制呼吸。如果能够正确的呼吸,就能在演唱中发声时有力气,声音有穿透力。不会呼吸就会导致越唱越没有力气,跟不上气脉。平时根据要求,多练习如何呼气、如何吸气、如何换气等,才能使歌唱的气息均勻、连贯和持久。

(三)歌唱语言的训练。作为声乐学习者,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声乐技能外,比较重要的是语言,正确的歌唱语言。声乐的歌唱需要吐字清晰,不能含糊不清,一定要让听众能够听清楚你所要表达的歌曲内容。最直接的练习方法就是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和口型,纠正自己的方言和音准。在练习时中老年人应该大胆咬字,歌唱时记住口腔里面的动作。

(四)熟悉歌曲的处理。对于要演唱的曲目,中老年人要认真掌握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全面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歌曲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的,在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也丰富了中老年人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在学习声乐时候也要注意声乐曲目在演唱的速度和力度。教师在教授声乐曲目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标注出快慢和力度不同的地方,方便大家的练习。除了这些基本的解决中来年声乐问题方法之外,也应该加强中老年人声乐的实践学习,鼓励他们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比如歌唱表演,多去舞台演唱,可以更好的丰富中老年人的实践经验。总之,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除了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应该注意他们精神生活,多让中老年人增加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也必将带给他们一个愉快丰富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书妤.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探索[J].云南电大学报,,(03).

[2]黄剑敏.“游戏精神”与老年大学音乐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3]王萍.参加合唱团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积极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

[4]孙丹.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5]张滨滨.大力发展老年合唱的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16).

篇6:高校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题目: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下微格教学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微格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的,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我国声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微格教学概述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微格教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的。根据其英文含义,微格教学指的是微型、微观以及小型教学。本文在对微格教学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指的是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从而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这一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微格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的形式也有所增加,包括视听设备、多媒体等。微格教学具有较强的微型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提升了课堂交流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针对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我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的缺陷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歌曲演唱和发声练习为主,经过反复的练习来提升自身的声乐演唱实力。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下降,同时,无法对自身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产生深刻的认知,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不能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等。由此可见,高校声乐教学传统的模式,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率,甚至会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得到激发,无法在声乐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例如,在对陕北民歌《二月里见罢到如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演唱技法、理论等讲解以后,学生就以反复练习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缺乏新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

(二)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

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以提升自身的声乐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这种只注重提升自身学习技能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较窄的知识面。例如,在对莫扎特歌剧选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技能的练习,却没有加深自己对莫扎特和歌剧历史的了解,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从思想上和心灵上对歌剧产生深入的了解,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将严重缺乏情感的投入,不利于演唱出动听的歌曲。事实上,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歌剧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学生要想成为专业而成功的歌剧家,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歌剧的历史、故事产生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情感同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够演绎出完美的作品。由此可见,高校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不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微格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格教学有利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在应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在分组的过程中,注重分组的科学性,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了解,保证小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的顺畅性,才能够促使学生在互相监督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事实上,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是无法彻底了解自身的演唱形象以及声音的,在对微格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演唱技能以及形象等产生深刻的认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以演唱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更能够以观众的角度,对组内成员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反思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在对微格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微格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在对微格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灵活的进行角色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凭借自身的努力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还应当掌握一定教学技巧。应用微格教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因此,微格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教学经验,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应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面过窄。微格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微格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声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沈明春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高科技音像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齐鲁艺苑,,(05).

[2]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3).

[3]杨莉.“双平台进阶”高校声乐教学法研究———论微格教学平台在声乐小组课中的建立[J].价值工程,,(06).

[4]唐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J].音乐时空,,(03).

[5]王维娜.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6,(07).

