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emlh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emlh”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思考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开展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的效果和体会。对教学档案管理质控工作前后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质评效果和分析实践体会。将档案质评实施前后的日常抽查得分、归档及时率、保存完好率、差错率、季度质评得分等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以,开展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工作,能提升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案管理;质量评价;效果

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材料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校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常开设五年制高职班,学校教务处下设档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教学档案的搜集整理和日常管理工作。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对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目的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档案的日常管理,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我们于~开展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价工作。并将评价工作实施前的~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指标作为参照对比,分别随机抽取300份归档档案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档案的日常抽查得分、归档及时率、保存完好率、差错率、季度质评得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建立质评组织。在学校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学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小组,由教务处长担任组长,档案管理办工作人员为成员。分析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照《档案管理法》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办法”,重点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书写、归档的及时性、日常管理标准、借调阅制度等。对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落实责任制,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教学档案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1.2.2提升档案质量。首先对教职人员加强管理,提升教学档案的质量。将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内容和实效,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对教职人员下达教学任务与提交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定期检查教学工作内容和文件材料的积累,定期对教学教材、质量、成果和毕业论文等进行审查、评审和验收。按照管理办法的约定,及时将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整理装订,分类存档。

1.2.3加强日常监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对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体系。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2]。将教学档案引进计算机管理体系,实行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的硬性条件。按照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做好教学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1.2.4做好质控点评。质评小组平常不定期对档案形成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未归档教学档案的及时性和评价质量。每个季度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归档档案,按照相关要求和既定的方案,进行质量点评。将质控点评的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讲评当季末档案管理取得的业成绩,重点提出检查发现的问题,针对各个环节的缺陷和弊端,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反馈。将质评结果纳入到考核管理中,奖优惩劣,与薪资、晋升晋级和争先评优等挂钩。将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工作贯穿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并得到持续性改进。

1.3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9.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病案管理质量评价工作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日常抽查得分、归档及时率、保存完好率、差错率、季度质评得分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3.讨论

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教学运行、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材料,是评估和衡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专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素质不高,档案管理水平偏低等原因,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制约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对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我们建立了教学档案管理质评工作小组,分析现存的问题和缺陷,制定质评管理办法,从提升档案质量,进行常态化管理和做好质控点评等方面着手,加大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加大考核力度,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萍,朱向福.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J].教育界,,34(2):28-29.

[2]夏婷.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及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7(3):138.

[3]冯志丹,姜洪雨.浅谈高职院校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5,211(4):85.

篇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实际上发挥的是一种历史记录功能,将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等多种活动形态以文字、图表或者图片的方式保存下来,从而为后续信息的使用提供有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则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形态,让档案信息的利用更加快捷、高效。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十分落后,信息化技术为信息的优化处理提供可能。可见,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信息的高度流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作用显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展开实践:

1.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较为烦琐,大量的纸质材料无论是在存储还是在查阅过程中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效率低下。而在信息化大趋势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建设,传统的纸质档案被电子档案所替代,查阅方式从人工查阅转变为自动查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2.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构成环节,在具体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涉及招生、教学与就业全过程,这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内容都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来具体执行与管理,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信息的交互作用。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能够有效保证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满足各环节的使用需求,并能够将各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管理;

3.确保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档案信息,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这些档案当中所涉及的各项信息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提供一个发展框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依赖于多元化信息的整合,在重组与分析之中挖掘信息中的内在因素,保证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三、信息化大趋势下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传统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念则是保证资料的健全性、记录的完整性、保存的完善性。而档案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对档案信息的存储,其价值更直接表现在信息的运用与应用环节。而现代信息化大趋势下要求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将侧重点表现在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层面,挖掘信息中的.潜在价值。理念的转变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思想上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进而在制定决策与制度的过程中有所倾斜,带动全校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做到管理理念的转变。可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增强认知并转变理念,如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档案信息化之我见”活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发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与相关意见,做到建议的综合处理之后认清建设方向;另一方面,信息化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从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上加强统筹规划,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指标与规章制度,确保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有关于当前信息化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建设途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为基础,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差异性,建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前提条件,指导该机构的各项工作,在规范化的基础之上发挥出档案管理机构的价值;其二,高职院校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云计算与大数据视角下,虽然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捷途径,但对于现代化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扩大经费投入既是为了采购现代化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也需要预留后期维护所需成本。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化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为实践过程提供可能。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来看,具有知识性、专业性与系统性特点,正是凭借其特点,才需要依赖于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与开发工作。因此,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显得十分必要,具体途径如下:其一,充分发挥出“引进来”策略。这里所提到的“引进来”则是高职院校从外部引进人才,为充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好对人才的储备工作。以激励机制为核心吸引高质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发挥优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其二,执行“走出去”策略。“走出去”策略是将高职院校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培训机会的提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提供平台,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最终目的是将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与知识带回来,从而优化高职院校本身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玲.新阶段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J].陕西档案,(01):45.

[2]刘蓓蕾.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经营管理者,(23):258.

[3]吉顺霞.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74.

篇3:高职学校文言文教学手段评价论文

高职学校文言文教学手段评价论文

一、经典选文要兼顾学生兴趣

(一)根据学情需要舍弃或补充部分教学内容

这里所谈的对学情的关注,既包含对学生既有学习经验的衡量,也包含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揣摩。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教师大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例如,在教授《鸿门宴》后,当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补充《垓下之围》,让学生欣赏完整的人物形象,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得失。史传类的文言文相对浅易,学生容易看懂,也有兴趣学。而对学生特别不愿意学习的论述类文章,则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只作略讲,甚至可以不讲。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只需要补充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即可。

(二)对教学顺序重新进行组合安排

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涉及教学顺序的重新组合和安排。教材中一般都把文言文放在一起,但在文言文单元的集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情绪低落,不愿主动学习。对此,我们不妨放弃集中学习的方式,把文言文穿插到其他单元去分散地欣赏,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第五册中传记文学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各位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时把同一册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调整过来一起讲解,通过古今传记文学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时代人物的优秀品质,更明白自己应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

二、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成为热门课题。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也有利于学生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阔其视野。但是,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原有的文言文教学手段怎样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要以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实可能为凭。文言文所反映的古代生活已然消逝,一些典章器物、礼节风俗、制度名词,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却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有关的多媒体音像资源,对于容易接受感性事物的学生来讲,无疑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解。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六国破灭”原因的看法,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介绍说明生动有效多了。而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先通过《百家讲坛》中的介绍来解决历史背景问题,那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质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于无疑处生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师说》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看法是否合理,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反思作者观点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养成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评价方式宜多元

