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行对照检查材料

p∧~p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p∧~p”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品行对照检查材料(共1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中央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一要以知促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要学党章党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学系列重要讲话,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要将纪律规矩、讲话精神、要求标准学深学透,入心入脑,补足“精神之钙”,熔铸“信念之魂”。

二要以行致知。“两学一做”,根本在“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作为,把好纪律关口、树好党员形象,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三要知行合一。“两学一做”,重点在“改”。要以理论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放到群众中,对照党员标准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检视和改进自己,从而做到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切实增强自觉践行“两学一做”的实效性和能动性。

热门推荐: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的明白人心得体会

篇2: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一个人没有信念、没有目标,就会混时度日,甚至及时行乐,迟早会在思想道德上打开缺口。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

坚定信念、心存目标,不能搞空对空,更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二要务本干事、恪尽职守,解决不负责任、不务正业的问题。

现阶段,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受编制限制,一些同志认为能力再强也是白搭,干得再好也是白干;有的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踏实,出了问题找各种借口;有的能力素质不过关,却没有一点紧迫感危机感,还自我感觉良好等。总之,当前干部队伍出现的动力不足、标准不高、能力弱化等问题,说到底就是缺乏务本干事的职业精神和应有的职业道德。在选人用人上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真正树立起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鲜明导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生动局面。

三要淡泊名利、感恩知足,解决私心过重、个人至上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牺牲小我、约束自我的过程,没有淡泊名利、感恩知足的心态,是很难守住道德底线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少数同志心态不正,把自己看得太高,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一要正确对待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之道。老子《道德经》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多想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四要坚持原则、严格自律,解决党性淡化、要求不严的问题。

讲原则、重自律,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守住道德底线的重要保证。一些同志道德失范,甚至出问题、栽跟头,都是党性淡化、自律不严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解决交往过滥的问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多交积极上进、有真才实学、真诚厚道的朋友,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二要解决滥用权力的问题。权力是公器,本质在公正公平。我们应该对权力怀揣敬畏之心,做到慎用权、用好权,真正把权力用在单位建设上,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用在维护安全稳定上;三要解决贪图享乐的问题。艰苦奋斗是强国兴家之道,贪图享乐是败家毁业之途。很多人出问题往往是从淡忘艰苦奋斗、追求享乐生活开始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葆政治本色。

篇3:关于党员的道德品行

感恩即是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积极作用的自然、社会和他人所抱有的一种由衷的认可和希望回报的内心状态或行为表现。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品德优秀的共产党员

党员干部的品行和操守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对身边的同志和人民群众会产生较大影响。只有严把干部选拔品德关,任用的干部“私德”和“公德”都过硬,才能凝聚和弘扬风清气正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重视吸取历史上的吏治经验,严把德才标准,强调以德为先,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品行与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官者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讲修身立德的道理。立德首先要明大德,就是树牢理想信念,使之成为衡量党员干部品行和操守的第一标准。俗话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这种特殊材料指一种精神,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投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铸就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胸中永记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

党员的德行有公德和私德之分。公德是指政德,私德则是日常为人处事的品格修养。身为共产党人,在公德方面必须把公私分明作为行为底线,恪守政治道德和职业操守,不把职权当特权,防止私情影响公务,努力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私德方面务必要自重自省和慎独慎友,做良好社会道德的标杆和引领者,勤修私德以养公德。

党员干部既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要学会做人,做好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百姓,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律己修德,把“立言”和“立行”统一起来,才不会因品行不端、操守不严,丢掉共产党人的精神灵魂。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品行道德修养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品行道德修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道德操守。

品行道德修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几千年安邦定国的始终,《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德治”的传统。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建设,坚持德治与法制并重。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党员干部加强品行道德修养,就要坚持集体主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具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和社会丑恶行为。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需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树立看齐意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做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持之以恒,严于律己,慎独其身,心怀敬畏,服务人民;学以致用,学以增智,学以发展。

坚守共产党员道德标准

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总书记指出,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体落实到三个“做起”上。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以“微公益”弘扬新风尚。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平常生活中,像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给有需要的人让座,都是举手之劳。如果没做,就应该感到如芒在背,要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自觉。从有错的地方做起,在接受批评和纠正错误中进步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也不可能不犯错,但是要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经常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反省自己,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事情做起,在迎难而上中树立新风正气。这些年,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的诈骗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党员干部不能明哲保身,要挺身而出,为百姓撑腰壮胆。