篇7:中学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中学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任教农村高中的声乐、古筝、视唱练耳和音乐理论。我的教学都是两年基础加一年提高,所教的学生的成绩都不错,都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现在可以登台演唱一些有难度的曲目。如何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益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音乐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都说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记得我当我担任一个班的音乐教学法时,在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喜欢音乐吗?”学生总是开心地回答:“喜欢!”我又再问:“那你们觉得音乐是怎样的?”学生说“就是唱歌。”那接着我就会请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唱一首,可几乎没有学生敢单独上台演唱。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嗓音不好,唱得也不好听。他们大部分所理解的音乐就是唱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音乐课的设置一直都是可有可无,偶尔的音乐课也是让学生随意唱几首歌,场面开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不懂科学用嗓,合理用声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心中没有自信心,主要还是缺乏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重点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明白:1.虽然每人人的嗓音好坏有天生的原因,基础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经过认真、勤奋地训练,都可以很快地改变原状,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2.不管自己用的是何种唱法,或者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都需要运用正确的声乐技巧和方法,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演唱提供帮助,使演唱更好听,更完美。3.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这也不是我们音乐课的目标,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声乐课的学习,让你把想唱的歌唱得更动听,把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得更到位。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对声乐课越来越有兴趣,对于有点枯燥的练嗓教学也不觉得无味,每次掌握了一点声乐的技巧,他们都非常开心。后来,我再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大家都争先恐后要求自己单独演唱,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的课堂轻松愉快,让我发现声乐基础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声乐训练的基础抓起,注重听觉、音准训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多数女生在训练的初期,在真假声的`过渡上非常困难,存在着明显的真假声,训练中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欠美,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用小声哼鸣,注意音准,并在哼鸣的同时嘴巴做任意咬字动作,而不影响哼唱,把声音由上向下叹唱为好,不脱离呼吸,演唱时在换声上多下工夫,最终解决了真假声混合及音准问题,调整了声音平衡,找到了歌唱的整体感觉。声乐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多用亲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这样更能启发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晰,就要启发学生注意用舌尖、唇尖、齿尖结合发声。我就说:“你是一只快乐美丽的百灵鸟,请用你灵巧的小嘴唱出来,啊,你的歌声多美呀。”多与学生交流,把声乐教学中的神秘复杂技巧问题以直观、形象简单化的方法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持久的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的朋友,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板着脸和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是委婉的指点,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使学生知道最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舒展、自然、优美的。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个文综知识很好的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思想情感的表达上较为全面。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偏重于声音位置,忽视了歌曲情感的表达。例如,有一个各门功课比较优秀的女生,在声乐课上的演唱还比较完整自如,在我的提示下,有一定演唱表达能力,但一上台,光听声音还可以,但面部表情非常呆板,就像一尊雕像,通过让学生看自己的演出录像,分析原因,不断克服心理紧张因素,加强表演训练,终于纠正了“有声无情”的现象。歌要唱得好,光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感觉声音的通透,尤其练习高音时,我会组织学生清晨爬到学校后面的山上练习。通过十几分钟的爬山,学生锻炼了肺活量,在清新的空气中向远暸望,然后开始练声。一首歌的灵魂在于有没有用心去唱,在声乐课上,首先要启发学生从心去唱,去体会,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二度创作,发声练习时就进入一个兴奋的歌唱状态,也就是“未成曲而先有情”。总之,培养声乐人才的工作辛苦、忙碌而充实,并为此付出许多宝贵时间和心血的工作。让我们努力探索出更有效,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的方法,使热爱声乐的学生,加快进入音乐殿堂的步伐。

篇8:教学模式与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教学模式与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重新审视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考证程序教学,学导教学、发现学习以及掌握学习等四种经典教学模式引人声乐教学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掌握学习声乐教学系列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念理解

何谓教学模式?《教育大辞典》有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论新编》则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构成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或方法。”

这两个定义均具相当权威性。我们观之,其共同点是,都指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特点;其不同点是,一个定义确认教学模式是某种“结构”。一个定义是把教学模式认作某种“方法”。也许是由于对教学模式基本内涵的理解存有异议,人们对“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使用也是相当宽泛的。例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有人称之教学模式,有人称之教学方法。称之“模式”者,有时又将之理解为很具体的方法;称之“方法”者,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作模式来运思。当然,同一种教学思想,有时可以把它转化为教学模式,有时也可以将其落实为教学方法。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学论新编》又赋予教学模式以两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的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理论来说,模式是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对这些理论的模仿,其结果以稳定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受某种理论指导的某种教学模式,第二,相对于统一的教学理论或规律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对它的个别的、近似的、不完善的反应,是教学规律体系在特定条件下特定的表现形式,是教学论真理在某一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映射、一个特例,亦即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个别教学论真理通向普遍教学论真理的中介环节。”这个对教学模式的附加说明,提出了两个重要思路,一是将教学模式分两层来理解,一是提出教学模式具有中介性。遗憾的是,其具体解释是含混的,甚至是蹩脚的。

模式的本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这就是说,模式的概念涉及人的两方面行为,一是对事物的稳定的认识,一是对事物的稳定的操作;前者构成认识模式,后者构成方法模式。认识模式和方法模式,才应当是教学模式的两层基本含义。至于说教学模式作为中介环节,也不能简单的定位于所谓个别教学论真理与普遍教学论真理之间,因为模式作为一种稳定结构,与个别真理、普遍真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对应关系。对教学模式的两层含义,我们也不能等量齐观,因为认识模式与方法模式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若将其混为一谈,等于模糊了视线,反而不能很好地操作。

在方法领域里谈模式,当然要讲那些稳定的操作结构,认识模式可能要在理论领域里去谈。所以,综合《教育大辞典》和《教学论新编》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应当是用以传习知识的方法体系的稳定结构。据此类推,声乐教学模式,应是用以传习声乐技术的方法三维体系的稳定结构。

这样来认识教学模式,首先就将其与教学方法区分开来了。教学方法,是灵活的变式变位变项的个人策略;教学模式,是个人长期累积形成的相对不变的习惯性策略。二者同样是三维结构的体系,所不同的是,前者总是要在三维结构中寻求局部变化以利解决诸多的异样问题,后者则是在三维体系中选择相对稳定的结构以求节省地处理大量的同类问题。

其次,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领域里的位置也明确了,那就是在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中介定位。教学模式不是教学方法,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会循袭一定的教学模式而运作;教学模式也不是教学方法论,但它确实是对教学方法的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成果。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教学模式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学习专家的成果,即现成的教学模式;一是靠自己的实践积累而自创。教学模式也确有两类表现形式,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推广模式,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模式。两种来源两类表现的教学模式,同时并存,也同样为教师所需。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专家对教学方法体系中某种三维结构的特定组合的广泛合理性进行逻辑推论和科学检验之后的实用成果,虽然任何一个这类的模式仍会有很大局限性,但凡是能被推广开来的教学模式,都是由于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思路。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把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个人教学实践中逐步调试而成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习惯性倾向。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普适性教学模式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可用的过程。而模式一旦形成,就带有某种保守性。不过,在个人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即便是保守性很强的模式对于正确而熟练的运用具体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是积极有效的。关于个人模式的形成,虽然也有规律和方略可循,但这很难深涉,因为总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好。对于所谓推广型或普适性模式,我们则可尝试作一些典型分析,相信这对任何声乐教育工作者个人策略的筹划,都会有参考价值。