高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尤其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学好文言文没有信心。他们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学习潜力,畏惧心很强,不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导致成绩不佳;反之,成绩不佳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文言文学习难度日益增大,学生的认知态度也日趋消极。所以对学生不应单纯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要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评价。教师一方面要综合使用语言性评价,如作业评语、对课堂发言的.即时评价等;另一方面应进行适时的非语言评价,达到对学生“评价鼓励”的目的,给予学生继续进步的希望和动力。同时,文言文教学效果如何,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以及对文本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发表了怎样的见解,学了多少知识,是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总之,评价标准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真实的情感体验。但如果只有教师一方面的评价,难免显得说服力不强,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评价中,要使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更要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和反思。例如,对背诵这一教学任务,如果只是用试卷分数来衡量,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好的分数,更不能指望他们有背诵的积极性。但是如果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不用分数,而是依据背诵能力的提高来区分等级,其激励效果就会明显不同。简而言之,“舍”与“补”的选择教学策略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这三方面进行必要的舍弃和必须的补充,从而增强文言文教学的可接受性。

篇4: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档案管理模拟实验》是高职文秘专业基本的实践课程之一,但其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实验环境条件不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局限,《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应完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坚持教学针对性、循序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职业化教学。

关键词:文秘专业 档案管理 实验课程教学

随着档案种类的多样化和档案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档案管理实验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其中《档案管理模拟实验》作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档案管理技能培训课程,是基本的技能实训模块,对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在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课程分为基本技能实训模块、综合能力实训模块,其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档案管理模拟实训、秘书会务模拟实训、网络办公技能实训、经济秘书技能实训。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模拟实验》是高职文秘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中的核心课程。同时,《档案管理模拟实验》也是连接高职文秘专业岗位技能模块核心课程――《档案管理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工作技能要求的桥梁、纽带,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学习过程。

2 《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

2.1实验条件不全,无法全真模拟

《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要在条件齐全的实验环境下,模拟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八个环节的全真过程,以便学生能对管理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利于记忆和掌握。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建设并未引起重视,缺乏全真模拟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1模拟实验材料缺乏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模拟实验中,缺乏必要的实验材料(如常见的文书档案)的收集和积累,不便于让学生亲历体验从文件的收文、办理、归档,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以及着录、标引、检索等系列程序,而基建、人事、会计档案等专业档案以及照片、声像、电子档案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能用于模拟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等的设备材料。总体上,档案管理模拟实验教学更多体现的是阅览资料多、模拟训练少,老师讲课只能通过阅读材料、实例来讲解实际操作过程,学生体验不深,教师讲解吃力,达不到模拟实验的真正效果。

2.1.2模拟实验软件老旧

现有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室,其实就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计算机安装的是常见的office办公软件,无专业的公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软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的仅是简单老旧的办公管理系统,学生更多是通过word、excel来练习文档管理的普通文字、表格操作,无法实现模拟功能强大的日常管理、检索查询、档案存盘、档案借阅、数据导出、数据上报接收等过程,更难以模拟网络环境下的公文管理、档案管理。

2.2学生基础薄弱,缺少感性认识

传统的档案管理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有意将学生培养成档案“理论员”,但档案学中的二元理论、文件生命周期、连续体等理论难免会让高职学生感到抽象晦涩,枯燥乏味,因为高职学生本身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基础较为薄弱,高深的理论已经超出了其接受理解的能力范围。在高职学生中,大部分从未接触过档案,对档案定义的认识尚处在概念当中,而在档案管理模拟实验中又无法接触真正的档案和亲历体验操作过程,因而缺少感性认识,继而造成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达不到既定目标和效果。

篇5: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结合《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实际教学存在的局限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为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目标和效果,《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可以作以下几点改进和完善:

3.1以教学为指导,完善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室软硬件条件

常言道,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档案管理教学亦是如此,要想让学生能对档案管理技能有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经历仿真模拟的实践过程。这需要高校在建设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室中,以教学为指导,完善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室软硬件条件。

3.1.1丰富模拟实验材料

要模拟档案管理的八大环节,要有丰富的实验材料。一是实验材料应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档案种类繁多,不同划分方式有不同的种类,模拟实验材料应根据教学大纲,尽可能选择种类、内容丰富的档案,如行政档案、诉讼档案、外交档案、经济档案、科学技术档案、艺术档案等,有条件的还可以收集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便于实验或陈列。二是实验材料应有代表性、真实性。代表性要求所选择的实验材料能体现某一类档案的特性以及管理特点,能很好地满足某一专题实验的需要,使学生通过接触有限的实验材料了解掌握一类或一方面的知识技能;真实性要求实验材料围绕仿真实验要求,尽可能使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材料,以体现模拟实验的仿真性,有的材料因无法获取原件材料,可通过较高仿真的复制件来替代。三是实验材料来源应广泛。实验材料来源可以通过与本校档案室或二级院系联系获取一些文书档案的原件、副本或复印件,也可以通过与校外公司企业单位取得合作获取部分基建、会计等档案实验材料。

3.1.2更新模拟实验软件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日趋现代化,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应与时俱进,更新老旧实验软件,适当采购新型软件,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模拟实验室。鉴于软件采购费用一般较高,一是可以使用互联网上功能基本符合教学需要的免费软件(如创奇文书档案管理软件),或通过和软件公司合作使用试用版或教学版软件,二是可采用与其他院系或专业共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对本专业教学实验软件环境进行互补,以最大程度模拟全真的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环境。

3.2以实践为导向,坚持教学针对性、循序性

《档案管理模拟实验》课程主要是为学生今后工作实际而设置的,其教学应以实践为向导,坚持教学的针对性、循序性。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实验教学要明确目标,教学环节设计要针对某一档案管理环节而体现;另一方面,要求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材料、工作任务应来自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融入企业档案、会计档案、工程档案、设备档案、人事档案管理的案例、工作情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循序性要求照顾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训练进行实训,逐步提高,渐进认识,如档案收集可从身边熟悉的家庭档案到企事业常见的文书档案再到会计档案、工程档案等专业档案,档案编研可从简单的大事记、组织沿革再到文摘,逐步提高编研和语言表达能力。

3.3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职业化教学

《档案管理模拟实验》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结合高职文秘专业的特点进行职业化教育。一是课堂实训应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采用项目化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实验,轮流担当工作角色、体验不同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以完成任务的质量、完整程度来考核学

生。二是重视课外实习训练,组织学生到校内各院系帮助整理档案,或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档案馆(室)实岗部门实习、见习,亲历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把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技能。三是遵循职业教育的“够用为基础,突出少而精”原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遵循基础理论够用即可,更多突出技能训练,以满足学生今后社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才坤.档案实验教学刍议[J].档案学通讯,1992,06:46-49..