二要拧紧道德螺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抓老虎,又拍苍蝇,深得党心民心。看这些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道德沦丧是关键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随时随地都有,共产党员必须拧紧道德螺丝,多补精神之“钙”,不断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过好人情关。党员也是人,有亲人和朋友,人情世故不能不讲,但是党员又不是普通人,一个人一旦入了党,就要始终牢记:人情再大大不过道德原则,家人再亲,也不能超越党和人民的利益。要积极引导人情世故合乎道德标准,不越界不过线,为社会文明增添正能量。

篇4:关于品行道德的故事

关于富豪商人的故事

30 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一家医院里。

商人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內不仅有 10 万美金,还有一份十分机密的市场信息。

当商人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里,靠墙蹲着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丟的那个皮包。

这个叫希亚达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病重的妈妈治病的。

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家裡很穷,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湊來的钱还是仅够一个晚上的医疗費。

沒有钱明天就得被赶出医院。

晚上,无能为力的希亚达在医院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个好心的人救救她的妈妈。

突然,一个从楼上下来的富人人經过走廊时,腋下的一个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还有別的東西,皮包掉了竟毫无知觉。

当时走廊里只有希亚达一个人。

她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但那位女士却上了一辆轿车杨長而去。

希亚达回到病房,当她打开那个皮包时,娘俩都被里面成沓的钞票惊呆了。

那一刻,她们心里明白,用這些钱可能治好妈妈的病。

妈妈却让希亚达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来領取。

虽然商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希亚达的妈妈还是拋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儿。

后来商人就领养这个失怙的女孩。

她们母女不仅帮商人挽回了10万美元的损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场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

被商人領养的希亚达,读完大学就协助富翁料理商务。

虽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实际职位,但在长期的历练中,富翁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业人才,到富翁晚年时,他的很多想法都要征求希亚达的意見。

富翁临危之际,留下这样的一份遗属:

「在我认识希亚达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

可是当我站在貧病交加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時,我发现她们最富有,因为她們恪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这正是我作为商人最缺少的。

我的钱几乎都是尔虞我诈、明挣暗斗得來的,是她们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我收养希亚达達既不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時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賺,什么钱不该賺。

这就是我后来的业绩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我成了亿万富翁。

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希亚达继承。

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辉煌昌盛。

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国外的儿子回來,仔细看完父亲的遺囑后,立刻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

「我同意希亚达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

只请求希亚达能做我的夫人。」

希亚达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思,也提笔签了字:

「我愿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人的品行就是风水,也是命运

一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有多棵百年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了的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

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信这套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

从高铁站接到大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着大师前往自己的住宅。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先生都是避让。

大师笑道:“开车挺稳当呢。” 香港大师观察着一切。

富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呀。”

行至镇上,街道狭窄,富豪放慢了车速。

一名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富豪刹车将车停住,小孩笑嘻嘻的跑过去以后,他也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继续的静等,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

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小孩?”

富豪耸耸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个人他可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大师竖起了大拇指,笑道:“真有心。”到了自家的别墅,下车,拿着门匙准备开门,后院突然飞起七八只鸟,见状,富豪停在门口,抱歉的对大师说道:“麻烦大师稍等一会。”

“有什么事吗?”大师再次讶然。

“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我们的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从树上摔下来就不好了,先让他们摘一会儿,我们在外边先看看” 富豪笑说道。

大师默然片刻:“你送我回高铁站吧,这房子的风水我不看了。”

这次轮到富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

“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人的行为就是风水…...也是命运…...没有品行、自私狭隘之人,再怎么争名夺利,也是徒劳无益。

吴裕与公孙穆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作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

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这种不以物质的眼光看人的精神真的是很可贵。小朋友,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才对噢。

篇5:关于道德品行的记叙文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蜡烛固然不美,但它在人们陷入黑暗时燃烧着自己,给人们以光明的享受;彩虹固然短暂,但它那雨后天晴瞬间的存在,给人们以美好的回忆。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朴素的理解。而一定有人会说那是“傻子”才做的,但生活中社会上总会有那样的人。指挥交通警察,他们不畏风雨坚守在岗位上,老师,环卫工人……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暴露出局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跌倒的老人扶不扶?被碾压的女童救不救?像一面犀利的镜子,拷问着人们心底的道德良知。一些人蜕化得空前的自私和冷漠,一些人唯利是图、善恶不分。更有甚者,将高尚坠贬成愚昧,丑恶美化成了高明。这些错误认识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腐蚀了时代肌体。