2.经典教学横式究诘

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应引起声乐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由于声乐教学与一般教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将一般教学模式引入声乐教学,必须专门下一番加工转换的功夫。而这种加工转换研究恰恰是目前声乐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薄弱环节。我们在试图引进某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先行考察一下这种模式与声乐教学的适合度。以通常最为知名的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发现学习和学导教学等四种经典教学模式为例,近来声乐圈对它似乎已不陌生,尝试运用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或许在国外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模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程序教学模式,是以斯金纳建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并由斯金纳重新提出的传习知识的稳定的方式。他强调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一套逐步接近目标的简单行为连接而成。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紧接着学生做出的正确反应而给予强化,以便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加速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精密设计教学内容和传习步骤。那么,什么人能够对知识的传习进行精密设计,什么样的知识及其传习步骤能够得以精密设计,就必定要居高临下为前提。由此可以确认,程序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初等水平的简单知识的传习活动,而对于需要复杂推理的知识传习活动则将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即便在一般教学领域,程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用固定程序的方式事实上很难完成这类知识的传习任务。更加之,对声乐技术的传习步骤的精心设计、研究至今很少有被声乐界所公认的科学成果。当然,确实有人曾做尝试,但其结果,除了把本来很简单的传习过程人为地繁琐化之外,并无任何正向实效可言。程序教学模式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没有感情因素,而感情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恰恰是相当之重要的。声乐教学的内容体系自身也有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尚未达到精确序列化阶段,而缺乏知识序列化的科学,是不被程序教学模式所认可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就将程序教学模式引到声乐教学中来。

与程序教学模式恰好相对的,可能是学导教学模式。说二者是相对的,理由有三:首先是教学的基本程序不同,程序教学是“教→学→反馈→再教→再学→再反馈”;学导式教学则是按“学→教→练”的固定程序进行的。其次,程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初级水平的教学,而学导模式则恰恰应在教学的高级阶段上被选用,因为不具备相当基础的教学活动是无法从自学开端的。第三,学导模式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在程序教学机器面前,学生总是被牵着走。

人们多把学导模式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教学模式”。但按此定义,分明的是“指导自学”模式而非“学导”模式,因为学导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自学为先导,再由教师为之指导并定向。

搁下定义分歧,我们先按字面意思来分析一下学导模式用于声乐教学的可行性。学生自学认识性知识如果发生偏误,在教师指导下通常是比较容易去伪皈真的。如果学生在自学操作性知识时形成错误,结果会怎样的呢?经验表明,通常是不易纠正的。这大概是因为操作性知识的习得,要靠包括动觉在内的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这种作用的痕迹效应比较深广,实验也证明动作记忆的保持比认识记忆的存留更为长久。如果审慎地考虑到这重要因素,那为什么要先行放任学生去自学声乐技术呢?

声乐技术的规格,一般均以符合人体形态机能特点及人体自然运动规律为度,但声乐技术一般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是经过人的深入发掘而创设出来的具有高效动觉潜能的特定程序。对这样一类操作性知识,若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教学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那无疑是少慢差费之举。至于学生在自己摸索中可以培养能力这一点功效,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所谓能力,其实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能力的基础也不外是知识的积累。依巴甫洛夫的理论,声乐技术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弧的拓通;反射弧数目积累增多,各相关反射弧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增大,进而广义相似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地在起作用,这样,再行新建反射联系也就比较容易了,其外部表现就是学习效率提高,歌唱能力增强。显然,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声乐教师指导下进行,可以尽量少走弯路,尤其可以避免错误的负效应。假如一些简单的声乐技术可以由学生自己学练,那又何必将其搬到声乐课堂上来?再统而观之,声乐教学与学导模式之间尚存多么大的一段距离!

发现学习,是经布鲁纳倡导而引起人们重新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它可以作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实事(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2)树立假说;(3)上升到概念;(4)转化为活的能力。从方法来说,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发现是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教育角度加以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能步步学习的途径。从模式来说,发现学习是以基本教材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为学习目标的特定的教学结构。发现学习的效用或优点,布鲁纳提出四条:“(1)提高智慧潜力;(2)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侣)学会发现的试探法;(4)有助于记忆。”不过,“发现学习”自身也存在一些难以推广使用的问题:“(1)由于需要向学生提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太多,是不经济的;(2)只适合于那种能引出多种假设,其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3)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适用范围有局限;(4)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声乐教学在上述的第4方面较为欠缺,在其他问题上也不例外,所以,声乐教学与发现学习模式之间也是很难兼容互通的。

在声乐教学领域经常有人谈及发现学习的思想,发现学习离不开直觉思维的作用,声乐教学也有直觉思维的鲜明特点。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结构的感知,而要想形成直觉思维,重要的前提是有目的地提供高质量的声乐教材。这就提示我们,欲将发现学习模式引入声乐教学课堂应从编辑高水平的声乐教材(包括音像教材)做起,而优秀的声乐教材必定要出自卓越的声乐大师或理论家之手。目前,这方面的优秀成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声乐教学的需要。