[2]刘珏.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02:25-27..

篇6: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外部环境变迁对人才培养流程产生一些新的需求,使得现有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错位。融入作业管理与BSC理念,设计的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BSC评价体系,通过以评促改,有助于重构高职人才培养流程,剔除多余的培养环节与活动,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作业;BSC

一、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

高职人才培养外部环境的变迁,使得人才培养流程、人才评价重心与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1迸嘌流程职能化向作业化转变明显培养流程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对象,高职人才培养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完成还是依托作业为基本单元完成,其形成的培养流程作用机理存在很大的差异:

(1)流程组成的基本单元不同。依托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来完成培养过程,以学科为专业培养基本单元,依托作业完成培养过程,以作业为专业培养基本单元;

(2)配置培养流程资源的主体不同。由职能部门来完成主要依靠职能部门来调配资源,教学部门只是参与,依托作业主要依托教学单位来调配资源,职能部门变成参与者,赋予教学单位配置资源的权利,其配置更加专业一些;

(3)流程的驱动力来源不同。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如何,只有各行业的专家才能洞察,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不是专业或行业的专家,真正的专业与行业专家是在教学单位的教师,依托职能部门的培养驱动力来源于学校顶层,依托作业的培养驱动力来源于社会与学生。

2弊晕移兰巯蛏缁峄评价转化能增强评价的独立性各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培养过程与培养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其自我评价有助于挖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一旦培养单位的培养信息对外报告,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出于自我利益或短期利益考虑,可能在对外披露培养信息时出现一定的偏差,如很多高校在对外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时,存在很多虚假、夸大宣传。因此,在高校招生存在竞争的条件下,在高校自我进行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增加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客观评价高校培养质量,以便监督高校对外披露的培养信息真实、可靠。

3薄八核”评价比“单核”评价更系统学生毕业之后对企业、对社会产生的效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且其在短期内是很难产生效益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重心自然转移到人才培养过程上,对人才培养结果不太重视。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就主要停留在培养过程这一方面,尤其是培养过程的完整性方面,对人才培养流程的质量与培养结果评价比较粗糙,容易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主要重视培养过程有没有完成,不重视培养过程的质量,直接导致培养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1敝柿科兰勰勘暧朐则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的目标是在高职人才培养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培养经费进行精准投入,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经费使用效率更高,培养的高职人才质量更高、社会认同度更高。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流程质量与结果质量同等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质量培养流程一般会产生高质量培养结果,现阶段培养流程的质量很难保证,对培养结果的质量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升增值作业效率与减少非增值作业相结合。提升培养流程的质量主要的`路径就是两条,一条是使所有的作业是增值作业,另一条是使增值作业能尽可能发挥其作用,只有两条路径结合才能使培养流程质量的提升产生质变。

(3)第三方评价优于内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服务于学习内部管理,其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会远低于第三方评价。

2敝副赍嘌∧P凸佛大学教授卡普兰等提出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演绎为具体衡量指标,为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高职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产品的生产比较相似,在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时也可以借鉴[1]。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遴选,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服务于培养质量评价目标,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应用平衡记分卡原理,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修正为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客户评价修正为培养相关主体满意度评价,内部运营评价修正为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评价,学习与成长评价主要从教师与学生学习成长方面评价。流程质量评价主要从作业视角评价培养方案的决策作业与执行作业[2],将学习与成长评价、相关主体满意度评价、培养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划分为结果质量评价,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遴选模型如下图。

3备咧叭瞬排嘌作业质量评价指标以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为设计评价指标的基本思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从培养流程与培养结果两个方面设计,培养流程主要根据PDCA循环设计流程作业,划分为培养方案决策与培养方案执行两个维度,培养结果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与毕业学生对当地企业、经济发展贡献三个维度。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质量与结果质量评价指标见下表。

三、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实证分析

一般认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人才培养重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经管类教师,另一类是企业管理者。2017年1月至4月组织所教的财务、会计两个专业的120名学生对区内经管类高职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与企业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份,其中来自高校66份,来自企业76份。问卷中各指标采取5级量化打分,要求各位问卷调查对象根据其认为该指标在整个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打分,认为该指标越重要给分越高,越不重要给分越低,1表示很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比较重要、4表示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分别统计企业管理者、高校理论界专家两类调查者的问卷,在此基础上给评价指标两两矩阵赋值,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都通过,CI=0.009,RI=0.693,CR=0.013,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上表。从表中可知:

(1)对培养过程作业中决策与执行的地位认识比较一致。不管是高校理论专家,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培养中各类作业在整个培养中的地位认同是比较趋同的,认为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培养决策作业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培养执行作业。

(2)人才培养结果比培养过程重要。专家们在确定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评价权重时,培养过程评价的权重占33.4%,培养结果评价权重占66.6%,还是偏好于从结果角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流程比人才培养结果更加重要,因为如果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做好了,其培养结果不会明显偏离预期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确定人才培养结果中学习与成长、顾客满意度、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权重时,认为人才培养经济效益最重要,这与我们的研究视角选择是作业管理有关。

(4)具体质量评价指标。从单一评价指标的权重看,排在前5位的指标分别是生均支出总额、培养流程作业的成本结构、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与目标定位、人才方案论证,说明这5个方面是人才培养流程重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权重最小的是人才培养作业监督、学生毕业后续跟踪、培养方案自由优化,这说明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是很重视,这都属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应用范畴。

四、小结与建议

融合平衡计分卡的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一种能有效剔除多余人才培养环节与培养活动,基于人才培养相关主体整体满意的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确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时,发现人才培养流程执行比人才培养流程决策的权重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应用的评价指标权重很低,这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深思的问题。如何应用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之配套的措施将是后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进思,王孝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院校示范键设计绩效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114—118.

[2]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2(4):14—19.

