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暖的地球阅读答案

温暖的感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温暖的感觉”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变暖的地球阅读答案(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变暖的地球阅读答案

变暖的地球

(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

(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

(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1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20xx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

(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厘米,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风暴潮的威力。

(7)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专家推测,到20xx年,海平面将比20xx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以内的沿岸地区。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7)段划线句“绝大部分”表范围,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大多数不到一米,但也不排除例外,“绝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B.文章以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的奇特现象开头,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起思考,同时也自然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C.专家推测,不久的将来,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所有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D.第(5)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将会带来巨大了影响。

小题2: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6分)

小题3:请根据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解释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2:科学依据:(经过全球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测量计算,)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影响:地球变暖已经使岛国、沿海城市遭遇威胁,家园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世界版图将变成另一番模样。(评分说明:科学依据2分;影响共2分,现在及未来影响各1分。科学依据中不答出“最近100年”、“0.74℃”不给分;未来影响中不答出“变成另一番模样。”不给分。)

小题3: 地球温度升高(2分)。导致青藏高原冻土融化,使原本封冻的水从地下冒出来,所以普布家地面冒水了(2分)。(如果只答第2段原句得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专家推测,到20xx年,海平面将比20xx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可知,选项C中的“所有沿海地区”的说法是错误的,与原文不符。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可以提取出第一问。第二问审题后确定范围是四至文末,尤其是“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 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这些关键语句,给我们提示了文章的大致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出正确。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可知,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另外“变暖”导致第二段中所说的“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综合相关信息由可知,地球温度升高是根本原因,青藏高原冻土融化是直接原因。

篇2:《变暖的地球》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变暖的地球》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

(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

(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

(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厘米,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风暴潮的威力。

(7)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专家推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比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以内的沿岸地区。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

(选自《走进科学》5期 有删改)

1、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4分)

2、说明文的语言讲究严密、准确,请从第(7)段划线句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3)

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

3、请根据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解释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3分)科学依据:经过全球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测量计算,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影响:地球变暖已经使岛国遭遇威胁,家园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世界版图将变成另一番模样。 (评分说明:科学依据2分;影响共2分,现在及示来影响各1分。科学依据中不答出最近100年、0.74℃不给分;未来影响中不答出将不给分。)

2.(3分)示例一:绝大部分表范围(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不到一米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二:不到1米,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三:13%,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3(3分)地球温度升高(1分)。导致青藏高原冻土融化(1分),使原本封冻的水从地下冒出来,所以普布家地面冒水了(1分)。

篇3:从地球变暖谈起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从地球变暖谈起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从地球变暖谈起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8.3℃,读作( )

A.负88.3度

B.摄氏负88.3度

C.负88.3摄氏度

D.88.3摄氏度

2.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是 。[来

3.如图4.1-2所示是一只正放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

A.16℃

B.4℃

C.-4℃

D.-16℃

4.小明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差不多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观察到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一样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5.下面是小红做测量液体温度的一些实验步骤,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面的编号有序地排列出来。

A.观察温度计里水银柱液面,当液柱不再升高时,记下读数

B.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C.估测液体的温度

D.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放在稳妥的地方,整理好仪器

E.此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F.读数时眼睛视线应与温度计里细玻璃管内的水银液面相平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指出该同学操作的两项错误之处。

(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没有刻度。请你想出两种方法给温度计标上刻度。

【参考答案】

1.C

2.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不应分开读

3.C

4.C

5.CBEAFD

6. (1)插入后要等液面稳定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

(2)常用温度计不能拿出来读数

7.方法1:把温度计放进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到达的.刻度规定为0℃,把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到达的刻度规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100等分。方法2:找一只准确的温度计,把它们放到同一杯水中,根据准确温度计的示数标出待刻度的温度计液面相应的温度;再把它们同时放入另外的与前面温度不同的水中,采用类似的方法标出另一个刻度,然后根据这两个刻度值给该温度计均匀地划上其他刻度。

篇4:变暖引来冰期现代文阅读答案

变暖引来冰期现代文阅读答案

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新的冰川期的警告,可能是所有关于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中最大的一个。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基础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大气温度的升高对所谓的温盐环流的影响的预测

温盐环流又称THC,是发源于北大西洋的一股巨大洋流。简言之,温盐环流将非洲沿岸表层大量温暖的海水往北带到冰岛附近水域,那里寒冷的冬季使这股洋流的温度降低,含盐度增高,继而沉入海洋底部。这股洋流又折而往南行进,经过南美洲后沿南纬40°附近流经澳大利亚,接着沿太平洋向北到达阿拉斯加附近,在那里水温升高,这股洋流重新回到海洋表面,最终经印度洋后成为暖流再次回到冰岛。

当然实际的运行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整体的模式大概就是这样的。这股环流的水量十分巨大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水量运行速度极慢,整个环流运转一周约需要一千年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虽然比北美和亚洲纬度高了10°~15°,但其气候仍然非常温和,农业生产也很发达的原因。

