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hhh14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hh14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共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钢琴演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艺术技能,在日后学生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艺术院校学生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众多问题的现状,那么,本文拟从钢琴的教学方法内容及模式进行分析,并探索钢琴课教学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摇篮,作为必须掌握的艺术类技能钢琴的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当下学前专业对钢琴课程的开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我们需要了解学前专业与艺术院校的差异性,并发掘适用于学前专业的教学方式。

一、现状

现如今,幼儿园教师需要音乐进行教学活动,对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许多,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及对幼儿心理生理没有太多的认识。而幼儿园在用人方面多数并不看重是否拥有专业的教师资格证而偏向于艺术专业学生,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系统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所以,艺术技能类的学习更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引以重视,那么,钢琴课程的开展就尤为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艺术院校专业不同在于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习,并不会弹钢琴。对于钢琴这门乐器学习的最佳时期应为幼年时期,骨骼未定型。所以,对于18岁左右的成年来说很困难。在校期间练习时间的短缺又急于求成,更造成了理论和实践都不能达标的情况。教学中,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照搬专业的训练方法与学生本身就形成了矛盾,学前专业的学生以文理科的学生为主,在肢体协调方面相对薄弱,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识谱、节奏、乐感需要发散的思维这与循规蹈矩的文理生思维有着一定的冲突。理论课程与技能学习的冲突。在高校,学前专业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各项艺术技能,掌握弹、唱、跳、画的基本能力,还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钢琴课的看展可能只占有3分之一的学习时间,一周上课次数基本都只有一次,上课的模式单一,课余时间又不充足,对于乐器类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如果没有课后的自我训练,可以说钢琴的能力水平不会很快的提高,那么在理论学习和技能练习两者之前怎样平衡即是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

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基础学习

正确的读谱,很多学生认为读谱只是音符节奏正确,而事实上,这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很多重要的标记都需要注意,例如:音乐术语、力度记号、速度变化等。

(二)抓住音乐特性

音乐特性是领会音乐的最基本要素,需要什么方式和手法情感表现都需要了解音乐的特性。

(三)分析音乐性质和音乐风格

当表现一部作品时,我们应做好分析乐曲的准备,乐曲的风格和自我音乐感觉的结合,如何表现出来引起共鸣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不同作品所应该运用到的不同处理方式。

(四)因材施教

学前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作为成年人,骨骼和肌肉已经发育成熟,单纯的按照钢琴专业的训练方法,练琴时间又不多的情况下想达到一个高的技术很困难,而且枯燥的训练也会消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抓住音悦特性和风格对学生就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曲目选择最适合的演奏方法。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一)钢琴基础训练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不能盲目的急于求成直接弹奏乐曲。选择适用于成年人的练习曲曲目,加强手指的能力,学前专业的学生手指力量缺乏,灵活度不够,尤其是4、5指的能力很薄弱。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比如让学生训练断奏的弹奏方式加强力度,随后加入小跳的训练来培养手指的敏锐,最后加入高抬指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的手指更加灵活。

(二)乐曲的选择

对于学前专业的特殊性,太过于枯燥的曲目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怎样保证即完成学习的目标又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涉及到如何筛选适合学前专业学生的旋律悠扬的乐曲。对于一周只上一节课来说,每周如果能完成一首乐曲再结合基本功的训练,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所以,乐曲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曲调悠扬,篇幅不长的,可以挑选出一部分中国的乐曲,大多数的民歌对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更易接受。随着能力的提升逐渐加入一些节奏相对复杂的小奏鸣曲、巴赫的初步教程来训练手指的协调能力。

(三)即兴伴奏的学习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演奏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儿歌的弹唱能力。那么,在钢琴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入和声曲式的学习,来更好的掌握伴奏肢体的模式。并且在学习乐曲曲目中分析伴奏音型,做到能将所学运用的儿歌的伴奏编配中。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前专业的钢琴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要吸取专业钢琴的教学方式又要结合学前音乐的特殊性,进行不断的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来水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艺术百家.(3);260-262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课教学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钢琴课也是其中必须要修的一门课程,师生都要认真的对待,好好的练习,为以后走向社会,参与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过去,我国高校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一直采用“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师资力量出现严重不平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育经费和硬件设施不能够预知相匹配,这一矛盾在加剧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和提升,以及包括钢琴课在内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课 集体课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对钢琴演奏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技能,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不同题材、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弹奏出独属于自己的对音乐的认知,还同时具备即兴演奏等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钢琴课的集体授课多多少少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说,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其优势,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体,提出相应策略,为以后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程教学的展开提出理论性的依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进,学琴教育专业钢琴课已经不在适用于小班化或是个体化教学,这样会要求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多的专业教师,也会相对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尽相同,但又没有参照物,无法做到更好的提升。相较于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模式,集体课程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同时享受教育资源,节省了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增强

集体化钢琴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相互依存心理,同时还会形成集体共同感,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对钢琴专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取得共同进步。在大课堂的环境下,学生更有勇气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的提升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就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展开课程,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三)缓解课堂氛围