篇7:质量立院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质量立院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一、“质量立院”的思考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我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质量立院”的根本在于“教学质量立院”。教学质量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满足其各方受益者需要的能力的总和。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教学质量管理应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侧重培养过程中质量的改进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才培养本体价值的规定,指出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指明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目标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总体要求。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

(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

(4)具有健全的心里品质与健康的体魄。该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化,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领,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案,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给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多年来,各类高职院校、相关学者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探索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近三十年的职教教学实践中,目前探索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条主线、两个模式、三个体系和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关键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教学模式:二年知识教学与一年实训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相结合;三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四个课程模块:公共基本知识模块、通用基础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技术模块和拓宽素质养成模块。即以“平台化承载,模块化构建,目标化组合”进行模块化课程构建;以模块化课程为支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以教学体系为支撑,设计各专业“2+1”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支撑,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我院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托辽宁经济发展的需求,细化每一个教学模块,设计出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2+1”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多年来,中外学者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行业办学、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等。相比之下,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教、学、做”阶段,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差甚远。应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重心,在满足“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高职特色,仍带着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的色彩,从原有课程内涵中找出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错位思路,使其难以做到真正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何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整体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起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才是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材建设

作为课程体系的载体,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教材建设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职业岗位的需要,但现实是:1.教材内容严重滞后,高职院校教师应适时深入岗位一线调研,把岗位需要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及时地纳入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去,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2.高职教育教材市场比较混乱,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应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选用优质的统编系列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技能的强化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应避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侧重应用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行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通过实际模拟、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将能获取最佳的转化效果。因为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到的经验、技巧,能顺利的转化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这是WIAL(国际行动学会)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活动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标准化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教育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8: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责任感评价的思考论文

据笔者针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调查发现,近年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强,学习效果普遍一般。总结分析原因,这一方面有来自于教师的原因,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用心把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己任,这主要来自于客观现状和制度上的原因。众所周知,高职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责任感上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通常没有诸如择校、择班、排名、升学以及高考等压力,也没有因此而产生的绩效评价机制。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考核甚至连“教考分离”都没有完全实现,这就导致教师“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给学生评分”,以学生分数显示的教学效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因素,高职分数线一降再降使得高职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讲,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不能与以前的高职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高职教育办好,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教师建立更多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职教师的责任感,而这绝不是凭几句口号、进行宣传倡议就能够做到的,必须从政策制度上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因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约束教师来加强责任感建设,督促高职教师真正把“教书、教技、育人”当成一种习惯。对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科学设计、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在课下投入大量精力,而这种投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责任感。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应该是有利于这种责任感的建立与持续的激励上。

另外,我国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问题,对教师的评聘和职务晋升的标准也需要科学的考量,它至少应该涉及教师的态度和能力两个方面,只有能力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另外,只有积极的态度缺乏能力的教师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已有的考评大部分是结合“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管理者评教”三个方面。且评价的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据教学结果以及管理者的经验进行考评,公正、公平、客观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颇,从而挫伤一些勤奋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种缺乏科学指导的主观的考评机制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挫伤高职教师的荣誉感、责任心,并且使考评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失去其应该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从以上分析来看,建立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于当前深化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和能力进而“建设优秀高职教师队伍、落实示范性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保证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2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评价体系必以须激励为导向,既重视过程考评又兼顾结果考评,并要结合评优、评先、教师职称的评定、聘任以及职务晋升来进行。这需要我们围绕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在构建责任岗评价体系时坚持“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认同性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众多反映教师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中,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揭示教师责任感整体效果的指标,满足对教师责任感评价的需要。(2)客观性原则。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所采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须客观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3)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在影响教师责任感的众多组合因素中,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综合各方面的业绩、成果,以便全面客观地做出对教师责任感的评价。在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等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困难的情况下,需在全面与重点中寻找最优交叉点,使之既能真实反映教师总体工作状况,又使搜集数据工作相对简化。(4)明确性原则。在评价中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以尽量减少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可能对同一指标有着不同理解而产生评价误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项指标要简洁明确,易于理解,评价指标之间在内涵上应有明显的差异,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歧义的指标。(5)可操作性原则。要保证评价体系的易理解性和数据搜集的可行性,同时应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实现评价程序的计算机化,尽可能方便评价主体的使用。(6)认同性原则。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结论应尽可能准确、客观,应该是使用者乐于接受并在使用中得到不断完善的体系。这要求我们设计的评价方案能够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同和使用。

3影响高职教责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想穷尽出所有的影响因素是不可能的。笔者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找出对其影响最为重要的五个因素:教书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1教书育人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的发展,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己经进入到相对成熟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高。如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自身社会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己使培养对象成为学校的“上帝”,而高职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否得到学生认可以及认可度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对一所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评价。而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的教师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因而这种教书育人能力是高职教师责任岗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教书育人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主要能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以及承担各种级别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各种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形式,是关键性的教研项目,它是促进各级各类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进一步改善教学软硬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创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实习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科研项目主要针对教师所研究的学科专业,利用专业理论,加强与实践结合,以期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重要体现。

3。3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强调为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管理干部、开展横向课题合作,这种类型的合作一方面促进自身所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巩固理论,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因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应成为是评价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标。

3。4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它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的核心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用指导实习实验实训工作的效率效果来衡量。例如,当前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平台,各校通过参赛也进一步取长补短。这其中学生竞赛成绩实际上检验了所属院校实践教学组织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断将所学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增强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学校获得社会满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承担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知识的素养直接影响到他所培养的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以外,师德水平作为高职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体现出的是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热爱高等职业教育,敬业爱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显然应该成为评价一名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重要指标。总之,高职院校要实现办学目标、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较高的社会满意度,必须对高职教师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显然对学校办学目标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各级各类管理主体,对高职教师责任感的大小进行量化考评,并进而采取激励措施,有利于解决高职教师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干好干坏基本一样、干多干少基本一样、干与不干基本一样”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分析影响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教书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等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结合教育专家的意见,设计出上述指标在量化评价中的占比,进而通过相应的制度对一定时期的教师责任感做出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价。

篇9:高职心理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高职心理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就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机构的心理学教学现状而言,依旧存在诸多无法良好适应时代发展的情况,使得学生无法良好地明晰心理学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无法提起学习心理学的热情,致使有关院校所实施的心理学教育工作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高职心理学教学加以探析。

关键词:兴趣培养;高职;心理学教学

1存在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兴趣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简而言之,学生无法对所学习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将使其学习效率逐渐下降,对其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具有不利意义。同时,也将使其无法更为深入的分析以及探究学习中的疑难点等。就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学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学模式单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良影响[1]。其中,在实施具体的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依旧沿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以及模式,并坚信自身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实效性,且过于重视自身主体地位,使得处于课堂中的学生由于无法良好的融入进实际的课堂中,对教师所讲述内容一知半解,无法进行有质量的学习。