“掌握学习,是60年代出现的至今方兴未艾的教学模式(《教学论新编》中的论述)”。掌握学习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而提出来的,即“如果教学是敏感和系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如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达到学习标准,如果确立了掌握的明确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达到很高的水平”。掌握学习的现代倡导者布卢姆认为“任何人只要有最低的体质标准,都可以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或奥林匹克级的游泳运动员。主要问题在于学习动机和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掌握学习模式有一个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将教学测试化整为零,然后分别固定地将零星测试安排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结尾。这种测试的性质,不是判定优劣,而是诊断效果。由于不是优劣判定,所以学生不至于因此而放松努力或失去信心;由于仅仅是效果诊断,所以师生能够坦然而清楚地得知教学质量。这是一种及时反馈,这种反馈信息将成为进一步因材施教的依据:对那些未能达到“掌握”程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学习机会,对已完成“掌握学习”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布卢姆等人的研究表明,用掌握学习模式教学比传统教学仅仅多花费10%-20%的时间,而且“掌握班学生所需的矫正工作通常在课表之外的时间进行”,其功效却是能使80%-90%的学生达到以往只有20%左右的学生才能达到的完全理解水平。

如此说来,掌握学习模式对于声乐教学是积极有效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个别教学。掌握学习特别强调个别化的矫正帮助。教师根据诊断性测试结果,指明每一个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加强什么;每个学生也都能适时而熟练地从教师或同伴那里得到帮助和指导。声乐教学主要是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声乐技术所表现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恰好是需要采用个别教学方式的。第二,及时反馈。掌握学习强调要随时掌握教学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有助于个别教学的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客观上也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对声乐技术的讲解示范效果,立刻就从学生的模仿上得到反馈;学生的进一步练习也立刻给教师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就会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不过,掌握学习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掌握学习主要的还是一种有关教和学的乐观主义的理论,若从实践角度说,大量细微的具体工作是不是足以使人半途却步呢?其次,《教学论新编》中指出“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就是说,时间是掌握学习的关键变量。那么,仅仅多花费10%-20%的时间及取得普遍达到掌握学习的效果,是不是过于乐观啦?再者,掌握学习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打破“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不及格的常态分布曲线”。然而,即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及格标准,在学生中仍然会有学习成绩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情况仍将符合常态分布原理。而且,掌握学习在追求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消除差异的倾向呢?而个体差异是不应人为地消除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大事理。以上三点,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对于声乐教学来说,还有一个模式具体化问题。掌握学习的设想,使人拓展了声乐模式化教学思路,令人鼓舞;掌握学习模式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引入方案,尚需全方位进一步论证,尚需致力研究。

综上分析,明显可见,实在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恰好适用于声乐教学,有的只是那一种模式更多更少地符合声乐教学的特点。尽管没有恰好适用者,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可能对声乐教学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从正反两方面启发着我们,告诫着我们。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昊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杜,1990

(4)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7)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

篇9: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传统音乐教学的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呆板无趣,教学效率低下,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启发式教学法被逐渐引入、应用,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鉴于此,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并具体阐述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声乐;有效途径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和认可,教师利用音乐、实物、生动的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启了学生对声乐的感觉,这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供都大有裨益。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1)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声乐抱有一定兴趣,才能够高效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引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学习兴趣就自然被激发,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在学习中得到了艺术享受。

(2)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它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抢答、自由发表意见等方式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同时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和能力上取得较大进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声乐知识

在声乐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讲声乐知识生动形象地讲解到位,学生就难以理解掌握。而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用生动丰富的声乐语言来传授知识,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把枯燥乏味的课堂趣味化。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快速掌握声乐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1)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音乐教学目标较为明确,这些都为启发式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声乐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大大提升了学生能力、想像力,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另外,学生通过演唱、欣赏歌曲、舞蹈、角色扮演等丰富了课堂之余,也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音乐体验,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素养。

(2)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课堂组织方式不同的是,声乐教学过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歌唱技巧。这种“技巧+理论”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但由于我国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很多学校仍停留在班集体授课模式,这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有效途径

声乐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发声的技巧,以达到认识和操纵歌唱活动的目的,这些技巧是学生需要通过自身感觉去体验、去寻找到的。因此,在声乐教育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歌唱气息

学生学习声乐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调整气息。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歌唱气息中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自然地发声,更好掌握深呼吸要领,教师可引用熟悉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想象特定的情境该发什么音。例如,教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时,就要引导学生想象置身祖国大美河山之中的情感体验,调动其情绪,加深气息,使之贯穿肺腑,这样学生在掌握气息时就更能把握要点,深刻理解。另外,为了让学生感受怎样才能调好气息,把握好声线,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跳音练习,练习跳音可以很好地锻炼腹肌,让学生腹肌灵活,且能在快速发音的同时能保持喉器稳定,气息更深。

(2)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音训练

声乐教学的重点是声音,歌唱者提高发音技巧的主要途径是声音训练。练声所选用的'歌曲一般是由上下音节组成,旋律比较单调,体现不出美感。由于只能机械地反复练习,影响了很多初学者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他们难以掌握连音和跳音,对于声乐学习也不利。为使这一现状得以改变,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利用启发式教学法,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发声技巧。中国汉字是单音节体系,每个汉字都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想要发出清晰的唱歌语言,就必须先引导学生学号普通话。如诵读“八百标兵奔北坡”。“b”是字头,发音时要将着力点至于双唇,短、快、有力地发出“b”音,过度到字腹上。

(3)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情感启发

歌曲演唱的目的是诠释和演绎出歌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主题。而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怎样训练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好情感的表达,一般情况是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知识面较窄,所以对歌曲的主题、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难以深刻理解。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法对这一难题可以有效的解决。例如,教师在传授有关历史类题材音乐时,为了增加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可以适当讲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而更好的演绎出歌曲的艺术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声乐基础理论和歌唱能力的提升。因此,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要将启发式教学法适用范围推广,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需求,促进学生声乐技能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浅谈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价值[J].黄河之声,(17).