过却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模式,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学生会相对压抑,虽然老师的注意力都在一个学生身上,但是反而会有反作用,学生在一种沉闷的氛围里,思想收到限制,渐渐也就不太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反而变成了对钢琴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但是,集体钢琴课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话题,在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更愿意与别人分享,也会使得钢琴教学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大脑也会被带动起来。如果穿插一些钢琴相关的小游戏,会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钢琴是一种非常注重专业能力在现实生活得检验,纯粹的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集体钢琴课,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可能,学生在自我思考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集体课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化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集体教学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打基础一必经阶段,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环节。集体钢琴课程更加需要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集体课是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教师不可能做到将每一个学生照顾到,但是仍旧要求学生加强对自己基础钢琴知识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钢琴课程深入学习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课堂氛围的捕捉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可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的。钢琴课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有着和好的先天优势。很多学生认为上集体课,可以趁机开小差而不被教师察觉,抱着这种侥幸心理,钢琴课程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作用。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钢琴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如果一直沿用学院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学前教育钢琴课又是很注重实践的一门课程,所以说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一来学生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最终没有达到任何效果。比如说分组教学,因为在刚刚走入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钢琴指法、手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但是,教师有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这一环节,就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让一个钢琴综合素养好的`学生当组长,监督小组成员的练习,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等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互实现钢琴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现在很多的高校虽然不能够做到,再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授课时人手一台钢琴,但最起码应该让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钢琴训练,教师的选拔也应该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人员,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多媒体配合教师的讲学,因为有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音乐理论方面的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更直观立体的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从而加强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还有就是,钢琴训练室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大限度的,最长时间的开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有练习钢琴的机会。

(五)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钢琴乐谱就像阅读文章一样,想要真正的了解作曲家通过乐谱表达的思想情感,就需要认真的阅读,指法、乐句、表情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我理解和拿捏。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当然,还有就是练琴的时候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注意完整性、连贯性,慢练、分手练习、分段练习、重难点练习等都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的进行,在这种良好习惯的推动下,让自己的钢琴手法更加娴熟和扎实。

(六)结合主观能动性,尊重差异化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钢琴方面有着很好的素养,但是,有的学生还需要勤加练习。这个时候的教师,不应该是只注重对优秀学生钢琴知识的培养,也要关心专业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擅长的点不一样,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在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每一位教师都不仅仅拥有很高的钢琴专业知识,也应该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真正的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这样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下课就找不到人,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脱节,那么教师课堂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存在差异,这样并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学生也不会再这样的课堂有很大收获,所以说,师生之间应该存在平等的关系。

(八)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当然,评价不仅仅包括对钢琴弹奏等直观的考核,还应该包含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课下小组之间,成员之间的练习互动等方方面面都应该纳入评价机制。其中,钢琴专业能力的掌握是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也给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总之,教师不应该建立唯期末考试是评价标准,这样容易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专业知识不等牢固掌握。教师更不应该主观臆断,固定思维的给高专业水平学生高分,而忽视对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生的正面评价。

三、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技能的培养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大量需求,而钢琴集体化教学适应了这种需求,也被很多高校运用。虽然说,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能够有力的适应人才大量输送的要求,但是也为教师的教学课程带来了弊端。所以,本文就其课堂策略进行研究,找准钢琴课集体教学的方法,真正发挥钢琴集体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现实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打下基础。

【注释参考】

[1].孙爽.试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06).

[2].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S1).

[3].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11).

篇3: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效率论文

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现阶段,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专业主要学习目标是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钢琴相关课程, 可以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兴趣, 专业课老师应该着重训练本专业学生乐理知识与键盘弹奏技巧, 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演奏基础教程>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各种课程训练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键盘演奏能力, 从而使学生钢琴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 键盘演奏; 教学策略; 有效性;

当今, 钢琴这一学科已经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才艺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专业主要学习目标是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中职专业课教师应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钢琴能力及其素养, 从而为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钢琴相关课程, 可以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兴趣, 有利于实现其教育价值, 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目标中, 专业课老师应该着重训练本专业学生乐理知识与键盘弹奏技巧, 可以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演奏基础教程>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各种课程训练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键盘演奏能力, 从而使学生钢琴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当中, 应该科学的体现学前教育特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训活动, 来锻炼学生的钢琴教学实践能力, 最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接下来, 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 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育教学有效性, 浅谈自己总结的几点策略与方法。

1 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态度

根据当今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教学水平良诱不齐的现状, 笔者认为, 钢琴课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 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准则, 树立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钢琴专业水平与素养。本专业教师应该根据钢琴大纲的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应该注意尊重差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钢琴学习体验。为了有效的提高本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经典曲目的演奏次数, 从而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度, 使其拥有极强的识谱能力。笔者认为, 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应该涉及对学生应变能力与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幼儿教育教学中开展即兴演奏等课程, 从而有效地丰富了钢琴课程内容与形式, 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钢琴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