然而,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因为他曾像阳光一样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如今,让你我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温暖下继续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雷锋,这个品质高尚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非常地敬佩他。他无私地地他人服务着,一点也不埋怨。

有一次,雷锋因公出差,搭上了从杭州开往抚州的列车。在车上,雷锋看见有一位老人,没地方坐,摇摇晃晃站在车上,便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看见列车员忙得不可开交,便帮着给旅客端茶送水,还帮着旅客抱孩子,看东西……车上的人都很感激他。

就在这几个小时里,雷锋能做这么多的好事,可见他这短暂的一生做了数不胜数的好事,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雷锋在生活中省吃俭用,勤俭朴素。他曾经说:“生活要向生活水平最低的人看齐。”他的袜子补了又补,补了又补,都补得变形了,他还是始终不肯扔掉。他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到了变色的程度,他还是不舍得扔掉。他的杯子上的漆全部掉光了,他的同事们都叫他扔了,再买一个新的。他回答道还能用呢。他把自己节约下来的钱,全部送给一些贫穷的老百姓。

雷锋的生活很节约,也很艰苦,我们的生活和他相比起来,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向雷锋学习,能节约的一定要节约。

雷锋,你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你学习。你的形象是多么的高大,你的品质是多么的优秀,你的精神是多么值得人学习。

啊,雷锋,我心中高尚的人!

篇6: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全面推开之际,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党员道德行为不断、作风不检点的问题,中央适时提出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意义深远。“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也正是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外养公德之心、内修个人品德两方面来“讲道德”,争做合格党员。

常怀公德之心。“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要始终以“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基本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身边出现的一些违背社会公德行为进行劝导,维护社会发展的良好秩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仍有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比如毒驾酒驾、高空抛物、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时时警醒着我们。做“讲道德、有品行”合格党员,要求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示范,更要积极带动身边人,发挥更大效应。

勤修内在品行。“身正不怕影子斜”,内在品行是个人的守护神。党员领导干部由于处在特殊位置,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其对于一个地方的风气具有明显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更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锤炼。争做合格党员,首先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转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篇7: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中央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一要以知促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要学党章党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学系列重要讲话,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要将纪律规矩、讲话精神、要求标准学深学透,入心入脑,补足“精神之钙”,熔铸“信念之魂”。

二要以行致知。“两学一做”,根本在“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作为,把好纪律关口、树好党员形象,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三要知行合一。“两学一做”,重点在“改”。要以理论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放到群众中,对照党员标准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检视和改进自己,从而做到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切实增强自觉践行“两学一做”的实效性和能动性。

篇8:道德品行的诗句

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讲解】释:解除,免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到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天下自有公论,非爱憎异同能夺也。

【出处】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人某事,天下的众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不是哪个人的爱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够改变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讲解】不清心寡欲就无法使志向明确,不平心静气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讲解】意思是:地位高了不要欺凌地位低微的人,富有了不要瞧不起贫穷的人。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讲解】丹青:绘画用的红绿颜料,这里指绘画。意思是:酷爱绘画竟不知道已近年老,视富贵荣华引如过眼浮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出处】清·石达开《入川题壁》

【讲解】肝胆:喻勇气、血性。意思是:我视黄金如粪土,刚强正直的气质如铁一般坚硬。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处】《老子》三十九章

【讲解】意思是:果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基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老子》

【讲解】不拘泥已见,所以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名声远扬;不自夸,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不衰。

集众思,广公益。

【出处】《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讲解】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对大家有益的意见。意同成语“集思广益”。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出处】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讲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意思是:哪个人不会死?可贵的是死得要有价值。

士皆知有耻,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出处】清·龚自珍《明良论二》

【讲解】士:读书人。耻:羞愧,羞辱。这句话指出了士人有无羞耻之心与国家有无羞辱的直接关系,说明知识分子立身要先知耻的重要性。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出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讲解】孤:孤寒。直:刚直。意思是: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是贫困而不得意,何况我们这样身世微寒而又刚直不阿的人呢!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讲解】本心:根与心,喻坚贞操守。美人:喻君王。意思是:以美德贞操自励,不求闻达于朝廷。

