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教学计划

xuanxuan_022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uanxuan_022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阅读课教学计划(共12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三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本学期为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继续完善我校3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按照以下计划上好课外阅读课。

课时安排:三年级9课时

阅读主题:走近杨红樱方法渗透:抓重点词句体会书中的人物形象(抓重点词作批注)

第一课时:走进杨红樱阿姨。介绍杨红樱的基本情况,挑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2―3部作品,教师简单讲述故事内容并介绍杨红樱的其他作品。宣布本学期将围绕《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籍开展的一系列有意思的课外阅读活动。

第二课时: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进教室自由、安静地阅读。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亲子阅读。

第四课时:抓书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书中的人物形象。从描写人物的词句入手,体会书中人物的性格、情感进而读懂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六课时:杨红樱好书推荐与好书交换。学生挑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最喜欢的一本向其他同学进行推荐,可以讲述书中最有意思的故事,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书中最有意思的句子等等,最后评出“最佳推荐小书虫”。将自己喜欢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一两本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同一系列中的其他书籍。

第七课时:“趣味伴读”联谊会。三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小朋友共读一本书。

第八课时:“我笔下的故事人物“漫画比赛。针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把书中最喜欢的故事人物以漫画的形式画下来,可用书中的词语、句子或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人物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和展示。

第九课时:阅读情况评价,背诵篇目过关。

篇2:阅读课教学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初一年级制定了 “阅读课”阅读计划。

一、具体安排

第1——2周 学生读《爱的教育》,精彩部分要细读,可写摘要,写心得。

第3周学生交流《爱的教育》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故事的主题等问题。

第4——5周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并摘抄哲理深刻的诗句,撰写心得体会。

第6周 学生交流《繁星春水》的主题及心得体会,并试着背诵其中的几首小诗。

第7——9周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以及韩非子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寓言故事。做好批注、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第10周 学生把阅读过的寓言改编成故事,课上演讲故事并简要谈谈所受的启发。

第 11——14周走近作家鲁迅、朱自清、老舍。阅读他们的经典散文、通读他们的人物传记、撰写名篇的鉴赏。

第15----16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本进行展评,参观学习,取长补短。

二、指导措施: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读书方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分组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以及课后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读书时要做读书笔记,圈点勾画、做批注、写读书笔记。或者做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写读书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5、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6、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7、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笔记本的展评并评出奖项。

篇3:阅读课教学计划

阅读课教学计划模板

阅读课教学计划模板

一、教学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三、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不能一两个月都不变一次)、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认真上好“阅读课”。

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5、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段位”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段,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段位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学生将发给每班《读书成长册》,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2——6年级每班每两周要出一期《读书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篇4: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㈢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及诸神魔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㈣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西游记》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篇三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两年前我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二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减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 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XX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 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

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 课内名著导读 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寓言、民间故事的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

《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我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 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两年多坚持下来,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有一些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一个片断或故事,而其背景又是非常复杂的,如果阅读了有关背景材料,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荒岛余生》、《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可见,适当发散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课外阅读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有同学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就提出,既然作者说要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为什么自己要在决斗中丧生?……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文学的品味也提高了。课余,同学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大谈读书的体会,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所读作品也渐渐远离武侠、言情之类,阅读的范围更广泛,品味更高雅了。不少同学一有空就逛书店,选名著,甚至已有学生开始涉猎托尔斯泰等世界级文豪的作品了,这对初中生来说,不能不说是可喜的现象。

再次,学生不断形成鉴别批判能力,对于美丑的鉴别,对于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的分析等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学了《丑小鸭》之后,他们会联系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确定只有在努力奋斗之后才会赢来美好的未来的信念;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篇5: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两年前我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二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减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 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__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 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

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 课内名著导读 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寓言、民间故事的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

《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我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 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两年多坚持下来,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有一些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一个片断或故事,而其背景又是非常复杂的,如果阅读了有关背景材料,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荒岛余生》、《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可见,适当发散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课外阅读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有同学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就提出,既然作者说要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为什么自己要在决斗中丧生?……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文学的品味也提高了。课余,同学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大谈读书的体会,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所读作品也渐渐远离武侠、言情之类,阅读的范围更广泛,品味更高雅了。不少同学一有空就逛书店,选名著,甚至已有学生开始涉猎托尔斯泰等世界级文豪的作品了,这对初中生来说,不能不说是可喜的现象。