2 创新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并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从而促进钢琴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创新性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景创建教学法, 从而科学有序的开展各项教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并予以实践的准则, 教师应该努力形成互动实践型钢琴课堂, 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最终实现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专业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钢琴教学比赛, 这种模拟情景实践教学的方式,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课堂应变能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 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检验和巩固学生的钢琴技能。

为了加强中职钢琴教师对现代多媒体的实际应用力度,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 例如, 为了培养学生对MIDI音乐软件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在该曲库中提取音乐素材, 制成精美课件,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实际效用, 最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

3 教学研究小结

学前教育的各项课程都应循序渐, 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了有效的提高钢琴专业教学有效性, 首先应让本专业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具体目标与职责。专业课教师不仅应使学生熟练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知识和弹奏办法, 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每一位学前教师都应拥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必须肩负起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要职责。

现阶段, 对于身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加强钢琴专业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 开展教学模拟实验来提高其实际教学能力。教师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教育与训练, 通过多种活动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综合实践能力, 最终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的实用型人才。现阶段本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会把钢琴运用在伴奏, 演奏等方面,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增加一些指法和伴奏练习。与此同时, 也应增加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 主要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儿童, 孩子们好奇心强, 学习能力也强。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涉及即兴演奏内容,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还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本专业学生必须认真努力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 熟练地运用键盘演奏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正英.如何有效实施中职学校音乐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05) .

[2]肖箐.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教育界, (12) .

[3]曹理.中等学校音乐课教案选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篇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论文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单纯技能训练较多,忽视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误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一般美术训练的照搬,而是依据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对美术资源进行咀嚼、消化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实施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那么美术教学课程构建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此目的进行。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这里的“一专”就是“要专”,即要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艺术领域有专长;“多能”是指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尽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与办法。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四、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五、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加了对幼教工作的认知与信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我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篇5: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儿歌在人生形态型、游戏形态和情感形态的层面出发,探索儿歌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注意事项,尤其强调需要对幼儿歌曲中对幼儿的性格、爱好、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幼儿歌曲;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一、幼儿歌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具有系统性特征,而学前教育与儿童歌曲教学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及时对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歌曲教学在儿童成长与学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儿童歌曲,作为儿童在初期成长时的语言教育的一种,对于中国广袤地域中不同民族、地域而言,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歌曲,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作为对一切事务都好奇、感兴趣的儿童,对于与动作、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儿歌感兴趣是必然的。这也是幼儿歌曲可以广泛作为幼儿园的语言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的原因之一。因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还承担着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儿童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乐感和心理审美能力的重任。对于幼儿而言,这一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教师应该承担的重任之一,因为它还是推进孩子们终身发展的最佳载体形式。幼儿歌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选择,也需要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选择,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应该编配的舞蹈动作、其他视频媒体的辅助运用以及互动参与性等因素。因而,不管是对幼儿来说还是教育者来说,幼儿歌曲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幼儿歌曲需要以语言的配合与节奏的模仿为基础,需要对儿歌歌词中的不同内容、描述的不同情景与道德规范、文学故事等价值进行发掘,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

二、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鉴于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对未来的教师们进行诗意儿童心理特征和发育特点的教学。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强调幼儿歌曲教学的立体特征,鼓励学习者从儿歌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作用、不同节奏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等出发,在课上课下都认真地分析儿歌中所蕴含的教育、审美功能特征,将不同的儿歌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比如可以划分为自然形态儿歌、社会形态儿歌、人生形态儿歌等几个不同的大类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且在实习课中不断的实践。其次,需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着不同的文学故事、童话漫画以及视频载体等,对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儿歌进行再次细分。不同歌曲针对不同性格、爱好、年龄的孩子,学前教育学生设计课程与备案后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和不断尝试,对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教学结果进行及时总结。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幼儿歌曲中的审美与价值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所有幼儿歌曲中,人生形态儿歌在总数量中占很大比例,这些不同的内容构成了这一类儿童歌曲的价值观。此外,在游戏性质的儿歌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其倡导幼儿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念,鼓励学生参与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男孩或者是好动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意运动游戏类型儿歌的实施过程与步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案。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应关注语言游戏型儿歌中的思维开发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关注追求语言音律快感的同时,要尝试让幼儿通过活动进行初步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探索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倡导幼儿利用正确的方法说话、演唱儿歌,将其作为儿童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因而,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于幼儿歌曲中的审美、教育价值等应该下功夫发掘,备好课、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其具体特征,是上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从幼儿教学的全局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需要对儿歌中的多样性价值进行发掘,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借鉴,促进幼儿歌曲教学教育现代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儿歌的“权威”特点,对传统思想进行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和学校的具体课程特点,进行创新性发展,体现出向现实、现代化转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6: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视和关注,家长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选择。为了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改进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升温,学前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舞跳得好,但是其舞蹈教学能力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前教育成效。为了培养出具有杰出专业素质,且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前教育优秀毕业生,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力量。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作为学前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施教者,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都一味的重视各个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是舞蹈高难度、高欣赏度,但这却让学生的舞蹈学习走入了误区。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学生将来将要担任幼师等学前教育职业,授课的对象是少年和儿童,高难度、太过复杂或对身体机能要求过高的舞蹈,儿童们根本难以完成,而且还有很大可能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关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幼儿舞蹈教学与编排能力的、有优良舞蹈素养与良好道德意识的幼儿教师,各高校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做出正确定位,力争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舞蹈教师。