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

【讲解】惊:惊喜。疾:憎恨。意思是:见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惊喜的事一般,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讲解】疾:恨。章:同“彰”,显著。君子在社会上活动、跟人交往,最痛恨的是名望品德不显著。意谓人的交往,要以好的名声和德行为基础。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讲解】激:冲击。浊:脏水。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憎恨坏的,喜欢好的。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出处】晋·陶渊明《拟古》

【讲解】既没:已经死了。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死了以后他的名望还留传百世。

身修然后可以治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诽》

【讲解】然后:这样以后。意思是:自身修养好了,就可以把家治理好;家治好了,就可以把官府治理好。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格言联璧·从政》

【讲解】勤奋能够弥补天资的不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美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意谓劝人学习别人优点,改正自己身上与别人相同的缺点。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出处】唐·韩愈《举张甫自代状》

【讲解】嫉:同“疾”,憎恨。恶:坏人坏事。雠:同“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恨仇敌一样,看见好人好事如同饥渴求取食物与水那样。

勇不虚死,节不苟立。

【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讲解】虚:白白地。不苟:不随便。意思是:真正勇敢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美德节操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就的。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篇9: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现

前言:学生道德品行不佳有哪些表现呢?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待学生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

一 、学生主要课堂不良习惯

1、不遵守纪律,随便,不会同别人合作。具体表现为课堂上自由散漫,不听从指挥,不能与别人进行合作学习,不能接受别人。

2、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即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本上,总爱说话,玩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比如两手总是喜欢放在课桌下面。

3、讨厌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表现出厌烦的态度。

4、课堂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课堂作业总是马马虎虎,不仔细,经常出现错误,能看出有明显的应付,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5、对待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对待问题不会身如入研究,探其究竟,总是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的动力。

6、上课不善于发言。即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不参与讨论学习,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自己置身与教学之外。

7、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被课堂外发生的事情所吸引。

二、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成因

(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

1、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上有待深入。许多家长认为,无论从学习和道德品行方面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所以在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据调查显示有94%的家长认为无论从学习和道德品行方面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好好读书,好习惯也就会随之形成。

2 、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家长教育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两过”,即过多责罚,过分溺爱。调查反映有27%的家长会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由于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宠爱,使得大家对孩子同一习惯的评判标准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思想上产生混乱。他们不会认为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对或不好,只是简单地评判父母哪个对他好哪个对他不好。因此孩子在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也会在思想上产生混乱,从而形成不良的课堂习惯。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很严重。由于考试主要考知识,调查中有47%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之类的话.重智育轻德育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我们把九年义务教育叫做基础教育,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但由于家长对德育的轻视,导致小学生不良课堂习惯的养成.

3、 家庭中的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孩子良好课堂习惯养成。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重复就自然地形成了习惯。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大多源于父母和其他家长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习惯的养成。而学生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随便,上课不会和别人合作,课堂作业应付拖拉等.

(二)不良的学校教育和影响

1、学校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认知和培养重视不够。 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校对他们的课堂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妥当,如只教书不育人、对于以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放任自流、姑息迁就;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欠佳,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学校对学生的行为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生活和社会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紧,琐事多,加上教育主管部门仅以考试结果评价老师,家长以分数衡量老师,导致了教师对不可量化为具体指标的日常养成或不考察项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导向而形成课堂上诸多不良习惯。

2、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关爱。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多的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与学生少有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沟通与交流。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没有爱就不成教育。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必要的情感纽带,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冰冷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活动。最近有一所学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爱,两个90%,反差却如此之大!以至在课堂上,学生无法与教师沟通,形成讨厌学习;上课不发言;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等不良课堂习惯。