2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2.1教学方式形象化

我国各高职院校中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普遍具有单一性,且教师往往占据了心理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突出,对提高其课堂学习质量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教师想要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被有效激发出来,就需要使得自身的教学方式趋于形象化,并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实际进行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以此来提升其课堂参与性[2]。第一,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心理学课堂规划过程中,应重视合理安排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留出参与课堂的时间。第二,教师也应重视利用各类心理学教辅工具,搜索以及收集各种形象化资源,例如视频影像、音乐图文等,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知以及明晰心理学中的各类知识理论。第三,应注重随机应变的进行教学,例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基础,展开具体的心理学教学。具体而言,即在学生进行实际学习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其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使其通过自主探究,相互探讨的方式,自主找寻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2合理应用案例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处于被动,因此,其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始终无法得到具有实质性的提升。在此模式下,进行心理学学习的学生,因为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致使其无法将自身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合理融合,通常只会利用传统、单一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注重于使学生在具体进行心理学学习时,可以自由、大胆的对知识进研究以及质疑,有助于学生实时表达内心想法,可以让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其提起对心理学课堂的兴趣,对促进其心理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3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法

以具体的实践理论为基础,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各高职院校更好地明晰其实际的教学重点,有利于其促进其人才培养工作更高效率的实施。因此,在具体实施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将实际理论合理融入进实践活动中。其中,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帮助其更高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在实施具体的理论教学时,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或者要求其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在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基本心理状况进行明晰。且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学生的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探究合理、科学的学习方式,例如:五步法。同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应鼓励其大胆将心中的疑问讲出来。

3结论

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想要进行高质量、高质量的心理学教学,首先,就要求相应的心理学教师着重于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正确明晰现存于实际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寻以及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应着重于引发学生兴趣,以及提升其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娟.“人本的积极心理学”与“实证的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方法论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35(3):202-206.

[2]张大均,苏志强,王鑫强.中德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比较研究——基于-发表论文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4):115-123.

篇10: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思考论文

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学要着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学的重要方法,适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案例教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应选择适宜的案例,制订好技能训练计划,遵循教学程序,这样才能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

一、对职业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认识

时下谈论案例教学的确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讨论得多并不表示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仔细观察,发现有关于中小学案例教学的讨论,也有高校案例教学的讨论;有的讨论案例教学一般原理问题,有的讨论各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再深入观察,研究者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理解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的是指案例教学,有的是指的举例教学,但从表述上统统都称为案例教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谈的职业院校的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引入的案例教学法,同大家讨论的案例教学或举例教学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创造,因其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有着特别的功能,所以在全世界众多高校教学中广泛使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奉行原理教育,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法,基本没有使用案例教学法,传统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它以培养各行各业懂技术、会操作的劳动者为目标,担负着与传统高等教育不同的使命。职业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培养方法,以实现其目标,案例教学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引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在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被定义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对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进行讨论。我国的《教育大辞典》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适应了职业教育的需要。虽然举例式案例教学很早就运用到了教学中,但与高职教育结合的案例教学比较晚。虽然目前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中广泛使用,但由于相应的案例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以及针对性等,从我国的现实环境中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案例还需要下一番狠功夫,而且实施案例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所以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对案例法的运用还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了解目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情况,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后,笔者认为高职教学中的案例组织和教学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提高案例教学实效,彰显职业教育案例教学特色。

二、当前高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但目前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案例教学法尚未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尚未凸显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一是很多案例呈现形式不符合要求。依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应来自实际工作情境,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学生。但在实际中,很多案例没有以书面方式提交,也没有实景展示,只是以视频呈现案例情境,或者由教师口头叙述,纯属举例教学。二是虽然有书面材料或实景展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参与度不高。三是一些案例运用不是以技能训练为目标,只是起到演示、证明的作用,甚至有的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有趣。所以,看似是做了不少案例教学,花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效果。

2.教师对职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及实施要求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二是案例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前没有认真筛选案例,有的案例文字冗长,学生收益不大;有的案例过于精简,相当于打个比方,算不上是用于训练技能的案例;案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进行讨论的主题、教师最后的评价没有事先认真设计。三是案例材料不够典型。案例材料缺乏针对性、生动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有的案例在这种场合用,在其他场合也用,没有赋予典型案例确定的技能训练目标,缺乏应有的情境、氛围和过程,不能表现职业教育案例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特色。

3.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使用不规范。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做出评价,从而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组织案例教学的经验,也不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相关要求,很多案例教学缺乏情境氛围的营造和过程设计,没有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学习者不是以当事人身份来分析处理问题,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了解过程和结果。由于缺乏基本的操作程序规范,各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不同,所以善于组织讨论的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高,教学效果就不好。

4.现有教材案例形式多样,举例、案例等概念混杂不清。目前专业的案例教材不多,更多的是案例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的专业课程。有案例的专业课程教材对案例的设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安排在各章节开头的引入案例;二是安排在课文知识内容中的案例;三是安排在课文章节之后的技能训练案例。把案例作为教材内容是高职教材的特色,便于学生自学,但有些教材安排案例较多,且案例与举例混杂在一起,导致教师处理教材的难度加大。另外,大量偏于解释说明、不具有技能训练意义的案例,可能会分散教学目标、淡化教学重点、占用上课时间。

5.案例教学缺乏计划方案指导,随意性大。近些年来,有些学校专业课程开始尝试对课程做实训大纲,以规范教学技能。一直以来,高职各课程的技能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案例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自由掌控,用什么材料,用与不用,用多用少,都由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虽然由教师灵活把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是必要的,但缺少计划方案,教学行为难免有随意性,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恰当等,这就很难保证各课程的技能训练全面有效地落实。

三、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的对策思考

从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要想通过案例教学达到技能训练目的,首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选好案例,并规范实施。提高高职案例教学效果,应当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1.有目的有意识地收集案例材料。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要有案例,收集案例材料是为了找到更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依据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材料应当是社会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过程或片段,其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活动与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只是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截取,并加以整理,把它变成可用的案例。案例材料包括两大类:一是文字案例,二是媒体视频图片案例。无论哪类案例材料,我们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筛选,这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材料很多,收集途径也多,如网络、杂志、报纸电视等,网络技术很好的教师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临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规范的案例教学应当事先准备,要依据课程标准及技能训练内容去收集、整理案例,包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场景,也包括行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典型事例或工作过程的片段。收集整理好材料后,还要进行教学设计。