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由于幼儿教师的特殊受教对象,使得幼儿舞蹈教学并不需要过高的难度和较为繁复的技术,但这并不是对幼儿教师的舞蹈能力放低了要求,幼儿舞蹈教师还是应该具备良好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1.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大多数学前教育学生在接触到舞蹈学习课程之前都未进行过舞蹈训练,所以学生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到舞蹈的相应知识,体会到正确的舞蹈站立姿态,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2]

2.适当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结晶,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开设相关的民族民间舞课程,尽量将汉、藏、蒙古、维吾尔、傣五大民族舞蹈向学生进行系统地讲授,使学生明白中国舞蹈的魅力所在,然后在他们成为幼师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也可以使儿童从小了解到我国的舞蹈文化。

3.幼儿舞蹈的学习。学前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幼儿,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注重幼儿舞蹈的学习,授课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重视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不是让幼儿掌握多高难度的舞蹈,而是让幼儿能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让他们养成对舞蹈的兴趣。目前绝大多数舞蹈都不适应于幼儿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舞蹈进行编排,适应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引导幼儿向喜爱高雅舞蹈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幼儿的舞蹈鉴赏能力。[3]

三、结束语

当前国民对于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越发地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高雅素养的完善个体,而要完成这一个目标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关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进取,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杨艳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02):58-61.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09):71-73.

篇7: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学前语文教学工作研究中,教育研究工作者结合学前教育环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应对策略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我国学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语文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对学前基础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如何提升学前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以现阶段学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切入点,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教学环境与内容,进行了工作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为我国学前英语语文教学以及整体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一、现阶段教师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在我国的学龄前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其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语文教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教学中文化特点不突出

作为学前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开展中具有很鲜明的文化特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这种特点并未有突出的表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差。学前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教育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这种文化性特点并不明显。二是缺乏文化教学的环境。在学前语文教学中,建立起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环境,利用文化传输环境建立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也是这一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环境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建立,影响了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不明显

在学前语文教学工作中,因其教育对象是学龄前的幼儿,这就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特点,开展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实践中,这种特点并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习中的小学化教学特点明显。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育机构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情况。其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小学化特点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学前口语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拔苗助长”的负面效果。二是教学中的心理特点没有受到重视。在学前教育中,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做好教学心理研究,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育中,各年龄段的学习心理研究没有受到重视,影响了口语教学的开展。

(三)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在学前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结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虽然学前语文教学在教学课程安排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单一化特点。这种单一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课程安排内容单一、专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学前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整体的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语文教学实践应对策略研究

为了提高学前语文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利用以下的工作策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针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以语文教育特点与学前儿童学习特点为研究出发点,开展了研究工作发现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情景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环境优势明显。在情景教学法中,情景模拟的文化环境模拟的,较之课堂教学更加自然与灵活,是语言文化学习良好模式。二是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特点。情景教学模式在模拟游戏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与游戏性,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教学特点,这使得其在学前教育中更具有特殊的优势。下面我们结合一次口语教学情境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案例:一次语文情境教学课程课程目标:在元旦过后利用情景模拟教会学生节日祝福语言,以及元旦新年与春节的区别。模拟环境:两个小朋友在元旦过后春节前在街上相遇,互致节日问候。一个小朋友叫小彤,另一个小朋友叫小华模拟教学过程如下小彤:新年快乐!小华:春节不是还有几周时间呢吗?小彤:我说的是元旦,不是春节。小华:我也祝你新年快乐!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两个学生在情景模式中通过模拟的口语交流中,掌握了节日问候的口语交流方式,同时清晰了元旦新年与春节区别,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

(二)结合学前教育环境做好语文教学研究

在实际的学前语文教学中,教学研究的开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实际环境做好以下的研究工作。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在我国的学前语文教学中,部分儿童对于语文背诵具有畏惧感。这也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者做好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利用引导的方式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其背诵作业的进行。二是做好教材。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教材等学习资料欠缺专业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好学习资料研究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做好学前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学前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中,做好其语文教育实践研究,是我们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我们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好策略应对,提高学前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丽.学前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版),(04).

