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论文

ilovestef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ilovestef”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论文(共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论文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但毋庸讳言,高职人才培养总体质量还不高,还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的建设,未能从管理层面上来构建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或虽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实践,但由于缺少专门的质量管理理论指导,尚不能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高职教育质量管理还处在传统经验型管理阶段,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乃当务之急。

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不仅综合吸收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体现了一种管理哲学,而且提供了一整套规范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成为一个可资广泛借鉴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操作指南。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同样,也适用于高职教育领域。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但总体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1)盲目迷信,炒着跟风。认为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不去深入研究、领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本质内涵,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贯标”。(2)沽名钓誉,误入歧途。不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上下功夫,而是去做假文件,造假记录,甚至花钱买认证。(3)形而上学,死搬硬套。只是简单地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语言表述,牵强附会迁移到高职教育上来,有其形而无其神,难以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4)实施面窄,效果受限。大多局限于主要的几个教学过程,没有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更全面的范围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依据一整套制度文件,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进而确保质量方针和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应由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体系、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体系等若干个子体系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协调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ISO9000标准提出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者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既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质量管理最基本、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故然离不开对整个体系的总体规划和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但最关键的还是更好地遵循和落实ISO9000标准的相关基本原则,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子体系,兼顾各子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统一,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子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建立一个层次合理、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支撑。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必须与学校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明确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与分工,理顺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规定部门内部各岗位和员工工作质量的要求。还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组织,如质量监督处,教学督导、质量管理员和学生信息员队伍等,形成一个质量管理组织网络。根据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领导者作用”的原则。高职院校领导不仅要在质量管理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还必须亲自组织制定学校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统筹使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和激励教职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讲求质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践表明,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建立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是极其关键的。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还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每一个学生,包括校企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等,都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他们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高职教育质量管理者和监督者,成为质量管理网络中的一个个结点。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载体,也是教育教学服务过程的主体,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特别重视发挥学生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每一级组织和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文化建设,以制度文件的刚性约束和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克服师生员工的“惰性”,逐步使质量管理行为形成习惯,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2],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懂得“质量在我手中”,理解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程序和要求,自觉地把质量保障融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二)制定一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质量目标体系

质量目标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设定的要求和目标。ISO9000标准的首要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要处理好“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是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其外部顾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内部顾客是学生和教职工。政府、学生家长、校企合作单位等在对高职教育给予指导、支持、合作的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对高职教育教学服务提出了要求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作为高职教育的供方或合作方。高职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还要符合国家和校企合作方的利益。[3]高职院校要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调查研究顾客和合作方对高职教育教学服务的需求与期望。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执行国家、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从未来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度,体现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主动适应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4]与此同时,能够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质的要求,满足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期望,满足教职工对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的追求,反映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融合教育教学过程的程度和效果。高职院校要将这些需求和期望进行整理、综合和提炼,转化为质量要求,确定为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再将相关质量目标在不同层次上、不同部门间和不同时间段进行分解和落实,形成一个中长期结合、层次分明、数量适度、可测量考核的质量目标体系,通过每个成员、每个部门、每个阶段分目标的实现,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三)确定一个主要的、关键的过程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过程是“把输入转为输出的一组互相联系的资源和活动”,ISO9000标准“过程管理”原则要求“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管理包括识别过程、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的管理。高职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是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部门和单位使用办学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解与识别,着眼于与人才培养质量相联系的资源使用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在更全面的范围内策划和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甚至仅限于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办学资源使用过程是对教学经费、教学基础设施与设备、教育教学环境、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分配和利用,以保证这些资源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人才培养过程是从招生开始,经人才培养、到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是学校从社会需求调研、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考核、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完成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专业实践、素质提升、成长成才的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模式。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等过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对这些过程进行分解和梳理,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层次清晰、粗细适度、相互衔接的过程体系,为确定必须进行控制的过程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ISO9000标准要求按照“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将相互关联的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高职教育办学资源利用、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多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过程,质量管理难以做到对每一个细小过程加以控制。所以,要在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找出并确认需要强化控制的、影响质量形成的主要的或关键的过程,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内这些过程的依存关系和接口,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制定职责制度、相关程序、工作标准,对影响其质量的各项因素加以控制,以此支撑质量运行与监控系统。当然,这样主要的或关键的过程是相对的,可以根据实施条件和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和逐步增加。