2.选择好案例材料。案例教学不规范,首先就是因为没有精选案例。实际收集的案例材料会比较多,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选择最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材料。依据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以及实施案例教学所需的条件,案例材料选择应当参照以下几个标准:其一,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案例要确实能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服务,通过案例,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例如,商务谈判课中,让学生分析一个谈判案例中谈判者运用的策略和语言技巧。其二,要有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尽量与行业和专业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将之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同时也要选择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贴近的案例,来源于生活的、身边发生的、近期出现的新鲜事例,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三,要有可行性。案例的运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包括概念性技能训练和操作性技能训练。概念性技能训练案例的运用相对比较容易,操作性技能训练有时需要一些其他条件才能实施,比如时间、场地、设备材料等。除以上要求之外,案例选择还要考虑生动性、启发性等因素。案例选择的工作量其实很大,要阅读大量资料,要进行反复比较,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

3.组织案例,制订好案例教学计划方案。所谓组织就是把选择好的案例材料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形成案例教学计划,以便顺利地实施案例教学。由于每门课程都有规定学时,所以就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度,无论是理论课还是技能课,都必须有计划地分配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高职教育课程课时的分配一般是理论与技能实训各占50%。案例教学理当也要按计划实施,组织案例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案例组织就是要根据各门课程分配的实训课时数,同时考虑其他实训教学法所需课时,综合考虑后再具体安排案例教学的任务,使案例教学具有计划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许多大学各专业课程都建有完备的案例库。在组织案例的基础上,每门课程都可以进一步建立案例库,案例库可以给案例教学提供有效保障。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虽然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但案例库建设还没有得到重视。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法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方法,案例库建设应当尽快纳入课程建设范围。

4.规范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从目前实施案例教学的现状看,笔者认为制定一个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很有必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案例教学因专业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理论上讲,应当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教师应在选择组织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好案例教学的过程,明确教师、学生的角色与活动内容。规范的教学程序可使案例教学有效地实现技能训练的目的,防止盲目使用案例而占用时间。同时,对案例教学操作有规范要求,可督促教师认真选择、处理教材案例,有助于解决现有教材案例设置多、学生案例意识淡化、对案例失去兴趣、分散教学目标、分散重点等问题。现在不少高校年轻教师多,他们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当教师,不太了解职业教育中的技能训练教学,规范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整体提高高校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关方面有必要开展一些案例教学法应用培训。

5.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担好教师角色。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以计划方案为依据,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外,教师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独立处理许多临时问题。从案例教学的需要来看,第一,教师要理解课程标准,弄清楚所教课程的技能训练内容、目标及所需课时,并确定案例与训练目标的结合点。第二,处理好书本上的案例与自己准备的案例材料之间的关系,要对书本上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做好取舍。第三,要处理好文字案例与视频案例的关系,恰当运用不同形式的案例,以充分发挥不同信息载体的案例教育效果。第四,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能集中使用一个案例就尽量集中使用一个案例。案例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删,做到恰到好处。第五,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案例教学实施效果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密切相关,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技能培养要求,提出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案例,并找到解决办法,教师要控制活动过程,最后给予恰当的评判。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忌教师自己边导边演,代替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能动性,扮演正确的角色,教师就能把好案例的教学功能发挥出来,实现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等都是现在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所以这些方法能显示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因为他们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技能。高职教育中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运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即要围绕技能训练去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几种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高海燕.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之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10).

[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7).

[3]王祥修.美国法学案例教学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3).

[4]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4).

[5]朱友涵,李拉,陈琳,等.案例教学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4).

[6]许琼华.课堂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7(5).

作者:王晓婷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篇11: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思考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文作者通过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结合儿童绘画心理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实际教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儿童绘画

美术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美术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于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征的美术教学,才能使未来的学前教育者适应岗位的需要。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教学目的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与学生临摹,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自主表现能力被教师的模式化符号取代了。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者,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容易模仿他们的老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把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对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使美术教育成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术课教学主要内容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高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础,绘画教学又以简笔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典型、突出的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即成人创造的模式化的符号。关于儿童学习简笔画利弊问题的讨论较多,美术教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如下共识:简笔画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易使儿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容易使儿童走进平面表达的死胡同。3.美术课教学形式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常常采用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忽略了儿童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更给将要走上讲台的幼师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将来美术教学中也采用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模式。儿童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手段引导儿童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表现内心的一种素质教育手段,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儿童学习热情,教会儿童认识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主。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提高幼师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其了解儿童绘画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美术育人目的观。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建议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遵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1.优化课程设置。将三学年段的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美术基础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线描、色彩、素描等,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二阶段进行各种绘画材料的掌握训练,主要教学内容是训练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儿童画创作,使其掌握国画、版画等绘画形式,教学时间为1学年;第三阶段进行儿童美术教学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各种绘画方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儿童美术的特点、发展规律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时间为1学年。2.调整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突出、加强线描的教学。传统认为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但该阶段的学生基础薄弱,兴趣持续时间短,在半年多时间内较难掌握素描技法。线描撇开光影关系,学生只研究线条造型,较容易掌握,并且学好线描对后面简笔画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线描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装饰画的.教学,将绘画由立体转向平面,然后进行色彩教学。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难以开展色彩写生,可以采用装饰画的方式练习色彩的搭配与调合。3.灵活教学形式。第二阶段的绘画材料综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堂课往往不是单一的绘画或手工,而是两者相结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色彩、手工等内容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会更加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绘画教学中,学生可以画在不同形状的纸盘或刮画纸上,画好后试着用泥巴捏;画人物时,教师可以把人物表情和手指画结合,增强学生作品的生动性。一堂良好的美术课应该是多种材料的巧妙结合,灵活应用,这需要教师熟悉各种材料,具有灵活应用各种材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尽量让课堂呈开放性。有的课程特别是手工课不需要教师示范。教师应充分准备材料,学生会观看图片后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创作。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由教师讲解。如,在线描教学中,作品的最终效果由学生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只示范重点,尽量给学生充足的创造空间。教师还可以用开放性的作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布置作业时仅给主题,不限制材料、制作方式,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大学课堂和幼儿园课堂区别比较大,教师不能用教幼儿的方式教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美术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练习。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一件折纸作品,课堂上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式介绍做的动物场景,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过程。第二,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幼儿园优质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体会被教、学、传教之间的差异。如,在变体美术字教学中,介绍完各种变形方法后,笔者给学生观看了一段教师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变形后印在T恤上的视频。

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其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教学知识,还需要利用美术为其他课程服务。大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的差别比较大,如何培养出适应幼师岗位需求的人才,如何增强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是高职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9).