[2]高冠男.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12).

[3]尹琦.初论“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8).

[4]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1).腔美,原因是没有依照字音去行腔,因此,声音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

篇10:高校声乐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声乐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是一条适合的途径,其在限定的课时内,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声乐教学的新格局。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声乐;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正确合理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声乐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极强。当前,声乐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和音乐院校开设,从教学目的来看,师范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教好声乐,这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一定每人都是歌唱家,但是必须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音乐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则大为不同,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使用各种乐器等,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不是特别需要掌握的。由此看来,两种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学的目的有所差别。但是我们看到,当前存在一种现状,即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基本与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一致,从课程的安排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基本相同,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范院校是否有效,值得商榷。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教学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使得其不仅学会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等,还必须学会传授上述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声乐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为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指导工作,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课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教学方面,我们发现,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即很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对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有清晰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教授,很难掌握声乐的理论、演唱的技术。尤其对于师范院校中的学生来说,与音乐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接触声乐知识较晚,对于怎么样发声、怎么样唱歌有所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生活中发声的惯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从最为基础的发声练习开始,建立歌唱的声音概念和发声运动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一方面掌握丰富的声乐基本理论和全方位丰富的声乐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敏捷的辨别声音的耳朵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发声及时进行纠正。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钻研,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教师既要学习新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要深入钻研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同时,为了提高自身在声乐课程领域的业务水平。第二,强化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将学生尽快成为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基础、努力程度以及声乐天赋的不同,每个学生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声乐发音正确程度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如何让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在每次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要结合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做出评价。并对照自身的教学与活动指导过程中予以分析,及时发展问题并予以总结,探索有效教学的方式,将声乐理论、正确发声方式等简明扼要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教学手段灵活有效,能够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将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为自己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不仅是一门声乐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教育学课程,不同于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演唱得好是专业特长,能够教好学生则是他们的责任,这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结构要更宽更合理。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管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当前声乐课程,必修课在一、二年级开始,主修课在三、四年级开始。必修课的开课形式为集体课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主修课开课形式为个别课,主要要求能演唱有—定难度的作品,对于声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为未来到课堂上教授课程打下基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如下可以优化之处,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在现行的体制中,学生在对应的年级学习一样的内容,无论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最后能够顺利升到上一个年级。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滥竽充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主修课,逐步学习比较有难度的作品,提前接触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继续在必修课程中进行学习,达到必修课程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学习主修课课程,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单纯以年级进行区分。第二,考核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区分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其考核的主要方式在于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掌握情况;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该考核声乐教学基础知识,并采用实际教学的考核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除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可以适当教授中等师范院校和中学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模拟教学,并指导学生之间互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在声乐艺术中,声音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通过刻苦的训练、科学的教学,坏嗓子是可以变成好嗓子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原理中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理论课教学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声音训练课的原理、原则、要求等的讲解。讲授艺术的要素是:既要讲授内容充实,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例证生动恰当,趣味性强。同时,论证合理,易于接受,在得出结论之前,最好启发诱导学生试作结论,以收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之效。第二,训练教学。训练教学是指教师在声乐训练课中的教学方式。训练艺术的要素是:一要选择练习曲目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一听就爱,就想学;二要教师范唱生动感人,并可慢速,使学生得其要领;三要练习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四要“微笑教学”“平等练声”,上演成功的“师生二重唱”;五要纠正学生发声弊病时可采取教师学唱夸张法,把学生的毛病置于“放大镜”下乃至“显微镜”下,使其发觉、认同,以利纠正。第三,语言教学。无论是讲授还是训练,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语言艺术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有力工具。语言艺术的要素是:一要准确精炼。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也不要说废话;二要规范标准。要说普通话,不要说“这个”“那个”“那么”“然后”等赶时髦的话;三要生动幽默。要用巧妙的、出入意料、引入发笑的双关语、歇后语和比喻、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话等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如用“打哈欠”状态比喻发声时喉咙张开的姿态,用“叹气”的感觉体会低声区的气息流动,用“笑”的肌肉运动提醒颧骨和面部肌肉的积极运动等等;四要富有节奏感。声乐教师要懂节奏,使语言具有音乐美与节奏美,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都要十分讲究,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字调”和“催眠腔”。第四,组织教学。笔者在课程中尝试让学生上台扮演教师角色,使得其既学会唱歌,又学会怎么讲教授唱歌。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组织与课外辅导组织,都要讲究技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课程教学的节奏。

四、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被动的进行接收,教学的效果令人堪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意义强调把知识从教师声音中传送到学生的声音中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参与者、活动者、学习者与收获者。声乐教学的目标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自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声乐课程中的目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尽管不能熟练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等,但是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让几个学生一起进行声乐学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呈现几何数级别的增长。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恰好就是一种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搞好声乐教学的前提。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如果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让学生既充当学习者,又充当教学者,使得他们既学会学习声乐,又学会如何教授声乐。第三,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声乐教学的课时紧,教学活动需要讲求一定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观察、思考、研究,总结出相对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同于完全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和教学观。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容易,其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声乐教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修养,但是如前所述,当前学生基本声乐素质还达不到以上要求。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相关的指导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实现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8).