再次,学生不断形成鉴别批判能力,对于美丑的鉴别,对于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的分析等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学了《丑小鸭》之后,他们会联系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确定只有在努力奋斗之后才会赢来美好的未来的信念;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篇6:六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六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六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模板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细化与补充,促进五年级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4、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班级课外书以及订阅的作文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除固定的阅读课外还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

(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五、课型安排

1、阅读指导课。

2、阅读欣赏课,包括古诗词,并进行摘抄。

3、作文欣赏课,包括指导,学习方法。

4、阅读汇报课,以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体会等。

篇7: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初中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合学校“361全覆盖”模式和县课题组计划,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本阶段的工作目标如下:

⑴“十注阅读法”基本成型,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十注符号”开展批注性阅读,基本养成了“十注阅读”习惯,通过“带疑初读”,基本能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环节的相关内容;

⑵深化、拓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继续加强小组合作成型化建设,小组长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实施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能得出组内的集体阅读成果,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学习;

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是合作学习小组凸显合作效能和延长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证,“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课堂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小组学习习惯的建设”、“小组德育品行的建设”、“小组校纪班风的建设”、“小组清洁卫生绿化责任制度的建设”、“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小组家庭管理联系制度的建设”、“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建设”。

⑷核心目标的教学基本达成,能做到一个“五环节课堂教学”与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的紧密对应,基本实现“一课落实一个目标、一课得到一项发展“的教学目标。

⑸进行每周一节的能力层级目标课,能开展“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得到有效发展;

⑹认真落实每两周一节的小学、初中的“自主推荐课”,授课小组能自主选择学习文本、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开展文本备课、自主进行文本解读、自主组织班级学习、有质量的解答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

⑺从本期起开齐每两周一节的“读文心谭课”,能将读写说结合起来。通过读,获取文本的情感要旨;通过写,表达自己的感悟体味;通过说,碰撞多彩的思想火花;

⑻严格按县课题组要求撰写和上传上一实验阶段的相关材料和完成本实验阶段的材料撰写和上传任务;

⑼努力找寻学校“361全覆盖”和语文发展性阅读二者的共同点,全力推进二者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小组“立体化”建设八个方面的实质内容。

2、以学校为单位制定出合作学习小组“立体化”建设管理评价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

3、以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学校管理评价单位,将传统的“学校管理→德育处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管理模式更新为“学校学习小组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小组管理→德育处管理考评→班主任管理绩效考评”的新型管理模式。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最核心的评价元素,将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作为最基本的管理责任人,将班主任作为协助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管理的最基本的责任人。

4、认真落实“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与“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研究,将课外作业完成与评价纳入“小组课外主题活动”中。

(二)积极开展“读文心谭课”研究。

1、深入理解“读文心谭课”的三个要点。

“读文心谭课”的创设基于三个出发点,一是强化训练阅读的实践与运用能力,二是培养提高书面与口头的表达能力,三是形成发展同读求异、品读精思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读文心谭课”的五个目标。

“读文心谭课”强调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悟生活、读活性灵、读写相生。

3、认真把握“读文心谭课”模式步骤。

⑴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文本。文本来源有:统一的实验课题课外读物、学案中第五环节的发展扩读材料、未编入学案的自读课文。

⑵开展小组内各成员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⑶小组内各成员独立完成书面读书心得。

⑷小组内交换书面读书心得。

⑸小组内筛选出最有个性的读书心得。

⑹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读书心得。

⑺教师发表对各组阅读成果的评价。

⑻学生谈个人对交流情况和教师评价的体会与认识。

⑼教师小结。

4、认真把握“读文心谭”的实施要点。

⑴原则上在1——2节课内完成。

⑵选文宜短小精粹,或有蕴厚的思想,或有独特的情感,或有精辟的观点,或有机敏的哲理。

⑶严格控制个环节的时间量,在该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速读速写能力。

⑷如果是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文本,教师必须在活动前或在学生阅读、写作和组内交流时候的巡视中记好各组所选文本,抽出时间快速了解文本大义。

⑸对读书心得不作硬性的字数要求,将品读的“精”、感悟的“深”、评价的“新”、性灵的“活”、表达的“有”(有声、有理、有物、有序)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时尽量要求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