[2]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

篇8: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接触的一门课程,如何开展好舞蹈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继而探讨了舞蹈教学的创新化改革方法,以推进舞蹈课程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技能,在毕业之后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为此,学生应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提升自己的幼儿教学能力。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要综合分析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探寻适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幼儿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通过美化肢体语言,用具有韵律、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舞蹈演员将自身作为表达内容和形式的工具,经过动作编排、情感酝酿、动作美化后,将整个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感受到富有内涵的视觉艺术。从教育意义的层面来看,舞蹈既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实际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较为重视舞蹈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的舞蹈课程学习中,任课教师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适宜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有效掌握各种幼儿教学技能,同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化改革方法

(一)舞蹈教学模块的创新化改革。

1.舞蹈基础训练方面的改革。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看,多数学生属于高中毕业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较差,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时间较短,很多舞蹈动作都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模仿学习,致使课堂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适当降低对学生的动作要求,例如,开度练习、软度练习、弹跳练习等。教师可将其替换成头、腰、颈等部位的技巧训练,同时校正学生的站姿,通过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

2.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基于学生生理条件的限制性,许多舞蹈动作都难以达到专业化标准,加之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因此,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程学习感到十分困难。

3.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改革。学前教师专业以培养幼儿教育者为主要目标,多数学生毕业后会到幼儿教育岗位任职,因此,学生应着重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

(二)不断丰富舞蹈教学方式。

1.概念教学方面的创新改革。舞蹈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属于理论和实践交叉融合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授课时,应首先讲解动作的概念及要领,并作相应的舞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舞蹈动作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训练,使其亲身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更好地掌握舞蹈概念和实际动作。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1]。

2.注重讲解准确性和实践结合性。舞蹈属于肢体语言的塑造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应该明确各个动作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并在训练中加入自己的亲身感悟,以提高舞蹈训练的实际成效。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一味求快,要让学生平稳地掌握训练技巧,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肢体表现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表达能力。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很好的教学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任课教师可采取课堂演讲、比赛活动等形式来巩固舞蹈教学成果[1]。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较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核心目标。对于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任课教师应按照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舞蹈教学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合理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课堂授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岩,郭晓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教学能力的探究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12(5):245-246.

[2]龚治豪.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刍议[J].情感读本,2015,11(8):11-12.

篇9: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部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由此看来,把好实践能力培养关,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准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学校都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并不乐观。纵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发现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良好的社会实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体会,对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问题的提出

1.1教育实习时间安排略显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分布略显集中,占总学时不足20%,国外教师教育中教育实习的学时占教学计划的比重普遍较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学时约在15-24周,占总学时的20%-30%;前苏联的教育实习学时比重也达到了20%-25%,与我国毗邻的日本为7-14周,占总学时15%-30%。实习生在实习中对自身基本教学能力的检验和对幼儿园实际工作生活的多方位体验离不开时间的保障,过短的实习学时设置必然影响实习质量的提高。

1.2教育实习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分散实习等传统形式,这能满足大部分实习所需,但由于形式较为单一,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实习初级阶段,由于集中实习具有较强组织性、计划性故而受到高师院校欢迎,但随着实习任务的展开,实习生人数大量增加,给容量有限的幼儿园带来了不小压力,加之各个实习点水平不尽相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的态度也参差不齐,进而打击了实习生积极性。

1.3实习准备工作不足

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表现看,校内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实习前期的技能强化培训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也有问题存在。首先,教学基本功不够过硬,幼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教案设计与编写、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制作能力、弹唱能力、舞蹈创编能力、幼儿心理解读能力、儿童故事讲读及编写能力、教态等等。有些实习生给幼儿上课过于成人化,逻辑性差,不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人为造成不必要的沟通障碍。其次,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虽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备,但是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面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与需求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从何下手,因而难免会有理论脱离实际的感受。

1.4实习生教学经验与技能匮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师范类专业在实习中的通病,传统的师范类专业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往往在学末才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并没有将理论及时地与实践结合起来,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自己无法有效地及时解决。笔者认为,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学校与实习基地联系不密切,学生在学校了解不到真实的孩子,也不能获得幼儿园的最新动态,不能及时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中,自然教学技能与经验得不到提高,在实习中,我们不可忽视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所蕴藏的潜力。

2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如何在实习阶段安排合理有效的高师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大力提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展学前教师教育实习的新视域,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师范生将来进入幼儿教师职业后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未来幼儿教师的新要求,我们认为需要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针对学生实习时间短且集中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将实习时间分散到二、三、四年级,结合教学内容,在校内举办“讲课大赛”等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一定时间到幼儿园去观摩教师讲课、参加活动、见习等;到五年级第一学期再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集中实习。这样的调整,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一线的教学环境,了解教学环节及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及早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紧迫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为最后的集中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合作。笔者认为,就学前专业学生实习时间来看,实习时间应该一学期,这样才能确保实习生有足够时间去进行锻炼。

2.2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是实习生的主要舞台,也是培养师范生职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选择条件好的幼儿园,建立有一定数量、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双方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对方提供教育教学的资料以及一些最新动态信息;同时应主动邀请彼此的领导、优秀教师来学校举办讲座或参加研讨会、培训班。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3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及形式,提倡顶岗实习

随着高师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师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依靠个别的实习基地无法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为了能够改变单一的实习模式,学校应该积极去探索新型的、多样的幼儿园实习形式;同时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多种实习模式并举,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人数,也为将来的真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应积极鼓励提倡“顶岗实习”。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活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环节。