[2]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篇11:高中声乐教学研究分析论文

高中声乐教学研究分析论文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对于高中声乐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建立起正确的声乐概念。

一、学科特点分析

1、声乐学科是一门特殊学科。

有些发声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藏在身体内部,这是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的区别。

2、声乐教学侧重于演唱技能的培养

声乐课不是简单地学唱几首歌曲,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有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训练声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3、技艺结合,声情并茂

就是把书面上的作品通过演唱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艺术价值的,有感染力的听觉艺术。

二、高考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考中声乐类的评分标准基本没有变化。声乐和器乐一样都是百分制,现场评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我整理了近两年的高考演唱曲目,发现高考的曲目难度越来越大,青歌赛的作品频频出现在高考的舞台上。这也给艺术生和声乐教师带来了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高一阶段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为主,建立美好声音的雏形,打好呼吸的基本功。高二阶段注重气息与声音的结合的训练,拓展丰富的演唱曲目。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学时,在声乐方面都是零基础、零起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两年半时间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达到高考的应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根据自己在声乐教学一线的点滴经验,简单总结一下我在日常授课时的教学方法。

1、善于举实例,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声乐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如果把专业性语言例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唱歌时像带面罩”等等语言带入课堂,特别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简直是莫名其妙,弄不明白。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去领悟。比如在学习歌唱的呼吸一课时,专业性的语言是主张胸腹式联合呼吸,那么我就告诉学生,你现在眼前有许多漂亮的鲜花,你会深深的吸气去闻花香,这时你的胸腹就会下沉膨胀起来,这种感觉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感觉。这样举个例子,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很快。

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小组授课模式

如果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上声乐课,没有考虑到有些学生声音条件、音准存在欠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声乐课产生恐惧心理。采取3-5人小组授课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共同练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长补短,互相带动进步。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让学生金榜题名,除了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会每月组织一次小组声乐汇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

3、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以歌声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抒发情感才是歌唱的目的。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从而忽视了情感的表现,这样演唱出的歌声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听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声乐作品的背景及歌曲表达的意义。要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譬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使我们能很清楚地明白当时的社会现象。此外还要做到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对词和曲做到逐句逐段分析,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总之,我想作为声乐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声乐教学的一点心得,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更进一步。

篇12: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研究论文

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它是西洋声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近年来,美声唱法在我国声乐教学中备受推崇,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教师要认识到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声乐人才培养目标。

一、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问题。首先,高校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对美声唱法的具体定义缺乏清晰的认识,无法对美声唱法进行准确把握。他们往往将民族传统唱法和美声唱法混淆,导致声乐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学习美声唱法的时候,学生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撑,发音不纯正。同时,唱法训练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在歌唱过程中,没有将喉咙打开,没有在高位置演唱,学生也无法依据实际作品要求、歌唱要求来合理控制气息,故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二)学校和教师问题。美声唱法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很多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音乐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真正专业的美声唱法教师。加之日常声乐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及美声唱法,教学过程缺乏合理性及规范性。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为美声唱法教学提供充足的设备、技术支持,也没有太多专业教师对美声唱法进行研究,使日常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高校声乐教育发展[1]。

二、美声唱法教学思路

(一)掌握准确的美声唱法呼吸方法。重视美声唱法基础教学,注重日常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美声唱法呼吸方法。首先,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教学,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练习咬字、发声方式及发音技巧等。其次,引导学生对基本美声唱法概念具备明确认知及掌握之后,指导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加以练习,不断增加他们的乐感,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督促学生勤加练习,掌握美声唱法呼吸技巧及方法,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美声唱法学习中,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通过胸腔、腹肌和横膈膜对气息进行同步控制,以达到良好的呼吸效果。

(二)注重师资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要依据声乐教学要求,从知名音乐院校引进专业美声唱法音乐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高校也要组织声乐教师外出学习,参与到各类培训中;邀请美声唱法专业人士到学校组织座谈会,与本校教师进行交流,以扩充声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声乐教学水平。高校也要结合声乐教学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师资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外部动力。

(三)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要求及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首先,美声唱法教师要依据高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性特征,为其提供差异化教学。其次,注重师生关系构建。美声唱法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示范教学方法进行日常授课,以提高学生正确的声乐意识,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养成良好的咬字习惯。改革传统美声唱法教学方式,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也能够使其在声乐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以对美声唱法进行准确掌握[2]。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授课方式。美声唱法教师要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方式,采用新型授课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对声乐教学进行辅助,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采用“一对一”和“大、小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既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激发他们的歌唱兴趣。学校和教师也要结合声乐教学要求及美声唱法特点,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等,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发音和技巧等予以指导。

三、结语

美声唱法属于西方艺术形式,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将其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相融合,使学生对美声唱法技巧进行全面掌握,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目标。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加强声乐技巧训练,更要引导他们提高声乐美学理论、文学修养等。让他们真正掌握美声唱法的精髓,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品铭.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美声唱法教学的思路及对策研究[J].才智,,(21):198.