如果从格陵兰和北极圈注入北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升高或者水量增加,便会改变浮力因素,海洋表层的温暖海水将不会下沉,从而很可能导致整个环流系统速度放慢甚至中止。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观测所的地质学家华莱士认为,THC的改变在过去已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几千年或是几个世纪内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近几十年内。他说,减弱的THC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在几十年内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威胁到1后可能在地球上生存的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温盐环流的中止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其中的一个可能结果便是北半球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引起温盐环流中止的多余的水量可能来自格陵兰冰川和北极冰川的融化。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彼得说,主要有两个因素改变温盐环流。一个因素是有额外的水进入海洋,另一个因素是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引起海洋表面的水密度降低。一旦海洋表面的水密度降低,海洋表面与底部的对流就会减少,这便会导致温盐环流减弱。

目前北极圈内冰川的面积正在缩小,厚度也在降低,这表明这些冰川正在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之中。

1.有关温盐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盐环流又称THC,是发源于北大西洋的一股巨大洋流,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水量,运行一周大约需要一千年。

B.温盐环流将非洲沿岸表层大量温暖的海水往北带到冰岛附近水域,那里的寒冷冬季使其温度降低,含盐度增高,沉入海洋底部。

C.这股洋流折而南下,经过南美洲,沿南纬40°流经澳大利亚,沿太平洋到达阿拉斯加附近,在那里水温升高,重新回到海洋表面,再次回到冰岛。

D.温盐环流为欧洲带来温暖。欧洲虽然比北美和亚洲纬度高10°~15°,但由于有温盐环流,这里气候仍然非常温和,农业生产也很发达。

2.全球变暖如何导致新的冰川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和北极冰川融化,大量的水流入海洋,使海洋表层海水含盐度增加,浮力因素改变。

B.全球变暖,从格陵兰和北极圈注入北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升高,使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密度降低。

C.表层海水浮力因素改变,密度降低,造成海洋表层和深层的对流减少,海洋表层温暖海水将不会下沉。

D.海水不下沉,会导致整个温盐环流系统速度放慢甚至中止,从而导致北半球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

3.关于华莱士和彼得的谈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华莱士主要谈了温盐环流的改变造成的巨大影响,彼得主要谈了造成温盐环流改变的`重要原因。

B.华莱士强调温盐环流的改变在过去几十年里已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彼得着重谈今后会造成的恶果。

C.华莱士强调了温盐环流的变化会威胁到100年后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彼得强调北极冰川正在融化的事实。

D.二人谈话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一个认为引发新的冰川期是必然的,一个认为引发新的冰川期是可能的。

4.根据文意,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北极圈内冰川的面积正在缩小,厚度也在降低,这说明地球正在变暖。

B.北极圈内的冰正在融化成水流入海洋,说明THC的变化已不可避免。

C. THC使欧洲气候温和,农业发达,那么,THC的改变,欧洲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D.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参考答案:

1.C(漏掉经过印度洋后成为暖流这一过程。)

2. A(大量的水流入海洋应是使海水含盐度降低。)

3. A (B.彼得并未谈到造成的恶果;C.北极冰川融化的事实是本文作者说的而不是彼得说的;D.两人谈的内容不一样而不是观点不一样;且都只说是可能。)

4. B(说不可避免太绝对,本文只说是可能。)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平时我们要加强积累。

二、句子翻译题。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三、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阅读理解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篇5:全球变暖的原因阅读答案

全球变暖的原因阅读答案

(1)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但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在过去的,地球并没有变暖。

(2)这些数据显示,人类可能正步入一个“小型冰河时代”。英国气象局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分析了3万多个测量站提供的温度资料,于上周公布了这个研究结果。数据证实,世界温度的上升趋势在就停止了。

(3)与此同时,权威气候科学家于1月28日对《星期日邮报》说,整个20世纪,太阳能量的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正步入最小值阶段,将严重威胁地球的正常温度,使夏天变冷,冬季更冷,还会缩短利于庄家生长的季节周期。

(4)太阳能量的输出经历周期,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最高点。人类正处在科学家所谓的峰值周期“24”,也就是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这也是上周太阳风暴造成北极光出现在比以前更远的南方位置的原因。但太阳黑字数不到20世纪峰值周期的一半。

(5)美国宇航局和亚利桑那大学的专家分析了太阳表面以下12万英里的磁场的测量结果,最后发现,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将于2022年出现,到时候太阳活动会变得很弱。

(6)上周英国气象局公布的官方文件显示,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和接下来几十年出现的活动周期都会变弱,其几率高达92%,甚至比1790到1830年的“道尔顿极小期”还要弱。在这个以气象学家约翰-道尔顿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欧洲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下降了2摄氏度。

(7)但新的太阳能量衰落期还可能使太阳活动类似于1645到1715年间的“蒙德极小期”。这个以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是“小冰河期”最古老的部分,那时泰晤士河出现冰冻,荷兰运河也全面结冰。