⑹每次“读文心谭”活动交流读书心得的小组根据时间状况可安排3———5个小组交流,未交流的小组可移到下次活动进行。

(三)继续认真开展20xx年秋未完成的工作研究。

1、继续开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细节的成型研究。

⑴有效保证落实无干扰状态下的独立的“生态阅读”,确保第一环节(结合十注、感知初读)达到两个基本标量,即“在读中批注、在读中感知”。

⑵教师应根据课文长度和深浅度明确上线阅读时间要求(小学一般每分钟400———600字,初中500—700字、高中600—800字)并逐步提高有效阅读速度。

⑶一般情况下,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边读边“静思默想”,力求获取最佳的阅读初感。对于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也应该在“默读”后再采用其他的朗读形式。

⑶严格要求学生运用全县统一的“十注”符号(旧版“十注”符号见学案、新版见“发展性阅读博客”),如教师和学生有更简便实用的创新批注符号,应大力鼓励。

⑸认真开展落实对“十注”情况的检查,记载、评比工作,每一至两周必须让学生上交课本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小组及个人评比,对“十注”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完成不好的提出改进要求。

⑹)定期开展优秀“十注”展示,对其中有个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作者大力表彰宣传。

⑺)积极创新“十注”形式,广泛运用点评句、对联句、对偶句、排比句、短诗句进行标题注、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

2、继续开展能力层级目标课“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

⑴认真开足上好阅读层级目标课。阅读能力层级目标课每周一节(每学期共18节),应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范畴。

⑵九年级本阶段应使用《新坐标》第三册,上一阶段的第一、二册没有学习完的应继续使用第一、二册,确保每册教学的扎实推进。

⑶继续开展对层级目标课“目标导入———解读示范———段例练习———测试评价”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七环节“中的“理清概念”、“示例解读”、“深化点析”三个环节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如何处理《新坐标》在阐述过程中出示了解答过程和答案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性问题。

⑷本期的《能力层级目标新坐标》在编排上已经作了全面调整,将更加有利于教学,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模式教学的创新。

⑸举办学校阅读能力层级目标课合格课、优质课评比活动、加强该课集体备课的管理和结果评价。

3、继续开展“自主推荐课”的研究。

⑴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管理范畴,严格按每两周一节自主推荐课排课。加强小学课改学校对该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

⑵积极开展自主推荐课模式创新活动,强化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A、文本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解读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读物,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解读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学习小组(即“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授课,组织其他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于及时的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B、学案主导式

以对学案的学习为平台,以带领组织其他小组完成对学案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某学案的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组织其他小组开展学案学习及合作交流展示活动,导学小组要及时对展示情况进行矫正点评。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对导学小组的教学组织给于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C、鉴赏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鉴赏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鉴赏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读物,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鉴赏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阐述鉴赏成果。其他小组可以对其鉴赏成果提出质疑,教师应对导学小组的鉴赏成果和其他组的鉴赏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以上自主推荐课形式中,教师指导、矫正、评价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从文本的选择到活动的结束,教师始终要和导学小组一起开展教学组织研究,尤其在课前要对导学小组的备课、教学组织设计、问题的预设及应对策略给与详尽指导。

篇8:二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目的:着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学会简单的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学期阅读主题:走进成语世界

阅读方法:用简单的符号做读书笔记

年级负责人:杨慧

课时:二年级7课时

第一课时:必读书目推荐会,引出必读书目。

第二课时:学生带必读书进教室,安静地阅读。

第三课时:学习使用简单的符号做读书笔记。

第四课时:“大手拉小手”,阅读联谊活动。(四年级牵手二年级)负责人:宁梦乡

第五课时:班级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在比赛中评选出一、二等奖。朗诵形式可多样。负责人:各班语文教师负责人:戴娜

第六课时:亲子活动:“成语家庭大PK”。每班派2个家庭参赛,通过“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成语竞猜”等形式评选“优秀成语学习家庭”。

第七课时:学期课外阅读能力检测:学生把本学期读过的课外书带到班级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可根据展示的书籍进行提问检测。教师检测相关背诵篇目,并进行记载。

篇9:一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活动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 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 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班级的地方课程课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

如:

(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方法:

(1)圈点勾画;

(2)做批注;

(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篇10:六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细化与补充,促进五年级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4、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班级课外书以及订阅的作文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除固定的阅读课外还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

(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五、课型安排

1、阅读指导课。

2、阅读欣赏课,包括古诗词,并进行摘抄。

3、作文欣赏课,包括指导,学习方法。

4、阅读汇报课,以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体会等。

篇11: 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工作目标

本阶段的工作目标如下:

