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布衣居家阅读理解及答案

hjy-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jy-s”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亭林布衣居家阅读理解及答案(共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顾亭林布衣居家阅读理解及答案

顾亭林布衣居家阅读理解及答案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9.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

(2)焉能五易其稿耶

10.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 (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 (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 (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1. 结合短文,简要分析顾亭林的身上有哪些品格?(4分)

9.(2分)(1)消灭 / 除掉 (2)修改 / 改变(每答对一个得1分)

10.(3分)A

11.(4分)从顾亭林在家“恒服布衣,无寸缕之丝”、书稿为鼠所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五易其稿”

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艰苦朴素、豁达淡定、勤奋治学和持之以恒的品格。(意近即可)

篇2:《顾亭林居家》阅读答案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9.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

(2)焉能五易其稿耶

10.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 (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 (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 (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1. 结合短文,简要分析顾亭林的身上有哪些品格?(4分)

9.(2分)(1)消灭 / 除掉 (2)修改 / 改变(每答对一个得1分)

10.(3分)A

11.(4分)从顾亭林在家“恒服布衣,无寸缕之丝”、书稿为鼠所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五易其稿”

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艰苦朴素、豁达淡定、勤奋治学和持之以恒的品格。(意近即可)

篇3:《顾亭林居家》的阅读答案

《顾亭林居家》的阅读答案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分)

参考答案:

12.日常 居家在家时 其实

13.A

14.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15.豁达 勤奋好学

篇4: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原文及翻译附答案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原文及翻译附答案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参考答案:

1.(1)日常,在家,居家时

(2)其实

2.A

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4.豁达,勤奋好学

篇5:高中语文《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原文及译文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2.恒:时常。

3.愠:生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②焉能五易其稿耶?

11.根据短文概括顾炎武的优秀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0.(4分) ①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

②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11.(2分) 艰苦朴素;勤奋治学和持之以恒的品格;豁达淡定的`气度。(写出2点即可)

参考译文

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顾亭林说:“老鼠咬我的稿子,其实是勉励我,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怎么能多次修改呢?”

篇6:顾亭林先生勤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顾亭林先生勤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①。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

①区域:地理环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手不释书( )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 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顾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放。

(2)到;去。

2、面对面坐着,畅饮着酒,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

3、手不释书。

4、我们要抓紧任何机会读书学习。(任何条件、任何时间,都不妨碍我们读书学习)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学好语文的十个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6.重视语文课本,学会考前复习的正确方法

虽然从初中开始,语文考试中大部分的题目都不再与课本内容总结相关,但是课本依旧是学习的基础,不能因为考试没有直接考到就认为语文书没有用处了!

7.学会预习和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9.学会独立思考

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问,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多问几个问题。

10.专心听课

除了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外,还应该开始写,圈出书中的圈子,记下笔记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和要点,积极思考。

篇7: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3)咨其风土 咨:

2.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

3.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答案:

1.(1)放下(2)到(3)询问

2.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A

4.勤奋、严谨、专注

相关专题 布衣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