[2]赵晶,张雨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大众文艺,2010(20).

篇12: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编研质量的思考论文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编研质量的思考论文

【摘 要】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编研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编研成果利用价值不大、编研成果缺乏低成本简捷推广手段等问题。对此作者认为,首先要重视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同时,档案编研工作要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突破工作局限性,积极探讨与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编研等途径以改善和提高档案编研质量,还要借助数字化网络化途径进行编研成果推广,使编研工作带动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 编研质量 提高

随着国家档案法规的落实以及医院自身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医院对档案管理越发重视,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开始全面系统地对本单位档案实行综合管理。档案室的成立,改变了长期以来医院档案、文件资料管理分散、缺乏责任人、丢失严重等问题。其中部分医院综合档案室还通过了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国家一级的评审,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我院在继6月上旬医院整体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之后,6月下旬,又通过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评审,从而使医院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作者在从事档案管理数年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行工作,也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众多档案网站,发现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编研工作成为档案管理或者档案升级中的不小难题,表现在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拔尖者不多,对档案编研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的心理,编研成果精品少,滤布缺乏“适销对路”的编研成果;另外,已经完成的编研成果因各种原因致难以在单位内公开发行,影响了编研成果发挥信息资源共享、资料参考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几年来实践,就档案编研工作谈几点体:

1 提高医院档案编研人员素质,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对于省市一级档案馆从业人员来说,目前各医院从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尤显不足,很多原来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而是从行政、护理、计算机管理等部门转岗过来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培训之后,便开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平心而论,这样的档案管理人员,完成日常档案管理业务还是能够胜任的,然而,综合档案室面临的不仅仅是保管和丰富库藏的任务,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从更高层次开展档案服务是综合档案室生存基础和发展方向,是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发挥资料保管、信息中心的重要手段

再者,从医院综合档案室而言,由于受编制的关系,每家医院的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仅有2~4名,在人员少、要求高的情况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分工无法很细,每个人要身兼数职,如档案收集整理、电脑录入、装订上架及日常管理均可能是一二位人员完成,除此之外,还有负担一定的编研业务。面对如此客观事实,作为档案编研人员,撇开有献身档案事业的思想境界不算,首先应该是一专多能,除了必须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档案管理政策导向,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再者,要熟悉医院基本情况,了解医院发展动态,掌握足够多的编研素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选准编研题目,编写出有实用价值、参考意义的编研成果

具备以上素质的档案编研人员,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然而,从方便工作、提高效率出发,编研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借助现代科技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要学会借助网络及时了解、传递专业信息,熟练掌握电脑写作、编辑,采用文字扫描识别方法提高文字录入效率,借助美工编辑软件如photoshop、Ulead PhotoImpact、corelDRAW、PageMaker这样的专业图像编辑、文字排版软件,应用到档案编研中的美工编辑、文字排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对外界依赖,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效率,提高编研成果整体效果

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应该有多种途:是医院领导有意识选拔素质高、责任心强、有献身档案事业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在职档案编研人员在岗学习,自学互学,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其中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营造一种互相学习沟通,支持,共同向上的氛围;三是聘请档案管理专家检查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

2 档案编研工作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由于综合档案室所处位置,远离医院各种纷繁复杂的医疗行政管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较少参加医院重大活动,压滤机滤布不能及时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编研选题可能脱离医院中心工作,造成编研成果实用性不强,或者参考价值不大。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同步”意识,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参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系统完整收集到有关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档案编研人员才能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给领导科学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给医院今后留下宝贵历史资料,档案室也才能真正发挥档案保存、开发的作用,也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融合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中,把推动医院发展作为档案室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此开展多项档案编研工作。上半年,结合广东省开展卫生系统行风评议活动,我院档案室对1990年以来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有关本院医德医风报道进行编辑(主要采用文字扫描识别录入),编写出12万字的《我们的心灵比白云高洁——1990年~20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媒体报道集萃》,并发给相关科室,该书既成为医院医德医风生动教材,也使零碎、缺乏连贯性的媒体档案资料有了一次系统整理。结合名人档案工作的开展,医院综合档案室搜集十余年历史资料(含相片、媒体、医院大事记等),自己设计排版,并借助单位彩色打印机出版了《李嘉诚先生与第二附属医院》专题画册,该画册已成为本院职工爱国爱院的生动教材。下半年,按照汕头市卫生系统关于各医疗单位开展编写院志的要求,我室依托丰富档案材料,承担了《院志》编写工作,在人手少,时间紧的情况下,编研人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认真组织素材,核对材料,统筹规划,终于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计文字24万,插图60幅,以及大量图表、电脑示意图的《院志续编》(1988年~年),受到医院领导的.好评

3 医院档案编研人员要突破自身局限性,采取与其他科室联合编研形式,有针对性开展高质量的专项编研工作

客观来说,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所涉及范围较窄,要满足全院各科室对档案需求有一定困难,这也带来了档案室编研成果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或者说,完成的编研成果在医院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实用参考价值

针对此问题,我们认为,要使编研成果有用武之地,在医院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其方法是要大胆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发挥档案室库藏资料丰富、有较强编研能力的优势,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专业性编研成果写作。这样,既可以较快完成预定目标,又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深入掌握各科室动态,对进一步发掘、收集档案材料有较大帮助

就医院具体单位来说,档案编研人员与职能科室开展编研工作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类似与党委部门合作开展党建专题编研,与信息统计部门开展疾病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护理部门就护理人员知识层次、护理新技术开展相应专题编研等等。可以说,突破档案室自身限制,多部门开展联合编研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我院综合档案室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月在医院职代会召开前夕,与工会合作完成了《腾飞中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医院工作回顾)专题展版,中,完成《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依法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1993年~20医院工会工作回顾)等专题图片展,专题展览其素材、美工设计、电脑排版均由综合档案室人员完成,展览后职工对其反映效果极佳

4 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积极开展编研成果推广工作,提高编研成果的两个效益

编研工作完成后,编研成果的推广利用才是编研工作目的所在。由于医院自身经济的原因,编研成果往往难以印制成册并在单位范围内推广发行。即便是采用内部手工印刷形式,出版一种编研成果起码也要数千元资金,更不要说通过出版社在社会公开发行。综合档案室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编研成果之后,却将其藏于深闺,束之高阁。假如档案编研成果没有送达有关人员手中,则根本发挥不了档案编研作用,其意义便大打折扣