[2]杜献.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06):104-105.

篇13: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研究和思考论文

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研究和思考论文

幼儿时期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将会影响儿童未来思维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根据幼儿时期儿童的特点,进行声乐教学设计,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特点相结合,使每一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幼儿声乐指导的最佳方式,为幼儿声乐水平的提升和幼儿音乐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成人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进行适度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教学内容成人化

当前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教学的内容与音乐专业院校教学的内容趋向一致,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性音乐知识的指导,而对学生幼儿歌曲、演唱技巧以及幼儿声乐知识的讲解课程相对较少,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要求[1]。

(二)教学方式单一化

幼儿师范学生声乐专业的学生多为日后需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这些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幼儿音乐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幼儿进行声乐的学习。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2]。

二、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措施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等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

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为基础。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专业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性格特点,创新声乐教学的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3]。在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将幼儿歌曲的唱法、幼儿歌曲的教法等内容置于教学中的重点,指导学生教导幼儿歌曲的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声乐学习情感体验[4]。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于声乐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可以借助创建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加深对幼儿歌曲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通过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幼儿播放适当的音乐,使幼儿能够闭上眼睛,结合音乐想象碧海蓝天,想象自由飞翔的小鸟等等,提升幼儿声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当前很多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就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新时期背景下,要注重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幼儿师范学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上岗机会。学校可以与社会中的一些幼儿园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在学生实践中,使学生明确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富含针对性的特点。

三、结束语

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或者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成人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进行适度的教学模式创新。在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适当创新,可以通过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等方式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和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4:四川清音声乐的教学研究论文

四川清音声乐的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声乐专业的学习者,除了演唱歌剧、民歌、艺术歌曲等形式的作品外,还应该广泛接触戏曲类声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四川清音”是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演唱需要声音柔美、婉转。本文以《小放风筝》为例,从唱腔到语言的研究,让学习者了解“四川清音”特殊的韵味,喜欢上戏曲,并学会如何演唱。

关键词:四川清音;《小放风筝》;“哈哈腔”;“四川话”

戏曲演唱除了其特殊的旋律韵味外,同样需要有优美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和饱满的情感。在清音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仅要求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结合“四川清音”的艺术特征,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圆润、连贯,用清音特有的“哈哈腔”以及饱满的情感演绎作品。以《小放风筝》为例,从演唱技巧、演唱语言到演唱情感分析四川清音的演唱特征。《小放风筝》唱词分为四段:三月里来是清明,姊妹们双双去踏青。哎呀呀,随带着纸糊的那个糊纸的丁丁猫儿黑老鹰、美人头上加七星,在万花楼前去放风筝,离却了绣房门哪,马上要启程。姐儿来到一里亭,得见几个文童生,怀抱着三字经来四字经,口念五经和六经,这小小书童在随后跟,上京去求名哪,上京中头名。姐儿来到三里亭,得见几个姐儿们,头上巧梳乌云鬓,金簪压定燕儿根,瓜子脸儿白生生,淡点胭脂和嘴唇,市布衫儿大镶滚,八幅罗裙两边分,十指尖尖如嫩笋,红绣花鞋紧紧蹬,亚赛王昭君哪,赛得过玉美人。姐儿来到万花亭,得见几个儿童们,头上挽了一个桠扎髻儿,叉叉裤儿现蹬蹬儿,拐扒子细麻绳,手上还提了一个玉蜻蜓,骑竹马放风筝。老天爷下大雨,哦嗬!风筝放不成哪。

一、演唱《小放风筝》的技巧及难点

整首歌曲旋律婉转柔美,叙事性强。首先演唱歌曲的状态,还是要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前提,使气息畅通,流动,以达到气息托住声音向前流动的演唱状态。这样的状态能让我们的声乐柔和、优美,正好符合四川清音柔美的特点。演唱时身体在放松的同时,要有积极的状态,一方面为声音的柔和提供放松的状态,一方面为肢体的表演做好准备。吐字要做到“字正腔圆”,声母有力,韵母清晰,归韵准确。其次,演唱这首歌曲的难点,应该就是清音独特的“哈哈腔”了。“哈哈腔”是四川清音特有演唱技巧,演唱时使用“啊、哪、哈”等字的韵母“a”在舌根上弹动,发出清脆、颗粒般的连续顿音;是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通过前人创造的“呵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那作品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哈哈腔”演唱呢?我们以歌曲第一段为例:歌词中的“清明”“踏青”以及“绣房门”就是用舌根弹动多个顿音演唱的“哈哈腔”,歌词被连续的顿音所拆分,旋律由于顿音的存在,也变得活泼明朗。在“哈哈腔”演唱时,虽然舌根是在弹动每个音符,但是整个旋律是连贯的。这样的演唱处理,使作品欢快又不失婉转,清脆又不失柔美。把流畅的气息、声音统一的状态作为演唱的根基,打好基础,加上“哈哈腔”熟练的演唱技巧,才能把“四川清音”清脆婉转的艺术特征演绎出来。