2.4规范实习管理

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实习模式也不尽如人意,必须进行改革,坚持以教育实习质量的改善和专业化的实现为导向,做到实习管理规范化。为了使实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各个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动员大会,选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前明确自己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督,全程指导”,这样既了解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又检查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实习结束后,要客观评价,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总之,尽管近年来高师学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提高学前教育实习的质量仍需要我们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探讨的热情,使教育实习在培养合格幼师生过程中真正起到其他课程无法替化的实践作用。

篇10: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英语教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然而,目前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该文调查了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题建议与对策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其英语教师主要来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现阶段不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落后,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与学前教育英语师资培养脱节。只有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前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为本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方法

1.1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组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级和级(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2013级(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共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学生主要来自陕西省,少数来自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1.2研究工具

本课题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问题涉及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使用的教材,学习英语的方法,使用英语的主要技能和途径等方面,每一题后都附有至少3个备选答案。

1.3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实际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18份。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教师亲自组织学生填写并及时回收,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目的是帮助课题组教师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五年制大专),二是普通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学生(三年制高职)。他们中大部分没达到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所要求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水平,但高中毕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明显优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但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2.1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71.1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的要求和为未来职业做准备;61.02%的学生是为了发展个人能力,提高个人技能。37.29%的学生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和考取英语等级证书;仅有34.7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对英语语言的热爱。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部分学生也是为了提高个人技能,为未来职业做准备,但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要求或是拿英语等级证书,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动机令人担忧。

2.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20.3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74.5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5.0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我们学院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有兴趣,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学生英语学习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72.03%的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仅有5.96%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兴趣选择,22.04%的根据未来职业需求适当增减。这说明我们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还是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了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2.4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30.5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都是来自教师的讲授和指导,38.1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0.84%的学生完全自学,30.51%的学生的方法则通过如网络英语课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了重要作用,学生们普遍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应由教师先讲授必要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2.5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33.90%的学生认为语音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31.36%的学生认为听说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35.59%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16.95%的学生认为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60.17%的学生认为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59.32%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习中翻译和写作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语音、听说、阅读和语法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2.6学生最需要提高英语哪方面知识调查结果表明,39.83%的学生需要提高口语和听力,21.19%的学生想要扩大词汇量,仅有7.63%的学生想增强语法知识,22.88%的学生愿意提高综合能力,8.47%的学生想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看来,大多数学生更愿意提高英语的交流和应用能力。

3建议与对策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清楚地了解到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掌握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以及他们对英语课的一些期望和要求,这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应该做出如下的调整。

3.1改革教学模式,整合英语课程

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以适当创新、合理继承为原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要加大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力度。

3.2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和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夯实学生的语音和口语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首要关。我们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自始至终地搞好语音和口语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讲英语,帮助他们打开交际之门,为今后从事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3.4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丰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其他设备及真实的语言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今后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4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以这次问卷调查为契机,整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师资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洪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

[2]顾吟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报告——以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9).

[3]娄沂.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上,2012(7).

[4]高稳.学前教育专业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5]张惠.谈高职院校英语方形的社会服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篇11: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选取广东175家幼儿园、早教机构及36所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为调查对象,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建议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现状调查

本文选取广东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4份,有效率82.4%。同时,还对175家幼儿园、早教机构和36所中职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200名教师和500名毕业生进行了访谈,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状况的因素,进而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对策。

1.1幼儿园及早教机构的人才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以幼儿园及早教机构的教师和保育员为主。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要求其具备多元化的素质,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职业理想(97%)、诚实守信(95%)、团队合作(93%)、身体素质(89%)、乐观开朗(87%)、沟通能力(86%)。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身心健康要求较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导致许多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不得不在招聘过程中,会对毕业生的文化知识要求有所抬高。有9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满足以下知识要求: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儿童发展心理知识、幼儿园游戏知识、幼儿阅读与指导知识。同时,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幼儿绘画教育技能、幼儿音乐教育技能、幼儿心理发展指导技能以及婴幼儿护理技能等等。而在证书方面,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对获奖证书与荣誉证书的重视程度较低。