(四)建立一个循环的、持续的质量改进体系

ISO9000标准“持续改进”原则强调“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该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机制保障。PDCA方法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每个过程以及整个体系都可以使用且需不断反复使用PDCA过程方法。其中,计划(P)和执行(D)阶段是一个质量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质量的运行系统,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检查(C)和处理(A)阶段是一个质量控制和改进过程,是质量的监控系统,也是质量不断改进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大到一个专业每届毕业生质量的提升,小到某个教学环节工作的改进,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实施质量运行系统、质量监控系统两条线管理。质量运行系统由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在各种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相关质量目标的要求,严格执行有关程序文件、各类工作标准,确保运行过程规范、高效。质量监控系统由各级质量监督组织和人员对各环节、各项过程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开展专题性的评估与考核,根据分析和评价的结论来修正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这两条线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并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循环往复,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如此,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需要得到持续改进。要从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更高层面上,不断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修订制度文件,调整执行程序,修改相关规范和标准,每经过一个周期或循环,质量管理体系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运行,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形成一个自我完善、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产生、采集、分析、评价、反馈伴随着质量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管理的全过程,一个个质量监控点犹如一个个神经末稍,感知、反映和监控着教育教学资源使用与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必须建立准确、快捷的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实时掌握实施过程运行状况和执行效果,使影响质量的全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分析所需资料的充分、准确和可靠,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五)形成一套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ISO9000标准原则强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指出“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文件是数据和信息的承载媒体,质量管理文件既是策划的结果,又是执行的依据。ISO9000标准是强调按章办事的一种管理模式,要求“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确保需要者不仅能获得足够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基于事实分析做出正确决策并采取措施。所以,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解决部门和个人职责不清、推诿扯皮,要求不明、好坏难判,制度缺乏、无法可依等一系列管理难题,使经验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5]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经过市场需求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组织论证评审、学校审批的程序;课程开发必须经过建立课程标准,按照标准要求实施;一届学生毕业后,必须开展专业评估等等,做到工作过程讲程序、工作要求凭标准、处理问题按制度,工作状态有记录。所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按照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法规性等要求,花大力气认真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规范文件和各种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文件,使之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质量手册是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十分重视质量手册和编制,明确规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组织机构与职权划分等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质量手册编制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简化。相关程序文件一般由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编写,明确某项质量管理的职责、权限及工作流程,设置活动过程的质量监控点等,既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预防与纠正措施等基本程序,也包括专业设置、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的程序和规程。标准规范文件是各类操作性的技术文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各过程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毕业实习指导书,学籍管理办法、毕业设计(答辩)指导书等。程序文件和标准规范文件可根据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逐步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质量记录文件是一种原始记录,是质量管理活动的反映和载体,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证明文件,可以作为客观事实的证据,保持质量的可追塑性,如教师教学包,记分册等。记录文件的设计必须做到“必需、够用、可操作”。质量管理文件必须可供师生员工随时查阅,以便更好地执行、沟通与配合。

三、结语

高职教育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和一系列教育教学建设改革项目等,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日益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构建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基础。应该看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遵循ISO9000标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结合本校的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下,逐步使每一个子体系系统化和科学化,构建起一个具有ISO9000标准特征、高职教育特色、校本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循序渐进,日臻完善,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Z].教发[2014]6号,2014-06-16.

[2]刘芳武.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0):18-19.

[3]石雷,李宁.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98-99.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5]周长春,李北群.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43.

篇2: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论文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管理 IS09000 高等职业院校

论文摘要: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部分组成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强化市场意识,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办学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规范质量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人IS09000标准,构建了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取得一定效果。

一、构建教育质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其基本要素、结构、质量目标和标准等方面,除应具有一般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应具有高职的特色。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为质量目标,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质量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建立与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体现“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创业要求,设置专业与课程,进行招生、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这一基本要求。

三是以过程控制为重点,能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控制。

四是内外部监控相结合,内部监控旨在促进自我完善,外部监控旨在得到校外真实的信息反馈和恰当的评价,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五是体现持续改进性,要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各环节,科学设计质量标准及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目标也是多样化的,一些内涵目标会随着学校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做到持续改进。

二、构建教育质且管理体系的实践

(一)具体做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依据IS09000标准,参照IS09000标准过程管理的理念构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是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涵盖巧个基本要素:质量方针、职责与权限、教学计划、学员录取与管理、教学与管理人员、教学与培训设备、教学和训练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教学和训练的检查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与资料的控制、内部审核、专业与课程建设、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物质资源管理。