二、演唱《小放风筝》的语言处理

首先整首歌曲是以四川话为歌唱语言,歌词优美风趣,表达清晰。在演唱时,将四川话的语言风格:“说唱”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能让歌曲更具有四川风味。比如第一段中“美人头上加七星”;第二段中“怀抱着三字经来四字经,口念五经和六经”,“这小小书童在随后跟”;第三段中,“市布衫儿大镶滚”,“十指尖尖如嫩笋”;最后一段中“头上挽了一个桠扎髻儿,叉叉裤儿现蹬蹬儿”,“老天爷下大雨,哦嗬!”等歌词说中带唱,唱中带说,似说似唱,边说边唱,增强了作品的叙事性,也让作品更有韵味。其次,歌曲中歌词是地道的四川话,演唱时要注意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歌曲中除歌词是翘舌音的发平舌音外,还有几个字是特殊发音。比如“纸”和“糊”唱作“zi”和“fu”;“得”唱作“dei”发轻声;“白”唱作“bei”发轻声;“嘴唇”唱作“zuisun”;“嫩笋”唱作“lensen”等。最后一句“哦嗬”,不仅要加长“哦”与“嗬”之间的时值,“嗬”字还应该唱作“ho”并以说话形式演绎。演唱这首歌曲要吐字清晰,咬字干净利落,做到唱词清脆;四川话要唱的地道,才能展现“四川清音”的独特韵味。

三、演唱《小放风筝》的感情处理

“四川清音”音乐优美,旋律委婉,跟任何声乐演唱形式是一样的,都需要有优美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和饱满的情感。《小放风筝》所讲述的是初春时分,人们纷纷外出踏青,一起去放风筝,很是开心,给人的'感觉明朗、欢快!演唱者不仅要理解歌曲的情感,还要融入自身的情感体会。用情带声,以声传情,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让观众体会到去放风筝时的期待,路上有趣的情景,以及最后没能放成风筝的遗憾。

四、结语

四川清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这么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我希望能通过对它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它。今有幸得到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的关门弟子,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田临平老师的亲自示范与教授。学习了《布谷鸟儿咕咕叫》和《小放风筝》等作品的演唱,对清音有了进一步了解,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教授学生清音作品打下了基础,希望能为四川清音传承与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付琪.四川清音演唱的发展探索[J].四川戏剧,,07.

[2]李雪玲,杨媛.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J].戏剧之家,,03.

[3]廖红梅.“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J].四川戏剧,,01.

作者:刘蕾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篇15:能力培养下声乐教学的论文

关于能力培养下声乐教学的论文

一、高师声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多层次能力构成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科学,是人身自己制造“乐器”的过程,绝大多数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不易理解的,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是需要听觉来完成的。因此,声乐教师的听觉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经验的教师会借助自身敏锐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发声和演唱作出相应的调整。假如教师的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因此,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好的听觉还要有辨别声音的正误能力。“好的教师的优势主要在于耳朵的精确分辨力和请醒的的头脑。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者审美上和技术上的比较、鉴别能力的提高。没有这种能力,学生的练习就会盲目的。没有这种能力的建立和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进步无从谈起,即使在教师的把持下当时有了改变,事后还是茫然无边,好的方法荡然无存”。声乐教学是歌唱艺术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教师的歌声来达到对声音的直接感官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声音理念。优秀的声乐教师通过范唱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直接感受教师的歌唱方法、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同时,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范唱可以称之谓是最传统与最古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舞蹈《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不知使多少观众魂牵梦绕,一群两耳失聪的残疾少女,飞舞着灵动婀娜的身姿,舞步精准,千万观众情不自禁为之感动!殊不知,这就是教师邰丽华示范教学最好的典范。

二、高师声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多方位辅助环节

从以往的旧模式“教会学生会唱歌”转变为“学生会教唱歌”的新模式,这是新时期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会教”与“会唱”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很大的区别。“会唱”只需了解声乐的发声技巧,逐步树立正确的歌唱状态,不断的发现自我,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歌唱。“会教”则需要在这些基础上,把歌唱的内在感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丰富自己的联想,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声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懂得发现自己的学生在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何种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会唱”与“会教”的本质区别。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曾说“不要把发声的结果当做手段来运用。”事实上,在现行的声乐教学中,还是有许多教师拿结果当手段来训练学生,而不注重过程的讲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了。那么在“会唱”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学生的“会教”的能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声之不同各如其面,歌唱的方法也就带有个别性,歌唱的目的`是相同的,但采取的手段可以是不同的,“正如‘如果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取得成果,它们之间就必定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共同之点。’(巴尔则诺麦夫)‘只能得出这样的一条训练原则,那就是当我们朝着同样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走的是哪一条路并不重要的。不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只要是和我们声音训练的总目的不相矛盾的,都是好的方法。’(莫威)‘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卡鲁索)。从以上声乐大师们的言语中得出,每个歌唱者和声乐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歌唱经验和体会,那么,每个教师也应该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从入校之日起,就要求学生养成爱听课的好习惯。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教学心得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领会声乐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及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听课的过程中,又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为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作好铺垫。学生通过这种听课方式,会获得许多教学经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通过听课还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由于声乐存在共性与个性的事物,共性的知识可以采用大课的授课方式,避免知识的重复讲解及资源的浪费。个性是针对学生的嗓音不同,加以正确的引导,形成自身独特的演唱个性,即要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于嗓音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授课方式,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要有超前的意识,积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发声方法及正确的声音理念,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多听、多看、多思考,这样就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不被世界所淘汰。鼓励学生经常多观摩好的音乐会,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著名中外声乐教育专家的声乐教学视频,之后分析并总结每位专家的教学特点及侧重点,并要求学生谈观后感,指明日后的声乐学习方向。

相关专题 声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