⑴“十注阅读法”基本成型,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十注符号”开展批注性阅读,基本养成了“十注阅读”习惯,通过“带疑初读”,基本能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环节的相关内容;

⑵深化、拓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继续加强小组合作成型化建设,小组长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实施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能得出组内的集体阅读成果,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学习;

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是合作学习小组凸显合作效能和延长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证,“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课堂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小组学习习惯的建设”、“小组德育品行的建设”、“小组校纪班风的建设”、“小组清洁卫生绿化责任制度的建设”、“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小组家庭管理联系制度的建设”、“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建设”。

⑷核心目标的教学基本达成,能做到一个“五环节课堂教学”与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的紧密对应,基本实现“一课落实一个目标、一课得到一项发展“的教学目标。

⑸认真落实每两周一节的“自主推荐课”,授课小组能自主选择学习文本、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开展文本备课、自主进行文本解读、自主组织班级学习、有质量的解答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

⑹严格按县课题组要求撰写和上传上一实验阶段的相关材料和完成本实验阶段的材料撰写和上传任务。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服务教学。

为了提高研究水平,课题组间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培训学习,并要求实验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教师必须有学习记录。除了集体培训外,实验教师要加强自学,推荐学习资料有:《语文:表现与存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及关于文本细读的资料包。每位教师认真研读以上书籍,及时记录阅读收获。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小组“立体化”建设八个方面的实质内容。

2、以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学校管理评价单位,将传统的“学校管理→德育处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管理模式更新为“学校学习小组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小组管理→德育处管理考评→班主任管理绩效考评”的新型管理模式。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最核心的评价元素,将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作为最基本的管理责任人,将班主任作为协助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管理的最基本的责任人。

3、认真落实“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与“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研究,将课外作业完成与评价纳入“小组课外主题活动”中。

(三)继续认真开展20xx年秋未完成的工作研究。

1、继续开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细节的成型研究。

⑴有效保证落实无干扰状态下的独立的“生态阅读”,确保第一环节(结合十注、感知初读)达到两个基本标量,即“在读中批注、在读中感知”。

⑵教师应根据课文长度和深浅度明确上线阅读时间要求(小学一般每分钟400---600字)并逐步提高有效阅读速度。

⑶一般情况下,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边读边“静思默想”,力求获取最佳的阅读初感。对于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也应该在“默读”后再采用其他的朗读形式。

⑶严格要求学生运用全县统一的“十注”符号(旧版“十注”符号见学案、新版见“发展性阅读博客”),如教师和学生有更简便实用的创新批注符号,应大力鼓励。

⑷认真开展落实对“十注”情况的检查,记载、评比工作,每一至两周必须让学生上交课本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小组及个人评比,对“十注”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完成不好的提出改进要求。

⑸定期开展优秀“十注”展示,对其中有个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作者大力表彰宣传。

⑹积极创新“十注”形式,广泛运用点评句、对联句、对偶句、排比句、短诗句进行标题注、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

2、继续开展“自主推荐课”的研究。

⑴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管理范畴,严格按每两周一节自主推荐课排课。加强小学课改学校对该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

⑵积极开展自主推荐课模式创新活动,强化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A、文本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解读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读物,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解读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学习小组(即“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授课,组织其他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于及时的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B、学案主导式

以对学案的学习为平台,以带领组织其他小组完成对学案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某学案的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组织其他小组开展学案学习及合作交流展示活动,导学小组要及时对展示情况进行矫正点评。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对导学小组的教学组织给于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在以上自主推荐课形式中,教师指导、矫正、评价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从文本的选择到活动的结束,教师始终要和导学小组一起开展教学组织研究,尤其在课前要对导学小组的备课、教学组织设计、问题的预设及应对策略给与详尽指导。

篇12: 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而初一开设的语文阅读课正是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

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深化“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我们制定了“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文学书籍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随感、短评的写作。

三、读书内容

1.初一整个年级所推荐的名著。包括初一上册《汤姆森亚历险记》、《男生贾里全传》;初一下册《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分组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以及课后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读自己书时:

(1)圈点勾画;

(2)做批注;

(3)写读书笔记。

读学校的书时:

(1)做读书卡片

(2)摘抄精彩片段

(3)撰写读书札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相关专题 课教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