1.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师资源及保育员,本文主要从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去向、职业适应水平四个方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在36所中职学校选取500名学生样本对十个项目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其结果如图1所示。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学生满意度的高低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中职学生满意度偏低,这一残酷现实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中,中职学生在就业前景和实训条件方面的满意度最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是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致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就业前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所提供的实训条件较差,没有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教育及相关领域,仅有7.6%的毕业生选择非教育相关领域。其中,选择幼儿园(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毕业生比例高达50.6%,除此之外,毕业生都选择了早教机构。从图2中,我们还发现,选择公办幼儿园的毕业生仅有12.4%,而选择民办幼儿园的却有38.2%,是前者的三倍有余,造成这一现状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当前公办幼儿园教师福利待遇不如民办幼儿园。但与此同时,一些边远地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求量大,这就要求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率反映的是毕业生能够进入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但不能说明其是否真正喜欢这一职业,更不能说明其在就业后稳定地工作。而中职学生职业适应性,是指其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努力完成与岗位要求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的角色转移。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性,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人际、职业心理、职业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其职业适应水平的现状。有65%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熟悉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仅有29.30%的毕业生能够适应职业环境,而在职业人际和职业心理上的适应也只有34.2%和48.8%。整体而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适应水平较低。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办学过程中,校方不仅要考虑生源问题和学生就业问题,更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职业情感的培养,进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时,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负责,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而教师作为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因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进而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学生,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对待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将会面临的成功与失败、名利诱惑。同时,还应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将幼儿园作为教学场地,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过程,与幼儿面对面接触,体会并感悟教师职业道德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实习和见习活动中,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工作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逐渐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教学中,应当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

2.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调研中发现,目前各中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标准参差不齐,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相关配置也较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而实训是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对于其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过渡作用,反复的实训联系有助于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减少用人单位的成本。因而,学校应当在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绘画手工教室、钢琴、幼儿保育教师等方面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积极与其他具有办学资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公办、民办以及早教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为这些合作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2.3提升职业适应性水平

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适应性,前提条件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在毕业,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培养自身职业角色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积极参加实训、实习活动及其他相关实践活动,为日后就业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基础。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为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外部就业压力与内部学校改革双重力量的推动之下,中等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在这一背景,中等职业院校应当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多方面着手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构建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各级政府可以尝试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为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尤其是要鼓励学生支援西部及边远地区的学前教育,并解决编制、福利待遇等问题。除此之外,用人待会还要重视新员工的生存环境与工作条件,尽可能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丰富其娱乐文化生活,进而增强其归属感,不断提升其事业适应水平。

3.结束语

随着幼儿教育民办机构数量的快速提升,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下,加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为幼儿教育输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要求逐渐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学校实训设施建设落后、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偏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升职业适应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11):64-66.

[2]唐胡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2(7):39-39.

[3]甄贵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6(5):123-124.

[4]朱政.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阶段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1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见习实习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见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1.1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性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学前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12.

[2]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

[3]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1.

[4]秦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研究[J].第一资源,2010.4.

篇1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学前教育如今受到越来越重要的重视。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整个教育以及以后的人生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如今大多数的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并不太专业的,并且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各种原因,学前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所以,现在的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的改革应该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教育水平,并且与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真正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如今在社会上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所以这一方面意味着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更广阔、就业前景更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改革就更要重视这一社会趋势,积极做出更好的应对策略。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教学的现状

1.多数学生基础能力不扎实,综合能力不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学科,学校相关部门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再加之高职学前教育由于女生比较多的原因,多数的学生的基础能力并不扎实,综合能力并不突出,这并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的变化[1]。因为当前许多公立或私立的幼儿园对于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2.高职院校当前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而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各个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更需要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时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出统一的要求。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

1.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就比较多了。所以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就能够通过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2]。2.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加强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随着如今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要更加注重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建设。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真正将智力资源能够更好的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和培养服务。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就业市场紧密相连,再加之高职院校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理念,所以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要注重将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注重通过试讲教学来检验学生的外语水平、书法水平、绘画水平、钢琴技能等等。因为通过实践更加能够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再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总结经验,更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3.高职院校的学前教学要重视市场需求的发展由于如今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对幼儿的教育越发重视。所以对于学前教育来讲,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它的变化也比较大。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所以就更应该紧跟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以后的就业[3]。如今,学前教育引发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文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J].成人教育,,35(9):86-87.

[2]芮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07):59-61.

[3]王文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4).

篇14: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艺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学前教育专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具备未来幼儿园工作所需要的艺术素养,能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以及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技能化”倾向,即将完整的注重内在体验的艺术教育窄化为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创造,以及和幼儿有关的艺术引导能力。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就能应对未来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忽视了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将会对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一)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学前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专业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了解幼儿艺术的实质,掌握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艺术教育能力。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幼儿以游戏的心态参与感受美、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幼儿对美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和直觉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最终培养自由和谐的审美人格。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却使得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幼儿艺术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认知。这种“技能化”倾向的目标定位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知识及技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事实上,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合幼儿的教育实践智慧。学前学生学习一定的艺术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视自己的专业方向,单纯学习艺术技能就混淆了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区别,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造成了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生就业后尽管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最终也只能发展成为工匠型教师,很难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艺术情感体验

由于受培养目标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也是按照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式强调艺术的学科体系,将艺术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再进一步细分,如音乐分为声乐、钢琴、视唱等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割裂了艺术的整体性,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技能的习得,忽视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难以培养学生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的学生经过学前教育专业三到四年的刻苦学习,在钢琴、绘画或者舞蹈等技能方面确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能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水平相当,但是不会创设艺术情境、不懂分析幼儿艺术作品,不能引发幼儿的艺术兴趣等现象却十分普遍。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在于学生能达到的技能水平的程度,而应该以增强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当前这种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幼教工作,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幼儿教育实践