(8)英国气象局在官方文件中称,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一结果微不足道,因为太阳对气候的.影响远不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英国气象局专家彼得-斯托德表示:“2100年前,太阳能量的输出很可能持续减少。这会使全球温度下降0.08摄氏度。我们的研究表明,数百年来没有出现的太阳活动减弱的状况不足以取代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产生的主导影响。

(9)一些太阳能量专家对这些发现表达了不同看法。丹麦国家太空研究所太阳与气候研究中心负责人亨里克-史文斯马克说:“世界温度在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会越来越低。我们还要进行长期工作才能说服气候科学家相信太阳的重要性。接下来,太阳将用它自己的方式证实这一点,根本无需温室气体的帮助。”他指出,英国气象局依赖从前的计算机模型,得出太阳活动极小期并不重要的结论。

(摘自《新浪网》之“科学探索”)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①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

②太阳能量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正步入最小值阶段,将严重威胁地球的正常温度

小题2:文章认为影响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简析。(6分)

小题3:认真阅读文章第六段,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4:从科学家对人类关注全球气变化的警告中,我们能在现实生活中为此能做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你的生活体验,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

②太阳能量的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阶段。

(每点一分,共2分)

小题2:全球气温变冷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能量的输出(太阳周期变弱);从文中“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但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在过去的15年,地球并没有变暖。”和“我们还要进行长期工作才能说服气候科学家相信太阳的重要性。接下来,太阳将用它自己的方式证实这一点,根本无需温室气体的帮助。”等句子可以看出。

(写出最主要原因得2分;有具体分析,且能证明前面的观点得4分。共6分)

小题3: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未来出现太阳活动周期变弱几率很大,也必将使欧洲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降低明显。

(只要写出“列数字”就得1分,“科学、准确”得1分,未来太阳活动的特点得1分,太阳活动周对气温降低的影响得1分,共4分)

小题4:购买碳汇林或种树;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教室里的电器随走随关。(只要围绕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共2分)

篇6:《地球大气圈》阅读及答案

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住挡紫外线,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假使没有大气或大气中的臭氧明显减少,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18.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大意(不超12字),指出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大意:                (2分)

作用:                (1分)

19.结合文章,对下面材料中智利海伦娜岬角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卫星探测表明,臭氧明显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不敢进行日光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戴上太阳眼镜、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那里的羊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兔子几乎眼睛全瞎。

答:

答案: 说明文阅读7分

18.(3分)大气圈对地球起保护作用。    领起下文写大气圈保护地球的内容

19.(4分)示例:臭氧可以防止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伤害生命。地球臭氧明显减少的区域在南极上空。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距离南极较近。那里紫外线强烈。人和动物受到了紫外线的伤害

篇7:地球清洁工阅读答案

动物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工。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争先恐后跑来报名。

主考官大猩猩问:“请说一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

海鸥第一个发言:“我能把人们乘船时扔到海里的剩菜吃掉。我做海洋清洁工最合适。”

“我呀,生活在淡水河里。”鲫鱼说,“河里的水草、水虫和垃圾是我爱吃的食物。”

乌鸦走上前说:“别看我模样丑,我挺爱吃地上的蝇蛆、地蚕等什么的,做地面的清洁工最合适。”

“我能吃掉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变成肥料,让植物长得更茂盛。”蚯蚓说,“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怎么样?”

“嗯,可以,可以。”大猩猩点点头。

这时,一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发言:“请写上我的名字。”

“你,屎壳螂?”乌鸦瞅了他一眼,“嘿嘿!小不点儿,你也想当清洁工?”

“是呀,我能把牧场上的牛羊粪滚成粪球儿,埋到地底下。我做牧场清洁工不行吗?”屎壳螂说。

“行,当然行!”大猩猩记下了屎壳螂的名字,对大伙儿说:“你们都是很好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好。从明天开始,请大家分别去做环境保护工作吧!”

篇8:地球清洁工阅读答案

1.从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 )

枯萎——( )

2.填空。

(1)招收地球清洁工的单位是( ),主考官是( )。

(2)参加应聘的动物先后有( )、( )、( )、( )、( )。

3.用横线画出文中三种对话的形式。

4.想一想,再回答。

(1)文中“小家伙”及“小不点儿”指谁?为什么乌鸦会瞧不起它?

(2)文中的“大伙儿”包括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当哪里的清洁工?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高手也可来应聘?

篇9:地球清洁工阅读答案

1.丑 茂盛

2.(1)动物环境保护局 大猩猩;(2)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螂;

3.略

4.(1)指屎壳螂。它小,乌鸦认为它做清洁工不行。(2)海鸥:海洋清洁工。鲫鱼:河中清洁工。乌鸦:地面清洁工。蚯蚓:地下清洁工。屎壳螂:牧场清洁工。

5.蝙蝠:山洞清洁工

篇10:《流浪地球》阅读答案

《流浪地球》阅读答案

①《流浪地球》是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4分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②_____一太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4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2.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篇11:《数字地球》阅读答案

陈晓云

①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④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客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 “货”。

⑤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篇12:《数字地球》阅读答案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

A、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

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

D、网络体系。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

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

C、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

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相关专题 变暖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