事实上,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推广档案编研成果便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编研成果以电子文本形式(类似以word文本、电子书、网页、PowerPoint幻灯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电子光盘或网站进行推广提供利用,同样达到出版发行目的。目前光盘价格低廉(每片光盘市场价2~5元),而容量大,采用光盘出版形式其成本低微。我院综合档案室对自己编辑完成的十余种编研成果,除了每种仅自行印制数份供存档及领导审阅外,其余均以网站形式制作成电子光盘。光盘内容有《院志》、《人物志》、《大事记》《历年干部任免文件》、《光辉的足迹——历年医院发展媒体报道集萃》、《1990年~2001年医院医德医风媒体报道集萃》、《全宗指南》、《医院基础数据汇编》、《李嘉诚先生与第二附属医院(专题画册)》、《相片档案专题》、《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汇编》等12种编研成果,共计90万文字、近千幅相片及视频文件等,如此多的内容汇集于一片薄薄光盘中,送发至各科室中,给全院干部职工浏览、下载、剪贴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充分发挥了编研成果所起的作用。

篇13:高职院校帮困工作例证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帮困工作例证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圆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大学梦,“让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上的起学”已经成为政府以及其他许多部门的工作目标。我们学院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能考上我校的贫困学生入学亮起了绿灯。然而入学之后学校该做些什么,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关心帮助他们,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本文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为典型,通过调查贫困学生现状及其助学状况,进而对高职院校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做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帮困 工作

目前国内贫困生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谈起我国贫困生问题的凸显,就要追溯到我国高校招生的并轨,自此高等教育成本实行分担制,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受教育者自己“买单”,并且随着99年开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我校作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时刻牵动着学院以及系部领导和老师的心。

如何有效的解决贫困生问题,如何更好的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成为我们构建和谐校园不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院纺化系开展的帮困助学工作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对贫困生现状的分析

我们对贫困生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学生本人申请,然后经班级民主评议通过,系部对其贫困材料审核,对其家庭情况和学习、品行进行调查,符合条件者录入贫困生库。我系目前共有515人录入院贫困生库,占我系总人数的20%,其中除五年制贫困生较少之外,其他年级贫困人数逐年递增。

在这515位贫困学生中,又分为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两种,其中有410人为一般贫困,那么这类家庭的致贫原因通常为父母务农,多子女上学等等。有105人为特别贫困,原因大致为父母双亡,单亲或者父母有重大疾病等。

另外,从生源地来看,我系贫困生大多都是来自于苏北农村或者河南以及广西几个省份。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国家计划生育制度的不重视,也都是导致这些家庭贫困的原因。

二、帮困的举措

多年来,在帮困工作中我系形成了“奖、勤、助、贷、补、减、免”等一套制度。每年通过申请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的各类资助多达两百多万。这对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对家庭突发状况而引起学生突然贫困的现象,系部会及时了解情况对其进行“特别”帮困。例如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系部在第一时间调查受灾地区学生的家庭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情况,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和经济上的补助,全系师生更是自发对这些同学进行捐款等持续的爱心关注。

另外,学院系部的关工委成员以及系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都和贫困学生结对子进行关心和交流。经常与困难学生谈心。通过谈心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动态、心理、学习生活情况,主动关心他们,尽量解决其疾苦。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有的系学生数目为学院之首,贫困生群体也相应为全院最大。在与贫困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个群体学生的朴实、可爱、踏实、认真。但是不可否认,这个群体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如何引导好这个群体,如何及时的解决好这个群体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就成了学院以及系部时刻思考的问题。

1.自我定位的偏差。有一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自闭、消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让同学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觉得“低人一等”,因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我封闭,保持着自己所谓的“自尊”,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变的性格孤僻,异常敏感,学习成绩也不如人意。

作为一名贫困学生,特别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冷静看待自己经济上与他人的差距,要积极地面对人生,避免心理上的自卑、自闭,要增强自信,加强自己的主动性,要以平等的心态多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不要认为和他人有差距,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只有自己战胜了自己,才能与他人相处和谐,才能融入集体,所以这要求我们老师更好的.做好引导工作,在普遍宣传的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对个别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积极引导。为此,系部专门引进了一名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建立了系部心理访谈室“宜心坊”。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以及温馨的访谈室环境为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开辟一片可以吐露心声,进行“精神解困”的天地,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自主、自立意识淡薄。我们的学生群体主要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特定的社会和生活环境造成这一年龄层的学生自力能力差,依赖性强。“等”、“靠”、“要”成了一部分贫困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写照。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例如学校欠费问题,一部分贫困学生虽然能交上一些学费,但是他们怀着“等、靠、要”的思想,不先缴纳学费,而是等着机会申请各类资助,将学费用于购买手机、化妆品等高档生活用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院欠费问题严重的现象。同时自主、自立意识的淡薄也造成了贫困生懒惰心理的滋生。因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对贫困生问题高度关注,在经济上给予较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交不上学费和吃饭难的问题。于是,一部分贫困生就心安理得的过起了这种依赖他人的生活,渐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主、自立意识,这对贫困生在校乃至以后的生活都是不利的。

在政府,企业和学校各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帮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困难。首先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年来,通过系部对助学贷款知识的宣传,我系共有三百多位同学申请到了助学贷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些学生将用自己工作以后的工资来分期还清贷款的学费,这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其次,我系提倡学生自主脱贫的另一项举措是引导和帮助贫困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系部积极与学校图书馆、后勤服务公司、校企合作单位等部门联系,为贫困学生勤工俭学牵线搭桥,让同学们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着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3.感恩意识缺乏。在国家、社会、企业对贫困学生不断帮助的同时,一部分学生却缺乏感恩之心,甚至麻木的觉得理所应当。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以及成功。所以,我们认识到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学院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等两课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其次,系部创造氛围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宣传板、横幅标语、系部网站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怀有感恩之心。再次,系部动员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志愿加入系“谐和服务总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爱心与劳动来感恩回报社会,一位同学说当他看到他人投来感激的目光时,才深刻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贫困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政府给予了越来越好的政策扶持,社会也给予的越来越多关注与关爱,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拿出自己的爱心,积极关心这个群体,积极引导,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为其指引方向,给予温暖。作为贫困学生自己,则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信,自强,自爱!

相关专题 高职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