三、纠正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

1、对待学生,老师要以宽容之心看待。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是容易的,但如果要求他们做得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真心的评价和欣赏。当学生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使用语言暴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应该做到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多与学生谈话沟通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一视同仁,要求学生课堂习惯在一个阶段达到某个要求就行了,不必过分强求比如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能够安静听讲,不左顾右盼,不交头接耳.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学生毕竟是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机器,在这个好动好奇的年龄让他们做到鸦雀无声是不可能的,时刻端坐也是很困难的.凡此种种只要他们能达到某个要求就行,良好课堂习惯在宽容中逐步完善.比如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针对这一不良课堂习惯我们可以采用提问或加强说话语气的同时注视他的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而不是用很极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教师要学会经营课堂。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事事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以教师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每天穿着整洁,为人师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回答如果是错的,也不要立刻做出否定评价,让其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完整可以由此进行引申,最后引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预设生成,精心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将意外化为精彩。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用耐心、精心、真心去经营,那课堂就一定充满精彩,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改掉讨厌学习、上课不发言、不喜欢钻研、不会听课的不良课堂习惯。

3、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挖掘教材的兴趣点,避免枯燥乏味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现。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不想读书转到喜欢读书上来,精力也会从不良习惯转移到学习上来.当小学生在学习中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作业认真。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等等。当他们做得不好,教师也应给予指正、帮助。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他们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课堂上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良好课堂习惯要在循序渐进中养成

1、良好课堂习惯要逐步培养。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养成会听课会合作会探究的课堂习惯.作为老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再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形成,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思考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教会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

2、不良课堂习惯要逐步纠正。对于基础不好且已经养成不良课堂习惯的孩子,想要一下转变他们是很难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懂事,也希望自己能做好,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其行为长时间的监督强化巩固,最终自然转化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不良课堂习惯进行指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转移注意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从而逐渐改变已经形成的不良课堂习惯。

(三)、良好课堂习惯,家校合作同样重要

1、良好课堂习惯养成,家校应多沟通。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外乎学校与家庭,与社会接触机会并不多。因此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很多家庭只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校沟通不够。孩子向家长反映在校表现时,常常出于本能会对老师的评价或要求选取对自己鼓励的内容进行扩大,批评的内容进行缩小或隐瞒。因此作为家长应主动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现,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双方对学生的要求和行为评价标准达成一致,形成统一要求,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家长可以与老师结对子,共同探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定期开展座谈会以促进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2、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家长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首先养成好习惯。家长应做到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睡懒觉,等等。这样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必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课堂上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课堂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不遵守纪律,随便,不会和别人合作的不良课堂习惯也不会发生了。

3、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持之以恒。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学校为龙头,制定一个统一、全面、真实的与家长意愿相结合的家校合作计划,共同推进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其次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就越牢。因此,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两个好习惯,而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一些习惯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是小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习惯组成部分。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形成对于他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研究课堂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从各方面促进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现]

篇10:有道德讲品行发言稿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推进,作为审计部门的党员干部,在道德水准要求上,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要“知德明德”、“守德行德”,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要更严、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要更高,努力争做“讲道德,有品行”的表率。

一、要陶冶培塑道德情怀。

国家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具备朴素而宝贵的道德情感,在内心深处打下坚实的道德根基,始终做到拒绝冷漠、拒绝残忍、拒绝伤害,带头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以党风带民风,以道德风尚净化社会风气,为社会营造和谐而充满人情味儿的氛围。要自觉知荣辱扬正气、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构筑强大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自觉培塑仁爱情怀和崇高博大的人生境界,以共产党人独有的大爱去践行忠党、爱国、爱民之举,以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成就事业。

二、要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国家主席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始终散发着理想和信仰的光芒,为全党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形象。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党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形象,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也是共产党人看不见的“党徽”。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党员干部要毫不犹豫、施以援手,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要以更高的觉悟和更执着的行为,在守公德方面做出表率。

三、要坚守构筑精神高地。

国家主席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他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责任不动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我们共产党人要始终将民情冷暖挂在心头,将民众关切落到实处,面对矛盾勇于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勇于身先士卒,面对危险勇于挺身而出,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构筑的精神高地和永葆的政治情怀。

四、要追求高尚道德情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崇高的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以德树品,修养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追求高尚情操、提高道德境界、保持道德操守、树立良好品行。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和党纪,做守道德、重品行、遵法纪的带头人。

篇11:有道德讲品行发言稿

“讲道德、有品行”是一个合格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和标准,是遵守《党章》、履行党员道德义务的重要体现,也是恪守党员廉政准则的必然要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在遵守法律和纪律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更高的行为要求。从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来看,以德治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我们在着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大力倡导以德治国,真正实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守好“官德”,坚守职业道德,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保持办教育的定力,全心全意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守好“公德”,遵守好作为公民“必须为”的基本行为规范,正确处理好“利”与“义”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四个关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好“私德”,塑造和发扬良好家风,以仁爱之心处理好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以更高的道德标准、道德境界来影响他人,成为崇高道德行为的引领者,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私德”高尚,才能树立令人信服的“官德”示范。