基于对艺术教育的误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对艺术技能的被动模仿和强化训练,缺乏对幼儿园艺术实践的深入了解。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艺术作品,如钢琴曲目、舞蹈动作、绘画等,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忽视了对儿童艺术经验的关照。《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更要关注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重视幼儿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性的培养。衡量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标准不是看其掌握了多少艺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灵活机智处理各种问题的实践智慧。这种只注重技能训练的艺术教育,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艺术技能,却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素养,更不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艺术能力,如创设丰富艺术环境的能力、引导艺术欣赏的能力和鼓励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等。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只强调幼儿的艺术作品,难以进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蜕变成了艺术训练,幼儿也就变成“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

(四)评价体系过于机械片面,忽视综合艺术素质

幼儿艺术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艺术作品,重要的是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内在的激励机制。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应如此,然而艺术教育“技能化”使得艺术评价以艺术技能为核心,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艺术作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创作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多关注横向的结果评价,忽视对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评价,如学生艺术兴趣、艺术的创造性、独特性等;在评价标准上只重视艺术作品的技能水平,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不合理的评价导致高校学前专业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以在各种艺术技能大赛中获奖为最高荣誉,热衷于参加各种晚会、演出,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缺少专业思想和专业信念;在幼儿园实习只能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幼儿艺术作品的“技术”水平,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内容如幼儿情感思想、智慧和独特表现却毫无察觉。这种重技能轻素养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异化,抑制了学前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过于宏观、概括和模糊等特点,难以对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学前艺术教育首先是培养未来的幼教人才,然后才是艺术才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更重要是获得未来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所需要的艺术教学素养。艺术素养的提升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艺术技能却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提高。由于缺乏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研究,再加上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有些高校直接将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直接借用过来,把艺术教育当成了艺术技能的训练。还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直接将“吹、拉、弹、唱、画”等技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目标定位难以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学生,更无法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合格的师资。

(二)缺少科研成果支撑

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推动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是既要从认识层面理解和认同理论的基本理念,又要在操作层面具有运用这一理论的实践策略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及时学习和应用教育理论,又要具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当前有关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研究多是宏观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艺术教师多是对于理论的套用,少有对艺术教育实践长期的跟踪调查和探索研究。这种科研现状制约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总体发展。当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还面临着许多课题:学前学生的艺术素养包含那些层面,和艺术专业有何不同?哪些课程能支撑艺术素养的获得?当前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否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还有哪些差距?以上种种课题的解决依赖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由于当前我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科研成果较少,无法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导致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技能化”倾向。

(三)师资缺乏专业素养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资没有专门的职前培养模式,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高校艺术专业的专业人员,他们普遍具有高超的艺术技能,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技巧。但他们往往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不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他们便采用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施教,即注重艺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理念在艺术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恰恰是未来的教育对象—幼儿,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懂得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主要不在于技能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进一步得到解放”。艺术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技能为中心,艺术技能只是她们进行教育的工具而并非教育的目的。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水平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能引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引导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演和创造。

(四)盲目迎合社会需求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对学前教育理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幼儿园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如唱歌、绘画和舞蹈等,忽视了艺术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艺术思维、想象过程等。家长也常常把这些艺术技能作为衡量幼儿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孩子学习的技能越多,幼儿园越好。久而久之,艺术技能的提高仿佛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也成为幼儿园招聘教师的重要条件。有些幼儿园招聘教师的面试环节完全成了艺术技能大赛,在音乐、舞蹈、绘画方面技能高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迎合幼儿园的需求,也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在艺术教育中也就越来越偏重艺术技能的培养。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一)立足专业标准,明确专业定位

艺术教育行为实施的关键要看其专业定位,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要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又要遵循行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要充分领会目标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高等院校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师资必须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才能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艺术教育也要在《专业标准》的框架内明晰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遵循理念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既有专业理念、高尚师德,又具有较高艺术知识和艺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学前艺术教育同样需要教育科研成果的指导。学前教育高校科研人员要注重结合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和一线幼儿教师共同合作,探索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广大的幼儿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做一名研究性教师,不断地进行着艺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检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严谨扎实的科学研究,才会为学前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逐步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师资素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前专业艺术教师要转变观念,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她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具备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能力,而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艺术教育最终是为了未来的幼儿园工作服务。因此,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她们的艺术技能,更要使她们具备将来引导幼儿艺术发展的专业素养。这就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要学习学前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及时把握幼教实际对师资艺术素养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积极探索学前专业艺术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来培养具备学前教育理念的学前艺术师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在岗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

(四)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办园行为

学前教育的发展既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保障,保证质量是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存在着质量较低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利益驱使,社会上的幼教机构存在着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干扰了科学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间接地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存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和约束。国家各级部门应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规范幼儿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例如,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加强托幼机构注册制度的监管,保证托幼机构的准入资格;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幼儿园科学的保教行为;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学前教育网络体系,营造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育的大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