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质量手册:阐明学校的质量方针,简要描述学校质量体系,并对体系文件作必要的说明。这是唯一可以对外交流的体系文件。第二层次―程序文件:描述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的活动,并规定实现这些活动的途径。这是体系文件的核心。体系文件共有27个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作业文件:也称规范性文件,包括岗位指导书、支持性文件、质量记录表三部分。这是质量体系的保障性文件。体系文件中共有142份岗位指导书、225个支持性文件、200多个质量记录表。

1.强化市场意识,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办学运行机制

质量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个组织生存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顾客”是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并不断将需求转变成与此相适应的服务。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各种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在学科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方面有针对性地考虑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类型、层次和内容的需求。二是依据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发展目标,将外部需求转化为内在要求。三是把要求通过内部沟通和协调解决的相关事项变为可以执行的文件。通过不断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确定的'目标。四是有计划、系统地调查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并依据测评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学校通过培训使各部门和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了解、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并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逐步落实到工作中。

2.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传统的管理思维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意识,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理对象。现代质量管理则把学生定位为学校的“顾客”,强调管理中的全员参与。一是通过制定岗位工作指导书,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使各岗位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达到目标的要求和方法,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下一步乃至整个目标的贡献和影响。二是通过评估与考核程序,正确评价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激励教职工。如教师考核中有学生评分,在其他人员的考核中有相关服务部门人员的满意度测评。三是通过程序性规定,确保全校工作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管理工作、后勤工作要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供支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落实到切实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四是规定部门、教师、学生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可以进行投诉,并规定了相关部门在收到投诉信息时的处理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传统的目标管理以事后检验控制为主,事前控制意识差,造成质量管理成本过高。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不可逆转性,必须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才能确保高质量。为此,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通过监控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充分满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制定了27个程序文件,对教育教学组织、提供、检查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明确了“SW1H\",即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要做)、who(谁来做),when(什么时间做),where(在哪里做)、how(如何做),并在每个程序中明确需要遵照哪些文件规范,在该项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留下哪些记录及记录的保存等内容,并确定各项工作的接口。

(三)工作成效

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都取得可喜的进步。各部门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按程序办事和“无记录无行为”质量意识深人人心,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就可以协调解决,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推诱、扯皮现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各方面加强监控力度,通过严格的程序规范明确对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海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参加国家船员适任证书考证通过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最后,对外信誉增强。通过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增强了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3: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

一、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内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教学的安排,依据学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规律,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具备典型性,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进行,要建立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

二、构建特色化人才管理模式

1.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强为人处事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同时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在学习期间掌握理论知识,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验操作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人才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国际化的要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够使用国际化视野看待问题,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下来。

2.课程设置强化基础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强化,在课程安排方面,体现课程的协调性。高职院校要认真地研究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调整课程的安排。既要保证课程的独特作用,增强每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又要让不同的课程之间具备强烈的逻辑性,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特色知识时融会贯通。课程设置好后将实用性和针对性联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应用水平。

3.进行合适的教材建设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要重视教材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编写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专业教材。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教材应具备权威性、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性、先进性,既能够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又能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实践水平。在教材建设中,教师要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结合学校教学特色,开展高质量的专业课程。

三、健全教学课程管理制度

1.设置针对性的教学专业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在设置专业时尽量保持宽口径,能够满足人才流动频率快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充分的考虑到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让专业知识和本地区的经济进行衔接,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以及性格特点,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多门技能。

2.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教师和学生要进行良好的互动,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帮助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相应的信息。教师要将日常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管理人员办法等相应的条例,及时的传达给学生。日常工作有程序化,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完成时间,督促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中,要维持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当中学习专业知识。

四、实行教学监督管理体系

1.构建多线监控体系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模式要开展多线监控体系,将教学管理队伍作为开展的主体,定期地组织教学的评估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一条线是学生工作线,注重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定期进行检查,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学监督辅导线以教学监督为主,主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2.实行三级监控模式

三级监控模式指的是学院、专业、教研室等相关的职责部门组成三级监控网络。在三级监控模式之下,每个部门都参与教学评价考核,最大限度地保证管理体系模式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协调以及监督;专业部门主要职责是安排各个专业的课程特色,开展教学研究;教研室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在细节上提高教学质量。

3.实行教学管理体系评估模式

高职院校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及时建立工作质量评估、教学反馈评估、教学事故认定等完善的评估制度。高职院校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学生的实时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校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计划。在评估体系中,教师和学生要进行互相检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解决办法。还要依据现存的教学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要认真地分析本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在管理体系构建模式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