“讲道德、有品行”看似抽象,实际上是很具体、可生动感知的,它融入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中。讲道德是有品行的基础,有品行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善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就有什么样的品行。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低,还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因此,作为体现先进性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带头践行“讲道德、有品行”,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官须先立德,以更严格的行为约束、更崇高的价值追求做好示范,努力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不断完善人格;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实践中恪守为民情怀,实现党员干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价值理想;向先进人物学习,在对照榜样中见贤思齐,加强自省自律,不断改进不足,并主动接受他律,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标准和境界。

影响、改变乃至塑造良好的社风和世风,广大党员干部要起好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这是党员干部应该履行的责任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员干部深入践行“讲道德、有品行”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党员干部践行“讲道德、有品行”,要修“心”,德行由心而生,要永葆一颗善心、正直心、公德心、敬畏心、羞耻心,做到心平、心稳、心静,心中有大德,才能从容应对外界的各种诱惑,不乱纲常,保持初衷;要修“行”,多一些自省、自警、自持和自守,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始终以党纪党规和法律制度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修“为”,弘扬正能量,多做有价值、有影响的事情,努力做一个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的“忠诚人”,做一个敢于担当、坚持真理的“正直人”,做一个与人为善、多做好事的“善良人”,做一个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的“仁爱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体现大作为,彰显奉献精神。

要切实提高我们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认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开端,只有切实提高道德认知,才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对道德的认知越全面、越深刻,我们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就越强,道德的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道德的信念就越崇高。

要丰富我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只有对道德问题产生了自身的内在的情感,有了强烈的爱憎、好恶的道德情感,才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量,才能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道德情绪体验不深,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内化为心。

要锻炼我们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意志薄弱的人在行动上往往缺乏毅力,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产生动摇,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经受住检验和考验,坚守道德的规范和底线。

要训练我们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道德意志、道德情感调节下对他人、对社会作出的反应,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是真正具有共产党人思想品德的人,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好道德行为,要使群众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要培养我们的道德习惯。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还是道德情感的丰富,还是道德意志的训练,都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水长滴才能穿石,所以要有坚持的定力和耐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好我们的道德习惯。

篇12:教师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选择,我热爱》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教师――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理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我选择,我热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开始了向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进步的征途。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我认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是首要的条件。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做一名人民教师还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篇13:教师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 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 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 ,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步入菁菁校园,迎面几个大字: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一中人坚定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有爱就有一切。

篇14:品行道德的小学作文

关于品行道德的小学作文

“嘀嘀嘀”,随着一阵清脆的喇叭声,公共汽车驶进车站。我随着佣挤的人群上了车。由于人太多,没坐位,只好自认倒霉地站在靠近司机的一块地方。

我无意中往后面一望,只见售票员后面有一个空位子。咦,这么好的空位怎么没人坐呢?我快步走过去一看,原来座上有一口浓痰,黄中带绿,看上去真够恶心的。

我转身向旁边的一位叔叔要了两张卫生纸,弯下腰把坐位上的灰尘抹干净,再准备擦掉那恶心的`痰时,一个女青年走了过来,看也不看,就一屁股坐在了上面。“你——”我刚开口,她就白了我一眼,随之一句话脱口而出:“公共汽车,人人能坐,难道我就不能坐吗?”说完,她把头歪向窗户,还跷起了“二郎腿”。

“坐位上还有痰哪!”我真想不告诉她,但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迫使我把这句话说出了口。“痰!在哪儿?”女青年像弹簧似的从坐位上蹦了起来。真巧,那口痰不歪不斜,全沾在她的屁股上。她使劲地瞪了我一眼,说:“好哇,你原来是故意害我了”说着把手举起,刚要一巴掌扇下来,我身边那位叔叔急忙用手挡住了,说:“坐位上本来就有痰,这位小同学正准备擦的时候,你就抢着坐下了。”女青年这才不吭声,我什么也没说,又拿起那张纸……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仍记忆犹新,因为这件事使我懂得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人的行为,就是一面道德的镜子。

相关专题 品行道德